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鲍之交这个成语,起源于管仲和鲍叔牙之间深厚友谊的故事,最初见于《列子·力命》,“生我者父母,知我者鲍子也。此世称管鲍善交也。”管仲和鲍叔牙之间深厚的友情,已成为中国代代流传的佳话。在中国,人们常常用“管鲍之交“,来形容自己与好朋友之间彼此信任的'关系。下面是管鲍之交的文言文翻译,请参考!
管鲍之交文言文及翻译
原文:
管仲①夷吾者,颍上人也。少时常与鲍叔牙②游,鲍叔知其贤。已而鲍叔事③齐公子小白,管仲事公子纠。及小白立为桓公,公子纠死,管仲囚焉。鲍叔遂进④管仲。管仲既用,任政⑤于齐,齐桓公以霸,九合诸侯,一匡天下,管仲之谋也。
管仲曰:“吾始困时,尝与鲍叔贾⑥,分财利,多自与,鲍叔不以我为贪,知我贫也;吾尝为鲍叔谋事而更穷困,鲍叔不以我为愚,知时有利不利也。吾尝三仕三见逐⑦于君,鲍叔不以我为不肖,知我不遭时也。吾尝三战三走,鲍叔不以我为怯,知我有老母也。公子纠败,吾幽囚受辱,鲍叔不以我为无耻,知我不羞小节而耻功名不显于天下也。生我者父母,知我者鲍子也!”
鲍叔既进管仲,以身下之。子孙世禄于齐,有封邑者十余世,常为名大夫。天下不多⑧管仲之贤而多鲍叔能知人也。
(选自《史记·管晏列传》)
【注释】①管仲:字仲,名夷吾,齐国颍上人,春秋前期齐相,曾辅佐齐桓公成就霸业。②鲍叔牙:齐国大夫,以知人著称。③事:侍奉。④进:推荐。⑤任政:执政。⑥贾:ɡǔ,做买卖。⑦见逐:被罢免。⑧多:赞扬。
译文:
管仲,名夷吾,是颖上人。他年轻的时候,常和鲍叔牙交往,鲍叔牙知道他贤明、有才干。管仲家贫,经常占鲍叔的便宜,但鲍叔始终很好地对待他,不因为这些事而有什么怨言。不久,鲍叔侍奉齐国公子小白,管仲侍奉公子纠。等到小白即位,立为齐桓公以后,桓公让鲁国杀了公子纠,管仲被囚禁。于是鲍叔向齐桓公推荐管仲。管仲被任用以后,在齐国执政,桓公凭借着管仲而称霸,并以霸主的身份,多次会合诸候,使天下归正于一,这都是管仲的智谋。
管仲说:“我当初贫困时,曾经和鲍叔一起做生意,分财利时自己总是多要一些,鲍叔并不认为我贪财,而是知道我家里贫穷。我曾经替鲍叔谋划事情,反而使他更加困顿不堪,陷于窘境,鲍叔不认为我愚笨,他知道时运有时顺利,有时不顺利。我曾经多次做官多次都被国君驱逐,鲍叔不认为我不成器,他知道我没遇上好时机。我曾经多次打仗多次逃跑。鲍叔不认为我胆小,他知道我家里有老母需要赡养。公子纠失败,召忽为之殉难,我被囚禁遭受屈辱,鲍叔不认为我没有廉耻,知道我不因小的过失而感到羞愧,却以功名不显扬于天下而感到耻辱。生养我的是父母,真正了解我的是鲍叔啊。”
鲍叔推荐了管仲以后,情愿把自身置于管仲之下。他的子孙世世代代在齐国享有俸禄,得到封地的有十几代,多数是著名的大夫。因此,天下的人不称赞管仲的才干,反而赞美鲍叔能够识别人才。
【汉字书写】:管鲍之交
【汉语注音】:guǎn bào zhī jiāo
【成语出处】:战国.列御寇《列子.力命》:“管仲尝叹曰:‘公子纠败,召忽死之,吾幽囚受辱;鲍叔不以我为无耻,知我不羞小节而耻名不显于天下也。生我者父母,知我者鲍叔也。’此世称管鲍善交者,小白善用能者。”
【成语语法】:偏正式;作宾语;含褒义;用于好朋友,重在表示两人相知;也作“管鲍之谊”。
【管鲍之交的意思】:管:管仲;鲍:鲍叔牙。皆为春秋时齐人,管仲和鲍叔牙两人是知心朋友,交谊深厚。后常比喻交情深厚的.朋友。
