励志一生网 > 格言大全 > 人民日报经典格言 正文

人民日报经典格言

时间:2025-05-09 02:41:34

杨绛先生人生哲理名言大全

人虽然渺小,人生虽然短,但是人能学,人能修身,人能自我完善。人的可贵在于人的本身。

年轻时曾和费孝通讨论爱因斯坦的相对论,不懂,有一天忽然明白了,时间跑,地球在转,即使同样的地点也没有一天是完全相同的。现在我也这样,感觉每一天都是新的,每天看叶子的变化,听鸟的啼鸣,都不一样。——杨绛

一般人的信心,时有时无,若有若无,或是时过境迁,就淡忘了,或是有求不应,就怀疑了。这是一般人的常态。没经锻炼,信心是不会坚定的。——杨绛

我是一位老人,净说些老话。对于时代,我是落伍者,没有什么良言贡献给现代婚姻。只是在物质至上的时代潮流下,想提醒年轻的朋友,男女结合最最重要的是感情,双方互相理解的程度。理解深才能互相欣赏、吸引、支持和鼓励,两情相悦。门当户对及其他,并不重要。

在这物欲横流的人世间,人生一世实在是够苦。你存心做一个与世无争的老实人吧,人家就利用你欺侮你。你稍有才德品貌,人家就嫉妒你排挤你。你大度退让,人家就侵犯你损害你。你要不与人争,就得与世无求,同时还要维持实力准备斗争。你要和别人和平共处,就先得和他们周旋,还得准备随时吃亏。——杨绛

上苍不会让所有幸福集中到某个人身上,得到爱情未必拥有金钱;拥有金钱未必得到快乐;得到快乐未必拥有健康;拥有健康未必一切都会如愿以偿。保持知足常乐的心态才是淬炼心智、净化心灵的最佳途径。一切快乐的享受都属于精神,这种快乐把忍受变为享受,是精神对于物质的胜利,这便是人生哲学。

你的问题主要在于读书不多而想得太多。——杨绛(大家最熟悉的杨绛的经典名言)

懒惰也是天生的,勤奋需自己努力,一放松就懒了。

在人生的道路上,如一心追逐名利权位,就没有余暇顾及其他。——杨绛

我们看到的命运是毫无道理的,专开玩笑,惯爱捉弄人,惯爱捣乱。

围在城里的人想逃出来,站在城外的人想冲进去,婚姻也罢、事业也罢,人生的欲望大都如此。

相关阅读

杨绛个人信息

杨绛(jiàng),1911年7月17日生于北京,本名杨季康,[1] 江苏无锡人,中国著名女作家、文学翻译家和外国文学研究家、钱锺书夫人。

杨绛通晓英语、法语、西班牙语,由她翻译的《唐·吉诃德》被公认为最优秀的翻译佳作,到2014年已累计发行70多万册;她早年创作的剧本《称心如意》,被搬上舞台长达六十多年,2014年还在公演;杨绛93岁出版散文随笔《我们仨》,风靡海内外,再版达一百多万册,96岁成出版哲理散文集《走到人生边上》,102岁出版250万字的《杨绛文集》八卷。[2]

2016年5月25日,据人民日报李舫、发改委周南等多方消息,著名文学家、翻译家杨绛先生于25日凌晨逝世,终年105岁。

为什么称杨绛为先生?

先生是称谓,字面的意思表示:出生比自己早,年龄比自己大的。以此外延为对有一定地位,学识,资格的人可以称为先生。古汉语“先生”一词是对有学问者的尊称,并非所有人都可称为先生,现时日语、韩语和越南语仍然保留这种用法。

但凡德高望重的人,都可以被尊称为“先生”,有表示尊敬的意思,不一定完全指男士。如宋庆龄、杨绛、冰心、丁玲、许广平等均可称为先生。

杨绛先生可谓功德圆满

据悉,2012年3月26日,社科院陈奎元院长来看望时,杨绛先生曾提出三要求:一、去世后,不开追悼会;二、不受奠仪;三、至多七八至亲送送。

杨绛,1911年7月17日生于北京,本名杨季康,江苏无锡人,中国著名的作家,戏剧家、翻译家。杨绛通晓英语、法语、西班牙语,由她翻译的《唐·吉诃德》被公认为最优秀的翻译佳作,到2014年已累计发行70多万册。

杨绛先生即便近百岁高龄仍笔耕不辍,尤其是整理出版了钱钟书数十部遗著。这对为人治学皆堪称完美的世纪老人,可谓功德圆满。

 

更多热门文章推荐:

1.

