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参加升国旗仪式,做到快、静、齐,衣着整洁、脱帽肃立,行注目礼。
2、着装得体,佩戴学生证和团徽(团员)
3、仪表整洁,不化妆,不烫发,不染发,不佩开戴首饰,不涂指甲油,不纹身
4、举止文雅,谈吐文明,坐立正直,行走靠右,不与师长争道
5、不打骂人,不说脏话,不叫侮辱性绰号,不欺侮弱小
6、使用好文明礼貌用语,请、您好、谢谢、再见、对不起、没关系
7、使用好体态语言:微笑、鞠躬、握手、招手、鼓掌、起立等
8、上下课,起立向老师行礼,课堂上发言先举手
9、进老师办公室或居室应喊“报告”或轻微敲门经允许后再进入
10、得到别人的帮助或借用别人的东西应说“谢谢
11、弄坏别人的东西要道歉和赔偿
12、对长辈使用尊称,看见长辈应先打招呼
13、诚实待人,对客人主动问候,微笑致意;对老、幼、妇、残和军人,行走让路,乘车让座,购物让先
14、接受或递交物品时起立并用双手;不随意拿别人的东西,借东西及时归还
15、不拆看他人信件,不偷看他人
16、参加集会守纪肃立,不会发言先向师长和听众致礼,发言结束道谢;观看演出,比赛做文明观众,不起哄打扰,适时适度鼓掌致意。
校园礼仪表演
站姿:站立时要挺胸收腹,双肩展平,双腿并拢,目视前方,面带微笑。
女士站姿:脚跟靠紧,脚掌分开呈"V"字形,右手搭在左手上,贴于腹部。在此基础上,两脚成"丁"字型站立,更显女士端庄、大方的气质。(女士退场)
男士站姿:两脚与肩同宽,抬头挺胸,双手体前交叉或自然下垂。要象青松一样端正、挺拔,给人以舒展大方、积极向上的印象。 (做不规范动作)象这样的姿势可不规范!
走姿:行走时应双肩平稳,双目平视前方,双臂前后自然摆动,摆幅以30度为宜。步履要自然且富于节奏感,表现出青年人朝气蓬勃的精神面貌。
坐姿:入座时动作要轻稳、从容不迫、优雅大方。
女士坐姿:女士如着裙装,入座时应将衣裙向前稍拢一下,双肩平稳放松,立腰挺胸 ,双膝双脚并拢,两手自然搭握放在两腿之间,双脚(表演各种坐姿)。
男士坐姿:男士就坐时,双膝可略为分开,双手放于膝上或者交叉放于两腿中间。腰背挺直,给人以沉着、稳重之感。男士坐姿形式还有(表演各种坐姿)。
谈话时,可以侧坐,上身与腿同时转向一侧,面向对方。
(做不规范坐姿)象这样的姿势可不够美哟。
课堂礼仪:(1)学生应在课前做好充分准备,端坐恭候老师的到来,欢迎老师授课。"起立!" "同学们好!" "老师好!" (老师回礼后,坐下)
(2)如果上课迟到,要特别注意举止的文明和礼貌,首先应在教室门口停住脚步:"报告!" "请进!" 。在走向座位时,速度要快,脚步要轻,迅速集中精力听讲。
(3)老师提问,学生应先举手,老师允许后方可起立回答,表情要大方,声音要清晰。
"这节课就讲到这儿,下课!" "起立!"
