励志一生网 > 格言大全 > 李氏家风家训格言警句 正文

李氏家风家训格言警句

时间:2025-05-09 20:35:33

通用匾额

道德传家 太白遗风 诗酒流芳

对联

卫公勋业;元礼门墙。

西陇望族;北海名流。

陇西世泽;冯南家声。

邺侯世泽;楷模家声。

庋藏邺架;召记玉楼。

家藏邺架;诏赴玉楼。

经传道德;名重谪仙。

漱玉词丽;娘子军兴。

有典有则;卜世卜年。

卫公勋业;元礼门墙

匡山怀哲士;青莲慕奇才。

丞相将军府;忠臣孝子门。

铁肩担道义;妙手著文章。

勋业西平望;文章北海风。

原本陇西神仙祖;派系唐朝帝王孙。

狂歌痛饮双仙骨;索句呕心一锦囊。

居士词犹传漱玉;娘子军莫与争锋。

木荣花绽展春色;子孝孙贤传嘉风。

岷江水利千年颂;昌谷诗风万里香。

胪唱儿孙三百辈;经传道德五千言。

玉炉修炼延年药;真道兴诚益寿丹。

新添十竹皆紫玉;恰对九峰如画屏。

犹龙紫气当前现;旋马清风奕世存。

居士词犹传漱玉;娘子军莫与争锋

灌输益部成尧甸,疏凿岷源绍禹功。

进退一身关社禝,英灵千古镇湖山。

道德犹龙,名起柱下;文章倚马,系出陇西。

鸣凤朝阳,谏诤均推御史;宫袍带月,神气咸钦谪仙。

诗礼趋庭,人羡邺侯卷轴;忠贞体国,世瞻元礼萧墙。

系出陇西,将相公侯光国史;宗开淮左,忠良孝友笃家风。

自唐及周,理官柱史遗恩远;由粤而蜀,祖德宗功沛泽长。

系出陇西,将相公侯光国史;宗开淮左,忠良孝友笃家风。

模楷听松风,敢诩龙门望第;文章标花萼,毋忘鹿洞遗规。

自唐及周,理官柱史遗恩远

由粤而蜀,祖德宗功沛泽长

系出陇西,将相公侯光国史

宗开淮右,忠良孝友笃家风

国破家亡,几卷诗词凝血泪;

金镌石勒,千秋文物葆菁华。

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

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

欲从学海问津,且把汉书终日读

莫谓凡夫难度,尚留道德五千言

欲从学海问津,且把汉书终日读;

莫谓凡夫难度,尚留道德五千言。

风奥境,紫气氤氲,李氏宗族枝叶茂

龙脉地,祥云缭绕,唐家后人树根深.

豪气压群凶,能使力士脱靴,贵妃捧砚;

仙才抱众美,不让参军俊逸,开府清新。

脉接盛唐,喜玉叶金枝,派衍绥江绵瓜瓞

源开有宋,幸龙章凤诰,多传岭表世簪缨

田可耕,桑可蚕,书可读,袭誉传家至宝;

战则胜,攻则取,守则固,文忠开国殊勋。

世系考春秋,御史名官、东鲁圣人曾问礼;

渊源溯唐代,翰林著绩、玄宗皇帝也求诗。

此日去庄襄二千余年,潭影波光,夜夜照秦时明月;

其他溉益州一十六县,豚蹄杯酒,家家祝太守祠堂。

道德经括人天治乱之大原,溯群仙统驭万类生成归于太极;

柱下史与乾坤悠久而为祖,合佛教慈悲孔门忠恕树厥先声。

五千年历史溯至理官皋陶佐虞治国李牧辅赵强兵秦斯汉广唐密宋纲明自成清秀成民宗仁共先念英雄豪杰扬中外业跋有光昭日月永树雄心应使后浪推前浪;

