励志一生网 > 格言大全 > 毛笔字金字福的格言 正文

毛笔字金字福的格言

时间:2025-05-19 11:14:45

1. 圣人不贵尺之壁而重寸之阴,时难得而易失也。

2. 心哀而歌不乐,心乐而哭不哀。

3. 白玉不雕,美珠不文。

4. 明月之光,可以远望而不可以细书;甚雾之朝,可以细书而不可以远望寻常之外。

5. 目见百步之外,不能自见其眦。

6. 太山之高,背而弗见;秋毫之末,视之可察。

7. 百星之明,不如一月之光;十牖之开,不如一户之明。

8. 置猿槛中,则与豚同,非不巧捷也,无所肆其能也。

9. 吞舟之鱼荡而失水,则制于蝼蚁,离其居也。

10. 槁竹有火,弗钻不然;土中有水,弗掘无泉。

11. 水积而鱼聚,木茂而鸟集。

12. 日不知夜,月不知昼,日月为明而弗能兼也。

13. 善游着溺,善骑者堕,各以其所好,反自为祸。

14. 乐听其音,则知其俗;见其俗,则知其化。

15. 入其国者从其俗,入其家者避其讳。

16. 美之所在,虽污辱,世不能贱;恶之所在,虽高隆,世不能贵。

17. 或誊人而适足以败之,或毁人而乃反以成之。

18. 乞火不若取燧,寄汲不若凿井。

19. 祸与福同门,利与害为邻。

20. 患生于多欲,害生于弗备。

21. 待西施、毛嫱而为配,则终身不家矣。

22. 上求材,臣残木;上求鱼,臣干谷。

23. 仁义者,治之本也。

24. 用众人之力,则无不胜也。

25. 正身直行,众邪自息。

26. 百川异源,而皆归于海。

27. 不贪最先,不恐独后。

28. 不以贵为安,不以贱为危。

29. 不自强而成功者,天下未之有也。

30. 大足以容众,德足以怀远。

31. 多欲亏义,多忧害智。

32. 夫大寒至,霜雪降,然后知松柏之茂也。

33. 福莫大于无祸,利莫美于不丧。

34. 福由己发,祸由己生。

35. 福之为祸,祸之为福,化不可极,深不可测。

36. 骅骝良马,一日千里,然其使之搏兔,不如豺狼,伎能殊也。

37. 积爱成福,积怨则祸。

38. 矩不正,不可为方;规不正,不可为圆。

39. 宽而栗,严而温。

40. 利害之道,祸福无门,不可求而得也。

41. 良医常治无病之病,故无病。

42. 两心不可以得一人,一心可得百人。

43. 马先驯而后求良,人先信而后求能。

44. 末不可以强于本,指不可以大于臂。下轻上重,其覆必易。

45. 巧治不能铸木,巧工不能斫金。

46. 省事之本,在于节欲。

47. 圣人论世而立法,随时而举事。

48. 圣人之于善也,无小而不举;其于过也,无微而不改。

49. 天下之物莫凶于鸠毒,然而良医囊而藏之,有所用也。

50. 心欲小而志欲大,智欲圆而行欲方。

51. 行同趋同,千里相从;行不合趋不同,对门不通。

52. 行一棋不足以见智,弹一弦不足以见悲。

53. 言而必有信,期而必当,天下之高行也。

54. 有大略者不可责以捷巧,有小智者不可任以大功。

55. 舟覆乃见善游,马奔乃见良御。

56. 公正无私,一言而万民齐。

57. 治国有常,而利民为本。

58. 见雨则裘不用,升堂则蓑不御。

59. 林中不卖薪,湖上不鬻鱼。

60. 举事以为人者,众助之;举事以自为者,众去之。

61. 疾雷不及掩耳。

62. 目察秋毫之末,耳不闻雷霆之声;耳调玉石之声,目不见太山之高。

63. 慈父之爱子,非为报也。

64. 君子不谓小善不足为也而舍之。

65. 兰生幽谷,不为莫服而不芳;舟在江海,不为莫乘而不浮;君子行义,不为真知而止体。

66. 目妄视则淫,耳妄听则惑,口妄言则乱。

67. 逐鹿者不顾兔。

68. 国无义,虽大必亡。人无善志,虽勇必伤。

69. 欲致鱼者先通水,欲致鸟者先树木。

70. 日月欲明,浮云盖之;河水欲清,沙石涔之;人性欲平,嗜欲害之。

71. 塞翁失马,焉知非福?

