1.有教养的头脑的第一个标志就是善于提问。——普列汉诺夫
2.游手好闲的学习并不比学习游手好闲好。——约·贝勒斯
3.业精于勤而荒于嬉,行成于思而毁于随。——韩愈
4.研究证明:学习是学习者态度的函数,而不是复习遍数的函数。——杰克?布威特斯
5.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古训
6.人天天都学到一点东西,而往往所学到的是发现昨日学到的是错的。——B.V
7.人的大脑和肢体一样,多用则灵,不用则废。——茅以升
8.
9.勤劳一日,可得一夜安眠;勤劳一生,可得幸福长眠。——达·芬奇
10.自古以来学有建树的人,都离不开一个“苦”字。谚语
11.不安于现状,不甘于平庸,就可能在勇于进取的奋斗中奏响人生壮美的乐间。
12.不去耕耘,不去播种,再肥的沃土也长不出庄稼,不去奋斗,不去创造,再美的青春也结不出硕果。
13.不要嘲笑铁树。为了开一次花,它付出了比别的树种更长久的努力。
14.彩云飘在空中,自然得意洋洋,但最多只能换取几声赞美;唯有化作甜雨并扎根于沃壤之中,才能给世界创造芳菲。
15.崇高的理想就象生长在高山上的鲜花。如果要搞下它,勤奋才能是攀登的绳索。
16.奋斗的双脚在踏碎自己的温床时,却开拓了一条创造之路。
17.奋斗者在汗水汇集的江河里,将事业之舟驶到了理想的`彼岸。
18.根儿向纵深处延伸一寸,小树被狂风推倒的危险就减弱了一分。
19.耕耘者最信和过自己的汗水,每一滴都孕育着一颗希望的种子。
20.桂冠上的飘带,不是用天才纤维捻制而成的,而是用痛苦,磨难的丝缕纺织出来的。
21.蝴蝶如要在百花园里得到飞舞的欢乐,那首先得忍受与蛹决裂的痛苦。
22.幻想在漫长的生活征途中顺水行舟的人,他的终点在下游。只有敢于扬起风帆,顶恶浪的勇士,才能争到上游。
23.即使道路坎坷不平,车轮也要前进;即使江河波涛汹涌,船只也航行。
24.驾驭命运的舵是奋斗。不抱有一丝幻想,不放弃一点机会,不停止一日努力。
25.骄傲,是断了引线的风筝,稍纵即逝;自卑,是剪了双翼的飞鸟,难上青天。这两者都是成才的大忌。
26.经过大海的一番磨砺,卵石才变得更加美丽光滑。
27.路灯经过一夜的努力,才无愧地领受第一缕晨光的抚慰。
28.忙于采集的蜜蜂,无暇在人前高谈阔论。
29.没有风浪,便没有勇敢的弄潮儿;没有荆棘,也没有不屈的开拓者。
30.没有激流就称不上勇进,没有山峰则谈不上攀登。
31.没有一颗珍珠的闪光,是靠别人涂抹上去的。
32.美丽的蓝图,落在懒汉手里,也不过是一页废纸。
33.努力就是光,成功就是影。没有光哪儿来影?
