励志一生网 > 经典语录 > 论语经典语录贫道 正文

论语经典语录贫道

时间:2025-05-09 04:28:37

1、道不同,不相为谋。(卫灵公)

2、君子上达,小人下达。(宪问)

3、成事不说,遂事不谏,既往不咎。《八佾(yi)》

4、君子怀德,小人怀土;君子怀刑,小人怀惠。《里仁》

5、不迁怒,不贰过。《雍也》

6、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仁以为已不亦重乎?死而后已,不亦远乎?《泰伯》

7、大德不逾闲(遮拦阻隔之物),小德出入可也。(子张)

8、君子务本,本立而道生。(学而)

9、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为政篇》

10、益者三友,损者三友。友直,友谅,友多闻,益矣。友便辟,友善,友便佞,损矣。(季氏)

11、后生可畏,焉知来者之不如今也?四十、五十而无闻焉,斯亦不足畏也已。(子罕)

12、志士仁人,无求生以害仁,有杀身以成仁。(卫灵公)

13、贫而无谄,富贵无骄。(学而)

14、非礼勿视,非礼勿听,非礼勿言,非礼勿动。《颜渊》

15、君子坦荡荡,小人常戚戚。(述而)

16、躬自厚而薄责人,则远怨矣。(卫灵公)

17、质胜文则野,文胜质则史,是文质彬彬,然后君子。(雍也)

18、不患无位,患所以立。不患莫已知,求为可知也。(里仁)

19、志士仁人,无求生以害仁,有杀身以成仁。

20、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

21、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

22、父母之年,不可不知也。一则以喜,一则以惧。(里仁)

23、君子耻其言而过其行。(宪问)

24、唯女子与小人难养也,近之则不逊,远之则怨。

25、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述而》

26、不知命,无以为君子君子也;不知礼,无以立也;不知言,无以知人也。

27、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为政)

28、君子周急不继富。

29、君子欲讷于言而敏于行。(里仁)

30、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

31、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

32、可与人言而不言,失人(错过人才);不可言而与之言,失言。知者不失人,亦不失言。(卫灵公)

33、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学而》

34、君子成人之美,不成人之恶。颜渊)

35、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为政)

36、知者乐水,仁者乐山。知者动,仁者静。知者乐,仁者寿。

37、君子惠而不费,劳而不怨,欲而不贪,泰而不骄,威而不猛。《论语·尧曰》

38、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子罕》

39、往者不可谏,来者犹可追。(微子)

40、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子路》。

41、夫仁者,已欲立而立人,已欲达而达人。能近取譬,可谓仁之方也已。(雍也)

42、不患人之不已知,患不知人也。《学而》

43、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而改之。

44、古之学者为已,今之学者为人。(宪问)

45、道之以政,齐之以刑,民免而无耻;道之以德,齐之以礼,有耻且格。(为政)

46、君子周而不比(勾结),小人比而不周。(为政)

47、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48、始吾于人也,听其言而信其行,今吾于人也,听其言而观其行。于予与改是。《公冶长》

不怨天,不尤人。

遇到挫折与失败,绝不从客观上去找借口,绝不把责任推向别人,后来发展为成语“怨天尤人”。

当仁,不让于师。

遇到应该做的好事,不能犹豫不决,即使老师在一旁,也应该抢着去做。后发展为成语 “当仁不让”。

言必信 ,行必果。

说了的话,一定要守信用。确定了要干的事,就一定要坚决果敢地干下去。

君子欲讷于言而敏于行。

君子不会夸夸其谈,做起事来却敏捷灵巧。

君子坦荡荡,小人长戚戚。

君子心胸开朗,思想上坦率洁净,外貌动作也显得十分舒畅安定。小人心里欲念太多,心理负担很重,就常忧虑、担心,外貌、动作也显得忐忑不安,常是坐不定、站不稳的样子。

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

见到有人在某一方面有超过自己的长处和优点,就虚心请教,认真学习,想办法赶上他,和他达到同一水平;见有人存在某种缺点或不足,就要冷静反省,看自己是不是也有他那样的缺点或不足。