导语:

与春节有关的对联

1.3米(灯笼)黑金字

1.万事平安幸福年,吉祥如意拜年顺。             2.人与家顺百事兴,富贵平安福满堂。

3.新春福旺鸿运开,佳节吉祥如意来。             4.日子红火喜迎门,天随人意福星照。

5.门迎百福福星照,户纳千祥祥云开。

1.6米(灯笼)黑金字

1.开门迎春春满院,抬头见喜喜事多。             2.迎新春年年如意,接鸿福步步登高。

3.好日子舒心如意,美生活幸福平安。             4.富贵双全人如意,财喜两旺家与睦。

5.合家欢乐迎富贵,满堂欢喜永平安。             6.春日祥和幸福年,彩灯高照平安门。

1.6米金字

1.春红柳发岁更新,爆竹花开灯结彩。             2.张灯结彩迎新春,欢天喜地庆佳节。

3.春回大地风光好,福满人间喜事多。             4.花开富贵家家乐,灯照吉祥岁岁欢。

3米(灯笼)黑金字

1.迎新春万事如意,贺佳节财源广进。             2.春风得意财源广,平安富贵家业兴。

3.展鸿图事事顺心,创大业年年得意。             4.天赐宝地财源广,地助富门吉祥家。

3米黑金字

1.迎春迎喜迎富贵,接财接福接平安。             2.天赐良机前程锦,事业腾飞永顺心。

3.和顺满门添百福,平安二字值千金。             4.风水宝地千财旺,天顺人与万事兴。

4米(灯笼)黑金字

1.展鸿图兴旺发达,创大业万星生辉。             2.平安富贵财源进,发达荣华事业兴。

3.堆金积玉创富贵,安居乐业创前程。             4.事业有成步步高,财源广进年年发。

4米黑金字

1.展鸿图年年得意,创伟业事事顺心。             2.迎新春平安如意,贺佳节富贵平安。

3.宝地财源逐日增,吉门生意连年好。             4.四海财源通宝地,九州鸿运进福门。

5.顺风顺水顺人意,得利得财得天时。             6.生意兴隆通四海,财源茂盛达三江。

4米(鱼头金边)黑金字

1.天时地利兴伟业,富贵平安大发财。             2.庆佳节万事如意,贺新年八方来财。

3.四海来财富贵地,九州进宝吉祥地。             4.新春大吉鸿运开,遍地流金广财进。

4米(精品.浮雕)金字

1.盛世与谐添锦绣,伟业腾飞更辉煌。             2.宏图大展奔前程,财运亨通创大业。

3.鸿运当头迎百福,吉星高照纳千祥。             4.事业辉煌年年好,财源广进步步高。

8米黑金字

1.迎新春前程似锦,贺佳节事业辉煌。             2.福门家业腾云起,宝地财源乘风来。

3.四海来财兴骏业,九州进宝铸辉煌。             4.事事顺心创大业,年年得意展鸿图。

5.新春福旺迎好运,佳节吉祥开门红。

5米(精品.浮雕.黑金边)黑金字

1.贺佳节百业兴隆,迎新春万事如意。             2.繁荣昌盛铸辉煌,与谐发展兴骏业。

8米(艺术.浮雕)金字

1.财达三江通四海,业兴千年连九州。             2.占地利生意兴隆,得天时财源广进。

大5米(斜光柱.黑金边)黑金字

1.好生意年年兴旺,大财源时时通达。             2.宏图大展振雄风,伟业腾飞增锦绣。

3.求真务实创伟业,天帮地助展鸿图。             4.通天生意腾云起,遍地商机鸿利来。

4米(有花.浮雕.黑金边)金字

1.门迎四季平安福,地聚八方鸿运财。             2.四海来财富盈门,九州进宝金铺地。

3.鸿运铺平发财路,富贵带来吉祥福。             4.庆盛世繁荣发展,贺新春伟业腾飞。

3米(有花.浮雕.黑金边)金字

1.开福门四季平安,发财地八方进宝。             2.新春大吉鸿运开,遍地流金广财进。

3.吉祥平安天赐福,荣华富贵地生财。             4.鸿运带来九州福,富贵迎进四海财。

大横幅

生意兴隆  大吉大利  福星高照  万事如意  恭喜发财

相关阅读:对联的特征

傅小松的《中国楹联特征论略》则把楹联的特征概括为五个对立统一:

独特性和普遍性

人们普遍认为楹联是中国最独特的一种文学形式。其独特性究竟表现在哪里呢?主要表现在结构和语言上。楹联可称之为“二元结构”文体。一副标准的对联,总是由相互对仗的两部分所组成,前一部分称为“上联”,又叫“出句”、“对头”、“对公”;后一部分称为“下联”,又叫“对句”、“对尾”、“对母”。两部分成双成对。只有上联或只有下联,只能算是半副对联。当然,许多对联,特别是书写悬挂的对联,除了上联、下联外,还有横批。横批在这种是对联里是一个有机组成部分,它往往是对全联带有总结性、画龙点睛或与对联互相切合的文字,一般是四个字,也有两个字、三个字、五个字或七个字的。从语言上看,楹联的语言既不是韵文语言,又不是散文语言,而是一种追求对仗和富有性的特殊语言。楹联这种特殊的“语言──结构”方式,完全取决于汉语言及其文字的特殊性质。这种“语言──结构”的独特性使得楹联创作在构思、立意、布局、谋篇上迥异于其它文学形式。同样的客观对象和内容,楹样总是设法从两个方面、两个角度去观察和描述事物,并且努力把语言“整形”规范到二元的对称结构之里去。

