励志一生网 > 格言大全 > 关于读书的格言插图 正文

关于读书的格言插图

时间:2025-05-15 12:35:58

老舍、钱钟书的读书观

老舍:我的读书方法

怎样读书,在这里,是个自觉的问题;我说我的,没勉强谁跟我学。

第一,我读书没系统。借着什么,买着什么,遇着什么,就读什么。不懂的放下,使我糊涂的放下,没趣味的放下,不客气。我不能叫书管着我。

第二,读得很快,而不记住。书要都叫我记住,还要书干吗?书应该记住自己。对我,最讨厌的发问是:“那个典故是哪儿的呢?”“那句书是怎么来着?”我永不回答这样的`考问,即使我记得。我又不是印刷机器养的,管你这一套!

读得快,因为我有时候跳过几页去。不合我的意,我就练习跳远。书要是不服气的话,来跳我呀!看侦探小说的时候,我先看最后的几页,省事。

第三,读完一本书,没有批评,谁也不告诉。一告诉就糟:“嘿,你读《啼笑因缘》?”要大家都不读《啼笑因缘》,人家写它干吗呢?一批评就糟:“尊家这点意见?”我不惹气。读完一本书再打通儿架,不上算。我有我的爱与不爱,存在我自己心里。我爱念什么就念,有什么心得我自己知道,这是种享受,虽然显得自私一点。

再说呢,我读书似乎只要求一点灵感。“印象甚佳”便是好书,我没工夫去细细分析它,所以根本便不能批评。“印象甚佳”有时候并不是全书的,而是书中的一段最入我的味;因为这一段使我对这全书有了好感;其实这一段的美或者正足以破坏了全体的美,但是我不去管;有一段叫我喜欢两天的,我就感谢不尽。因此,设若我真去批评,大概是高明不了。

第四,我不读自己的书,不愿谈论自己的书。“儿子是自己的好”,我还不晓得,因为自己还没有过儿子。有个小女儿,女儿能不能代表儿子,就不得而知。“老婆是别人的好”,我也不敢加以拥护,特别是在家里。但是我准知道,书是别人的好。别人的书自然未必都好,可是至少给我一点我不知道的东西。自己的,一提都头疼!自己的书,和自己的运气,好象永远是一对儿累赘。

第五,哼,算了吧。

钱钟书:读书的三重境界

何谓“读书的三重境界”?曰:为知,为己,为人。

为知,就是为了积累知识,增长学问、识见和智慧。为此,必须多读书,读好书。宋太宗说:“开卷有益,朕不以为劳也。”皇帝如此,一般读书人更应该把读书当成一种永不疲倦的好事来对待。遇有和自己观点不同的或者不适时宜的书,也要拿过来看一看,甚至研究研究,以便从正反两面获得经验和教训,增加知识和才智。总之,博学从而多才多艺,这些都是“为知”的需要,也是读者的最起码、最基本的要求和目的。

为己,就是古人所说的修身、正己,培养自己的人格、道德和情操。这是读者的第二重境界。

中国的读书人向来把占有知识视为人品、人格自然升华的保证,苏东坡有“腹有诗书气自华”诗句,表达的就是这一意思。事实证明,读书与不读书,读书多与读书少的人,所表现出的内在气质与素质是绝不相同的。常言:“独善其身”,练好“内功”,提高自身的素质和修养,从而也有益于身心健康,这是古今知识分子共同追求的读书目标。读书固然要博览,但是听读之书,也要尽可能有所选择。换句话说,不仅要多读书,还要读好书,这是甚为关键的。

对于读书完全“为知”而言,“为己”已经是大大提高了一个层次和境界。这是非常宝贵的,非正人君子是不易做到的,应该大力提倡,并大加发扬。但是光做到这一点还不够,从更高的层次上说,还应该向前人学习,“为人”而读书。

我所说的“为人”,不是“今之学者”的“装饰自己,给别人看”的“为”,而是我所要表达的“为黎民百姓”而读书,或即周恩来少时所说的“为了中华之崛起”而读书。比较而言,“为己”是读书人“能够”做到的,“为人”则是读书人“应该”做到的。

1.

2.

3.

4.

5.

6.

7.

8.

9.

10.

