励志一生网 > 格言大全 > 李敖谈父亲的格言 正文

李敖谈父亲的格言

时间:2025-05-06 10:52:46

有失败,有英雄,但没有什么失败的英雄.文天祥史可法都是大大的成功的英雄.英雄从不失败,他在天塌时也会捞到天鹅.

做弱者,多不得好活;做强者,多不得好死.

我不能等最后审判时才收拾所有的小人与敌人,在半道里,我也要随手宰他几个.

我不分担问题,我只解决问题.

当你晓以大义的时候,别忘了施以小惠.

当你给见面礼的时候,别忘了给下马威.

小便后忘记拉上拉链,__你就是中年人了;小便后忘记拉下拉链,_你就是老年人了.

笨人的可怕不在其笨,而在其自作聪明.

洗三温暖是屁股享福、脑袋吃苦;看电影是脑袋享福、屁股吃苦;听台湾学者讲演是脑袋屁股都吃苦.

为了怕听别人讲话,我只好自已说个不停.

当你没办法扶一个人上马,也许你该拉他下马.

笨人做不了最笨的.事都是聪明人做的.

有时解释是不必要的.___敌人不信你的解释,朋友无须你的解释.

研究人性,动物园更是好地方.

报纸不增张,像是罐头中的沙丁鱼;报纸增张后,像是泡了水的面包.

谈恋爱是以自欺始,以欺人终;搞政治是以欺人始,以自欺终.

1、《爸爸的小情人》

作者: 周德东

出版社: 湖南人民出版社

我在一个笔记本上记录美兮的故事,每一天的文字颜色都不同,新新旧旧,深深浅浅。手写体是温暖的。我不想用电脑,电脑字冷冰冰的,缺乏情感,代表不了我对美兮的爱。

这是我耗时最长的一部书。它是幽默的,也是悲伤的;是教育的,也是反教育的;是纪实的,也是童话的……

在宁静的夜里,在温馨的灯下,愿美兮的故事能给你和你的孩子带来一些纯美的快乐,一些亲情的感动,一些人生的共鸣……

2、《最后,才知道该如何爱你》

作者: (美)杰拉尔德·温诺克

出版社: 广西科学技术出版社

有人说,父母是堡垒,为我们抵挡迫近的死亡。只要他们还在,我们就可以幻想自己能永远活下去。直到有一天,你发现父亲的步履不再坚实,母亲的脸庞也早已爬满皱纹。

即便本书作者从医30余年,也并没能更轻易地面对自己父亲日渐衰老的现实——衰老和随之而来的死亡是不可逆的,是医学所无法战胜的。在父亲和家庭的巨变面前,他唯有去做所能做到的一切。

这本书里记述的正是作者的亲身经历。一方面是他身为医者的省思,一方面是他身为人子的追忆。“我们该拿父母怎么办?”这个拷问着每个家庭的问题在这里得到了解答,以所有的勇气、诚挚、希望和爱。

3、《那些我们没谈过的事》

作者:(法)马克李维

出版社: 湖南文艺出版社

我很抱歉没有早一点找机会对你说,没有早一点把那封信交给你。为了弥补这些遗憾,且让我们从永恒中偷来一些时光,说出那些我们没谈过的事。

朱莉亚有记忆以来,父亲一直在她人生的重要阶段上缺席。随着她慢慢长大,对父爱的渴望变成了对父亲的怨恨,父女关系降至冰点。两人鲜少见面、谈心,彼此意见也几乎没有交集。就在结婚前三天,忙着筹备婚礼的朱莉亚接到了父亲秘书的电话。如她所料,父亲不会来参加婚礼。但是这一次,朱莉亚必须承认父亲的缺席借口无可非难。他过世了。朱莉亚在预备举行婚礼的当天为自己的父亲下了葬。然而,在葬礼结束后的第二天,她的父亲以另一种方式归来。朱莉亚收到一个大木箱,里面是跟父亲一模一样的蜡像,上衣口袋里放着遥控器和使用手册,按下按钮,父亲立刻死而复生。

