励志一生网 > 格言大全 > 劝贪图是利的人的格言 正文

劝贪图是利的人的格言

时间:2025-05-14 07:00:44

1、万恶皆由私字起,千好都从公字来

2、一旦自私的幸福变成了人生唯一的目标,人生就会变得没目标(法国)

3、人被认为自私自利,并非因为追求自己的福利,而是因为不顾邻人的福利的缘故(英国)

4、平生不作皱眉事,世上应无切齿人

5、君子不以私害公(汉·韩婴)

6、理智、正义和平等都没有足够的力量统治地球上的人类,唯有利益有这种力量(托·杰弗逊)

7、想着自己的人被尘土埋没,想着群众的人威名远扬(哈萨克族)

8、自己的东西当宝,别人的东西当草

9、在人人都自私的地方,智者不仅不比愚者好,反而比愚者还危 险(弗劳德)

10、走正路的人,不怕迷失方向(阿尔巴尼亚)

11、人人为自己,上帝为大家(英国)

12、公事不私议

13、人不为已,顶天立地

14、穿着私字鞋,走不了公字路

15、只顾自己碗里满,不顾人家肚里空

16、人为了谋取私利是不惜一切代价的(罗·勃朗宁)

17、谋求自己的利益是美德或者是正当的处世之道唯一重要的基础(斯宾诺莎)

18、不要用别人的刀为自己立功(日本)

19、歪嘴和尚念不出好经来

20、私心胜者,可以灭公(宋·林逋)

21、都为自己打算的人群里,不会出英雄(苏联)

22、那些将自己的幸福建筑在别人的痛苦之上的`人们,注定要被仇恨的锁链锁住,而且绝不可能挣脱那些锁链〈法句经〉

23、利已心是最坏的顾问(英国)

24、人人为我,我为人人

25、人不为已,天诛地灭

26、人不为已遇事不迷

27、一切聪明人都是自私的(爱默生)

28、自私是永远存在的(伏尔泰)

29、起支配作用的自私欲常常被误解为一个人投身人类事业的神圣热忱(埃·哈伯特)

30、人人都是自私的(普劳图斯)

31、自私为一切天然与道德的罪恶根源(希腊)

32、犹如细流在大海里消逝,美德在自私自利中丧失(拉罗什富科)

33、每个人都把自己的利益放在他人的利益之上(忒壬斯)

34、欲除烦恼先忘我,历尽艰难好作人

35、世界上有两根杠杆可以驱使人们行动利益和恐惧(拿破仑)

36、凡立公,所以弃私也〈慎子〉

37、自私自利人人憎,大公无私人人敬

38、与其得罪能陟我能黜我之君王,不如忍怨于我何之百姓

39、自私自利的人不会爱别人,但也决不会爱自己(德国)

40、想自个儿上天国的人,绝对上不了天国(德国)

41、无私者公,无我者明

42、每个人都应照顾自己的利益,这是最简单的道理(普劳图斯)

43、保住你所拥有的,争取你所得到的(布尔沃·利顿)

44、为财而生,不如为众而死(朝鲜)

45、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礼记〉

46、只要蛇肚了饱,不管哈蟆掉了皮

47、公道立,奸邪塞,私权废〈汉书〉

48、人总是先顾自己的利益(马里亚特)

49、私心重,祸无穷

50、枯干的果树上,莫想摘取大甜梨;贪图私利的人,莫想做出好成绩(蒙古族)

51、私德所能接受的最高的颂扬就是仆人的赞美(塞·约翰逊)

52、只顾自己捞一把,哪管他寸草不生

53、自私的心灵是会饱尝它应得的苦痛的(爱·扬格)

54、自私自利有时候一个人得到他所想得到的东西,但更多的时候是使他得到应受的(非洲)

55、只为自己活着的人是渺小的(蒙田)

56、损人利已,分文不值,容不得他人本身就是自私,忍受不了他人的自私并加以谴责的其实也是一种自私(桑塔亚那)