34.攀登山顶的脚力,生于“欲穷千里目”的壮心和“不到长城非好汉”的意志。
35.跑昨越快,遇到风的阻力越大。阻力与成就相伴随。
36.盆景秀木正因为被人溺爱,才破灭了成为栋梁之材的梦。
37.勤奋的含义是今天的热血,而不是明天的决心,后天的保证。
38.勤奋是你生命的密码,能译出你一部壮丽的史诗。
39.泉水,奋斗之路越曲折,心灵越纯洁。
40.如果把才华比作剑,那么勤奋就是磨刀石。
41.如果脆弱的心灵创伤太多,朋友,追求才是愈合你伤口最好的良药。
42.如果缺少破土面出并与风雪拚搏的勇气,种子的前途并不比落叶美妙一分。
43.事业的大厦如缺乏毅力的支柱,只能是空中楼阁。
44.梯子的梯阶从来不是用来搁脚的,它只是让人们的脚放上一段时间,以便让别一只脚能够再往上登。
45.天赋是埋藏在矿里的黄金,才能是挖掘矿藏的矿工。
46.希望,只有和勤奋作伴,才能如虎添翼。
47.沿着别人走出的道路前进时,应该踩着路边的荆棘,因为这样走多了,就能使道路增宽。
48.要想成为强乾,决不能绕过挡道的荆棘也不能回避风雨的冲刷。
49.一时的挫折往往可以通过不屈的搏击,变成学问及见识。
50.有建树的人,并非具备了比一般人更优越的条件,相反,他们要经过更多的磨练,走更艰辛的路。
51.愚蠢的人总是为昨天悔恨,为明天祈祷,可惜的是少了今天的努力。
52.再好的种子,不播种下去,也结不出丰硕的果实。
53.在懒汉的眼里,汗是苦的,脏的,在勤者的心上,汗是甜的,在勤者的心上,汗是甜的,美的。
要想改变我们的命运,第一步就要改变我们的心态,好的心态,决定好的命运。同学们,我们看看下面的自己决定命运
作文一:自己决定命运
"为长者折枝,语人曰:'我不能。'是不为也,非不能也。"孟老夫子这句精辟的论述告诉我们,真"不能"与假"不能"全决定于一个人的态度。
态度往往直接决定了一件事的后果。大学里的一堂数学课上,教授在临下课时将一道数学题抄在了黑板上。这是一道他多年解不出的难题。他告诉学生,做不出就不要勉强。恰巧有一个学生迟到了,没听见他的话。
只以为黑板上的题目是作业,就抄了下来。出乎大家的意料,这位成绩并不是很优异的学生第二天竟是全班唯一做出这道题的学生。是态度创造出了这位学生和其他同学的差异,这件事值得我们每个人深思。
正确的态度与坚强,自信,智慧一样,是一个人心中贮存的一种品质。"为长者折枝"时,"不为"与"不能"之间看出一个人敬老的态度,"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可以看出孟老夫子做人处世的态度,齐宣王虚心向孟老夫子求教治国方略,可以看出他治国的态度。
正确的态度既然是一种品质,它就不能靠一时兴起的冲动,更不能急于求成。
它应渗透在我们生活的每一点一滴当中,成为我们日常生活的一部分。
正确的态度是一个人成功所必备的一种品质。成功的人大多经历过一段"瓶颈期",所谓"瓶颈期"就是一段看似无所作为,实际上却是准备就绪,等待时机的非常关键的过程。"瓶颈期"最要命的地方就是它不知何时是头。
其实许多人都经历过这种时期,可只有那些成功的人在这种时期中总保持着勤奋向上的态度,酝酿着自己的实力,也酝酿着未来。
而相反有些人在这段时期中,习惯了安逸的生活,追求与进取的精神被逐渐磨去,过去所掌握的技巧与学识也慢慢退化待一直寻觅的机会从天而降时,他已无力去迎接他,把握他了。
态度决定命运。如果我们苦苦追寻的目标是一座导航灯,那么态度就是我们的交通工具。只有靠他,我们才能冲破重重困难,抵达我们心中的伊甸园。
作文二:自己决定命运
我和细化一句格言“细节决定成败,态度决定命运。”这句话真的很好。为长者折枝,与人曰:“我不能,是不为非,非不能也。”孟子这句话也很好,他告诉我们:真“不能”与假不“能”决定着我们的命运。
态度往往决定着一件事的后果。例如:我们去访问一些学校,几乎大部分的同学都会说:家长让我读的,为了以后可以上大学读的……只有极少数的同学会说:为社会做贡献的,为祖国出力的。而这些人往往是成绩好的。
还有啊,有一次老师出了一道奥数题。叫我们解,然后明天在讲(这道题可做可不做的)。
结果有一个学习不是很好的一个同学迟到了,他这是以为是今天的作业,就抄下来。第二天,老师讲了,问同学谁解出来了。结果,只有他一人解出来。这就是态度决定了他与我们的差异。
正确的态度就是一种品质,他不能靠一时兴起,更不能急于求成。他应该渗透到我们的.生活中,成为我们生活的一部分。
正确的态度是成功的必备的条件,每一个成功人士都不可能有不端正的态度。我们每一个人都会经历一个重要的时期,而只有他们可以保持奋发向上的态度,酝酿在讲的实力。而那些以习惯这种安逸的生活的人,早已变的混一天是一天了。
所以:态度决定一切!
