励志一生网 > 格言大全 > 学生孝亲尊师格言 正文

学生孝亲尊师格言

时间:2025-05-01 22:30:48

第一篇:尊敬师长

教师人们历来给予很高的称誉,把他们比作精心培育幼苗的园丁,用知识构筑心灵大厦的建筑师,人类灵魂的工程师……尊敬师长是我们中华民族的传统,因此我们要尊重师长.

"老师像蜡烛,用智慧之光照亮我们的心田;老师像铺路石,引导我们走向理想的明天;老师像园丁,每天辛勤耕耘、浇灌,希望花开满园.”

从古至今有许许多多的名人,为我们作出了榜样,毛泽东爷爷十分尊重他的师长,徐老60岁寿辰时,毛主席专门给写贺信,另外朱德在1957年初,朱德看见一位年近古稀的老人在旁边走过,朱德马上给这位老人行个军礼,叫了声叶老师.

而这点我做的却大有不够,每次和老师见面,我尽量躲起来,而且经常不向老师问好……因此我要改正这个缺点,做一个尊重师长的好学生.

尊敬师长是我们的责任!

第二篇:尊敬师长

中华民族传统美德是我们中华民族几千年的历史、文化凝炼而成的社会道德准则,是中华民族几千年灿烂历史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它要求我们重视自身修养,同时又具有强烈的社会责任感和积极进取精神。

“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这是我最喜欢的一句格言。老师,就像燃烧的蜡烛,用知识之光照亮学生的心灵,直到生命的终结。中华民族自古就有尊敬师长的优良传统。

就说程门立雪这个成语故事,它讲述了宋朝的时候,有一个很有学问的人,名叫杨时。他虽然已经40岁了,仍然十分尊敬老师。有一次,他来到老师家。为了不大扰老师睡午觉,他站在门外顶着风雪,等老师叫他进去时,门外的积雪已经有一尺多厚。如果当时我们是杨时,我们也许早已忍受不了寒冷了。

作为新中国的伟大领袖毛泽东也做出了好的榜样,更是给我们留下美谈。毛泽东是中国人民的伟大领袖,却始终尊敬自己的老师。1959年,毛泽东回到了阔别32年的故乡——韶山,请韶山的老人们吃饭。毛泽东亲自把老师让在首席,向他敬酒,表达自己对老师的敬意。

不仅如此,毛泽东青年时代听过徐特立先生的课。当徐特立60寿辰时,他还特意写信向徐老祝贺。信中说:“您是我20年前的.先生,您现在仍然是我的先生,将来必定还是我的先生。”

是的,我们应该用自己的实际行动写好历史的续篇,这样才无愧于辛勤培养我们的老师,无愧于我们的伟大时代。

第三篇:尊敬师长

鲜花感恩雨露,因为雨露滋润它的成长;苍鹰感恩长空,因为长空让它飞翔;高山感恩大地;因为大地让它们高耸;我感恩我的老师,因为老师打开我知识的大门让我在知识的海洋遨游。在我成长历程中,浓浓的师爱陪伴我的左右。

小学的童年生活如闪电般地度过了,其中有烦恼和悲伤,也有快乐和感恩。

感谢师长,是他们教我们读书,写字,传授给我们知识教我们做人的原则;是他们让我们体味集体生活,处理好同学关系。在我们学习时,是他们在谆谆教导;在我们贪玩荒废学业时,是他们在不倦地劝诱;在我们遇到疑难问题时,是他们在给我们认真讲解;在我们与同学发生争执时,也是他们在给我们排解纠纷。我们应当感谢师长,有一副

如果没有师长,我们就不懂得礼义和道理,就学不到文化、科学、知识,就不会有今天的成绩和地位。所谓“尊敬不如从命”,对师长最好的报答就是要谨遵师长的教诲,牢记师长的要求和期望,不断地学习,刻苦地专研,努力地工作,有所作为,做到“青出于蓝,而胜于蓝”。看到自己的学生和属下取得了成绩和进步,师长就会感到莫大的安慰和荣耀。这是报师长恩。

