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不知也。知其说者之于天下也,其如示诸斯乎?
2、读书没巧越读越通,书法没巧越练越精。
3、满腹经纶无俗物,一腔正气有精神。
4、没有智慧的头脑,就像没有蜡烛的灯笼。
5、我们为什么而读书?大体有四种情况:一是为读书而读书,没有明显的目的;二是为了考上一所好大学;三是为了古人所说的"修身养性";四是为了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6、培养读书习惯,训练思考能力,掌握严谨的分析技术,熟悉社会准则的框框,打下哲学基础,这些都是未来的领导人从学习活动一开始,而且一辈子都必须继续不断地致力去做的事情。——理查德·尼克松
7、没有任何特殊的习惯与要求。一般读得极快,大处着眼。尽可能摸住脉络。遇到重要地方再静下来研究。不知这可不可以套用一句赛球的用语:"打节奏。"即使最荒谬的书,我也爱想一想,"它为什么这样荒唐?"也就长了见识,也就多懂了一点道理,而不是简单地骂一句:"胡说八道!"——王蒙
8、一本书就是一面镜子:如果一头毛驴向镜子里盯着看,你就别指望从镜子里向外看的会是个圣徒。——利希滕贝格
9、既笔耕为养,亦佣书成学,至乃集萤映雪,编蒲缉柳。——任防
10、立身以力学为先,力学以读书为本。—郑耕志
11、有人主张读什么书都要循序渐进,对每一个难关、每一句话都要搞通弄懂。我认为不能绝对化,要从实际出发,因为我们要学的东西很多,如果读每一本书一遇到不懂的'地方都要***抠,势必要花费很多时间和精力,就会像小脚老太走路那样,走走停停,举步不前,进度就太慢了。我认为读书也可以学三级跳远的方法,首先要弄懂最要紧的地方,次要的地方一时弄不懂可以跳过去。因为有些问题初看时可能不懂,但等你读完一二章后,不懂的地方可能就会清楚起来。——钱伟长
12、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
13、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学,不知道。
14、运用一分知识,需要十分积累。(伊朗)
15、读书是至乐的事。——林语堂
16、两个人如果读过同一本书,他们之间就有一条纽带。 ——[美]爱默生
17、君看白日弛,何异弦上箭?作者:(唐)李益
18、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 作者:孙洙
19、所谓经典作品,是那些每一个人都希望已经读过、但无一人想读的作品。—— [美]马克吐温
20、读书补天然之不足,经验补读书之不足。读书足以怡情,足以博采,足以长才。
21、学而不思则罔,是而不学则殆。
22、书籍是老年人的益友,也是青年人的良师。
23、案上不可多书,心中不可少书。
24、求学的三个前提是:多察看、多吃苦、多研讨。
25、书痴者文必工,艺痴者技必良。少年读书,如隙中窥月;中年读书,如庭中望月;老年读书,如台上玩月。皆以阅历之深浅,为所得之深浅耳。
26、不好的书也像不好的朋友,可能会把你戕害。
27、人生乐趣千万种,唯有读书最幸福。高尔基说:"对于有文化的人,读书是高尚的享受。"
28、再看吕蒙。读书使吕蒙的言谈大有智慧,所以鲁肃的语气重在惊叹:"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吕蒙也仅说了一句话:"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大兄何见事之晚乎!"
