励志一生网 > 格言大全 > 格言诗发端于南北朝 正文

格言诗发端于南北朝

时间:2025-05-16 04:34:59

●文章,经国之大业,不朽之盛事(三国·曹丕)

●吟咏留千古,声名动四夷(唐·白居易)

●传神文笔足千秋(清·永忠)

●文章草草皆千古,仕宦匆匆只十年(清·黄景仁)

●一句能令万古传(唐·郑谷)

●情能动物,故诗足以感人(明·徐祯卿)

●正得失,动天地,感鬼神,莫近于诗(清·陈奂)

●诗之为教,其效至于动天地,感鬼神(清·朱彝尊)

●妙语益难忘(宋·黄庭坚)

●文有大法,无定法(元·郝经)

●学问有渊博,文章有法度(元·揭曼硕)

●老夫之书,本无法也(宋·黄庭坚)

●落笔要旧,景界要新(清·唐岱)

●曲尽法度,而妙在法度之外(永乐大典)

●有心师事者,当以规矩入,再从规矩出(清·蒋和)

●文随世变(明·谢榛)

●道与文不相通,妙而不可见之谓道,形而可见之者谓文----(明·王伟)

●道非文不著,文非道不生(元·郝经)

●文以载道(明·茅坤)

●文可以变风俗,学可以究天人(唐·李白)

●忧时原是诗人职,莫怪吟中感慨多(宋·刘克庄)

●诗不可以无为而作(注·薛雪)

●为世用者,百篇无害,不为世用,一章无补(汉·王充)

●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唐·白居易)

●发胸中之思,论世俗之事(汉·王充)

●理得而辞顺,文章自然出类拔萃(宋·陈克)

●以非常之文,通至正之理,浊所以不朽也(唐·皇甫堤)

●要辞达而理举,故无举乎冗长(晋·陆机)

●理深者便于时用,文华者宜于咏歌(隋书)

●情者,文之经,辞者,理之纬;经正而后纬成,理定而后辞畅,此主文之本源也(南北朝·刘勰)

●理极天下之精,文极天下之妙(明·王鏊)

●文以理为主,以气为辅之(元·刘将孙)

●文贵穷理,理贵言情(唐·皮日休)

●立德者,立言之本源也(清·归庄)

●诗品出于人品(清·刘熙载)

●著作在人品为先,文章次之(清·薛雪)

●作人,

●文以行立,行以文传(南北朝·刘勰)

●草木之华,必归无飞才;胸中具素者,舌端斯有惊语----(明·沈承)

●凡作传世之文者,必先有可传之心(清·李渔)

●胸次山高水远,笔端云起风狂(宋·向子湮)

●仅是天才不能成为作家,因为书的背后极需要作家失格----(爱献生)

●从喷泉里出来的都是水,从血管里出来的都是血(鲁迅)

●天机云锦用在我,剪裁妙处非刀尺(宋·陆游)

●天地入胸臆,吁嗟生风雪,文章得其微,物象由我裁---(唐·孟郊)

●编戏有如缝衣,其初则以完全者剪碎,其后又以剪碎者凑成。剪碎易,凑成难(清·李渔)

●情者,可以贯金石动鬼神(清·黄宗)

1、志足而言文,情信而辞巧。南北朝刘勰

2、在一生中连一次诗人也未做过的人是悲哀的。拉马丁

3、事之博者其辞盛,志之大者其感唐梁肃

4、少而好学,如日出之阳;壮而好学,如日中之光;老而好学,如炳烛之明。刘向

5、世事纷纷一局棋,输赢未定两争持。须臾局罢棋收去,毕竟谁赢谁是输?冯梦龙

6、妙想就像在外流浪的孩子,会在你最意想不到的时候出现。bernwilliams

7、文学是社会的家庭教师。(别林斯基)

8、一篇向人写肝肺,四海知我霜鬓须。苏轼

9、只有人越来越堕落,文学也就一落千丈。佚名

10、要为天下奇男子,须历人间万里程冯梦龙

11、事不三思终有悔,人能百忍自无忧。冯梦龙《醒世恒言》

12、男儿不展风云志,空负天生八尺躯。冯梦龙《警世通言》

13、富贵本无根,尽从勤中得。冯梦龙

14、以智强愚,愚者不解;以智角智,智者不服。冯梦龙《智囊》

15、我所学到的任何有价值的知识都是由自学中得来的。达尔文

16、无论掌握哪一种知识,对智力都是有用的,它会把无用的东西抛开而把好的'东西保留住。达芬奇

17、生活是美好的,但它缺少形式,艺术的目标正是给生活某种形式。jeananouilh

18、居不幽者志不广,形不愁者思不远。冯梦龙《东周列国志》

19、在心为志,发言为诗。(宋朱熹)