作文三:自己决定命运
“态度决定命运”这句话虽然听起来有点夸张,但实际上很真实。
生活中处处可以体现一个人的态度。在学习上、工作,有的人兢兢业业、脚踏实地,而有的人投机取巧、偷懒成性;在对待父母方面,有的人体贴呵护,有的人置之不理……
虽然在生活中,我们经常可以感受到一个人的态度,似乎态度遍步了整个世界,但它却是至关重要的,因为它可以决定命运。
记得有这样一个故事。有两个年龄差不多的兄弟,哥哥是城市里最顶尖的会计师,弟弟是监狱里的囚徒。
一天,记者去采访当会计的哥哥,问他成为这么优秀的会计师的秘诀是什么,哥哥说:“我家住在贫民区,爸爸既毒博,又酗酒,不务正业;妈妈有精神病,我不努力行吗?”第二天,记者去采访弟弟,问他失足的原因是什么,弟弟说:“我家住在贫民区,爸爸既毒博,又酗酒,不务正业;妈妈有精神病。没有人管我,我吃不饱,穿不暖,所以去偷去抢……”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影响我们命运的不是环境,不是条件,不是文凭,不是出身,更不是财富,而是态度。
然而,大多数人在失意的时候,都报怨命运对他的不公。其实并非如此,命运的好坏决定于态度。
作为中学生的我们,具有积极向上的态度是十分必要的。在学习中难免会遇到挫折,但必胜的态度告诉我们,挫折并不可怕。
态度决定命运。
作文四:自己决定命运
“这就是你的命”或是“我的命真苦”等等,生活中总会听到诸如此类的话。是的,在生活中我们总会遭遇到许多不尽人意的事情,那我们是如何应付的呢?是在受到挫折时怨天尤人,愤世不公,怪命运在作弄,在荒废中丧失自我。
难道我们就此认命,让命运来摆弄我们吗?我们能否换一种方式呢?我们是否能把磨难当作是一种磨练,从磨难中获取更多的效益?让我们在磨难中意识自己的存在,认同自己的存在,掌握自己的命运吧!如果我们把命运转换成使命的话,那么我们就不会被成功和失败的圈套困住,如果我们把工作当作是我们的责任,只要我们的责任尽到了,无论成功与否,我们的心都会显得非常平静。
命运是外加的,而使命则是主动的。试问,在工作时,如果别人让你干,与你自觉自愿去干,那者干得好?由被动变主动,是一种变化,两者是不一样的。
就算在生活中遇到一些困难又如何,让我们勇敢地去接受命运的挑战吧,只要勇敢地战胜困难,我们会找到光明的。让我们的工作从使命的角度出发吧!这样我们就不会再怨天尤人,会看到前面是一片蔚蓝的天,会觉得生活是如此的多彩绚丽。
作文五:自己决定命运
为什么我们的生活中会有富与贵,贫与贱之分呢?而决定一个人长大之后将会成为怎样的一个人的关键又是什么呢?其实,这决定一个人的命运的关键就是“心态”。
一们伟人说过:“要么你去驾驭生命,要么是生命驾驭你。你的心态决定谁是坐骑,谁是骑师。”
一个人能否成功,就要看他的心态了。如果你能够用正确的心态来面对事物,那么你的命运将是美好的;可如果你用错误的心态,对每一件事都采取回避的态度,你的命运将会是残酷的。
在这开学初期,每个同学的心态都还未摆正,大都沉浸在暑假里开心的玩闹中,因此,我们要谨慎对待,应该摆正它,把心思都放在学习上,这样,才能为升学
同学们,请注意,你的心态将会决定你的命运,试问,你的心态摆正了吗?
作文六:自己决定命运
今天,我看了一个小故事。
故事里写:有三个工人正在砌一堵墙。有一个过路人问:“你们在干嘛?”
第一个工人说:“没看见吗,砌墙!”
第二个工人笑了笑说:“我们在建一幢高楼。”
第三个工人一边砌墙一边哼着小曲:“我们在建一座城市。”
十年后,第一个工人拼命砌墙,他还是一个砌墙工。第二个工人坐在办公室画图纸,他成了工程师。第三个工人成了前两个人的老板。不再是个让别人瞧不起的砌墙工了。
这个故事给了我很深刻的启发,让我知道:态度决定一个人的命运。
故事故事里的第一个人对自己的工作很反感、很讨厌,这使得他工作起来怨声戴道,满怀情绪,对自己的工作只简单地看做砌墙,所以十年后他还是一个砌墙工。第二个工人却对自己的工作干得很起劲,充满兴趣,充满热情,能懂得自己被工作是一幢高楼。
因为他有热情和想法,从工作中学会很多,所以他十年后能从一个体力劳动者变成一个脑力劳动者——工程师。
第三个工人一边砌墙还一边哼着小曲,可以看出他非常投入工作,热爱工作,他还希望自己不是在砌墙而是在为人建设新城市、新家园,表示出他有远大的理想和负担,这就是促使他在工作中付出更多的劳动和努力,态度的回报是十年后他从一个不起眼的砌墙工,变成了一个老板。
读者们,你们读完这篇作文,是不是也觉得:态度决定一个人的命运呢?