57、自私是平静的,它是自然力量,你可以说,树也是自私的(罗·路·史蒂文森)

58、追求私利,所有的美德就会付诸东流(苏联)

59、自私是万物之源泉(骚塞)

60、人一生下来就离不开别人:谁只为自己活着,谁就枉活一世(弗·夸尔斯)

61、自私是人类万恶之源(莱斯顿)

62、为自己的利益而争论,人人都是雄辩家(奥维德)

63、自私自利从来弄不明白:究竟他是全人类的一部分,还是全人类是他的一部分(欧洲)

64、许多人知道如何享乐,却不知道自己从何时起已不再向别人提供欢乐(阿瑟·赫尔普斯)

65、公道达而私门寒,公义立而私事息

1、口有蜜腹有剑。

宋·司马光《资治通鉴·唐纪·玄宗天宝元年》。本句大意是:口头上温和亲近得像蜜一样甜,内心里却刁钻歹毒得像剑一样利。这两句是唐人对奸相李林甫的形象概括。《资治通鉴·唐纪》载:“李林甫为相,凡才望功业出已右及为上所厚、势位将逼己者,必百计击之,尤忌文学之士。或阳与之善,啖以甘言而阴陷之。世谓李林甫——。”嘴巴像蜂蜜样甜,心计像利剑样狠,多么形象地刻画出阴谋家阴险奸诈的嘴脸。从此“口蜜腹剑”成了形容阴谋家和嘴甜心毒之辈的专门用语,长用不衰。

2、忍小忿而存大信。

宋·司马光《资治通鉴·唐纪八》。小忿:小的忿怒。大信:大的信用。本句大意是:忍住个人小的忿怒,而坚持法律大的信用。李世民当了皇帝,听说应选入官的人很多是假冒上代的余荫,便下令让这些冒牌货自首,否则一经查出就要杀掉。后来果然查出一个假冒者,李世民要杀他。大理少卿戴胄犯颜直谏说:根据法律,这样的人应当充军。李世民说:我说过这种人要杀头,你却要按法律,不是叫我失信于民吗?戴胄说:诏书出于一时的喜怒,而法律则是向天下人昭示最大信用的,陛下应忍了小的忿怒,而根据法律来判决,坚持大的信用。戴胄不怕杀头丢乌纱,敢于犯颜执法,精神可嘉,值得效法。他认为当权者应该“忍小忿而存大信”,即摒弃个人好恶而维护法律的尊严,不以权代法,不以人治代往治,的确是高明之见。这一原则,后人也当坚持。

3、英雄无用武之地。

见宋·司马光《资治通鉴·汉献帝建安十三年》。本句大意是:虽是英雄,却没有使用武力的地方。赤壁大战之前,诸葛亮对孙权分析当时的军事形势说:“今操芟夷大难,略以平矣,遂破荆州,威震四海。——。故豫州遁逃至此,愿将军量力而处之!”后来人们进一步引申其意,常用来比喻空有才智和本领却无处发挥。

4、前事不远。吾属之师。

宋·司马光《资治通鉴·唐纪八·贞观二年》。前事:前面的事情,指隋炀帝口诵尧舜之言而身为桀纣之行。吾属:我们。师:此指反面教员,引为鉴戒的意思。进两句大意是:前面这件事离我们并不遥远,我们应该经常想想它以警策自己。贞观二年六月,唐太宗对他的侍臣们说:我看了《隋炀帝集》,觉得隋炀帝知识渊博,深奥通达,他本想做尧舜一样的君主,而认为桀纣是暴虐无道的,为什么他的结局竟与他的希望相反昵?魏征听了说:隋炀帝自恃才智过人,固执己见,刚愎自用,他虽口诵尧舜之言却在重蹈桀纣的覆辙,他自己不知道又听不进意见,以至于倾覆亡国。太宗听了,深有感慨地说:“——。”隋炀帝口是身非,言行不一,终于国破身亡,足可警戒后世。唐太宗以隋炀帝作自己的反面教员,警策自己,终于成为一代英主。