4、《致女儿书》

作者: 王朔

出版社: 北京十月文艺出版社

本书是《致女儿书》和《和我们的女儿谈话》两本经典作品的合集。是王朔写给自己女儿的心里话。

作者从自己爷爷奶奶的爸爸妈妈讲起,一直说到自己的爸爸妈妈,最后说到自己。每一句话都是真话,每一句话都是掏心窝子的话,以自己的经验告诉女儿一些做人的道理,并对自己的作为进行了反省。从中我们可以看到王朔作为一个女孩的父亲与我们日常对他的印象中所不一样的一面,也可以感受到父爱的伟大。

5、《有一天,妈妈老了》

作者: (韩)洪荣女,黄安娜

出版社: 北京理工大学出版社

她是一位普通的韩国母亲。只不过,七十多岁时通过自学学会了识字写字,开始每天记录家庭

6、《坐牢家爸爸给女儿的80封信》

作者: 李敖

出版社: 甘肃人民美术出版社

这是李敖在狱中给他女儿李文写的书信,全稿共80封信,在目录上体现为74封,有几封为主题相近题材信。书信内容包括文字和图片,增加了内容的趣味性,有助于读者理解。文字情深意切、生动活泼,内容旁征博引、幽默风趣,有助于对英文的理解。

李敖对李文的最大亏欠是他一生麻烦,使李文不能跟他住,不能好好教育她;李敖对李文的最大恩德是他始终坚壁清野,使李文念美国学校,不念三民主义,不受国民党教育的污染。在李敖坐牢期间,他曾写给李文许多信,权作函授,这本《坐牢家爸爸给女儿的80封信》,就是其中的主要部分。

在李敖写的信中,为了增加趣味和理解,他尽量酌配插图,这些插图都是从书上割下来的。牢中没有剪刀或刀片,李敖把破皮鞋中的钢片抽出来,在水泥台上磨出锋口,用来切割,与刀片无异。冯音汝少校有一次奇怪李敖为什么能把图片割得那么整齐,他说他神通广大,少校也没再追问。

7、《四十九日告别》

作者: (日)伊吹有喜

出版社: 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

普通主妇乙美骤然辞世,丈夫良平一蹶不振,女儿百合子也在此时失婚回到家中,热田家乱作一团。

忽然间,人们发现乙美留下一本手绘的“四十九日菜谱”,记录了日常生活的种种智慧。她更在其中交待身后只举行一场七七宴会,做出菜谱中的料理与大家分享。

一本绘满生活智慧的小册子、一场未知的奇特宴会,将带给濒临崩溃的热田家怎样的奇迹?

8、《细数那些叫思念的羊》

作者:张晓风

出版社: 青岛出版社

现世安稳,岁月静好,一个女人温柔了岁月,与这个世界握手言和。

张晓风干净的文字淡淡的情绪,道出一个好女人的岁月沉淀后的世事人情:面对父母老去离世,才发现你从未真正解读他们的内心;爱情婚姻中,我和他,只不过是凡世中,平凡又平凡的男子和女子,注定没有惊心动魄的情节可述,但生活中淡淡一句话里,却也有感念不尽的柔情;身为人母后自己体会的种种,忆起母亲的不易和牺牲,世上有什么角色比母亲更孤单?一个平凡女人一生的故事在文学大家张晓风笔下潺潺流出,让人想起自己的汗水、困惑、孤独、幸福、收获,想起这喧闹而安静的一生。

9、《宝贝,宝贝》

作者: 周国平

出版社: 浙江文艺出版社

《宝贝,宝贝》本书描写的是妞妞的妹妹——啾啾的故事,哲学家周国平经历了中年丧女又老年得子后将多年的思考和情感积淀融合到文字中,记录了女儿7岁前的许多有趣故事,舐犊之情跃然纸上。

