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孝敬父母的名言警句
(一)尧舜之道,孝悌而已。—— 〖宋〗李纲
(二)父母,唯其疾之忧。
(三)一个天生自然的人爱他的孩子,一个有教养的人定爱他的父母。——林语堂
(四)大孝终身慕父母。——〖战国〗孟轲
(五)慢人亲者,不敬其亲者也。——出自《三国志·魏书》。注释:不尊敬别人父母的人,肯定也不会敬重自己的父母。
(六)孟子曰:”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出自(春秋)《孟子·梁惠王上》。
(七)爹娘面前能尽孝,一孝就是好儿男;翁婆身上能尽孝,又落孝来又落贤。——出自《劝报亲恩篇》。
(八)一个人如果使自己的母亲伤心,无论他的地位多么显赫,无论他多么有名,他都是一个卑劣的人。——(意大利)亚米契斯
(九)宁死做官的爹,不死讨饭的娘。
(十)孝顺就是孝敬父母,顺从父母。——《仿世言》
(十一)所有杰出的非凡人物,都有出色的母亲。——狄更斯
(十二)不经历风雨怎能见彩虹?
(十三)女是娘的罗裙带。
(十四)十朵菊花九朵黄,十个女儿九个像娘。
(十五)孝,德之始也,悌,德之序也,信,德之厚也,忠,德之正也。曾参中夫四德者也。 ——出自《家语·弟子行》。注释:孝敬父母是道德的开始,敬爱哥哥是道德的次序,信用是道德的深度,忠诚是道德的方向。曾参是恰恰具有这四种道德的人。
(十六)尧舜之道,孝悌而已。——李纲
(十七)慈母泪,有化学分析不了的高贵而深沉的爱存在其中。
(十八)时时体贴爹娘意,莫教爹娘心挂牵。——《劝报亲恩篇》
(十九)河里孩子岸上娘。
(二十)孟子曰:“亲亲,仁也;敬长,义也。”——出自(春秋)《孟子·尽心上》注释:孟子说:“亲爱父母亲,便是仁;尊敬兄长便是义。”
(二十一)夫孝,天之经也,地之义也。——出自《孝经》。
(二十二)有的儿女使我们感到此生不虚,有的儿女为我们留下了终身遗憾。——纪伯伦
(二十三)世界上的一切光荣和骄傲,都来自母亲。——高尔基
(二十四)子曰:“父母在,不远游,游必有方。——出自(春秋)《论语·里仁第四》。 注释:孔子说;“父母在世,不远离家乡,如果要出远门,必须有明确的去处。”
(二十五)弟子入则孝,出则弟。——出自(春秋)《论语·学而第一》。 注释:少年弟子回到家里要孝敬父母,外出要敬爱兄长。
(二十六)其为人也孝悌而好犯上者,鲜矣。不好犯上而好作乱者,未之有也。君子务本,本立而道生。孝悌也者,其为仁之本与?
有关孝敬父母的名言名句
(一)慢人亲者,不敬其亲者也。 意思是:不尊敬别人父母的人,肯定也不会敬重自己的父母。出自《三国志·魏书》。
(二)母亲,是唯一能使死神屈服的力量。——高尔基
(三)人们听到的最美的声音来自母亲,来自家乡,来自天堂。——威布朗
(四)礼者,断长续短,损有余,益不足,达爱敬之文,而滋成行义之美也。——荀子
(五)慢人亲者,不敬其亲者也。——出自《三国志·魏书》。
(六)亲所好,力为具;亲所恶,谨为去。——残自(清)李毓秀《弟子规》。
(七)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
(八)亲所好,力为具;亲所恶,谨为去。 ——残自(清)李毓秀《弟子规》。注释:父母喜好的东西,子女要尽力为他们准备;父母厌恶的东西,要谨慎地为他们去掉。
(九)世界上有一种最美丽的声音,那就是母亲的呼唤。——但丁
(十)老年人犹如历史和戏剧,可供我们生活的参考。——西塞罗
(十一)喧骚之母,必养成懒惰的子女。——拉丁美洲
(十二)身有伤,贻亲忧;德有伤,贻亲羞。——出自(请)李毓秀《弟子规》。
(十三)色难。有事,弟子服其劳,有酒食,先生馔,曾是以为孝乎?