5、宽厚清慎,犯而不挍。

宋·司马光《资治通鉴·唐纪》。清慎:清正持重。犯而不挍:语见《论语·泰伯》,意思是有人冒犯也不报复。挍,报复。这两句大意是:(娄师德为人)宽恕仁厚,清正持重。(即使别人)冒犯了他也从不报复。娄师德是武则天时代的宰相(同平章事),以仁厚宽恕、恭勤不怠闻名于世。风阁侍郎李昭德骂他是乡巴佬,他笑着说:我不当乡巴佬,谁当乡巴佬呢!当时名相狄仁杰很有点瞧不起他,想把他排挤出朝廷,他也不计较。后来武则天告诉狄仁燕:我之所以了解你,正是娄师德向我推荐的。狄仁杰听了非常感动。——是作者评价娄师德的话。

6、信者,人君之大宝也。面从后言,古人所戒。

宋·司马光《资治通鉴》面从后言,古人所戒。意思是:表面服从而背后反对,这是古人最忌讳的'。

7、尽小者大,慎微者著。兼听则明,偏信则暗。

见宋·司马光《资治通鉴·唐太宗贞观二年》。这两句大意是:听取各方面的意见,就能明达事理;听信片面的意见,就会愚昧糊涂。此名句是魏征劝告君王纳谏的著名格言,东王符《潜夫论·明暗》就曾说过:“君之所以明者,兼听也;其所以暗者,偏信也。”魏征概括成“——”,词句简洁精警,发人深省。两句从“明”、“暗”两种不同效果,说明应“兼听”,不能“偏信”。只有兼听,才能全面了解情况,明辨是非,作出正确判断;而偏听偏信很可能会上当受骗。尤其是对于不同意见,更应认真听取,这样才能免于失误。可用以劝诫人们特别是领导应广泛听取意见,克服片面性。

8、用人如器,各取所长。

见宋·司马光《资治通鉴·唐太采贞观元年》,这两句大意是:使用人就如使用器物一样,各取其长处而使用。使用器物要按照器物的特有功能来使用,任用人才也要根据各人的长处来使用。能扬长弃短,量才而用,不但能充分发挥人才的作用,也有用不完的人才。如果看不到人的优点,只看到人的短处,那么世上就没有可用的人了。唐太宗能成为一代英主,在他统治时期出现历史上著名的“贞观之治”,与他的开明的人才观和他的知人善任的用人方法不无关系。

9、币厚言甘,人之所畏也。

宋·司马光《资治通鉴·晋纪》。:钱币。这两句大意是:厚厚的钱币,甜甜的美言,这是人所应当畏惧警惕的东西啊!社会生活中,当权在位的人常常会遇到甘言和厚币。对此,廉清奉公的人自会清醒地辨别甘言的企图与厚币的来路,采取正确的对策;而贪赃枉法的人则会欣然接受,来者不拒。“为看芳饵下,贪得会无筌”(沈佳期《钓竿篇》),殊不知厚搭搭的人民币,甜蜜蜜的奉承话正是别有用心者投下的“劳饵”,见利忘义,利夸智昏的人只贪图芳香的鱼饵,不见捕鱼的竹器,结果是自寻网罗,被人捕捉。因此,——的古训,还是很有借鉴意义的。

10、人主自威,则众谋不进。丈夫一言许人,千金不易。

11、爱之不以道,适所以害之也。骄奢生于富贵,祸乱生于疏忽。

宋·司马光《资治通鉴·太宗贞观十二年》。骄奢:骄傲奢侈。这两句大意是:富贵会产生骄奢,疏忽会导致祸乱。富贵虽然不一定产生骄奢,而骄奢则必然产生于富贵,因为富贵给骄者提供了物质和精神上的条件,这是富贵者不可不警惕的。疏忽大意,漫不经心,往往会对灾祸的苗头视而不见,使其由小而大,最终导致灾祸发生,这是必须警惕的。这两句可用于告诫人们富贵时要特别注意戒骄奢,处事要时刻注意戒疏忽。