10、《思家小馆的晚餐》

作者:(美)安·泰勒

出版社: 百花文艺出版社

一个普普通通的星期天,贝克·图尔离家出走了。从此,图尔太太只得独立抚养三个孩子。她没有告诉孩子们父亲出走的消息,希望有一天贝克还能回来,继续原来的生活。

三个孩子渐渐长大,用不同的方式表达着对家的渴望。小儿子埃兹拉开了一家名叫思家小馆的餐馆,梦想着全家人能一起在这里享用一顿晚餐。然而,家人的聚会却屡屡不欢而散。

直至临终,图尔太太才道出心愿:她希望丈夫来参加自己的葬礼……

2014年江苏高考

有人说,没有什么是不朽的,只有青春是不朽的;也有人说,年轻人不相信有朝一日会老去。这种想法是天真的,我们自欺欺人地认为会有像自然一样不朽的信念。阅读材料,自选角度,题目自拟,体裁不限,

2014江苏高考满分作文:荒山种茶人

父亲将他的青春奉献给大山。

清明时节,我冒着霏霏细雨,回到了阔别的家乡。

父亲的腰弯得深深的,像是融进了茶园无涯的绿意里。漫山遍野的深绿、碧绿、浅绿直逼我的眼球,又像是给大山围上了一层曼妙的绿纱。

我随着父亲走向茶园更深处,四周涌动着如凝脂般厚重的绿意。任南风带着沁人的土香袭乱我们的头发,那不该被打扰的世界似乎在浅斟低唱,山里的孩子喜爱漫游于山林,趁散放的鹧鸪还未归巢,偷偷寻觅它们下的蛋。夕阳西下,肥嘟嘟的小子用衣裳兜着满满的鹧鸪蛋回家。

还记得,曾经的大山却是一片荒芜,粮食广种薄收。山里的人不希望把青春耗费在大山,纷纷外出打工,父亲却坚定地留了下来,因为,山里的老人和孩子都过得很苦,他不忍心弃他们不顾。

于是,无论四季更替,他在无怨无悔的奉献中,诠释了青春。

春天,他整地,开渠,播种。他惊讶地发现大山的土壤呈碱性,怪不得粮食不肯生长。但碱性的土壤却是茶树的温床。于是,他用自己的青春来改变大山。夏天,他浇水,施肥,沃土;秋天,他剪枝,修枝,发枝。

几载光阴转瞬即逝。清明时分,父亲与我带着山村特有的小筐,上山采茶了,清明茶只能站着采摘,米粒一样大的嫩草一棵树上只能摘十几个,必须“打一枪换一靶”。半天下来,父亲却采摘了一、二斤新鲜茶叶。我望着父亲佝偻的背,掂量着绿意盎然的大山,忽然间明白了:父亲的青春,铭刻在大山的一草一木中,绿得苍茫……

临别前,父亲叮嘱我常回山看看。我几步一回头。父亲,正静静地倚在门槛旁。西沉的落日,在他的身上打出昏黄。此刻,炊烟正从农舍的屋顶袅袅升起,在晚霞中四射,分散,消隐。女人们吆喝孩子的声音此起彼伏。一个男人挑着茶叶从我跟前走过,扁担吱呀吱呀,一路响了过去……

2014年江苏高考满分作文:心田半亩种青春

一首歌中唱道:“种桃、种李、种春风……”我有心田半亩,愿用它来种下青春。

韶华易逝,流逝如掌中沙的是年轻的光景;然而,青春却可以长驻,保持不朽的是一种昂然的生命力,绽放的乃是生命之春的盎然气象。

光阴流转中,多少人失却了直面人生秋冬萧索的勇气。张爱玲晚年高群索居,三毛断然选择结束生命,连李敖这般强韧的人也曾扬言:“若再也说不出话,将垂垂老矣的我扔到海岛上吧。”他们所畏惧的、急切逃避的,便是现实中的“青春不再”……不复浪漫,不再强悍。殊不知,岁月会侵蚀身体,但是只要心不老,时光永新,青春亦可长存。

