励志一生网 > 格言大全 > 格言联璧全部解释 正文

格言联璧全部解释

时间:2025-05-07 00:41:00

舜发于畎亩之中,傅说举于版筑之间阅读答案1

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舜发于畎亩之中,傅说举于版筑之间,胶鬲举于鱼盐之中,管夷吾举于士,孙叔敖举于海,百里奚举于市,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人恒过然后能改,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

1.比较下列各组加粗的词语,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

A.国恒亡河曲智叟亡以应

B.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故虽有名马,祗辱于奴隶人之手

C.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安能辨我是雄雌

D.国恒亡则有去国怀乡

2.翻译句子。

(1)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下面对所选文段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作者认为人才是在艰苦环境中造就的,因此要增长才干,必须先经受艰苦磨炼。

B.本文在论述造就人才问题时,强调了客观条件和主观因素两个方面的作用。

C.文章在阐述的思路上,先从国家再说到个人,这样使文章论述层次显得很清楚。

D.本文中心论点是“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参考答案:

1.B

2.(1)所以上天将要下达重大的使命给这样的人。

(2)忧患(能激励人勤奋)使人生存发展;安逸享乐使人委靡,必将导致灭亡。

3.C

舜发于畎亩之中,傅说举于版筑之间阅读答案2

舜发于畎亩之中,傅说举于版筑之间,胶鬲举于鱼盐之中,管夷吾举于士,孙叔敖举于海,百里奚举于市。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人恒过,然后能改;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

9、孟子,名_____,_____时期的

10、下列加点词语的解释有误的一项是()(2分)

A、傅说举于版筑之间(选拔、任用)B、人恒过(经过)

C、衡于虑(同“横”,梗塞、不顺)D、而后喻(了解、明白)

11、

________

12、结合课文内容,说说你对“生于忧患,死于安乐”的理解,并举一例来证明这一观点。(3分)

13、你认为文中的哪一点仍然是今天的人们增长才能、有所成就的必要条件?请结合生活实际,说说理由。(2分)

9、轲战国

10、B

11、围绕“造就人才”和“治理国家”的话题。

12、忧患和磨难可以使一个人奋发有为,使一个国家兴旺发达;安逸和享乐则会让一个人不思进取,使一个国家衰败灭亡。举例:越王勾践和吴王夫差的故事能证明这一观点。吴越交战,越国战败,越王勾践立志发愤图强,卧薪尝胆。经过十年,越国恢复元气,兵强马壮,具备了复仇条件。反观吴王夫差,战胜越国后,以为忧患已除,生活骄奢淫逸,狂妄自大,最终身死而国灭。

13、示例:“人恒过,然后能改”,仍然是今天人们增长才干的必要条件。因为任何一个人在奋斗的'过程中,都会犯错。只有吃一堑,长一智,举一反三,才能获得成功。

舜从田地中被任用,傅说从筑墙的泥水匠中被选拔,胶鬲从鱼盐贩中被举用,管仲从狱官手里获释后被录用为相,孙叔敖从隐居的海边进了朝廷,百里奚从市井之间登上了相位。所以上天将要下达重大使命给这样的人,一定要先使他的内心痛苦,使他的筋骨劳累,使他的身体经受饥饿之苦,使他受到贫穷之苦,使他做事不顺,(通过这些)来使他的心惊动,使他的性格坚强起来,增加他所不具有的能力。

一个人常常犯错误,这样以后才会改正;内心困惑,思绪阻塞,然后才能有所作为;憔悴枯槁,表现在脸色上,吟咏叹息之气发于声音。(看到他的脸色,听到他的声音)然后人们才了解他。在国内如果没有坚持法度的大臣和辅佐君王的贤士,在国外如果没有敌对国家的忧患,往往容易亡国。这样以后,人们才会明白忧患可以使人生存,而安逸享乐使人死亡。

舜发于畎亩之中,傅说举于版筑之间阅读答案3

舜发于畎亩之中,傅说举于版筑之间,胶鬲举于鱼盐之中,管夷吾举于士,孙叔敖举于海,百里奚举于市。 故天将降大任于是(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人恒过,然后能改;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 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

小题1:孟子是_____时期思想家,《孟子》是_________家经典著作。(2分)

小题2:解释下列加点的词语。(4分)

舜发于畎亩之中( )空乏其身( )

衡于虑( ) 而后喻( )

小题3:唐代名臣魏徵认为:帝王心怀忧危,就能任贤受谏;心怀安乐,就会危及国家。这印证了本文的中心论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分)

小题4:《格言联璧》中有一联:“天欲祸人,先以微福骄之;天欲福人,先以微祸儆之。”文中“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一句表达的是上联的意思还是下联的意思?请用自己的话简单说明 。(3分)