29、学乃身之宝,儒为席上珍。君看为宰相,必用读书人。出处:《神童诗劝学》
30、养子莫徒使;先教勤读书。
31、读书欲精不欲博,用心欲专不欲杂。
32、读书当将破万卷;求知不叫一疑存。
33、读书足以恬情,足以博采,足以长才。作者:培根
34、书籍并不是没有性命的东西,它包藏着一种性命的潜力,与作者同样地活跃。不仅仅如此,它还像一个宝瓶,把作者生机勃勃的智慧中最纯净的精华保存起来。——弥尔顿
35、读书对于我来说是驱散生活中的不愉快的最好手段。没有一种苦恼是读书所不能驱散的。孟德斯鸠
36、"读一切好的书,就是和许多高尚的人说话。"
37、"能读千赋,自能为之。"
38、选择一本好书,就选择了一位挚友;书虽有价,获益无价。
39、天天看好书,日日争进步。——作者:林子茗
40、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
41、好书读多了,熟能生巧,这样写出来的文章就会思路开阔,文笔流畅。
42、如果你在书籍中仔细寻找智慧,那么你一定能找到对于你的心灵极有用的东西。 [法]涅斯托尔
43、念书不必求多,而要求精。这是向来念书人的配合履历。——邓拓
44、读未见书,如得良友;读已见书,如逢故交。——(清)左宗棠
45、劫难——这对象最能常常而确凿无疑地提醒我们,人生的事物并不全是凭据我们本身的布置。有两种:本身的背运,尚有别人的走运。——比尔斯
46、糊口在我们这个世界里,不读书就完全不行能相识人。
47、大鹏一日同风起,扶摇直上九万里。
48、念书贵精不贵多。 —— 书摘
原文
初,权谓吕蒙曰:“卿今当涂掌事,不可不学!”蒙辞以军中多务。权曰:“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但当涉猎,见往事耳。卿言多务,孰若孤?孤常读书,自以为大有所益。”蒙乃始就学。及鲁肃过寻阳,与蒙论议,大惊曰:“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蒙曰:“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大兄何见事之晚乎!”肃遂拜蒙母,结友而别。
阅读练习
1、文学常识填空。
《孙权劝学》一文作者是 ,是 时代的政治家、史学家。他主持编攥的 ,是我国最大的一部 史书。
2、找出《孙权劝学》一文中的成语并解释。(写一个)
3、解释下面句子中的加点词。
(1)卿今当涂掌事( ) (2)但当涉猎 ( )
(3)蒙辞以军中多务 ( )(4)及鲁肃过寻阳( )
4、根据语段内容回答。
(1)表现孙权对下属吕蒙爱护、器重和希望的一句话是:
(2)“刮目相待”后,鲁肃有何举动?说明了什么?
5、将下面的文言句子译成现代汉语。
①但当涉猎,见往事耳。
②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大兄何见事之晚乎!
6、从吕蒙的变化中你得到了什么启发?请结合《伤仲永》一文简要谈谈自己的看法
参考答案
1、司马光 北宋 《资治通鉴》2、
刮目相待 :用新的眼光来看待。
“吴下阿蒙”原指三国时期吴国大将吕蒙。意思是说人没有学问的意思。现在多用在他人有了转变方面,凡学识大进,或地位从低下而攀高了,以及穷困而至富有了,都可以用此语。
3、(1)当道、当权(2)粗略的阅读(3)推托(4)到
4、(1)“卿今当涂掌事,不可不学!”
(2)与吕蒙结友,说明鲁肃对吕蒙的赏识、认可。
5、①只是应当粗略地阅读,了解历史罢了。(只是应当粗略地阅读,了解以往的事情罢了。) ②士别三日,就要重新另眼看待,长兄知道这件事太晚了啊!
6、只要乐于学习,善于学习,就会寻找一切机会去学习,最终有所成就。再聪明的人,如果放弃学习,终将一事无成。
1、文中最突出的描写方法是什么?
答:用对话的方法进行语言描写 。
2、本文所揭示的道理对你有什么启示?
答: 我的启示是:1、开卷有益,只要有学习,就会有收获;2、士别三日 刮目相看,我们要以开放的眼光看待别人。
3.句子翻译
1.卿今当涂掌事,不可不学。
译文:你今天掌管权事,不可以不学习啊。(√)
2.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
译文:我哪里是让你研究儒家经典做个博学多才的人呀!(√)
3.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
译文:你今天的才干和谋略,不再是在吴县时的阿蒙啊!(√)
4、《孙权劝学》选自《资治通鉴》,该书是宋(朝代)司马光(人名)主持编纂的一部编年体通史,记载了从战国到五代共1362年间的史事。
《孙权劝学》阅读答案及原文翻译《孙权劝学》阅读答案及原文翻译
5、《孙权劝学》的原因是:“卿今当涂掌事,不可不学”;《孙权劝学》的学习方法是:“但当涉猎,见往事耳。”;《孙权劝学》劝的语言是:“卿言多务,孰若孤?孤常读书,自以为大有所益。”;《孙权劝学》的成果是:“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以上均填原句)。
6、鲁肃的话表现了他惊讶、敬佩的感情,也从侧面写出了学有所获;文末的“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原文)更进一步阐明了这一点。
7、文中可以提炼的一个成语是:士别三日,刮目相看。
8.说说文中描写的三人各自的.性格特点
①孙权:
②吕蒙:
③鲁肃:
孙权:豁达、大度,待人坦诚,平易,有幽默感的一位明君;吕蒙:机敏精干,虎虎有生气的将才;鲁肃:忠厚的长者。
9.用原文回答
①孙权为什么要劝吕蒙学习?
