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不忍舍处方得书味
训曰:朱子云:「读书须读到不忍舍处,方是得书真味。若读之数过,略晓其义即厌之,欲别求书者,则是于此一卷书犹未得趣也。」此言极是。朕自幼亦尝发愤读书看书,当其读某一经之时,固讲论而切记之。年来翻阅其中,复有宜详解者。朱子斯言,凡读书者皆宜知之。
2.进德修业依于经史
训曰:凡人进德修业,事事从读书起。多读书则嗜欲淡,嗜欲淡则费用省,费用省则营求少,营求少则立品高。读书之法,以经为主。苟经术深邃,然后观史。观史则能知人之贤愚,遇事得失亦易明了。故凡事可论贵贱老少,惟读书不问贵贱老少。读书一卷,则有一卷之益;读书一日,则有一日之益。此夫子所以发愤忘食,学如不及也。
3.为山九仞未可偏废
训曰:从来有生知、有学知、有困知,及其成功,则一未有。下学既久,而不可以上达者,但功夫不可躐等而进,尤不可半途而废。《书》云:「为山九仞,功亏一篑。」正为半途而废者惜也。
4.为学之功不在日用之外
训曰:为学之功不在日用之外,检身则谨言慎行,居家则事亲敬长,穷理则读书讲义。至近至易,即今便可用力;至急至切,即今便当用力。用一日之力,便有一日之效。至有所疑,寻人问难,则长进通达,自不可量。若即今全不用力,蹉过少壮时光,即使他日得圣贤而师之,亦未必能有益也。
5.穷理求知行事得之
训曰:先儒有言:「穷理非一端,所得非一处。或在读书上得之,或在讲论上得之,或在思虑上得之,或在行事上得之。读书得之虽多,讲论得之尤速,思虑得之最深,行事得之最实。」此语最为切当,有志于格物致知之学者,其宜知之。
6.忍耐一时便觉无事
训曰:天下未有过不去之事,忍耐一时,便觉无事。即如乡党邻里间每以鸡犬等类些微之事,致起讼端,经官告理;或因一语戏谑,以致角口争斗。此皆由不能因一时之小忿,而成争讼之大端也。孔子曰:「小不忍则乱大谋。」圣人之言,至理存焉。
7.尽其人事以听天命
训曰:古人云:「尽人事以听天命。」至哉,是言乎!盖人事尽而天理见,犹治农业者耕垦宜常勤,而丰歉所不可必也。不尽人事,是舍其田而弗芸也;不安于静听者,是揠苗而助之长者也。孔子进以礼,退以义,所以尽人事也。得之不得曰:「有命。」是听天命也。
8.学以养心亦可养身
训曰:学以养心,亦所以养身。盖杂念不起,则灵府清明,血气和平,疾莫之撄,善端油然而生,是内外交相养也。
9.立定脚跟战胜私欲
训曰:朱子云:「人作不好的事,心却不安,此是良心。但被私欲锢蔽,虽有端倪,无力争得出。须是着力与他战,不可输与他。知得此事不好,立定脚跟硬地行,从好路去,待得熟时,私欲自住不得。」此一节语乃人立心之最要处。良心能胜私欲,为圣为贤,皆此路也。欲立身心者,当详究斯言。
10.存诸心体诸身求实得于己
训曰:朱子云:「读书之法,当循序而有常致,一而不懈,从容乎句读文义之间,而体验乎操存践履之实,然后心静理明,渐见意味。不然,则虽广求博取,日诵五车,亦奚益于学哉!」此言乃读书之至要也。人之读书,本欲存诸心,体诸身,而求实得于己也。如不然,将书泛然读之,何用?凡读书人皆宜奉此以为训也。
秋至满单皆秀色,春来无处不花香。
恶忌阴,善忌阳。
穷灶门,富水缸。
家贼难防,偷断屋梁。
坐吃如山崩,游戏则业荒。
居身务期质朴,训子要有义方。
富若不教子,钱财必消亡;
贵若不教子,衣冠受不长。
能师孟母三迁教,定卜燕山五贵芳。
国有贤臣安社稷,家无逆子恼爹娘。
说话人短,记话人长。
