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挨着铁匠会打钉,挨着木匠会拉锯。
2、岸上学不好游泳,嘴里说不出庄稼。
3、八仙过海,各显神通。
4、百闻不如一见,百见不如一干。
5、宝石即使混在垃圾里时,仍然晶莹夺目。
6、闭着眼睛捉不了麻雀。
7、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水滴石穿,非一日之功。
8、不蹚河不知水深浅。
9、不经一事,不长一智。
10、不进深山,挖不到珍宝;不下苦功,找不到真理。
11、不登高山,不显平地。
12、不登高山,不知天高;不入深谷,不知地厚。
13、不入虎穴,焉得虎子。
14、不吃黄连,不知药苦。
15、不走万里路,哪来铁脚板。
16、不喝几口海水,练不成好水手。
17、不比不知道,一比吓一跳。
18、不见不识,不做不会。
19、不经冬寒,不知春暖。
20、不经一番彻骨寒,哪有梅花扑鼻香。
21、不挑担子不知重,不走长路不知远。
22、不见棺材不落泪。
23、不到火候不揭锅。
24、常说口里顺,常做手不笨。
25、常在河边走,哪能不湿鞋。
26、出水才看两腿泥。
27、船靠舵,帆靠风,利箭还要靠强弓。
28、打鱼的不离水边,打柴的不离山边。
29、动手干,硕果累累;说空话,一事无成。
30、耳听是虚,眼见是实。
31、钢不炼不硬,兵不练不精。
32、隔行如隔山。
33、广游者,见识多。
34、好钢要用在刀刃上。
35、既不要自吹自擂,也不要自我贬低,自己的行动最有说服力。
36、近水知鱼xing,近山识鸟音。
37、看菜吃饭,量体裁衣。
38、看人挑担不吃力,事非经历不知难。
39、靠人终是假,跌倒自己爬。
40、空谈者犹如荒芜的花园。
41、空想一百年,不值一文钱。
42、口说千遍,不如登山指点。
43、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
44、路在人走,事在人为。
45、路再长也有终点,夜再长也有尽头。
46、乱麻必有头,事出必有因。
47、没有不透风的墙。
48、没吃过葡萄,先不要说葡萄是酸的。
49、煤块用水冲洗,不会变成白玉;黄金涂上污泥,不会改变本色。
50、明人不做暗事,真人不说假话。
51、内行不上当,上当不内行。
52、骑驴不知赶驴苦,饱汉不知饿汉饥。
53、千里之行,始于足下。
54、千锤成利器,百炼变纯钢。
55、强扭的'瓜不甜。
56、巧干来自熟练,熟练来自实践。
57、巧妇难为无米炊,巧手难绣无线花。
58、擒龙要下海,打虎要上山。
59、染坊里染不出白布,阴沟里流不出清水。
60、人行千里路,胜读十年书。
61、人老见识多。
62、人无远虑,必有近忧。
63、上山方知山高低,下水方知水深浅。
64、少许愿,多做事。
65、十个空谈家,抵不上一个实干家。
66、实践是智慧的源泉。
67、实践能攻克一切惊险的堡垒。
68、实践是知识的源泉,知识是生活的明灯。
69、事实胜于雄辩。
70、事不经不懂,路不走不平。
71、手脚越用越灵活。
72、熟能生巧,巧则生精。
73、双手加一脑,奇迹能创造。
74、说起来容易做起来难。
75、说话看场合,行事看时机。
76、天平是轻重的衡量器,实践是是非的试金石。
77、庭院里养不成千里马,温室里育不出万年松。
78、望梅不能止渴,画饼不能充饥。
79、伟大出于平凡,理论来自实践。
80、无须多费口舌,让结果自己讲话。
81、行动比语言更响亮。
82、行是知之始,知是行之成。
83、幸福从劳动中来,真理从实践中来。
84、许愿不妨慢一点,行动应该快一点。
85、眼看千遍,不如手过一遍。
86、眼大不一定看得清。
87、眼见方为实,传言未必真。
88、要知山中事,须问打柴人。
89、一个实际行动,胜过一打纲领。
90、一个人不能在陆地上学会游泳。
91、一口吃不成胖子,一步跨不到天边。
92、远行从近处开始,大事从小事做起。
93、云再高,总在太阳底下;月再亮,也晒不干谷子。
古文警句
1、盛年不重来,一日难再晨。及时当勉励,岁月不待人。——陶渊明《杂诗八首》
2、居安思危,思则有备,有备无患。——《左传》
3、能胜强敌者,先自胜者也。——《商君书·画策》
