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现在有的学校、家长让孩子读背《三字经》、《弟子规》的做法,我持坚决反对意见。说严重点,我认为这是毒害青少年心灵。昨日,全国人大代表、湖北省美学学会会长彭富春向记者介绍本次全国两会上他将提出的建议,他对我国目前国学教育“虚火过旺的现象提出看法。
彭富春建议,国学教育必须和现代科学民主的公民教育相适应,而且应该“去其糟粕、取其精华,更要警惕和防止一些人假国学之名宣传封建迷信。
国学教育过热就“会发炎会产生病态
目前国学教育非常火热,彭富春认为,从四点现象就可以看出来:首先,政府在推动,如国家博物馆就在天安门边树立儒学大师孔子的雕像;二是国内很多大学都建立了国学院,开办了本科、硕士和博士的学位教育;三是社会也在普及,许多人都在读国学的启蒙和经典著作;四是媒体也在宣传,中央电视台的热门栏目也在讲国学的基本知识。
彭富春认为,国学热确实有其时代需求。中国经济崛起,中国人民的民族自豪感提高了,过去曾经抛弃了很多老祖宗的东西,现在看来,很多传统文化、传统思想是很好的,甚至比西方社会的.东西还要好。这让很多人开始重视中国传统文化的传承和发扬。
另外,在当前的社会上,经济层面的追求太多,精神层面的追求确实很少,我们需要国学来弥补,寻找传统文化所传承的价值观念和情感的支持,是一种精神寻根的需求。
但是,彭富春认为,中国现代化就要搞现代教育,以国学教育取代现代教育的想法值得警惕,“国学不能过热,一热就会膨胀,就会发炎,就会产生病态 。
“反科学、反民主的糟粕不能当国学
彭富春说,在目前这股国学热中,最大的问题是人们没有区分以儒学为主体的国学的精华和糟粕。国学确实存在很伟大的思想,但由于历史的限制也有许多错误的知识和观点。
第一是“反科学,彭富春指出,国学中的很多知识是违背一般真理和现代科学常识的。这是因为,国学的知识都是建立在传统农业社会和自然经济的基础上的,和现代科学技术相比,许多知识缺少现代实证科学的检验。比如,《弟子规》提倡孝道,“亲有疾 药先尝,让健康的人尝病人喝的汤药,本身是违背医学常识的。
其次是“反民主,彭富春认为,现在推崇的国学是以儒学为主,而儒学主要讲究的是孝道,半部论语治天下就是孝道治天下。孝道是很好的,但不能破坏正义,不能违背现代社会的法治原则。实际上,农业经济时代的孝道,都可以用现代途径来实现,如办好养老院,让社会承担养老责任,而不是将养老矛盾推向家庭。现代社会作为法治社会在更本上是依法治国。
建议政府出面,编著国学读本
什么样的国学应该提倡?彭富春认为,标准就是看传统国学是否和这个时代潮流相吻合。比如民主和科学是基本标准,非民主非科学的不能要。
国学中,很多思想能够为现代社会或人类提供启示的,应该保留推崇。如儒家的仁爱,讲亲情,对社会和谐是有帮助作用的;道家的“天人合一,避免生态的进一步破坏,这是有益的;还有佛教和禅宗里的一些思想,可以为现代人普遍的心理焦虑提供安慰。
彭富春认为,不能不加选择的用《三字经》、《弟子规》、《增广贤文》这些文本来教育孩子,他建议由政府出面,如教育部负责编著适合中小学生乃至于大学生的国学读本。
同时,也不要狭隘地把国学等同于孔子孟子的儒家学说,而是应该吸取中国传统文化中的精华,选取那些仍然有现代价值的思想,供人品读。除了哲学、宗教层面外,文学层面的诗词歌赋、历史掌故都应该有所涉猎。
1、法律解释者都希望在法律中寻获其时代问题的答案。——拉伦茨
2、法律研究的目的是一种预测,即对公共权力通过法院的工具性的活动产生影响的预测。——【美】霍姆斯《普通法》
3、法律的真谛,就是没有绝对的自由,更没有绝对的平等。——我国著名法学家郭道晖
4、让我们维护公平,那么我们将会得到更多的自由。
5、没有信仰的法律将退化成为僵死的教条,而没有法律的信仰将蜕变成为狂信。
6、世界上唯有两样东西能让我们的内心受到深深的震撼,一是我们头顶上灿烂的星空,一是我们内心崇高的道德法则。
7、法律显示了国家几个世纪以来发展的故事,它不能被视为仅仅是数学课本中的定律及推算方式。——霍姆斯
8、法律乃是改革的主要力量,是解决冲突的首要渠道。
9、法律就是秩序,有好的法律才有好的秩序。
10、法律所传达的是一种超越暴力,超越权利的.声音,它所划定的权利边界虽然无形,却深深地刻画在人们的心灵之中。——著名的法律学者
11、在世界各主要文明中,中国是距离法治最为遥远的一种,甚至与欧洲形成了两极相对的反差。