答:卿今当涂掌事,不可不学!
②表明吕蒙自己治学的毅力和自信心的语句是哪句?
答:蒙曰:“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大兄何见事之晚乎!”
10.鲁肃为什么与吕蒙“结友”?
答:因为鲁肃为吕蒙的才略所折服而愿与之深交,表明鲁肃敬才,爱才。二人情投意合。这最后的一笔,是鲁肃“与蒙论议”的余韵,进一步从侧面表现了吕蒙才略的惊人长进。
11.本文和《伤仲永》在内容和写法上有什么不同?
答:本文写吕蒙“当涂掌事”之后,经孙权劝说“乃始就学”,其才略很快就有了惊人的长进;《伤仲永》写出方仲永幼年聪慧过人,却因其父“不使学”而“泯然众人”。两文的内容都与学习有关,却一正一反,一是年长好学,学有所成;一是幼年不学,毫无所成,从不同方面说明了学习的重要性。两文的写法不同,本文以对话为主,言简意丰;《伤仲永》叙议结合,借事说理。
注释
1、初:当初,起初,这里是追述往事的习惯用词。
2、权:指孙权,字仲谋,吴郡富春(浙江富阳)人,黄龙元年(公元222年)称王于武昌(今湖北鄂城),国号吴,不久迁都建业,(今江苏南京)。222年称帝。
3、谓……曰:谓,告诉;连用表示“对……说”。
4、吕蒙:字子明,三国时吴国名将,汝南富陂(今安徽省阜南县东南)人。
5、卿:古代君对臣或朋友之间的爱称。
6、今:如今。
7、当涂:当道;当权
8、掌事:掌管事务。
9、辞:推辞,推托。
10、以:介词,用。
11、务:事务。
12、孤:古时王侯的自称。
13、岂:难道。
14、治经:研究儒家经典。治,研究,专攻。“经”指《诗经》《尚书》《礼记》《周易》《春秋》等书。
15、博士:当时专掌经学传授的学者的官职。
16、邪(yé):通“耶”,语气词,表示反问或疑问的语气。
17、但:只,仅。
18、当:应当。
19、涉猎:粗略地阅读。
20、见往事:了解历史。见,了解;往事,指历史。
21、耳:语气词,表示限制语气,罢了。
22、多务:事务多,杂事多。务,事务。
23、孰若:与……相比如何;谁像(我)。孰:谁,哪个;若:比得上。
24、益:好处。
25、乃:于是,就。
26、始:开始。
27、就学:指从事学习。
28、及:到了……的时候。
29、过:到。
30、寻阳: 县名,如今湖北黄梅西南。
31、与:和。
32、论议:讨论议事。
33、大:非常,十分。
34、惊:惊奇。
35、者:用在时间词后面,无翻译。
36、才略:军事方面或政治方面的才干和谋略。
37、非复:不再是。复:再。
38、吴下阿蒙:指在吴下时的没有才学的吕蒙。吴下,指吴县,如今江苏苏州。阿蒙,指吕蒙,名字前加"阿",有亲昵的意味。现指才识尚浅的人。
39、士别三日:与读书的人分别几天。三:几天,这里指“几”。
40、即:就。
41、更:重新。
42、刮目相待:另眼相看,用新的眼光看待。 刮目:擦擦眼。待:看待。
43、大兄:长兄,这里是对同辈年长者的尊称。
44、何:为什么。
45、见事:认清事物。
46、乎:啊。表感叹或反问语气。
47、遂:于是,就。
48、拜:拜见。
《孙权劝学》阅读答案及原文翻译古诗词鉴赏
49、别:离开。
50、为:成为。
51、阿蒙:名字前面加阿,有亲昵的意思。
52、肃:指鲁肃。
译文:
当初,孙权对吕蒙说:“你现在当权掌管大事,不可以不学习!”吕蒙用军中事务繁忙来推辞。孙权说:“我难道想要你研究儒家经典当博士吗?只是应当粗略地阅读,了解历史罢了。你说(军中)事务繁忙,谁比得上我(事务多)呢?我经常读书,自认为有很大的好处。”吕蒙于是开始学习。到了鲁肃来到寻阳的时候,(鲁肃)与吕蒙讨论议事,(鲁肃)十分惊奇地说:“以你现在的才干和谋略,不再是当年的吴下吕蒙了!”吕蒙说:“读书人离别多日,就要重新用新的眼光看待,长兄知道这件事太晚了啊!”鲁肃于是拜见吕蒙的母亲,与吕蒙结为朋友,然后分别了。
