励志一生网 > 格言大全 > 现实生活的真实写照格言 正文

现实生活的真实写照格言

时间:2025-05-09 04:55:00

当细细地品读完一本名著后,相信你一定有很多值得分享的收获,需要回过头来写一写

《陶行知文集》读书笔记1

“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这是我国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毕生从事教育事业的真实写照,这句

“没有爱,就没有教育”,前苏联教育家马卡连柯这句话道出了陶行知教育的真谛。“师爱”是陶行知先生师德思想的核心。陶行知先生在自己重庆一处住地门楣上写过一帧横幅——“爱满天下”,这是他终身奉行的格言,也是他在对待学生态度方面所提倡的师德规范。他认为爱是教育好学生的前提,“我们奋斗的工具是爱力不是武力”。因为“真教育是心心相印的活动。唯独从心里发出来,才能打到心的深处。”他启示我们,教师爱学生,就有教育;学生爱教师,就产生教育效果。

记得在上学期末,我们班却发生了这样一件让我棘手的偷窃事件。那天上午,体育课刚上完,我们班的生活委员脸色通红,眼里带着泪光,急匆匆地跑来告诉我:“老师,我们班今天早上刚收的班费不见了。”听到这话,我心里就像一块石头落地,咯噔一下,赶忙询问情况:“什么时候发现的?放在哪里了?”“我清楚地记得是放在书包里了,上体育课之前我还看了下。”听了她的诉说,我的心真是百感交集,思绪联翩,“目标明确,出手迅速,可以肯定是班上的同学所为,而且就是是她周围的同学,怎么办?让同学们都把书包掏出来,翻看一下,还是……”我的思想进行着激烈的斗争!虽然我和这些学生相处的时间不长,但很多时候他们让我感受到了他们的热心,看到了他们充满爱心的举动,班里哪位同学要是没来,班上总有同学过来会问我原因,总有邻桌的同学会帮他抄写课堂笔记,住在同一个小区的同学也会自告奋勇地帮他整理作业并帮他带回家。

班里要是举办什么活动,同学们都热情高涨,出钱出力,出谋划策,在班级里,他们已经成为了主人,都在努力为这个家而贡献着自己的一份力量,彼此间的关爱造就了我们这个集体,这是让我感到幸福的地方。作为这个班的班主任,我不容许出现破坏这个集体大家庭的事,这不禁让我想到看过的一个佛家故事“开花的佛桌:给浪子回头的机会”,故事中方丈的临终遗言:“这世上没有什么歧途不可以回头,没有什么错误不可以改正。”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一个真心向善的念头,是最罕有的奇迹,好像佛桌上开出的花朵,而让奇迹陨灭的,不是错误,是一颗冰冷的、不肯原谅、不肯相信的心。从内心出发,我是爱我们班学生的,一个成人尚能浪子回头,对于一个未成年的孩子所犯的错误,我愿意给他提供一个改过自新的机会,让我们共同承担,我也想通过这个案例验证一下爱是否可以改变一切,真情是否可以让一个浪子回头,可以让我们的心更齐。

正好接下来一节是我的课,我没上课本上的内容,也一改以前上课的轻松愉快,语气沉重地向学生讲述了事情的经过。我讲述了这一年来老师看到的同学们的进步,讲述了一个人诚信的重要,以及这件事对人一生的影响,讲述了我的焦急与无奈,讲述了此刻生活委员失钱的心情,讲述了在学年末发生这件事给全体同学带来的影响。最后我说:“我们每个人都会犯错误,但要知错能改。老师相信你私自拿钱,是一时糊涂,在老师的心目中你仍是一个爱老师、爱同学、爱班级的学生,我想现在的你肯定后悔了,你一定会把这钱还回去的,如果你想还回去,在下午上课前,放到班上某个同学的书桌里。老师绝不会追查此事,保证说到做到。”

下午上课前的课间,我注意到我们班的陈同学在教师办公室门口徘徊,我走过去问他是否找老师有什么事,他吓了一跳,有点慌张,脸色泛红,欲言又止,缓了一口气说:“老师,我发现那钱在我的书包里。”说着把那钱袋子递给了我,我一看,果然是丢失的那个。我笑着对陈同学说:“别着急,老师、同学们决不会怀疑是你拿的。谢谢你,赶快回去上课吧。”“那是谁拿的呢?”在我心中,我想这件事就到此为止吧,谁拿的已经不重要了,因为他能主动还回来,这比是否是他拿的这件事更值得人高兴,重要的是他改正了错误。

有人认为,学生偷东西,老师追究,查出“小偷”,严厉批评,似乎天经地义,但有时候老师是不是应该考虑学生的尊严,是不是应该给他一个改正的机会,是不是应该创造合理的机会,让他自行改正呢?我想,这件事对我们来说可能不算什么,但对于私自拿钱的学生来说,如果当众揭穿他,对他的一生都会产生及其恶劣的影响,他将都背负着“小偷”的罪名,我庆幸自己没有把这个学生的名字公布于众。当然,在当天我就怀疑这个拿钱的同学是这位陈同学,他就坐在生活委员的后面,我去隔壁班上课,经过我们班时,我是亲眼看到只有他一个人还在教室里面,本想问下他怎么还不去上课,但铃声就要响了,赶着去上课,就没有多问。我始终把这个秘密埋藏在心里,至今没有人知道。这件事给我很大的感受:面对学生的错误,我们应给予他改过自新的机会,和颜悦色的宽容对待往往比暴风骤雨式的批评呵斥更有用。

那么对于学生的缺点,我们又应该怎样积极引导他们改正呢?陶行知先生说过:“你的教鞭下有瓦特,你的冷眼里有牛顿,你的讥笑里有爱迪生。”尊重学生还要学会欣赏学生,特别是对那些学习基础差、纪律松散的学生更要努力发现他们身上的闪光点,并把这闪光点放大,让每个学生都有展示自己才华的机会,让每个学生都在成就感中获得自信。正如在“陶行知先生用四块糖果教育学生”的事例中,陶行知先生面对学生的错误,他没有劈头盖脸的责骂,而似好朋友式的友善提醒,鼓励的语言如春风拂面,令人信心倍增;似和风细雨,涤荡着孩子的心灵,使他自觉地认识了自身的错误,我相信这“四块糖果”是孩子生命中最珍贵的礼物,孩子会以感激的心态乐于接受这礼物的。

现实生活中我也见过这样一位老师,她是这样批评一个调皮捣蛋的学生的:“像你这样的孩子怎么会做这样的事来,难道你不知道你是老师心目中的骄傲吗?”她给我很深的'震撼,使我认识到:批评他人也要讲究方法、讲究艺术,要想到“士可杀不可辱”,对于犯错误的孩子,更应照顾到他们的自尊,应该在“看得起,够朋友”的前提下批评,使他们有被尊重、被肯定的感觉。我想这位老师的批评就是对他们的赏识,对他们的认可,赋予他们信心和勇气,激发他们努力改正、奋发进取,甚至会促使他们勇敢地迈出成功的第一步,去体验成功的快乐和幸福。