作文七:自己决定命运
班主任张老师曾经对我们说过;态度决定一切,细节决定成败。事实就是如此在学习面前,态度决定一切。没有不重要的学习,只有不重视学习的人。不同的态度,成就不同的人生,有什么样的态度就会产生什么样的行为,总而决定不同的结果。
就拿考试这一件小事来说吧,当你考试的时候抱有什么样的心态,和态度对你的信心有了很大的影响,从而取得好的成绩,如果你一直觉得你什么都不会,那你一定考得不好。
是什么造就了我们,决定了我们了呢?我想是态度,我们所做的任何一件事,成败都不再与客观因素,而是做事的态度,关键在于面对困难,我们是直接解决还是回避困难,在困难面前放弃。
这倒是无所谓,但只要我们有积极的态度,不畏困难所屈服,就将成为一名真着的勇士。
在实际生活中,我们常听抱怨:“作业多,写不完。”
“同样的作业为什么他写的比我快比我好。”这种情况在现实生活中是存在的,带有情绪的学习是学不好的。试想一下,左手一个积极向上,右手一个灰心丧气,凡事都摇头的学生。老师会怎么选择?
让我们,从现在开始,有积极的态度来超越自我吧!
作文八:自己决定命运
一个人不可能保证自己永远都不犯错,有的人犯了错,就会把责任推给别人,责怪别人;有的人犯了错,就会找出原因,错在哪里,应该怎样改正等,在同一个环境生长的人,面对同样的问题,不同的人,就有不同的心态和命运。
其实,人与人之间,除了男女老少,根本没有多大的区别,只是由于各人的心态不同,而造成截然不一的结局罢了。
曾经,有一位女教师,她对学生的要求非常高,如果谁考试没有达到80分以上,就要到学校的操场跑步,吓地同学们心惊胆战,同学们上她的课都非常认真,但是天有不测风云,有些人可能过于紧张,或是准备不够充分,在一次考试中,60多人参加考试,其中有20多人成绩没有达到80分,结果这20多人不得不去跑步,跑完步回到教室,有两个人坐到风扇下扇凉,其中一个悲观者说
“我恨死这个老师了,对我们这么严格,她怎么会想出这么狠毒的招数呢,她怎么能让平常只考40—50多分的学生,一下子考得80分的,这不是为难我们吗?真是太过分了,我以后都不听她的课了,哼!气死我了。”
坐在她旁边的那个乐观者听了说
“何必为这么小的事而生气呢,气出病来谁来替?你要是真生她的气,为什么不用行的来证明给她看,让她知道其实你也很棒,是一名好学生呢?”