二百代道经创于始祖老聃探源明理世民开疆拓土诗白词煜文遨水冰医时珍商嘉诚政光耀科政道圣哲贤才弥今古名声显赫辉乾坤更立壮志犹冀新人胜旧人。

李氏对联鉴赏

卫公勋业

元礼门墙

上联说唐初军事家李靖,京兆三原人,精通兵法,被其舅韩擒虎(隋代大将)所称道。隋末,任马邑郡丞。唐高祖时,任行军总管,率军跟从李孝恭征服萧铣(地方割据政权“梁”国皇帝),并取得岭南地区,官岭南道抚慰大使。太宗时,历官兵部尚书、尚书右仆射(宰相)等,先后出兵击败东突厥、吐谷浑,封卫国公。著有《李卫公兵法》。下联说东汉颍川襄城人李膺,字元礼,桓帝时任司隶校尉,与太学生首领郭泰结交,反对宦官专权,被太学生称为“天下楷模李元礼”。延熹年间,宦官诬陷他结党诽谤朝廷,被捕入狱,释放后又禁锢终身。灵帝时,外戚窦武执政,起用他为长乐少府,与陈蕃等谋划诛杀宦官,失败后死于狱中。门墙,师门,语出《论语·子张》。

西陇望族

北海名流

上联说李氏郡望为陇西郡。下联说唐代书法家李邕,字泰和,扬州江都人,学者李善的儿子。初为谏官,后任郡守,官至汲郡、北海太守,人称“李北海”。能文章,善书法,尤其擅长用行楷写碑,取法二王(羲之、献之)又有所创造,笔力沉雄,自成面目,对后世有较大影响。他反对学书法一味模仿,曾说:“学我者死,似我者俗。”有《李北海集》。

经传道德

名重谪仙

上联说春秋时思想家、道家的创始人老子,姓李名耳,字伯阳,楚国苦县人。做过周期“守藏室之史”(管理藏书的史官),孑L子曾向他问周礼,后辞官退隐,著《老子》(即《道德经》),成为道家的主要经典。下联说唐代诗人李白,字太白,号青莲居上,少年时就显露出才华,吟诗作赋,博学广览,又好行侠。天宝初年曾供奉翰林,一年多就离开京城,曾在洛阳与杜甫结交,晚年漂泊困苦,死于当涂。其诗表现出蔑视权贵的傲岸精神,对当时政治的腐败作了尖锐的批判,又善于描绘壮丽的自然风光;风格雄奇豪放,音律和谐多变,常从民歌、神话中吸取营养和素材,构成其特有的瑰伟绚烂的色彩。被诗人贺知章叹为“谪仙”。有《李太白集》。

家藏邺架

诏赴玉楼

上联说唐代大臣李泌,字长源,京兆人,自幼聪敏,勤奋苦学,博览经史,擅长行书,喜欢吟诗作赋。玄宗时为皇太子供奉官,后历肃宗、代宗、德宗三朝,官至宰相,封邺侯,家中藏书极多,号称“邺架”。善权术,有谋略,曾为肃宗筹划平定安史之乱;在复杂的.政治斗争中,长于随机应变。下联说唐代诗人李贺,字长吉,福昌人,唐朝廷皇室远支,家世没落,生活困顿。少年聪明异常,七岁能写诗文,曾使韩愈吃惊。作诗极为刻苦认真,母亲说他:“此儿要呕出心才作罢!”因避家讳,被迫不得应进士科考试(其父名晋肃,“晋”与“进”同音),韩愈曾为他作《讳辩》。相传他临死前,白天见个绯衣人拿块板,上面写着:“玉帝新建成白玉楼,召先生去作记”。

犹龙紫气当前现

旋马清风奕世存

台湾屏东县内埔李氏宗祠联。上联说春秋时思想家老子(李耳)。下联说北宋大臣李沅,字太初,肥乡人,太平兴国年间进士,真宗时历官户部侍郎、参知政事、门下侍郎、尚书右仆射(宰相)。性格耿直,善良忠厚,多次上疏议论朝政,当时人称他为“圣相”。对自己要求严格,生活清俭,在京城封丘门内建宅院时,客厅前一片地方仅仅容下旋马(掉转马身)。