升国旗时礼仪:
参加升国旗仪式,衣着整洁,脱帽肃立,行队礼或注目礼;唱国歌严肃、准确、声音宏亮
仪表礼仪:
学生穿着打扮要朴素大方、整洁、美观,不穿奇装异服。仪容朴素健美,男同学不留长发,非特殊情况不在校内穿无领无袖背心,打赤脚,禁止敞胸露怀;女同学不烫发,不留披肩发,不化妆,不佩戴不相宜的饰物。
天津南开的容止格言:面必净,发必理,衣必整,钮必结。头容正,肩容平,胸容宽,背容直。
不同情境和场合的礼貌用语:
与人相见说“您好” 问人姓氏说“贵姓” 问人住址说“府上”
仰慕已久说“久仰” 长期未见说“久违” 求人帮忙说“劳驾”
向人询问说“请问” 请人协助说“费心” 请人解答说“请教”
求人办事说“拜托” 麻烦别人说“打扰” 求人方便说“借光”
请改文章说“斧正” 接受好意说“领情” 求人指点说“赐教”
得人帮助说“谢谢” 祝人健康说“保重” 向人祝贺说“恭喜”
老人年龄说“高寿” 身体不适说“欠安” 看望别人说“拜访”
请人接受说“笑纳” 送人照片说“惠存” 欢迎购买说“惠顾”
希望照顾说“关照” 赞人见解说“高见” 归还物品说“奉还”
请人赴约说“赏光” 对方来信说“惠书” 自己住家说“寒舍”
需要考虑说“斟酌” 无法满足说“抱歉” 请人谅解说“包涵”
言行不妥“对不起” 慰问他人说“辛苦” 迎接客人说“欢迎”
宾客来到说“光临” 等候别人说“恭候” 没能迎接说“失迎”
客人入座说“请坐” 陪伴朋友说“奉陪” 临分别时说“再见”
中途先走说“失陪” 请人勿送说“留步” 送人远行说“平安
三条社交礼仪原则
遵守健康、文明的社交礼仪。以扬弃的态度对待传统礼仪,继承其中的精华,同时要积极吸取现代社交礼仪。
尊重少数民族的礼仪习俗。在与少数民族交往时,要入乡随俗,不能因为不习惯少数民族的某些礼仪习俗而加以贬低或不遵守。
区别对待外国礼仪。一方面要尊重外宾的'礼仪习俗;另一方面,在尊重外宾的社交礼仪时也要注意我们自己的礼仪习俗,把二者恰当地结合起来。
社交礼仪三题
握手礼仪。握手是现代社会人们最常用的礼节。握手时,主人应主动伸手与客人握手。年长者、身份高者,应主动伸手与年轻者、身份低者握手。男性应等女性先伸手后再握手,男性只握女性手指部分即可;女性无握手之意,男性不应伸手,而以点头致意。多人握手时不要交叉握手,要等别人握手完毕后再伸手。
待客礼仪。当得知客人要来访时,应将室内打扫干净,收拾整齐。客人来时,要及时开门表示欢迎;然后请客人就坐,送上茶水。对熟悉的客人可以随便些,对初次登门的客人则尽可能消除其陌生感,使之愉快、自然。交谈时,可以寻找一些双方都熟悉和感兴趣的事作为话题。客人离开时,应有礼貌地送到室外,并打招呼“欢迎再来”。
舞会礼仪。参加舞会前要适当梳洗打扮,着装要整齐、大方、得体。不要穿过于暴露的服装。舞会进行中,邀请舞伴要有礼貌,男女可以互相邀请,但以男方邀请为主,女方对男方的邀请一般不应拒绝。舞姿要端正、大方、健康,说话要轻声,不可旁若无人地大声谈笑。尊重舞伴,双方距离适度。大家正在起舞时,不要在舞池中穿行、找人。
交往礼仪的特性
规范性与普遍性。礼仪是一种规范,是一定社会对人们的社会行为所提出的要求。这种要求在人们长期、反复的生活实践中形成,一经形成规范即成为一定的礼仪。礼仪对一定社会成员具有普遍的制约性,是该社会全体成员共同遵守的行为准则。它是人们共同实践的结果,具有普遍性。
民族性与差异性。不同民族的缘起背景不尽相同,每个民族都具有自己的共同语言、共同生活地域、共同生活习惯。这样,不同民族就形成了不同的礼仪。不同民族、同一民族的不同发展阶段甚至不同地区的人们都有自己特定的社交礼仪。这就是礼仪的民族性和差异性的体现。
多样性与共同性。礼仪涉及生活的各个层面,不同领域、不同行业都有自己特殊的行为规范要求,这是礼仪多样性的体现。然而,礼仪的主体毕竟是人,人是具有共性的,所以,交往礼仪也总表现为一定的共性。
继承性与发展性。交往礼仪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具有继承性一面。社会是不断向前推进的,交往礼仪也随社会的进步而变化。这就是交往礼仪的发展性。
社会性和国际性。交往礼仪作为一种文化形态,有着广泛的社会性,它贯穿人类社会始终。只要人类社会存在,就会有交往礼仪。随着国际交往的日益频繁,地球成了名副其实的“地球村”,交往礼仪也必然具有国际性。
文明礼仪的名言
1、让文明的气息洋溢在学校的每个角落。
2、花儿用美丽装扮世界,我们用行动美化校园!
