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的人虽然拼尽全力考上了所谓的名牌大学,但他们似乎已经习惯了高中时代名列前茅的感觉。在大学校园里,面对众多实力不俗的优秀学子,他们惘然若失,甚至深感自卑,对自己的学业和前途失去了信心。
我们在这里想说的是,勤能补拙、后来居上从来就不是一句虚话。在大学里的生活和学习就是一个感受无知的过程。真正的聪明始于自知无知。学,然后知不足。无知并不可悲,可悲的是根本不知道自己无知,也不知道如何摆脱无知。大学是无知状态的冲动力,自强的精神可以推进成才之路每一步。
刚来大学的幼稚表现是正常的,如果大家都像“五道杠少年”一样没有童年,那人生是在是悲剧的。对现实一无所知也是正常的,但不能一直无知下去。否则这个大学就是白念了。因为大学是家庭学校过渡到社会的缓冲区、封闭区、实习期。也许你在社会上学习一天就相当于在学校里学习几年,也许学校学里的东西出去一点都用不上,但是请你珍惜这段时光,因为这是把学生推向社会最后一个安乐园。
让我们来看看大哲学家苏格拉底的“无知的智慧”吧!
凯瑞丰向德尔斐的阿波罗询问苏格拉底的智慧,女祭司皮提亚说,没有人比苏格拉底更有智慧的人了。而这是一个谜,需要苏格拉底自己去揭开谜底。于是苏格拉底考察了城邦中的政治家、诗人和工匠。苏格拉底首先找到了一位政治家。政治家以知识渊博自居,和苏格拉底侃侃而谈。苏格拉底从中看清了政治家自以为是,其实无知狂妄的本质。
苏格拉底还不满足,依然继续着他的证明。他找到了一位诗人,发现诗人作诗全是出于天赋,而诗人自以为能写几句歪诗便目空一切。接下来,苏格拉底又向一位工匠请教。想不到工匠竟在重蹈诗人的覆辙,因一技在手便以为无所不能,这种狂妄反而消弭了他所固有的智慧之光。苏格拉底知道,这些人虽然在某方面知道很多,但却对自己不了解的事物强不知以为知。于是他理解了神谕的意思:只有苏格拉底知道,自己什么都不知道。
然而神谕的传达并不止于无知之知的自知之明,而是一种以无知为智慧的勇气。苏格拉底开创了自己独特的否定性求知方法,并不肯定什么是知识,而只是不断的否定各种伪知识。被他称之为助产术的外界激发,从而转化为积极的内在自省。他认为,任何人只能对自己的灵魂负责。甚至连同于苏格拉底的守护精灵并非是外在的神谕,而是一种内在的“东西”。
在人生的道路上,如果我们成天陶醉于自我的“长处”,自然不会有真正的自我反省。因为我们身上的很多固有的问题,而且,在一种自以为是的心态支配下,是不可能得到对自己的真正的认识的。所以,苏格拉底提倡的“认识你自己”成了千古流传的
盖世的功劳,
当不得一个矜字;
弥天的罪过,
最难得一个悔字。
我们同时要学会自制和宽容。这并不是放任。自制,就是自己控制自己的情绪与行为的能力。在生活中,一个有自制能力的人才能够成为自己真正的主人。学会宽容,就是要学会忍让和谅解别人。宽容,就是要学会“忍让”“接纳”、“包容”、“理解”。它是一种修养,是一种美德,更是一种境界。有道是“大肚能容,容天下难容之事;笑口常开,笑世间可笑之人”。一个有宽容之心的人,才能够成为人上之人。
我们还要养成良好的习惯。在大学里养成的习惯,会带到社会上,影响剩下的人生。
1978年,75位诺贝尔奖获得者在巴黎聚会。人们对于诺贝尔奖获得者非常崇敬,有个记者问其中一位:“在您的一生里,您认为最重要的东西是在哪所大学、哪所实验室里学到的呢?”这位白发苍苍的诺贝尔奖获得者平静地回答:“是在幼儿园。”记者感到非常惊奇,又问道:“为什么是在幼儿园呢?您认为您在幼儿园里学到了什么呢?”