居士词犹传漱玉

娘子军莫与争锋

上联说南宋女词人李清照,号易安居士,齐州章丘人。父亲李格非为当时著名学者,丈夫赵明诚是金石考据家,早期生活优裕,夫妻共同致力于书画金石的搜集整理。金兵人中原后,流亡南方,丈夫病死,境遇更为孤苦。早期词多写悠闲生活,后期则多悲叹身世,情调感伤;形式上善用白描手法,语言清丽;论词强调协律,崇尚情致,提出词“别是一家”之说,反对用作诗之法作词。有《易安居士文集》、《漱玉词》。下联说唐初高祖李渊的女儿平阳公主,嫁给临汾人柴绍。柴绍跟随李渊起兵反隋,平阳公主在陕西招募军队响应,发展至七万人,威震关中,当时号称“娘子军”。

自唐及周,理官柱史遗恩远

由粤而蜀,祖德宗功沛泽长

成都市大街太平巷李氏宗祠联。上联“理官”说李氏源于大理官;“柱史”说老子(李耳)曾任周朝柱下史。下联说成都这支李氏的迁徙;据民国年间《李氏族谱》:唐代大将李光弼本是营州柳城契丹族人,归唐后姓李氏,屡立战功,封临淮郡王,定居金陵,又向南方数省迁徙。元、明以后,有一部分从南方西迁,其中广东李氏的一支于清代乾隆年间辗转迁至蜀地,定居成都。

系出陇西,将相公侯光国史

宗开淮右,忠良孝友笃家风

安徽嘉山县曹府山李氏宗祠联。上联说李氏郡望及历史上李氏人才辈出,不乏“将相公侯”;下联说本支李氏定居于淮河西岸,以“忠良孝友”为家风。

欲从学海问津,且把汉书终日读

莫谓凡夫难度,尚留道德五千言

安徽芜湖县方村镇李氏宗祠联。上联说隋末瓦岗军首领李密,字玄邃,京兆长安人,上柱国、蒲山公李宽的儿子。少年时好学,曾把《汉书》挂在牛角上,边走边读。大业年间,参与杨玄感起兵反隋,失败被俘,在押送途中逃脱,投奔瓦岗,辅助翟让联合附近各部起义军,并设计在荥阳击杀隋将张须陀,得翟让信任,自率一军,号称蒲山公营,继而被翟让推为全军之主,称魏公,立年号为永平。他传檄天下,数隋炀帝十罪,屡破东都隋兵,部众日益强大,后来人关降唐。下联说老子(李耳)。

脉接盛唐,喜玉叶金枝,派衍绥江绵瓜瓞

源开有宋,幸龙章凤诰,多传岭表世簪缨

广东广宁县古水镇李氏宗祠联。上联说本支李氏宗的来源和迁徙;下联说本支李氏多有大家贵胄。

引言:新世纪、新时代,昭示新气象、新境界。欣逢中华国运日昌,社会文明进步,民族复兴在望,兴修家谱、寻根问祖,正当其时。制立家训,是族中大事,意义重大、影响深远。为此,谨试定李氏家训数条,以抛砖引玉,待微言大义、言近旨远者出。

立身之本:勤俭持家

家是心灵栖息的港湾。再遥远的旅行,放不下家的牵挂;再博大的事业,离不开家的支撑。“家”靠“勤”字筑牢。业精于勤荒于嬉。勤能补拙、勤能生慧。一切干事创业的困难,必然在勤奋中化解;一切发家致富的心愿,自当在勤奋中实现。勤,是为多一份收获、为心中的梦想,风雨无阻日夜兼程,不怕劳苦挑灯夜战,遭遇困境不改斗志,身处逆难不屈不挠,坚强支撑力挽狂澜,苦苦耕耘力转乾坤。

“家”从“俭”中造就。一粒一饭当思来之不易,半丝半缕恒念物力维艰。俭,是珍惜财物、积累资源,确保丰衣足食、谷米满仓,细水长流、遇灾不愁。由俭入奢易、由奢入俭难。俭,是不该花的财物尽量不花,需花的财物慷慨出手。好钢用在刀刃上,钱财用在关键处。做到量入为出、量体裁衣,切忌寅吃卯粮、坐吃山空。俭,就是少一些吃喝玩乐,少一些攀比虚荣,少一些贪婪,少一些奢华;多一些精打细算,多一些谨慎投入,多一些长远谋划,多一些朴素真纯。