懂得感恩,才会懂得付出,才会懂得回报。有人说善良的本质就是有一颗感恩的心,有人说一个人如果有了一颗感恩的心,他就是一个幸福的人,对别人的帮助,哪怕是一点,一滴,我们都应当怀感恩之心。学会感恩,懂得感恩应当成为每个人的美德。

拥有一颗感恩的心,我们才懂得去孝敬父母。拥有一颗感恩的心,我们才懂得去尊敬师长。拥有一颗感恩的心,我们才懂得去关心,帮助他人。拥有一颗感恩的心,我们就会勤奋学习,珍爱自己。拥有一颗感恩的心,我们就能学会包容,赢得真爱,赢得友谊。拥有一颗感恩的心,我们就会拥有快乐,拥有幸福。我们就会明白事理更快地长大,我们就能够拥有一个美好未来。

很久了,我们已经习惯了向别人去索取,索取物质,索取友谊,索取爱,而忘记了感恩。从现在起,从这一刻起、从这一秒开始,让我们学会感恩吧!

班会主持词 篇1

合:敬爱的老师,亲爱的同学们,大家好!

女:我是主持人。

男:我是主持人。

合:今天的班会由我俩来主持,希望我们合作愉快。

男:同学们,我们的人生之路总是阳光明媚,晴空万里,

女:到底哪一缕阳光最耀眼?

男:有人说是优异的学习成绩,

女:有人说是给予别人帮助

男:而我认为,在我们的人生路上,最灿烂的阳光,应该属于知恩图报,

女:羊有跪乳之恩,

男:鸦有反哺之义。

女:鸟兽尚知哺乳之恩,

男:人更应具有感恩之心。

女:“滴水之恩,涌泉相报”,

男:“衔环结草,以恩报德”。

女:有一个词语最亲切,

男:有一声呼唤最动听,

女:有一个人最要感谢

男:有一个人最应感恩

女:她就是—————————母亲

男:他就是—————————父亲

女:同学们,你们想过没有?从我们出生到现在,那个被我们称为母亲,称为父亲的人为我们做过什么?

男:谁愿意说一说?(找同学说)

女:我想用一个短片来回答,请看大屏幕。(放视频)

男:在我们成长路上,父母为我们付出了太多太多,我们要懂得感恩,要孝敬父母。

女:其实,孝敬父母并不是要求我们轰轰烈烈的去为父母做什么大事,而是要求我们从小事做起,从点滴做起。

男:那同学们在日常生活中是怎样孝敬父母的?谁愿意说一说?(找同学说)

女:就想同学们说的那样,我们可以陪父母聊聊天,母亲节或者是父母的生日给父母一朵鲜花,或者是说一句祝福的话。

男:当妈妈生日的时候,祝妈妈生日快乐,身体健康。给妈妈洗一次脚,给妈妈盛饭等。女:就是一个祝福、一句问候、一朵鲜花、一个拥抱,甚至只是一个微笑。都是对父母的尊敬。

男:其实值得我们感谢的人不仅仅是父母,还有老师。

女:我们的每一点知识,我们的每一个进步,都渗透着老师的汗水和心血。

男:同学们,和我一起说:谢谢老师!

女:感谢老师不能只用语言表达,还要表现在行动上。同学们,你们觉得怎样做才能表达你对老师的感谢?(找同学说)

男:刚才同学们都说得非常好,希望每个同学今后都要遵守课堂纪律,上课铃响后立即进教室,课本文具摆放好,安静地等老师来上课;课堂上不要随便说话,要发言,先举手;专心听课,不做小动作。

女:好了,同学们,这节班会就上到这里。

男:课后给大家留一项作业:给父母捶背、打洗脚水、洗脚活动、主动做力所能及的家务劳动;在学习上,我们就用每天进步一点点,来回报老师,好不好?

合:尊师孝亲主题班会到此结束,谢谢大家!