20、不是一番寒彻骨,怎得梅花扑鼻香。冯梦龙

21、言论关时务,篇章见国风。(唐杜荀鹤)

22、君有诤臣,不亡妻国;父有诤子,不亡其家。冯梦龙《东周列国志》

23、只有人越来越堕落,文学也就一落千丈。歌德

24、事之博者其辞盛,志之大者其感深。(唐梁肃)

25、文章均得江山肋。王十朋

26、识趣之人看美人,三分容貌有姿态等于六七分,六七分容貌乏姿态等于三四分沈复《浮生六记》

27、小人知其过,谢之以文;君子知其过,谢之以质。冯梦龙《东周列国志》

28、瓦罐不离井上破,将军多在阵前亡。冯梦龙《东周列国志》

29、艺术是让我们意识到真理的诺言。picasso

30、文学作品应当能使读者不仅从作品所说的事情中,而且从述说这些事情的方式中,得到快乐;否则,就称不上是文学布鲁克

31、耐心是一切聪明才智的基础。柏拉图

32、心正自然邪不扰,身端怎有恶来欺。冯梦龙《警世通言》

33、文学用有教养者的庄重榜样来激发我们的品德,它颂扬有教养者,把他们描写为值得我们效仿的形象。圣皮埃尔

34、艺术是让我们意识到真理的诺言。佚名

35、我的成就,当归功于精力的思索。牛顿

36、为人第一谦虚好,学问茫茫无尽期。冯梦龙

37、文学使思想充满肉和血,它比哲学或科学更能给予思想以巨大的明确性和说明性。高尔基

38、人不能象走兽那样活着,应该追求知识和美德。但丁《神曲》

39、一首好诗,能让人如面对明镜,觉得内与外都变得清明洁净了。席慕蓉

40、眼底江山皆净域,毫端兰竹见灵魂。近代许乃钊

41、当文学变成半是商品半是艺术的时候,就会繁荣鼎盛。佚名

42、人的知识愈广,人的本身也愈臻完善。高尔基

43、善仕者不但择君,兼欲择友。冯梦龙《东周列国志》

44、剑老无芒,人老无刚冯梦龙

45、恩德相结者,谓之知己;腹心相结者,谓之知心。冯梦龙

46、高飞之鸟,死于美食;深泉之鱼,死于芳饵。冯梦龙《东周列国志》

47、文学是社会的阶级和集团意识形态情感、意见、企图和希望之形象的表现。高尔基

48、好动与不满足是进步的第一必需品。爱迪生

49、戏剧出于虚构:歪曲事实以表明真理。edwevrdalbee

50、日中必移,月满必亏。冯梦龙《东周列国志》

51、艺术之艺术,词藻之神采,以及文学之光华皆寓于纯朴之中。佚名

52、言论关时务,篇章见国风。杜荀鹤

53、文章均得江山肋。宋王十朋

54、文学使思想充满血和肉,它比科学和哲学更能给予思想以巨大的明确性和说明性。苏高尔基

55、优秀的作品无论你怎样去探测它,都是探不到底的。佚名

56、文学使思想充满肉和血,它比哲学或科学更能,给予思想以巨大的明确性和说明性。佚名

57、文学是社会现象经过创造过程的反映;反过来,社会要受到文学的创造性的影响被塑造。社会向文学提供素材,文学向社会提供规范。佚名

58、艺术不是一种观察方式是什么?佚名

59、贱不能临贵,贫不能役富,疏不能制亲。冯梦龙《东周列国志》

60、世事洞明皆学问,人情练达即文章。(清曹雪芹)

61、恩德相结者,谓之知已;腹心相结者,谓之知心冯梦龙

62、任何文学,要不把完善道德、理想和有益的作为目的,都是病态的,不健康的文学。佚名

63、知识有如人体血液一样宝贵。人缺了血液,身体就会衰弱;人缺少知识,头脑就要枯竭。高士其

64、过于长时间钻研一个狭窄的领域,则易使人愚蠢。贝弗里奇

65、人的一生可能燃烧也可能腐朽,我不能腐朽,我愿意燃烧起来!奥斯特洛夫斯基

66、书是人类进步的阶梯。高尔基

67、一首伟大的诗篇像喷泉一样,总是喷出智慧与欢愉的水花。雪莱

68、怒中之言,必有泄漏。冯梦龙《东周列国志》

69、不要在已成的事业中逗留着!巴斯德

70、志者诗之本也。朱熹

1、言必信,行必果。(论语·子路)

2、既来之,则安之。(论语·季氏)

3、朝闻道,夕死可矣。(论语·里仁)