2.

3.

4.

5.

6.

7.

8.

9.

10.

在平平淡淡的学习、工作、生活中,大家都写过

名言的作文700字1

我最喜欢的一句名言是:最大的幸福是在于我们的缺点得到纠正和我们的错误得到补救。这句话是歌德说的,我之所以喜欢这句名言,是因为人总是要犯错误的,但重要的是怎样去虚心接受别人的批评,使自己得到提高。

就说说我自己吧,在一、二年级的时候我的学习成绩还是不错的,由于不努力和其他的种种原因使自己在往后的三年中成绩大大降低,直到六年级前的那个暑假里,接受了家长的批评,总结在这三年中家长对我的训斥,决定在六年级时,争取能过小学的最后一关,顺利地毕业。如今,我虽然只过了六年级上学期的一个多月,但在这段日子里,我已经努力地把精力提到最高,每当放松时,又想起了家长们的教诲,又让我有了奋发向上的精神。

萧乾是我国著名的翻译家。他毕生从事翻译工作,他学识渊博,为人正直,深受读者的尊敬和爱戴。一次,萧乾在《人民日报》上发表了一篇文章,用了“残废”一词。后来,他收到了一封来自读者的信,大意是这样的:您在《人民日报》上发表的那篇文章里的“残废”一词,刺痛了我这个失去左手左脚的人,我是残疾人,但我不是“废人”。萧乾他读后深有感触,立即写了一篇《这个词用错了》登在报纸上,提示更多人用词注意,也向那位青年人道歉。

不仅仅是中国,连外国许多人也有这样的事迹。伟大的爱因斯坦你们认识吧!他可以说是虚心接受别人意见的典范了,别人称他“伟大”,他却不认为,他连衣服都不会穿。在偶然一次机遇中,爱因斯坦结识了一位小女孩,小女孩耐心的教他怎样穿戴,怎样整理房间,他都一一听取了。一个伟大的人,竟然接受了一个小女孩的批评,他的缺点也被纠正了。

不论古今还是中外,不论男女还是老少,不论伟大还是平凡,都会犯错误,但只要虚心接受别人对你的批评,你就一定会把错误转化成成功的阶梯。

名言的作文700字2

短短两天的其中

中国有句古语说得好: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我觉得这也是一句学习上的至理名言。兴有在是常的学习上一点点积累认真努力、坚持不懈的面对学习上的困难,发扬锲而不舍的精神去攻克它,我们才能真正成为学习上的强者,才能骄傲而又自信的面对挑战,路漫漫其修远矣,吾将上下而求索。

滴水可以穿石也是锲而不舍精神的体现。我们航行在没有边际的学习海洋上,只有凭借这种精神,才可能到达知识的彼岸,学习是一件苦差事,它既不生动又不有趣,既不是立体的又不是鲜活的事物,只有我们明白它的重要性,坚持不懈地努力下去,才能羸得鲜花和掌声。记住,没有不劳而获的美事。

幼年的李白因为看到一位老婆婆用铁棒磨绣花针而醒悟,从而发奋读书,终于成为一代诗仙。前有古人可鉴,我们这些新世纪的青年该怎样去做呢?这是一个时代留给我们的课题。朋友,请坚信“只要功夫深,铁棒磨成绣花针”,让我们鼓足勇气,锲而不舍的锁定自己的学习目标,奋勇前进吧!

“锲而舍之,朽木不折;锲而不舍,金石可镂。”这是战国先秦儒家代表人物荀子的《劝学》一文中的句子。它充分的说明了在学习上,只有锲而不舍地学习,才能达到金石可镂的地步。同学们,让我们发扬这种精神,在学海上扬帆,奋勇前进吧!

“读一本好书,就像和许多高尚的人谈话”的确,读一本好书可以让人增长知识,开阔眼界,使人的境界更高一层。但在很多同学眼里,读书却像绳索、铁镣一样,捆住了自由,锁住了欢乐。我不这么认为。读书并不一定是只读课本,书的海洋广阔极了。

名言的作文700字3

在我的记忆宝库里,珍藏着许许多多的名言,它们像一盏盏明灯,照亮了我的成长道路,其中有一句名言“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最令我难忘。

有时候,我解答数学难题时,会遇到一些困难和疑点,这时,爸爸总会耐心地辅导我,告诉我该怎么做,为什么要这么做。最后,他总是会问我一句:“听懂了吗?”通常我是听懂的,但是也有一知半解的时候,可我却不好意思说出口,以至于日后碰到类似的题目还是束手无策。