陶行知先生也说:“爱是一种伟大的力量,没有爱便没有教育”。确实,没有真挚的爱,就没有成功的教育。作为一名伟大的人民教育家、教育思想家,陶行知先生以睿智的目光、博大的胸怀,倡导并实践了爱的教育,他爱教育,爱学校,爱学生,称学生和学校为“爱人”。我想没有对学生的爱、没有对教育事业的爱是无法教育好学生的,爱是理解、是宽容、是信任、是希望。

作为一名教师,在平时的工作中,老师只有主动地亲近学生,了解学生内心的真实愿望,才会赢得学生的信任,当学生犯错误时,不会一味地苛责,而是唤起学生的自尊,激发学生积极内省,勇于改正;当学生有不同看法时,才会给予积极的肯定和鼓励,激发学生积极思考,勇于创新,和谐的师生关系会使教与学的过程更加高效,教育效果更加完美。

《陶行知文集》读书笔记2

“没有爱,就没有教育”,前苏联教育家马可连柯这句话道出了陶行知教育的真谛。作为一名伟大的人民教育家、教育思想家,陶行知先生以睿智的目光、博大的胸怀,倡导并实践了爱的教育,他爱教育,爱学校,爱学生,称学生和学校为“爱人”,令人耳目一新,也给我很大的启示。

1、“生活即教育”

“生活即教育”是陶行知生活教育理论的核心。什么是“生活教育”?陶行知指出:“生活教育是生活所原有,生活所自营,生活所必需的教育。教育的根本意义是生活之变化。生活无时不变,即生活无时不含有教育的意义。”既然生活教育是人类社会原来就有的,那么生活便是教育,所谓“过什么生活便受什么教育,过好的生活,便是受好的教育,过坏的生活,便是受坏的教育。”他还指出,“生活教育与生俱来,与生同去。出世便是破蒙;进棺材才算毕业。”生活教育强调的是教育要以生活为中心,反对传统教育以书本为中心,认为不以生活为中心的教育是死的教育。生活教育是在批判传统教育脱离生活实际的基础上产生的,是单纯知识教育的对立物。

陶行知先生把生活教育提高到这么一个高度,是我前所未闻的,更给了我一丝震撼,震撼于他的精辟和深刻,同时也有所不理解。按照他的思想,“生活即教育”不就是说“生活即教育”是人类社会原来就有的,自有人类生活产生便有生活教育,生活教育随着人类生活的变化而变化。其次,“生活即教育”与人类社会现实中的种种生活是相应的,生活教育就是在生活中受教育,教育在种种生活中进行。第三,“生活即教育”是一种终身教育,与人生共始终的教育。但这些就是整个教育的全部吗?

2、“教学做合一”

“教学做合一”,是陶行知先生生活教育理论的教学论。“教学做合一”用陶行知的话说,是生活现象之说明,即教育现象之说明,在生活里,对事说是做,对己之长进说是学,对人之影响说是教,教学做只是一种生活之三方面,不是三个各不相谋的过程。

“教学做是一件事,不是三件事。我们要在做上教,在做上学。在做上教的是先生;在做上学的是学生。从先生对学生的关系说:做便是教;从学生对先生的关系说:做便是学。先生拿做来教,乃真教;学生拿做来学,方是真学。”他用种田为例,指出种田这件事,要在田里做的,便须在田里学,在田里教。在陶行知看来,“教学做合一”是生活法,也是教育法,它的含义是教的方法根据学的方法,学的方法要根据做的方法,“事怎样做便怎样学,怎样学便怎样教。教而不做,不能算是教;学而不做,不能算是学。教与学都以做为中心。”由此他特别强调要亲自在“做”的活动中获得知识。值得指出的是:“教学做合一”的“做”与杜威“从做中学”的“做”是有区别的。

首先,陶行知所说的“做”是指“劳力上劳心”,反对劳力与劳心脱节。“‘做’字在晓庄有个特别定义。这定义便是在劳力上劳心。单纯的劳力,只是蛮干,不能算做,单纯的劳心,只是空想,也不能算做,真正的做只是在劳力上劳心。”其次这个“做”亦是“行是知之始”的“行”。陶行知指出:“教学做合一既以做为中心,便自然而然地把阳明先生的见解颠倒过来,成为‘行是知之始’,‘重知必先重行’。”他认为“有行的勇气才有知的收获”。可见陶行知的“做”是建立在“行”的基础上,是以“行”求知,强调“行”是获得知识的源泉。

这场教育改革实验虽然是科学家发动的,但在教学中起主要作用的仍然是教师。在课堂里,教师不再是居高临下地对学生传授知识,而是在学生面前说:“我也不太清楚,明天我再告诉你。”“我不知道,让我们一起来做实验吧。”教师成为学生学习的引导者。

高中时代

“去年今日此门中,人面桃花相映红。人面不知何处去,桃花依旧笑春风。”这是我的语文老师上课经常提到的一首诗,也成为了即将高考的我们最好的写照。

三年前的我,踏入我的高中。三年前我认识了他们,三年前我也没意识到他们会成为我青春时代最难忘的一章。

那时的我们喜欢阳光,热爱奔跑,我们喜欢在奔跑后汗流浃背的感觉,那使我们快乐,我们不会觉得脏,不会觉得臭,只知道在阳光下拉着手放肆大笑,这三年大家在一起的感觉真的特别好。

如果可以,好想再回去一次,拉着他们的手在操场上再跑三年,如果可以,好想再回去一次把食堂的饭吃的干干净净。如果可以,好想再回去一次,认认真真听完数学课,一点儿也不会溜号,如果可以真想在跨着班主任的胳膊和她说老师真的辛苦了,如果可以,想拉着语文老师告诉她这三年多谢她的照顾,如果可以回去一开始的时候,那该有多好。

三年很慢,慢到日夜题海精神崩溃,三年很快,快到眨眼一瞬,各奔东西。三年前,当初稚嫩的我们都已经长大。高考对于我们来说是一件很特别的事,它使我们相聚,又让我们分离。

天下没有不散的筵席,我们注定各奔东西,但我一直也忘不掉我们离校那天。大家都穿着三年的校服,拿着马克笔,让同学签上他们的名字,留一句话,写一段文字。也许大家都想留个念想吧,也许三年,也许五年,也许十年二十年。翻出这件旧校服,看着那一个个名字就会想起那一张张笑脸吧。

那天我们都说不会哭,反倒是班主任先流下了眼泪,一个个紧紧拥抱送别。我们在六月的阳光里流着热泪。看着学弟学妹们站着排大声呼喊:“高三加油!高三必胜!”我们背着书包,一步一步向前走。我们知道前方既是解脱,又是分离。学弟学妹们的祝福,是高中送给我们最后的一份礼物。

我们都在等在等待这个时刻,我们都在等待高考,高考没结束我们的高中时代就不算完结,而我也期待自己可以像个勇士一样披荆斩棘为我的高中时代画上圆满的句号。

“人面不知何处去,桃花依旧笑春风。”那些分开的人们迟早都会相聚。也许那时的桃花刚开,也许那时的桃花刚败。大家的生活都会重新开始。而我也在等待,等待那桃花再盛开。

高中时代作文2

看电视剧真的能让人上瘾吗?