4、是可忍,孰不可忍。(论语·八佾)

5、不愤不启,不悱不发。(论语·述而)

6、敏而好学,不耻下问。(论语·公冶长)

7、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论语·颜渊)

8、仰之弥高,钻之弥坚。(论语·子罕)

9、学而不厌,诲人不倦。(论语·述而)

10、人无远虑,必有近忧。(论语·卫灵公)

11、学而时习之,不亦乐乎。(论语·学而)

12、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论语·卫灵公)

13、往者不可谏,来着犹可追。(论语·微子)

14、君子坦荡荡,小人长戚戚。(论语·述而)

15、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论语·子罕)

16、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论语·为政)

17、知者不惑,仁者不忧,勇者不惧。(论语·子罕)

18、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论语·子罕)

19、人谁无过?过而能改,善莫大焉。(论语)

20、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论语·为政)

21、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论语·雍也)

22、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论语·子路)

23、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论语·述而)

24、一张一弛,文武之道。(礼记·杂记)

25、大道之行,天下为公。(礼记·礼运)

26、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礼记·中庸)

27、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礼记·学记)

28、独学而无友,则孤陋而寡闻。(礼记·杂记)

29、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学,不知道。(礼记·学记)

30、使老有所终,壮有所用,幼有所长,鳏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礼记·礼运)

31、同声相应,同气相求。(易经·乾)

32、仁者见仁,智者见智。(易经·系辞上)

33、物以类聚,人以群分。(易经·系辞上)

34、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屈原·离骚)

35、长太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艰。(屈原·离骚)

36、亦余心之所善兮,虽九死其犹未悔。(屈原·离骚)

37、举世皆浊我独清,众人皆醉我独醒。(屈原·渔父)

38、吾不能变心以从俗兮,故将愁苦而终穷。(屈原·涉江)

39、余将董道而不豫兮,固将重昏而终身。(屈原·涉江)

40、苟余心之端直兮,虽僻远其何伤?(屈原·涉江)

41、尺有所短,寸有所长。(楚辞·卜居)

42、黄钟毁弃,瓦釜雷鸣。(楚辞·卜居)

43、其曲弥高,其和弥寡。(宋玉·对楚王问)

44、尽信书,不如无书。(孟子·尽心下)

45、生于忧患,死于安乐。(孟子·告子下)

46、得道多助,失道寡助。(孟子·公孙丑)

47、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孟子·尽心上)

48、人有不为也,而后可以有为。(孟子·离娄下)

49、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孟子·尽心上)

50、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孟子·公孙丑)

51、孔子登东山而小鲁,登泰山而小天下。(孟子·尽心上)

52、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孟子·滕文公)

53、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孟子·梁惠王下)

54、持之有故,言之成理。(荀子·非十二子)

55、锲而不舍,金石可镂。(荀子·劝学)

56、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荀子·劝学)

57、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荀子·劝学)

58、吾生也有涯,而知也无涯。(庄子·养生主)

59、君子之交淡如水,小人之交甘若醴。(庄子)

60、知己知彼,百战不殆。(孙子兵法·谋攻)

古诗词

诗词是中文中独有的一种文体,有特殊的格式及韵律。诗按音律分,可分为古体诗和近体诗两类。古体诗和近体诗是唐代形成的`概念,是从诗的音律角度来划分的。

按内容可分为叙事诗、抒情诗、送别诗、边塞诗、山水田园诗、怀古诗(咏史诗)、悼亡诗,咏物诗,军旅诗等。古体诗有《诗经》《楚辞》《乐府》《汉赋》《南北朝民歌》等。近体诗一般是绝句,律诗,排律(长律)。

体裁

古诗:古体诗一般又叫古风,这是依照古诗的作法写的,形式比较自由,不受格律的束缚。从诗句的字数看,有所谓四言诗、五言诗和七言诗。四言是四个字一句,五言是五个字一句,七言是七个字一句。唐代以后,四言诗很少见了,所以通常也只分五言、七言两类。五言古体诗简称五古;七言古体诗简称七古;三五七言兼用者,一般也算七古。

近体诗:绝句:4句1、2、4句最后一字押韵音律,一句五个字称“五绝”,七字称“七绝”

律诗:8句,4联2、4、6、8句最后一字押韵音律,一句五个字称“五律”,七字称“七律”

律诗分首联(1、2句);颔联(3、4句);颈联(5、6句);尾联(7、8句)。

(颔联、颈联对仗)

词:别名:长短句、诗余、曲子词

组成:词牌名、题目

分类:小令(58字以下)、中词(59~90字)、长词(91字以上)

风格:婉约派、豪放派

曲:组成:宫调(曲调)、曲牌、题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