一天,我在做奥数题,有一题我苦思冥想也不得其解,只好向家中的奥数高手爸爸求救。爸爸看了看题目,拍了拍脑袋,说:“很简单,帮演算纸拿出来,我来教你。”爸爸用分数的方法为我讲解了这道奥数题,可那时候,我还没有学过分数这一概念,不能完全理解爸爸的解题思路。爸爸讲完了这道奥数题后,一如既往地,关切地问我:“听懂了吗?”我点点头,说:“嗯,听懂了。”“好的,那请你把这道题目的解题思路再跟我说一遍吧。”我一听,愣住了,心想:哎,倒霉了,这回过不了爸爸这一关了。”我低下头,结结巴巴地说:“我…。。我…。。”爸爸马上明白我是没听懂了,马上说:“笑笑,没听懂,是吗?那就直说嘛。我们伟大的教育家孔子曾经说过‘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我听了,羞红了脸,说:“爸爸,你能不能换一种方法教我这道题目,分数我还没有学过。”爸爸抚摸着我的头,说:“嗯,这样就对了,对待学问,我们就要做到不耻下问。”爸爸又琢磨了一下这道题目,换了一种方法教会了我。

没想到,在一次奥数竞赛中,我就碰到了类似的一道题目,由于上次我是真的听懂了爸爸教给我的方法,所以这道题目,马上迎刃而解,我喜出望外,也终于明白了“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的道理了。在今后的学习道路中,我一定会牢记这句名言,做学习的主人。

名言的作文700字4

“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每当我读起这句名言的时候,我就会想起上星期的一件事。

那是一个风和日丽的下午,我和慧彬在玩跳绳,突然,有人叫发考卷了、发考卷了,我和慧彬听了,火速地赶到教室。就在慧彬刚到座位的那一刹那,听到一位发考卷的同学大声地叫着:“周慧彬95分”顿时,班长一蹦三尺高,还拿着考卷到小明的座位大声炫耀说:“哎呀,我真是一个大才子啊,这么难的考卷我居然考了95分,我真是太棒了!说完,便转身过去,虚情假意地问小明:“小明啊,你这单元考几分啊?你应该知道我考几分了吧?嗯?几分啊?”“我。。。。。。我考86分”小明尴尬地说。慧彬听了,笑得更大声了,她不但不鼓励小明还添油加醋地说:“哎呀真是天生的笨蛋啊!!!说完便转身向座位走去。“那好,你敢不敢跟我比赛,看下单元的成绩谁更好。”小明鼓着眼睛对慧彬说。“谁不敢?比就比。”说完瞪了小明一眼就走开了。

自从那次被慧彬取笑后,小明早上起的比鸡还早,睡的比猪还晚,怎天疯狂地读书。下课了,慧彬和同学们出去玩,她却坐在座位上认真地看书。就这样,日子一天天过去,转眼间,期中考试到来了,小明这些日子学进去的知识终于可以大显身手了。

又过了几天,考卷发下来了,小明考了95分,而慧彬呢?却只考了86分。过了一会儿,班主任过来了,她语重心长的说:“同学们,你们好好反省一下为什么这次退步了,特别是上一单元考得不错的同学,这次大都退步了。不要以为自己懂了,就不用再复习了,过了一会儿,老师在黑板上写了: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这句名言,意思是说知识是永远学不完的。所以,每一位同学都不可以因为自己的学习成绩比较好就取笑成绩比较差的同学,要相互帮助,才能取得更大的进步!当老师说到这的时候,我偷偷转过头去看看慧彬是什么表情,没想到啊没想到,真是不看不知道,一看吓一跳啊,慧彬竟然羞愧的低下头去,看样子,她是认识到自己的错了,知错就改仍是好孩子嘛,所以小明也原谅她了!

这件事虽是一个简单的道理,却能给我们意味悠长的启示!