3、顺手捡起是的一片纸,纯洁的是自己的精神; 有意擦去的一块污渍,净化的是自己的灵魂。
4、鸟儿因翅膀而自由翱翔,鲜花因芬芳而美丽,校园因文明而将更加进步。
5、关心学校,我们的职责;爱护学校,我们的义务;热爱学校,我们的心声。
6、学校是学习之所,文明是成功之本。
7、让我们一起来:关心集体,爱护公物,保护环境!
7、环境整洁优美,生活健康科学,社会文明进步。
8、手边留情花似锦,脚下留情草如茵!
9、让我们的素质及文明展现在一言一行中!
10、向老师说声好,不困难;困难的是,要坚持向老师真心地说声好。
11、微笑是我们的语言,文明是我们的.信念。
12、礼貌是最容易做到的事情,也是最容易忽视的事情,但她却是最珍贵的事情。
13、礼貌和文明是我们共处的金钥匙。
14、以滥用水为耻,以节约水为荣。
15、讲文明,讲卫生,讲科学,树新风。
16、讲究社会公德,爱护公共环境。
17、珍惜自己,关爱他人,革除陋习,从我做起。
18、告别陋习,健康文明。
19、讲究公共卫生,爱护公共设施,维护公共秩序,遵守公共道德。
20、 “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
21、 “今天,你微笑了吗?你问候了吗?你礼让了吗?你帮助别人了吗?”
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
1、尊敬国旗、国徽,会唱国歌,升降国旗、奏唱国歌时肃立、脱帽、行注目礼,少先队员行队礼。
2、尊敬父母,关心父母身体健康,主动为家庭做力所能及的事。听从父母和长辈的教导,外出或回到家要主动打招呼。
3、尊敬老师,见面行礼,主动问好,接受老师的教导,与老师交流。
4、尊老爱幼,平等待人。同学之间友好相处,互相关心,互相帮助。不欺负弱小,不讥笑、戏弄他人。尊重残疾人。尊重他人的民族习惯。
5、待人有礼貌,说话文明,讲普通话,会用礼貌用语。不骂人,不打架。到他人房间先敲门,经允许再进入,不随意翻动别人的物品,不打扰别人的工作、学习和休息。
6、诚实守信,不说谎话,知错就改,不随意拿别人的东西,借东西及时归还,答应别人的事努力做到,做不到时表示歉意。考试不作弊。
7、虚心学习别人的长处和优点,不嫉妒别人。遇到挫折和失败不灰心,不气馁,遇到困难努力克服。
8、爱惜粮食和学习、生活用品。节约水电,不比吃穿,不乱花钱。
9、衣着整洁,经常洗澡,勤剪指甲,勤洗头,早晚刷牙,饭前便后要洗手。自己能做的事自己做,衣物用品摆放整齐,学会收拾房间、洗衣服、洗餐具等家务劳动。
10、按时上学,不迟到,不早退,不逃学,有病有事要请假,放学后按时回家。参加活动守时,不能参加事先请假。
11、课前准备好学习用品,上课专心听讲,积极思考,大胆提问,回答问题声音清楚,不随意打断他人发言。课间活动有秩序。
12、课前预习,课后认真复习,按时完成作业,书写工整,卷面整洁。
13、坚持锻炼身体,认真做广播体操和眼保健操,坐、立、行、读书、写字姿势正确。积极参加有益的文体活动。
14、认真做值日,保持教室、校园整洁。保护环境,爱护花草树木、庄稼和有益动物,不随地吐痰,不乱扔果皮纸屑等废弃物。
