励志一生网 > 格言大全 > 古代人对养心的6句格言 正文

古代人对养心的6句格言

时间:2025-05-09 20:11:44

我阅读关于我所不懂的题目之书籍时,所用的方法,是先求得该题目的肤表的见解,先浏览许多页和好多章,然后才从头重新读起,以求获得精密的智识。我读该书的终末,就懂得它的起因。这是我所能介绍给你惟一正解的方法。狄慈根:《辩证法的逻辑》

重要的不是知识的数量,而是知识的质量,有些人知道很多很多,但却不知道最有用的东西。托尔斯泰

在所阅读的书本中找出可以把自己引到深处的东西,把其他一切统统抛掉,就是抛掉使头脑负担过重和会把自己诱离要点的一切。爱因斯坦

书籍是人类的编年史,它将整个人类积累的无数丰富的经验,世世代代传下去。坎耶里

书籍是屹立在时间的汪洋大海中的灯塔。 惠普尔

书籍是培育我们的良师,无需鞭笞和棍打,不用言语和训斥,不收学费,也不拘形式。 德伯里

优秀的书籍是抚育杰出人才的珍贵乳汁,它作为人类财富保存下来,并为人类生活的进一步发展服务。弥尔顿

书籍是生活的加速器。尼克拉耶娃

书是这一代对下一代精神上的遗训。赫尔岑

书是逆境中的慰藉。

书房是文人精神的巢穴,生命的'禅堂。

成功的科学家往往是兴趣广泛的人,他们的独创精神来自他们的博学。

世界上最壮丽的宫殿是藏书最多的图书馆。

年轻时读书就像迎着朝阳走路。

最淡的墨水也胜过最强的记忆。

精神能补物质的不足。

在学习中取得知识,在战斗中取得勇敢。

勤动笔墨勤看书。

知识好像砂石下的泉水,掘得越深,泉水越清。

如果知识不是每天在增加,就会不断地减少。

语言是心灵和文化教养的反映。

高尚的语言包含着真诚的动机。

勤学和知识是一对最美的情人。

学到很多东西的决窍,就是一下子不要学很多的东西。

一个人的度量是一种精神力量,是一股强大的文明力量。

书都读得来的人,还怕有什么做不来的。

作者不一定能写到老,但是他一定应该学到老。

再高深的学问也是从字母学起的。

写十卷书要比实际行动打下基础容易得多。

读书在某种意义上来说是养心。

知识上的富有可以享受心灵上的满足。

不断认识自己的无知是人类获得智慧的表现。

学习不但意味着接受新知识,同时还要修正错误乃至对错误的认识。

不信书不能提高境界,光信书不如无书。

掉进知识情网中的人,时时品尝着知识的甜蜜。

穿着饮食可以因陋就简,而搞学问是不能因陋就简的。

努力耕耘,少问收获。

热爱书吧---这是知识的泉源。---高尔基

我读书越多,书籍就使我和世界越接近,生活对我也变得越加光明和有意义。---高尔基

书籍是在时代的波涛中航行的思想之船,它小心翼翼地把珍贵的货物运送给一代又一代。---弗.培根

1、无限旱苗枯欲尽,悠悠闲处作奇峰。--《咏云》

2、心旷神怡,宠辱皆忘。--宋。范促淹《岳阳楼记》

3、胸怀广大,须从平淡二字用功。--《蔡锷集。序及按语》

4、修身以寡欲为要,行已以恭俭为先。--《古今图书集成。学行典》

5、也笑长安名利处,红尘半是马蹄翻。--唐·僧尚颜

6、一杯洗涤无余,万事消磨运远,浮名薄利休羡。--宋·赵师侠

7、一个人绝不会仅仅因为用憎恶的眼光看待世人就能显出他的优越。--夏多布里昂

8、幽境自能外见,高怀独出世间痴。--宋·惠洪

9、有人之形,无人之情。有人之形,故群于人;无人之情,故是非不得于身。--庄子

10、欲淡则心虚,心虚则气清,气清则理明。--明。薛宣《读书录》

11、欲寡则心自诚。--宋。程颢程牙刷《二程全书。元丰已未》

12、真正的科学研究者对他所从事的工作完全舍弃了功利观点。--皮尔斯

13、知足者仙境,不知足者凡境。--明·洪自诚

14、志不行,顾禄位如锱铢;道不同,视富贵如土芥。--《宋史。隐逸列传》

15、不好名者,斯不好利;好名者,好利之尤者也。--清。钱琦《钱公良测语。导儒》

16、不汲汲于富贵,不戚戚于贫贱。--《汉书。扬雄传》

17、不以一毫私利自蔽,不以一毫私欲自累。--宋·朱熹

18、不以誉喜,不以毁怒。--明。海瑞《令箴》

19、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论语。述而》

20、不诱于誉,不恐于诽。--《荀子。非十二子》

21、不在乎别人是否赏识他的人,必然成功。--金基尔

22、成功一件事,千万不要等待着享受荣誉。--法国