名言的作文700字5

“失败乃是成功之母”这是我最喜欢的一句名言。人生就像多彩的童话故事,成功和失败都是不可缺少的点缀,有人说:“成功是鲜明的,失败是灰暗的。”也有人说:“成功是美丽的,失败是丑陋的。”可是我却不这么认为,我认为有失败就有成功。

我听说过爱迪生的故事。一天,老师让每个学生做一张小板凳,当老师看到爱迪生交上来的那张小板凳时,便问他:“这个世界上还有比这个更差的小板凳吗?”爱迪生老实的回答:“有啊”,说着便把他做的前两张板凳拿了出来。后来爱迪生成了一伟大的发明家。失败是成功的垫脚石,它可以为成功积累经验,激励着我们前进。

我也有过失败的经历。那一次是我在剑桥少儿英语的'一次小考,分数出来后与我想的分数相差很多,考了八十七分。可是我并没有垂头丧气,我想还有下一次小考那,我一定要努力好好学习,争取下一次得到老师写的三个字:你真棒。我用羡慕的眼光看着他们站在讲台上,我好想终有一天我也能上去,那该多好啊。终于又迎来了一次小考,我的分数是九十分,我惊讶坏了,太好了,我终于比第一次考的好多啦。很快过了许多天,老师说:“明天我们开始期末考试,到后天就开家长会,前三名同学发一张奖状和一支笔,九十分以上的同学发一个本子。”

考试开始了,卷子题真难啊!我苦思冥想,终于冲破难关,顺利完成考试。后天到了,第一节课,老师把试卷讲了一遍,九点三十分,许多家长过来了,我的妈妈也来了。我高兴的对妈妈说:“妈妈,你知道我考了多少分吗?我告诉你吧,我考了一百零三分。”妈妈笑着走进了教室,老师说:“第一名贾祖昊,考了一百零三分,不错啊,继续努力。”接下来是第二名。放学了妈妈夸了我一路。

失败是种子,成功就是果实。失败是阶梯,成功就是顶峰。没有失败的教训,我的意志就没有那么的坚定;没有失败经历,我的斗志就不会为我的未来成功添彩。这就是我的名言“失败乃是成功之母”,我把它当做我的座右铭,时刻提醒着我。

名言的作文700字6

在我的记忆库中,储藏着许多名言,它们像一盏盏明灯,指引着我,其中对我影响最深的是“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

这句话的意思是说:宝剑的锋利是从不断的磨砺中得到的,梅花的飘香来自它通过了严寒的考验,告诉人们,要想获得成功,就要经历苦难,要有执着的追求和坚强的毅力。

记得小时候我学古筝,因为年纪小,上课听不太懂,练起来十分费劲。一次,老师要求我们把曲子背出来,我本就不熟练,回家练了几次,总是停停顿顿,错音百出,因为弹得不好,我越弹越生气,最后把谱子往地上一摔,妈妈走过来说道:“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只有付出努力,才能得到回报。你现在连一点困难也克服不了,还轻言放弃,怎么能学好一样本领呢?”听着妈妈的话,我心想:是啊,我才遇到一点困难,就要放弃,怎么能学好古筝呢?不就是背出来嘛,别人弹两遍,三遍,我就弹五遍`六遍,总会成功的。想到这里,我捡起谱子,继续练习。从此以后,每一次老师布置的任务,我都尽力完成。

暑假里,老师见我弹得好,便让我去参加一个比赛。我每天都要弹两个小时,每次弹完,额头上都渗出了豆大的汗珠,脚也变得又酸又麻,走不了路,手指也是生疼生疼的,每当我灰心丧气的时候,我总会想到妈妈对我说的话:“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我就暗自鼓劲:要想获得成功,就要付出努力,我不就是在磨砺吗?没有经历过磨砺的宝剑不会锋利,没有经历过一番“寒彻骨”哪里来梅花的飘香呢?我的付出会有回报的,于是,我便继续练习。功夫不负有心人,在这次比赛中,我获得了银奖。

在生活中,每一次遇到挫折,都是生活对我们的“磨砺”。这句名言告诉我们:要想获得成功,就不能惧怕困难,要迎难而上,不屈不挠,以钢铁般的意志去克服,战胜困难,当你通过苦难的考验时,你就会获得成功。

“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这句话一直激励着我克服一切困难,引导着我,深深影响了我。

名言的作文700字7

“时间就像海绵里的水一样,只要愿挤,总还是有的。”这是鲁迅先生的一句名言,也是最令我难忘的一句名言。

这句话告诉了我一个道理,时间对每个人都是公平的,为什么有的人可以在同样多的时间里完成更多的事呢?那就是靠合理安排时间,见缝插针地利用时间,只有做到惜时如金,才能做时间的主人。

