励志一生网 > 格言大全 > 孔子说的爱国格言 正文

孔子说的爱国格言

时间:2025-05-14 16:19:58

1、 为君难,为臣不易。——《论语子路》

2、 不知言,无以知人。——《论语尧日》

3、 惟上知与下愚不移。——《论语阳货》

4、 巧言令色,鲜矣仁。——《论语学而》

5、 道不同,不相为谋。——《论语卫灵公》

6、 朝闻道,夕死可矣。——《论语里仁》

7、 见利思义,见危授命。——《论语宪问》

8、 人无远虑,必有近忧。——《论语卫灵公》

9、 用之则行,舍之则藏。——《论语述而》

10、 学而不厌、诲人不倦。——《论语述而》

11、 与朋友交,言而有信。——《论语学而》

12、 食不厌精,脍不厌细。——《论语乡党》

13、 以直报怨,以德报德。——《论语宪问》

14、 君子上达,小人下达。——《论语宪问》

15、 君子耻其言而过其行。——《论语宪问》

16、 夫人不言,言必有中。——《论语先进》

17、 人能弘道,非道弘人。——《论语卫灵公》

18、 过而不改,是谓过矣。——《论语卫灵公》

19、 四体不勤,五谷不分。——《论语微子》

20、 不在其位,不谋其政。——《论语泰伯》

21、 敏而好学,不耻下问。——《论语公冶长》

22、 道不行,秉桴浮于海。——《论语公冶长》

23、 不能正己,焉能正人。——《论语》

24、 言必信,行必果。——《论语子路》

25、 四海之内,皆兄弟也。——《论语颜渊》

26、 君子一言,驷马难追。——《论语颜渊》

27、 生死有命,富贵在天。——《论语颜渊》

28、 贫而无谄,膏而无骄。——《论语学而》

29、 温、良、恭、俭,让。——《论语学而》

30、 不迁怒,不贰过。——《论语雍也》

31、 君子周急不继富。——《论语雍也》

32、 乘肥马,衣轻裘。——《论语雍也》

33、 礼之用,和为贵。——《论语学而》

34、 食不语,寝不言。——《论语乡党》

35、 知其不可而为之。——《论语宪问》

36、 当仁,不让于师。——《论语卫灵公》

37、 既来之,则安之。——《论语季氏》

38、 不学礼,无以立。——《论语季氏》

39、 德不孤,必有邻。——《论语》

40、 君子以当仁不让。——《论语》

41、 未知生,焉知死? 《论语先进》

42、 小不忍,则乱大谋。——《论语卫灵公》

43、 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论语学而》

44、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论语卫灵公》

45、 君子固穷,小人穷斯滥矣。——《论语卫灵公》

46、 君子求诸己,小人求诸人。——《论语卫灵公》

47、 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论语为政》

48、 往者不可谏,来者犹可追。——《论语微子》

49、 爱之,能勿劳乎?忠焉,能勿诲乎? ——《论语宪问篇》

50、 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论语为政》

51、 朽木不可雕也,粪土之墙不可圬也。——《论语公冶长》

52、 过也,人皆见之;更也,人皆仰之。——《论语子张》

53、 巍巍乎!舜禹之有天下也而不与焉。——《论语泰伯》

54、 不患寡而患不均,不息贫而患不安。——《论语季氏》

55、 众恶之,必察焉;众好之,必察焉。——《论语》

56、 民可使由之,不可使知之。——《论语泰伯》

57、 天下有道则见,无道则隐。——《论语泰伯》

58、 君子坦荡荡,小人长戚戚。——《论语述而》

59、 自古皆有死,民无信不立。——《论语》

60、 君君,臣臣,父父,子子。——《论语颜渊》

61、 少成若天性,习惯如自然。

62、 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论语学而》

63、 父有争子,则身不陷于不义。——《孝经谏诤章》

64、 士有争友。则身不离于令名。——《孝经谏诤章》

65、 君子于其言,无所苟而已矣。——《论语子路》

66、 刑罚不中,则民无所措手足。——《论语子路》

67、 君子成人之美、不成人之恶。——《论语颜渊》

68、 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论语述而》

69、 举一隅不以三反,则不复也。——《论语述而》

