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我们为什么要讲“家教与门风”
(1)孟子说:“天下之本在国,国之本在家,家之本在身。”家庭是社会的细胞,只有毐个细胞都正常,囯家机体才会健全。因此,童视家庭教育,树立良好的门风,是达到天下大治的根本。
(2)重视家庭教育,先从重视儿童的早期教育做起。首先,孩子好比树苗,根栽得正不正,在相当程度上决定他将来成才与否。童蒙时代能否“养其正”,关系重 大,因此《易经》有“童蒙养正”之说。其次,孩童尚未入世,思想单纯,教育容易奏效。古代谚语说:“教妇初来,教儿婴孩”,正是此意。对普通家庭而言,家 教的缺失,将影响孩子一生。
(3)有鉴于此,古人特别重视对儿童的教育,《曲礼》、《少仪》、《内则》以及《
(4) 。人要上进,不走歧路,必须读书。朱伯庐在《治家格言》中说:“于孙虽愚,经书不可不读。”颜之推曾说,神情未定,最易受外人影响。他还说,墨于看到洁白的丝放入染缸后马上变黑,联想到人交游不慎而败德,非常伤悲。讲的就是这个道理。
(5) 。国家机构的运作、公共设施的建造等,都仰赖于政府的税收,因此,及时缴纳赋税,是民众应该尽的责任。不少家训将此作为家庭守则之一,如福建永 定客家《胡氏族规》第一条便是:“钱粮为国家正供,自应递年完纳,不得拖欠。”体现了良好的社会担当。
(6)树立正确的人生价值观.司马光《家范》倡导正确的义利观,他批评做长辈的大多只知从物质上满足子孙,致使子孙“自幼及长,惟知有利,不知有义也”,教育子女应当树立真正的人生追求。
(7)由此可见,古代家教中包含着接地气、扎扎实实改变乡风民俗的有效举措,内容总体是健康向上的。它们把积极的人生理念渗透在日常生活中,从行为入手,达到“ ” 的教育效果。父母对于女的教育,使用先祖传下來的古训,更容易 为子女接受。经过代代相传,就能形成良好的家声、家风;而家家风正气清,则民风必定良善;自然就会形成和谐的社会风气,这对于社会安定,具有十分重要的作 用。而那些经由修身、齐家之道的教育而出仕为政的人,官风一定是整肃的,这点是得到历史证实的。虽然时代发展了,但是我们中华民族的优良家教传统并没有过 时,其中尚有大量宝责养分值得我们吸收。
15.本文的中心论点是 ______________ 。(3分)
16.笫(2)段主耍使用的论证方法是______________ ,试举一例,分析其作用。(3分)
17.阅读第(4)-(6)段,在横线处填上合适的内容。(6分)
笫(4)段: 。笫(5)段:__ 。
第(6)段:树立正确的人生价值观。
18.以下文字放在文章的`第 段之后,理由是 。
由于重视家庭教育,各地出现许多文化世家,最负盛名的是山西闻喜的裴氏与福建莆田的林氏。裴氏家族敦行文教,门风谨严,历史上出过59位宰相、59位大将军,举世称羨。莆田林氏,明清两朝的533年间,出进士 644名,民间有“无林不开榜”之说。
19.在第(7)段的“______________ ”处填入合适的诗句( )(3)
A.—览众山小 B润物细无声 C.道娃无晴却冇晴 D.淡妆浓抹总相宜
参考答案
15、(3分)重视家庭教育,树立良好的门风,是达到天下大治的根本。
16、(1分)引用论证 (2分)引用《易经》“童蒙养正”之说,论证了“童蒙时代能否‘养其正’,关系重大”的道理。(或者:引用古代谚语“教妇初来,教儿婴孩”,论证了“孩童 尚未人世,思想单纯,教育容易奏效”的道理。)
17、(4分)第(4)段:重视读书(2分)和交友(2分)。
(2分)第(5)段:要有社会担当(或;要有社会责任感)
18、(1分)(6) (2分)这段文字列举了山西裴氏与福建林氏的两个家庭教育的事例,(1分)有力地证明了重视家庭教育、树立良好门风的作用。(1分)同时也与下文“重视家庭教育能形成良好的家声、家风”等处相照应。
19、(3分)B
书籍是幼年人的`导师,是老年人的护士,在岑寂的时候,书籍使我们欢娱,远离一切的痛苦。有关高考
毛泽东
《忆秦娥》雄关漫道真如铁,而今迈步从头越。从头越,苍山如海,残阳如血。
《长征》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金沙水拍云崖暖,大渡桥横铁索寒。
《清平乐》不到长城非好汉,屈指行程二万。
《赠柳亚子先生》牢骚太盛防肠断,风物长宜放眼量。
《人民解放军占领南京》宜将剩勇追穷寇,不可沽名学霸王。天若有情天亦老,人间正道是沧桑。
林则徐
海纳百川,有容乃大;壁立千仞,无欲则刚。
《赴戍登程口占示家人》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
