励志一生网 > 格言大全 > 听课记录教育格言 正文

听课记录教育格言

时间:2025-05-19 10:08:48

今天是上级领导来我校视导的日子。我和黄英老师轮到各上一节语文课。下午第一节是我上《月亮湾》,第二节是黄老师的《最佳路径》。上完课,是赵主任和学校几位领导一起评课。听了赵主任的评课,觉得专家就是专家,对课堂的分析是一针见血,也让我受益匪浅。因为听得很入迷,所以只能粗粗整理下,以便常常学习,改进自己的课堂:

1、把握了思维特点,抓住有价值的思维训练点来进行教学。

由逆推的思维方法来进行教学。在这堂课中,教师并没有按照课文顺序进行教学。而是先学习迪斯尼路径的有宽有窄,优美自然,引出老太太独特的卖葡萄的方式,最后才学习这条路设计的由来。整个设计巧妙自然,一环扣一环,非常的精妙。

2、把握了和一般的情节类课文的差异,进行积累语言文字的训练。

(1)对老奶奶卖葡萄方式的`学习中,老师让学生说说为什么老奶奶的葡萄是卖得最快的?从而让学生深入理解了信任他人,给人自由的道理。也为理解下文最佳路径的产生埋下了伏笔,让学生在下文学习中厚积薄发。

(2)在演大师恍然有悟的这个环节中,很好地对学生进行了语言训练。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非常精彩。就是在方式上可以不必让学生来演,直接说说这时的大师会怎么想?会自言自语些什么呢?也许这样就能够达到教学目的了。

(3)在叫小朋友学吆喝这一环节中,教师是由情境让学生进入到文字,可以倒过来,让学生说说什么叫吆喝?谁来吆喝给大家看看?这样由文字到情境,也是了解学生理解的一种方法。

3、教师的过渡语、引导语层次分明,非常精彩。

4、在教学中,教师要放大学生语言中的闪光点,更好地进行语言的训练。由此带动一片,利用生成的资源更好地教学。

5、在课最后,还可以设计一个环节,让学生说说最佳路径给了我们什么启发?相机出示一些相关的格言,如“换个角度,就是创新”等,再让学生读一读,可以让学生对思维有更深的理解。

听的时候只顾着听了,记下了只字片语。实在是有点不好意思!写下来,和大家学习!

《和时间赛跑》是人教版小学

和时间赛跑教学反思1

“对一个教师来说,一节课的结束往往是自己教学理念完善的开始。这样教师才能在不断地探索中获得提升,使自己不断获得润色和磨练。”这是我在教学《和时间赛跑》后的最深刻的体会。

反思我的教学,有几处较为惋惜,不足之处特记录如下:

1、在让学生理解本课的难点“所有在时间里的事物,永远都不会回来。”时耗费时间过多,以至于后面在学习作者怎样和时间赛跑及他受到了什么启示时显得节奏略快,分析的不够透彻,最后还导致了课堂超时五分钟左右。总之有为完成教学任务而走过程的痕迹。具体体现在:

(1)体会作者怎样和时间赛跑这一环节,他赢得了和时间的赛跑,在这一环节中,我在本课的教学设计中设计了让学生通过朗读及师生合作表示对作者的祝贺,读出那种喜悦的心情,可是由于为了“赶场子”而出现了遗忘。

(2)预设中没有写格言这一环节,设计写格言的目的是为了更好的检验学生对本课课文的一个理解深度,看出来在我出示我的格言后学生们那兴奋的目光,跃跃欲试,不服输的那种精神,但非常遗憾的是由于时间的紧促没有进行,如蜻蜓点水一般匆匆而过。

2、板书不够及时、清晰明了!

