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老鼠与大老虎》这个绘本主要讲了一只小小的微不足道的老鼠和一只大大的强悍威武的老虎居然成了好朋友,这对很不相称的好朋友之间因为一些小小的问题波澜迭起,这些小小的问题其实也是存在于小朋友的生活当中的,比如故意踢翻朋友的玩具、和朋友一起分享的时候自己可能会多留一点的小心眼,这些都会让孩子感觉到绘本故事的亲近,他们在阅读中可以经历着相同的情感变化。而小老鼠大胆地和大老虎绝交,大老虎想尽办法赢回小老鼠的.友谊,最终获得小老鼠的谅解的比较完美的结局会让幼儿雀跃,从中也能学到和朋友友好相处的一些方法。我想这就是绘本的价值所在吧。
整个绘本还采用对比的方式把喜剧气氛渲染到了极致,从玩游戏时投降的“小老鼠”到角色互换后投降的“大老虎”,从“小老鼠”身上的创口贴到“大老虎”身上的创口贴。富有趣味的设计,一种顽童的幽默跳跃在字里画间,让人自始至终忍俊不禁。
这堂课在我上之前已经看两个老师上过了,第一个老师上的时候是完全按照绘本上的故事讲的,然后让幼儿一幅幅图观察,讲,本身故事就很长,这样分开像看图说话一样的形式讲述,把整个绘本拆的很散,幼儿注意也不能集中。第二个老师注重幼儿的对故事本身的倾听,她是以故事的形式讲述的,将绘本中原来的对话以第三者的身份讲了出来,这样虽然整体性好了,但是,我觉得失去了绘本的意义,绘本最重要的是图,如果以倾听为主要目标,以故事的形式讲述,图就成了辅助。结合本班幼儿喜欢表演的特点,我在上课时将重点放在了学习图中大老虎和小老鼠的表情、神态、动作上,然后让幼儿体会绘本中两个动物的心理变化,从而理解好朋友正确的相处方式。想的很好,可是由于我是新教师,对课堂的把握不好,导致上下来还是效果不好,我的最大问题就是教师的应对策略。在这个活动结束后,我觉得在以后备课时,我必须让自己想的更仔细些,比如如何跟进,是语言跟进,还是问题跟进;在语言跟进中是用过渡性语言还是总结性语言;在问题跟进中是追问还是反问,如何让自己的提问不重复,回答有技巧;绘本的语言什么时候该出现,是讲述还是总结、提升这些都值得好好思考。
在课后再与其他老师研这节课后,我发现,我们现在的活动设计很死,将绘本上成看图说话的情况很多,绘本,应该更多的给孩子自己阅读的机会。而同样一节课,上法可以很多,主要是制定一个适当的目标,然后围绕这个目标设定一条线索,教师紧抓这条线索让幼儿自己去发现、学习,这样才是一个好教师应该做到的。
一天,阳光灿烂,小老鼠趁着这个好天气出洞采蘑菇。
走着走着,它总觉得自己脚下毛茸茸的,低头一看,吓了一大跳。原来它看见自己的脚正踩到了一只大老虎的尾巴上,而且这只大老虎本来在睡觉,结果被它踩醒了。大老虎很生气,它抓起小老鼠,对着它大声地说:“好你个小耗子,竟然敢踩我!”小老鼠被吓得浑身发抖,哆嗦着说:“您如果这次饶了我的命,下次当您有危险时我帮您避难。”大老虎见小老鼠这么真诚,就说:“下一次你一定要帮我哦!”便放了它。
过了不久,小老鼠真帮了大老虎一次。有次大老虎也在散步,它却感觉自己正在慢慢上升,呀!原来踩中了猎人的捕兽器,它拼命呼喊:“救命呀!救命呀!”。正在这关键时刻,小老鼠听到大老虎的喊叫,就朝着发出声音的`地方跑来,用牙齿咬开了捕兽器,救出了老虎。大老虎大叫一声:“自由万岁!”
从此,小老鼠和大老虎成为了朋友,在森林里快乐的生活。
这个故事让我懂得了两个道理:一是答应别人的事情一定要做到;二是遇到危险不要慌张,要冷静。
当阅读了一本名著后,大家心中一定有很多感想,不能光会读哦,写一篇
今天和宝贝女儿阅读了《小老鼠和大老虎》这本儿童漫画书!
这本书主要讲述了大老虎以大欺小,小老鼠受气出走故事!大老虎和小老鼠本来是一对好朋友,可是他们之间出了点小问题!不管玩游戏还是一起吃东西大老虎都一直扮演好人角色和吃最大一份。在一次大老虎踢烂小老鼠辛辛苦苦搭好的积木城堡后,小老鼠终于爆发了!不想再和大老虎做朋友了。大老虎知道自己所做的一切非常过份,而后积极补救!最后得到了小老鼠的.原谅。
故事分为前后两部分!阅读完后我问女儿;前面一部分主要讲述了什么。女儿回答;大老虎很坏一直欺负小老鼠。 我又问;那么后面大老虎怎么办呢!她回答;大老虎把吃的玩的都平均给小老鼠了,最终和好了!
女儿对漫画书的前因后果也都大体了解,也对大老虎做了一番评判!不过现实中她还是出现抢玩具行为和小妹妹吵架的举动!她还是认为是小妹妹先一直霸占着玩具导致她没得玩。经过这次阅读和她自己之前的行为对比她也感到自己做了一些错误的事情!
对于《小老鼠和大老虎》这本书字浅理深很好的引导小孩,同学和小朋友之间要互相礼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