诺贝尔奖获得者微笑着回答:“在幼儿园里,我学会了很多很多。比如,把自己的东西分一半给小伙伴们;不是自己的东西不要拿;东西要放整齐;饭前要洗手;午饭后要休息;做了错事要表示歉意;学习要多思考,要仔细观察大自然。我认为,我学到的全部东西就是这些。”所有在场的人对这位诺贝尔奖获得者的回答报以热烈的掌声。事实上,大多数科学家都认为,他们终生所学到的最主要的东西,就是幼儿园老师教给他们的良好习惯。
如果我们在幼儿园时期里错过了培养良好习惯的时光,那么大学将是最后一个试错的阶段和平台。因为这是唯一一个“半社会化”的地方,而你不必对自己所犯下的错误“付学费”。如果走上社会,一个很小的错误都可能毁掉一个人的一生。而在大学里,错误是可以被原谅和宽容的。东山再起,重头再来也是可能的。所以,多尝试是一件莫大的好事。有错误,早犯比迟犯好。大家现在可以宽容年轻人,以后呢?
请你珍重自己的第一年。首先要习惯身份转换。高中生转向一个大学生并不那么容易,也许想你自己心心念念都是高中的生活,高考前的友谊、那段岁月。但可能你偶然有一天发现自己已经习惯了大学生活,那这就是身份转换成功的迹象和标志。
大学生的天职就是读书。希望大家从一开始不要被丰富多彩的大学生活里躁动的浮华所迷惑。也许他们是所谓“锻炼”的好途径,但是,永远不要忘了学习。在这里的学习不仅仅是学习专业课知识,可以说学习是方方面面的。在自习室是学习,去图书馆更是学习。自己专业的是学习,别的科类更是学习。礼仪是学习,世故也是学习。也许周转于各种灯红酒绿也是一种能力,但是一定要适可而止,要从里面吸取到什么。你要清楚自己真正要的是什么。管理学大师彼得德鲁克在他的著作《管理未来》中说道:从此刻开始,知识成了关键。我们所处的不再是一个劳动力密集、或物质密集、或能源密集的世界,而是一个知识密集的世界。
如果你上的是一个响当当的名牌大学,那么你应该养成归零的思维,从新开始。 如果你上的不是名牌大学,那也没关系。毕竟不要以你的大学来论成败,如果勤奋努力,一切都可改变。如果你是一个家境贫寒的学生,切不可自卑。我们上文说的奖学金和贷款就是一种解决问题的良好途径。共4页,当前第2页12342015新生寄语
上了大学以后,不一定要有多高的理财能力,去储备金钱,但是一定要养成储备知识的习惯。因为知识是能力的基础,而喷泉的高度不会超过他的源头——不存在脱离任何知识的能力。
如你知道的,知识增长的速度实在是太快。仅仅在19世纪初,人类的知识还以每50年翻一番的速度增长。到了20世纪初,这一速度变成每XX年翻一番!20世纪80年代,人类的知识每3年翻一番!20世纪末,人类文明发展的前49XX年所积累的文献资料,还没有现在1年的文献资料多!进入21世纪,知识老化速度不断加快。学科与学科之间,界限不断突破,渗透和融合不断进行,大量的边缘学科和交叉学科不断涌现。到目前为止,仅自然科学的类别就已超过XX门。
在知识大爆炸的时代,只有具备了比别人学得更多更快更好的能力,才能保持不变的竞争优势。一份研究资料显示:在知识更迭日益加快的今天,一个本科生走出校门两年内,一个硕士研究生毕业三年内,一个博士生毕业四年内,如果不及时补充新知识,其所学的专业知识将全部老化。按照知识折旧定律:如果一年不学习,你所拥有的知识就会折旧80%。其实,就一个人一生所学的知识来说,在校
就像一个笑话说的:“一个饮食公司征集创意如何做红烧肉?本科生说把肉放锅里加些东西煮;研究生说这个是不行的,要写出多少肉,多少其他的佐料,怎么煮,煮多长时间; 过了一个月,博士出了一本书,书名叫“如何做红烧肉”,打开目录,“第一章, 如何养猪”。” 让我们记住约翰科特的这句话吧:不要停止成长,终身学习对职业的成功显得越来越重要。
也许大家听过温水青蛙的例子,我们在这里拿出来,希望大家有所感悟:
把一只青蛙直接放进热水锅里,由于它对不良环境的反应十分敏感,就会迅速跳出锅外。如果把一个青蛙放进冷水锅里,慢慢地加温,青蛙并不会立即跳出锅外,水温逐渐提高的最终结局是青蛙被煮死了,因为等水温高到青蛙无法忍受时,它已经来不及、或者说是没有能力跳出锅外了。
青蛙现象告诉我们,一些突变事件,往往容易引起人们的警觉,而易致人于死地的却是在自我感觉良好的情况下,对实际情况的逐渐恶化,没有清醒的察觉。我们的组织和社会生存的主要威胁,并非来自突如其来的事件,而是由缓慢渐进而无法察觉的过程形成。人们目光短浅,只看到局部,而无法纵观全局,对于突如其来的变化,可以从容面对,对于悄悄发生的.大的变化,而无法察觉,最终会带给我们更加严重的危害!我们不要单纯的,只能面对突如其来的危险,而忽视那种缓慢而又微小甚微的危险,因为,那种缓慢而又微小甚微的危险,才是最可怕的!