4、孝在于质实,不在于饰貌。——桓宽《盐铁论·孝养》
5、咬定青山不放松,立根原在破岩中。——郑燮《竹石》
6、善言古者必有节于今,善言天者必有证于人。——《荀子·性恶》
7、天下兴亡,匹夫有责。——麦孟华《论中国之存亡决定于今日》
8、穷则变,变则通,通则久。——《周易·系辞下》
9、有公心必有公道,有公道必有公制。——傅玄《傅子·通志》
10、亲仁善邻,国之宝也。——《左传·隐公六年》
11、知耻近乎勇。——《礼记·中庸》
12、终日乾乾,与时偕行。——《周易·乾·文言》
13、百尺竿头,更进一步。——朱熹《答巩仲至》
14、临难毋苟免。——《礼记·曲礼上》
15、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孟郊《游子吟》
16、善不可谓小而无益,不善不可谓小而无伤。——贾谊《新书·审微》
17、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礼记·中庸》
18、忠言逆耳利于行,良药苦口利于病。——《增广贤文》
19、欲速则不达,见小利则大事不成。——《论语·子路》
20、历览前贤国与家,成由勤俭破由奢。——李商隐《咏史》
21、有功则赏,有罪则刑。——司马光《进修心治国要札子状》
22、志士仁人,无求生以害仁,有杀身以成仁。——《论语》
23、乐不可极,极乐成哀;欲不可纵,纵欲成灾。——吴兢《贞观政要·刑法》
24、长太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艰。——屈原《离骚》
25、义之所在,不倾于权,不顾其利。——《荀子·荣辱》
26、莫道桑榆晚,为霞尚满天。——刘禹锡《酬乐天咏老见示》
27、知人者智,自知者明。——《老子》
28、秦恶闻其过而亡,汉好谋能听而兴。——薛瑄《读书录》
29、君子强学而力行。——杨雄《法言·修身》
30、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荀子·劝学》
31、天变不足畏,祖宗不足法,人言不足恤。(担心)——《宋史·王安石列传》
32、惟有道者能备患于未形也。——《管子·牧民》
33、言者无罪,闻者足戒。——白居易《与元九书》
34、名必有实,事必有功。——荀悦《申鉴·俗嫌》
35、兄弟敦和睦,朋友笃诚信。——陈子昂《座右铭》
36、学而不厌,诲人不倦。——《论语·述而》
37、实事求是。——《汉书·河间献王刘德传》
38、先义而后利者荣,先利而后义者辱。——《荀子·荣辱》
39、学贵得师,亦贵得友。——唐甄《潜书·讲学》
40、知而好问者圣,勇而好问者胜。——《文字·自然》
41、义者,心之养也;利者,体之养也。——董仲舒《春秋繁露·身之养重于义》
42、夫祸患常积于忽微,而智勇多困于所溺。——《新五代史·伶官传序》
43、民生在勤,勤则不匮。——《左传·宣公十二年》
44、与朋友交,言而有信。——《论语·学而》
45、以公灭私,民其允怀。——《尚书·周官》
46、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论语》
47、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范仲淹《岳阳楼记》
48、闻过则喜,知过不讳,改过不惮。——陆九渊《与傅全美》
49、爱亲者,不敢恶于人;敬亲者,不敢慢于人。——《孝经·天子》
50、祸兮福之所倚,福兮祸之所伏。——《老子》
51、乐民之乐者,民亦乐其乐;忧民之忧者,民亦忧其忧。——《孟子·梁惠王下》
52、名节重泰山,利欲轻鸿毛。——于谦《无题》
53、君子耻其言而过其行。——《论语·宪问》
54、善学者,假人之长以补其短。——《吕氏春秋·用众》
55、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三国志·蜀书·先住传》
56、谨于言而慎于行。——《礼记·缁衣》
57、由俭入奢易,由奢入俭难。——司马光《训俭示康》
58、人人好公,则天下太平;人人营私,则天下大乱。——刘鹗《老残游记》
59、志不强者智不达。——《墨子·修身》
60、前事之不忘,后事之师。——《战国策·赵策》