奥地利作家托尔斯曾歌颂过:抚平心灵的皱纹,等同于青春永驻。

在时光的潜网中,没有谁能逃脱自然的规律;但在心灵的空间中,乘长风、万里溯流而上者并不鲜见。画家黄永玉古稀高龄,仍以“流浪者”的心态对待名利,以“冒险者”的姿态广泛尝试多种艺术领域,不断发掘新奇。同样,齐白石晚年仍不懈追求画艺的提升,多次改变画风,终达登峰造极的境界。诗人席慕容步入老年后,每每与青年人畅谈文字,那眼眸里闪烁的光芒仍告诉我们:那是一位满怀诗意的女子。

美人会迟暮,但眼神中的光彩不应湮灭。华年会消逝,但激扬活力的青春不应褪色。

当我们一次次阅读那些名诗、欣赏那些名画时,我们分明在触摸一颗颗跳动的心,那么有力,那么张扬,也许它们的创作者已经离去,但我们坚信会有另一批朝气蓬勃的来者接过其衣钵,成为人生的新歌者。

我想,这是深植于我们血脉中对美对青春的认同。这份敬与爱,犹如一根细而长的线,将我们一颗颗珍珠串连起来,

抛开童稚、拥抱青春的我们,不妨在心间种下青春吧,看着自己有刻度地成长,拥有一片浓荫,撑开无限春天。

2014年江苏高考满分作文:逝去的永恒

迎着晨

自然永恒,年华将逝。纵使万物皆逝,有一种精神独留生命的长河,那就是以梦为马、奋斗不息。

米兰·昆德拉说:“生命是一棵长满可能的树。”人的可贵之处,恰在于坚持最初的选择。时光溜走得那样义无反顾,一味凭栏望月自叹,是一种愚行;任时光悄然而逝无所为,是一种堕落。生命逝去了,留下的当是一份永恒的禅意。

人们说,勤劳的蜜蜂永没有时间悲哀。草木得常理,每时每刻都在拼命生长,决不

三文鱼,我,向你礼敬!

大家可曾知晓,小麦花一生只开五分钟。或许,我们认为,五分钟太过短暂,可是小麦花却静静地绽放,尽心地开放,安心地等待生命的凋谢。它没有忘记使命,它要留下那饱满而灿烂的果实,供人享用。这,是小麦花的永恒。

物犹如此,人何以堪?现实世界里的我们,遭遇旅途不顺,常曰尘世苦海,殊不知云白山青,清泉石立,花迎鸟语,大好光阴已在咨嗟虚叹中毫不留情地离去!

不要忘了海子的教诲:“人要有遥远的梦想和朴素的生活,即使明天天寒地冻,路遥马亡。”看林徽因,正值青春年华,却与丈夫到乡间寻访古建筑,践行人生理想,正如金岳霖赠言:“一身诗意千寻瀑,万古人间四月天”。

《致我们终将逝去的青春》这一电影感动了无数人。我们没有与万物共生死的能力,我们可以选择尽情地开花,为春意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

万物皆逝,唯精神永存!一路向前,在自己的人生舞台上翩翩起舞,直到不能!

2014年江苏高考满分作文:狂童之狂也且

《诗经》中曾描写过这样一位年轻女子:她隔着湍急的河流,对着心爱的'男子大喊:“你若喜欢我,我便摄衣渡河来找你;你若不喜欢我,我便另寻他人,向我提亲的人排了满大街哩!”文末发出“狂童之狂也且”的感慨。

好一个将青春挥洒到极致,用专属青春的奔放,洒脱地去爱、去恨的女子!

