励志一生网 > 格言大全 > 引用诗词格言仿写 正文

引用诗词格言仿写

时间:2025-05-05 17:35:37

秋思

山来习习风,谷生凉凉雨。

潇潇叶落地,悠悠故乡曲。

注:作于作者在红河谷中军训时。 作于2010年9月

半夜梦醒遥想米晨老师坐火车回家作诗赠

阴云密布深,封锁长安城。乘车秦入豫,始发在清晨。

凛冽飞寒风,倚瞰火车门。漂泊天涯客,莫言寒冬冷。

半夜惊醒梦,师教复重闻。念师应归家,熟睡与家人。

良师米晨晨,夜泊是你朋。半年师辛苦,作诗回家赠。

作于2011年1月

思旧

夕照秋千索,月靠寒山卧。

儿时几回梦,如今哪堪说?。

作于2011年10月

思乡

灰云一色天,目送南归雁。

风吹寒冬客,不下塞北雪。

作于2010年12月

寄友人惠张利

目睹萧瑟秋,料得君亦忧。

但思塞外客,棉衣应加厚!

作于2010年10月

一、理论依据

古诗是中国灿烂文化遗产中的瑰宝,其短小精悍,语言凝练。一首诗,寥寥数十字,或抒发一种情怀,或讲述一番道理,或描绘一种意境,或阐述一段历史,堪称一切文学文体的魁首。

关于古诗词教学,《语文课程标准》(2011)对各学段均提出要求:第一学段要“诵读儿歌、儿童诗和浅近的古诗,展开想象,获得初步的情感体验,感受语言的优美”。第二学段要“诵读优秀诗文,注意在诵读过程中体验情感,展开想象,领悟诗文大意”。第三学段“诵读优秀诗文,注意通过语调、韵律、节奏等体味作品的内容和情感,背诵优秀诗文60篇(段)”。由此可见,我们的古诗教学要多诵读,读出韵律美,在诵读中想象画面,带领学生入情入境,品出意境美,丰实学生语言文化积累。

二、模式介绍

基于以上思想的指导,笔者在平时的教学中作了一些探索与尝试,归纳出古诗教学的六步模式:激趣导入,解题质疑——初读感知,读出诗味——启发想象,读悟诗意——知人论世,明理悟情——熟读成诵,吟出诗韵——拓展链接,温故知新。这种教学模式符合学生由表及里、由浅入深地认知事物的一般规律。

(一)激趣导入,解题质疑

俗话说,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在进行古诗词教学时,首先要激发小学生的学习兴趣,引起他们的学习欲望,使课堂教学有趣、有序地顺利进行。教学导入时,可采用讲故事、引用学过的诗、游戏

等形式。如《渔歌子》教学伊始,引用“姜太公钓鱼——愿者上钩”的典故,“姜太公直钩垂钓,钓来周文王,推翻商纣”的情节,既让学生兴趣高涨,又顺理成章地导入到同为“垂钓”的《渔歌子》的学习中去,更为而后理解“张志和直钩垂钓,钓来一份悠闲”打下铺垫。可谓“一举多得”。

古诗的内容短小精悍,题目的意思高度概括,往往统领全诗。因此,大多古诗教学都应从破题入手,即:引导学生找准题眼,弄清题目的意思。并根据学情引导质疑,引发深入学习的欲望。

(二)初读感知,读出诗味

古诗作为汉语文本中最具有“歌”性的文体,合辙押韵、旋律优美,读起来节奏分明,抑扬顿挫、朗朗上口,全无佶屈聱牙的感觉。古诗教学最根本的策略应该是“读”,离开读,古诗教学便成为无本之木,无源之水了。关于“读”,杨再隋教授曾提出“读出意,读出形,读出味,读出神”。落实到平时的教学中,这似乎不是一件容易的事。笔者认为,“读”要顺应学情,如同剥笋层层深入。初读古诗时,应达到两大要求:

1、字正腔圆,读准读通。

此环节须严抓正音,重视引导区分平翘舌音,边鼻音,前后鼻音,要读得字字准确,字字饱满,字字响亮。

2、有板有眼,读出节奏。

“停顿是朗诵的灵魂”,古诗诵读尤其重视朗读的节奏。在学生读准读通诗词的前提下,要引导学生大体把握朗读的停顿,渗透不同

格律诗的节拍规律。教学时采用划停顿线,引导学生在有逗号的地方停顿长一些,划停顿线的地方音断气不断。

(三)  启发想象,读悟诗意

《红楼梦》中香菱学诗的片段耐人寻味:“在我看来,诗的好处,有口里说不出来的意思,想去却是逼真的。有似乎无理的,想去竟是有理有情的”。古诗中“口里说不出来的意思”要通过“想象”,因为“想去竟是逼真的、有情有理的”。  古诗词言简义丰,用字凝练。教学中,要抓住诗词中最能表达意境,传递情感的关键字、关键词、关键句生发开去,充分调动学生的想象,在头脑中一一浮现诗中描写的形象和景象,丰富词句的揣摩、品味,丰厚词句的感性理解,再现逼真的情景,从而进入诗的意境。