(十四)孟子曰:”亲亲,仁也;敬长,义也。“——出自(春秋)《孟子·尽心上》
(十五)百善孝为先,万恶淫为首。——〖清〗王永彬
(十六)劳苦莫教爹娘受,忧愁莫教爹娘耽。——出自《劝报亲恩篇》。
(十七)慎,朝夕伺候莫厌烦。——《劝报亲恩篇》
(十八)礼貌是人类共处的金钥匙——松苏·内古
(十九)事父母,几谏,见志不从,又敬不违,劳而不怨。——孔子
(二十)亲爱我,孝何难;亲恶我,孝方贤。
(二十一)礼貌是有教养的人的第二个太阳。——赫拉克利特
(二十二)爹娘面前能尽孝,一孝就是好儿男;翁婆身上能尽孝,又落孝来又落贤。 意思是:孝敬父母就是好儿男,孝敬公公、婆婆,能落个既孝敬又贤惠的名声。出自《劝报亲恩篇》。
(二十三)妻贤夫祸少,子孝父心宽。 ——出自(明)《增广贤文》。注释:妻子贤惠,她的丈夫灾祸就少,子女孝顺,父母就心情舒畅。
(二十四)人有礼则安,无礼则危。——《礼记》
父母养育我们,作为儿女就应该孝敬父母。这是中华的传统美德,故有很多
古今中外孝敬父母名言警句(一)
1、亲善产生幸福,文明带来和谐。——(法)雨果
2、在子女面前,父母要善于隐藏他们的一切快乐、烦恼和恐惧。——(英)培根
3、一个人如果使自己的母亲伤心,无论他的地位多么显赫,无论他多么有名,他都是一个卑劣的人。——(意大利)亚米契斯
4、父母者,人之本也。——司马迁
5、年老受尊敬是出现在人类社会里的第一种特权。——(法)拉法格
6、孝子不谀其亲,忠臣不谄其君,臣子之盛也。——庄子孝子之养也,乐其心,不违其志。——《礼记》
7、事其亲者,不择地而安之,孝之至也。——庄子
8、我们体贴老人,要像对待孩子一样。——(德)歌德
9、孝子之至,莫大乎尊亲。——孟子
10、开始吧,孩子,开始用微笑去认识你的母亲吧!——(古罗马)维吉尔
11、树欲静而风不止,子欲养而亲不待。
12、贤不肖不可以不相分,若命之不可易,若美恶之不可移。——《吕氏春秋》
13、老年人犹如历史和戏剧,可供我们生活的参考。——(古罗马)西塞罗
14、重资财,薄父母,不成人子。——朱柏庐
15、礼者,断长续短,损有余,益不足,达爱敬之文,而滋成行义之美也。——荀子慢人亲者,不敬其亲者也。
16、爹娘面前能尽孝,一孝就是好儿男;翁婆身上能尽孝,又落孝来又落贤。
17、天地之性,人为贵;人之行,莫大于孝,孝莫大于严父。——《孝经·圣至章》
18、出入扶持须谨慎,朝夕伺候莫厌烦。
19、在父母的眼中,孩子常是自我的一部分,子女是他理想自我再来一次的机会。——费孝通
20、慈孝之心,人皆有之。——苏辙
21、家贫知孝子,国乱识忠臣。
22、无父无君,是禽兽也。——孟子
23、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孟郊
24、好饭先尽爹娘用,好衣先尽爹娘穿。
25、慢人亲者,不敬其亲者也。——《三国志·魏书》
26、大孝终身慕父母。唯孝顺父母可以解忧。——孟轲
27、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天下可运于掌。——孟子