小题5:孟子认为“苦其心志”“ 劳其筋骨”和“ 行 拂乱其所为”能够增加人的才能。在生活条件日益优越的今天,你认为其中哪一点仍然是人们增加才能、有所成就的必要条件?请结合生活实际谈谈你的理解。(3分)

参考答案:

小题1:、战国.儒家

小题2:田间,田地使……受贫困之苦 通“横”,梗塞,不顺了解,明白

小题3: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小题4:是下联的意思。微祸给人带来内心的困苦和思想的梗塞,但能让人奋起而有所作为,这正是“福人”之处。

小题5:略

小题1:此题考查学生对孟子文学常识的掌握,要求学生牢记此类知识点。

小题2:此题考查学生对文言实词含义的理解和识记,要求学生对重点词语的解释进行重点识记。还要求学生对文章熟读,书读百遍,其义自现。

小题3:此题考查学生的运用能力,根据材料意思,把握关键句子即可。

小题4:此题考查学生的辨析能力,根据句子含义回答即可。

小题5:此题属于开放性试题,联系实际,结合本文,言之成理,言之成文即可。

言行一致成语1

【成语】:言行一致

【拼音】:yán xíng yī zhì

【简拼】:yxyz

【解释】:说的和做的完全一个样。指人表里如一。

【出处】:宋·赵善璙《自警篇·诚实》:“力行七年而后成,自此言行一致,表里相应,遇事坦然,常有余裕。”

【示例】:我~,表里如一,事实具在,我虽死不移。 郭沫若《屈原》第四幕

【近义词】:言而有信、心口如一、表里如一

【反义词】:言不由衷、心口不一、表里不一

【语法】:作主语、谓语、宾语;指表里如一

【顺接】:致之度外 致仕县车 致仕悬车 致君尧舜 致命一餐 致命遂志 致政大夫 致果为毅

【顺接】:百虑一致 表里一致 别无二致 别饶风致 并无二致 步调一致 楚楚有致 错落有致

【逆接】:薄唇轻言 背惠食言 闭口不言 闭口无言 变色之言 博闻辩言 不可胜言 不恤人言

【逆接】:言三语四 言下之意 言不二价 言不入耳 言不及义 言不及私 言不及行 言不尽意

言行一致成语2

宋·赵善璙《自警篇·诚实》:“力行七年而后成,自此言行一致,表里相应,遇事坦然,常有余裕。”