班会主持词 篇2

甲:尊敬的各位老师,亲爱的同学们,大家好。

乙:八一班“珍惜粮食,从我做起”主题班会现在开始。

甲:古人云:身披一缕,当思织女之劳;日食三餐,每念农夫之苦。乙:如果没有粮食,人类将无法生存。如果没有粮食,中国何谈发展。

甲:自古以来,民以食为天。不管是在茹毛饮血的原始社会,还是在高科技迅猛发展的信息社会,吃,作为人类生存的'最基本准则之一,亘古未变。

乙:吃的来源是什么?粮食。它是人类赖以生存与发展的物质食粮。我们说农业是国民经济发展的基础,粮食则是基础的基础。

甲:让我们走进第一篇:重温古诗中的感动。

第一篇:重温古诗中的感动:

过渡:乙:接下来让我们有感情地齐读《悯农》

1、 主持人组织全班齐读《悯农》

过渡:甲:接下来我们找同学谈谈读了这首诗的感受。

2、 主持人提问阅读感受(2—3人次)

过渡:乙:俗话说得好,民以食为天,接下来我们说说有关粮食的名言警句等。

3、 主持人提问有关粮食的名言警句

过渡:甲:粮食来之不易,一颗一粒浸润了农民辛勤的汗水,接下来请欣赏诗朗诵《观刈麦》。朗诵者:

4、 配乐诗朗诵《观刈麦》

过渡:乙:接下来让我们走进第二篇:反观生活中得浪费。

第二篇:反观生活中的浪费:

过渡:

甲:华夏自古重节俭,珍惜粮食既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也是现阶段我国国情的必然要求,更是一名合格公民应尽的义务。

乙:或许学校的饭菜不是最可口,但作为祖国未来的希望,我们有责任,也有义务来珍惜这来之不易的粮食。看看生活中这些让我们司空见惯的现象!

1、 出示图片(解说员解说)

解说词:餐桌上、垃圾桶里,经常会有同学们吃剩的饭菜等食物;也许有的同学会说,饭是我自己花钱买的,愿意怎样就怎样。可是不知道你是否意识到,你浪费的不仅仅是粮食,还有父母的血汗,你丢弃的也不只是些米饭,还有勤俭节约的美德。因为,一粒粒粮食从播种到收割,再加工成成品粮,至少要经过20道工序,这中间包含了农民多少辛勤的劳动呀!可以说,每一粒粮食都浸透了农民伯伯的心血和汗水。

过渡:甲:为了了解同学们的用餐习惯,我们派出了四路记者进行现场采访,请同学们实话实说。(逐一点记者名字)

2、 记者采访:(4名记者采访12位同学)

那么我们又是咋样做得呢?

A记者、作为一名中学生,看到这样的画面有何感想?

B记者、平时学校吃饭是否有剩菜剩饭现象?为什么?

C记者、吃饭是否挑食、厌食?

D记者、平时是否用零用钱买零食充饥?

过渡:乙:简单总结。接下来请欣赏情景剧《如此潇洒》,表演者:

3、 表演情景剧:《如此潇洒》

过渡:甲:接下来让我们走进第三篇:走进世界粮食日。

第三篇:走进世界粮食日

1、 读图片中的文字

过渡:乙:据有关部门估计,全国每年浪费的粮食,足够5000万人吃一年,多么惊人的浪费啊!自古以来,就有生活艰苦朴素的人。指名讲故事:

2、 讲故事(节俭)

过渡:甲:简单总结,接下来让我们走进第四篇:节约光荣,浪费可耻

第四篇:节约光荣,浪费可耻

解说词:一张张醒目的警示语,无不在提醒着我们,提醒着逐渐麻木的我们。

过渡:乙:接下来请欣赏诗朗诵《珍惜粮食》朗诵者:

1、 诗歌朗诵《珍惜粮食》

过渡:甲:为了呼吁大家的节约意识,八一班班委会特向全班同学发出倡议:

2、 全班起立齐读倡议:

过渡:乙:为了表达我们倡议的诚意,我们把倡议的内容打印在了5张纸上,请同学们在上面签下你的名字,只签一张即可。

3、 学生倡议书签名

过渡:甲:综合近一学期的就餐情况,八一班班委会决定评出本班5名“节约明星”,接下来请同学们互相推荐一下。

4、 评选

过渡:乙:接下来请班主任献上墨宝,为获奖同学授名。

甲:接下来请任课教师钱老师、范老师为获奖同学颁奖。

5、 颁奖

6、 学生获奖感言(视时间而定)