28、父母之年,不可不知也。一则以喜,一则以惧。——《论语》
29、父母者,人之本也。——司马迁
30、父母呼,应勿缓;父母命,行勿懒。意思是:父母呼唤,要赶快答应;父母有命令,应赶快去做。——李毓秀《弟子规》
古今中外孝敬父母名言警句(二)
1、孝是流水,上代截流,下代干涸。——字严
2、动天之德莫大于孝,感物之道莫过于诚。——何铸
3、无父无君,是禽兽也。——孟子
4、世界上有一种最美丽的'声音,那就是母亲的呼唤。——但丁
5、忤逆不孝矣,三世果报然。——《劝孝歌》
6、重情轻物,厚养薄葬。——字严
7、孝子之养也,乐其心,不违其志。——《礼记》
8、孝有三:大尊尊亲,其次弗辱,其下能养。——《礼记》
9、父母之年,不可不知也。一则以喜,一则以惧。——《论语》
10、孟武伯问孝,子曰:“父母惟其疾之忧。”——《论语·为政》
11、父母之所爱亦爱之,父母之所敬亦敬之。——孔子
12、你希望子女怎样对待你,你就怎样对待你的父母。——伊索克拉底
13、父母之年,不可不知也。一则以喜,一则以惧。——《论语》
14、孝子之养也,乐其心,不违其志。——《礼记》
15、母亲,是唯一能使死神屈服的力量。——高尔基
16、诗书立业,孝悌做人。——王永彬
17、勿以不孝口,枉食人间谷。天地虽广大,难容忤逆族。——《劝孝歌》
18、父虑后母虐,鸾胶不再续。母虑孤儿苦,孀帏忍寂寞。——《劝孝歌》
19、十月胎恩重,三生报答轻。——《劝孝歌》
20、大孝终身慕父母。——孟轲
21、勿以不孝身,枉着人子皮。——《劝孝歌》
22、尧舜之道,孝悌而已。——李纲
23、世界上的一切光荣和骄傲,都来自母亲。——高尔基
24、祭而丰不如养之厚;悔之晚何若谨于前。——《格言联璧》
25、一个天生自然的人爱他的孩子,一个有教养的人定爱他的父母。——林语堂
26、事,孰为大?事亲为大;守,孰为大?守身为大。不失其身而能事其亲者,吾闻之矣;失其身而能事其亲者,吾未闻也。孰不为事?事亲,事之本也;孰不为守?守身,守之本也。——孟子
27、不孝的人是世界最可恶的人。——鲁迅
认真品味一部名著后,大家心中一定有很多感想,此时需要认真思考
《神曲》读书笔记1
《神曲》是西方中世纪文学的开山之作,因其年代久远而显得颇有生涩之感。但是专心读下去,依然能够清晰地感觉到《神曲》中交织的人神共鸣之曲。下如此结论之前,我暗暗的把我刚释卷的《神曲》回想一遍,从《地狱》到《净界》再到《天堂》,默然发现者这种分法本身就隐含着一种神学的思想。
首先我们知道,中世纪的欧洲的基督教的天下,不是基督教,就是世界上任何一个大的长久的宗教,都总会影射着人的前世今生以及现实报应这种神学思想,这已几乎是全人类思想的共同点。但丁在《神曲》中,依据《圣经》和《福音书》以及自我的想象,把这种宗教思想细化成这三个部分,并且在每个部分都细心地安排了一些或是古代名人或是“当代”名人在里面,不无有为基督教宣扬这种神学思想的目的。再者,这种按现世作为分类,按人头分类的做法在中世纪宗教盛行的欧洲,其可信度可就大大增加。因此,不管是宗教的教会亦或是中世纪的普通人民,都不可能有理由去发对甚至批判这部书。