说的和做的完全一个样。

近义词

表里如一

言而有信

表里相应

心口如一

坐言起行

划一不二

言行相顾

反义词

言不由衷

口是心非

表里不一

大吹大擂

心口不一

言行相诡

自相矛盾

言行不一

口不应心

口快心直

张校长向来言行一致,我们应该相信。

老师经常教育我们,为人处事要言行一致,不可言行不一。

言行一致,则一言九鼎;言行相悖,则一文不值。

不打折扣、不打埋伏、不打小算盘,对党忠诚老实、言行一致。

老师要言行一致,否则学生将会无所适从。

关于言行的格言

知无不言,言无不行。

——[宋]苏轼《策略第》

意译:知道的就说,说了就要去做。

苦言药也,甘言疾也。

——[汉]司马迁《史记·商君列传》

意译:说明了“忠言逆耳利于行”的道理。

终日说善言,不如做了一件。

——[清]金缨《格言联璧·惠言》

意译:整天说好听的`,不好亲自去做一件。

蚊虫遭扇丁,只为嘴伤人。

——[明]兰陵笑笑生《金瓶梅》

意译:蚊虫被扇子拍打,是因为它用嘴咬人。

甘言无忠实。

——[梁]《刘孝威·箜篌谣》

意译:只会说甜言蜜语的人不会是老实忠厚的人。

信言不美,美言不信。

——《老子》

意译:真实的话不漂亮,漂亮的话不真实。

叱言如覆水,摇舌不可追。

——[晋]傅云《墙上难为趋》诗

意译:说出的话就像泼出的水一样,不可能再挽回,所以说话一定要慎重。

君子之言,信而有征。

——《左传·昭公八年》

意译:君子说话要诚实,要有理有据。

敏于事而慎于言,就有道而正焉。

——《论语·学而》

意译:做事敏捷,说话小心,德行高尚的人这样来完善自己。

有理不在声高。

——[元]万松老人《从容录》

意译:声音的高低不能证明是否有理。

缘木求鱼,劳而无功。

——[先秦]《孟子·梁惠王上》

意译:爬到树上去抓鱼,一定是不会有结果的,只会劳而无功。

度德而处之,量力而行之。

——[先秦]《左传·隐公十一年》

意译:指人做事时,一定要对自己的能力有数,要量力而行。

远水不救近火。

——[先秦]《韩非子·说林上》

意译:远处的水不能熄灭近处正在燃烧的火。指做事要讲求实际。

巧言乱德。

——《论语·卫灵公》

意译:花言巧语会败坏道德。

耳妄听则惑,口妄言则乱。

——《淮南子·文式训》

意译:对听到的话,不加考虑就全部相信,或者嘴里胡说八道就会惹出乱子。

有其言无其行,君子耻之。

——《礼记·杂记下》

意译:只说不做,君子把这件事当做耻辱。

可言也、不可行,君子弗言也。

——《礼记·缁衣》

意译:对于能说却做不到的事,君子宁可不说。

成事不说,遂事不谏,既往不咎。

——《论语·八佾》

意译:已经过去的事不说了,已劝过的事不要再劝了,已经结束的事也不要再责怪了。

听其言而观其行。

——《论语·公治长》

意译:听他说得话,再看他做得事,观察他言行是否一致。

言必信,行必果。

——《论语·子路》

意译:说话一定要诚实,做事一定要果断。

眼见方为是,传信未必真。

——[明]冯梦龙《醒世恒言》

意译:要眼见为实,不要轻信传言。

流言可以惑众。

——[宋]林逋《省心录》

意译:流言蜚语可以迷惑大众。

遗人以财,不若善言。

——《孔子家语·六本》

意译:送人钱财,不如送人一些有用的话。

临渊羡鱼,不如退而结网。

——[汉]斑固《汉书·董仲舒传》

意译:比喻空想不如实干。

蚍蜉撼大树,可笑不自量。

——[唐]韩愈《调花藉》

意译:大蚂蚁摇大树,真是太可笑了。指做事要量力而行。

忍小忿而就大谋。

——[宋]苏轼《留侯纶》

意译:忍住小的气怒是为了做成大的计谋。

言之者无罪,闻之者足以戒。

——[汉]佚名《诗大序》

意译:说话的人没有罪,但听到的一定要引以为戒。

君子的行言,小人的舌言。

——[三国·魏]王肃《孔子家语·颜回孔子语》

意译:君子用行动来说话,小人用舌头说话。

庸言必信之,庸行必慎之。

——《荀子·不苟》

意译:平常说话要讲信用,平常的行为也要小心谨慎。

既来之,则安之。

——《论语·季氏》

意译:既然来了,就安心的住下来。

流言止于智者。

——《荀子·大略》

意译:流言到了有智慧的人那里就停止了传播。

眉头一纵,计上心来。

——[明]施耐庵《水浒传》

意译:比喻人很聪明,一动脑筋就有主意。

言过其实,不可重用。

——《三国志,蜀书·马良传》

意译:言过其实的人不可以被大用。

君子约言,小人先言。

——《礼记·坊记》

意译:君子说得少做得多,小人则反之。

一言而可以兴邦。

——《论语·子路》

意译:一句话会使国家兴旺。

大言不惭,则无心为志。

——[宋]朱熹《四书集注》注语

意译:说大话都不惭愧的人,一点去实践的决心都不会有。

口惠而实不至,怨灾及其身。

母亲的伟大, 凝结了我的血肉,母亲的伟大 ,塑造了我的灵魂,母亲的一生, 是一次爱的航行,母亲用优美的年轮,编成一册散发油墨清香的日历,我日日都在母亲的深情里度过。