该文写的是吕蒙在孙权劝说下“乃始就学”。孙权劝学,先向吕蒙指出“学”的必要性,即因其“当涂掌事”的重要身份而“不可不学”;继而现身说法,指出“学”的可能性。使吕蒙无可推辞、“乃始就学”。从孙权的话中,既可以看出他的善劝,又可以感到他对吕蒙的亲近、关心和期望,而又不失人主的身份。“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是情不自禁的赞叹,可见鲁肃十分惊奇的神态,以他眼中吕蒙变化之大竟然判若两人,表现吕蒙因“学”而使才略有了令人难以置信的惊人长进。需要指出的是,鲁肃不仅地位高于吕蒙,而且很有学识,由他说出这番话,更可表明吕蒙的长进确实非同一般。“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大兄何见事之晚乎?”是吕蒙对鲁肃赞叹的巧妙接应。从吕蒙的答话中可见吕蒙颇为自得的神态,吕蒙以当之无愧的坦然态度,表明自己才略长进之快之大。孙权的话是认真相劝,鲁肃、吕蒙的话则有调侃的意味,二者的情调是不同的。其才略很快就有惊人的长进而令鲁肃叹服并与之“结友”的故事,说明了人只要肯学习就会有长进,突出了学习重要性。
文章注重以对话表现人物。对话言简意丰,生动传神,富于情趣。写鲁肃、吕蒙对话,一唱一和,互相打趣,显示了两人的真实性情和融洽关系,表明在孙权劝说下吕蒙“就学”的结果,从侧面表现了吕蒙的学有所成,笔墨十分生动,这是全文的最精彩之处。
道理启示
(1)不要以一成不变的态度看待他人,要以开放的眼光看待事物。
(2)不能因为事情繁忙就放弃学习,坚持读书是有益的。
(3)要善于听取他人好的意见并去做。
(4)不但自己要学好,还要催动附近的人也要学习,让社会也一起进步。
(5)劝人要讲究策略。
(6)不要找借口不听从别人。
(7)只要发奋学习,就能积学修业,学有所成。
(8)读书给人以乐趣,给人以光彩,给人以才干。
(9)一个人即使基础差,但只要端正态度,刻苦努力,就能学到知识,并提高自己的认知水平和办事能力。
(10)求知可以改变人的天性。人的天性犹如野生的花草,求知学习好比修剪移栽。只要你愿意,你就会成活并成长。
1、学问是学习之花,智慧是学问之果。
2、学习实践是手段,立异标新是目的。
3、知识是智慧之本,智慧是谋事之本。
4、书之论事,昭如日月。——《尚书》
5、读书贵去粗取精,实践贵推陈出新。
6、学习他人是方法,实现自我是目的。
7、有书读的要做事,有事做的要读书。先生不应该专教书,他的责任是教人做人。学生不应当专读书,他的责任是学习人生之道。我要你们做有知识、有实力、有责任心的国民,不要你们做书呆子。——陶行知
8、读书无嗜好,就不能尽其多,不先泛览群书,则会无所适从或失之偏好。广然后深,博然后专。
9、我每天要吃饭,我也每天要读书。若一天不吃饭,肚里就会饥饿;若一天不读书,脑里也会饥饿。——徐锡麟
10、书,浩如烟海,是读不完的;但仅仅是在书的海洋里仰浮是不够的,还要到实际生活中去体验,去学习。——朱自清
11、古代有人对于必须精读的东西,采取抄写的方式来学习,抄它一次、二次、三次。这样誊抄其实也是一种精读的方式。对重要著作,读一本而能充分理解吸收,比读三本五本而印象浮光掠影,模模糊糊还是要好得多。——泰牧
12、仆早好观古书,家所蓄晋魏时尺牍甚具。又二十年来,遍观长安贵人好事者所蓄,殆无遗焉。以是善书,虽未尝见名氏,亦望而识其时也。——柳宗元
13、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笃行之。一一《礼记》
14、五车载书不堪煮,两都觅官自取忙。一元好问
15、每个人只有一个人生,如何让你的人生过得比别人"多"?你在中国读书,你在今天的21世纪读书,你可以像古人一样过,像未来人一样过——唯一的办法是阅读,阅读面越广越好。——钱文忠