启示:
对当代大学生的启示之一是:青蛙,就好像是我们生活中的芸芸众生,我们要着眼未来,勤于思考新的问题,勤于学习新的知识,不能过“今日有酒,今日醉”和“当一天和尚,撞一天钟”的醉生梦死的生活,到头来将是非常可悲的!
启示之二是:当今的社会,是一个知识爆炸、日新月异的时代,知识也需要不断更新,所以我们不要一味的沉迷于现状、安于现状,不思进取,这样下去的话,肯定会被时代所淘汰,也会有面临失业的危险!
事实上大学里知识更新的太慢,往往一些需要与时俱进的学科还拿着十几年前的教科书,年复一年。没错,大学里学到的东西非常陈旧。而这也并不重要,重要的是培养能力。因为任何一种知识写成教材拿到课堂上来讲授都是陈旧的。但有的陈旧则是基础性、基本能力的代名词。像是数学这样千年经典的精华、无数前人总结出来的定理,陈旧是必然的。
经常有一些学生问:学xx有什么用?我们应当清楚:一本教材,领悟其中创造性思想
我们应该对课程设置心里有数,对学分和绩点制有着粗略的了解,毕竟每所大学都有其差异。学分,是用于计算学生学习量的一种计量单位,按学期计算,每门课程及实践环节的具体学分数以专业教学计划的规定为准。部分学校也有按学分收费的制度。
而国内大部分高校通用的绩点计算方法是:绩点=分数/10-5,学分绩点=学分×绩点=学分×(分数/10-5)
在大学中,平均学分绩点指的是单科学分乘以学科的绩点,然后把各科的结果加起来除以总学分得到的结果。平均学分绩点可以作为学生学习能力与质量的综合评价指标之一。能方便地与美国的gpa制挂钩。想出国留学的中国本科生应该引以为重。
我们应该处理好必修课和选修课的关系。我们上文说到,如果你不满意自己的专业,可以通过选修的方式来听“你想换的专业课程”,也许你只是这山望着那山高;也许你是真的“觉悟”了。不管怎么说,了解最重要。
我们应该适应大学课堂。往往大学会给你更多的自修时间,而大学的教师不会不厌其烦一遍一遍向你解释。往往一节课可以不着边际的说个几十页教科书。
可以说,任何一位成功的大学毕业生并没有从学校教育中得到收益,他们真正需要的是毕业之后,能够意识到自我需求的是什么。大学中获得最好的财富就是知道如何学习,而不是单纯地了解书本知识。从走出校园的那一刻起,他们就会发现书本知识是相当局限的,真正需要做的是找寻真正能够适合自己和令自己满足的东西。卢梭说:“一个真正受过良好教育的人应该懂得自己的真正使命,从而在做职业选择的时候不会手忙脚乱和徒劳无功。我认为,我的学生将来成为军人、教士还是律师都是无关紧要的。命运好像已经给予了最适合他们的位置,他们必须要完成特定的使命。我的教导重点就是教授他们要学会生活。懂得如何生活的人,最终可能没能成为医生或者律师,但是他们知道首先要成为一个真正的人。可能他们在以后的日子中会过着无所事事的生活,也可能会遭遇各种磨难,但是他们都能够找到真正适合自己的位置。”
也许毕业后要考虑就业的问题让每一个大学生深深困扰,这确实是一个大问题。人们总以职业论成败,社会总以金钱论胜负。我们每一个人,都应该兼顾“仰望星空与脚踏实地”,无论是何时何地。我们前文说到埃里森的退学论,可以说不读完大学并不难,难的是不读完大学之后能成为比尔盖茨。事实上他的那篇演讲是革命性的,因为他为大家指明了方向。世界为所有人提供了各种各样的机会,但是它并没有强迫某一个人成为某一行业的人。它没有断定一个人成为哪一种人,但是它的确要求每一个人做出适合自己的选择。
1.世界上用得最普遍的名词是朋友,但是最难得到的也是朋友 (法国)