如此女子,必坚信青春不朽。用年轻人的狂妄、潇洒去践行人生的人,即使到了头童齿豁之日,内心深处必定还珍藏着一段明丽而永不朽蚀的青春。

可现实似乎并不如此。明明是“日出之光”、“日中之阳”,却感叹着青春不再,用理性而僵硬的公式,计算着青春逝去的那一天,嘲笑着坚信青春不朽之人的天真无知。这样的人,色未衰而心已老。以老成持重的视角看待本该绚烂多彩的青春,以至于暮气与戾气过早地染指他们的生命。上世纪的伦敦,曾流行刚毕业的医科大学生蓄起络腮胡、戴上金丝镜的“时尚”,以此来彰显自己的老到医术。然而,与之俱来的是腐败、贿赂之芽的潜滋暗长。

草让青春仆从于暮气。以“青春不朽”的观点看待生命,并不是虚妄地渴求永葆童颜,生命不逝;而是让一颗激越洒脱的,甚至“狂傲”的心永远跳跃。“不朽”与“逝去”其实并不矛盾,外在、表象、肉体可以逝去,内在、精神、灵魂却可以不朽。正如金岳霖先生在独居生活中与孩子们一起斗鸡,正如《射雕英雄传》中洪七公疯疯癫癫顽劣不堪却同时豁达善良。

英谚中的一句“年老而勿衰”。年老之人尚不能衰颓,更何况青年们?青年是时代的晴雨表,是潮流的扬帆人。“少年强则国强,少年富则国富,少年进步则国进步,少年自由则国自由”。那么,少年青春则国青春!若是人人都保持一颗“狂”心,则人人都是少年,时代便朝气蓬勃,生意盎然。

朋友,无论你的年龄,绽放青春之花吧!愿“狂童”之心,去热烈地拥抱太阳!

2014年江苏高考满分作文:我家的“老顽童”

“妮子,快来帮爷爷瞧瞧这个词儿怎么读!”亮如洪钟的声音第十次传来。

“来了来了!”我高声应和。无奈地瞥了眼桌旁白得晃眼的试卷,我只得先搁下手中微微汗湿的笔。

“真不知道老爷子这次又玩什么花样,唉。”我嘟哝着,一步一拖地朝书房走去。

说起我们家老爷子,偏是个“老不正经”。快七十岁的人了,好歹也是个退休教师,他放着“养鱼晒太阳”的老年生活不享受,偏要赶时

这不,前阵子老爷子又一腔热情的学电脑,说什么要“与时俱进”。这可苦了我哟!从识键盘,到打字再到上网都得手把手教。一遍不行,得十遍二十遍。老爷子戴着老花镜,小鸡啄米似的学得还真上心。怎么着算是出徒了。

“妮子,你快点儿!干嘛呢!”

“来了来了,别急。”我加快了脚步。

“妮子,你看这英文单词怎么读啊?这么多年不操弄,老底子散得差不多了。”只见爷爷眯着眼,用粗大的手指戳着个词急切地望着我。微黄的暖阳透过窗户洒在爷爷镶金边的老花眼镜上,折射出灿然的光星。

“好了,我看看。”接过带着爷爷大手余温的词汇书,一眼便看到了那个用红笔圈出的单词,“听好了,sunshine—阳光,您来一遍。”

接着,爷爷微点着头,嘴唇一上一下地默记了几次,仿佛回到了学生时代,那个勤学的少年隐隐可见。

“爷爷,你怎么学起了英文啊?”奈不住好奇,我问道。

爷爷的脸微红了一下,挠了挠头道:“这不咱城市外国人越来越多了,见着他们,一句话不说多没礼貌。爷爷学会了,也好给咱中国人长长脸啊。”

我愣了,只听爷爷继续道:“你们这些小辈常说我‘老不正经’。可老话说‘活到老学到老’。早早地服老了,日子多没滋味!别看爷爷年纪大了,可心却是越活越年轻。保持年轻的心,生活才更有动力嘛。妮子,你说是不?”

望着爷爷,我若有所思地点了点头。心永远年轻?对。

“糟了,忘了偷菜了!”爷爷一拍脑袋,忙碌起来。

看着我们家的“老顽童”,我的嘴角自然地上扬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