形容母爱的词语

贤惠 文静 善良 慈祥 温柔 平和 贤淑 宽容 大度 谦和 实在 俭朴

忠厚 仁厚 慈悲 仁爱 高尚 热情 贤明 和气 忘我 贤德 亲切

十全十美 与人为善 寸草春晖 无微不至 年高德昭 德高望重 温柔敦厚

豁达大度 知情达理 仪态大方 不遗余力 鞠躬尽瘁 慈眉善目 交口赞誉

有口皆碑 众望所归 表里如一 节衣缩食 栉风沐雨 起早贪黑 饱经沧桑

寸草春晖 无私奉献 母爱无言 细致入微 关怀备至 劳心劳力 暖人心扉

默默无闻 无怨无悔 如沐春风 含辛茹苦 任劳任怨 勤勤恳恳 秀外慧中

恩深情重 曾母投杼 恩逾慈母 父母恩勤 孟母三迁 衣食父母 再生父母

天伦之乐 情深似海 恩重如山 恩同父母 寸草春晖 忘我贡献 母爱无言

过细入微 哀哀父母 升堂拜母 衣食父母 重生父母 大爱无疆 乌鸦反哺

羊羔跪乳 岳母刺字 老牛舐犊 舐犊情深 儿行千里母担心

形容母爱的词语带解释

1) 回干就湿:指母亲育儿时,让婴儿居干处,自己就湿处。

2) 升堂拜母:升:登上;堂:古代指宫室的前屋。拜见对方的母亲。指互相结拜为友好人家。

3) 母以子贵:母亲因儿子的显贵而显贵。

4) 孟母三迁:孟轲的母亲为选择良好的环境教育孩子,三次迁居。形容家长教子有方。

5) 寒泉之思:指子女对母亲的思念之情。

6) 贤妻良母:丈夫的好妻子,孩子的好母亲。

7) 凯风寒泉:凯风:和风,比喻母爱;寒泉:比喻劳苦、忧患。表示子女对母亲的深切思念。

8) 施衿结褵:本指古代女子出嫁,母亲将五彩丝绳和佩巾结于其身。后比喻父母对子女的教训。

9) 断织之诫:孟子的母亲用割断织布机上的纱,使机上的纱不能成布的.损失来告诫中途放弃学业的儿子。后用这个故事告诫中途辍学的人。

10) 画荻和丸:用以称赞母亲教子有方。同“画荻丸熊”。

11) 偎干就湿:形容母亲抚育幼儿之辛苦。指幼儿溺床,母亲宁可以身就湿,使小儿卧处常干。

12) 徙宅之贤:相传孟轲的母亲为了教育好他,三次迁居,改变环境。形容母教贤明。

13) 任劳任怨:任:担当,经受。不怕吃苦,也不怕招怨。

14) 咽苦吐甘:指母亲自己吃粗劣食物,而以甘美之物哺育婴儿。形容母爱之深。

15) 母仪之德:母仪:作为母亲的典范。母亲的品德。泛指妇女的品德。

16) 谆谆教诲:谆谆:恳切、耐心的样子。恳切、耐心地启发开导。

17) 体贴入微:体贴:细心体谅别人的心情和处境,给予关心和照顾;入微:达到细微的程度。形容对人照顾或关怀非常细心、周到。

18) 回干就湿:指母亲育儿时,让婴儿居干处,自己就湿处。

19) 吃苦耐劳:耐:禁受得住。能过困苦的生活,也经得起劳累。

20) 孟母三迁:孟轲的母亲为选择良好的环境教育孩子,三次迁居。形容家长教子有方。

21) 谆谆教导:谆谆:恳切教诲、耐心引导的样子。恳切、耐心地教导。

22) 谆谆善诱:耐心恳切地教诲、诱导。谆谆,耐心引导,恳切教诲的样子。

23) 含辛茹苦:辛:辣;茹:吃。形容忍受辛苦或吃尽辛苦。

24) 画荻丸熊:用以称赞母亲教子有方。

25) 关怀备至:关心得无微不至。

26) 无微不至:微:微细;至:到。没有一处细微的地方不照顾到。形容关怀、照顾得非常细心周到。

27) 画荻教子:荻:芦苇。用芦苇在地上书画教育儿子读书。用以称赞母亲教子有方。

28) 不辞辛劳:辞:推托。辛劳,劳苦。不逃避劳累辛苦。

29) 凯风寒泉:凯风:和风,比喻母爱;寒泉:比喻劳苦、忧患。表示子女对母亲的深切思念。

30) 母慈子孝:母亲慈祥爱子,子女孝顺父母,是封建社会所提倡的道德风范。

31) 徙宅之贤:相传孟轲的母亲为了教育好他,三次迁居,改变环境。形容母教贤明。

形容母爱的诗句

1:一尺三寸婴,十又八载功。

2:白头老母遮门啼,挽断衫袖留不止。

3:父兮生我,母兮鞠我,抚我,畜我,长我,育我

4:重缝不忍轻移拆,上有慈母旧线痕。

5:爷娘闻女来,出郭相扶将;阿姊闻妹来,当户理红妆;小弟闻姊来,磨刀霍霍向猪羊。(《木兰辞》)

6:愿芳香醇厚的甜蜜萦绕您的生活,愿我银铃般的笑声盈满您的眉间。

7:旅馆寒灯独不眠,客心何事转凄然。故乡今夜思千里,愁鬓明朝又一年。

8:父不慈则子不孝;兄不友则弟不恭;夫不义则妇不顺也。〖南北朝〗颜之推

9:父母所欲为者,我继述之;父母所重念者,我亲厚之。《格言联璧》

10:世上惟一没有被污染的爱——那便是母爱。

11:白头老母遮门啼,挽断衫袖留不止。〖唐〗韩愈

12:母仪垂则辉彤管,婺宿沉芒寂夜台。《格言集锦》

13:人见生男生女好,不知男女催人老关于母爱的诗句古诗 60句关于母爱的诗句古诗 60句。〖唐〗王建

14:母苦儿未见,儿劳母不安。《劝孝歌》

15:世上惟一没有被污染的爱——那便是母爱。字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