有一些贯穿衔接的丝丝入扣的剧集,让人真的是欲罢不能,看完这集,就忍不住想知道下面究竟会是怎样的剧情发展。

尤其在偶然得知了一些剧透情况之后,原本是有些不愿再去翻出来看的,可是好奇心驱使你,想要去了解事情的真相。

《夏至未至》真的是一本很火的小说,我承认,郭敬明的文字真的有种能够打动人心的力量,语言优美,娓娓道来,好像在讲一个故事,又好像,在跟你说一段别人的人生,而这段人生里,恰恰有你的影子,就比如,那个高中时代。

不可避免的,在明天就要离校的这个夜晚,刚好看到立夏她们高中毕业,在最后大家难舍难分的那个场景时,我又忍不住掉下了眼泪。

也许是触动到某个地方,觉得突然的有些舍不得这种校园里的生活,即使每一天都想要逃离,可是当它真的要跟你说再见的时候,你还是忍不住会想要伸手挽留。

也许是有些遗憾,自己的高中时代并没有那么多可歌可颂的故事,可以留在以后回想起来的时候觉得不负曾经,不负青春。

希望所有正在经历着高中时代的你们,好好珍惜这段时光,尽可能让回忆更美好些。

高中时代作文3

是的,今天艳阳高照,很温暖的早晨!

吃过早饭,清完家务,就决定出去走走。

途经一中新大门,透过铸铁栅栏,看见操场上人声鼎沸,热闹非凡。原来是一中的秋季运动会正在如火如荼地进行中。广播里那稚嫩的声音如此悦耳动听,一声声的“加油!加油!”呐喊,让我也激动万分,热泪盈眶。多么希望我也是其中一员,正值花季!此情此景,让我想起了我仓促的高中时代。

高一时,我们班里各科都有总是稳居第一的状元。现在还记得,当时的语文状元是邹银平,数学是黄玉强,化学和物理是我,英语是一姓陈的女同学。

记得印像最深的是,我们有四五个同学,歌唱得特别好!他们总会在课前把歌词抄在黑板上,利用预备十分钟,一句一句地教我们唱!所以,我们班里总是飘扬出最流行最前沿的歌曲。《花心》《新鸳鸯蝴蝶梦》《吻别》等等。我的音乐启蒙应该是从这时候开始的。那时候,校长是有名的老古董,不允许我们唱情呀爱的,他认为是不健康的歌曲。一次,临窗子坐的一学生远远地看到校长往我们教室这边来,赶紧跑上讲台,把“吻别”的“吻”字擦去,重写“送”字,再飞快地跑到座位上,“吻别”即是“送别”了。全班同学全都惊诧他的异举,看到校长背着双手进了教室,才幡然醒悟并偷着乐了。

我认为,高中时代是最张扬个性的时代,以兴趣驱动学习。如果不读高中,真是人生中的一大憾事!

有一位男同学,坐在我后排,忘了叫什么名字了。他可真是个古怪的人。整天穿着黄土色的军大衣,一看就知道衣服是他爸爸的。他爱写作,上课时从不听讲,只顾低头创作他的小说,写了一本又一本,而且用当时的作文本写的,字迹工整,不涂不改。每次写完,我总是第一个读者。写得还真不错!但遗憾的是,每一部小说都有长篇的框架,却都在进入高潮时草草结束。只有那句“迷离的神光。。。。。”我记得相当深刻,我当时以为,这是最优美最华丽的语句了。后来,不知道他是否成为小说家了。我想,他除了作文好,其他学科都不太好,一定也没考上理想的大学。那时不像如今,考大学还是相当难的事儿。

我旁边还有一位男同学,是数学状元,姓黄。他可真是聪明。上数学课时,他总是睡觉,但每次

班长姓陈,人高马大,又黑又壮,学习也很好,且有一定的号召力和组织能力,最令人吃惊的是,他竟然会跳霹雳舞!那个年代,我从来没见过真人跳舞,可他分明能与漂亮的英语老师跳双人霹雳舞,多么激动人心呵!我相信,我们班的好多女生一定都是从那一时刻偷偷喜欢上他的。

我的好朋友潘凡就告诉过我,她喜欢班长。但他对她不冷不热不理不睬,深深地伤了她的心哪!记得我还给他写过一封信,说他不应该伤我的好朋友的心,她是那么漂亮那样聪明的女孩。他回信说,难道就因为你的朋友喜欢上了我,而我又伤了她的心,你就对我下了战头的檄文?呵呵!“战斗的檄文”!这是多么生涩深奥的词藻!醍醐灌顶似的,我不觉傻眼了!

最令人难忘的,还是校长的外甥女,姓潘的一个女生,她整天不学习,今天旷课,明天请假。她都在干嘛呢?原来,她整天惦记着偷东西。有一次,老师上晚自习的时候退给每个同学二十多元钱的学杂费,当时老师还说,你们要保管好呀!全校都知道我们今天发了钱呢!果不出所料,有一女生宿舍当天夜晚被盗。说来奇怪,她们把衣服叠好枕在枕头下,早上起床时,衣服全都乱七八糟地扔在地上,衣兜里的钱全不翼而飞了。 难道二十多人都睡得这样死,没有一个人发觉?我当时是班里的班干部,还煞有介事地屋前屋后转个遍,分析小偷是如何得手的。屋侧面有一扇不大的窗户,旁边有放着一小竹杆,当然,墙上还留下了脚努力往上蹬的印迹。我说,明显的是外人从窗子伸进小竹杆把衣服挑出来,搜完钱物再从窗子扔进屋里地上的。后来,我班里另外一同学,与她一起坐公共汽车回家,她掏钱买票时竟掏出两百多元钱。在九三年,家家都很穷,根本不可能一下子给孩子两百多元钱当伙食费的,顶多一次给五十元都是了不起的事了。当然,没有当场逮住,只是猜测。她也住在那间宿舍,她说她的钱也丢了,所以没人怀疑她。其实,她在屋里作案,窗外的一切只是她作的假象!多么高明的手段!如果把这聪明劲儿用在学习上,一定能考不错的成绩!

后来,她与我们化学老师的妹妹同桌,老师的妹妹有她哥哥宿舍的钥匙,有一天钥匙丢了,她也没在意,以为是自己不小心落到哪里了。一次,化学老师中途回宿舍,发现这个姓潘的同学竟然在里面正在翻找东西,被抓个正着,一切才真相大白。她被开除了。临走前,她半夜三更跑到教室里,把我们的书从中间撕成一条条的,后面的书扔到前面,前面的书扔到后面,班里一片狼籍。真能把人气晕!书都没法翻也没法读,只有耐着性子一片一片地粘接起来!

那一年,我们班里发生了好多好多稀奇古怪的事儿,当时,以为是天大的事儿,现在才知不过芝麻大点儿事儿!那段青葱岁月,让我终生难忘,也最特别!可惜的是我在高二的时候转学了,所以,我在这所学校高中生活显得有些仓促。

这么多年过去了,我依然记得清晰如昨。不知道同学们都过得怎么样?不知道还有人能否记得我?