这句话不但饱含哲理,而且能在生活中指导我的言行,让我受益匪浅。记得在我四年级临近期末时,钢琴老师要举办一场演奏会,她邀请了几位学生参加,我也在邀请的名单上,可是时间只有短短的一个月。在这一个月内,要背出两首名曲,其中一首还是四手联奏,要安排出三次合作练习。在着期间我还要认真复习,迎接学校的期末考试,考出一个好成绩。想到这里,我担心时间不够用,不禁自言自语道:“肯定来不及的,要不放弃好了。”妈妈听见了,语重心长地对我说:“你还记得鲁迅先生的那句话吗?“时间就像海绵里的水,只要愿挤,总还是有的”,老师那么信任你,并且你还从没有在那么多人面前表演的经验,多难得的机会!”听妈妈这么一说,我心中暗下决心,决定好好利用时间,迎接挑战。

以后,我每天都早起半小时,在妈妈做早饭时,练钢琴;每天下午放学回到家,把休息时间用来练琴。我把那些零零散散的小段时间都用来弹钢琴,犹如海绵里的水,我一点都不能浪费。每当我坐在钢琴前,鲁迅先生的话就在耳边响起。时间飞快,期末考试刚结束,演奏会的时间就到了,当我用美妙的琴声获得观众的掌声时,心里别提多高兴了。我付出了努力和汗水,完成了原来看似不可能完成的任务。

通过这件事,我明白了,如果我不努力,不肯挤一挤、合理安排时间,而是“三天打渔,两天晒网”,不可能有这么好的收获。从那以后,我喜欢上了这句名言。

标题是新闻的眼睛,一则好的新闻,首先要有一个好的标题。精心制作标题犹如“画龙点睛”,它既要概括新闻的主要内容,又要醒目、新颖、有趣味。这样才能引起读者的注意,增强阅读的兴趣。

新闻的标题有三种形式:

1、多行标题。主要是三行标题,由引题、正题和副题组成。引题也称眉题,它的作用是介绍背景,烘托气氛,引出正题。正题也称主题,它的作用是概括新闻的主要内容或点明新闻的中心思想。副题也称子题,它的作用是介绍与正题有关的情况,补充正题,如点明意义,指出结果等。例如:

44个国家的政府代表团齐聚亚的斯亚贝巴

中非合作论坛第二届部长级会议举行

温家宝和10余位非洲国家领导人出席开幕式

2、双行标题。是由引题、正题或正题、副题组成。正题一般都有实质的内容,因此也称实题;副题和引题一般是对气氛的烘托、意义的阐述,因此又称虚题。双行标题一般是虚实结合、彼此呼应、互为补充的。例如:

枪声骂声传媒声声声应和股价汇价石油价价价波动

萨达姆被捕搅动全球市场

再如:

让造林与造纸牵起手来

――关于加快中国造纸工业发展的思考

3、单行标题。单行标题指只有正题的标题。这种标题要求突出主题,简明、醒目。例如:

让信息技术惠及全人类

新闻标题写作的要求是:

1、准确。即标题要恰如其分、恰到好处地概括出新闻的内容、精神和实质。

2、生动。即在准确的基础上,尽量突出内容和表达方式上的生动活泼,以吸引读者。

3、新颖。“新”是新闻的一个基本要求,不新不足以成为新闻。标题要善于突出新事物、新方向,抓住最具新闻价值的问题。

二、导语

导语,是新闻开头的第一句话或第一个自然段。通常用简明的文字概括介绍新闻的主要内容,揭示新闻的主题,使读者对新闻内容先有一个总的概念。

导语的作用非常重要。新闻是否能引起读者的阅读兴趣,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导语写作的成功与否,所以写新闻要把最重要、最新鲜的事实放在导语中。“倒金字塔”结构,是新闻的基本格式。所谓“倒金字塔”,就是以重要性递减的顺序来安排新闻中的各项事实,即把最重要的事实放在最前边,次重要的事实放在第二位,以此类推。导语,就是这个“倒金字塔”的最上面一层事实。

新闻导语的写法,通常有以下几种:

1、叙述式。这是最常见的方式。它是把新闻中最重要、最新鲜、最有吸引力的事实,高度概括地加以叙述。如:

12月22日,作为2003中国会展经济论坛主要的两场主题研讨活动之一的专家论坛,在人民大会堂新闻发布厅举行。300名来自全国主要会展城市、会展举办单位、会展服务企业以及研究机构的代表,在这里倾听8位业内资深专家的演讲,并与他们进行深入交流。

(摘自《经济日报》2003年12月24日《推动会展企业和城市发展战略准确定位》)

