励志一生网 > 格言大全 > 格言古今异义的文章 正文

格言古今异义的文章

时间:2025-05-06 02:10:01

出自唐代诗人韩愈的《古今贤文·劝学篇》

枯木逢春犹再发,人无两度再少年。不患老而无成,只怕幼儿不学。长江后浪推前浪,世上今人胜古人。若使年华虚度过,到老空留后悔心。有志不在年高,无志空长百岁。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好好学习,天天向上。坚持不懈,久炼成钢。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状元。冰生于水而寒于水,青出于蓝而胜于蓝。书到用时方恨少,事非经过不知难。

身怕不动,脑怕不用。手越用越巧,脑越用越灵。三天打鱼,两天晒网,三心二意,一事无成。一日练,一日功,一日不练十日空。拳不离手,曲不离口。刀不磨要生锈,人不学要落后。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师傅领进门,修行在自身。熟能生巧,业精于勤。

关于本联的疑问:

人们经常引用或书写一副励志联: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我总觉得这里面分明有误,曾试图去弄清真相。殊不知追溯到著名学者王芸生处,线索就断了。

王芸生是二十世纪三十年代初《大公报》社的一名编辑。他在工作之余,致力于研究中日关系史,竟在不到三年的时间里,通过查阅大量资料,采访若干名流,著成并出版了一部近二百万字的皇皇巨著《六十年来中国与日本》,成为时人极推重的一位中日关系史专家。他为这部书所下功夫之大,委实令人惊叹。别的不说,单以平均每月完成六七万字定稿的写作速度,即非一般学者所能想见。当时有人向他请教成功的秘诀,王芸生便口吟了这一副书山学海联。其意,自然是在强调学习与治学首先必须勤奋和不怕艰苦。可是这副联语究竟是王芸生自撰,还是他在复诵别人之作,我所见到的材料语焉不详。但不管怎么说,这副经王芸生之口而流传至今的联语,肯定是有毛病的。

毛病在哪里?就在上联的.路和径字上。这两个字,音异而义同,出现在短短七个字的上联中,本身就显得笨拙、牵强而欠通,和下联音义皆异的涯和舟字相对,也太失水准。我想,不论是否王芸生所撰,只要是经他之口传出的,这么一个学识渊博的学者,怎么可能犯如此低级的错误。

揣度该联本意,可能是转述者无意间把上联的路和径这两个字念颠倒了。它原本应该念成

书山有径勤为路。

为什么把颠倒后的径字打上引号呢?

因为还原了位置的这个径字,本应写作尽当初念颠倒了,才错写成径的。现在纠正过来,顿然文从字顺,对仗工稳,几乎称得上天衣无缝了。你看

书山有尽勤为路,

学海无涯苦作舟。

学海对书山,无涯对有尽,苦作舟对勤为路,不论声韵、词性、内涵、意境,无不字字工稳,处处贴切。这才应该是此联的本真!

可能有人一时还想不通。既是学海无涯,怎会又说书山有尽呢?这样岂不矛盾?其实,学海与书山,虽则有关,却非同一概念,二者是不可混为一谈的。学海之无涯,源于庄子的知也无涯,不论学习与研究,的确永无止境。而书山之有尽,则是就客观实际而言的,作为物质形态之书籍,总有其极限。别说是古人极言学富五车的那点儿四书五经、诸子百家、历史典籍、诗词歌赋不难被饱学之士所遍览,就是在今天各种著述浩如烟海之际,不也可以用几台电脑加一堆光盘,便将世界上任何一个大型图书馆的藏书都囊括殆尽么?

所以,书山有尽而学海无涯,正体现了事物的一种辩证统一关系。

邓遂夫著 《探源偶拾》

(邓遂夫 自贡人 知名的红学专家,著名学者,多年来一直从事专职文学创作与学术研究,足迹踏遍大江南北,其著述已在国内产生广泛影响,曾与魏明伦并称自贡两大才子。)

以上纯属其他读者玩弄的文字游戏,无中生有的,请读者自辨。

书山有路 勤为径 学海无涯 悟登舟 相对更合理!