12、非信无以使民,非民无以守国。

13、用兵之道,抚士贵诚,制敌贵诈。

见宋·司马光《资治通鉴·唐纪》。这几句大意是:用兵的原则是:抚恤部下士卒重在真挚诚恳,克敌制胜的计谋贵在越诡诈越好。诚挚和诡诈本来是水火不相容的。但在作者看来,在征战中人必须兼而有之,从而组成了矛盾统一的二重性格。作为统兵大将尤应如此,因为只有对士卒真挚诚恳,才能得到士卒的拥护,上下团结一致,同仇敌忾,无往而不胜。对敌人则应不厌诈伪,使敌人不知我之虚实,产生错觉,作出错误判断,从而获得良机,给敌人以致命的打击。可见“诚”、“诈”二道,为将者必须兼而有之。这几句讲用兵要决,说明对敌人、对部下应采用不同的态度和不同的第略。

14、才者,德之资也;德者,才之帅也。任贤必治,任不屑必乱,必然之道也。

15、圣人之官人,犹匠之用材也,取其所长,用其所短。闻其过者,过日消而福臻;闻其誉者,誊日损而祸至。

宋·司马光《资治通鉴·晋纪》。臻(zhēn真):到达。誉:称赞,名誉。这几句大意是:常常听到别人说你的过失,过失就会日益减少而福气就会来到;常常听到别人对你的称赞,声誉就会日益受到损害而灾祸就会降临。这几句是很符合辩证法的格言。闻其过则过改而福至,闻其誉则过生而祸临。我们千万要多听逆耳的忠告,而不要被溢美之辞冲昏了头脑。——可引用作为警戒。当然,这里的“祸”、“福”应理解为人事而不是指天命。

16、举才不出氏族,用法不硬权贵,是以方不济务,奸无所惩。

宋·司马光《资治通鉴·晋元帝太兴元年》。世族;世家太族。用法:执法。不及:不触到。是以:目而。济务:解决事态。这几句大意是:举荐人才不出世家大族,执行法律不触及权贵,因而方略不能解决事态,奸邪没有得到惩处。晋朝世族大地主阶级掌握国家政权,门阀制度森严,国家法律不敢触及贵族,奸邪之辈也不能得到惩办。这几句表现出了晋朝世族政权的腐朽,可以用于批判世族权贵把持政权,无法无天的社会现象。

17、责其所难,则其易者不劳而正;补其所短,则其长者不功而遂。

宋·司马光《资治通鉴》做事把重点和精力放在难点上,只要把难点解决了,简单的自然也就解决了;做人要取长补短,只要把自己的短板解决好了,自己的长处自然也得到了加强。

18、盖聪明疏通者戒于无断,湛静安舒者戒于后时,广心浩大者戒于遗忘。夫贤者,其德足以敦化正俗,其才足以顿纲振纪,其明足以烛微虑远,其强足以结仁固义。大则利天下,小则利一国。

19、才德全尽谓之“圣人”,才德兼亡谓之“愚人”,德胜才谓之“君子”,才胜德谓之“小人”。凡取人之术,苟不得圣人,君子而与之,与其得小人,不惹得愚人。凡取人之术,苟不得圣人、君子而与之,与其得小人,不若得愚人。何则?君子挟才以为善,小人挟才以为恶。挟才以为善者,善无不至矣;挟才以为恶者,恶亦无不至矣。愚者虽欲为不善,智不能周,力不能胜,譬如乳狗搏人,人得而制之。小人智足以遂其奸,勇足以决其暴,是虎而翼者也,其为害岂不多哉!夫德者人之所严,而才者人之所爱;爱者易亲,严者易疏,是以察者多蔽于才而遗于德。自古昔以来,国之乱臣,家之败子,才有馀而德不足,以至于颠覆者多矣,岂特智伯哉!故为国为家者苟能审于才德之分而知所先后,又何失人之足患哉!