有人说,读书好,书中有黄金屋,有颜如玉,有千钟粟,有车如簇。看,有权有势又有钱,更有一位“颜如玉”来“红袖添香夜读书”。下面是关于读书

读书手抄报图片

关于读书的名人名言

1、学者贵知其当然与所以然,若偶能然,不得谓为学。——孙中山

2、经常不断地学习,你就什么都知道。你知道得越多,你就越有力量。——高尔基

3、追求客观真理和知识是人的最高和永恒的目标。——爱因斯坦

4、读书如饭,善吃饭者长精神,不善吃者生疾病。——章学诚

5、书虫将自己裹在言辞之网中,只能看见别人思想反应出来的事物的朦胧影象。——哈兹里特

6、读书谓已多,抚事知不足。——王安石

7、我扑在书上,就像饥饿的人扑在面包上。——高尔基

8、学到很多东西的诀窍,就是一下子不要学很多。——洛克

9、读书,永远不恨其晚。晚,比永远不读强。——梁实秋

10、倘能生存,我当然仍要学习。——鲁迅

11、读书对于我来说是驱散生活中的不愉快的最好手段。没有一种苦恼是读书所不能驱散的。——孟德斯鸠

12、书籍能引导我们进入高尚的社会,并结识各个时代的最伟大人物。——斯迈尔斯

13、立身以立学为先,立学以读书为本。——郑耕老

14、千教万教教人求真,千学万学学做真人。——陶行之

15、不学而求知,犹愿鱼而无网。——葛洪

16、立身以力学为先,力学以读书为本。——欧阳修

17、读过一本好书,像交了一个益友。——藏克家

18、不怕读得少,只怕记不牢。——徐特立

19、挥汗读书不已,人皆怪我何求。我岂更求荣达,日长聊以销忧。读书,为明理也;明理,为做人也。——彭兆荪

20、知识本身并没有告诉人们怎样运用它,运用的方法乃在书本之外。——培根

21、生活在我们这个世界里,不读书就完全不可能了解人。——高尔基

22、才须学也。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诸葛亮

23、一切书籍不是刀剑,就是梦幻;你可以用语言进行杀戳,也可以用语言进行迷惑。——阿·洛威尔

24、读书是我惟一的娱乐,我不把时间浪费于酒店赌博或任何一种恶劣的游戏。——富兰克林

25、读书欲精不欲博,用心欲专不欲杂。——黄庭坚

26、读书是最好的学习,追随伟大人物的思想,是富有趣味的事情啊。——普希金

27、读书和学习是在别人思想和知识的帮助下,建立起自己的思想和知识。——普希金

28、书籍是幼年人的.导师,是老年人的护士,在岑寂的时候,书籍使我们欢娱,远离一切的痛苦。——柯里叶尔

29、我们知道的东西是有限的,我们不知道的东西则是无穷的。——拉普拉斯

30、读书之法,在循序而渐进,熟读而精思。——朱熹

我爱上了读书

开始的时候,我一点儿也不喜欢读书,觉得读书是一件无聊苦闷的事情,一点儿意思都没有。

为了让我体验读书的乐趣,喜欢上读书,每逢星期天爸爸都要带我到书店里去看书。可是,我却一点儿也不领情,赌气、撒娇等等各种手段都用上了,但却总是拗不过爸爸,只好不情愿地跟着来到书店。

到了书店,爸爸选了一本书读了起来。我也只好随手拿起一本,装模作样地“读”了起来。其实呀,我的心早就飞到九霄云外去了,至于书里写的什么,一点儿也没有记住。就这样,我在漫不经心地翻看中又苦苦地捱过了一个上午。

暑假过后,我们开始了新学期紧张有序的学习生活。

到了周日,我和爸爸一大早又来到书店。看到琳琅满目的图书,我真的有些不知所措了,这么多的书,我该看点儿啥呀?我一直对动物比较感兴趣,于是选了一本《昆虫记》试着读起来。渐渐地,我被这本图文并茂的科普书吸引了:呀,原来金龟子推粪球是为了养育自己的后代,真是太意外了!原来飞机的发明是受到了昆虫的启发!原来……我沉下心来,捧着书津津有味地品读起来。

忽然,爸爸从背后轻轻地拍了我一下,“不早了,该回家吃午饭了!”。我这才猛然回过神来,我居然只顾着看书而完全忘记了时间!