61、一粥一饭,当思来处不易;半丝半缕,恒念物力维艰。——朱柏庐《治家格言》
62、礼之用,和为贵。——《论语·学而》
63、人必自侮,然后人侮之。——《孟子·离娄上》
64、君子之交淡若水,小人之交甘若醴。君子淡以亲,小人甘以绝。——《庄子·山木》
65、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论语·为政》
66、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论语·子路》
67、临患不忘国,忠也。——《左传·昭公元年》
68、哀哀父母,生我劬劳。——《诗经·小雅·蓼莪》
69、古人学问无遗力,少壮工夫老始成。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陆游《冬夜读书示子聿》
70、爱之不以道,适所以害之也。——《资治通鉴》
71、少年易老学难成,一寸光阴不可轻。——朱熹《劝学》
72、单者易折,众则难摧。——崔鸿《三十国春秋·西秦录》
73、粉身碎骨浑不怕,留得清白在人间。——于谦《石灰吟》
74、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陆游《示儿》
75、有志者事竟成。——《后汉书·耿弇列传》
76、二人同心,其利断金。——《周易·系辞上》
77、轻诺必寡信。——《老子》
78、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孟子·告子下》
79、人不可以无耻,无耻之耻,无耻矣。——《孟子·尽心上》
80、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论语》
81、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孟子·梁惠王上》
82、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论语·子路》
83、取之有度,用之有节,则常足。——《资治通鉴》
84、不入虎穴,不得虎子。——《后汉书·班超列传》
85、义以生利,利以丰民。——《国语·晋语》
86、合抱之木,生于毫末;九层之台,()起于累土;千里之行,始于足下。——《老子》
87、公生明,偏生暗。——《荀子·不苟》
88、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诸葛亮《诫子书》
89、士虽有学,而行为本焉。——《墨子·修身》
90、捐躯赴国难,视死忽如归。——曹植《白马篇》
91、五刑不如一耻。——吕坤《呻吟语·治道》
92、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以古为镜,可以知兴替;以人为镜,可以明得失。——《旧唐书·魏征列传》
93、百闻不如一见。——《汉书·赵冲国传》
94、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论语·为政》
95、操千曲而后晓声,观千剑而后识器。——刘勰《文心雕龙·知音》
96、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李清照《乌江》
97、古之立大事者,不惟有超世之才,亦必有坚忍不拔之志。——苏轼《晁错论》
98、不蔽人之善,不言人之恶。——《战国策·魏策》
99、临渊羡鱼,不如退而结网。——《汉书·董仲舒传》
100、过而不改,是谓过矣。——《论语·卫灵公》
101、苟利国家,不求富贵。——《礼记·儒行》
102、见善则迁(学习),有过则改。——《周易·益·象》
103、人有耻,则能有所不为。——朱熹《朱子语类》
104、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孟子·告子上》
105、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论语》
106、人无远虑,必有近忧。——《论语·卫灵公》
107、有志不在年高,无志空长百岁。——石成金《传家宝》
