励志一生网 > 格言大全 > 佛教智慧格言动画卡片 正文

佛教智慧格言动画卡片

时间:2025-05-05 09:25:21

1、无二之性。即是实性。实性者。处凡愚而不减。在贤圣而不增。住烦恼而不乱。居禅定而不寂。不断不常。不来不去。不在中间。及其内外。不生不灭。性相如如。常住不迁。名之曰道。

2、无上菩提,须得言下,识自本心,见自本性,不生不灭,于一切时中,念念自见,万法无滞,一真一切真,万境自如如,如如之心,即是真实。

3、心平何劳持戒,行直何用修禅。

4、外于相离相。内于空离空。若全着相。即长邪见。若全执空。即长无明。

5、于一切处而不住相。于彼相中不生憎爱。亦无取舍。不念利益成坏等事。安闲恬静。虚融澹泊。此名一相三昧。若于一切处。行住坐卧。纯一直心。不动道场。真成净土。此名一行三昧。

6、下下人有上上智。

7、佛法在世间,不离世间觉,离世觅菩提,恰如求兔角。

8、若修不动者。但见一切人时。不见人之是非善恶过患。即是自性不动。

9、世间无常,国土危脆,四大苦空,五阴无我,生灭变异,虚伪无主。《八大人觉经》

10、佛向性中作。莫向身外求。

11、何名禅定。外离相为禅。内不乱为定。

12、若真修道人,不见世间过。

13、世人生死事大。汝等终日只求福田。不求出离生死苦海。自性若迷。福何可救。

14、如是一切,靡不由心造善不善身业语业意业所致。而心无色,不可见取,但是虚妄。《佛说十善业道经》

15、功德在法身中。不在修福。念念无滞。常见本性。真实妙用。名为功德。内心谦下是功。外行于礼是德。自性建立万法是功。心体离念是德。不离自性是功。应用无染是德。

16、无生无灭。是如来清净禅。诸法空寂。是如来清净坐。

17、诸法寂灭。有何次第。

18、说一切法。莫离自性。

19、慈庄严故,于诸众生不起恼害;悲庄严故,悯诸众生,常不厌舍;喜庄严故,见修善者,心无嫌嫉;舍庄严故,於顺违境,无爱恚心。《佛说十善业道经》

20、心地无非自性戒,心地无痴自性慧,心地无乱自性定。

21、一行三昧者。于一切处行住坐卧。常行一直心是也。

22、诸法集起,毕竟无主、无我我所。虽各随业,所现不同,而实于中,无有作者。故一切法皆不思议,自性如幻。《佛说十善业道经》

23、不识本心。学法无益。若识自本心。见自本性。即名丈夫、天人师、佛。

24、一切万法。皆从自性起用。是真戒定慧法。

25、于诸佛法,心无所碍,住去来今诸佛之道,随众生住,恒不舍离。如诸法相,悉能通达,断一切恶,具足众善。《大方广佛华严经净行品》

26、一切处所。一切时中。念念不愚。常行智慧。即是般若行。一念愚即般若绝。一念智即般若生。

27、何期自性本自清净。何期自性本不生灭。何期自性本自具足。何期自性本无动摇。何期自性能生万法。

28、戒庄严故,能生一切佛法义利,满足大愿。《佛说十善业道经》

29、于诸法中。不生二解。一切佛法。疾得现前。 《大方广佛华严经梵行品》

30、诸佛妙理。非关文字。

31、于身无所取。于修无所著。于法无所住。过去已灭。未来未至。现在空寂。无作业者。无受报者。此世不移动。彼世不改变。此中何法。名为梵行。《大方广佛华严经梵行品》

32、菩提自性。本来清净。但用此心。直了成佛。

33、前念不生即心。后念不灭即佛。成一切相即心。离一切相即佛。

34、知一切法。即心自性。成就慧身。不由他悟。 《大方广佛华严经梵行品》

35、见闻转诵是小乘。悟法解义是中乘。依法修行是大乘。万法尽通。万法俱备。一切不染。离诸法相。一无所得。名最上乘。

36、菩萨布施,等念怨亲,不念旧恶,不憎恶人。 《八大人觉经》

37、梵行法不可得故。三世法皆空寂故。意无取着故。心无障碍故。所行无二故。方便自在故。受无相法故。观无相法故。知佛法平等故。具一切佛法故。如是名为清净梵行。《大方广佛华严经梵行品》