(四)知人论世,明理悟情

“诗言志”,古诗文常常是作者经历、思想感情的外现。教学一首诗词,就是走近一位诗人,解读一种生活,明白一番道理,阐释一段历史。孟子曾提出“知人论世”,他认为要理解作品,一定要对作者和作者所处的时代有所了解,这才能与古人为友,才能体会出诗人表达的思想感情。教学中如果只拘泥于“就句论句”、“就诗论诗”,学生对于文本的理解就会流于疏浅。借助相关资料,了解作者生平经历,把学生带到作者生活的那个年代,感受作者正面临的环境,能加深对诗情的领悟,明白作者的写作意图。

《渔歌子》中的“不须归”,如果学生的理解只停留在诗人被春光美景所陶醉而“不须归”上,那很显然是不够的。适时补充介绍词

人张志和此时的境遇:词人张志和16岁时就曾得到皇帝的青睐,赐名“志和”。但个性耿直,看不惯官场中的尔虞我诈,后因事被贬官。索性不做官,隐居太湖,过起了“扁舟垂钓”的生活,自称“烟波钓徒”。学生很容易就能领会到词人不仅醉心于美景,更是为了远离朝堂、避开纷争而“不须归”。

(五)  熟读成诵,吟出诗韵

在历经品味古诗语言、理解诗意、体会诗情的基础上,引导学生入情入境地诵读,还古诗本来的性情,还古诗固有的味道。可以让学生亲历在诗景诗情诗境中,物我相融,人我相融,当一回诗人,吟出古诗词原有的韵味。其方法可多样化,如:配乐读、表演读、比赛读、对诗等形式。

如教学《渔歌子》一词采用的对诗形式——引导学生理解了诗意,了解了作者的生平经历后,教师出示了诗人张志和的哥哥张松龄写的《和答弟志和渔父歌》(乐是风波钓是闲,草堂松径已胜攀。太湖水,洞庭山,狂风浪起且须还。)。在师生角色表演对诗、情境对话中将词人的情感作了比较巧妙的演绎,学生们入情入境,与老师配合默契,韵味十足,更是深究了“不须归”的原因。

(六)  拓展链接,温故知新

古诗文流传了许多经典名句,这些名句往往是作者“拈断数茎须”。教学中,联系链接在题材或艺术风格上具有相关性或相似性的其他诗句、名句,两相鉴照,丰富意象,理解诗句,学法迁移,丰实语言积累。

又如《渔歌子》教学之末,引入同为“垂钓”题材的《江雪》一诗进行拓展阅读。两篇诗词,两个境界,两种情感,在对比鉴赏两首诗词中的`种种“不同”中最终落脚到相同的表达方式——借景抒情。这样对教材的内容进行开发重组,丰富了课程内容,开阔了学生视野,丰实了学生的语言文化积累。

三、模式构建过程

这种古诗教学模式的构建成型经历了“反思——尝试——完善”的过程。一直以来,古诗教学都是语文教学的一大难点,因其时间和空间跨度大,离学生的生活久远,学生理解起来一定的难度,很难体会古诗文特有的韵味、领会作者的写作意图。教学中存在“费时低效”的现象,教师花大精力、大量时间讲,学生毫无兴趣。死记硬背,背过就忘。高效课堂建设工程的实施,使我们不得不反思,究竟该用一种怎样科学、高效的教学模式来取代现有的教学方式,让古诗教学有滋有味,有情有趣?于是,我们从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入手,尝试着适合于不同风格、主题诗歌的不同的教学方式方法,又尝试着“异中求同”,从多种不同的方式方法中提炼出能适合于不同风格、主题的通用的方式方法。并将理论付诸于实践,在所在备课组中试讲,修改。在一次次试讲,反复研讨改进中,此教学模式日趋完善成型。

四、模式实施产生的效果

尽管我们的认识还比较粗浅,此模式还有待于进一步完善,但这种模式对于课堂教学的优化是不容质疑的。此模式在教学中实施以来,打破了以往“教师讲解,学生识记、背诵”的枯燥乏味的传统教。

何错 何错,

满院残红陨落。

春妆万川似昨,

转眼离枝泪浊。

浊泪 浊泪,

一句"何时再会"

木兰花(习作)

屋内缠绵犹没散,屋外芳草还凌乱,

夜凉苍径旅孤幽,雪月风花难续断。

容衰鬓苍心临晩,云雨巫山不再看。

倾城回首那一眸,十载光阴依旧暖。

声声慢(习作)

浮浮起起,落落零零,离离遇遇漓漓。

寂寞飘流归念,渗寒青衣。

月满苍穹大地,更增添,返程心急。

月半落,意犹升,只道句书难玑。

夜漫清辉如凄,迷离影,填腔苦词孤窗里。

不晓远方,谁又能将心知?

屏凄再意戚,却无言,待至晨曦。

者次第,万句难表其一!