过渡:乙:接下来请班主任说几句:

7、 班主任寄语

总结:

甲:同学们,节约是美德,节约是品质,节约是责任。

乙:我们都是学校的主人,我们生活在这个大家庭中,我们要用心去爱护它,关心它。

合:让我们同心协力,做勤俭节约风尚的传播者。

班会主持词 篇3

时光轮回,万物更新。一个既漫长而又短暂的初一学年已然过去,经过一个暑假的休养,我们共同打开了新学期的扉页。李大钊先生曾经说过:人生最有趣味的事情,就是送旧迎新,因为人类最高的欲求,就是时时创造生活。那么,你们是否已经勾画好了新学期的蓝图呢,是否已经作好了充足的心理准备去迎接新学期的到来呢?

路还是昨天的路,但里程碑已是新的;歌还是昨天的歌,但今天唱出的更动听;太阳还是昨天的太阳,但它放射出的却是全新的光芒。当我们看着东方的第一抹朝阳时,是否应该检查一下自己:我的梦是否依然,我的心是否依旧飞扬?我们曾经拥有过辉煌,但那已成为枕边一段甜美的回忆;也许,我们也曾经遭受过挫折,但那已成为几滴苦涩的泪痕。忘记曾经的成功与失败,我们只需把经验和教训铭刻于心,让曾经的辉煌激励我们,过去的失败只是为了衬托未来的成功。

尊敬的老师、同学们:

大家好早上好!新年伊始,万象更新,我们送走了严冬,迎来了春天,又迎来了新的学期!

对于上一年,我们充满无限的怀念与感激。怀念我们的学习、工作和生活,感激我们的父母、老师和同学。对于新的一年,一个全新的起点,我们每个人都会有一种期盼:明天的我们要更精彩。

新的学期要有新的开始、要有新的希望。爱因斯坦说过“兴趣是真正的老师”。我希望同学们能够发现并培养自己的兴趣,因为兴趣才是主动学习和知识创新的真正来源,我们要抱有责任,全面发展 。刻苦学习的人并不是因为他懂得了要刻苦,而是因为他从来没有感觉到学习的苦,“刻苦”从来都是局外人对行为的概括,而不是刻苦者的自我心理感受。如果父母是破浪的帆船,老师就是雾中的灯塔;如果你是沸腾的钢水,纪律就是规整的模mu2子;如果你是冲天的雄鹰,学校就是你翱翔的天空,人生——还需要你自己来演绎。

电光一闪,一年已然过去。我们又翻开了新的篇章。昨日的失败与辉煌已经过去,关键是把握今天。我们不需要灰心,因为雄鹰翱翔于天空,难免会伤折飞翼,骏马奔驰于大地难免失蹄折骨。只有站在高处的人,才有资格跌下去,而跌下去时,你我依然有尊严,那足以让站着的人感到汗颜。

同学们,松弛的神经又该绷紧了,床头的闹钟又将激起清晨的奏鸣,久违了的灯下又该呈现我们的身影,我们很清楚,前方的路不可能平坦,只会更曲折,更艰险,随着学识的增加,竞争的压力也会日益增进,但我们决不会畏缩,每个人所受的外部压力是相等的,轻松与否是心态的不同而已,以平常心去面对,我们可以变得更强。老师用毕生的心血、汗水和智慧浇灌了我们这一棵棵树苗;我们没有理由,也不应该不茁壮成长。尊敬的老师,请您们放心,在这一个新的学习阶段里,我们一定更加努力,倍加珍惜您们的辛劳和付出,我们定向您交上一份满意的答卷!

在这里,我也想告诉高三的朋友们:你们是等待破茧的蛹,是准备接受6月洗礼的海燕,是将要地考场上实现诺曼底登陆的战士!已经等待了整整十一个春秋,今天同时是你们冲刺的时候了。夸父追日,道渴而死;精卫填海,矢志不渝。坚持到底,我们绝不放弃!

班会主持词 篇4

甲:各位老师

乙:各位同学

齐:大家上午好!