38、身是菩提树,心如明镜台,时时勤拂拭,勿使惹尘埃。

39、一念平直。即是众生成佛。我心自有佛。自佛是真佛。自若无佛心。何处求真佛。

40、多欲为苦,生死疲劳,从贪欲起,少欲无为,身心自在。《八大人觉经》

41、若识众生。即是佛性。若不识众生。万劫觅佛难逢。

42、三世诸佛。十二部经。在人性中本自具有。不能自悟。须求善知识。指示方见。若自悟者。不假外求。

43、闻已应起大慈悲心。观察众生。而不舍离。思惟诸法。无有休息。行无上业。不求果报。了知境界。如幻如梦。如影如响。亦如变化。《大方广佛华严经梵行品》

44、清净法身。汝之性也。圆满报身。汝之智也。千百亿化身。汝之行也。

45、菩萨有一法,能断一切诸恶道苦。何等为一?谓于昼夜,常念思惟观察善法,令诸善法念念增长,不容毫分不善间杂。是即能令诸恶永断,善法圆满。《佛说十善业道经》

46、兀兀不修善,腾腾不造恶,寂寂断见闻,荡荡心无著。

47、佛法是不二之法。

48、菩提本无树,明镜亦非台,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

49、道由心悟。岂在坐也。

50、一切万法不离自性。

51、心迷法华转,心悟转法华。

52、自性若悟。众生是佛。自性若迷。佛是众生。自性平等。众生是佛。自性邪险。佛是众生。

53、欲学无上菩提,不得轻于初学。

54、若见一切法。心不染着。是为无念。

55、若诸菩萨善用其心,则获一切胜妙功德。《大方广佛华严经净行品》

佛教智慧禅语精选

1. 如果不读书,行万里路也不过是个邮差。

2. 凡夫志量狭妄,说有难易。离相如虚空,尽契诸佛智。戒相亦如空,迷人自作持。病根不肯拔,只自弄花枝,要识病么?不是别物,只是个执难执易。

3. 一念离真,皆为妄想。

4. 求趣无上菩提者,要净自心,福田方净。

5. 一切万法,皆与自己无违无背,直下透脱成一片。

6. 真心虚灵,照而常寂,德者心用,纯善无恶。

7. 起见生心,分别执着便有情尘烦恼、扰攘、若以利根勇猛身心直下,修到一念不生之处,即是本来面目。

8. 未生前本来面目,死了烧了什么处相见。

9. 世人言忍,忍字最难,非大智慧,断然不能。

10. 妄生取舍者,这个病根拔尽。生死海里浮沉,真是无出头时。

11. 无明不过是本性中缘起之幻相。

12. 马在松软的土地上易失蹄,人在甜言蜜语中易摔跤。

13. 佛说:汝以色空相倾相夺于如来藏,而如来藏随为色空,周遍法界。

14. 三教圣贤,本乎一理,若离心性尽是魔说。

15. 物有本末,事有终始,知所先后,则近道矣。

佛教智慧禅语欣赏

1. 忍苦扞劳,繁兴大用,虽粗浅中皆为至实,惟贵心不易移,一往直前履践将去,生死亦不奈我何。

2. 无妄想时,一心是一佛国;有妄想时,一心是一地狱。

3. 若顿悟此心,本来清净,元无烦恼,无漏智性,本自具足,此心即佛,毕竟无异。

4. 花儿不为谁开,也可以为自己开,世界不为谁存在,也可以为自己存在。

5. 乐天知命,无喜无忧,妙性朗然,其乐难述。

6. 不住一切处心即是佛心。

7. 参须实参,见需实见,用须实用,证须实证,若纤毫不实即落虚也。

8. 在屎克螂的国度里,卖大粪才能成功。

9. 世界没有悲剧和喜剧之分,如果你能从悲剧中走出来,那就是喜剧,如果你沉缅于喜剧之中,那它就是悲剧。

10. 但能无心,便是究竟。若不直下无心,累劫修行,终不成道。

11. 众生之心,犹如大地。五谷五果从大地生。如是心法,生世出世,善恶五趣,有学无学,独觉菩萨,及于如来。以此因缘,三界唯心,心名为地。

12. 境缘无好丑,好丑起于心。