高中时代作文4

像晨曦中绿叶上的点点露珠,闪烁着晶莹透亮的光华;像曙光里飞出树林的阵阵鸟鸣,洋溢着新奇喜悦的快意。是的,高中时代生气勃勃,高中时代绚丽多姿。当踏入高中的校门时,我们便奏起了它的抒情曲!

高中时代的追求。我们已经不再是整天糊涂过日子的小孩。我们已经开始喽自己的追求。然而,我们也崇拜张惠妹、杨丞琳,但更多的是追求作家文采的柔媚、细腻,苏轼的豪放,李白的浪漫。高中时代的我们,在追求,追求那更新、更美、更好的东西,追求那更有价值的人生。

高中时代的生活。我们我学习担子更重了,每天过着学校、家庭两点一线的生活,各种竞赛、考试忙得不可开交。尽管学习如此忙碌,我们也会忙中偷闲,看一部小说;在深夜里,吟唱流行歌曲;在课间,聊着青春话语,丰富而又多彩,简单而又复杂。尽情地享受生活。因为高中时光只有一次。

高中时代的友谊。现在的我们和从前一样,把班级当作自己的家庭,同学当作自己的家人。在学习上,我们会互相帮助;在假日中,我们会一起游玩;在节日里,我们会为对方送一件别致的礼物。

高中时代的潇洒。这时的我们已经懂得美与丑,懂得欣赏和打扮自己。你看,即使我们穿着校服或运动服,也显得活泼而开朗;穿着牛仔服,也显得潇洒而随意;穿着衬衫,更显得成熟而自信。“爱美之心,人皆有之,”更何况是处在青春期的我们?但是我们不会去刻意打扮自己,因为我们是学生,我们自然潇洒。

高中时代的梦想。有人说:“十六岁是个多梦的季节。”不错的,我们常常会做各种各样的梦。救助病人的白衣天使,无私奉献的教师,功成名就的科学家,甚至是统领国家的主席。不管怎么说,小小的梦想毕竟融进了我们的希望。尽管有的梦想离我们很遥远,但是有梦想才会有目标,有目标才会有希望!

高中时代,有欢乐,有悲哀,有笑脸,有眼泪,多梦的时代。

高中时代,有祝福,有自信,有魄力,有潇洒,年轻的时代。

高中时代作文5

或许因为位置靠墙,才习惯了用手托着下巴45°角望窗外的一切。也正是因为靠墙,才让自己时好时坏的心情在精神上找到了寄托。仅是这座墙,隔断了精神上的我和现实中的我,而我却不知道现实中的我能否和精神上的我一样幸福。

爱极了窗外那一排高大的杉树。因为他,才渐渐淡忘了试卷上留下的空白;也是因为他,才慢慢想起记忆中的愉快;也是因为他,我的眼前又变得明亮起来。

轻松、快乐地度过高一、高二,现在停在高三徘徊不前,连续几次考试的是报,让我开始变得忧郁害怕起来,自信、勇气一下子烟消云散。现实岁我来水的确悲哀。古人怀才不遇或生不逢时大多寄情山水,而我只能做在这望窗外。静静地想……

风从树边吹过,传来“飒飒”声音,伴着的是一片又一片凋落的树叶。我甚至开始为大树忧伤,那一袭绿色像一件华美的袍,就这样在萧瑟秋风中淡褪色泽,不是和现在的我一样悲哀吗?依旧安静的注视着,原来墙的两边都很很忧伤。

每一次风过,气温总会降下很多,我能觉察到冷,那树一定也很冷吧。摇曳在秋风中,他的形象越看越伟大。他在等待中坚强的面对自己的冬天,而同样在“冬天”的我却没有他坚强。终于明白,为何自己没有他快乐。原来,不敢面对现实的人是永远体味不到在失败中坚强的幸福的。

静静的想,我明白,要成为一颗大树,就必须经历四季更替,必须在寒风中坚强,在坚强中等等,明年的浓郁树荫就是对这一切的见证。而这个过程中,在寒风中坚强的日子才是最幸福的。

站到窗前。,继续欣赏树叶飘零的画面,想开了许多。高中,我时刻都在享受亲人的呵护,朋友的关爱;高中,记忆里有拼搏的汗水,胜利的喜悦;高中,一次又一次的失败后一次又一次的坚强,学会用大树的情怀面对现实,现实中的“冬天”能不和精神上的“春天”一样幸福吗?

幸福是什么?是刹那间的豁然开朗,是走过后的回首瞻望,是失败后的坚强。

幸福是什么?是我快乐中夹杂着忧伤的高中生活啊!

高中时代作文6

谁说,高中时代是苦涩而美丽的?

谁说,高中时代是开心却痛苦的?

谁说,我的高中时代,就在这里,有快乐,却,有无尽的烦恼。

抬头看着窗外那点点繁星,低头看着桌子上成堆的作业;听着讲台上老师的喋喋不休,想着什么时候赶快离开这个鬼地方,去看看我的世界。

可是,谁有敢放弃呢?

“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道红叉本上留”。

在这个来去匆匆的季节里,一切敏感纤细都奢侈得如同恺撒大帝的稠衣,徒留无数次的希望在无数次的失望前撞得粉身碎骨,无数次的激扬在无数次的颓丧下摔得头破血流。

我的高中,用老班最经常说的一句话来概括,就是“痛并快乐着”。

高中时代作文7

每个上过高中的人,都会难忘高中那段奋斗的历程。有辛酸,有担忧,有无助,有迷茫,有压抑,有困惑,有伤心……人生的酸甜苦辣在高中都可以尝遍。

最近接触了好多高中生,有刚上高一的表弟,有在画室认识的正在上高二的小学弟,又有为高考而奋斗的高三的艺术生。他们都在上高中,处在高中的不同阶段,但是都在为高考而奋斗,为成绩,为名次,为分数而奋斗。

有人说过,没上过高中的人生是不完整的人生;而我觉得,没有上过高中的人生是不深刻的人生。高中使每个人都会深刻的考虑关于未来的问题,深刻的考虑关于奋斗的意义,深深刻的意识到为梦想为未来而奋斗的辛酸和甜蜜。

在画室的几个小师妹,都是高三的艺术生,学美术的。每天早上八点就开始画画,画到中午12点,下午两点开始画到五点,晚上七点开始画到晚上十二点。每天就是这样不停地画,画水粉画,画素描,画速写,整整的一天排的满满的,直到晚上十二点。对比我们的生活和他们的,感觉自己活的好罪孽,生命就这样的'浪费。充分的利用时间其实就是延长生命,因为你充足的利用每一天,每一天都比别人充实,每天天都有所学,所得,那么你的一天的价值就相当于别人活两天的价值,是对生命的拓宽。然而据我个人经历以及对周围的观察,好像只有高中生才可以做到这样,特别是高三的学生。

高中生活,对每个过人来说都是一段难忘的回忆。这是一段充满辛酸与奋斗的历程,是人生活的最值得的一段时光。高中承载着一个人的太多记忆。

美丽的校园,栉次邻比的教学楼,宽敞明亮的教室,无时不在排队的餐厅,像猪食一样的饭菜,严厉变态的班主任,可爱的楼长阿姨,灭绝师太一样的年级主任,叛逆个性的同学,同甘共苦的舍友,还有班里面那些甜蜜的恋人,还有餐厅里卖米线的美女,还有因为屡次迟到被罚写保证书,因为宿舍不熄灯被年级长罚写