1、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宋范仲淹

2、历览前贤国与家,成由勤俭败由奢。——唐李商隐

3、乐民之乐者,民亦乐其乐;忧民之忧者,民亦忧其忧。——《孟子》

4、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不已。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诸葛亮

5、为人择官者乱,为官择人者治。——诸葛亮

6、大臣之廉耻,即天下之风尚。——明史可法

7、纵贪欲如落水,不用吹灰之力,终成灭顶之灾;保清廉似上山,定需步步用力,方能攀上巅峰。

8、廉洁是我们幸福的根基,自律是我们幸福的源泉。张明睿

9、管好自己的脑,不该想的不想;管好自己的嘴,不该吃的不吃;管好自己的手,不该拿的不拿;管好自己的脚,不该去的地方不去。杨静春

10、国耳忘家,公耳忘私,利不苟就,害不苟去。——汉贾谊

11、为政必以风化德礼为先,风化必以至诚为本。——宋胡安国

12、心无私欲,自然会刚,心无邪曲,自然会正。——明陆拢其

13、人心贵乎光明洁净。——宋程颐

14、出污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宋周敦颐

15、终身为善不足,一旦为恶有余。——宋何坦

16、为政之要,曰公与清;成家之道,曰俭与勤。——宋林逋

17、正己而后可以正物,自治而后可以治人。——宋岳飞

18、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此之谓大丈夫。——孟子

19、廉者政之本矣,乃国之四维,立人之大节,仕者之大德。——孟子

20、利令智昏。——《古今格言利害》

21、不受曰廉,不污曰洁。盖无廉则无新不取,无耻则无新不为。不廉其源皆生于无耻也。——清顾炎武

22、廉者,民之表也;贪者,民之贼也。——宋包拯

23、保初节易,保晚节难。——宋朱熹

24、权似一条河,清浊看官德。——《现代国洪河作》

25、“为官一任,造福一方。”“做官先做人,万事民为先”——郑培民做人准则

26、物格而后知至,知至而后意诚,意诚而后心正,心正而后身修,身修而后家齐,家齐而后国治,国治而后天下平——汉《礼记大学》

27、自私与贪婪相结合,会孵出许多损害别人的毒蛇。——艾青

28、先去私心,而后可以治公事;先平已见,而后可以听人言。——清金缨

29、罪莫大于多欲,祸莫大于不知足。——韩涛

30、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三国刘备

31、一心为公自会宠辱不惊,两袖清风始能正气凛然。

32、莫作官仓鼠,甘为孺子牛。彭敏

33、挡不住今天的诱—惑,将失去明天的幸福。

34、智者不惑,勇者不惧,勤者不贫,廉者不腐。

35、贪婪会桎梏你的手脚,廉洁会让你幸福一生。黄军红

36、一言一行不忘公仆形象,一举一动常思百姓冷暖。

37、戒贪,贪则无品;戒骄,骄则无知;戒情,情则无进。

38、为政戒贪欲,为人重诚信;养廉重在自律,修身重在自励。赵霞

39、廉则年如一日,好过;贪则日似一年,难熬。田澍

40、绊人的脚不在高,腐—败的事不在校赵凡玉

41、水清不纳污垢,政廉不迷财色。杨明干

42、为政清廉留美誉,家人走路腰板直。王书茵

43、该得的数千不多,不该得的'一分也不少;千里之堤,溃于蚁穴;只有防微杜渐,才能廉洁从政。张钊

44、树若正直,能参天成伟材;人若正直,可明理识大局。杨明干

45、清廉如同健康,失去之后才觉可贵。赵晓惠

46、清正在德,廉洁在志。