13. 一切烦恼业障本来空寂,一切因果皆如梦幻,无三界可出,无菩提可求。人与非人,性相平等,大道虚旷,绝思绝虑。

14. 终日不见己过,便绝圣贤之路。终日谈人过,便伤天地之和。

15. 菩萨心无取舍,如大月轮,圆满寂静,即是涅盘。

佛教智慧禅语摘抄

1. 惑见纷驰,穷之则唯一寂,灵源不状,见之则以千差。千差不同,法眼之名自立,一寂非异,慧眼之号斯存,理量双销,佛眼之功圆着。

2. 真心是菩萨净土。

3. 一杯清水因滴入一滴污水而变污浊,一杯污水却不会因一滴清水的存在而变清澈。

4. 当你的邻居在深夜两点弹钢琴是你别气恼,你可以在四点钟时叫醒他,并告诉他你很欣赏他的演奏。

5. 怒为万障之根,忍为百福之首。

6. 住相布施生天福,犹如仰箭射虚空。势力尽,箭还坠,招得来生不如意。

7. 若欲无境,当忘其心,心忘即境空,境空即心灭。

8. 无法可说,是名说法。

9. 佛本是心自作,哪得向文字中求。

10. 念念无相,念念无为,即是学佛。

11. 但于一切一切法,不作有无见,即见法也。

12. 学道须是铁汉,着手心头便判,直取无上菩提,一切是非莫管。

13. 离俗家与出家相应,去业障与道人相应,去习气与工夫相应,去烦恼与清净相应,此数相应,虽然觉得,不如不相应好。

14. 一切诸众生,无始幻无明,皆从诸如来,圆觉心建立。犹如虚空花,依空而有相,空花若复灭,虚空本不动。

15. 于一切处不住相,彼相中不生憎爱,亦无取舍,不念利益成坏等事,安闲恬静,虚融淡泊,此名一相三昧。

16. 运气就是机会碰巧撞到了你的努力。

17. 众生由其不达一真法界,只认识一切法之相,故有分别执着之病。

18. 若不究心,坐禅徒增业苦;如能护念,骂佛犹益真修。

19. 凡夫取境,道人取心,心境双忘乃是真法。

20. 一切如来本起因底,皆依圆照清净觉相,永断无明,方成佛道。

21. 处凡愚而不减,在贤圣而不增,住烦恼而不乱,居禅定而不寂,不断、不常、不来、不去、不在中间及内外,不生不灭,性相如如,常住不迁,名之曰道。

22. 菩萨心如虚空,一切俱舍,所作福德皆不贪着。

23. 三界之中,以心为主。真观心者,究竟解脱。不能观者,究竟沉沦。

24. 明明白白无生死,去去来来不断常;是是非非如昨梦,真真实实快承当。

25. 如果你只是等待,发生的事情只会是你变老了。

26. 宁愿做过了后悔,也不要错过了后悔。

27. 道本无言,因言显道,若真体道之人,通之于心,明之于本。

28. 如果你施恩万物,万物也必将施恩你,这就是幸福。

29. 不见一物名为见道,不行一物名为行道。

1.世间无常,国土危脆,四大苦空,五阴无我,生灭变异,虚伪无主。

——《八大人觉经》

2.多欲为苦,生死疲劳,从贪欲起,少欲无为,身心自在。

——《八大人觉经》

3.菩萨布施,等念怨亲,不念旧恶,不憎恶人。 ——《八大人觉经》

4.一切众生心想异故,造业亦异,由是故有诸趣轮转。 ——《佛说十善业道经》

5.如是一切,靡不由心造善不善身业语业意业所致。而心无色,不可见取,但是虚妄。

——《佛说十善业道经》

6.诸法集起,毕竟无主、无我我所。虽各随业,所现不同,而实于中,无有作者。故一切法皆不思议,自性如幻。

——《佛说十善业道经》

7.菩萨有一法,能断一切诸恶道苦。何等为一?谓于昼夜,常念思惟观察善法,令诸善法念念增长,不容毫分不善间杂。是即能令诸恶永断,善法圆满。

——《佛说十善业道经》

8.十善业道。何等为十?谓能永离杀生、偷盗、邪行、妄语、两舌、恶口、绮语、贪欲、瞋恚、邪见。

——《佛说十善业道经》

9.戒庄严故,能生一切佛法义利,满足大愿。

——《佛说十善业道经》