其次,作者的这种安排实则上隐含了一种“知错能改,善莫大焉”的意味。我们都知道,《地狱》是一个人过大于功的象征,而《净界》则是一个无功无过的象征,到了《天堂》,就是功大于过的意思了。作者本人从《地狱》升到《净界》再升到《天堂》,完成了一个从过到功,从罪到德的过程。而相同的,普通市民,甚者是整个国家,如若能有所顿悟,这种上升也是在神的神恩之内的。所以《神曲》看似批判佛罗伦萨,实则在内部也隐含了作者对佛罗伦萨的无限热忱和希望。
再次,《神曲》的创造并不仅仅是为了影射某些宗教人生的问题,它更深层次的原因是为挽救沉沦中的佛罗伦萨。作者在书中的不同部分对此都有隐喻。比如在《地狱》这折里,作者精心挑选的灵魂代言人很大成分上都是来自佛罗伦萨,从教职人员到普通的骄、贪、色等人员都给予了不同的惩罚。作者通过众多灵魂的嘴道出了当世的佛罗伦萨的黑暗,也通过地狱中的魔鬼给出了评判。而在《净界》和《天堂》里,作者则通过对佛罗伦萨的评判上升到一个整体的层面,通过神人之口委婉道出。这其中包含着作者对自我成长、生活的土地的深厚情感。读之,大有“怒其不争”的意味。
以上是从大的方面对《神曲》大意的一点自我见解。而从小的方面看,《神曲》诚然是一曲中世纪拙朴的史诗。在《神曲》里,随处可见古希腊神话和《荷马史诗》的影响。英雄主义、正义,神学的光芒照耀着整部《神曲》,犹如但丁在天堂中看到的天使的光芒,《神曲》本身也散发着耀眼的金光。然而,《神曲》的金光却并不全为歌颂金光而写,而是为了歌颂世俗伟大的道德和信仰而作,这正是《神曲》对古希腊神话的借鉴和突破之处。
《神曲》读书笔记2
但丁的《神曲》原名《喜剧》,分三部《地狱》、《炼狱》、《天堂》。但丁将自己做为主人公,积聚幻想地编译了《神曲》的故事情节。读过《神曲》之后,我的第一感觉就是悲哀,人类的'悲哀、社会的悲哀、活着的悲哀。
但丁描写的地狱、炼狱和天堂,受到古典文学尤其是中世纪梦幻文学的启示和影响,如维尔斯在《埃涅阿斯记》中关于主人公由神巫引导游历阴间的描写,中世纪作家达·维隆纳的《耶路撒冷天国颂》、《巴比仑地狱诗》和德拉·利瓦的《三卷书》对罪孽的灵魂在地狱接受惩戒,天堂光明、幸福的叙述,都给但丁提供了借鉴。但《神曲》不像中世纪文学作品那样粗糙庸俗、虚无缥缈,诗人以丰富的想象力、精深的神学、哲学修养和新颖的构思,为三个境界设计了严密的结构、清晰的层次。他把地狱、炼狱、天堂各分为9层,蕴含着深邃的道德涵义。在描绘不同境界时,他采用不同的色彩。地狱是惩戒罪孽的境界,色调凄幽、阴森;炼狱是悔过和希望的境界,色彩转为恬淡、宁静;天堂是至善至美的境界,笼罩在一片灿烂、辉煌之中。多层次、多色调的形象描绘,表达了诗人精辟而又抽象的哲学、神学观点,又赋予这些境界以巨大的真实性,奇而不诡,精微致深,使人如身临其境。