12、对于犯罪最强有力的约束力量不是刑罚的严酷性,而是刑罚的必定性,因为,即便是最小的罪恶,一旦成了确定的,就总令人心悸。
13、法律的真理知识,来自于立法者的教养。——黑格尔
14、法律的力量仅限于禁止每一个人损害别人的权利,而不禁止他行使自己的权利。
15、倘若世上没有坏人,也就不会有好的律师。
16、当秩序成了混乱的时候,就不得不用混乱来维持秩序,拯救法律了。――罗曼·罗兰(法)《哥拉·布勒尼翁》
17、一项法律越是在它的接受者那里以恶行为前提,那么它本身就越好。
18、法发展的重心不在立法、不在法学,也不在司法判决,而在社会本身。——埃利希
19、法律规定得愈明确,其条文就愈容易切实地施行。――黑格尔(德)《法哲学原理》
20、法律的目的是创造一个稳定的、可以理解的行动结构,在这个结构中个人能够执行其计划并多少意识到可能产生的结果。
21、法律没有禁止的,都是公民的权利。
22、法律提供保护以对抗专断,它给人们以一种安全感和可靠感,并使人们不致在未来处于不祥的黑暗之中。——布鲁纳
23、法不禁止即自由。——法谚
24、法律应该是稳定的,但不能停止不前。
25、法律不能使人人平等,但是在法律面前人人是平等的。
26、大海和陆地服从宇宙,而人类生活是受最高法律的命令的管辖。――西塞罗(古希腊)《法律篇》
27、法律是人类为了共同利益,由人类智慧遵循人类
28、法律是一种不断完善的实践,虽然可能因其缺陷而失效,甚至根本失效,但它绝不是一种荒唐的玩笑。——德沃金
29、解释法律系法律学之开端,并为其基础,系一项科学性工作,但又为一种艺术。
30、法律的调整对象是行为,而所谓社会关系不过是人与人之间的行为互动或交互行为,没有人们之间的交互行为,就没有社会关系。法律是通过影响人们的行为而实现对社会关系的调整。
31、法令者,所以抑暴扶弱,欲其难犯而易避也。()――班固(汉)《汉书·刑法志》
32、法令所以导民也,刑罚所以禁奸也。――司马迁(汉)《史记·循吏列传》
33、法律,在它支配着地球上所有人民的场合,就是人类的理性。――孟德斯鸠(法)《论法的精神》
34、立法者三句修改的话,全部藏书就会变成废纸。
35、法律的力量应当跟随着公民,就象影子跟随着身体一样。
36、法,国之权衡也,时之准绳也。――吴兢(唐)《贞观政要·公平》
37、法律的效力是以它所引起的爱戴和尊重为转移的,而这种爱戴和尊重是以内心感到法律公正和合理为转移的。――罗伯斯庇尔(法)《革命法制和审判》
38、法律就像旅行一样,必须为明天做准备。它必须具备成长的原则。——著名大法官卡多左
39、法律是正义与善良之术。
40、法律如果没有法院来阐说和界定其真正含义和实际操作就是一纸空文。
41、法律是人类为了共同利益,由人类智慧遵循人类经验所做出的最后成果。
42、法律是人民意志的自由而庄严的表现。――罗伯斯庇尔(法)《革命法制和审判》
43、法包含着一个民族经历多少世纪发展的故事,因而不能将它仅仅当作好像一本数学教科书里的定理、公式来研究。为了知道法是什么,我们必须了解它的过去以及未来趋势。
44、法律的真理知识,来自于立法者的教养。
45、法律用惩罚、预防、特定救济和代替救济来保障各种利益,除此之外,人类的智慧还没有在司法行动上发现其他更多的可能性。
46、法官是法律世界的国王,除了法律就没有别的上司。
47、法律的生命在于经验,而不在于逻辑。
48、法律的基本原则是:为人诚实,不损害他人,给予每个人他应得的部分。——查士丁尼
49、法律的生命在于其实施。因而迫切需要对这样使大量立法和司法解释有效而进行认真的科学研究。
50、法律是一种强制性秩序。――凯尔森(美)《法律和国家概论》
法治格言警句精选
1、 程序先于权利。——英国法谚
2、 即使判决并没有准确地判定过去发生的事实真相,争端各方只要确信他们受到了公正的对待,他们也会自愿接受法院的裁判结果。 ——迈克尔、D、贝勒斯
3、 在一个秩序良好的国家中,司法部门应得到人民的信任和支持从这个意义出发,公信力的丧失就意味着司法权的丧失。 ——马丁
4、 法律的调整对象是行为,而所谓社会关系不过是人与人之间的行为互动或交互行为,没有人们之间的交互行为,就没有社会关系。法律是通过影响人们的行为而实现对社会关系的调整。 ——张文显
5、 能够认识到共同利益也是自己的利益,并借助于别人认识到的利益来控制自己履行权利,使人意识到,权利应该得到履行;这也就意味着,应该有权利存在,而权力应该通过相互承认得到控制。 ——格林