70、 父母在,不远游,游必有方。——《论语里仁》

71、 子以四教:文、行、忠、信。——《论语》

72、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论语》

73、 内省不疚,夫何忧何惧。——《论语颜渊》

74、 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 ——《论语学而》

75、 君子疾没世而名不称焉。——《论语卫灵公》

76、 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论语为政》

77、 不能正其身,如何正人。——《论语子路》

78、 道听而途说,德之弃也。——《论语阳货》

79、 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论语卫灵公》

80、 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论语为政》

81、 是可忍也,孰不可忍也。——《论语八佾》

82、 仕而优则学,学而优则仕。——《论语子张》

83、 朋友切切思思,兄弟怡怡。——《论语子路》

84、 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论语子罕》

85、 爱之欲其生,恶之欲其死。——《论语颜渊》

86、 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论语为政》

87、 子夏曰:“小人之过也必文。” ——《论语子张》

88、 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论语子路》

89、 君子泰而不骄,小人骄而不泰。——《论语子路》

90、 饱食终日,无所用心,难矣哉。——《论语阳货》

91、 不患人之不己知,患不知人也。——《论语学而》

92、 君子不以言举人,不以人废言。——《论语卫灵公》

93、 君子周而不比,小人比而不周。——《论语为政》

94、 兴于《诗》,立于礼,成于乐。——《论语泰伯》

95、 不患人之不己知,患其不能也。

96、 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论语子罕》

97、 知者不惑,仁者不忧,勇者不惧。——《论语子罕》

98、 子在齐阐《韶》,三月不知肉味。——《论语述而》

99、 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论语里仁》

100、 老者安之,朋友信之,少者怀之。——《论语公冶长》

“天下兴亡,匹夫有责”这句话最早是在顾炎武得《日知录·正始》中提出的概念,背景是清军入关。原句是:“保国者,其君其臣肉食者谋之;保天下者,匹夫之贱与有责焉耳矣。”

以八字成文的语型,出自梁启超。

意为国家之事的兴亡,保护国家不致被倾覆,是帝王将相文武大臣的职责,与普通百姓无关;而天下大事的兴盛、灭亡,每一个老百姓都有义不容辞的责任。

原始出处,出自《左传》和《列女传》。

英文解释

Rise and fall of a nation rests with every one of its citizens.(天下兴亡,匹夫有责)

原文

“有亡国,有亡天下。亡国与亡天下奚辨?曰:“易姓改号,谓之亡国;仁义充塞,而至于率兽食人,人将相食,谓之亡天下。是故知保天下,然后知保其国。保国者,其君其臣肉食者谋之;保天下者,匹夫之贱与有责焉耳矣。”——语出顾炎武:《日知录》卷十三《正始》。

释义

“亡国”与“亡天下”是两个不同的概念。“亡国”是指改朝换代,换个王帝,国号。而仁义道德得不到发扬广大,统治者虐害人民,人民之间也纷争不断,是天下将灭亡。保国这类事只需由王帝及大臣和掌握权力的人去谋划。 但是“天下”的兴亡,则是低微的百姓也有责任。

“率兽食人”出自《孟子·梁惠王上》。率:带领。带着野兽来吃人。比喻统治者虐害人民;“匹夫”,古代指平民中的男子,泛指平民百姓。

典故

《春秋·左传·鲁昭公二十四年》:

六月,壬申,王子朝2之师,攻瑕及杏,皆溃。

郑伯3如4晋,子大叔5相6,见范献子7,献子曰:“若王室何?”对曰:“老夫其国家不能恤,敢及王室,抑人亦有言曰:‘嫠不恤其纬,而忧宗周之陨’8,为将及焉。今王室实蠢蠢焉,吾小国惧矣。然大国之忧也,吾侪9何知焉?吾子其早图之,诗曰:‘缾之罄矣,惟罍之耻’10,王室之不宁,晋之耻也。”

