励志一生网 > 格言大全 > 诸子格言是谁写的 正文

诸子格言是谁写的

时间:2025-05-09 05:47:03

1、言者无罪,闻者足戒。——《诗经·大序》

2、屈平词赋悬日月,楚王台谢空山丘。——李白《江上吟》

3、蚍蜉撼大树,可笑不自量。——韩愈《调张籍》

4、青青子衿,悠悠我心。——《诗经·郑风·子衿》

5、手如柔荑,肤如凝脂。——《诗经·卫风·硕人》

6、古来青史谁不见,今见功名胜古人。——岑参《轮台歌奉送封大夫出师西征》

7、我手写我口,古岂能拘牵。——黄遵宪《杂感》

8、草木本无意,荣枯自有时。——孟浩然《江上寄山阴崔少府国辅》

9、春种一粒粟,秋收万颗子。——李绅《悯农》

10、假金方用真金镀,若是真金不镀金。——李绅《答章孝标》

11、春江秋月冬冰雪,不听陈言只听天。——杨万里《读张文潜诗》

12、爱好由来落笔难,一诗千改始心安。——袁枚《遣兴》

13、知我者,谓我心忧,不知我者,谓我何求。——《诗经·王风·黍离》

14、片言可以明百意,坐驰可以役万里。——刘禹锡《董氏武陵集记》

15、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杜甫《奉赠韦左丞丈二十二韵》

16、预支五百年新意,到了千年又觉陈。——赵翼《论诗五绝》

17、不求好句,只求好意。——欧阳修《吊僧诗》

18、一日不作诗,心源如废井。——贾岛《戏赠友人》

19、春花无数,毕竟何如秋实。——陈亮《三都乐》

20、城中好高髻,四方高一尺。——汉乐府民歌《城中谣》

21、人生七十古来稀。——杜甫《曲江》

22、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饰。——李白《忆旧游书怀赠江夏韦太守良宰》

23、山外青山楼外楼。——林升《题临安邸》

24、不薄今人爱古人,清词丽句必为邻。——杜甫《戏为六绝句》

25、一寸光阴一寸金。——王贞白《白鹿洞二首》

26、寅父犹能畏后生,丈夫未可轻少年。——李白《上李邕》

27、物情无巨细,自适固其常。——杜甫《夏夜叹》

28、年年岁岁花相似,岁岁年年人不同。——刘希夷《代悲白头翁》

29、奇文共欣赏,疑义相与析。——陶渊明《移居二首》

30、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刘禹锡《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

