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伞和小伞”这一活动来之与中班的主题:“有用的植物”中“周围的水”这个点。有段时间,阴雨连绵,许多幼儿来园时都撑着大大小小各种各样的伞,有的宝宝还和爸爸妈妈、同伴合撑一把伞,结果,有的孩子发现自己的衣服淋湿了。这是什么原因?孩子们由此展开了讨论。他们发现由于伞的大小不同,会有不同的结果,合撑一把大伞就不会淋湿,相反合撑一把小伞就会淋湿。由此,活动“大伞和小伞”产生了。
在同龄活动中,小班幼儿学会了根据故事“大伞和小伞”改编了儿歌,中班幼儿理解了故事的内容并能进行讲述,大班幼儿也会根据故事内容进行表演,孩子积极合作,创编动作,互相帮助,共同完成表演,小年龄幼儿在念儿歌、讲故事的过程中也自然流露出表演的欲望(如做撑伞的动作往前走等)针对幼儿好模仿的特征,教师在活动中为他们创设了各种机会,目的是让幼儿在活动中进一步感受大伞和小伞的不同以及与人们的关系,同时,鼓励幼儿尝试用不同的方式表达“大伞和小伞”的活动内容,体验合作表演的乐趣。
本次活动共分为三个流程。
(一)回忆交流伞的不同。
(二)发现和感受一些有趣的伞。
(三) 讨论:共同设计一把伞。
老师着重观察大年龄幼儿教的情况及小年龄幼儿的模仿情况。在这一环节中,大年龄孩子能在同龄活动中相互“指点”,那他们面对弟弟妹妹们的疑问能否像老师般的对他们进行指导?我们往往发现,在孩子的交流中,大年龄幼儿的语言更容易被小年龄幼儿所接受。他们间互动的效果,远胜于成人的语言。甚至超过老师。让哥哥姐姐手把手的教弟弟,在语言和动作的交流中,他们的差异性资源得到有效的互补。
[活动目标]
1、进一步感受大伞和小伞的不同以及与人们的关系。
2、混龄幼儿尝试用不同的方式表达“大伞和小伞”,体验合作表演的乐趣。
[活动准备]
1、各角色扮演所需要的头饰、实物投影仪、道具“大伞和小伞”
2、活动室有幼儿带来的大小不同的伞。
[活动过程]
一、回忆交流大伞小伞有什么不同
1、出示大伞小伞,引出话题。
(以实物导入,既结合了活动的主题,又符合混龄幼儿的年龄特点,从幼儿的生活经验出发,能让幼儿很快进入活动,产生新问题,从而激发幼儿的兴趣。幼儿会从各自的经验出发从不同的角度表达对“大伞小伞”的理解)
2、呈现前期孩子们对伞的探索内容(出示各种不同的伞照片)让混龄幼儿相互提问,交流与丰富彼此的经验,并解决一些问题。
教师提问:“假如四个伙伴合用伞时,用的是田鼠的伞,有可能会发生什么情况?”
(孩子们心理上的依恋倾向使他们有问题总是向成人求助,老师应充分利用混龄的优势,在这一环节中,有目的的引导孩子相互启发,尝试学习自己来解决问题,此外,通过这一环节进一步让幼儿体验同伴间的智慧,通过同伴间的互动,扩大求助的范围,并根号的形成经验互补的效果。
3、操作:角色和伞的配对
(鼓励小年龄幼儿进行操作,大年龄幼儿补充调整)
师:梳理并小结大伞和小伞不同的效果。
二、发现和感受一些有趣的伞
(生活中除了这些大小不等的伞,你认为还有哪些伞?如:油布伞、绸布伞、竹编伞、降落伞、等等都是孩子们想不到的,这环节用照片或录象及实物来帮助引导幼儿观察、思考并理解其中蕴涵的意思,初步懂得不同的伞与人们生活的关系。
1、出示照片,请幼儿根据照片讲讲自己所熟悉的是哪些伞。
2、了解这些伞都是出在哪些地方?
3、请一位老师来介绍杭州西湖的花伞。
4、再看一张带斗笠的照片,说说这应该怎么带?