高中有太多的太多,数不清的趣事,数不清的糗事,数不清的搞笑。但是依然有会有数不清的伤心,愉快,辛酸,痛恨,讨厌,压抑。就像上高一的表弟,为月考成绩不理想而烦恼,为英语学不好而发愁。有老师的期望要求,有父母都他成绩每时每刻的关注,有作为姐姐的我不断地提醒他,有关乎分快慢班的问题,他要承受各方面的压力,所有的归根到底的就是高考,就是大学,就是未来。16岁的年龄就要想太多关于未来,关于奋斗,关于梦想的东西,就要承受生命里不可承受的重量。高二的学弟,在为继续上学还是出去当兵而烦恼,困惑。他的成绩不好,学习一般,考大学没什么大的指望,只是可以考学美术考一所艺术学院。未来对他来说是那么的没有吸引力,没有诱惑力,所以他在想自己是否还要继续上学,毕竟上学不是他的强项。但是不上学他又可以干什么,当兵出来未来就有出路?一切都是未知数。所以他还是不得不选择这个保守的路线,继续上学,学美术,考艺校。这就是未来最早的可以预见的未来。高二的他,每天也是为苦恼的各科目而发愁,为画画,为上课而烦恼。会抱怨生活每天都安排的都是那么满,学校管得是那么的严。高三的学妹们,就是更加辛苦了,每晚挑灯夜战到12点,每天都伴着晨曦而起床,每天一张又一张的画着,生活就是每天埋在一堆色彩当中,不知道久而久之会不在迷乱的色彩中迷失方向。他们的幸福,他们的快乐也是很简单,有个空闲让他们踢踢毽子,打打羽毛球就是不错了,有时候带她们出去玩半天,他们都会觉得罪恶,浪费了半天的时间。空闲的时间对于他们来说就像是奢侈品一样,根本就是消费不起,也没有胆量去消费。

所有的高中生都会因为没有充分利用时间而内疚,而自责,总会想方设法的挤出时间把自己失去的那段时间补上去。高中生都会因为今天没有好好学习而内疚,而自责,会不断地去忏悔自己,去责备自己,感觉对不起父母,对不起自己,然后会下定决心明天一定要好好学习。高中生总是会因为成绩考得不理想而伤心,而郁闷,而心情消沉,会疑问,难道是自己太笨了?看到成绩单的时候,总是会想看一下自己心里暗暗较劲的那个人排在什么地方,第一名是谁,然后看一下自己在哪里,在自己前面的又有那些人。会纳闷,为什么有些人居然会在自己前面,而有些人竟然落在自己后面,会责问上天为什么付出总是没有收获,为什么付出总是和收获不成正比。会为自己暗暗的加劲,会暗暗地和对手较劲,会为没有考好鼓劲。

高中生的心情就像是钟摆,围绕着成绩名次那条线摆来摆去,时而高兴时而伤心。时而快乐时而郁闷。会因为自己考了理想的成绩,靠前的名次,请最好的朋友一起去吃个冰激凌,奖赏一下自己,即使在最冷的冬天,下雪的晚上,也不会耽误自己的好心情。也会因为成绩没有考好,名次大大下滑,会找一个可以说知心话的朋友,倾听自己的苦恼,倾听自己的压抑,即使再最冷的冬天,结冰的晚上,也会不顾寒冷的踏着雪去排解自己的烦恼,所有的冷都抵不上自己心里的寒冷。高中生围绕着成绩有太多说不完的情绪,太多说不完的心情,说不完的故事。

处在高中的会羡慕大学生的自由自在,轻松悠闲。但是当他们真正走到大学,开始了自己曾经羡慕的生活,就会又开始怀念曾经的高中生活了。紧张忙碌,但是很充实,人活得自在踏实。不像大学,每天悠闲安逸,像浮云一样飘飘荡荡,在云端一样没有寄托,心没有归宿。虽然你会设想过千百次自己的大学生活一定要好好过,一定要过充实。但是所有的设想都在现实面前,变得像阳光下的泡沫,一见光就破碎了。所以还是一天一天的飘下去。还是会怀念高中的踏实,会感叹那些奋斗的小孩们,会时不时的拾起高中的记忆,会偶尔傻一下,会偶尔孩子气一下,会偶尔背上双肩包,胳膊抱着书,体验一下高中的感觉。我们在他们的身上可以看到我们的影子,我们会无比的同情他们,无比的可怜他们,又会从内心里真诚的赞扬他们,祝福他们。是因为我们忘不了我们曾经的辛酸,曾经的奋斗,曾经充满血与泪的高中岁月,他们的身上带着我们曾经为高考奋战的影子,有一种属于高中生的坚韧和毅力。高中时代,除去玩耍,我们更多的是在跟自己的内心较劲,跟自我对话,我们会轻轻的告诉自己关于奋斗,关于努力,关于未来的许多东西。每个阶段的高中生都会有这样的心情,这是属于所有人的高中的。在观望别人的高中的同时,我们也在缅怀我们的过去,我们的逝去的时光,我们的高中时代。

高中时代作文8

梨花木桌,缕缕沉香,笔锋一转,书写着自己的理想篇章。篮球赛场,龙腾虎跃,神采奕奕,释放着激情的青春气息。考场之中,真神觉醒,万向思维,参与着激烈的竞争洪流。在我看来。高中生活激情澎湃,热血奔放。

缘·心结

进入高中,肯定怀揣高昂澎湃的理想,好似七月流火,点燃自身的激情。有志者,事竟成,万物世界的黄金法则。高中伊始,九尾自己定下三年的努力目标,自己要做好绝代智谋,为自己的将来铺上一道绚丽的彩虹。起初,家人问我想考哪所大学,深思熟虑后的我大胆说出:复旦大学!即使它很渺茫,但我相信,枯木又逢春,柳岸却花明,一定有一席芳草之地容得我创造出更美好的明天。看呐,天空有颗最亮的星,是理想。

理想的光辉是一份美好的心结,缠绕着你的内心,终究会开出荣耀秋菊,张出华茂春松。

落·红雨

经历高中,是热血奔放的青春不可或缺的。青春好似金色光芒,照耀着身持金色圣剑的我们去找到天边的七彩祥云。高中生活中的朋友,老师。发生的点点滴滴等装饰着青春的灿烂房间。一场场汇操表演,一次次篮球比赛,都使青春变得美酒般历久弥香。它好像仲夏夜的梦境,招蜂引蝶,细水长流,萤火飞舞,让我们梦得香甜。高中时期,青春就是夏天,骄阳似火,七分火云蒸,引得人大汗淋漓,但又喜笑颜开,因为,是青春。

青春的激荡就如倾盆大雨,雨过之后,使得“绝胜烟柳满皇都”。

绽·风华

拼搏高中,充满着斗志昂扬的竞争,好似雷霆乍惊,如火如荼。适者生存,物竞天择,万物有灵,我们也不例外。一次次考试,一次次默写,无时无处不在竞争。因为,只有竞争,才能一份伯仲,从而使自己向更远处发起进攻。“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学习成绩的好坏,竞争结果的优差,都是我们一手拼搏而得,在高中这个竞争场上,不只有成绩,更有心理素质,处事能力的竞争。哪怕头破血流,哪怕不食人间烟火,也要埋头苦干,积极参与,因为是竞争。

竞争是一场华丽的演出,舞榭歌台,每一个人都应该绽放自己的风华绝代。

冷艳如我,青春是唱不完的歌;波涛汹涌,理想是欢快的小溪;神光离合,竞争是永不停歇的花火。你看,外面阳光普照,暖意融融……

高中的生活充满着激情奔放的青春理想与竞争赛场。架起权杖,拿起水笔,睁开眼睛,放开心灵,去创造属于自己的花园吧!