寄生性和包容性

所谓寄生性,指楹联本从古文辞赋的骈词俪语派生发展而来,小而言之,它就是一对骈偶句,因此,它能寄生于各种文体之里。诗、词、曲、赋、骈文,乃至散文、戏剧、小说,哪一样里又没有工整的对偶句呢?但反过来,楹联又具有极大的包容性。它可以兼备其他文体的特征,吸收其他文体的表现手法,尤其是长联和超长联,简直能集中国文体技法之大成。诸如诗之精炼蕴藉,赋的铺陈夸张,词之里调长调,曲的意促爽劲,散文的自由潇洒,经文的节短韵长等等,皆兼收并蓄,熔铸创新。

实用性和艺术性

如前所述,楹联是中国古典文学形式的一种,理所当然具有文学性和艺术性,它以诗、词、曲等前所未有的灵活和完美而体现了中国文字的语言艺术风采。对联之美在于对称、对比和对立统一。宋胡仔《苕溪渔隐丛话》后集卷二十引《复斋漫录》记载;晏殊一次邀王琪吃饭,谈起他一个上句:“无可奈何花落去”,恨无下句。王琪应声对道:“似曾相识燕归来。”晏殊大喜,于是把这个绝妙对句写进了《浣溪沙》一词。杨慎称这个对句“二语工丽,天然奇偶”。这就是对联的艺术魅力。

楹联的艺术性,可以当代学者白启寰先生一副对联来概括:对非小道,情真意切,可讽可歌,媲美诗词、曲赋、文章,恰似明珠映宝玉;联本大观,源远流长,亦庄亦趣,增辉堂室、山川、人物,犹如老树灿新花。

通俗性和高雅性

人们常说对联雅俗共赏,这丝毫不假。试想,还有那一种文学形式,象楹联一样,上为学者文人,下为妇人孺子所喜闻乐道,既可走进象牙之塔,又能步入陇亩民间,既是阳春白雪,又是下里巴人呢?这种奇妙的合一究竟是怎么回事呢?原因在于楹联是一种既简单又复杂、既纯粹又丰富的艺术,诚如前所述,楹联的规则并不复杂,尤其是对语言的色彩、风格,对题材、内容都没有什么要求,它一般很短小,又广泛应用于社会生活,不象其它文学形式戴着一副高雅的面孔,它易学、易懂、易记,也不难写。只要对得好,无论语言之俗雅,题材之大小,思想之深浅,皆成对联。但其他文学则未必然。诗尚典雅蕴藉,如“江山一笼统,井上黑窟窿,黄狗身上白,白狗身上肿”之类,只能称之为“打油诗”。一般人是不敢问津诗词的,怕写成打油诗。而楹联,至若逢年过节,家家写之,户户贴之,实为文学里之最通俗者。但是,楹联俗而能雅,而且是大雅。楹联固规则简单,形式纯粹,但其对道、联艺,却博大精深,没有止境。短小隽永者,一语天然,非俗手能为;长篇巨制者则更是铺锦列绣,千汇万状,如同史诗,非大手笔不能作。那些优秀的风景名胜联,辉映山川古迹,永放异彩;那些著名的.哲理格言联,传播四海,流芳百世;那些仁人志士的言志联,慷慨磊落,光耀千秋,岂非大雅乎?

严肃性

一般来说,文学和艺术是严肃的,人们反对文学、语言的那种不严肃的创作态度。但对于楹联来说,情况就不同了。楹联有严肃性创作,也有性的。比如,开办于清光绪二十七年(1901)的浙江平阳“益智高等女学校”门联“德张民智开明范;学领女权炳耀风”,其风格是高雅而严肃的。清末有个叫赵藩的人,在成都武侯祠题了一联。此联就属于严肃性的。联云:

能攻心则反侧自消,从古知兵非好战;

不审势即宽严皆误,后来治蜀要深思。

这副楹联既概括了诸葛亮用兵四川的特点,又总览了诸葛亮治理四川的策略,借此提出自己关于正反、宽严、和战、文武诸方面的政见,极富哲理,蕴含深刻的辩证法,发人深思。和历史任何优秀的哲理诗相比,它都毫不示弱。此联问世以来,好评如潮。人们“看里”的,正是此联深刻性和严肃性。毛泽东1958年参观武侯祠时,对此联看得很细,予以高度评价。

1、国以民为本,君以民为本,吏以民为本 ——贾谊

2、民者,万世之本也 ——贾谊

3、习与正人居之,不能无正也;犹生长于齐,不能不齐语也。 ——贾谊

4、习与智长,故切而不愧;化与心成,故中道若性。 ——贾谊 《新书》

5、前车覆,后车诫。 ——贾谊 《治安策》

6、蓄积者,天下之大命也。 ——贾谊

7、自古自今,与民为仇者,有迟有速,民必胜之。 ——贾谊 《新书》

8、祸出者祸反,恶人者人亦恶之。 ——贾谊 《新书》

9、时难得而易失也。 ——贾谊

10、兴利除害,尊主安民 ——贾谊

11、爱出者爱反,福往者福来。 ——贾谊 《新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