《神曲》堪称一座多姿多彩、形象鲜活的人物画廊。作为这部史诗的主人翁,但丁本人苦苦求索的品格和丰富复杂的精神世界,刻画得最为细微、饱满。维吉尔和贝娅特丽丝这两位向导,虽然具有象征性和寓意性,但仍然各具鲜明的个性。维吉尔是导师,在对但丁的关怀和教诲中,显示出父亲般和蔼、慈祥的性格。贝娅特丽丝是恋人,在对诗人的救助和鼓励中,显示出母亲般温柔、庄重的性格。但丁擅长在戏剧性的场面和行动中,以极其准确、简洁的语言,勾勒出人物外形和性格的特征。在哀怨欲绝的悲剧性氛围中,诗人描写保罗与弗朗齐丝卡这对恋人对爱情忠贞不渝的品格,在阴暗、愤懑的情境中,诗人勾画教皇朋尼法斯八世贪婪、欺诈的性格,无不入木三分。《神曲》中种种惊心动魄和神奇的景象,地狱形形色色的妖魔鬼怪,如吞噬幽灵的三个头的恶犬猞拜罗,飞翔于自杀者树林之上的人面妖鸟,长着三副不同颜色的面孔、三对庞大无比的翅膀的地狱王,满身污血、头上盘着青蛇的复仇女神,在但丁的笔下,寥寥几笑,便形象逼真、栩栩如生地勾画了出来。他们不只是高度写实的艺术形象,而且出色地烘托了地狱各个特定环境的氛围。
但丁在写人绘景时,常常喜欢采用来源于日常生活和自然界的极其通俗的比喻,产生极不寻常的艺术效果。例如,地狱里的幽灵遇见陌生来客维吉尔和但丁,惊奇地盯视着他们,好像老眼昏花的裁缝凝视针眼一样。形容枯瘦的幽灵两眼深陷无神,好像一对宝石脱落的戒指。在魔鬼卡隆的鞭打下,幽灵从岸边跳进地狱界河的小船,好像秋天的树叶一片一片落下。
在但丁的《地狱》里有这样两句诗:“走你的路,让人们去说吧!”当我们做某一件事,你认为正确,而遇到种种流言蜚语,种种舆论偏见的时候,你可以想想但丁的格言。但丁的《神曲》不仅在思想性、艺术性上达到了时代的先进水平,是一座划时代的里程碑,而且是一部反映社会生活状况、传授知识的百科全书式的鸿篇巨制,值得千古传诵。
《神曲》读书笔记3
在暑假看了《神曲》这一本书后,内心有很大的感触。《神曲》分为三部,分别是《地狱》、《炼狱》和《天堂》。但丁把三部
在经过地狱、炼狱和天堂的一路上,诗人充分发挥自己的想像力,描写了各种奇幻的场景。在诗中也有很多阴森的话语令人毛骨悚然,如却又走入一片幽暗的森林,我要救你从这猛兽面前脱险,可怕的呼嚎,惨痛的叫喊和我的头脑被惊恐所缠绕……仿佛使读者身临其境。在地狱中大多是阴森和凄惨。而炼狱相比地狱好很多,在这里有东方的蓝宝石、晴朗的天空和圣女……
《神曲》中的每一个部分都会给读者重新带来一个场景,地狱是阴森恐怖,炼狱是希望和宁静,天堂是美好的境界。但丁做为文章的主人公,也许是想告诉我们要多行美事,但丁出生于贵族家庭,我想这种悲观的想法也是当然的社会所造成的吧。在但丁描写地狱门口的两行诗,“这里必须根绝一切犹豫,这里任何懦弱都无济于事。”来告诉我们面对知识,就要有一种毫不畏惧、坚韧不拔的品格。在《神曲》这首诗中有很多比喻都是通俗易懂,也描写了妖魔鬼怪。
但丁以第一人称记叙自己35岁误入黑暗的森林,在一座小山脚下,有三只猛兽,分别是母狼、狮子和豹,在他求救的时候出现了古罗马诗人维吉尔的灵魂,对他说你不能战胜这三只野兽,我指示你另一条路。于是带着但丁穿过地狱、炼狱,然后把他交给当年但丁的情人贝雅丽齐的灵魂,穿过天堂去见上帝。
但丁的《神曲》也许是想改变人的心,但还是没有改变人本性的欲望与贪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