献子惧,而与宣子11图之,乃徵会於诸侯,期以后。

注释:

鲁昭公二十四年,公元前五一八年。

王子朝,宋大夫。

郑伯,郑定公。

如,到。

子大叔,春秋时郑国正卿。

相,辅也。

范献子,范鞅,谥号献(献,音贤)。春秋后期晋国外交家。

嫠不恤其纬,而忧宗周之陨。成语“嫠不恤纬”,嫠,音离,寡妇。寡妇不忧无纱线纺布,而忧王室落败。

侪,音柴,辈也。

缾之罄矣,维罍之耻。《诗经·小雅·蓼莪》。缾,音瓶。罍,音雷,大罐。瓶、罍都为酒器。小者为瓶。大者为罍,二者相辅为用。小瓶没有了酒,大瓶亦引以为耻。

宣子,赵盾,谥宣。

《列女传》刘向:

漆室女者,鲁漆室邑之女也,过时未适人1。

当穆公2时,君老,太子幼,女倚柱而啸,旁人闻之,莫不为之惨者。

其邻人妇从之游,谓曰:“何啸之悲也?子欲嫁耶?吾为子求偶。”

漆室女曰:“嗟乎!始吾以子为有知,今无识也。吾岂为不嫁不乐而悲哉!吾忧鲁君老,太子幼。”

邻妇笑曰:“此乃鲁大夫之忧,妇人何与焉3!”

漆室女曰:“不然,非子所知也。昔晋客舍吾家,系马园中,马佚驰走,践吾葵,使我终岁不食葵。邻人女奔4,随人亡5,其家倩6吾兄行追之。逢霖水出,溺流而死,令吾终身无兄。吾闻河润九里,渐洳三百步7。今鲁君老悖,太子少愚,愚伪日起。夫鲁国有患者,君臣父子皆被其辱,祸及众庶,妇人独安所避乎!吾甚忧之。子乃曰妇人无与者,何哉!”

邻妇谢曰:“子之所虑,非妾所及” 。

三年,鲁果乱,齐楚攻之,鲁连有寇,男子战鬭,妇人转输8,不得休息。君子曰:“远矣,漆室女之思也!”诗云:“知我者,谓我心忧,不知我者,谓我何求9”,此之谓也。

颂曰:

漆室之女,计虑甚妙,

维鲁且乱,倚柱而啸,

君老嗣幼,愚悖奸生,

鲁果扰乱,齐伐其城。

注释:

过时未适人。过了婚嫁之年龄。适,女子出嫁。

穆公,鲁穆公,薨于公元前三七六年,与孔子之孙孔及(孔伋,字子思)同时。

妇人何与焉。与,音预,谋也。

邻人女奔。私奔。

随人亡。亡,逃也。

倩,音欠,请也。

渐洳三百步。洳,音如,润也。

转输,役赋。

知我者,谓我心忧,不知我者,谓我何求。《诗经·王风·黍离》。

作者简介

顾炎武(1613-1682年),名绛,字忠清,明亡后改名炎武,号亭林,后人尊称其为亭林先生。昆山人(今属江苏省)。他出身名门,少年勤奋读书,14岁中秀才。青年时常议论朝纲,反清复明,失败后遍访名山大川,潜心治学。

顾炎武是明末清初著名的思想家、学者,平生不做无益之文,主张“文不苟作”,“须有益於天下”;治学强调“经世致用”,反对空谈,注重实地考察。他一生著述宏富,在地理、金石、音律上都有建树,所著《肇域志》、《天下郡国利病图》、《金石文字记》、《音学五书》等书都具有很高的学术价值。代表作《日知录》较为系统阐述了他在哲学、政治、经济学等方面的观点。

出处考究

成语“天下兴亡,匹夫有责”,多年来流行一种说法,认为是顾炎武说的。但出自顾炎武的哪一本书。却从未有人点明。

刘洁修对顾炎武的著述一一翻检,仅在《日知录》卷十三《正始》篇中发现如下一段话:有亡国,有亡天下,亡国与亡天下奚辩?曰:易姓改号,谓之亡国;仁义充塞而至于率兽食人,人将相食,谓之亡天下……保国者,其君其臣、肉食者谋之;保天下者,匹夫之贱,与有责焉耳矣!