高中时代作文9

虽然已是初春时节,但是在这遥远的湘西,冬天没有一丝要离开的意思。依旧凉飕飕地吹着风让我们缩这头在寒风中瑟瑟发抖。我们飞快的在校园里穿梭着,指企图逃离这寒冷的风。这里没有理想大学中那样有很大的校园,古色古香的建筑,落满爬山虎的石阶长廊。似乎一切都是那么平淡、安然。而我要在这份平淡、安然的氛围中走过我的大学生涯,更要用这份平淡与安然来为我的未来奠定一块有力的基石。蓦然间才发现,自己已经是大三的学生了,最后一年也是最要拼搏的一年,这次回家才发现,高中时代真的已经永远离我而去。

曾经一度,带着一腔热血在书山题海中努力拼搏的我们,目的只有一个——-迎战高考。那是一段有欢笑,也有眼泪,有痛苦,也有喜悦的日子,他留给我们的不仅仅是努力拼搏中的血与泪,也有兄弟姐妹间的彼此关心,相互理解。记得吗?我们在篮球场上拼命奔跑,你争我抢的情形,那是体现兄弟间情谊最好的见证。记得吗?我们大家翘课去彻夜K歌的情景,在那里我们劲情释放自己,将自己的激情与活力展现的淋漓尽致,只有在那一刻,我们才真正属于自己。记得吗?校运动会上大家齐心协力共争荣誉的情景,那是我们团队精神的最好体现,因为我们是一家人。记得吗?记得吗?记得吗?…………记得,记得,记得。好多好多的记得。而现在的我们都已走散,为了理想而各奔东西,留下的只有那物是人非的校园,留下的只有曲终人散的寂寞。

迎着清晨微弱的阳光,带着一丝浅浅寒意,走在落满梧桐叶子的校道上,寂寞就在一回头看到了。渐行渐远的高中生活。曾经那么熟悉的场景如今也早已模糊,只剩那一排排梧桐树依旧在风中伫立。只是那风中久久不肯掉落的梧桐叶在枝头颤动,他会孤单吗?不得而知。曾经说着永不分离的人如今也各奔前程,只剩远处那见证我们曾经的摩天轮依旧在旋转、旋转。再见,我那已渐渐远去的高中生活。再见了,那些可爱的人。再见了,那些可爱的日子。

渐行渐远的背影,只剩我孤单的思念······

高中时代作文10

衣柜里还放着高中时候的校服,是安静得略带忧伤的蓝白色,有些褪色,已经有了浓重的樟脑丸刺鼻的味道。穿着走在街上,依旧与平常成群结队欢呼雀跃的高中生无异,只不过终究没有当初的模样,当初的感觉。蓝白色的校服,蓝白色的回忆。

每个落了橘黄一地温和日光的黄昏,在我记忆里都贴满安静缱绻的符号。在一个上完了课的下午,我打了饭,回到寂静没有一个人的教室,坐在靠窗的座位,没有拉窗帘,秋日温暖的阳光透过大块白色的玻璃窗落在身上。我一个人就着阳光一口一口地嚼着饭菜,看着藏青色的黑板上密密麻麻铺满的白色的例题和公式。那些纯净得像清水的日子,即便没有荣耀和欢呼,也是我最心安理得的时光。

有时某个假期刚开始的傍晚,我趴在学校高层的连廊边的栏杆上,头顶的天空铺满绚丽的晚霞,空气灌了无处不在的微微的和风。我看着校门口之内是背着书包快走的少年,肥大的校服吹得有些肿胀,回头的笑脸明媚让人记忆深刻。校门外,车水马龙,到处是翘首和招手的中年男女,等到自己的孩子了,迎着天边的夕阳,走向明亮得要把手放在眼前遮住的幸福。

我看着这到处弥漫的柔和的阳光,到处盛开的幸福,我得到秋日的温暖,却不曾有过多少的羡慕。他们是我眼里的风景,但我没有想过成为风景的本身。我喜欢一个人穿着肥大的校服,对着夕阳,迎着风,张开双臂,拥抱的是一个人的自由。而在大学以后,每每看见中学下午放学,校门口围满家长的场景,心里的伤感便一涌而上。在远方的时候,回家是一种奢侈,而我当初我喜欢的自由原来不过是少年不识愁滋味。

有些时候的放学后,我到教学楼背后的操场跑步,围着绿茵球场一圈又一圈。在红色的塑胶跑道上,常常会遇到依偎在一起的年轻的恋人。有时候在冷清的冬天,男孩握着女孩的手,放在嘴边小心的呵暖气,女孩便嫣然一笑。那些年少温暖的场景也是若干年以后便会成为彼此在严冬取暖的回忆。无论是彼时还是此时,我从来没有世俗的鄙视与不解,唯有的羡慕,那些青涩的恋爱即便要避开阳光,避开目光,即便有最终逃避不开的曲终人散,但有这样祭奠的青春注定华丽。而在我三年平淡无奇的苍白的青春里,除了教室和课本,除了自己一个人看书写字跑步看日暮,便再也没有多少繁华的回忆。

在兵荒马乱的高三,我每天躲在书堆后面奋笔疾书,对于未来,其实并没有多少的念想,也并不是非某所大学不读。只是被挟在汹涌的人流中,被迫一起前进而已。每天晚上,我都会留在教室直至其他人都散尽,我唯有的目的不过是利用这不多的独处的时光里,安静地写一些无关高考,无关成绩和排名的闲散的文字,说一些琐碎的心情,今日杜鹃花红艳似火,昨日秋荷已残,独沐寒雨。写着写着就会有门卫来催着要关灯,或者某个字还没写完整,就忽然陷入巨大的漆黑中,让人慌张不知所措。而我总是不能立刻适应忽然而至的黑暗,停顿了很久,才想起要关门回去。一个人走在熄了灯的楼道,远处的路灯投来暗淡的光线,听见自己清晰的足音重复回响在空旷的教学楼。那些时候非但没有半丝的恐惧,反而是真真切切的心满意足。

也有些时候,心里被各种各样的考试所困扰,拿着卷子也找不出心思填答案。于是一个人悄悄跑到教学楼的顶层,躺在水泥地上,有时想很多事,一件一件地理顺,有时候什么都不想,睁着眼看天,秋天的夜空多是晴朗,漫天的星星,浩渺星辰让人心安稳。现在想起当初的日子,似乎还能闻到那些时候秋风里杜鹃花香,披着一身星辉和月光。