回家的路上,我把从书里看到的有趣内容兴奋地说给爸爸听。爸爸高兴地说:“今天收获不少啊,懂的知识比我都多,都快成小博士了!”我听了心里有说不出的得意,“爸爸,下周还要带我来看书!”

从那以后,我慢慢喜欢上了读书,从中获得了许多知识和乐趣。现在我的书架上、卧室的枕头边,都放着各种各样的书。一有时间,我都要到书的海洋里遨游一番!

读书是一件有意义的事。古人说“秀才不出门能知天下事”并非没有一定道理,只要知识学到一定境界,即使没发生的事情,也能猜到七七八八。下面是我们为大家带来关于读书的手抄报图片,欢迎大家阅读。

关于读书的手抄报图片篇一:读书的意义

提到读书,人们很容易问到这句话。而我的回答却是“没用”!这个“没用”,只是提醒你:读书不要太功利化了,不要太实用了。太功利太实用了,就和陶冶人的情操的读书目的背道而驰了。这个“没用”,是从物质方面而言的,不是以实用功利为目的的,而是以陶冶情操、提升精神、升华人格、开拓视野、丰富人生、纯洁心灵为最终归宿的。

读书的“用”,不在眼前,不在当下,而是像甘霖雨露滋润万物之后,万物所呈现的那种清新、新鲜、水灵时的生机勃勃,是看不见和摸不着的。它是一种无形之用,是一种潜移默化,它能融进你的血液、精神、行动之中,悄悄地对你的生活、环境发生作用,会在不知不觉中改变你的人生轨迹。

为用而读书,不是真正的读书;为用而读书之人,不是真正的读书之人。此为至语。然以此为界,古今中外能称作读书之人者有几?人生于世处处充溢着世俗功利,老祖宗的“书中自有黄金屋”“颜如玉”的训导根深蒂固,不管如何挞伐并不能损其纤毫。真正的读书和真正的读书之人均是由功利之门而入,渐趋于无我之境的。文人亦概莫能外,职业性的眼睛一如贪婪的吸针,书海中的寻寻觅觅总是以汲取养分为目的的。即使是寻求精神的伴侣,也是在“寻”在“求”。当然,不带任何功利的读书是读书的至境,不存任何功利的读书之人,才能从中获取人生至高的享受。

面对书山书海,我们究竟首先要选取哪一种或哪一本呢?

因为,每个人都有他自己的兴趣爱好。性格不同,所喜欢的书也就不同。不同的人,读不同的书,这和不同的作家写不同的作品一样,它是由各方面的客观条件、环境因素所决定的。所以,我要说的只能是一句话:读最好的书。然而,对“最好”的标准,对“最好”的界定,却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还有一种书也可以读。那就是身边人写的书,或者说我们本地的作家,我们熟悉的作家的书。因为这个作家就是我们的朋友。这样的书,也是不妨一读的。因为他写的书离我们更近,说不定阅读者就是他书中的主人公。读着这样的书,是会感到异常亲切的,当然,也更容易与作者交流、切磋。

一个真正爱好读书的人,他的目光并不会仅仅限于某个领域,专注于某一方面的书。一个人要想全面发展,或者说眼光要比较高远,他的求知的触角就会伸向四面八方,会从各个领域的门类中吸取营养,比如哲学、美学、经济学、音乐、书法、绘画,这些都是一个健全的知识追求者所不可忽略的。

说到怎样读书,也许有的人会说:“谁不会读书呢?”

是的,谁都会读书。只是读书的方法不同。不同的方法,就会有不同的效果和不同的收获。

读书需要有读书的心境和环境。心境可以靠信念的守持营造,而环境则不能。环境是一个无形而又坚固无比的桎梏,凭你怎样的'筋斗云也跳不出桎梏之外。读书,尤其是那些业余读书者,只能在桎梏枷下的无望中将拼力逮住的光阴移驻于书中。也就是说要见缝插针,要挤、要抓。

书是浮躁的沉静剂,是由复杂社会、繁琐公务、卑俗人事带给心灵创伤后的抚慰良药。

没有书的心灵是荒芜的土地。土地荒芜,滋生杂草。心灵荒芜蔓延丑恶。杂草吸去的是大地的养分,丑恶扼杀的是真、善、美。

书是一方草地,是一片树林,是一条小溪,疲劳的心灵可以在里面栖息,浣洗;看小草蓬勃,听小鸟啁啾,感水花激溅。爱书的人,是崇高的人,是高尚的人;爱书的民族,是伟大的民族。读书,失去的是过眼云烟,得到的却是一双飞翔的翅膀,最终获得的是一份无与伦比的人生。