31、挽弓当挽强,用箭当用长。射人先射马,擒贼先擒王。——杜甫《前出塞九首》

32、瓜田不纳履,李下不正冠。——汉乐府民歌《君子行》

33、杜诗韩集愁来读,似倩麻姑痒处抓。——杜牧《读韩杜集》

34、采得百花成蜜后,为谁辛苦为谁甜。——罗隐《蜂》

35、何意百炼钢,化为绕指柔。——刘琨《重赠卢谌》

36、一日不见,如三秋兮。——《诗经·王风·采葛》

37、莫将死句入诗中,此诀传来自放翁。——袁枚《仿元遗山论诗》

38、吟安一个字,拈断数茎须。——卢延让《苦吟》

39、昔我往矣,杨柳依依;今我来思,雨雪霏霏。——《诗经·小雅·采薇》

40、一语天然万古新,豪华落尽见真淳。——元好问《论诗三十首》

41、为人性僻耽佳句,语不惊人死不休。——杜甫《江上值水如海势聊短述》

42、天籁自鸣天趣足,好诗不过近人情。——张问陶《论诗十二绝句》

43、汝果欲学诗,工夫在诗外。——陆游《冬夜读书示子聿》

44、李杜文章在,光焰万丈长。——韩愈《调张籍》

45、如切如磋,如琢如磨。——《诗经·卫风·淇奥》

46、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王之焕《登鹳雀楼》

47、须教自我胸中出,切忌随人脚后行。——戴复古《论诗十绝》

48、它山之石,可以攻玉。——《诗经·鹤鸣》

49、所谓伊人,在水一方。——《诗经·秦风·蒹葭》

50、巧笑倩兮,美目盼兮。——《诗经·卫风·硕人》

51、人而无仪,不死何为。——《诗经·鄘风·相鼠》

52、请君莫奏前朝曲,听唱新翻杨柳枝。——刘禹锡《杨柳枝词》

53、天机云锦用在我,剪裁妙处非刀尺。——陆游《九月一日夜读诗稿有感走笔作歌》

54、天若有情天亦老。——李贺《金铜仙人辞汉歌》

55、芳林新叶催陈叶,流水前波让后波。——刘禹锡《乐天见示伤微之敦诗晦叔三君子皆有深分因成是诗以寄》

56、文章千古事,得失寸心知。——杜甫《偶题》

57、万物兴歇皆自然。——李白《日出行》

58、

59、人事有代谢,往事成古今。——孟浩然《与诸子登岘山》

60、功高成怨府,权盛是危机。——王迈《读渡江诸将传》

61、文章自得方为贵,衣钵相传岂是真。——王若虚《论诗诗》

62、二句三年得,一吟双泪流。——贾岛《题诗后》

63、作诗火急追亡逋,情景一失后难摹。——苏轼《腊日游孤山访惠勒思二僧》

64、纵横正有凌云笔,俯仰随人亦可怜。——元好问《论诗三十首》

65、关关雎鸠,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诗经·周南·关雎》

1、书犹药也,善读之可以医愚。——刘向

2、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则知明而行无过矣。——荀子

3、才须学也。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诸葛亮

4、虽天才隽朗,而实须坟诰以广知。——葛洪

5、不学而求知,犹愿鱼而无网。——葛洪

6、士欲宣其义,必先读其书。——王符

7、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孔子

8、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杜甫

9、不敢妄为些小事,只因曾读数行书。——陶宗仪

10、一日不书,百事荒芜。——李诩

11、三日不读书,便觉语言无味。——朱舜水

12、学固不在乎读书,然不读书则义理无由明。——朱熹

13、立身以力学为先,力学以读书为本。——欧阳修

14、非读书,不明理。要知事,须读史。——李光庭

15、六经三史,诸子百家,非无可观,皆是为治。——苏轼

16、夫所以读书学问,本欲开心明目,利于行耳。——颜之推

17、知识是珍贵宝石的结晶,文化是宝石放出来的光泽。——泰戈尔

18、格天功业有本源,谁谓读书记名姓?——归庄

19、读书何所求,将以通事理。——张维屏

20、开卷有益。——赵光义

21、当以读书通世事。——倪元璐

22、莫等闲,白了少年头,空悲切。——岳飞

23、读书是学习,摘抄是整理,写作是创造。——吴晗

24、读书,人才更加像人。——严文井

25、书,我的良师益友,它给我知识、力量,它指导我怎样去生活和斗争。——吴运铎

26、书给人以优点,人从书中得益。——陈伯吹

27、要到书林中徜徉。中外古今的文明成果,我们都应有分析、有鉴别、有批判地加以继承和发扬。——刘心武