秋瑾
《对酒》不惜千金买宝刀,貂裘换酒也堪豪。一腔热血勤珍重,洒去犹能化碧涛。
《黄海舟中日人索句并肩中俄战争地图》浊酒不销忧国泪,救时应仗出群才。拼将十万头颅血,须把乾坤力挽回。
鲁迅
《自题小像》灵台无计逃神矢,风雨如磐暗故园。寄意寒星荃不察,我以我血荐轩辕。
《自嘲》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躲进小楼成一统,管他冬夏与春秋。
《题三义塔》精禽梦觉仍衔石,斗士诚坚共抗流。渡尽劫波兄弟在,相逢一笑泯恩仇。
《无题》万家墨面没蒿莱,敢有歌吟动地哀。心事浩茫连广宇,于无声处听惊雷。
白居易
《与元九书》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
《放言》试玉要烧三日满,辨材须待七年期。
元稹
《离思》曾经沧海难为水,除却巫山不是云。
《遣悲怀》诚知此恨人人有,贫贱夫妻百事哀。
柳永
《凤栖梧》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
《鹤冲天》何须论得丧,才子词人,自是白衣卿相。
宋祁
《玉楼春》绿杨烟外晓寒轻,红杏枝头春意闹。
晏殊
《浣溪沙》满目山河空念远,落花风雨更伤春,不如怜取眼前人。
《蝶恋花》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
《浣溪沙》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
《玉楼春》天涯钓角有穷时,只有相思无尽处。
欧阳修
《画眉鸟》始知锁向金笼听,不及林间自在啼。
《伶官传序》忧劳可以兴国,逸豫可以亡身。
《伶官传序》祸患常积于忽微,而智勇多困于所溺。
苏洵
《辨奸论》月晕而风,础润而雨。
司马光
《资治通鉴》兼听则明,偏听则暗。
《训俭示康》由俭入奢易,由奢入俭难。
王安石
《泊船瓜洲》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
《登飞来峰》不畏浮云遮望眼,只缘身在最高层。
苏麟
《断句》近水楼台先得月,向阳花木易为春。
卢梅坡
《雪梅》梅须逊雪三分白,雪却输梅一段香。
林逋
《山园小梅》疏影横斜水清浅,暗香浮动月黄昏。
辛弃疾
《菩萨蛮》青山遮不住,毕竟东流去。
《青玉案》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
《贺新郎》我见青山多妩媚,料青山见我应如是。
《青玉案》东风夜放花千树,更吹落,星如雨。
《破阵子》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生前身后名。
叶绍翁
《游园不值》春色满园关不住,一枝红杏出墙来。
王冕
《墨梅》不要人夸颜色好,只留清气满乾坤。
于谦
《石灰吟》粉身碎骨浑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
郑燮
《题竹石》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
龚自珍
《己亥杂诗》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
《己亥杂诗》我劝天公重抖擞,不拘一格降人才。
曹雪芹
《红楼梦》世事洞明皆学问,人情练达即文章。
蒲松龄
有志者,事竟成,破釜沉舟,百二秦关终归楚。
苦心人,天不负,卧薪尝胆,三千越甲可吞吴。
朱伯庐
《治家格言》一粥一饭,当思来之不易;半丝半缕,恒念物力维艰。
《治家格言》宜未雨而绸缪,勿临渴而掘井。
谭嗣同
《狱中题壁》我自横刀向天笑,去留肝胆两昆仑。
徐锡麟
《出塞》只解沙场为国死,何须马革裹尸还。
弘扬朱子文化传承中华美德书信范文一:
“宋代道学是儒家发展的新形态,以朱子为中心的宋儒理学特别强调传承道统的意识,对‘学绝道丧’特别忧患,‘学绝道丧’就是文化传承的中断,这对今天重续文化传承和价值传承有重要启示。”“文化传承最核心的是价值观。中华文化在几千年的发展中,形成了一套相当完整的价值体系。这一套体系是中华民族刚健不息、厚德载物精神的价值基础和根源。”陈来认为,朱子广泛继承了儒家的学术文化,对古代文化作了全面的整理,对四书的集结和诠释几乎花费了毕生精力,是文化继往开来、传承创新的典范,这是近1000年来无人可与之相比的。