(1)、在板书时落下了一个非常至关重要的省略号,“所有在时间里的事物都不会回来”当然不仅局限于“昨天、童年、生命、太阳、小鸟”这几种事物,在课文理解时带领学生分析了并结合自身事例去谈了,省略号的落下令我后悔不已,这也与我上课时不爱写板书与自己的随心所欲有很大的关系。

(2)本课的板书主要是为了突破教学难点,让学生理解“所有在时间里的事物,都永远不会回来”而设计的。在板书的时候如果把这句话用彩色粉笔突出出来不但醒目,而且会带给学生那种心灵的震撼,将会更使他们认识到时间的重要性。

(3)、在教完作者和西北风比赛、和太阳比赛、和作业比赛、和年级比赛,我向学生提示“虽然比赛对象不同,但比赛结果相同,他赢得了和时间的赛跑,他跑在了时间的前列”之后我应该立刻在课题《和时间赛跑》前面画上一个箭头,写上“跑在了时间的前面”几个字,落实在口头上的字比落实在笔头上要强上百倍。另外在理解完“很小很小”、“很大很大”之后应立刻板书“持之以恒”,要让学生知道无论做什么事都不要三天打鱼,两天晒网而是要坚持不懈。

(4)总结时不能很好的结合板书去说这也是导致板书遗忘的主要原因。

(5)板书书写不规范,字体非常幼稚,这是我致命的缺陷,在以后的教学生活中我会加强练字的。

3、讲课时不能很好的利用课件,在分析理解爸爸所说的话时,没能及时出现相应的课文。以至于直接出示了把爸爸所说话中的“你”变成“我”的这张幻灯片,给人以措手不疾之感。另外,爸爸所说的这段话,是一个很好的句型转换的练习,我没有充分利用,真是目光短浅呢!(特此声明,这一点是我看了曹校长听课记录后才认识到的。)

4、作业的布置不是很有效。本课我布置了两个作业,目的都是想激励学生能够认识到时间的重要,让他们珍惜时间,充分利用时间并且养成和时间赛跑的习惯。

作业一:从报刊、电视、网站上搜集更多走在时间前面的人,并知道他们的动人事迹。

作业二:写一写你在生活中与时间赛跑的经历和感受。

在检查作业的时候发现并非如我所愿,第一个作业只有李旭、宋洋铭、韩宇完成了。出现此种现象,可以说既在我意料之中,又在我意料之外。意料之中是因为孩子学习惰性强、家庭条件有限,意料之外是我想通过本节课的教学最起码能有50%的学生能完成此项作业,能够在行动上有所改变,但是却令我非常失望。

作业二全班只有陈默是在学校临时补的,其余的同学虽然写了,但从文章的内容上看,有曹海峰、白瑞雪等六名同学是应付了事,另外的大多数同学写的多数都是学后感。可以说孩子们本身习惯就非常差、惰性又非常强,与时间赛跑的经历真是少而又少,这也是本次

5、在讲课之前我想过学生们会随着课文的深入理解会因感到时间的流逝非常快而有所情感上的变化,但是这种现象并没有出现,原因是作为教者的我本身都没有入情入境,何况是我牵着鼻子走的孩子们呢?

6、评价语言不到位,反而挫伤了学生的自尊心,课堂中我有一句最失败的评价。本来我想说“他会读书,你也很善于动脑,你们真棒!”

但我却说成了“他很聪明,但你更聪明。”说完这句话好我立刻意识到了自己语误,我这一句话表面在夸他们,实际却无形当中给两个同学制造了矛盾,可以说表扬不是我的擅长之处,相对来说是我的弱点,在实际教学中,我很少表扬学生,即使表扬了评价语言还显的单调。很欣赏于永正老师的那句:“每次讲课,我都为学生准备了一百顶高帽子。”学会赞美学生,是一门艺术。这也是以后要努力的.一点。

当然本节课中也有自已认为满意的地方:

(1)、为了让学生能够更好而又恰当的把词语应用在具体的语言环境中,我结合图片着重让学生理解了“光阴似箭、日月如梭”这两个词语,并教给了孩子们“为了强调什么,可以用意思相同的两个词语来表示”的写作方法。

(2)、自认为自己教态能称得上亲切,和我平时的课堂相比,气氛活跃了很多。学生们的发言率那是是相当的激烈,学生们能够在理解的基础上去感受时间的一去不复返,并能够在发言中把自己的积累及读书感悟能够正确应用,令我倍感欣慰。这也让我感受到了老师课备得透与不透会直接影响教学效果,更会影响学生的表现,为此以后我要在备课上下功夫。