16、一本新书像一艘船,带领我们从狭隘的地方,驶向生活的无限广阔的海洋。——海伦凯勒
17、人生的时间是有限的,而知识是无限的。人们要适应这个千变万化的世界,就必须得不断地读书和学习。
18、真理之川从他的错误之沟渠中流过。——泰戈尔
19、我觉得,当书本给我讲到闻所未闻,见所未见的人物、感情、思想和态度时,似乎是每一本书都在我面前打开了一扇窗户,让我看到一个不可思议的新世界。
20、动力,有了理想,就等于有了灵魂。——吴运铎
21、困而知之。——徐悲鸿
22、暂时的落后并不代表永远的失败,站起来,前方照样光明一片,我无所畏惧。——金鑫鑫
23、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24、书籍是,虽然没有热情,但是非常忠实。
25、书籍是科学的成果,但科学不是书籍的成果。——英。培根
26、人心如良苗,得养乃兹长;苗以泉水灌,心以理义养。一日不读书,胸臆无佳想。一月不读书,耳目失清爽。
27、学习知识要善于思考,思考,再思。我就是靠这个方法成为科学家的。
28、读书不要贪多,而是要多加思索,这样的读书使我获益不少。作者:卢梭
29、新书是再陈旧不过的东西。——帕蒂森
30、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陆游《冬夜读书示子聿》 作者:陆游
31、喜欢读书,就等于把生活中寂寞的时光换成巨大享受的时刻。—— [法]莫泊桑
32、书籍浩如烟海,人的精力有限,所以全读不可能也无此必要,但是选读又常常感到无所适从。 ——张广厚
33、读书之法,在循序而渐进,熟读而精思。作者:朱熹
34、"先生不应该专教书,他的责任是教人做人;学生不应该专读书,他的责任是学习人生之道。" 作者:陶行知
35、读书人不一定有知识,真正的常识是懂得知识,会思想,能工作。 作者:徐特立
36、读过一本好书,就像交了一个益友。
37、读书何所求?将以通事理。——清·张维屏《读书二首》
38、读书给人以乐趣,给人以光彩,给人以才干。——弗兰西斯·培根《培根论人生》
39、人脑是这样一台计算机,它在一个相当低的'准确水平上,非常可靠地进行工作。 —— 冯 · 诺伊曼
40、最淡定的墨水也胜过最强的记忆。
41、清晨不起早,误一天的事;幼年不勤学,误生命的事。
42、如阶尽管费力,却一步比一步高。不经过琢磨,宝石也不会发光。
43、读好书,好读书,读书好。——《戒子书》
44、勤者读书夜达旦;青藤绕屋花连云。
45、书籍浩如烟海,人的精力有限,所以会读不可能也无此必要,但是选读又常常感到无所适从。
46、积财千万,无过读书。——北宋《颜氏家训》颜之推
47、读一本好书如同叫一个好朋友,读一本坏书如同交一个坏朋友。近朱者赤,近墨者黑。一旦交上一个坏朋友会无法自拔,掉入万丈深渊,永远不得翻身。
48、嗜书如嗜酒,知味乃笃好。
49、好书是生活中最宝贵的财富之一。
50、心向着前进的方向,全世办界会给你让路。
51、书之法,在循序渐进,熟读而精思。——朱煮
52、书,以是哺育心灵的母乳,启迪智慧的钥匙。——佚名
53、书,要算要人类在走向未来幸福富强的道路上所创造的一切奇迹中最复杂最伟大的奇迹。
54、每年的4月23日,被定为世界读书日。
55、读好书,就像在同历史上最杰出的人交谈。
56、再看吕蒙。读书使吕蒙的言谈大有智慧,所以鲁肃的语气重在惊叹:"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吕蒙也仅说了一句话:"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大兄何见事之晚乎!"