在陈来看来,朱子思想中最重要的“格物致知”理论,是对儒家“学习”思想的一种哲学论证和展开。朱熹用“即物穷理”来解释格物,提出格物就是要穷理,也就是去了解事物的道理;穷理必须在事物上穷,不能脱离事物。“即物穷理”的主要途径就是多读书、观察事物、思考其道理。
朱熹仕宦九载,立朝御前46天,上书请辞64次,把毕生的精力都花在了研究、著述、授教之上,“绝意仕途,以继二程绝学为己任,奋发读书著述”。朱熹参与创建、修复、讲学、题记的书院有64所,其中自建4所。武夷书院原名武夷精舍,由朱熹亲自擘画、营建,宋淳熙十年(1183年)建成。据记载,自武夷书院建成后,武夷山理学学术活动空前活跃。中国古代四大书院中的白鹿洞书院和岳麓书院,都和朱熹的讲学与教育实践有关。
陈来认为,朱子是中国传统文人士大夫的杰出代表。朱子学的对象主要是士人,朱子学的宗旨是为士人提供一套道德学问思想体系,因此朱子强调“学习”“读书”的性格,与其宗旨相一致。以古代朱子学的标准来看,现代人的受教育程度都超过小学而属于“大学”,所以重视《大学》的朱子学适用于当今社会的几乎所有人。
在朱子思想中,其教育理念同样具有现代意义。“从《论语训蒙口义》到《四书章句集注》,多数朱子的经典解释著作都着眼于学生的经典学习,这使得朱子的著作在今天通识教育的经典学习中仍有参考意义。”
弘扬朱子文化传承中华美德书信范文二:
康熙曾给武夷精舍赐一块匾额,上书“学达性天”。从事朱子文化研究已有26载的朱杰人认为,这四个字把朱子一生最重要的贡献写出来了,意思是朱子的学问达到了人性和宇宙的本源,为一度被边缘化的儒学补上了宇宙论和心性论的缺口。
陈来指出,朱熹论道德的思想有许多在今天仍有借鉴意义。如朱熹关于理性与欲望、道理原则与个人私欲关系的看法。朱熹阐发了古代“道心唯做,人心唯危”的思想,认为“人心”与生俱来。但如果“无所主宰,留而忘返”,社会就会“危”。要使人心不致危害社会,就应该用“道心”主宰“人心”。朱熹认为道心的特点是公,即反映了社会公共的道德法则。
“朱熹在那个时代,还没有从加强法制以约束人的行为来考虑,所以朱熹的方法是完全诉诸道德,这是理学的局限性,但突出道德意识的重要性还是难能可贵的。”陈来说。
朱熹和理学还提出“天理”和“人欲”的问题。朱熹认为,欲望应当受道德原则的制约。“所谓‘存天理、灭人欲’,就是坚持道德不能建立在欲望的基础上,必须建立在理性主宰、责任意识、美德培养之上,主张用反映社会共同要求的道德原则来克服违背公共道德的私欲,把外在的道德规范化为人体的内在自觉。”陈来指出,这在当今社会仍有重要的意义。
“当然,在理性和欲望的关系方面,朱熹对有些问题的处理并不完满,他比较忽视欲望和生命力的满足,未能重视理性和欲望也有统一的一面。”陈来说,整体而言,朱熹的思想对封建时代的精神文明和民族精神发展起了积极的作用。
弘扬朱子文化传承中华美德书信范文三:
在朱子学说中,《朱子家训》同样影响甚广。说起《朱子家训》,不少人会想起“一粥一饭,当思来之不易;半丝半缕,恒念物力维艰”“黎明即起,洒扫庭除,要内外整洁”等名训。事实上,这并不是《朱子家训》,而是明末清初著名哲学家朱伯庐的《治家格言》。
朱杰人指出,两者互为羽翼,朱伯庐的《治家格言》是对《朱子家训》的阐发与延伸,把哲理形象化了。如果把《朱子家训》比作纲,那么《治家格言》就是目。
《朱文公家训》又称《朱子家训》,原来收在朱氏家谱中,是朱子训诫家族子弟的私家文件,只是家族内部用的,并不对外。 “世界朱子联合会成立以后,我们认为《朱子家训》是一个宝贝,应该让更多人了解它,所以就把《朱子家训》公之于世,并利用各种场合进行宣传,现在已被越来越多人所熟知。”朱杰人说。
朱杰人认为,《朱子家训》仅有317个字,却道出了人之所以为人的'基本底线。这是朱子运用语言表达思想的高妙之处,也是《朱子家训》可以在汗牛充栋的“家训”著述中卓尔不群的原因所在。
在朱杰人看来,《朱子家训》虽产生于800多年前,但仍具有时代意义和普遍意义的人伦观、修养观、道德观、社会观、价值观,这是中华民族贡献给全人类的普世价值。比如,《朱子家训》对于马来西亚华人乃至整个马来西亚民族都具有现实意义。2010年,马来西亚吉隆坡建造一个园林叫孝恩园,园内建有刻着中英文《朱子家训》的大理石石碑,当年还举行了隆重的揭幕典礼。
朱子的《四书章句集注》是优秀的“大学”教材,但当时儿童并没有令人满意的教材。因此,朱子在晚年花费大量的精力,将孔子、孟子的家训收集起来并进行改造,重新写成《小学》,用通俗的语言把传统家训中最根本的思想提升到哲学的高度,并以精炼的语言表达。这就使家训摆脱了复杂而言不及义的弊端,使“训”的意思获得了前所未有的高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