2、描写式。对某一个富有特色的事实和一个有意义的侧面,用简明的语言进行描写,给读者以鲜明的印象。如:

棕黄色颇具古典意味的橡木酒桶,灰白的欧式风情的酒堡,浅绿的充满梦幻色彩的葡萄园--这是河北省昌黎县耿庄村农民耿学刚新建的耿氏酒堡产品标签上的图案。……

(摘自《经济日报》2003年12月23日《酒类行规为一农民改写》)

3、评论式。对报道的事实进行简洁、精辟的评论,以揭示事物的性质和作用,引起读者重视。如:

2003年即将过去,人们在盘点欧盟一年的收成时,有喜悦,但更多的却是惆怅。喜的是欧盟东扩取得了决定性进展,愁的是欧元区的经济一直不见起色。

(摘自《经济日报》2003年12月16日《欧盟一分喜悦难掩惆怅几许》)

4、结论式。将新闻事实的结论,在开头部分写出来,开门见山,反映事实的意义。如:

辞旧迎新之际,随着勉(县)宁(强)高速公路提前通车,陕西省成为西北第一、西部第二个突破高速公路通车里程1000公里的省份。

(摘自《经济日报》2003年12月23日《陕西千里高速铺坦途》)

5、提问式。用提问的方式引出新闻报道的事实,设置悬念,引起读者的注意和思考。如:

经济大省如何实现经济发展与社会事业的全面进步?广东认真学习贯彻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精神,明确提出切实做到六个“更加注重”,努力实现全省经济持续快速协调健康发展和社会全面进步。

(摘自《经济日报》2003年12月24日《广东六个“更加注重”促进经济社会全面发展》)

6、引语式。引用与新闻有关的诗句、格言等,以增强导语的生动性。如

“一条大河波浪宽,风吹稻花香两岸。”“从草原来到天安门广场,高举金杯把赞歌唱。”一首首曾伴随和影响几代人成长的经典歌曲,今晚在北京音乐厅再度响起,依旧深深地打动了全场观众的心。

(摘自《人民日报》1999年10月7日)

拟写导语,应注意的几点要求:

1、不能与标题重复。导语与标题的作用有些接近,但标题是概括全文的精神实质,而导语是标题的扩展,要用事实说话。

2、为后文留下余地。导语固然是全文的精华,但也不能把话说尽;导语可以包含背景材料,但尽可能简略,留待下文去交待。好的导语能使新闻主体部分很自然地展开,为后面的行文提供方便。

3、各要素的组合原则。新闻中的五个要素――何时、何地、何人、何事、何因或为什么,简称五个“W”。后面再加上一个“H”,即怎样、如何,可理解为结果的意思。五“W”及“H”,每项都有可能进入导语,关键是看哪一项更具有新闻价值。如果新闻人物为社会所熟悉,在该新闻中特别重要,则应以“人”为先导。以此类推。

4、要用事实,忌空泛。新闻要言之有物,导语更应有具体的事实。初学写作者,尤其要注意避免用空洞的语言、抽象的概念和流行的口号写作新闻的导语,要用新鲜的事实来说话。

5、语言要简洁。新闻本身即要求语言简洁,新闻导语更要逐字逐句推敲,做到字字珠玑,一字不可移易。

三、主体

导语之后,就是主体。它是新闻的主干部分,是用充分的、具体的事实材料,对新闻的内容作具体全面的阐述,以体现全文的主题。

新闻的导语已经点明了新闻的主题,主体部分对新闻主题的表述、发挥,实质上就是对导语内容的展开与补充,以使导语中提到的各个事实更加清晰,使五个“W”和一个“H”更加明确。

新闻主体的结构一般有三种:

1、时序结构。就是按照事件发生、发展的`先后顺序安排层次。这种结构可以使读者对事件的发生、发展的全过程有一个鲜明、完整的印象。如例文《引滦工程昨日全线试通水》一文,以时间为序,从上午“10时整”写到“晚8时”为止。

2、逻辑结构。就是根据事物之间的内在联系或逻辑关系,如因果关系、并列关系、主次关系等来组织安排层次。如例文《欧洲央行为何听任欧元升值》一文,以逻辑为序,从美元贬值、欧元升值的原因,写到如何防止该事态继续扩大的方法。

3、时序与逻辑二者兼有的结构。对主体的写作,要求结构严谨、层次分明;内容充实、紧扣主题;注意剪裁、详略得当;简洁明确、生动活泼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