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为世忧乐者,君子之志也;不为世忧乐者,小人之志也。 《申鉴·杂言上》为国而忧、为国而乐,这是君子的`志向;只考虑个人得失,这是小人的志向。
2.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不已。 汉·曹操《步出夏门行》
3.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美。 三国·蜀·诸葛亮《诫子书》
不学就不能增加才智,无志向就不能成学业。
4.丈夫四方志,安可辞固穷? 唐·杜甫《前出塞九首之九》大丈夫志在四方,岂能害怕吃苦?
5.古之立大事者,不惟有超过之才,亦必有坚忍不拔之志。 宋·宋轼《晁错论》古代创立大业之人,不仅有超世之才,而且必有坚忍不拔之意志。
6.志不立,如无舵之舟,无衔之马,漂荡奔逸,终亦何所底乎? 明·王*明《教条示龙场诸生·立志》志向不确立、犹如无舵之船,无绳之马,飘荡放纵,到何处去呢?
7.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 《论语·学而》曾子说:“我每天多次检查自己——替别人办事没有尽心吗?同朋友交往不诚实吗?老师传授的学业没有复习吗?”
8.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 《论语·子路》自己作风正派,不发命令政教也能顺利实行;自己的作风不正,即使三申五令,别人也不听从。
9.博学而不穷,笃行而不倦。 《礼记·儒行》广泛地学习永不满足,身体力行永不懈怠。
10.临渊羡鱼,不如退而结网。 《汉书·董仲舒传》羡慕水中游鱼,不如回家织网。
11.君子以行言,小人以舌言。 《孔子家语·颜回》君子用行动说话,小人用舌头说话。
12.在上不娇,在下不谄,此进退之中道也。 宋·王安石《上龚舍人书》处在上位不骄慢,处在下位不谄媚,这是进退的正确态度。
13.美曰美,不一毫虚美;过曰过,不一毫讳过。 明·海瑞《治安疏》有几分美就说几分,一丝一毫不虚夸;有几分过就说几分过,一丝一毫不讳饰。
14.善欲人见,不是真善;恶恐人知,便是大恶。 清·朱柏庐《治家格言》做了好事就希望别人看到,这便不是真正做好事;做了坏事唯恐人道,这便是做了大坏事。
15.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此之谓大丈夫。 《孟子·滕文公下》富贵不能迷乱心意,贫贱不能改变志气,威武不能屈节,这才叫大丈夫。
16.君子修道立德,不为穷困而改节。 《孔子家语·在厄》
17.君子坦荡荡,小人长戚戚。 《论语·述而》君子心地宽阔,小人经常忧愁。
1、不去庆父,鲁难未已。《左传》
2、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笃行之。《礼记》
3、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水调歌头》苏轼
4、多行不义必自毙。(左传) 二人同心,其利断金;同心之言,其臭如兰。——《周易》
5、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王之涣《登鹳雀楼》
6、从善如登,从恶如崩。《国语》
7、操千曲而后晓声,观千剑而后识器。(刘勰)
8、采得百花成蜜后,为谁辛苦为谁甜。(罗隐)
9、百学须先立志。(朱熹)
10、碧云天,黄叶地,秋色连波,波上寒烟翠。——宋·范仲淹《苏幕遮》
11、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王昌龄《出塞》
12、躬自厚而薄责于人,则远怨矣。——《论语》
13、不怨天,不尤人。——《论语》
14、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唐·贺知章《咏柳》
15、八月秋高风怒号,卷我屋上三重茅。()——唐·杜甫《茅屋为秋风所破歌》
16、读万卷书,行万里路。(刘彝)
17、仓廪实则知礼节,衣食足则知荣辱。《管子》
18、读书之法,在循序而渐进,熟读而精思。(朱熹)
19、长风万里送秋雁,对此可以酣高楼。——唐·李白《宣州谢朓楼饯别校书叔云》
20、当仁,不让于师。——《论语》
21、等闲识得东风面,万紫千红总是春——宋·朱熹《春日》
22、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赤壁》杜牧
23、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三国·诸葛亮·诫子书)
24、辅车相依,唇亡齿寒。(左传)
25、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刘禹锡
1.朝闻道,夕死可矣。——《论语里仁》
2.士志于道,而耻恶衣恶食者,未足与议也。 ——《论语里仁》
3.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论语秦伯》
4.志不强者智不达。——《墨子修身》
5.燕雀安知鸿鹄之志哉!——《史记陈涉世家》
6.志当存高远。——诸葛亮《诫外生书》
7.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诸葛亮《诫子书》
9.志小则易足,易足则无由进。——张载《经学理窟?学大原下》
10.古之立大事者,不惟有超世之才,亦必有坚忍不拔之志。——苏轼《晁错论》
11.有志不在年高,无志空长百岁。——石成金《传家宝?俗谚牧民》
持 节
12.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论语子罕》
13.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论语子罕》
14.志士仁人,无求生以害仁,有杀身以成仁。 ——《论语卫灵公》
15.不降其志,不辱其身。——《论语微子》
16.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孟子滕文公下》
17.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善天下。——《孟子尽心上》
18.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司马迁《报任安书》
19.不为穷变节,不为贱易志。——桓宽《盐铁论地广》
20.宁可玉碎,不能瓦全。——《北齐书元景安列传》
22.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周敦颐《爱莲说》
23.时穷节乃见,一一垂丹青。——文天祥《正气歌》
24.名节重泰山,利欲轻鸿毛。——于谦《无题》
25.粉身碎骨浑不怕,留得清白在人间。——于谦《石灰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