克勤克俭,能夯筑家的富足,经营家的温馨,拨亮家的辉煌。

成事之基:好学多思

优异的成绩,从学习和思考中得来;精湛的技艺,从学习和思考中积累;宏大的事业,从学习和思考中开创。学习,首要的是读书。鸟欲高飞先振翅,人求上进先读书。读书能增长知识、心生智慧、明了事理、愉悦心灵、开拓眼界。子不教、父之过。父母需积极支持子女读书,虽省吃俭用、节衣缩食攒足学费而无怨无悔。黑发不知勤学早、白首方悔读书迟。子女当勤奋读书,虽悬梁刺股、凿壁借光、韦编三绝而自得其乐。读书育人、百年大计,是长期投资,不可鼠目寸光,当放眼未来,尤需注重读书在人格完善、品德涵养、启迪心性、和谐心灵等方面价值。

阅人阅事,也是学习。于无字句处读书。世事洞明皆学问、人情练达即文章。实践出真知,读万卷书、行万里路、历万端事,在待人接物、涉身处世中打磨品质、增长才干。

思维是最美丽的`花朵。思之思之,鬼神通之。思考,能使死的知识转化为活的智慧,能将生动的实践升华为科学的规律。思考,能照亮黑暗、通向光明,打破阻隔,通向坦途。多思善思,就是从司空见惯中发掘,从人云亦云中探索,从权威定论中独创,从麻弊大意处留心,从千山阻隔中破壁,“众里寻她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

亲情之脉:团结和睦

团结就是力量。家和万事兴。团结,就是夫妻之间、兄弟姊妹之间、尊卑老幼之间,多往来、多交流、多沟通、多谈心。误解,通过交心谈心得到化解。分歧,通过交心谈心取得一致。隔漠,通过交心谈心走向融洽。和为贵。和睦,就是一家老小、远亲近邻,求大同、存小异,消怨气、增情谊,化恩怨、促和谐。团结和睦,就是面对家长里短、是非曲直,彼此退一步、相互让三分,换位思考理解对方,看淡蝇头小利、消除斤斤计较,着眼大局、长远、根本,多想手足之情、多思吐哺之恩、多惜同脉之缘,握手言欢、笑泯恩仇。

人心齐,泰山移。因为团结和睦,亲情变得更加浓酽,忧郁可向更多人倾诉,困难可向更多人求助,幸福可让更多人分享,心灵不再孤单阴暗,阳光风物伴随而行。

品德之源:尊老爱幼

慈孝之心,人皆有之。父慈子孝、尊老爱幼,是中华民族传统美德。百善孝为先。孝敬父母,就是反躬自醒,人人都有衰老时。孝是流水,上代截流,下代干涸。今日之孝,是明日子女敬孝的参照。孝敬父母、体贴入微、关怀备至,能给子女做出好榜样。孝敬父母,是回报养育之恩。一生成长,摸爬滚打、上下求索,开创家业、负重前行,凝结了父母多少汗水辛劳、多少牵挂惦念。子女飞得再高,扯不断父母手中思念的红线;子女走得再远,离不开父母祈福的音容。

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孝敬父母,就是在父母年迈体弱多病时不闲弃、不冷漠。父母虽唠叨,我却多聆听。父母虽偏私,我却多宽容。父母虽昏愦,我却多理智。父母虽牢骚,我却多理解。

爱护子女,要科学理性、健康积极的爱,忌愚昧感性、溺爱护短的爱,让爱成为子女健康成长、茁壮成才的动力。爱护子女,就是常想子女的困难,不提过多要求,不苛刻为难,积极为子女分担,让爱成为子女成长进步的忠实后盾。