2.山河不足重,重在遇知己。 (鲍溶)
3.少年乐相知,衰暮思故友。 (韩愈)
4.交一个读书破万卷的邪士,不如交一个不识一字的端人。 (《格言联璧》)
5.交朋友要交有义气的人,正如聪明的医师治病前必须切脉考察病根,交朋友也必须考查对方的品德,否则是危险的。 (伊本·穆加发)
6.待人公正:不以不端的行为或者办事不诚实去伤害他人。 (富兰克林(美国))
7.意见和感情的相同,比之接触更能把两个人结合在一起,这样子,两个人尽管隔得很远,却也很近。 (柴可夫斯基)
8.信赖一个人之前,先同他一块儿吃掉一大堆盐。 (佚名)
9.君子淡如水,岁久情愈真。小人口如蜜,转眼如仇人。 (《逊志斋集》)
10.真正的友谊总是预见对方的需要,而不是宣布自己需要什么。 (莫洛亚)
11.朋友交好,若要情谊持久,就必须彼此谦让体贴。 (乔叟)
12.人生得一知己足矣。 (鲁迅)
13.金质礼品会断送友谊。因为赠礼者也许的确会忘记自己的概举,但受礼者却永远会感此厚恩。 (威·史密斯)
14.君子之交淡若水,小人之交甘若醴;君子淡以亲,小人甘以绝。 (庄周)
15.阴险的友谊虽然允许你得到一些微不足道的小惠,却要剥夺掉你的珍宝-独立思考和对真理纯洁的爱! (别林斯基)
16.对众人一视同仁,对少数人推心置腹,对任何人不要亏负。 (莎士比亚)
17.知道危险而不说的人,是敌人。 (歌德)
18.为着品德而去眷恋一个情人,总是一件很美的事。 (柏拉图)
19.习与正人居之,不能无正也;犹生长于齐,不能不齐语也。 (贾谊)
20.在紧急时舍弃你的朋友不可信赖。 (伊索)
21.我们想的是如何养生,如何聚财,如何加固屋顶,如何备齐衣衫;而聪明人考虑的却是怎样选择最宝贵的东西——朋友。 (爱默生)
22.建立和巩固友谊的最好的方法,莫过于互相信赖地闲谈心事与家常。 (约翰·洛克)
23.爱一个人意味着什么呢?这意味着为他的幸福而高兴,为使他能够更幸福而去做需要做的一切,并从这当中得到快乐。 (车尔尼雪夫斯基)
24.世界上没有比友谊更美丽,更会令人愉快的东西了,没有友谊,世界仿佛失去了太阳。 (西塞罗)
25.明珠出在老蚌。 (谚语)
26.朋友是生活中的阳光。 (易卜生)
27.人们没有哭,便不会有笑。小孩一生下来便会有哭的本领,后来才学会笑。所以一个人不先了解悲哀,便不会了解快乐。 (培根(英国))
28.与恶人相处发同登舟入海,即便不致葬身海底,也不免受到惊吓。 (伊本·穆加发)
29.谁要求没有缺点的朋友,谁就没有朋友 (阿拉伯)
30.爱情的'快乐不能在激情的拥抱中告终。爱,必须有恒久不变的特质,要爱自己,也要爱对方。 (波普(英国))
31.友谊使欢乐倍增,使痛苦减半 (培根)
32.免难识朋友。 (列宁)
33.道义之交是纯洁的;利益之交,有时虽然给人小恩惠,其目的总是以利为主的。正如猎人给禽兽的食物一样,他并不是施恩,而是意在取利。 (伊木·穆加发)
34.爱是比责任感更好的老师。 (爱因斯坦(美国))
35.世上友谊本罕见,平等友情更难求 (培根)
36.真正的友谊的要素,在于体谅别人的小过失
朋友友谊的名言警句
世界上用得最普遍的名词是朋友,但是最难得到的也是朋友。(法国)
山河不足重,重在遇知己。(鲍溶)
少年乐相知,衰暮思故友。(韩愈)
交一个读书破万卷的邪士,不如交一个不识一字的端人。(《格言联璧》)
交朋友要交有义气的人,正如聪明的医师治病前必须切脉考察病根,交朋友也必须考查对方的品德,否则是危险的。(伊本·穆加发)