108、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礼记·礼运》
109、以家为家,以乡为乡,以国为国,以天下为天下。——《管子·牧民》
110、莫等闲,白了少年头,空悲切。——岳飞《满江红·写怀》
111、鞠躬尽瘁,死而后已。——诸葛亮《后出师表》
112、君子贤而能容罢,知而能容愚,博而能容浅,粹而能容杂。——《荀子·非相》
113、位卑未敢忘忧国。——陆游《病起书怀》
114、眼前多少难甘事,自古男儿当自强。——李咸用《送人》
115、不降其志,不辱其身。——《论语》
116、差若毫厘,谬以千里。——《礼记·经解》
117、人必其自爱也,而后人爱诸;人必其自敬也,而后人敬诸。——杨雄《法言·君子》
118、惟公则生明,惟廉则生威。——石成金《传家宝·绅瑜》
119、以爱己之心爱人,则尽仁。——张载《正蒙·中正》。
120、事父母,能竭其力。——《论语·学而》
121、道虽迩,不行不至;事虽小,不为不成。——《荀子·修身》
122、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论语·学而》
123、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论语·雍也》
124、宁可玉碎,不能瓦全。——《北齐书·元景安列传》
125、知足不辱,知止不殆。——《老子》
126、民无信不立。——《论语·颜渊》
127、人孰无过?过而能改,善莫大焉。——《左传》
128、吾尝终日不食,终夜不寝,以思,无益,不如学也。——《论语·卫灵公》
129、朝闻道,夕死可矣。——《论语·里仁》
130、惟仁者能好人,能恶人。——《论语·里仁》
131、贫贱之交不可忘。——《后汉书·宋弘列传》
132、运筹策帷帐之中,决胜于千里之外。——《史记·高祖本纪》
133、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善天下。——《孟子·尽心上》
134、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司马迁《报任安书》
135、博学而详说之,将以反说约也。——《孟子·离娄下》
136、仁者必有勇,勇者不必有仁。——《论语·宪问》
137、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孟子·告子下》
138、苟日新,日日新,又日新。——《礼记·大学》
139、见义不为,无勇也。——《论语·为政》
文言文至理名言1
1) 前门拒虎,后门进狼。(赵雪航)
2) 城门失火,殃及池鱼。(杜弼)
3) 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吟诗也会吟。(《唐诗三百首序》)
4) 机关算尽太聪明,反误了卿卿性命。
5) 心病终须心药医,解铃还须系铃人。
6) 字字看来都是血,十年辛苦不寻常。
7) 世事洞明皆学问,人情练达即文章。(《红楼梦》)
8) 勤学如春起之苗,不见其增,日有所长;辍学如磨刀之石,不见其损,日有所亏。
9) 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
10) 受人滴水之恩,必当涌泉相报。
11) 人过留名,雁过留声。
12) 酒香不怕巷子深。
13) 死猪不怕开水烫。
14) 磨刀不误砍柴工。
15) 举大事者,不忌小怨。(后汉书)
16) 狡兔死,走狗烹,飞鸟尽,良弓藏,敌国破,谋臣亡。(史记)
17) 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司马迁)
18)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前汉书)
19) 前事不忘,后事之师(史记)
20) 强弩之末,力不能穿鲁缟。(三国志)
21) 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蜀志)
22) 当局者迷,旁观者清。(旧唐书)
23) 貂不足,狗尾续。(晋书)