28、我学习了一生,现在我还在学习,而将来,只要我还有精力,我还要学习下去。——别林斯基

29、任何时候我也不会满足,越是读书,就越是深刻的感到不满足,越是感到自己的知识贫乏。——马克思

30、外国语是人生斗争的一种武器。——马克思

31、学习这件事不在乎有没有人教你,最重要的是在于你自己有没有觉悟和恒心。——法布尔

32、笔落惊风雨,诗成泣鬼神。——杜甫

33、别裁伪体亲风雅,转益多师是汝师。——杜甫

34、博观而约取,厚积而薄发。——苏轼

35、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笃行之。——《礼记》

36、不登高山,不知天之高也;不临深溪,不知地之厚也。——《荀子》

37、不飞则已,一飞冲天;不鸣则已,一鸣惊人。——司马迁

38、人不光是靠他生来就拥有一切,而是靠他从学习中所得到的一切来造就自己。——歌德

39、钻研然而知不足,虚心是从知不足而来的。虚伪的谦虚,仅能博得庸俗的掌声,而不能求得真正的进步。——华罗庚

40、知识是引导人生到光明与真实境界的灯烛,愚暗是达到光明与真实境界的障碍,也就是人生发展的障碍。——李大钊

41、挥汗读书不已,人皆怪我何求。我岂更求荣达,日长聊以销忧。读书,为明理也;明理,为做人也.——彭兆荪

42、愚昧从来没有给人带来幸福;幸福的根源在于知识。——左拉

43、没有任何力量比知识更强大,用知识武装起来的人是不可战胜的。——高尔基

44、不知道自己无知,乃是双倍的无知。——柏拉图

45、生活的全部意义在于无穷地探索尚未知道的东西,在于不断地增加更多的知识。——左拉

46、打开一切科学的`钥匙都毫无异议地是问号,我们大部分的伟大发现都应当归功于如何?而生活的智慧大概就在于逢事都问个为什么?——巴尔扎克

47、读书是在别人思想的帮助下,建立起自己的思想。——鲁巴金

48、谚日:“积财千万,不如薄技在身。”使之易习而可贵者,无过读书也。世人不问愚智,皆欲识人之多,见事之广,而不肯读书,是犹求饱而懒劳馔,欲暖而惰裁衣也。——颜之推

49、青年是学习智慧的时期,中年是付诸实践的时期。——卢梭

50、聪明在于学习,天才在于积累。——华罗庚

炎武治学原文

作者:全祖望

凡先生之游(1),以(2)二马三骡载(3)书自随。所至厄塞(4),即呼老兵退卒询(5)其曲折(6);或(7)与平日所闻不合,则即(8)坊肆中发(9)书而对勘之。或(10)径行(11)平原大野,无足(12)留意,则于鞍上默诵诸经注疏(13);偶有遗忘,则即坊肆中发(14)书而熟(15)复之。[3](选自《亭林先生神道表》)

注释

(1)凡先生之游:凡是先生出外游历。先生,指顾炎武。

(2)以:用

(3)载:驮,运载

(4)厄塞:险要的关口。

(5)询:询问

(6)曲折:详细情况。

(7)或:有时。

(8)即:靠近,引申为走向。坊肆:街市中的客店。对勘:核对校正。

(9)发:打开

(10)或:有时

(11)径行:直接行走。

(12)无足:没有值得。足:足以,值得

(13)诸经注疏:各种儒家经典著作及注释疏证。

(14)发:打开

(15)熟:仔细认真。

译文

凡是顾炎武出外游历,都用二匹马三头骡子驮着书跟随自己。到了险要的关口,就叫退休的差役和老兵询问这里的详细情况;有时与平时听说的不一样,就到店铺中打开书,核对校正它。有时直接走在平原旷野,没有值得什么留意的,就在马背上默默地记诵各种经典的注解疏证;有时有所遗忘,就到店铺中打开书,仔细认真地反复看它。

启示

1、学习要重视实地考察,尊重有实践经验的下层人士,不要迷信书本。

2、学习要认真严谨,要温故知新。

3、学习要一心一意,主要是态度。

4、研究学问,态度正确。

1、合抱之木,生于毫末;九层之台,起于累土;千里之行,始于足下。

这句话告诫人们,无论做什么事情,都必须具有坚强的毅力,从小事做起,才可能成就大事业。

2、上善若水。水善利万物而不争,处众人之所恶,故几于道。

水无比的高尚,利养万物而于世无争,而且宁愿呆在世人所厌弃的地方,它的品质接无比的接近于高尚,做人就应当如一弯清泉,保持高尚的节操。

3、天下皆知美之为美,斯恶已。皆知善之为善,斯不善已。

天下事物,在表观上总是分为真、善、美和假、恶、丑两个对立的方面。然而任何事物或善或美、或恶或丑都具有两重性和可变性,都是相对的而不是绝对的。把美的事物当成永恒的美,把善的.事物视为绝对的善,必然事与愿违,导致恶的、不善的结果。