养心之法:心胸开阔

心灵比天空更宽广,比大海更幽深,比青山更高旷。心胸需开阔、豁达。只有打开心扉,心灵才能释放、奋飞、勃发;只有敞开心房,才能包容大千世界、博采群芳菁华。

心胸开阔,需要与时俱进、紧跟时代潮流、把准时代脉搏、共奏时代强音,用文明进步、开明开放的思想观念,武装头脑、润泽心灵。

心胸开阔,需要走出封闭狭隘自我,心底无私开地宽,远离孤芳自赏、夜郎自大,抛弃主观偏见、嫉妒怀狠,用多维宽广的眼光审思万物,磨练海纳百川、气吞山河的器量。

心胸开阔,需要淡然平和的心性,不怕寂寞、甘于平凡、安贫乐道,大肚能容、笑口常开。宠辱不惊,闲看庭前花开花落;去留无意,漫随天外云卷云舒。

心胸开阔,需要锤炼百折不挠、昂扬奋发的意志,磨练“泰山崩于前而色不变、猛虎逼于后而魂不惊”的浩然正气、凛凛风骨、铿锵自信,坚信道路曲折前途光明。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穷且益坚、不堕青云之志。矢志不渝、愈挫愈勇。

心胸开阔,需要从高处看、从长远想,多方位切入,多视角审视,既要谋一域更需谋全局、既要谋一时更需谋万世。追求“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的志向和境界。

处世之道:顺其自然

人生如江河,有顺有逆、有起有伏、有回环有奔涌、有沉寂有浪涛。阴晴圆缺、悲欢离合,是宇宙人生运行的规律。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把顺境当幸福品味,不得意忘形、忘乎所以。视困境为磨练心志,不消沉怠惰、心灰意冷。失落时保持情绪饱满,高亢时多一些平和,低沉时多一些昂扬。顺应天道,“高者抑之、下者举之、有余者损之、不足者补之”,力求平衡、力趋和谐、力促中庸,顺其自然、道法自然。

顺其自然,是努力了少在乎一些成败,付出了少在意一些得失,放下了不再牵挂,拿起了不再犹豫。顺其自然,是少一些心灵焦燥,多一些空灵澄澈;少一些思想包袱,多一些轻装上阵;少一些怨天尤人,多一些平和淡然;少一些恩怨纠结,多一些磊落光明。顺其自然,不是消极遁世、隐逸山林,是大智若愚、举重若轻;不是漠视麻木、甘居下游,是处之泰然、以待时变。

清明节家风传承活动总结范文一

岁岁清明,今又清明。清明节是传统节日,自古就有慎终追远、缅怀亲人、踏青郊游等习俗。作为一个祭奠祖先、缅怀先人的节日,各地群众在文明祭扫、清朗过节的同时,重温家规家训,回忆家族往事,沐浴亲情恩泽。清明节为传承家风、培育家风、弘扬家风提供了良好契机。

清明假期,一张方桌,几个板凳,一本《故乡怀往》,了解家谱,重读家训,在感受家风中缅怀先人,成了山东省高唐县梁村镇北镇村不少村民必做的“功课”。“这本书真是传递好家风的好教材啊!”58岁的村民李双华给8岁的小孙子讲了一阵,深有感触地说。

“编写这本书和家谱,讲述先人的家风和美德事迹,既能教育后代,也能传承优良家风。”编写《故乡怀往》的八旬老人李德玉,出生在书香之家,父亲早年参加革命。李德玉14岁入党,16岁参加工作,严于律己,5个子女及孩子们个个爱岗敬业、孝老爱亲、家庭和睦。李德玉退休后用时10多年编成《故乡怀往》。该书10余万字,分“家乡”“家庭”“家谱”3部分,讲述北镇沿革、历史人物、风俗风貌;讲自己家庭过往、坎坷求学路,折射出一部百年国运史;除李氏族谱,还附录先人轶事、文稿9篇。

书成之后,老人自费印刷500余册,免费分发给李氏族人,每家一本,在外地工作的,他自己掏钱邮寄过去。北镇村xx00人,几乎家家有此书,先人的美德嘉行,成了百姓向善孝亲的好教材。“我们一定要好好工作,好好做人,走到哪里就把好家风带到哪里。”清明回家祭祖的李双建说。如今,在北镇村,传承良好家风的'事例不胜枚举:在县医院工作的李百明,获得聊城市“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高唐“十大杰出青年”等荣誉称号。160多名村民由于孝老爱亲、诚实守信、乐于助人登上了村里的“四德榜”。