23、淡泊明志,夙夜在公。--蔡锷《南宁寓庐联》

24、淡泊以明志,宁静而致远。--三国·诸葛亮

25、放得功名富贵之心下,便可脱凡。--明·洪自诚

26、富贵非吾愿,帝乡不可期。--晋。陶渊明《归去来兮辞》

27、过于烦恼和过于愉悦都是过高评价世界的方式,前者比后者更糟。--哈利法克斯

28、涵容是待人第一法,恬淡是养心第一法。--弘一大师《格言别录》

29、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非淡泊无以明志,棵宁静无以致远。--三国诸葛这《诫子书》

30、看破红尘,顿开名缰利锁。--清·李汝珍

31、莫言名与利,名利是身仇。--唐·杜牧

32、少欲则心静,心静则事简。--明。薛宣《读书录》

33、谁知将相王侯外,别有优游快活人。--唐·白居易

34、贪材,权欲和虚荣心,弄得人痛苦不堪,这是大众意识的三根台柱,无论何时何地,它们都支撑着毫不动摇的庸人世界。--[前苏联]艾特到托夫

35、贪欲之人,无有厌足。弘一大师。--《修行法语》

36、完美的'行为产生于完全的无功利之心。--切萨雷·帕韦泽

37、我们每个人在内心深处都觉得,对于生命持一种无忧无虑的淡泊态度,将抵偿他自身的一切缺点。--威廉·詹姆斯

1、不好名者,斯不好利;好名者,好利之尤者也。——清·钱琦《钱公良测语·导儒》

2、不汲汲于富贵,不戚戚于贫贱。——《汉书·扬雄传》

3、不以一毫私利自蔽,不以一毫私欲自累。——宋·朱熹

4、不以誉喜,不以毁怒。——明·海瑞《令箴》

5、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论语·述而》

6、不诱于誉,不恐于诽。——《荀子·非十二子》

7、不在乎别人是否赏识他的人,必然成功。——金基尔

8、成功一件事,千万不要等待着享受荣誉。——法国

9、淡泊明志,夙夜在公。——蔡锷《南宁寓庐联》

10、淡泊以明志,宁静而致远。——三国·诸葛亮

11、放得功名富贵之心下,便可脱凡。——明·洪自诚

12、富贵非吾愿,帝乡不可期。——晋·陶渊明《归去来兮辞》

13、过于烦恼和过于愉悦都是过高评价世界的方式,前者比后者更糟。——哈利法克斯

14、涵容是待人第一法,恬淡是养心第一法。——弘一大师《格言别录》

15、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非淡泊无以明志,棵宁静无以致远。——三国诸葛这《诫子书》

16、看破红尘,顿开名缰利锁。——清·李汝珍

17、莫言名与利,名利是身仇。——唐·杜牧

18、少欲则心静,心静则事简。——明·薛宣《读书录》

19、谁知将相王侯外,别有优游快活人。——唐·白居易

20、贪材,权欲和虚荣心,弄得人痛苦不堪,这是大众意识的三根台柱,无论何时何地,它们都支撑着毫不动摇的庸人世界。——[前苏联]艾特到托夫

21、贪欲之人,无有厌足。弘一大师。——《修行法语》

22、完美的行为产生于完全的无功利之心。——切萨雷·帕韦泽

23、我们每个人在内心深处都觉得,对于生命持一种无忧无虑的淡泊态度,将抵偿他自身的一切缺点。——威廉·詹姆斯

24、无限旱苗枯欲尽,悠悠闲处作奇峰。——《咏云》

25、心旷神怡,宠辱皆忘。——宋·范促淹《岳阳楼记》

26、胸怀广大,须从平淡二字用功。——《蔡锷集·序及按语》

27、修身以寡欲为要,行已以恭俭为先。——《古今图书集成·学行典》

28、也笑长安名利处,红尘半是马蹄翻。——唐·僧尚颜

29、一杯洗涤无余,万事消磨运远,浮名薄利休羡。——宋·赵师侠

30、一个人绝不会仅仅因为用憎恶的.眼光看待世人就能显出他的优越。——夏多布里昂

31、幽境自能外见,高怀独出世间痴。——宋·惠洪

32、有人之形,无人之情。有人之形,故群于人;无人之情,故是非不得于身。——庄子

33、欲淡则心虚,心虚则气清,气清则理明。——明·薛宣《读书录》

34、欲寡则心自诚。——宋·程颢、程牙刷《二程全书·元丰已未》

35、真正的科学研究者对他所从事的工作完全舍弃了功利观点。——皮尔斯

36、知足者仙境,不知足者凡境。——明·洪自诚

37、志不行,顾禄位如锱铢;道不同,视富贵如土芥。——《宋史·隐逸列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