见善如不及,见不善如探汤。

见到好的人,生怕来不及向他学习,见到好的事,生怕迟了就做不了。看到了恶人、坏事,就像是接触到热得发烫的水一样,要立刻离开,避得远远的。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自己不想要的(痛苦、灾难、祸事……),就不要把它强加到别人身上去。

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

对任何一件事,不要因为它是很小的、不显眼的坏事就去做。相反,对于一些微小的却有益于别人的好事,不要因为它意义不大就不去做它。

躬自厚而薄责于人,则远怨矣。

干活抢重的,有过失主动承担主要责任是“躬自厚”,对别人多谅解多宽容,是“薄责于人”,这样的话,就不会互相怨恨。

不迁怒,不贰过。

犯了错误,不要迁怒别人,并且不要再犯第二次。

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如果我有了某些成就,别人并不理解,可我绝不会感到气愤、委屈。这不也是一种君子风度的表现吗?

毋意,毋必,毋固,毋我。

讲事实,不凭空猜测;遇事不专断,不任性,可行则行;行事要灵活,不死板;凡事不以“我”为中心,不自以为是,与周围的人群策群力,共同完成任务。

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三个人在一起,其中必有某人在某方面是值得我学习的,那他就可当我的老师。我选取他的优点来学习,对他的缺点和不足,我会引以为戒,有则改之。

君子求诸己,小人求诸人。

君子总是责备自己,从自身找缺点,找问题。小人常常把目光射向别人,找别人的缺点和不足。

君子成人之美,不成人之恶。小人反是。

君子总是从善良的'或有利于他人的愿望出发,全心全意促使别人实现良好的意愿和正当的要求,不会用冷酷的眼光看世界。或是唯恐天下不乱,不会在别人有失败、错误或痛苦时推波助澜。小人却相反,总是“成人之恶,不成人之美”。

古代宫廷师

宫廷音乐家由来已久,算是一个相当古老的职业,从周代起,宫廷音乐家就已经怀抱古琴出现在亭台楼阁之间了。汉代和唐代,代表了高雅音乐最高成就的李延年和李龟年,他们的作品甫一问世,总是有不多也不少的听众发出会心的微笑。史书上明确记载:"每为新声变曲,闻者莫不感动。"对于搞艺术的人而言,这是一种最高褒奖。

郎中

不为良相,便为良将,不为良将,便为良医。将良医列在良相和良将之后,可见这种治病救人的职业在古代中国有着崇高的社会地位。在没有西医作竞争的古代,一个名医的地位是显赫的。上自达官贵人,下至平头百姓,可能很少有人不对他们怀着深深的敬畏之情。这种敬畏,归根结底,乃是对自己健康的一种投资。

采诗官

在所有和文化有关的职业中,采诗官是它们中间最古老,同时也是最具有文化品位的一种。在遥远的周代,他们的身影就已经出现在中原的大地之上。这是一个以诗歌的名义走遍天下的工作,采诗官走到民间总是如同蜜蜂飞行在花丛中一样深受欢迎。民间的疾苦往往通过这些民歌的形式直接被周王及其它诸侯所了解。

侠客,文韬武略文武纵横,不强求于仕途官宦,更多的是行走天下锄强扶弱帮助弱势群体的豪侠之士。李白有诗云:"十步杀一人,千里不留行。事了拂衣去,深藏身与名。"可见侠客并不是受雇隶属于统治阶级的差事官员,他们身手不凡,来去无踪,遵循的是儒家思想中的"仁义"理念,而不是企图用武力协助或是控制当时的社会。

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而不习乎?”