我对高中时代的念想多半集中于自己内心的独白,或者是一个人独自完成青春的某一个步骤。我并不是一个孤僻或者不合群的人。只是我所有关于人群和集体的回忆都被喧嚣和人声鼎沸所覆盖,以至一片混沌,再也翻阅不出那些时间那些事情最初的面目。有时会有些许的遗憾,但我更多的会是幸福。这是我一个人的青春,真实的高中时代。

《蜀道难》:李白人生的真实写照

摘要 《蜀道难》写于李白行将离京的天宝三年,它借助蜀道之难寄寓了诗人仕途艰险的感慨和惧祸身退的思想,像一面放大镜和显微镜,揭露了唐王朝现实的黑暗,具有永久的艺术魅力和认识价值,是李白人生之路的写照。

关键词:李白 《蜀道难》 诗歌 人生

一 知人论世,把握主旨

李白的《蜀道难》体现了作者的人生之路,作者借助《蜀道难》寄寓了诗人仕途艰险的感慨和惧祸身退的思想。要搞清《蜀道难》的主题思想,首先要确认其写作年代。

《蜀道难》首见于《河岳英灵集》,当作于天宝十二载之前是毫无疑问的。诗中有“西当太白有鸟道”一句,查李白行踪(《李白诗论丛》之《李白踪游图》),只有长安正当太白山之东,此诗作于居长安期间已毋庸置疑。李白自天宝元年到京至天宝三载离去,此诗究竟系于其间哪一年写作?

首先,李白自言:“太子宾客贺公,于长安紫极宫一见余,呼余为‘谪仙人’,因解金龟,换酒为乐。”(《对酒忆贺监诗序》)其中未提及《蜀道难》。

其次,李白研究的最早资料《李公新墓碑》、《草堂集序》所载李、贺交往也未提到《蜀道难》。《李公新墓碑》是李白好友范纶之子范传正所作,范传正又亲得李白之子伯禽“手疏”;《草堂集序》乃李白族叔李阳冰所撰,李白尚还在世。范碑李序所载应为翔实。

其三,李白《别内赴征》诗说:“出门妻子强牵衣,问我西行几日归。”知他是从东而来,并非“自西蜀入京”。

其四,李白二十五岁时所撰《大鹏赋》,“时家藏一本”(《李翰林集序》)。此次入京又是玄宗三诏乃至,可见并非“名未甚振”。《唐摭言》所记谬误多也。

关于李白之死,《唐摭言》说:“李白著宫锦袍,游采石江中,傲然自得,旁若无人,因醉,入水中捉月而死。”而《草堂集序》说李白是因病而死。前者显然带有民间传说的色彩,因此,有人说《唐摭言》是“稗官野史”,不足为凭,是不无道理的。

考察李白其人及其在长安的活动,我们认为:《蜀道难》应作于天宝三载,李白行将离京之时。要认识这点,就要了解李白的思想及其在长安的遭遇。

李白在政治上怀有“济苍生、安社稷”,“兼善天下”的伟大抱负,对当时一般士人趋之若鹜的科举入仕不屑一顾。而希冀像先秦策士那样一举而致卿相,到皇帝身边“申管晏之谈,谋帝王之术,奋其智能,愿为辅弼,使寰区大定,海县清一。事君之道成,荣亲之义毕。然后与陶朱、留侯,浮五湖,戏沧州,不足为难矣” (《代寿山答孟少府书》)。一言以蔽之,他要大有作为,功成隐退。

天宝元年,在吴筠的荐举下,玄宗诏李白进京。他以为施展抱负的机会来了,“仰天大笑出门去,我辈岂是蓬蒿人”(《在南陵别儿童入京》),踌躇满志,溢于言表。初入京,“玄宗明皇帝降辇步迎,如见园绮……以宝床方丈赐食于前,御手和羹,德音褒美,褐衣恩遇,前无比俦。遂直翰林,专掌密命,将处司言之任,多陪侍从之游”(《李公新墓碑》)。皇帝的恩庞是何等的殊荣!李白积极参政,曾起草《答蕃书》,申述己见,也曾作诗讽谏,以表忠诚,如:《赠溧阳宋少府陟》早怀经济策,特受龙颜顾;《书情赠蔡舍人雄》遭逢圣明主,敢进兴亡言。此时的李白跃跃欲试,何等快活!决不会发出“嗟尔远道之人胡为乎来哉”的悲叹。

然而,这时玄宗已逐渐由励精图治的明君变成荒淫昏聩的享乐天子。据《资治通鉴》载:天宝三载,他曾说:“朕不出长安十年,天下无事。朕欲高居无为,悉以政事委林甫。”李林甫何许人也?《资治通鉴》说他“凡才望功业出己右及为上所厚,势位将逼己者,必百计去之;尤忌文学之士”。请看《资治通鉴》所载:

天宝元年:上又尝问林甫以“严挺之今安在?是人亦可用”。挺之是为绛州刺史。林甫退,召挺之弟损之,谕以“上待尊兄意甚厚,盍为见上之策,奏称风疾,求还京师就医”。挺之从之,林甫以其奏上云:“挺之衰老得风疾,宜且授以散秩,使便医药。”上叹跎久之……

严挺之升官不成反遭贬谪。

天宝二年:上以右赞善大夫杨慎矜知御史中丞事。时李林甫带专权,公卿之进,有不出其门者,必以罪去之;慎矜由是固辞,不敢受。

后,杨慎矜屈附了他,才得以升迁。

这些奸坏之事,都是荦荦大者,李白岂能不知?李白由一个傲岸不羁的布衣,一跃成为玄宗的文学侍从,名振京师,“尤忌文学之士”的李林甫岂能等闲视之?史书虽无明确记载李林甫如何加害李白的,但从李白诗中可见他对李林甫是有深刻认识的。在《古风》(五十三)中借历史人物抨击奸相“奸臣欲窃位,树党自相群”,这不正适合李林甫吗?

李白积极参政的姿态,清高自负的性格,必然遭到权贵的忌恨。口蜜腹剑的李林甫自不必说,高力士的诬陷,杨贵妃的谗言,附马张 的诽谤,史书皆有记载。使他深感“群沙秽明珠,众草凌孤芳”。李白供奉翰林后期所作《翰林读书言怀呈集贤诸学士》说,“青蝇易相点,白雪难同调。本是疏散人,屡贻褊促诮”,形象地道出了当时的心情和处境。这时的玄宗,用贤思想日渐淡漠,对他也日渐疏远。“谗惑英主心,恩疏佞臣计”;“丑正同列,害能成谤,格言不入,帝用疏之”。可见,李白既不会“金距 膏学斗鸡”来讨好玄宗,更不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以求升迁。在这黑暗的现实里,李白的'政治热情泯灭了,讨人的灵感却如火山喷发,他相继写下了《行路难》、《蜀道难》、《远别离》、《古风》等“奇之又奇”的不朽诗篇。在《行路难》中,他以历史上曾怀才不遇的冯 、韩信、贾谊自嘲,以功成不退酿成悲剧的伍员、屈原、李斯、陆机自戒,悲愤疾呼“大道如青天,我独不得出”。他决计退身远害,离开长安。这与他“功成身退”的初衷已不能同日而语了。如果说他在《行路难》里是借历史人物比喻自己人生道路的坎坷,而《蜀道难》则是借蜀道进一步抒发自己在坎坷世途艰难跋涉的感受,它们是同一时期、同一心境下写出的姊妹篇。