平生只会说人短,何不回头把己量。
言易招尤,对亲友少说两句;
文章转自
书能化俗,教儿孙多读几行。
施惠莫念,受恩莫忘。
刻薄成家,理无久享。
触来莫与说,事过心清凉。
君子不可貌相,海水不可斗量。
蓬篙之下,或有兰香;
茅茨之屋,或有公王。
一家饱暖千家怨,万世机密二世亡。
狐眠败砌,兔走荒台,尽是当年歌舞地;
露冷黄花,烟迷绿草,悉为旧时争战场。
拨开世上尘氛,胸中自无火炎水竞; 消去心中鄙吝,眼前时有鸟语花香。
贫穷自在,富贵多忧。
既往不究,覆水难收。
人无远虑,必有近忧。
勿临渴而掘井,宜未雨而绸谬。
宁向直中取,不向曲中求。
驭横切莫逞气,止谤还要自修。
忍得一时之气,免得百日之忧。
是非只因多开口,烦恼皆为多出头。
酒虽养性还乱性,水能载舟亦覆舟。
克己者,触事皆成药石;
尤人者,启口即是戈矛。
以直报缘分,以义解仇。
庄敬日强,安肆日偷。
惧法时时乐,欺公日日忧。
晴干不肯去,只待雨淋头。
儿孙自有儿孙福,莫与儿孙做马牛。
人生七十古来稀,问君还有几春秋。
当出力处且出力,得缩头时须缩头。
贪它一斗米,失却半年粮。
争它一脚豚,反尖一肘羊。
不贪为宝,两不相伤。
画水无风偏作浪,绣花虽好不闻香。
贫无达士将金赠,病有高人说药方。
三生有辛,一饭不忘。
见善如不及,见恶如探汤。
隐逸林中无容辱,道义路上泯炎光。
好便宜者,不可与之交财
多狐疑者,不可与之谋事
好贪便宜者,和她交财必然会造成不愉快。多疑的人,无法和她一起做事,因为合作最重要的就是彼此坦诚,互相猜忌是无法合作的。
身无半亩,心忧天下
读破千卷,神交古人
这是左宗棠的述志联。上联可以和顾炎武的“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相媲美。下联表达向古之仁人志士看齐的志趣,“古之学者为己,今之学者为人”,读书是为摆脱庸俗,与往圣先贤神交。
发上等愿,结中等缘,享下等福
择高处立,就平处坐,向宽处行
这是左宗棠的一副对联。上联意思是要胸怀远大抱负,只求中等缘分,过普通人生活。“发上等愿”是志存高远,具有悲天悯人的情怀;“结中等缘”是恪守中庸之道,追求圆满而不是完美;“享下等福”是享受生命的真福,体味人生的乐趣。
下联意思是看问题要高瞻远瞩,做人应低调处世,做事要留有余地。“择高处立”,才能高瞻远瞩;“就平处坐”,才能消灾远祸;“向宽处行”,才能畅行无阻。
李嘉诚最喜欢的一幅对联,挂于其办公室。
穷困潦倒之时,不被人欺
飞黄腾达之日,不被人嫉
“不被人欺”指的是人在逆境中,困窘时要保有自己的人格尊严,不能接受别人的羞辱;“不被人嫉”指的'是在顺境中,发达时要保持低调,谦和待人,不要遭人嫉恨。
能受天磨真铁汉,不遭人嫉是庸才
大丈夫要越挫越勇,不向困难低头,不轻言放弃;不做一个烂好人,做个有才华的,能有所作为的人,既使被周围的一部分人嫉恨也勇往直前,当仁不让。
万有不齐天地事,一无可寄古今情
天地间的事形形色色,都有存在的理由。凡是现实的都是合理的,凡是合理的都是现实的。古往今来,万事成空,问苍茫大地,谁主沉浮?独怆然而涕下!
读未见书,如得良友;读已见书,如逢故人
读书就是和古人为友,好书常读常新。
自奉宁过于俭,待人宁过于厚,一切均从简省
断不可浪用,此惜福之道,保家之道也
节俭是修身持家之道。奢侈逸豫多亡身,勤俭节约自长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