6、 如果行政权力的膨胀是现代社会不可避免的宿命,那么为了取得社会的平衡,一方面必须让政治充分反映民众的意愿,另一方面在法的体系中应该最大限度地尊重个人的主体性,使他们能够与过分膨胀的行政权力相抗衡。 ——棚濑孝雄
7、 私有财产的真正基础即有占有,是一种事实。一个不可解释的事实,而不是权利。只是由于社会赋予实际占有以法律的规定,实际占有才具有合法占有的性质。 ——马克思
8、 我们的时代是权利的时代。人权是我们时代的观念,是已经得到普遍接受的唯一的政治与道德观念。 ——[美]L 、亨金
9、 法官是法律世界的国王,除了法律就没有别的上司。 ——卡尔、马克思
10、 司法,就其本质而言,就是平等:越缺乏平等条件的地方,我就越难看出在刑罚平等上有什么司法。 ——[法]皮埃尔、勒鲁《论平等》
法治格言警句大全
1、救济走在权力之前,无救济即无权力。
2、律者,所以定分止争也。――管子(战国)《管子·七臣七主》
3、法,国之权衡也,时之准绳也。――吴兢(唐)《贞观政要·公平》
4、法是一套权威性的审判指南或者基础。――庞德(美)《通过法律的社会控制法律的任务》
5、法律的力量仅限于禁止每一个人损害别人的权利,而不禁止他行使自己的权利。
6、当秩序成了混乱的时候,就不得不用混乱来维持秩序,拯救法律了。――罗曼·罗兰(法)《哥拉·布勒尼翁》
7、习惯法非但不比法令灵活,非但不必法令更容易适应新的条件,而且相反,它更趋向于抱残守缺、因循守旧、难以变化。
8、法律应该是稳定的,但不能停止不前。
9、我们作为人而有权拥有的平等是环境平等,而不是个人平等。
10、自由就是做法律许可范围内的事情的权利。——西塞罗
11、大海和陆地服从宇宙,而人类生活是受最高法律的命令的管辖。――西塞罗(古希腊)《法律篇》
12、由于有法律才能保障良好的举止,所以也要有良好的举止才能维护法律。——马基雅弗利
13、立法以典民则祥,离法而治则不祥。
14、对于犯罪最强有力的约束力量不是刑罚的严酷性,而是刑罚的必定性,因为,即便是最小的罪恶,一旦成了确定的,就总令人心悸。
15、法律是一种强制性秩序。――凯尔森(美)《法律和国家概论》
16、法律又是什么?法律就是取得胜利、掌握国家政权的阶级的意志的表现。――列宁(苏)《社会民主党在1905—1907年俄国第一次革命中的土地纲领》
17、法律规定得愈明确,其条文就愈容易切实地施行。――黑格尔(德)《法哲学原理》
18、刑为盛世所不能废,而亦盛世所不尚。
19、在民法慈母般的眼神中,每个人就是整个国家。——孟德斯鸠
20、法律只不过是我们意志的记录。――卢梭(法)《社会契约论》
21、如果司法权同行政权合二为一,法官便将握有压迫者的力量。
22、宪法,就是一张写着人民权利的纸。——列宁
23、司法,就其本质而言,就是平等;越缺乏平等条件的地方,就越难看出在刑罚平等上有什么司法。
24、付给律师的费用不应据其在法庭上陈述时间的长短,而应据其辩护质量的优劣。
25、法包含着一个民族经历多少世纪发展的故事,因而不能将它仅仅当作好像一本数学教科书里的定理、公式来研究。为了知道法是什么,我们必须了解它的过去以及未来趋势。
26、法律源于人的自卫本能。
27、解释法律系法律学之开端,并为其基础,系一项科学性工作,但又为一种艺术。 ——萨维尼
28、法无授权不得为,法无禁止不得罚。
29、法律的力量应当跟随着公民,就象影子跟随着身体一样。
30、没有事先公布的法律就没有刑罚。
31、宪法是一个无穷尽的、一个国家的世代人都参与对话的流动的话语。——劳伦·却伯
32、无论何人,如为他人制定法律,应将同一法律应用于自己身上。——阿奎那
33、即使判决并没有准确的判定过去发生的事实真相,争端各方只要确信他们受到了公正的对待,他们也会自愿接受法院的裁判结果。
34、真想解除一国的内忧应该依靠良好的立法,不能依靠偶然的机会。——亚里士多德
35、法律的生命在于经验,而不在于逻辑。
36、法不禁止即自由。——法谚
37、让我们维护公平,那么我们将会得到更多的自由。
38、在世界各主要文明中,中国是距离法治最为遥远的一种,甚至与欧洲形成了两极相对的反差。——滋贺秀兰
39、有理智的人在一般法律体系中生活比在无拘无束的孤独中更为自由。——斯宾诺莎
40、举证责任之所在,即败诉之所在。——法谚
41、要使事物合乎正义(公平),须有毫无偏私的权衡;法律恰恰正是这样一个中道的权衡。――亚里士多德(古希腊)《政治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