二 托物寄兴,依文推意

上面我们探讨了《蜀道难》的写作年代、作者背景,下面从诗的内部看看李白是怎样托物寄兴的:“嘻吁噫!危乎高哉!”一开始即以惊愕、惶恐的感叹引出了“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的旋律;接着从历史的角度——蚕丛、鱼凫的开国,五丁开山的壮举——追溯了蜀道开辟之难;而后以青泥岭为中心,用极度的夸张描写了盘旋高峻的蜀道,并以行人的感受加以烘托。至此,再次出现“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的旋律。继而,作者的神来之笔落到由秦入蜀最后的关隘——剑阁,先化用了张载《剑阁铭》中“一夫荷戟,万夫趑趄,形胜之地,匪亲勿居”的诗句描写关隘之险要,既而因之联想到蜀地“虎蛇”横行的历史状况作为衬托。第三次出现“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的旋律后,以“侧身西望长咨嗟”的形象描写作结,与开首的感叹遥相呼应。

全诗感情充沛,脉络分明,对蜀道之难的一咏三叹中突出了一个“高”、一个“险”。“上有六龙回日之高标”、“黄鹤之飞尚不得过”、“扪参历井仰胁息”、“畏途 岩不可攀”、“连峰去天不盈尺”……真是“危乎高哉”,怎不“使人听此凋朱颜”?这种危言耸听的夸张,寄托了他对政治上居高身危的感慨。李白由一个民间布衣变成宫廷侍从,虽在政治上并没什么权力,但确实攀上了令人瞩目的社会宝塔最高层。他从历代统治集团藏弓烹狗、互相杀戳的历史联想到现实,越来越清醒地认识到这宝塔尖犹如火山顶,随时都有可能被颠覆!蜀道高危——居高身危,这就是李白西游长安的体会之一。

“枯松倒挂倚绝壁”,“飞湍瀑流争喧 , 崖转石万壑雷”,“剑阁峥嵘而崔嵬。一夫当关,万夫莫开”……“其险也如此”,怎不使人嗟叹惊诧?作者极力渲染剑门关之险要,实际暗喻朝中的显要官位已被奸相李林甫之流所把持,仕途无望。李白最恩宠于玄宗,但始终没有得到他所向往的“申管晏之谈,谋帝王之术”的实位。前述天宝初年严挺之、杨慎矜、裴宽的遭遇都证实了这一点,而后史实也证实了李白的预言。《鉴通》载,天宝六载,李林甫把持科考大权,使天下应试者无一及第,连杜甫、元结都落第而还,事后还上表称贺“野无遗贤”。这不正是“一夫当关,万夫莫开”的绝妙注解吗?当然,诗是经过高度概括的,不能把“一夫”确指为李林甫,但参照其后作的《梁甫吟》中 “阊阖九门不可通,以额叩关阍者怒”,可见以路途比仕途、以关隘比求仕者必须疏通的高官要职是十分清楚的。“所守或匪亲,化为狼与豺”,意即把持朝政的大臣若非忠君直至之士,则必化为“磨牙吮血”的豺狼。这在《远别离》中表现得更为直露:“君失臣兮龙为鱼,权归臣兮鼠变虎。”这些忧心忡忡的告诫,把诗人对唐王朝亦恨亦爱的矛盾心理表现得淋漓尽致。

仕途艰险,居高身危,诗人将何去何从?“行路难,归去来!”《蜀道难》一而再,再而三地复述这一观点:

其一,“问君西游何时还”一句,实际是作者反省自问。由秦入蜀可谓“西游”,但从李白赴京前所作《别内赴任》诗句中“出门妻子强牵衣,问我西行几日归”可知,“西游”不正是指这次“西行”吗?

其二,“嗟尔远道之人胡为乎来哉”,实际是作者叹本不应当西游长安。

其三,“锦城虽云乐,不如早还家”,更清楚地点明本意。有人从谐音角度证实“锦城”不指成都而指长安,其实“锦城”是明指蜀都,实指长安。唐诗中以汉代唐的例子比比皆是,《红楼梦》明写金陵实指北京,不都是使用了这种障眼法吗?《蜀道难》的作者李白本意之所以如此扑朔迷离,令人费解,由此可见一斑。

三 天性使然,不宜拔高

李白一生自负才华,是一个充满理想色彩和浪漫情怀的诗人。在那个历代读书人都以安邦定国为己任的时代,他的理想和抱负比谁都大,但是,从最为后人津津乐道的唐明皇调汤、高力士脱靴、杨贵妃捧砚这些浪漫之事来看,李白在政治方面显得是多么的天真和幼稚。这样的一个人物,纵然激情满怀,纵然志比天高,又如何能够像有些论者指出的《蜀道难》表现的是李白对于藩镇割据的担忧?

不错,公元755年,也就是李白离京之后,爆发了让唐王朝走向衰落的“安史之乱”,但这能不能证明李白早在写《蜀道难》时就具有这样的政治远见呢?我看未必,这从李白最终的结局就可以看出。“安史之乱”爆发时,李白正在庐山隐居,国家的危难,人民的困苦,的确让诗人寝食难安,很想重新出山,干一番大事业。这时,正好永王以抗敌平叛为号召率师东下,并邀请李白出谋划策,缺乏深远的政治眼光的李白,并没有看出永王借机扩充自己的势力、最终夺权的企图,欣然接受了邀请。最后随着永王的被灭,他也成了“叛党”,被判流放夜郎,后来遇赦,但生活贫困,不久就病逝于安徽当涂。就是这样一个文学天才、政治上的弱视,你能说他在《蜀道难》中表现的只是对国家的忧虑,而不是对自己人生的写照吗?

简而言之,《蜀道难》写于李白行将离京的天宝三年,它借助蜀道之难寄寓了诗人仕途艰险的感慨和惧祸身退的思想,像一面放大镜和显微镜揭露了唐王朝现实的黑暗,具有永久的艺术魅力和认识价值,是李白人生之路的写照。

参考文献:

[1] 谢思炜:《李白与盛唐山水诗——〈蜀道难〉再解读》,《北京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2年第4期。

[2] 朱昌林:《“李白〈蜀道难〉后继之作”解读》,《绵阳师范学院学报》,2009年第12期。

[3] 李宇林:《杜甫的“陇道难”与李白的〈蜀道难〉之比较》,《天水师范学院学报》,2007年第1期。

[4] 高桥良行、李寅生:《略论李白〈蜀道难〉的演变过程——兼论〈蜀道易〉系列诗的政治意义》,《钦州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3年第1期。

[5] 蜀道莽苍:《国步艰难——析李白〈蜀道难〉寓意》,《信阳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86年第3期。

[6] 顾永华:《“居安思危,防险戒逸”的诗箴:李白〈蜀道难〉主题新解》,《晋阳学刊》,1991年第4期。

[7] 朱德慈:《〈蜀道难〉非作于蜀地辨》,《社会科学研究》,1985年第5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