几年后,悲观的那个人,遇到困难,都痛苦地哀叹,而那个乐观者,遇到困难,就放松自己的心情,想办法解决问题,成了一番大事业。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心态是一柄双刃剑,积极的心态就会帮助你走向成功,消极的心态就会把你推向失败。
由此可见,心态的改变,就是命运的改变,正所谓,心态决定命运。
1、 唯有身处卑微的人,最有机缘看到世态人情的真相 ——杨绛
2、 世间好物不坚牢,彩云易散琉璃脆 。 ——杨绛 《我们仨》
3、 你的问题主要在于读书不多而想得太多 ——杨绛
4、 一个人经过不同程度的锻炼,就获得不同程度的修养、不同程度的效益。好比香料,捣得愈碎,磨得愈细,香得愈浓烈。我们曾如此渴望命运的波澜,到最后才发现:人生最曼妙的风景,竟是内心的淡定与从容……我们曾如此期盼外界的认可,到最后才知道:世界是自己的,与他人毫无关系! ——杨绛 《100岁感言》
5、 故人笑比中庭树,一日秋风一日疏。 ——杨绛 《将饮茶》
6、 我曾做过一个小梦,怪他一声不响地忽然走了。他现在故意慢慢走,让我一程一程送,尽量多聚聚,把一个小梦拉成一个万里长梦。这我愿意。送一程,说一声再见,又能见到一面。离别拉得长,是增加痛苦还是减少痛苦呢?我算不清。但是我陪他走的愈远,愈怕从此不见。 ——杨绛 《我们仨》
7、 我在融洽而优裕的环境里生长,全不知世事。可是我很严肃认真地考虑自己“该”学什么。所谓“该”,指最有益于人,而我自己就不是白活了一辈子。我知道这个“该”是很夸大的,所以羞于解释。父亲说,没有什么该不该,最喜欢什么,就学什么。我却不放心。只问自己的喜爱,对吗?我喜欢文学,就学文学?爱读小说, 就学小说? 父亲说,喜欢的就是性之所近,就是自己最相宜的。 ——杨绛 《将饮茶》
8、 假如“心如明镜台”的比喻可以借用,她就要勤加拂拭,抹去一切尘埃。 ——杨绛 《洗澡》
9、 ”见她之前,从未想结婚;娶她之后,从未后悔娶她” 钱钟书与杨绛的一世情缘 我第一次和钟书见面是在1932年3月,他身着青布大褂,脚踏毛底布鞋,戴一副老式眼镜,眉宇间蔚然而深秀。见面后老钱开始给我写信,约我到工字厅相会。见面时,他的第一句话就是:“我没有订婚。”而我则紧张的回答:“我也没有男朋友。 ”于是便 开始鸿雁往来,越写越勤,一天一封,以至于他放假就回家了。我难受了好多时。冷静下来,觉得不好,这是fall in love了。 ——杨绛
10、 “我只怕人不如书好对付。他们会看不起你,欺负你,或者就嫉妒你,或者又欺负又嫉妒。…” ——杨绛 《洗澡》
11、 我常奇怪,为什么有人得了我父亲的帮助,感激得向我母亲叩头,终身不忘。为什么有人由我父亲的帮助得了一千多亩好田,二十年后居然没忘记她所得的便宜;不顾我父亲老病穷困,还来剥削他的脑力,然后用两个汤团来表达她的谢意。为什么人与人之间的差异竟这么大? ——杨绛 《将饮茶》
12、 “假如说,人事有灵性、有良知的动物,那么,人生一世,无非是认识自己,洗练自己,自觉自愿地改造自己,除非甘心于禽兽无异。但是这又谈何容易呢。” ——杨绛 《洗澡》
13、 据说,朋友的友情往往建立在互相误解的基础上。恋爱大概也是如此。 ——杨绛 《洗澡》
14、 上苍不会让全部幸福集中到某个人身上,得到爱情未必得到金钱,拥有金钱未必拥有快乐,得到快乐未必拥有健康,拥有健康未必一切都如愿以偿 ——杨绛 《百岁感言》
15、 围在城里的人想逃出来,站在城外的人想冲进去,婚姻也罢、事业也罢,人生的欲望大都如此。 ——杨绛
16、 他发愿说:“从今以后,咱们只有死别,不再生离。” ——杨绛(短文学网http://www.duanwenxue.com/)
17、 父亲说,没什么该不该,最喜欢什么,就学什么。我却不放心。只问自己的喜爱,对吗?我喜欢文学,就学文学?爱读小说,就学小说?父亲说,喜欢的就是性之所近,就是自己最相宜的。 ——杨绛 《将饮茶》