甲:当你我的身影融入美丽的校园,我们内心充满着欢喜。为了维护我们共同的学习、生活环境,我们一直努力并践行,使约束成为自律,让督促变为主动。

乙:是呀!“干净、安静”的环境需要我们共同的维护,窗明几净,才能怡情大家;动静有常,才是文明你我。今天,让我们共同来回顾咱们xx小学一日常规。

(大屏幕播放视频)

甲:安静的环境为我们营造了良好的学习氛围,有序的活动为体现了我们高尚的品德,我们会以常规为准则,视长征为家庭,为家庭和谐美好共同努力。

干净你我他,卫生靠大家。

PPT出示《xx小学卫生儿歌》(一生拍掌声,示意齐诵)

乙:提醒大家,对照我们刚才的儿歌,常规检阅是否已经准备就绪(各人对应儿歌审视自己)。

甲:校园常规有明细,校园礼仪要牢记。大家请看大屏幕:(PPT出示《校园礼仪歌》)(师生配合完成)

乙:再次温习了我校一日常规,那在日常生活中,我们个人应该怎么做呢?请大家小组合作,制定措施并记录下来。

(小组交流合作,完成任务)

甲:安静生智慧,干净育优美。希望通过今天的学习,都能增加身上的责任感,让校园常规始于约束,成于自律。今天我们的“窗明几净,怡情大家动静有常,文明你我”主题班会就到此结束。

(1)尊师敬长是我们中华民族几千年文化凝炼而成的社会道德准则,是中华民族几千年灿烂历史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2)在《弟子规》有这么一段“或饮食 或坐走 长者先 幼者后 长呼人 即代叫 人不在 己即到 称尊长 勿呼名 对尊长 勿见能 路遇长 疾趋揖 长无言 退恭立”它要求我们重视自身修养,同时又具有强烈的社会责任感和积极进取精神。

(3)“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这是我最喜欢的一句格言。老师,就像燃烧的蜡烛,用知识之光照亮学生的心灵,直到生命的终结。

(4)中华民族自古就有尊敬师长的优良传统。程门立雪这个成语故事,相信很多人都知道。宋朝时,有一个叫做扬时的人跟着程颐老夫子学习,他虽然已经40岁了,但他对老师非常的恭敬。

(5)有一次,他来到老师家。为了不大扰老师睡午觉,他站在门外顶着风雪,等老师叫他进去时,门外的积雪已经有一尺多厚。这位学生,后来成为很有名的人。扬时尊师重道的精神,值得大家去体会、学习。

(6)如果当时我们是杨时,我们也许早已忍受不了寒冷了。 举凡弟子要能够成材,首先要懂得向老师虚心求教,而在跟随老师的同时,就应该要明白恭敬侍奉师长的道理

(7)须知父母养育我们,师长教导我们,是一样的恩泽,怎么可以不尊敬呢

而且,一个能尊敬老师的人,也就能重视学业;相对的,也就是尊重自己。

(9)作为新中国的伟大领袖毛主席也做出了好的榜样,更是在历史上留下了一段佳话。毛主席是中国人民的伟大领袖,却始终尊敬自己的老师。

(10)1959年,毛主席回到了阔别32年的故乡——韶山,请韶山的老人们吃饭。毛主席亲自把老师让在首席,向他敬酒,表达自己对老师的敬意。不仅如此,毛主席青年时代听过徐特立先生的课。

(11)当徐特立60寿辰时,他还特意写信向徐老祝贺。信中说:“您是我20年前的先生,您现在仍然是我的先生,将来必定还是我的先生。”

是的,我们应该用自己的实际行动谱写历史的续篇,这样才无愧于辛勤培养我们的老师,无愧于我们的伟大时代。

(12)在我们的成长中,老师固然值得我们尊重 ,同样,在生活中我们面对长辈中形形色色的各类人,需要的也是我们的尊重。“弟子规”中有言:亲有过,谏使更,怡吾色,柔吾声。

(13)当然,像韩国家庭中对长辈那样恭恭敬敬低头说是,对于90后的我们来说似乎是不可能的。在信息无比膨胀的时代,我们生在20世纪,长在21世纪,价值观、处世态度与老一辈已经有了天翻地覆的变化,我们年轻,我们开放,我们与传统有太多的格格不入,于是就招致了太多的摩擦与矛盾。