关于读书的手抄报图片篇二:读书的方法

(1)泛读

泛读即广泛阅读,指读书的面要广,要广泛涉猎各方面的知识,具备一般常识。不仅要读自然科学方面的书,也要读社会科学方面的书,古今中外各种不同风格的优秀作品都应广泛地阅读,以博采众家之长,开拓思路。马克思写《资本论》曾钻研过1500种书,通过阅读来搜集大量的准备资料。

(2)精读

朱熹在《读书之要》中说:“大抵读书,须先熟读,使其言皆若出于吾之口;继以精思,使其言皆若出于吾之心,然后可以省得尔。”这里“熟读而精思”,即是精读的含义。也就是说,要细读多思,反复琢磨,反复研究,边分析边评价,务求明白透彻,了解于心,以便吸取精华。对本专业的书籍及名篇佳作应该采取这种方法。只有精心研究,细细咀嚼,文章的“微言精义”,才能“愈挖愈出,愈研愈精”。可以说,精读是最重要的一种读书方法.

(3)通读

即对书报杂志从头到尾阅读,通览一遍,意在读懂,读通,了解全貌,以求一个完整的印象,取得“鸟瞰全景”的效果。对比较重要的书报杂志可采取这种方法。

(4)跳读

这是一种跳跃式的读书方法。可以把书中无关紧要的内容放在一边,抓住书的筋骨脉络阅读,重点掌握各个段落的观点。有时读书遇到疑问处,反复思考不得其解时,也可以跳过去,向后继续读,就可前后贯通了。

(5)速读

这是一种快速读书的方法,即陶渊明提倡的“好读书,不求甚解”。可以采劝扫描法”,一目十行,对文章迅速浏览一遍,只了解文章大意即可。这种方法可以加快阅读速度,扩大阅读量,适用于阅读同类的书籍或参考书等。

(6)略读

这是一种粗略读书的方法。阅读时可以随便翻翻,略观大意;也可以只抓住评论的关键性语句,弄清主要观点,了解主要事实或典型事例。而这一部分内容常常在文章的开头或结尾,所以重点看标题、导语或结尾,就可大致了解,达到阅读目的。

(7)再读

有价值的书刊杂志不能只读一遍,可以重复学习,“温故而知新”。著名思想家、文学家伏尔斯泰认为“重读一本旧书,就仿佛老友重逢”。重复是学习之母。重复学习,有利于对知识加深理解,也是加深记忆的强化剂。

(8)写读

古人云:“不动笔墨不读书”,俗语也有“好记性不如烂笔头”之说。读书与作摘录、记心得、写文章结合起来,手脑共用,不仅能积累大量的材料,而且能有效地提高写作水平,并且能增强阅读能力,将知识转化为技能和技巧。

(9)序例读

读书之前可以先读书的序言和凡例,了解内容概要,明确写书的纲领和目的,有指导地进行阅读。读书之后,也可以再次读书序和凡例,以便加深理解,巩固提高。

(10)选读

就是读书时要有所选择。古往今来,人类的文化宝藏极为丰富。一个人的精力毕竟有限,如果不加选择,眉毛胡子一把抓似地读书,就不会收到好的效果。可以结合自己的情况,有针对性地选择书目,进行阅读,这样才能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关于读书的手抄报图片篇三:读书的名言警句:

1) 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杜甫

2) 书是人类进步的阶梯。——高尔基

3) 医者不医愚。——鲁迅

4) 书犹药也,善读之可以医愚。——刘向

5) 读书好,好读书,读好书。——冰心

6) 劳动是知识的源泉;知识是生活的指南。

7) 茂盛的禾苗需要水分;成长的少年需要学习。

8) 星星使天空绚烂夺目;知识使人增长才干。

9) 粮食补身体,书籍丰富智慧。

10) 世界上三种东西最宝贵——知识、粮食和友谊。(缅甸谚语)

1.

2.

3.

4.

5.

6.

7.

8.

9.

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