4、有无相生,难易相成,长短相形,高下相盈,音声相和,前后相随。恒也。

因为事物都是互相对立而出现的,所以有和无由互相对立而诞生,难和易由互相对立而形成,长和短由互相对立而体现,高和下由互相对立而存在,音和声由互相对立而和谐,前和后由互相对立而出现。

5、天地不仁,以万物为刍狗;圣人不仁,以百姓为刍狗。

天地有仁心,滋生了万物;老子则说天地无所谓仁,也无所谓不仁。天地生了万物,并没有想取回什么报酬。也就是天地看待万物是一样的,不对谁特别好,也不对谁特别坏,一切随其自然发展!

6、多言数穷,不如守中。

人说的话多,往往会使自己陷入困境,还不如保持虚静沉默,把话留在心里。

7、人之生也柔弱,其死也坚强。草木之生也柔脆,其死也枯槁。故坚强者死之徒,柔弱者生之徒。是以兵强则灭,木强则折。

强大处下,柔弱处上不要以为弱势人家会瞧不起,其实,正因为人家看不在眼里,反而是生长的好契机。生命的原则是看内里的,不是看外表的;是看生长的,不是看既有的。真正的强者是柔弱之人,是「骨弱筋柔而握固」,像婴儿一般!死板板的,有什么好;活生生的才好!

8、宠辱若惊,贵大患若身。

世人得是名利的心太重,所以得到荣宠和受到屈辱都担惊受怕。畏惧大的祸害也因为害怕,这也就是要求我们能以一颗平常心来待人处事。

9、民之从事,常于几成而败之。慎终如始,则无败事。

人们做事往往在快要成功时失败了,能始终如一、持之以恒、慎终如始,事情就不会失败了。成语“功败垂成”就出自这里。

10、民不畏威,则大威至。

当人民不畏惧统治者的威压时,那么,可怕的祸乱就要到来了。这句话告诫我们一定要对一些事情保持敬畏之心。

11、我有三宝,持而保之。一曰慈,二曰俭,三曰不敢为天下先。

老子说,我有三件宝贝,持有而珍重它。第一件叫慈爱,第二件叫节俭,第三件叫不敢处在众人之先。

12、知人者智,自知者明。胜人者有力,自胜者强。知足者富。强行者有志。不失其所者久。死而不亡者寿。以其终不自为大,故能成其大。

了解别人是智慧,了解自己是圣明。战胜别人是有力量,战胜自己才是强大。知足的人就是富有。坚持而行的人就是有志。占有而不丧失才是持久,死亡而不被忘记的人才是长寿。不自以为是,目中无人的人,才能成就自己的事业。

13、祸莫大于不知足;咎莫大于欲得。故知足之足,常足矣。

人应该懂得知足常乐,老子说,罪过没有比行私纵欲更为严重的,祸患没有比贪得无厌更为严重的,灾难没有比贪欲必得更为惨痛的。所以说懂的知足知止而心无贪求,才能经常适可而满足。

14、大成若缺,其用不弊。大盈若冲,其用不穷。大直若屈,大巧若拙,大辩若讷。

最完满的东西,好似有残缺一样,但它的作用永远不会衰竭;最充盈的东西,好似是空虚一样,但是它的作用是不会穷尽的。最正直的东西,好似有弯曲一样;最灵巧的东西,好似最笨拙的;最卓越的辩才,好似不善言辞一样。万事不要被表象所迷惑。

15、甚爱必大费;多藏必厚亡。故知足不辱,知止不殆,可以长久。

愈是让人喜爱的东西,想获得它就必须付出很多;珍贵的东西收藏得越多,在失去的时候也会让人感到愈难过。故人要知道满足,知道适可而止,如此方可长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