子曰:“君子食无求饱,居无求安,敏于事而慎于言,就有道而正焉,可谓好学也已。”

子曰:“不患人之不己知,患不知人也。”

子曰:“《诗》三百,一言以蔽之,曰:思无邪。”

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

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子曰:“君子怀德,小人怀土。君子怀刑,小人怀惠。”

子曰:“不患无位,患所以立。不患莫己知,求未可知也。”

子曰:“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父母在,不远游,有必有方。”“三年无改于父之道,可谓孝矣。”“君子欲讷于言而敏与行。”

子游曰:“事君促,斯辱矣;朋友数,斯疏矣。”

“朽木不可雕也,粪土之墙不可圬也。”

“有君子之道四焉:其行己也恭,其事上也敬,其养民也惠,其使民也义。”

“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智者乐水,仁者乐山。智者动,仁者静。智者乐,仁者寿。”

“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君子坦荡荡,小人长戚戚。”

曾子言曰:“鸟之将死,其鸣也哀;人之将死,其言也善。”

曾子曰:“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仁以为己任,不亦重乎?死而后已,不亦远乎?”

“兴于《诗》,立于礼,成于乐。”

“笃信好学,守死善道。危邦不入,乱邦不居。天下有道则见,无道则隐。邦有道,贫且贱焉,耻也;邦无道,富且贵焉,耻也。”

“不在其位,不谋其政。”曾子曰:“君子思不出其位。”

“知者不惑,仁者不忧,勇者不惧。”

食不言,寝不语。

席不正,不坐。

子夏曰:“商闻之矣:死生有命,富贵在天。君子敬而无失,与人恭而有礼,四海之内皆兄弟也。君子何患乎无兄弟也?”

“名不正,言不顺;言不顺,则事不成;事不成,则礼乐不兴;礼乐不兴,则刑罚不中;刑罚不中,则民无所错手足。故君子名之必可言也,言之必可行也。君子于其言,无所苟而已矣。”

“君子泰而不骄,小人骄而不泰。”

“有德者必有言,有言者不必有德。仁者必有勇,勇者不必有仁。”

“君子上达,小人下达。”

“君子有道者三,我无能焉:仁者不忧,知者不惑,勇者不惧。”

“不患人之不己知,患起不能也。”

或曰:“以德报怨,何如?”子曰:“何以报德?以直抱怨,以德报德。”

“修己以敬。”“修己以安人。”“修己以安百姓。”

“可与之言而不与之言,失人;不可与之言而与之言,失言。知者不失人,亦不失言。”

“志士仁人,无求生以害人,有杀身以成仁。”

“人无远虑,必有近忧。”

“君子求诸己,小人求诸人。”

“君子矜而不争,群而不党。”

“君子不以言举人,不以人废言。”

子贡问曰:“有一言可以终身行之者乎?”子曰:“其恕乎!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巧言乱德。小不忍,则乱大谋。”

“众恶之,必察焉;众好之,必察焉。”

“君子谋道不谋食。耕也,馁在其中矣;学也,禄在其中矣。君子忧道不忧贫。”

“事君,敬其事而后其食。”“道不同,不相为谋。”

“益者三友,损者三友。友直,友谅,友多闻,益矣。友偏辟,友善柔,友便佞,损矣。”

“益者三乐,损者三乐。乐节礼乐,乐道人之善,乐多贤友,益矣。乐骄乐,乐佚游,乐宴乐,损矣。”

“侍于君子有三愆:言未及之而言谓之躁,言及之而不言,谓之隐,未见颜色而言之谓之瞽。”

“君子有三戒:少之时,血气未定,戒之在色;及其壮也,血气方刚,戒之在斗;及其老爷,血气既衰,戒之在得。”

“君子有三畏:畏天命,畏大人,畏圣人之言。小人不知天命而不畏也,狎大人,侮圣人之言。”

“生而知之者,上也;学而知之者,次也;困而学之者,又其次也;困而不学,民斯为下矣。”

“君子有九思:视思明,听思聪,色思温,貌思恭,言思忠,事思敬,疑思问,忿思难,见得思义。”

“能行五者于天下,为仁矣。恭、宽、信、敏、惠。恭则不侮,宽则得众,信则人任焉,敏则有功,惠则足以使人。”

“不知命,无以为君子也;不知礼,无以为立也;不知言,无以为知人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