57、读书,这个我们习以为常的平凡过程,实际上是人的心灵和上下古今一切民族的伟大智慧相结合的过程。
58、足行万里路,胜读万卷书。
59、一个专业的读者读一部作品要贴着语言来读。——谢有顺
60、有些文字催人奋进,有些文字让人安心。读过一些励志的书籍,字里行间透着危机感,仿佛休息就是退步,慢下来就是浪费生命。——张梓琳
61、倘不领悟,再完美的理想也会化成泡影;倘不勤奋,再美妙的计划也会付之东流;倘不实践,再广博的知识也会束之高阁。
62、学固不在乎读书,然不读书则义理无由明。作者:朱熹
63、把浮躁的日子过得慢腾腾而扎实的人,是有品位的人。说话仔细,看人仔细,读书仔细,走路仔细的人,都是有品位的人。一个人的品位,就是在生活的细节上仔细品味其中的味道,不急躁,不敷衍,不潦草,不厌烦,不牢骚,不拔高,也不控诉,淡淡的意思,热爱的眼神。
64、读书,这个咱们习以为常的平凡过程,实际上是人们心灵和上下古今一切民族的伟大智慧相结合的过程。
65、读书是一种享受生活的艺术。五柳先生"好读书,不求甚解,每有会意,便欣然忘食"。当你枯燥烦闷,读书能使你心情愉悦;当你迷茫惆怅时,读书能平静你的心,让你看清前路;当你心情愉快时,读书能让你发现身边美好的事物,让你更加享受生活。读书是一种最美丽的享受。"书中自有黄金屋,书中自有颜如玉。"
66、勤勉而顽强的钻研,永远可以使你百尺竿头更进一步。
67、"文学经典"——人们都颂赞但却不读的书。——马克吐温 Mark Twain
68、要心爱书,它会使你的生活紧张;它会情谊地来补助你明确庞大的思想、情感和事务;它会训诲你尊重他人和你自己;它以心爱世界、心爱人类的情感来鼓励智慧和心灵。
69、我从学习中充实自己,为我的人生踏实每一步。
70、韬略终须建新国,奋飞还得读良书。——郭沫若
71、读书贵神解,无事守章句。——徐洪钧
72、读书切戒在慌忙,涵泳工夫兴味长;示晓不妨权放过,切身需要急思量。——陆九渊
73、一本书最好的并不是它包含的思想,而是它提出的思想;正如音乐的美妙,并不寄寓于它的音调,而在于我们的回响。——霍姆斯
74、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安全无乃至远。——诸葛亮
75、造烛求明,念书求理。
76、念书破万卷,胸中无适主,便如暴富儿,颇为用钱苦。
77、知是一种快乐,好奇心常识的抽芽。——培根
78、为学读书,须是耐性,细意去剖析,切不行粗心。为数重物,包裹在内里,无缘得见。必是今天去一重,又见得一重。嫡又去一重,又见得一重。去尽皮,方见肉。去尽肉,方见骨。去尽骨,方见髓。
79、有些书可供一尝,有些书可以吞下,有不多的几部书则该当品味消化;这就是说,有些书只要读读他们的一部门就够了,有些书可以全读,可是不必过于细心地读;尚有不多的几部书则该当全读,勤读,并且用心地读。——培根
80、读书对付伶俐,也像体操对付身体一样。—— [美]爱迪生
81、有本领而不肯读好书的人和文盲没有两样。
82、可以或许摄取须要营养的人要比吃得许多的人更康健,同样地,真正的学者往往不是读了许多书的人,而是读了有用的书的人。—— [古罗马]亚里斯提卜
83、知不敷者勤学,耻不问者骄傲。
84、非念书,不畚入圣贤之域。非行善,不能生聪慧之儿。
85、常识无涯,而生命有限。既要博古,又要通今,时间实在不足用。所以,用功念书开始要早。青年不尽力,更待何时?——梁实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