10.慈庄严故,于诸众生不起恼害;悲庄严故,悯诸众生,常不厌舍;喜庄严故,见修善者,心无嫌嫉;舍庄严故,於顺违境,无爱恚心。

——《佛说十善业道经》

11.若诸菩萨善用其心,则获一切胜妙功德。

——《大方广佛华严经净行品》

12.于诸佛法,心无所碍,住去来今诸佛之道,随众生住,恒不舍离。如诸法相,悉能通达,断一切恶,具足众善。

——《大方广佛华严经净行品》

13.于身无所取。于修无所著。于法无所住。过去已灭。未来未至。现在空寂。无作业者。无受报者。此世不移动。彼世不改变。此中何法。名为梵行。

——《大方广佛华严经梵行品》

14.梵行法不可得故。三世法皆空寂故。意无取着故。心无障碍故。所行无二故。方便自在故。受无相法故。观无相法故。知佛法平等故。具一切佛法故。如是名为清净梵行。

——《大方广佛华严经梵行品》

15.闻已应起大慈悲心。观察众生。而不舍离。思惟诸法。无有休息。行无上业。不求果报。了知境界。如幻如梦。如影如响。亦如变化。

——《大方广佛华严经梵行品》

16.于诸法中。不生二解。一切佛法。疾得现前。 ——《大方广佛华严经梵行品》

17.知一切法。即心自性。成就慧身。不由他悟。 ——《大方广佛华严经梵行品》

六祖法宝坛经

1.菩提自性。本来清净。但用此心。直了成佛。

2.人虽有南北。佛性本无南北。猎獠身与和尚不同。佛性有何差别。

3.世人生死事大。汝等终日只求福田。不求出离生死苦海。自性若迷。福何可救。

4.身是菩提树,心如明镜台,时时勤拂拭,勿使惹尘埃。

5.无上菩提,须得言下,识自本心,见自本性,不生不灭,于一切时中,念念自见,万法无滞,一真一切真,万境自如如,如如之心,即是真实。

6.欲学无上菩提,不得轻于初学。

7.下下人有上上智。

8.菩提本无树,明镜亦非台,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

9.一切万法不离自性。

10.何期自性本自清净。何期自性本不生灭。何期自性本自具足。何期自性本无动摇。何期自性能生万法。

11. 不识本心。学法无益。若识自本心。见自本性。即名丈夫、天人师、佛。

12.佛法是不二之法。

13. 一切处所。一切时中。念念不愚。常行智慧。即是般若行。一念愚即般若绝。一念智即般若生。

14. 三世诸佛。十二部经。在人性中本自具有。不能自悟。须求善知识。指示方见。若自悟者。不假外求。

15. 若见一切法。心不染着。是为无念。

16.若真修道人,不见世间过。

17. 佛法在世间,不离世间觉,离世觅菩提,恰如求兔角。

18. 功德在法身中。不在修福。念念无滞。常见本性。真实妙用。名为功德。内心谦下是功。外行于礼是德。自性建立万法是功。心体离念是德。不离自性是功。应用无染是德。

19.佛向性中作。莫向身外求。

20.心平何劳持戒,行直何用修禅。

21.一行三昧者。于一切处行住坐卧。常行一直心是也。

22. 若修不动者。但见一切人时。不见人之是非善恶过患。即是自性不动。

23. 何名禅定。外离相为禅。内不乱为定。

24.诸佛妙理。非关文字。

25.前念不生即心。后念不灭即佛。成一切相即心。离一切相即佛。

26.心迷法华转,心悟转法华。

27.清净法身。汝之性也。圆满报身。汝之智也。千百亿化身。汝之行也。

28.见闻转诵是小乘。悟法解义是中乘。依法修行是大乘。万法尽通。万法俱备。一切不染。离诸法相。一无所得。名最上乘。

29.一切万法。皆从自性起用。是真戒定慧法。

30.心地无非自性戒,心地无痴自性慧,心地无乱自性定。

31.诸法寂灭。有何次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