(估计幼儿讨论的过程中有些困难,教学中要根据幼儿的`情况及时调整。如果幼儿猜不出进行提示,如:油纸做的伞是什么时代的?起什么作用)
5、表达、欣赏“大伞和小伞”
1)小班幼儿念儿歌
2)中班幼儿讲故事 (实物投影仪投放背景)
3)大班幼儿故事表演 (播放背景音乐)
6、练习表演:
1)小中班幼儿选择角色,跟随大哥哥姐姐模仿学习。(简单的动作与对话)
2)共同表演:选择角色、自由分成若干组。
(这部分教师以引导的方式,让哥哥姐姐带领弟弟妹妹学习表演,通过互相表演,交流幼儿间达到共同学习体验合作表演的乐趣)
三、讨论:设计一把伞
(从对家里的,周围的伞关注到社会上的伞,孩子们在自己平时的生活中接触了伞,但真正了解的并不多,这一环节是让混龄孩子参与设计,鼓励幼儿探索伞的秘密。二是通过交流让幼儿知道不同的伞有不同的用处,所以人们要制作各种材料的伞)
1、大带小商量制作一又好看的伞。
2、活动延伸(师对活动提延伸要求)
活动反思:
1、选材来至于幼儿的生活经验。当孩子们围绕伞进行交流时,大家对平时的日常活动中伞的用处,及伞与人的关系理解非常透彻。活动中能看出孩子们原有经验的再现。
2、老师在设计此活动时,能围绕活动的主题,并根据本班幼儿的个体差异,从三个年龄段幼儿的经验,考虑设计活动的环节.在活动的整个过程中,孩子们在情景中学习、交流、共同发展,活动有成立的价值。
3、根据纲要精神:“以幼儿身心发展的规律,因人施教,”的原则来看,活动的目标定位较清楚,体现混龄幼儿共同幼儿在活动中进一步感受大伞和小伞的不同以及与人们的关系,同时,鼓励幼儿尝试用不同的方式表达“大伞和小伞” 有混龄活动的价值。
4、整个的活动围绕大小伞的交流于情景游戏的过程中进行,使混龄孩子在愉悦中学习技能,感受活动的快乐。
5、在活动中,混龄孩子的生生互动及师幼互动,情感交融的交流,为活动增添了活力。有效的推动了整个教学活动的发展。
存在的问题:
鼓励幼儿尝试用不同的方式表达“大伞和小伞” 这一点还有待下次活动进行梳理
活动目标:
1、培养幼儿学会认真倾听故事。
2、鼓励幼儿大胆地跟老师学说故事。
活动准备:塑封的各种故事人物。
活动过程:
一、音乐歌曲导入。
1、出示小白兔头饰。
师:小朋友们,上次我们给小白兔做了好吃的胡萝卜,瞧,今天它又来了,我们一起唱歌给它听,好吗?(小白兔来来来,大家一起来,跳、跳、跳跳跳。)
2、幼儿跟老师一起来唱。
二、讲述故事。
1、师:你们看,今天小白兔还给我们带来了一个新朋友,它是谁呢?(出示:松鼠妈妈)
2、我们也来给它唱首歌好吗?(小松鼠来来来,大家一起来,跳、跳、跳跳跳。)
3、今天,松鼠妈妈还带来了三个松鼠宝宝呢!她们今天要去看他们的奶奶,松鼠妈妈怕太阳晒着她们,给了她们每人一把伞。穿红裙子的小松鼠,举着小红伞。穿蓝裙子的小松鼠,举着小蓝伞。穿黄裙子的小松鼠,举着小黄伞。三只小松鼠唱着歌,向奶奶家走去。可是她们怎么也没想到,她们会被风吹上天,可她们更没有想到她们会刚巧落在了松鼠奶奶住的.那棵树上。松鼠奶奶怎么也没想到,她住的树上会“开出”三朵美丽的“小花”会是她的三个宝贝孙女!
4、(出示)图书
师:刚才老师讲的故事就在这本书里,现在我们一起来看着书,听听这个故事,好吗?
5、教师讲故事。
三、家长给幼儿讲故事。
1、老师这还给你们准备了好多好看的书,想看吗?
2、教幼儿正确的看书姿势。
3、幼儿取书,并请家长和幼儿看书。
4、请2到3对家长来给大家讲故事。
四、教师小结。
活动目标
1.引导幼儿理解故事的主要内容,学说兔宝宝和兔妈妈换伞时的对话。
2.激发幼儿看图讲故事的.兴趣。
3.引导幼儿细致观察画面,积发幼儿的想象力。
4.喜欢并尝试创编故事结尾,并乐意和同伴一起学编。
教学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学会用礼貌用语,尊敬长辈。
教学难点:看图说话。
活动准备
大.小雨伞各一把;图片4张。
活动过程
活动一:游戏
1.出示大.小雨伞各一把,问:这是什么?它们有什么不同?
2.谁来帮老师挑选一把雨伞?为什么给老师挑选大雨伞而不挑小雨伞?
3.请幼儿分别撑一撑这两把伞,感觉上有什么不同?
活动二:看图讲故事
1.引导幼儿观察图一,问:
①图上有谁?
②它的手上拿着什么?
小结:兔妈妈左手撑着大伞,右手拿小伞。走去幼儿园接兔宝宝回家。
2.引导幼儿观察图二,问:
①兔妈妈撑起了什么伞?兔宝宝呢?
②这样可以吗?为什么?
③怎么办?你们有什么好办法?请说说。
小结:兔妈妈撑着小伞,雨水把兔妈妈的衣服淋湿了;兔宝宝撑大伞走也走不动。
3.引导幼儿观察图三:问:
①兔宝宝也想出了一个好办法,你们知道兔宝宝是怎么和妈妈说的呢?(妈妈,请您跟我换一下伞好吗?)
②请个别小朋友扮演兔妈妈和兔宝宝练习换伞的对话。
小结:兔宝宝主动和兔妈妈换小伞。
4.引导幼儿观察图四,问:
你们看看现在怎么样?
小结:兔妈妈撑起大伞带着撑着小伞的兔宝宝高高兴兴回家了。
教学反思
其实,孩子们的想象力比我们大人的还要丰富多彩。多给孩子们创造机会,让他们自我发挥,我们只做他们的引导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