47、廉而洁,一身正气;勤而俭,两袖清风。王仲敏

48、廉洁从教,勿以“十不准”而为;心怀坦荡,总为下一代着想。李兆兴

49、人生惟有廉洁重,世界须凭气骨撑。

50、人心如秤,称量谁轻谁重;民—意似镜,照出孰贪孰廉。罗文萍

51、为政重在廉,做人重在诚;说话重在信,办事重在实。大赵红

52、荡两袖清风,拂去心尘坦然,树一身正气,留下口碑伟岸。杨明干

53、欲,人之常情,但须有度;若贪婪,终会自我毁灭。王连佐

54、身有正气,不言自威。

55、莲,因洁而尊;人,因廉而正。王书茵

56、言行端正,堂堂正正为人师表;洁身自好,坦坦荡荡哺育桃李。张秀东

57、乐自清中出,烦从贪里来。宁莉

58、勤以为民,廉以养德,淡以明志,静以修身。

59、镜不蒙尘可照人,人无贪贿可正气。刘博

60、让廉洁铭刻人生,把清白留在人间。齐润芳

61、甘守清廉报国家,不为贪赃羞儿孙。大张会

62、生前博得万民爱,不唤清风自然来。张爱民

63、廉洁自律心无病,求真务实业有成。李晓燕

64、一言一行不忘公仆形象,一举一动长思百姓冷暖。刘静

65、花以芳香而美好,官以清廉而高贵。姚宗岭

66、范公典范在,后乐而先忧。亓玉杰

67、做人一身正气,为官一尘不染。陈英

68、位卑未泯济民志,权重不移公仆心

69、病从口入,腐从贪起;清正廉洁,严以律已。姚继霞

70、多植荷花塘自清,勤反腐—败政自明。

71、官不可以私予人,人不可以私取官。——《晋书》

72、夫受人钱而不与干事,则鬼神呵责,必为犬马报人。受人财而替人枉法,则法律森严,定为妻孥连累。清夜自省,不禁汗流,是不可不戒。——清于成龙

73、祸莫大于不知足,咎莫大于欲得。——春秋老子

74、劝君莫作亏心事,古往今来放过谁。——明冯梦龙

75、心中有法能克邪魔鬼怪。——香港廉署

76、积善三年,知之者少;为恶一日,闻于天下。——《晋书》

77、多行不义必自毖。——《左传》

78、廉耻,立人之大节。盖不廉,则无所不取;不耻,则无所不为。为人而如此,则祸乱败亡,亦无所不至。——清陈弘谋

79、廉则吏不敢慢,公则—民不敢欺,公生明,廉生威,诚生信,勤生效。——清李惺

80、祸咎之来,本难逆料,然唯不贪财不取巧不沽名不骄盈四者,穷可弥缝一二。人为财死,不贪少祸。——清曾国藩

81、严下吏之贪,而不问上官,法益峻,贪益峻,政益乱,民益死,国乃以亡。——清王夫之

82、贪污受贿,此弊不去,为患浸深。——宋包拯

83、贪巧而懵于民事者,则禽兽之不若。——清钱泳

84、天网恢恢,疏而不漏——《老子》

85、勿贪意外之财,勿饮过量之酒。——明朱柏庐

86、公开是防腐的良药,暗箱是犯罪的温床。

87、当官不为民作主,不如回家卖红薯。——徐九经

88、凡名利之地,退一步便安稳,只管向前便危险。——宋朱熹

89、夺天下之公利,徇一已之利,是谓国—贼。——清黄宗羲

90、务必继续保持谦虚谨慎不骄不躁的作风,务必继续保持艰苦奋斗的作风。——毛泽东

91、执政党的党风问题是有关党的生死存亡的问题。

92、欲多则心散,心散则意衰。王文秀

93、贪如火,不遏则燎原,欲如水,不遏则滔天。程军

94、做事当以勤为先,为官当以廉为鉴。刘霞

95、立志言为本,修身行乃先。孙兆凤

96、劲松立险处,正气显人格。贾兴宏

97、居官四败曰:昏惰任下者败,傲狠妄为者败,贪鄙无忌者败,反覆多诈者败。——清曾国藩

98、名不可以虚求,贵不可以伪得。——《袁子正书政略》

99、做官时,要往前日想一想:我原不是官;又要往后日想一想:不能常有此官。寻取真我,方有着落。——清申居郧

100、贪者逆取,不顾非义而不厌;廉者顺取,得之分内而常愧。——明陈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