15、爱护公物,不在课桌椅、建筑物和文物古迹上涂抹刻画。损坏公物要赔偿。拾到东西归还失主或交公。
16、积极参加集体活动,认真完成集体交给的任务,少先队员服从队的决议,不做有损集体荣誉的事,集体成员之间相互尊重,学会合作积极参加学校组织的各种劳动和社会实践活动,多观察,勤动手。
17、遵守交通法规,过马路走人行横道,不乱穿马路,不在公路、铁路、码头玩耍和追逐打闹。
18、遵守公共秩序,在公共场所守不拥挤,不喧哗,礼让他人。乘公共车、船等主动购票,主动给老幼病残孕让座。不做法律禁止的事。
当我发现汽车修理店的门上写着“不拘小节”时,我知道自己遇到了麻烦。实际上那招牌表达的是:“两条生活准则,1。不拘小节;2。万事皆小节。”
我想,这招牌的本意只是调侃而已,可它却令我望而生畏。一想到把我的汽车交给一位毕业于“并不在乎汽车技校”的人,委实让我一百个不放心。
就在同一天,我从《洛杉矶时报》上读了一篇关于小偷小摸日益泛滥的文章。文章中谈到,有位律师声称,他常常等待别人从投币式自动售报机中买报纸,他便顺手牵羊,白拿报纸。他本来买得起这张报纸,可他为什么要这样做呢?“报社赚了那么多钱,拿一张报纸又算得了什么?”他辩解说。
到一个超市的果菜档转转,你肯定能看见一两个馋嘴驴“啃青”。显然,在某些人看来,一块甜瓜或一根胡萝卜价值无几,尝几块确实算不上偷。
有一次,我目睹了购物者与果品经理的一场争论。当一位母亲仔细挑选葡萄时,她的孩子就吃了起来。经理客气地告诉那孩子,这葡萄是卖的,不是供人们品尝的样品。没想到,那位母亲立刻反唇相讥,为她的孩子辩护。“噢,天哪!不就是这么一点儿小玩意吗!”她愤愤不平地说。我不知道她是怎么划分“大”与“小”的界限的。也许是按水果的个头划分吧,比如拿橘子与之相比。评判这孩子对与错的唯一区别,是他吃了还是没吃人家的东西。而他确实是吃了那些葡萄。
这位母亲私下里是否教训她的孩子,我们无从知晓。但她公开表达的意思十分清楚:偷“小东西”没事,这根本算不上偷。
当然,如果“不拘小节”是指“坚持你的立场”或者“避免反应过激”,它可能是好的忠告。但若随意乱用,这句格言便不再是规范理性生活的准则,而是成了无准则生活的原理。到那时,我们就很可能把随便拿走旅馆的'毛巾和衣架,或者办公室的信笺或邮票,统统看作是区区小事。把自己垂涎的东西看作区区小事,是为小偷小摸寻找借口。
一天,在我讲授商业道德的课堂上,有位年轻女子提出一个关于公司财产的问题。她最近刚刚辞掉一份工作,同时她擅自抄录了那家公司的客户
接下来的讨论,集中在她是否打算和原雇主进行竞争上。由于她并不是打算和原来的雇主竞争,所以很少有人反对她的行为。正如一位篮球球迷说的:“没造成损害,就不算犯规。”
不过,也不是人人都持这种观点。有少数几个人还是坚持认为,客户资料属于公司的财产,她对此没有权利。
“你为什么不先问问呢?”有人提出。
这位学生羞涩地笑笑,回答说:“我怕人家不同意。”换句话说,她是未经允许,自己找了难堪。
那些把荣誉看作只是“区区小事”的人,有朝一日付出的代价,可能是一场婚姻、一段友谊或一个职业。正像本杰明·富兰克林告诫的:“若不防微杜渐,恐有大祸酿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