(3)在让学生体会课文中除了爸爸所说的事物不会回来了,课文中还写了太阳、小鸟这两种事物不会回来时,为了让学生更深刻的体会到时间的珍贵、流逝之快,我设计的“我来读、学生来填”的这一环节,使学生都能发自内心的去表达自己内心中对时间的深刻认识,从而很好的突破了我教学中的预设。

通过这一篇课文的教学,我对语文教学有了更深刻的认识。首先,语文教学要注重从学生的生活体验出发来理解教材,做到课内外结合。生活中处处都洋溢着语文的气息,学生是以自己对生活的理解和体验去解读教材的。教师在教学中不要拘泥于教材,不能只为了教教材而教。

兵无常势,教无定法。灵活多变的教学方法和老师多年的教学功底分不开的。我也要抓紧时间,和时间赛跑,争取更大进步。

以上就是我教授完《和时间赛跑》一课的教学反思,有不足之处还请领导批评指正。对于我给本次风彩大赛带来的影响我深感抱歉,也非常感谢领导的宽容和理解。面对将来的形式,我深知作为教育工作者的重心应放在哪,请领导放心!我会不断地给自己充电的,说的再好,不如做的更好,还是那句话请领导看我的实际行动吧!

和时间赛跑教学反思2

《和时间赛跑》是一篇清新、淡雅又略带忧伤情绪的散文。“我”因外祖母去世而悲伤不已,后来听了爸爸的一席话,看到太阳落山、鸟儿飞行等自然现象,明白了为什么要珍惜时间;并在和时间赛跑的经历中,体会到了应该怎样珍惜时间。

课文给我们以深深的启示:虽然“光阴似箭,日月如梭”,虽然“所有时间里的事物,都永远不会回来了”,但是,“假若你一直和时间赛跑,你就可以成功”。

一、搜集珍惜时间的

时间,对于三年级学生来说是一个抽象的模糊的概念。我在设计该课的教学设计时,布置学生课前收集有关珍惜时间方面的名言警句。把交流珍惜时间方面的名言警句,安排在课前师生互动环节进行。先让学生感知“珍惜时间”,为本节课的学习定下基调。学生通过收集和整理这些资料,了解了更多的珍惜时间的名言名句,体会到时间的宝贵,形成珍惜时间的观念。从而让“时间宝贵易逝”在孩子们心中扎根。这些资料放在课前活动时交流,充分调动了学生的参与度和积极性。

二、指导层次朗读,感受时间的流逝

采取用中心句──“所有时间里的事物,都永远不会回来了”──引领全文的学习。第二课时,首先从“我”对爸爸的话的理解入手,让学生知道“我”是从身边的事物去感受“时间过得飞快”,开始理解“永远不会回来了”。在这个环节,抓住课文中的问题,激发学生联系上下文和生活经验体会爸爸的话,学生通过联系生活,感受时间会带走“昨天、童年、生命”感受时间的一去不复返,时间的可贵、时间的无情……,以真实的体验来感悟“为什么要珍惜时间”,这样把朗读和感悟有机地结合起来,从文字的里面抠出情感来读。激发学生探索作者珍惜时间的原因。从而让学生走进作者的内心世界,和文本展开对话。

三、以课本为主,教给学生学习方法

课堂学习,还是注重以课本为主,在学习中,提示学生找到段落在书中所在的位置,以便随时翻书圈画、批注等,因为不动笔墨不读书才是学生要掌握的根本读书方法。让学生默读课文时,画出段落的中心句,并注明之;找出段落中表达所见、所想的句子;在读过的句段中写出自己的感受、体会等,让学生留下自己学习的心得、体会和知识、笔记等。我认为教给学生的不仅是知识,还有读书方法,如,学习第4自然段时,利用范读让学生感悟作者的情感,读到作者的内心里去,老师的范读,给学生树立了读书的榜样,同时告诉学生理解好才能读好,读好书是学好语文的关键。