(14)对于爱情,我们可能信奉真爱、理想,而他们可能主张生活、现实;

(15)对于理想,我们不断追逐,即便跌倒我们也不放弃,而他们可能并不认同甚至还阻止你的寻梦之路;

(16)对于工作,我们渴望挑战,希望在外面有一片更广阔的天空,而这时的他们却希望你固守家乡,安安稳稳有一份收入。

(17)在面对长辈们的墨守成规在你看来可能泥古、平庸的传统面前,即便你肯定自己是正确的

(18)即便你坚持按自己的想法去做,也请你低下那骄傲的头颅,对他们表示尊重,

(19)因为他们是比我们年长的人,他们拥有我们几十倍的阅历,他们走过的桥比你走过的路还多,最重要的是

(20)他们苦口婆心的规劝,字字句句皆都是发自内心的关心与爱护。

(21)也许,你会从心底听不进劝言,然而请给予他们最起码的尊重与理解。怡吾色,柔吾声,尊重爱你的人们。

(22)同学们,就让我们将心底的那份对老师的挚爱以最简单的方式表达出来,老师您辛苦了!

让我们将心中的那份对长辈的敬重以最简洁的行为表示出来,长辈您费心了!

(23)让我们以尊师敬长为动力,以理想、信心为针,以勤奋,拼搏为丝,去编织自己彩色的梦!

《弟子规》尊师重长,同辈和睦

现在的我们都是独生子女,有好处吗,小时候有,吃的没人跟你争,穿的没人跟你抢,每天跑来跑去看到的,就是大人,自己就成了独一份的掌上明珠,都觉得你是孩子,都让着你,都心疼你,时间长了,顺理成章了。没有感激,觉得好像一切都是应该的了。这是一种在时间过程中慢慢延伸出来的心理暗示。而父母给我们的感觉,好像是突然一下起了一个思想上的转变,而作为独生子女的我们好像真的一时间无法去适应这种转变。

出于同龄人或稍大一点的朋友,我先把一些话说到大家心里去,然后我们再一起找方法,看看怎么能够很好的解决这些问题。我们小时候,几乎什么都不让干,如果有智慧点的家长,可能还会引导你去洗个手绢,做个鸡蛋饼,这已经是难能可贵了。可幸运的是,我们当时的小学专门还设置了一堂课,劳动课,这门课程真的开得很好,在这们课里,老师教会我们怎么洗头发,怎么穿衣服,怎么洗衣服,怎么钉钮扣,之后还带着我们一起做小板凳,告诉我们一些简单得汤简单得菜怎么做,然后留下得作业是让我们亲身去实践。出于好奇,不管别的孩子回去做没做,我是肯定回去都要尝试一遍。但是我尝试得方法很古怪,有些时候还是被父母批评了。

我实在没有什么东西可缝,就把我们家窗帘剪了一个小窟窿,然后又拿针给缝起来了。结果缝得还很不利索,被我妈一下子就发现了,结果把我给批评了一顿。之后,我还尝试过很多劳动课上学到的实践活动。但是当时的感觉是,只要家长一在自己就头晕,为什么呢?我擦地喜欢横着擦,结果家长一定要在边儿上指挥我竖着擦。我做饭的时候握菜刀,明明妈妈教我的姿势是正确的,一会儿爸爸过来了,说你不会我菜刀啊,得那么握,结果呢我那么握真的不舒服,可他却觉得很对,一定要我这么弄。就这样,我自己觉得一会儿被噌一顿,一会儿被指挥一下,兴趣全无。好不容易做完了饭,可能最后还是补上一句:“没我做得好吃,盐放多了吧。”那打击别提多难受了。于是慢慢的,我干脆养成了他们在我什么都不干的习惯,假如自己真的想勤勤一把,目前为止,只有两种可能,第一是家人一个都不在的时候,我开始一通的收拾。还有一种就是早上起来,他们还在睡觉的时候,我开始自己一通的打扫。