在吉林通化市,环卫工人赵新春一家日前入选了全省最新一批“最美家庭”。同是环卫工人的赵新春夫妻两人长年奋战在清扫一线,对工作认真负责,一丝不苟。夫妻两人互敬互爱,共同照顾身体不好的老人,为老人喂水端饭、擦洗身体、端屎端尿。

20xx年以来,吉林省把寻找最美家庭活动与清明节等中华民族传统节日结合起来,开展“平安祥和”“爱心奉献”“科学教子”“清廉养德”“文明新风”“勤劳致富”“孝老敬老”“勤俭节约”“书香润德”等主题活动,并在各个节日期间开展各类“最美家庭”评选活动,使各具特色的“最美家庭”层出不穷。以遍布城乡的“妇女之家”为平台,吉林省广泛组织开展议家风家训家规、晒家庭幸福生活、讲家庭和谐故事、展家庭文明风采、秀家庭未来梦想等活动;采用群众自荐、互推、互评,组织群众踊跃参与网络投票等方式,挖掘、展示生活在群众身边的“最美家庭”事迹与精神。

在上海,“传家风、扬美德、作表率”——“海上家风”主题展日前在市委党校展出。展览通过120多件图片、视频、照片、档案文献及实物等历史资料,结合多媒体技术,展示陈伯吹、黄炎培、钱学森等16位沪上名人的家风家训,以不断传播“海上家风”的感召力,引领全社会“传好家训、育好家庭、扬好家风”。

清明前夕,重庆江北区鱼嘴镇通过组织社区居民诗歌祭先烈、鲜花换鞭炮等活动,引导群众移风易俗、摒弃陋习、文明祭祀。在社区,居委会发动居民们将对先人的缅怀、思念之情融入一个个亲手制作的青团当中;在广场,镇文化站举办了诗歌祭先烈主题朗诵;在陵园,文明志愿劝导员准备了鲜花,开展“用我手中的鲜花,换你手中的鞭炮”活动,倡导群众文明、环保、安全祭祀。居民黄后君告诉记者:“今年祭祀,鞭炮少了、鲜花多了,文明、环保祭扫逐渐为居民所接受,今年我就准备用鲜花祭祀,给后辈做个文明的榜样。”吉林省今年实现了连续35年无重大森林火灾的佳绩,清明期间,更是倡导文明祭拜,严防火患。在微信朋友圈内,许多市民点起心香一束,在网上寄托哀思。

清明节家风传承活动总结范文三

“清明暮春里,怅望北山陲。”每到清明节,客家人都要携酒带食,到先祖的墓地敬烧纸钱,祭拜先人。在漫长的历史长河中,清明节形成了其特有的文化精神内涵,蕴含了中华民族祭祖敬先、慎终追远的家规、家风。

3月,和往年一样,蕉岭县三圳镇顺岭下村“钟氏贤公妣马太夫人”墓园又迎来了海内外众多钟氏族人,他们齐聚墓园对先祖进行祭拜。马氏祖婆乃钟姓南国之祖妣。原葬于福建长汀卧龙山下,由于年代久远,几经变迁,以至墓迹全非。后代子孙决定筹资在素有“钟半县”之称的蕉岭县另选吉址重修墓园,并终于1993年在蕉岭县三圳镇顺岭下村建起“钟氏贤公妣马太夫人”墓园,每年该墓园都有众多海内外宗亲前来祭拜。

民俗专家称,客家人对祭祀祖先十分重视。清明节的祭祀活动大多以宗族、家庭为单位进行,这样能让整个家族成员了解家族的过去,并且通过对祖先的敬畏产生家族的凝聚力、荣誉感。对祖先的祭拜能够强化一种家族的血脉情节,增加家族的凝聚力,对于宗族传承、传统文化传承来说都是必不可少的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