18、 世态人情,比明月清风更饶有滋味;可作书读,可当戏看。书上的描摹,戏里的扮演,即使栩栩如生,究竟只是文艺作品;人情世态,都是天真自然的流露,往往超出情理之外,新奇得令人震惊,令人骇怪,给人以更深刻的效益,更奇妙的娱乐。惟有身处卑微的人,最有机缘看到世态人情的真相,而不是面对观众的艺术表演。 ——杨绛 《将饮茶》
19、 惟有身处卑微的人,最有机缘看到世态人情的真相。一个人不想攀高就不怕下跌,也不用倾轧排挤,可以保其天真,成其自然,潜心一志完成自己能做的事。 ——杨绛
20、 少年贪玩,青年迷恋爱情,壮年汲汲于成名成家,暮年自安于自欺欺人。人寿几何,顽铁能炼成的精金,能有多少?我们曾如此渴望命运的波澜,到最后才发现:人生最曼妙的风景,竟是内心的淡定与从容;我们曾如此期盼外界的认可,到最后才知道:世界是自己的,与他人毫无关系。 ——杨绛 《一百岁感言》
21、 上苍不会让全部幸福集中到某个人身上,得到了爱情未必拥有金钱;拥有金钱未必得到快乐;得到快乐未必拥有健康;拥有健康未必一切都会如愿以偿。知足常乐的心态才是淬炼心智、净化心灵的最佳途径。一切快乐的享受都属于精神,这种快乐把忍受变为享受,是精神对于物质的胜利。这便是人生哲学。 ——杨绛
22、 我们这个家,很朴素;我们三个人,很单纯。我们于是无求,与人无争,只求相聚在一起,相守在一起,各自做力所能及的事。碰到困难,我们一同承担,困难就不复困难;我们相伴相助,不论什么苦涩艰辛的事,都能变得甜润。我们稍有一点快乐,也会变得非常快乐。 ——杨绛 《我们仨》
23、 我甘心当个“零”,人家不把我当个东西,我正好可以把看不起我的人看个透 ——杨绛
24、 姚宓的眼睛亮了一亮,好像雷雨之夕,雷声未响,电光先照透了乌云。 ——杨绛 《洗澡》
25、 成天坐着学习,连“再教育”我们的“工人师父”们也腻味了。有一位二十二三岁的小“师父”嘀咕说:“我天天在炉前炼钢,并不觉得劳累,现在成天坐着,屁股 也痛,脑袋也痛,浑身不得劲儿。”显然炼人比炼钢费事;“坐冷板凳”也是一项苦功夫。 ——杨绛 《干校六记》
26、 “我没有方法。我看这就是没有方法的事。丑人也许会承认自己丑,笨人也许会承认自己笨,可是,有谁会承认自己不好吗?——我指的不是做错了事‘不好’,我不指’过失和出错‘,我说得’不好‘就是’坏‘。谁都相信自己是好人!尽管有这点那点缺点或出错,本质是好人。认识到自己的不好是个很痛苦的过程。我猜想 圣人苦修苦 练,只从这点做起。一个人刻意修身求好,才会看到自己的不好。然后,出于羞愧,才会悔改。悔了未必就会改过来。要努力不懈,才会改得好一点……“ ——杨绛 《洗澡》
27、 肉体包裹的心灵,也是经不起炎凉,受不得磕碰的 ——杨绛
28、 我想到解放前夕,许多人惶惶然往国外跑,我们俩为什么有好几条路都不肯走呢?思想进步吗?觉悟高吗?默存常引柳永的词:“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我们只是舍不得祖国,撇不下“伊”——也就是“咱们”或“我们”。尽管亿万“咱们”或“我们”中人素不相识,终归同属一体,痛痒相关,息息相连,都是 甩不开的自 己的一部分。 ——杨绛 《干校六记》
29、 刚开始是假装坚强,后来就真的坚强了。 ——杨绛
30、 “她的条件并不苛刻,只是很微妙。例如说,她要丈夫对她一片忠诚,依头顺脑,一切听她驾驭。他却不能是草包饭桶,至少,在台面上要摆得出,够得上资格。他又不能是招人钦慕的才子,也不能太年轻,太漂亮,最好是一般女人看不上的。他又得像精明主妇用的老妈子,最好身无背累,心无挂牵。” ——杨绛 《洗澡》
31、 那是一个幸运的人对不幸者的愧柞 ——杨绛
32、 你的问题在于读的太少而想的太多。 ——杨绛
33、 希望的事,迟早会实现,但实现的希望,总是变了味的。 ——杨绛 《干校六记》
34、 我国是国耻重重的弱国,跑出去仰人鼻息,做二等公民,我们不愿意。 ——杨绛