心想,你不在更好,你要在,反正你现在还起不来,我干完了,你看一结果就好了。真心的说,有些时候我很同情同龄的独生子女,小时候是谁都哄着,等大长大点了,就变成谁都噌了。因为小时候不会干,到了一定岁数,家长突然觉醒了:“你看看我像你这么大,什么活儿不会干啊。你看看你现在,你会干什么啊?”“我19岁的时候都出差了,你看你还跟傻瓜一样,你以后怎么能有多大出息啊?”要说这些话说得对吗?对,可真的挺让当时的自己接受的。因为小时候,你们没让我干,现在突然用这种强烈的话刺激我,我即便开始干了,难免不会那么顺当,一听这话,心里更不是滋味了。而同辈之间呢?现在都是表亲,很少有亲兄弟姐妹,又都是独生子女,谁跟谁只有到了过年过节,才能碰上几面,感情深么?我真的觉得部深。当然有些家里的表亲就感情很好,大家和和睦睦,而有些因为各种原因,却真的一见面就跟遇见仇人一样,那种感觉多难受,大家不想见面,还非得在一个桌上吃饭,你还得喊她一声姐姐,喊他一声弟弟,感觉很没意思。

之后,我就和一些朋友达成了一种共识,人出门在外,投亲戚不如靠朋友,靠朋友,不如住店。这种过程似乎感情已经到了相当淡漠的阶段,人感受不到温暖,心里不是痛苦是什么呢?说道这里,我觉得我肯定能说道很多朋友的心砍里,很多人都会遇到这些问题,搞不清楚到底怎么跟父母,老师,同学,兄弟姐妹搞好关系。这恰恰击中了要害,绝对是我们为什么就一定要去跟父母,跟老师,跟兄弟姐妹对着干的主要因素。因为彼此不理解,不知道怎么相处,所以最终才会导致亲人变仇人这样可怕事情的发生。

出了问题肯定就要解决问题,解决问题一定是要掌握方法的,为了让现在的自己不再痛苦,也让我们后面的孩子不再痛苦,不如就现在,我们一起来看看怎么解决它吧。前面的抱怨都说的差不多了,现在我们反过头来想小时候,小时候的你为什么那么无忧无虑,为什么在家呆着能什么都不干,每天脑子里只想着怎么吃怎么玩儿,怎么把自己想干的事情干了,就行了呢?算算吧,从你出生到小学,初中,高中,大学。经济上要花多少钱呢?你有吗?如果你数学真的还不错的话,不妨问问父母每个月的收入是多少,或者说有机会做个实习找个跟父母差不多的工作感受一下试试看。假如你真的工作了,当老板劈头盖脸的因为你请假时间超时训斥你的时候,你有没有想过曾经你的父母就因为你的原因挨过多少次这样的事情。当你对工作不屑一顾,说:“你老板怎么这样,我不伺候了“的时候,你应该想到,你的父母曾经也有过这样的心,但就是因为有你,因为你要有很多地方需要钱,他只能低着头应着头皮也不放弃这份工作。

每天朝九晚五的工作还算省心的,有些父母曾经还被要求出差,加班。回来以后已经很累了,还要哄你开心,给你做饭,然后看你不睡觉还得坐你边儿上给你讲故事,讲到自己都困了,你还不睡,那就还得陪着你。第二天又去上班了,班上没精神是很危险的,轻的受领导批评老不在状态,重的那可能自己的人身安全都会出现问题。但是只要你仔细回想,在我们无忧无虑的那段日子,父母跟我们说过什么么?没有。他们愿意让我们无忧无虑的时光多一些,因为他们知道外面世界的情况。我的爸爸实话说有些时候脾气不好,但是他就曾经跟我说过一句我听了特别感动的话:”人生最美好的时光就是念书的时候,爸爸愿意让你念书,有机会的话咱们拿念书当职业,只要你想念,你能念多高,你爸爸不管什么情况只要活着就供你。“我当时很感动,感动的都哭了。因为我爸爸知道我喜欢什么,他宁愿自己去忍受外界各种各样残酷的现实,也要保全我那一份念书美好的情怀。这就是父母亲,想想他们为我们付出的一切,回过头来再去看他们反常的举动就很好理解了。