《古文观止》一书,验证学有止,

这几句很简单理解:读书初看是没有路可走,只有勤奋才能开创一条路。学习知识就如一个人身在大海中一样,只有在里面悟出道理,学为所用,这样就好比一条属于自己的船。知识转化为智慧之船,人生里程的航行就有了方向。

1、业精于勤,荒于嬉;行成于思,毁于随。

2、读万卷书,行万里路。

3、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宋·朱熹《观书有感》

4、百川东到海,何时复西归?

5、如切如磋,如琢如磨。

6、勿为今日不学有来日,勿为今年不学有来年。

7、光阴易逝,岂容我待。

8、黑发不知勤学早,白首方悔读书迟。

9、人生在勤,勤则不匮。

10、日日行,不怕千万里;常常做,不怕千万事。

11、虚心万事能成,自满十事九空。

12、书籍是横渡时间大海的航船。

13、为学患无疑,以则进也。

14、知识象烛光,能照亮一个人,也能照亮无数人。

15、人生有一道难题,那就是如何使一寸光阴等于一寸生命。

16、不是虚心岂得贤——宋·王安石《诸葛武侯》

17、天才无非是长久的忍耐,努力吧!

18、如果不想在世界上虚度一生,那就要学习一辈子。

19、学非探其花,要自拨其根。

20、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

21、故书不厌百回读,熟读深思子自知。

22、学如逆水行舟,不进则退。

23、黄金时代是在我们的前面,而不在我们的'后面。

24、世上无难事,只怕有心人。

25、策马前途学努力,莫学龙钟需叹息。

26、庸人费心将是消磨时光,能人费尽心计利用时间。

27、知识永远战胜愚昧。

28、人在勤,当以力田为先。

29、你若需要时间,还得自己把他造出来。

30、盛年不重来,一日难再晨。及时当勉励,岁月不待人。

31、向今天献出自己的人,没有哪一个昨天是给浪费掉的。

32、文学之知识乃是学问之门禁。

33、少年易学老难成,一寸光阴不可轻。

34、十年磨一剑。

35、不饱食以终日,不弃功于寸金。

36、对活者的人来说,是没有明天的;死了的人则没有今天。

37、莫等闲,白了少年头,空悲切。

38、故书不厌百回读,熟读深思子自知——宋。苏轼《送安惊落第诗》

39、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

40、时间是脑力劳动者的资本。

41、十年磨一剑——唐·贾岛《剑客》

42、忘记今天的人将被明天忘记。

43、时间是一味能治百病的良药。

44、、抓住今天,尽可能少的信赖明天。

45、学非探其花,要自拨其根——唐。杜牧《留诲曹师等诗》

46、志士惜日短,愁人知夜长。

47、不是虚心岂得贤。

48、人生在勤,不索何获!

49、如切如磋,如琢如磨——《诗经·卫风·淇奥》

50、少年辛苦终身事,莫向光阴惰寸功。

51、滴水能把石穿透,万事功到自然成。

52、少年辛苦终身事,莫向光阴惰寸功——唐·杜荀鹤

53、时间是一笔贷款,即使在守信用的借贷者也还不起。

54、一分耕耘,一分收获;要收获的好,必须耕耘的好。

55、青春须早为,岂能长少年。

56、勿为寸阴短,既过难再获。

57、古人学问无遗力,少壮工夫老始成——宋·陆游《冬夜读书示子聿》

58、时间是没有声音的锉刀。

59、岁月是百代的过客,而逝去的年华也是旅客。

60、百川东到海,何时复西归?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

61、人若是把一生的光阴虚度,便是抛下黄金未买一物。

62、古人学问无遗力,少壮工夫老始成。

63、吾生也有涯,而知也无涯。(.)

64、学问二字,须要拆开看,学是学,问是问。

65、三更灯火五更鸡,正是男儿读书时。黑发不知勤学早,白首方悔读书迟。——颜真卿

66、不要为已消逝之年华叹息,须正视欲匆匆溜走的时光。

【教学目的】

1、了解孟子仁政的具体内容、思想基础及其历史进步性。

2、掌握文中重要实词和虚词的意义和用法。

【教学重点】

掌握文中重要实词和虚词的意义和用法。

【教学难点】

孟子仁政思想的理解。

【教学方法】

边讲授边巩固、朗读法、讨论法。

【教学工具】

多媒体课件。

【教学时数】

3课时。

【教学过程】

一、简介孟子

孟子(前372~前289),名轲,字子舆,战国时邹人(今山东邹县)。童年受母亲严厉教导,立志成才。长大后师从孔子的孙子子思的门徒,发展了孔子的思想,提出仁政论、民贵君轻说等。中晚年带领门徒游历各国,宣传其学说,但屡屡受挫。于是退而与门徒坐而论道,合著