35、 可惜能用粗绳子缠捆保护的,只不过是木箱铁箱等粗重行 李;这些木箱、铁箱,确也不如血肉之躯经得起折磨。 ——杨绛 《干校六记》
36、 再过几天 是默存虚岁六十生辰,我们商量好:到那天两人要吃一顿寿面庆祝。再等着过七十 岁的生日,只怕轮不到我们了。 ——杨绛 《干校六记》
37、 彦成忙说;”罗厚是个能干人,大有作为的。他有胆量,有识见,待人顶憨厚,我很喜欢他。“姚太太说:”他野头野脑,反正他自有主张。他可崇拜你呢!他想来不要人家做媒,总说他要娶个能和他打架的粗婆娘。最近,他舅妈来拜访以后,我问他粗婆娘找到没有,他说不找了,将来请许先生给他找个对象。“ ——杨绛 《 洗澡》
38、 我国有句老话:”写字是出面宝”。凭你的字写得怎样,人家就断定你是何等人。在新中国,”发言”是”出面宝”。人家听了你的发言,就断定你是何等人。 ——杨绛 《洗澡》
39、 我记得从前看见坐海船出洋的旅客,登上摆渡的小火轮,送行者就把许多彩色 的纸带抛向小轮船;小船慢馒向大船开去,那一条条彩色的纸带先后迸断,岸上就 拍手欢呼。也有人在欢呼声中落泪;迸断的彩带好似迸断的离情。这番送人上干校, 车上的先遣队和车下送行的亲人,彼此间的离情假如看得见,就决不是彩色的,也 不能一迸 就断。 ——杨绛 《干校六记》
40、 所谓穷,无非是指不置办家产,自食其力,自食其力是没有保障的,不仅病不得,老不得,也没有自由支配自己的`时间,干自己喜欢或专长的事。 ——杨绛 《将饮茶》
41、 离别拉得长,是增加痛苦还是减少痛苦呢?我算不清,但是我陪他走得愈远,愈怕从此不见。 ——杨绛 《我们仨》
42、 我们曾如此期盼外界的认可,到最后才知道:世界是自己的,与他人毫无关系。 ——杨绛 《一百岁感言》
43、 少年贪玩,青年迷恋爱情,壮年汲汲于成名成家,暮年自安于自欺欺人。人寿几何,顽铁能炼成的精金,能有多少?我们曾如此渴望命运的波澜,到最后才发现,人生最曼妙的风景,竟是内心的淡定与从容。 ——杨绛 《一百岁感言》
44、 创作的一个重要成分是想象,
45、 惭愧常使人健忘,亏心和丢脸的事总是不愿记起,因此也很容易在记忆的筛眼里走漏的一干二净。 ——杨绛 《干校六记》
46、 一个人经过不同程度的锻炼,就获得不同程度的修养、不同程度的效益。 ——杨绛
47、 补了一条裤子,坐处象个布满经线纬线 的地球仪,而且厚如龟壳。默存倒很欣赏,说好极了,穿上好比随身带着个座儿, 随处都可以坐下。他说,不用筹备得太周全,只需等我也下去,就可以照看他。至 于家人团聚,等几时阿圆和得一乡间落户,待他们迎养吧。 ——杨绛 《干校六记》
48、 我至少还欠一只手,只好用牙齿帮忙。我用细绳缚住粗绳头,用牙咬住,然后 把一只床分三部分捆好,各件重复写上默存的名字。小小一只床分拆了几部,就好 比兵荒马乱中的一家人,只怕一出家门就彼此失散,再聚不到一处去。据默存来信, 那三部分重新团聚一处,确也害他好生寻找。 ——杨绛 《干校六记》
49、 彦成摇摇头说:“我只是觉得这种“洗澡”没用——百糟蹋了水。”“认识到自己的不好是个很痛苦的过程。一个人可以修身求好,才会看到自己不好。然后,出于羞愧,才会悔改。悔了未必就会改过来。要努力不懈,才会改得好一点点。现在咱们是在运动的压力下,群众帮助咱们认识自己这样不好,那样不好,没法抵赖了, 只好承认。 所谓自觉自愿是逼出来的。逼出来的是自觉自愿吗?” ——杨绛 《洗澡》
50、 在北京等待上干校的人,当然关心干校生活,常叫我讲些给他们听。大家最爱 听的是何其芳同志吃鱼的故事。当地竭泽而渔,食堂改善伙食,有红烧鱼。其芳同 志忙拿了自己的大漱口杯去买了一份;可是吃来味道很怪,愈吃愈怪。他捞起最大 的一块想尝个究竟,一看原来是还未泡烂的药肥皂,落在漱口杯里没有拿掉。大家 听完大笑, 带着无限同情。他们也告诉我一个笑话,说钱钟书和丁××两位一级研 究员,半天烧不开一锅炉水! ——杨绛 《干校六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