当时的父母很年轻,觉得自己能干,孩子没必要受苦,所以什么都不要你操心。但终于有一天他们发现自己身体出现了问题,干活儿越来越力不从心的时候,这种第一时间的'反常举动其实是再正常不过了。他们会意识到,自己陪不了孩子到永远,所以突然之间着急起来,才会突然换了面孔着急的督促你甚至用责备的语气催着你,恨不得你一夜之间什么都会干了,自己才放心。细细想来,在当今这个现实而又感情淡漠的社会,又有几个能够真的停下自己的脚步去给你这样的训话呢?人家为什么要因为你生气?看到了,有点责任心的,说你两句,爱听你就听,不爱听我就不说了,而有的更坏点的,人家不说你,人家奉承你,你爱听吧?喜欢吧?最终你顺应邪念了,犯大错误了,你怨得着他吗?只有父母,从来没有这样,知道你很烦,还能每天抽出时间这么叨叨你,一天几顿叨叨,你都烦了,他们都不知道烦,这是什么境界,你不理解他们,说明你跟他们真的不是一个境界呢。

虽说我们现在是独身子女,但是父母还是隶属于一个有自己兄弟姐妹得大家庭的。兄弟姐妹的孩子,不管跟你关系怎么样,至少也得叫上你爸妈一声舅舅,姨,姑姑,婶子的。这一声预示着一种含义,你们是一家人。或许因为各种原因,我们真的找不到为什么跟自己的表亲兄弟姐妹那么合不来的原因,但至少我们应该更尊重他们,有些话不会说了,不知道说什么好了,咱们可以不说,可以沉默,或者转移话题到别的地方去。圆场是门学问,你一圆再圆,保全的是一个家族的脸面。更何况即便是路人都有感应真心的能力,就别提自己家的亲人了。想想我们的姑姑,我们的舅舅,我们的姨,小时候是怎么带我们的?我就记得我小时候他们对我很好,带我出去玩儿,给我买吃的,送我新衣服。就凭借这些记忆,我们是不是也能够对他们的孩子更好一些呢。他们曾经那么真心的对待你,为的就是让你跟他们的孩子作对搞矛盾吗?同样是父母,更何况有这么好的父母孩子不会一点善良之心都没有的。

我们佛家曾经说过一句话:”不看僧面看佛面。“这意思就很好理解了。即便你觉得同学的话有问题,你真的还接受不了,也不要过于的反驳他。因为你知道他归属的是你是师父。师父是老师,也是父亲,用心去体会师父是怎么对你的,想想他的感受,再去考虑假如他看见同学之间不和睦,心里有多么难受,就一定要去帮他圆这个场了。或许在我们念书的过程中,就有过这样的感觉。有的老师让你真的没法接受,动不动训斥学生,有些时候说话有点过激。但是有的老师却对你非常关照,你就特别听他的话,特别喜欢亲近他。但这个时候千万不要因为这个原因就不好好学了,因为他们或许都在一个学校里,不好的老师,和好的老师,也是同学,同学之间都能和睦相处,你当学生的为什么要这样呢?这就是和睦最重要的原因。

社会是个大家庭,每一位长者都是老师,都是父母,我们对待父母老师,每一位同龄人都是你的兄弟姐妹,不要只看到他们不好的那一面,相反每当遇到一些事情的时候,就用心去想想他对你好的那一面。假如怎么也想不出来,那你就去想想这个世界上,真心关心你的那些好人,是怎么对你的,把美好的情景依依映入脑海。如果你再想不出来,就去想想佛是怎么对待大家的,怎么对待每一位终生的。他没有去挑剔任何一个人,而是在想办法教会他们走出各种各样的痛苦,或许你现在面对的这个人,恰恰就是你可以帮助的人,他对你这样,是因为他心中有痛苦,假如你帮他把这个痛苦解除了,你看他下次还会这么对你不?当然,怎么去帮助别人,怎么去化解自己,还是需要不断的学习的,一切的一切方法都是站在第一位的。完事和为解,家和万事兴,和象征着圆满,只要和了,没有什么事情是解决不了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