四、体会作者情感,进行仿写练笔。

课文的第6、7自然段写的作者的生活体验,看到太阳下山,知道一天就这么过完了;看到鸟儿飞到天空,想到鸟儿明天即使飞得是同样的路线,也永远不是今天了。真切地感受到时间一去不复返。教学这两个自然段,我让学生自读课文,谈谈感受,结合自己的生活实际说说自己的理解。让学生体会学习作者的写法——所见所想,体会充满诗意的、描绘时间流逝的语句,进行仿写练笔。仿照第6、7自然段的写法,写一写在你眼里,哪些事物跟昨天不一样了。这个环节的学习,模仿作者的写作手法,锻炼学生的写作能力。学生源源不断地列举生活中的事例,从而拓宽他们的思路,碰撞他们的心灵,培养他们的“惜时”意识。

五、反思不足,提升自我

讲完课,结合老师们的评课,细细琢磨,这节课我还存在很多不足:

一是合作学习环节还需要扎实有效的进行,真正训练学生的合作能力;

二是板书内容有待于完善,要贯穿整个文本或加上本课的中心句。

三是读书的要求用幻灯片呈现出来为好。

四是注意教学时间的合理化安排,注意语言的精炼。

在今后的听评课中,我会多向各位老师学习,精心打造课堂,提高教学效率。

教学目标:

1,理解积累词语

2,理解作者从“脱险”经历中感悟到的生活哲理。

3,学习多角度探究课文内容的阅读方法,培养创造性阅读的能力。

教学步骤:

一, 导语

1, 让一个同学读课文中的“导语”部分。

2, 教师补充:“导语”中说“写的是?我?童年时一次?脱险?的经历”,既然是“脱险”,那么,是什么“险”呢?,怎么会陷入险境的呢?又是怎么能脱险的呢?时隔57年,65岁的作者为什么要写这次经历呢?说“其中蕴涵着生活的哲理”,是什么哲理呢?

二, 默读 :

看完后要会复述故事情节。 1, 就故事情节要素抢答:

①,故事发生在美国的哪个城市? 费城

②,故事发生在什么时间? 七月里一个闷热的日子 ③,爬悬崖的一共几个孩子?有名字的是哪两个? 5个,内德,杰利。

④,那座悬崖有多高?岩石架有多高?

2, 由此,故事可分为“冒险”与“脱险”两部分,指名学生分别复述两部分的内容,师生共同评议复述中的得失。

3, 学生轻声朗读课文,解决阅读障碍。

补充:耸立(高高地直立); 颤抖(哆嗦,发抖); 迂回(回旋,环绕)屡次(每一次); 凝视(集中注意力看)

4, 学生大声朗读课文。要求;用普通话正确、流利地有感情朗读,注意发音、停顿、重音、语调、速度。 、

三, 研讨主旨

1,从课文内容看,标题“走一步,再走一步”是什么意思?明确:无论怎样的危险和困难,只要把它分解开来,分解为一小步一小步,困难就不大了。

2, 在人生道路上,面对困难,“走一步,再走一步”是什么意思?

3, 一个巨大的困难分成“一步一步”是什么意思?

4, 为什么不要想着距离有多远?

5, 我们从中悟出怎样的生活哲理?

明确:在人生道路上,不管面对怎样的艰难险阻,只要把大困难分解为小困难,一个一个地认真解决小困难,终将战胜巨大的困难,赢得最后的胜利。

四, 多角度阅读

“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从不同角度阅读文章,就会有不同的发现,关键在于确定角度。

1, 评论父亲的做法:

2, 作为孩子,路要自己走,不能老师让大人抱着走,在自己走的过程中,要从大人那里接受经验。

3, 杰利的做法:富于友情。 五, 课堂小结

作者从一件往事,感悟到一个人生哲理,成为一笔精神财富。这给我们一个启示,生活中要善于感悟,要善于从事件中悟到道理。善于感悟,人就会变得聪明起来的。

《白兔和月亮》

一、名言激趣导入:

英国科学家培根有句名言:“幸运并非没有恐惧和烦恼;厄运也决非没有安慰和希望。”不知大家是否赞同?(学生讨论)请大家随着著名哲学家周国平先生一起来探讨人生的两大难题:如何对待幸与不幸。(板书《白兔与月亮》)

二、自由朗读

由学生自由朗读《白兔与月亮》,初步感受课文,准备复述课文。

三、故事重现

1.复述故事。

2.用一句话概括这则寓言讲了一件什么事情?

四、探讨研究

1.白兔赏月的心态前后有什么变化?为什么会有这种变化?