二、简介孟子名言,指出孟子思想对世人的影响

孟子思想传承了两千多年,其思想瑕瑜互现,精华糟粕并存,如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敬人者,人恒爱之;爱人者,人恒爱之、男女授受不亲等,但其思想影响至今。

三、简介本文涉及的`时代背景

本文节选自《孟子·梁惠王上》。魏到梁惠王在位时已由强变弱。为富国强兵,恢复并扩大疆土,梁惠王大量招贤,孟子也慕名前往。本文为其二人第三次交流节选,围绕民不加多的提问,孟子阐述了他仁政的具体措施。

四、听完名家朗读录音,给本文生字词注音

王好(hào)

战弃甲曳(yè)兵而走

衣帛(yì bó)

数(cù)罟(gǔ)不入洿(wū)池

庠(xiáng)序

饿莩(piǎo)

学生逐段朗读课文,教师讲解相关重要字词句并逐段检查。

五、课文分析

1、在第一自然段中,梁惠王提出了怎样的疑问?

2、在2~4自然段中,孟子认为民不加多的根本原因是什么?

3、想一想,五十步笑百步已经成为人们经常使用的成语含义是什么?

4、在第5自然段中,孟子认为开始实行王道的基础条件是什么?

5、在第6自然段中,孟子认为在王道之始的基础条件后,还应该实施什么措施才能称王天下?

6、讨论:孟子否定了魏国及邻国之政,那么他的理想政治──仁政的具体内容是什么?

7、孟子在最后一段是怎样批评统治者不顾人民死活的?用了什么方法?

8、讨论:孟子的仁政思想有何现实意义?试站在现代社会的立场评价其开发自然资源的主张。

六、知识巩固

1、通假字:

⑴ 则无望民之多于邻国也

⑵ 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

⑶ 涂有饿莩

2、词类活用:

⑴ 填然鼓之

⑵ 树之以桑

⑶ 五十者可以衣帛矣

⑷ 谨庠序之教

⑸ 然而不王者

⑹ 狗彘食人食而不知检

3、特殊句式:

⑴ 则无望民之多于邻国也

⑵ 或百步而后止,或五十步而后止

⑶ 是亦走也

⑷ 非我也,兵也

⑸ 未之有也

⑹ 申之以孝悌之义

⑺ 是何异于刺人而杀之,曰:非我也,兵也?

4、古今异义:

⑴ 寡人之于国也

⑵ 河内凶

⑶ 请以战喻

⑷ 七十者可以食肉矣

⑸ 弃甲曳兵而走

⑹ 或百步而后止

⑺ 邻国之民不加少

⑻ 斯天下之民至焉

五、一词多义

1、则无望民之多于邻国也

2、寡人之于国也

3、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

1、数口之家

2、扶苏以数谏秦王

3、数罟不入洿池

1、然而不王者

2、王道之始也

3、梁惠王曰

1、中通外直,不蔓不枝

2、直不百步耳,是亦走也

3、系向牛头充炭直

1、寡人之于国也

2、申之以孝悌之义

3、驴不胜怒,蹄之

1、非我也,兵也

2、穷兵黩武

3、是以长安君为质,兵乃出

4、草木皆兵

1、此所谓战胜于朝廷

2、不违农时,谷不可胜食也

3、日出江花红胜火

4、予观夫巴陵胜状

【板书设计】

寡人之于国也

《孟子》

1、本文结构内容:

于国尽心 民不加多

问政(1):民不加多的疑问 梁惠王

邻国不用心 民不加少

民不加多的原因(2~4)五十步笑百步喻梁惠王与邻国

国君一样未从根本上解决问题

保民──王道之始

议政:民加多的措施(5~7)施仁政

教民──王道之成

除虐政 涂有饿殍、罪岁不罪己

2、本文写作特色:

语录体议论性散文。语言逻辑严谨,气势磅礴,善用比喻辩论是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