(答谢西安文友梦中仙女)

(愿)融温馨(落)寒家

(梦)如春枝(叶)始发

(中)天婺焕(飘)桃笺

(仙)感校书(零)隔差

(女)叹锦江(集)才华

(恒)书十离(万)年夸

(妍)芳若古(谢)前言

(丽)句清词(友)奇葩

东山沐雪花眠惬

冷宇冰月幽子夜

水寒神仙雪中梅

飘逸白云中闲鹤

遗失墨韵复飘零

雨雪风霜频顾眷

回首书香缘来处

才晓远方只遥远

芳华尽弃凌寒天

雪覆风揉踏征程。

大漠之外关山客,

风霜满鬓泪湿襟。

云开雾散却话曾,

叶转秋愁复落零。

醺寝芬芳何处是?

缘来如梦墨香轩。

闲填格律妙生花,

漫赋诗词韵天涯。

一曲千年崔楼叹,

多少青丝送华发。

临江仙(习作)

霜冻入窗寒缕许,长夜更是凄零

满腔酸楚上眉间

是谁将郁怨,来憔悴朱颜?

几载踟躇相守望,已散窗外云天

淡然过往笑独衾

夜莺又掠过,那逝水流年 ……

九张机

一字凄戚一张机,血泪滴成九张机

深宫幽怨可泪系,青魂怎堪枕泪滴

一张机

长亭十里恨别畿

幽闺冷落哀无计

窗寒影冷,恍如隔世,何处觅灵犀

两张机

和卿相见雪如飞

嫣然巧笑中迷醉

冷香飘处 冰心一顾 将去不知归

三张机

青衫夜半锦斜披

天涯冷月愁无寐

凭窗远眺  忧愁些许  分释两行稀

四张机

丹青数点染芳菲

梅寒怎可书凄蘼

独枝绽晓  嫣然还未  何事入罗帏

五张机

今朝远处画娥眉

填词半阙愁窗内

潇湘烟雨  匠心成被  梦意萦絮飞

六张机

长相思夜月儿讥

荧屏怎晓身前意

冬寒萧瑟  不关草木  是寂寞孤衣

七张机

宵残念盛字难玑

傻痴独夜游魂里

天涯路远 书思句断   唯望月无圻

八张机

今宵若往又晨辉

岂知一夜终无为

孤敲寒键  屏留寂寞  愁绪入心闱

九张机

前尘往事复还依

水月镜花浮萍许

巫山沧海  云烟逝水  乱赋九张机

红尘陌上与谁期

天涯咫尺三千里

浮生一梦 流年弱水  世事无迁移

劝君别后莫相思

光阴数载随风去

山河变幻 新诗已旧  淡淡消…逝…去……

梦断长宵难续期 书题夜半又别离

多情自古尽残念 怎堪今泪再凄滴

红尘零落才瞬息   逝水远行九万里

陌上流年已华鬓   怎堪再闻寒蝉凄

长亭两送泪三里   冷月寒窗已九夕

归笺斑拙本已泪   怎堪再添落红离

关山回返盼无期   落叶憔悴实无计

骤雨初歇暮已沉   怎堪再凝烟波噎

昨宵醉酒韵云雨   曲将断肠觅点滴

晓风残月不经年   怎堪再将晚风逼

一场寒雨年关戚   斜床半卧屏中忆

天涯断魂无归望   怎堪再写团圆夕

冷窗之外团圆集   卸甲风华早远弃

人去楼空颜未见   怎堪再对月诉忆

岁末迎新淋漓沥   转身还未如梭去

待到青春飞逝远   怎堪再容相镜里

五味杂陈落又起   锦瑟华年无追忆

若可返回那童真   怎堪再话悔不及

满腔兴荣挥刀劈   一丝半缕燃釜低

辱衰煮酒血泪话   老子痛死也豪气

浅感人生(飘零)

(浏阳方言版)

人生只是一场梦

百般淡然洽又融

物必恒情心溢爱

挥洒纯真谱华章

若处风雨雷电中

当将心态曲顽强

风雨虽寒又湿衫

终成逝水见朝阳

人生何处不相逢

且将烦恼化过往

风吹云散头顶日

来如微尘去如风

前尘仆仆且相依

风雨同舟真心颂

处事为人多换位

人和事兴自融融

爭名夺利难将息

知足福乐才怡常

闲时是非不可讲

己过亦要多思量

聚散离合乐天享

逆天叛道不久长

生死有命不由己

富贵天成不勉强

逍遥化外眼心望

百味红尘皆渺茫

处心积虑云烟事

不如行善积德彰

家财散尽又何妨

来也空空去也空

兴衰起落复一眼

荣辱悲乐戏几场

拙笔浅意落数行

如有不当请见谅

相拥,难相望,千里相隔,散落天涯相渺茫

长亭,现何方,别离断肠,风花雪月又一场

爱远,恨亦长,相思断句,空将意绪染纸张

情散,空惆怅,曾经天堂,活活扼杀成荒凉

恨消,痛若往,几多勉强,柔情蜜意的说谎

独凄,彻骨凉,繁华已桑,落寞裁剪着难忘

回首,路茫茫,情又难忘,相思路上泪两行

重曲,复悠扬,哪怕断章,不管何处将身葬

天地,敢担当,七尺儿郎,雪月寒梅道墨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