刘洁修继续查索,终于在梁启超的《饮冰室合集》中找到答案:“夫以数千年文明之中国,人民之众甲大地,而不免近于禽兽,其谁之耻欤?顾亭林曰:天下兴亡,匹夫之贱,与有责焉已耳!”(《饮冰室合集·文集之一·辨法通论·论幼学》)

今欲国耻之一洒,其在我辈之自新……夫我辈则多矣,欲尽人而自新,云胡可致?我勿问他人,问我而已。斯乃真顾亭林所谓天下兴亡,匹夫有责也。(同上,《文集之三十三,痛定罪言·三》)

刘洁修经过考辨之后,认为按照语言发展运用的实际,“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语意本于顾炎武,而八字成文的语型则出自梁启超。

 更多爱国名言推荐阅读: 

1.

2.

3.

4.

5.

6.爱国名言名句

7.爱国名言警句

8.

1、发愤忘食,乐以忘忧、不知老之将至…...

2、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

3、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

4、贤哉,回也!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贤哉,回也!

5、士志于道,而耻恶衣恶食者,未足与议也。

6、富与贵,是人之所欲也;不以其道,得之不处也。贫与贱,是人之所恶也;不以其道,得之不去也。

7、富而可求也,虽执鞭之士,吾亦为之。如不可求,从吾所好。

8、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见利思义,见危授命。

9、修己以敬……修己以安人…...修己以安百姓。

10、可以托六尺之孤,可以寄百里之命,临大节而不可夺也。

11、志士仁人,无求生以害仁,有杀身以成仁。

12、君于疾没世而名不称焉。

13、夫达也者,质直而好义。察言而观色,虑以下人。

14、君子泰而不骄,小人骄而不泰。

15、君子易事而难说(悦),说(悦)之不以道,不说(悦)也。

16、君子之仕也,行其义也。

17、子谓于产。“有君子之道四焉:其行己也恭,其事上也敬,其养民也惠,其使民也义。”

18、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

19、君子矜而不争,群而不党。

20、君子周而不比,小人比而不周。

21、君子坦荡荡,小人常戚戚。

22、仁者不忧,知者不惑,勇者不惧。

23、放于利而行,多怨。

24、求仁而得仁,又何怨。

25、质胜文则野,文胜质则史。文质彬彬,然后君子。

26、君子谋道不谋食,君子忧道不忧贫。

27、法语之言,能无从乎!改之为贵。

28、(“撰”去提手)与之言,能无说乎!绎之为贵。说而不绎,从而不改,吾末如之何也已矣。

29、见善无不及,见不善如探汤。

30、君子尊贤而容众,嘉善而矜不能。

31、士而怀居,不足为士矣!

32、不学礼,无以立。

33、己所不欲,匆施于人。

34、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

35、躬自厚而薄责于人,则远怨矣。

36、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

37、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择其不善者而改之。

38、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下信乎!传不习乎!

39、居处恭,执事敬,与人忠。

40、君子敬而无失,与人恭而有礼,四海之内皆兄弟也,言忠信,行笃敬,虽蛮貊之邦,行矣。言不忠信,行不笃敬,虽州里,行乎哉!

41、行己有耻,使于四方,不辱君命,可谓士矣。

42、孔子曰:“能行五者于天下为仁矣。”请问之。曰:“恭、宽、信、敏、惠。恭则不侮,宽则得众,信则人任焉,敏则有功,惠则足以使人”。

43、君子义以为质,礼以行之,孙以出之,信以成之。君子哉!

44、过而不改,是谓过矣!

45、过,则匆惮改。

46、不迁怒,不二过。

47、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

48、人无远虑,必有近忧。

49、无欲速,无见小利。欲速,则不达;见小利,则大事不成。

50、士不可不弘毅,任重而道远。仁以为己任,不亦重乎!死而后己,不亦远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