待人公正:不以不端的行为或者办事不诚实去伤害他人。(富兰克林(美国))
意见和感情的相同,比之接触更能把两个人结合在一起,这样子,两个人尽管隔得很远,却也很近。(柴可夫斯基)
信赖一个人之前,先同他一块儿吃掉一大堆盐。(佚名)
君子淡如水,岁久情愈真。小人口如蜜,转眼如仇人。(《逊志斋集》)
真正的友谊总是预见对方的需要,而不是宣布自己需要什么。(莫洛亚)
朋友交好,若要情谊持久,就必须彼此谦让体贴。(乔叟)
人生得一知己足矣。(鲁迅)
金质礼品会断送友谊。因为赠礼者也许的确会忘记自己的概举,但受礼者却永远会感此厚恩。(威·史密斯)
君子之交淡若水,小人之交甘若醴;君子淡以亲,小人甘以绝。(庄周)
阴险的友谊虽然允许你得到一些微不足道的小惠,却要剥夺掉你的珍宝-独立思考和对真理纯洁的爱!(别林斯基)
对众人一视同仁,对少数人推心置腹,对任何人不要亏负。(莎士比亚)
知道危险而不说的人,是敌人。(歌德)
为着品德而去眷恋一个情人,总是一件很美的事。(柏拉图)
习与正人居之,不能无正也;犹生长于齐,不能不齐语也。(贾谊)
在紧急时舍弃你的.朋友不可信赖。(伊索)
我们想的是如何养生,如何聚财,如何加固屋顶,如何备齐衣衫;而聪明人考虑的却是怎样选择最宝贵的东西:朋友。(爱默生)
建立和巩固友谊的最好的方法,莫过于互相信赖地闲谈心事与家常。(约翰·洛克)
世界上用得最普遍的名词是朋友,但是最难得到的也是朋友。(法国)
山河不足重,重在遇知己。(鲍溶)
少年乐相知,衰暮思故友。(韩愈)
交一个读书破万卷的邪士,不如交一个不识一字的端人。(《格言联璧》)
交朋友要交有义气的人,正如聪明的医师治病前必须切脉考察病根,交朋友也必须考查对方的品德,否则是危险的。(伊本·穆加发)
待人公正:不以不端的行为或者办事不诚实去伤害他人。(富兰克林(美国))
意见和感情的相同,比之接触更能把两个人结合在一起,这样子,两个人尽管隔得很远,却也很近。(柴可夫斯基)
信赖一个人之前,先同他一块儿吃掉一大堆盐。(佚名)
君子淡如水,岁久情愈真。小人口如蜜,转眼如仇人。(《逊志斋集》)
真正的友谊总是预见对方的需要,而不是宣布自己需要什么。(莫洛亚)
朋友交好,若要情谊持久,就必须彼此谦让体贴。(乔叟)
爱一个人意味着什么呢?这意味着为他的幸福而高兴,为使他能够更幸福而去做需要做的一切,并从这当中得到快乐。(车尔尼雪夫斯基)
世界上没有比友谊更美丽,更会令人愉快的东西了,没有友谊,世界仿佛失去了太阳。(西塞罗)
明珠出在老蚌。(谚语)
朋友是生活中的阳光。(易卜生)
人们没有哭,便不会有笑。小孩一生下来便会有哭的本领,后来才学会笑。所以一个人不先了解悲哀,便不会了解快乐。(培根(英国))
与恶人相处发同登舟入海,即便不致葬身海底,也不免受到惊吓。(伊本·穆加发)
谁要求没有缺点的朋友,谁就没有朋友。(阿拉伯)
爱情的快乐不能在激情的拥抱中告终。爱,必须有恒久不变的特质,要爱自己,也要爱对方。(波普(英国))
友谊使欢乐倍增,使痛苦减半。(培根)
免难识朋友。(列宁)
道义之交是纯洁的;利益之交,有时虽然给人小恩惠,其目的总是以利为主的。正如猎人给禽兽的食物一样,他并不是施恩,而是意在取利。(伊木·穆加发)
爱是比责任感更好的老师。(爱因斯坦(美国))
世上友谊本罕见,平等友情更难求。(培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