24) 宁为玉碎,不为瓦全。(北齐书)
25) 兼听则明,偏听则暗。(资治通鉴)
26) 士别三日,须刮日相看。(三国志)
27) 运筹帷幄之中,决胜千里之外。(史记)
28) 千羊之皮不如一狐之腋。(史记)
29) 临渊羡鱼,不如退而结网。(汉书)
30) 尺有所短,寸有所长。(史记)
文言文至理名言2
1) 祸患常积于忽微,而智勇多困于所溺。(欧阳修)
2) 由俭入奢易,由奢入俭难。(司马光《训俭
3) 常格不破,人才难得。(包拯)
4) 山高月小,水落石出。(苏轼)
5) 博观而约取,厚积而薄发。(苏轼)
6) 古之成大事者,不惟有超士之才,亦有坚忍不拔之志。(苏轼)
7) 百尺竿头,更进一步。(《宋·释道原》)
8) 成人不自在,自在不成人。(宋·罗大经)
9) 巧妇难为无米之炊。 (陆游)
10) 只许州官放火,不许百姓点灯。(陆游)
11) 书到用时方恨少,事非经过不知难。 (陆游)
12) 嬉笑怒骂皆成文章。(黄庭坚)
13) 观众器者为良匠,观众病者为良医。(宋·叶适)
14) 近水楼台先得月,向阳花木易为春。(宋·俞文豹)
15) 千军易得,一将难求。(马致远)
16) 路遥知马力,日久见人心。(元杂剧)
17) 银样蜡枪头,中看不中用。(西厢记)
18) 金玉其外,败絮其中。(刘基)
19) 明日复明日,明日何其多?日日待明日,万事成蹉跎。(明·文嘉)
20) 精诚所至,金石为开。(明·凌蒙初)
21) 留得青山在,不怕没柴烧。(明·凌蒙初)
22) 风声雨声读书声声声入耳,家事国事天下事事事关心。(顾宪成)
23) 丈夫有泪不轻弹,只因未到伤心处。(元·李开先·宝剑记)
24) 宁为太平犬,不作乱离人。(冯梦龙)
25) 踏破铁鞋无觅处,得来全不费功夫。(冯梦龙)
26) 将在谋而不在勇,兵在精而不在多。(明·冯梦龙《古今小说》)
27) 放下屠刀,立地成佛。(明·彭大翼)
28) 天下兴亡,匹夫有责。(顾炎武)
29) 百足之虫,死而不僵。(曹炯)
30) 泥沙俱下,鱼龙混杂。(官场现形记)
文言文至理名言3
1) 不入虎穴,焉得虎子。(后汉书)
2) 不可同日而语。(汉书)
3) 文章,经国之大业,不朽之盛事。(曹丕)
4) 立片言以居要,乃一篇之警策。(陆机)
5) 精骛八极,心游万仞。(陆机)
6) 渴不饮盗泉水,热不息恶木荫。(陆机)
7) 静以修身,俭以养德。(诸葛亮)
8) 树欲静而风不止。(汉,韩婴)
9) 水可载舟,亦可以覆舟。(魏征)
10) 千里马常有,伯乐不常有。(韩愈)
11) 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韩愈)
12) 当断不断,必受其乱。(诸葛亮)
13) 老当益壮,宁移白首之心;穷且益坚,不坠青云之志。(王勃)
14) 物华天宝,人杰地灵。(王勃)
15) 业精于勤,荒于嬉;行成于思,毁于随。(韩愈)
16) 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以古为镜,可以知兴替;以人为镜,可以明得失。(李世民)
17) 祸患常积于忽微,而智勇多困于所溺。(欧阳修)
18) 人为刀俎,我为鱼肉。
19) 前事不忘,后事之师。
20) 尺有所短,寸有所长。
21) 桃李不言,下自成蹊。
22) 失之东隅,收之桑榆。
23) 千羊之皮,不如一狐之腋。
24) 运筹帷幄之中,决胜千里之外。
25) 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复还。
26) 狡兔死,走狗烹,飞鸟尽,良弓藏,敌国破,谋臣亡。
27) 不飞则已,一飞冲天;不鸣则已,一鸣惊人。
28) 当断不断,反受其乱。
29) 前车之覆,后车之鉴
30) 失之毫厘,谬以千里。
31) 临渊羡鱼,不如退而结网。
32) 水至清则无鱼,人至察则无徒。
33) 不可同日而语。
34) 百闻不如一见。
35) 精诚所至,金石为开。
36) 举大事者,不忌小怨。
37) 不入虎穴,焉得虎子。
38) 阳春之曲,和者必寡;盛名之下,其实难副。
39) 读书百遍,其义自见。
40) 司马昭之心,路人皆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