2.白兔为什么请求诸神之王撤销那个“慷慨的决定”?

拥有月亮不仅她失去了原有的赏月的闲适心情,同时带来的更多的是不安与痛苦。 3. 试想一下,假如白兔拥有的是萝卜、白菜、它还会患得患失吗?(这个问题可以引导学生正确理解寓意)

4.从白兔前后不同的情感体验中你能悟出一个什么道理?

拥有巨大的财富并非好事,反而使她生出无穷的得失之患,令她紧张不安,失去了生活的乐趣。作者是想告诉我们,拥有巨大财富,或其不配拥有的财富就会患得患失。

五、一显身手

作家严文井是这样描述寓言的:“寓言是一个魔袋,袋子很小,却能从里面取出很多东西来,甚至能取出比袋子大得多的东西。”同学们一起归纳了这篇寓言的深刻寓意,那么你还能从《白兔与月亮》这则人生寓言中取出什么东西呢?请用精辟的语言概括出来。 比如:

(1)遇事总是计算利益,贪图占有,生活在焦虑之中。 (2)比较超脱,心胸宽阔,能够享受生命的乐趣。 (3)要能够发现和欣赏美,不可抱有占有的态度。 (4)美好的事物应该大家共分享。

(5)拥有非分之财就会勾起无穷的得失之患。 ??

六、奇思妙想

本文的结尾是这样写的.:“我们的主人公毕竟慧心未泯,她终于去拜见诸神之王,请求他撤销那个慷慨的决定。”其中“终于”一词可见白兔是进行了一番心理斗争,才下定决心的,请发挥你的想象,描摹一下白兔复杂的心理活动,完成一篇练笔。

七、布置作业

这则寓言的语言很精美,请将你喜欢的优美词句积累下来。

《我的信念》

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同学们,有这样一位伟大的科学家,她曾两次获得诺贝尔奖,一次是化学、一次是物理,但她并没有因此而停止科学研究。这位伟大的科学家就是——居里夫人(玛丽 居里)。出示居里夫人的照片让学生说说“我”知道的居里夫人。(学生交流)说起居里夫人,我们大都知道她发现了放射性元素镭,推动了核科学的发展。但关于她的人格,也许我们知道的并不多。今天我们来学习居里夫人的自传体散文《我的信念》,或许对居里夫人的人格魅力,有一个更全面的了解。

整体感知

教师范读课文,学生听读并思考:你认为居里夫人有哪些人格魅力? 可用这样的句式:“居里夫人是一个 的人。”或者你有更丰富更生动的表达形式;如果交流研读所得,请先有感情地朗读原文的语句,然后谈体会。

交流探讨

1. 你认为居里夫人有哪些人格魅力? 你认为居里夫人有哪些人格魅力? 可用这样的句式:“居里夫人是一个 的人。”或者你有更丰富更生动的表达形式;如果交流研读所得,请先有感情地朗读原文的语句,然后谈体会。 讨论后明确:

坚忍不拔 树立信心 执著勤奋 集中目标 献身科学 探讨真理 生活简单 保持安宁 不图财富 珍惜时间 追求自由 热爱生活 沉醉科学

2. 我们谈了那么多,现在来总结一下,居里夫人取得巨大成就与她的性格特点有哪些联系?

组织小组进行讨论,讨论后明确:

3. 从《我的信念》一文中,我们领略到了居里夫人献身科学的崇高信念和高尚的人格魅力,接下来,我们联系课文,讨论:我们从居里夫人的故事中能获取哪些启示?

4.读了《我的信念》一文后你认为人的美包涵哪些内在品质? 5.说了这么多,你打算怎样做呢? (学生自由谈)

教师结束语:同学们,读了这篇文章,就如同与伟人对话。我们深

深地被居里夫人的人格魅力所打动。如果说我们过去没有生活目标,现在我们明确了人生;如果说我们过去一味贪图安逸,现在我们学会了艰苦;如果说我们过去只能依赖他人,现在我们懂得了奉献;如果说过去我们意志薄弱,现在我们拥有了信念。让我们在居里夫人的光辉照耀下,把自己的人生也献给人类的进步事业。

布置作业:

向大家介绍你知道的名人,及他们的事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