【管鲍之交的近义词】:情深谊厚、生死之交、陈雷之契、莫逆之交、管鲍之好、羊左之谊;
【管鲍之交的反义词】:寡恩少义、萍水相逢、点头之交、孙庞之隙;
【管鲍之交的故事】
春秋时期,管仲和鲍叔牙是齐国赫赫有名的政治家,也是一对推心置腹的朋友。管仲和鲍叔牙合资经商,分钱的时候,管仲总是要多一些,鲍叔牙不认为他贪财,而是知道他太穷困;管仲替鲍叔牙办事,但总是越办越糟,鲍叔牙并不认为他愚蠢,而是知道事情有不顺利的时候;管仲三次做官都被罢免,鲍叔牙不认为他没有真才实学,而是知道他没有遇到好的时机;管仲三次参战三次逃跑,鲍叔牙不认为他贪生怕死,而是知道他家中有母亲需要照顾。鲍叔牙对管仲了解得非常深透,管仲感激涕零地说:“生我的人是父母,了解我的人是鲍子呀!”后来齐国发生内乱,管鲍两人各为其主,鲍叔牙的主公胜利,成了有功之臣,管仲则成为阶下囚。鲍叔牙为管仲说情免他死罪,还推荐他担任相国,自己则心甘情愿地做管仲的副手。由此产生了成语“管鲍之交”
【管鲍之交例句】
唐.房玄龄等《晋书.王敦传》:“昔臣亲受嘉命,云:‘吾与卿及茂弘当管鲍之交。’”
明.陈汝元《金莲记.诗案》:“前与苏子瞻山河订誓,本为管鲍之交,名位相倾,顿起孙庞之隙。”
罗章龙《回忆新民学会(由湖南到北京)》:“临分手,他对我说;我们谈得很好,‘愿结管鲍之交’,以后要常见面。”
【管鲍之交造句】
他就从来没品尝到书上所形容的管鲍之交那种开诚相见的友情,因为连父母对他都是勾心斗角。
他们两人的关系虽然扑朔迷离,但没有丝毫功利和势力,与传说中的管鲍之交相比起来毫不逊色。
管鲍之交指的是管仲和鲍叔牙 的交情。今天就给大家具体讲一下管仲和鲍叔牙管鲍之交的历史典故,希望读者喜欢。
管鲍之交的历史典故
从前,齐国有一对好的朋友,一个叫管仲,另外一个叫鲍叔牙。 年轻的时候,管仲家里很穷,又要奉养母亲。鲍叔牙知道了,就找管仲一起投资做生意。做生意的时候,因为管仲没有钱,所以本钱几乎都是鲍叔牙拿出来投资的。可是,当赚了钱以后,管仲却拿的比鲍叔牙还多,鲍叔牙的仆人看了就说:“这个管仲真奇怪,本钱拿的比我们主人少,分钱的时候却拿的比我们主人还多!”鲍叔牙却对仆人说:“不可以这么说!管仲家里穷又要奉养母亲,多拿一点没有关系的。”有一次,管仲和鲍叔牙一起去打仗,每次进攻的时候,管仲都躲在最后面,大家就骂管仲说:“管仲是一个贪生怕死的人!”鲍叔牙马上替管仲说话:“你们误会管仲了,他不是怕死,他得留着他的命去照顾老母亲呀!”管仲听到之后说:“生我的是父母,了解我的人可是鲍叔牙呀!”后来,齐国的国王死掉了,公子诸当上了国王,诸每天吃喝玩乐不做事,鲍叔牙预感齐国一定会发生内乱,就带着公子小白逃到莒国,管仲则带着公子纠逃到鲁国。
不久之后,齐王诸被人杀死,齐国真的发生了内乱,管仲想杀掉小白,让纠能顺利当上国王,可惜管仲在暗算小白的时候,把箭射偏了,小白没死。后来,鲍叔牙和小白比管仲和纠还早回到齐国,小白就当上了齐国的国王。 小白当上国王以后,决定封鲍叔牙为宰相,鲍叔牙却对小白说:“管仲各方面都比我强,应该请他来当宰相才对呀!”小白一听:“管仲要杀我,他是我的仇人,你居然叫我请他来当宰相!”鲍叔牙却说:“这不能怪他,他是为了帮他的`主人纠才这么做的呀!”小白听了鲍叔牙的话,请管仲回来当宰相,而管仲也真的帮小白把齐国治理的非常好呢!
管仲说:"我当初贫穷时,曾和鲍叔一起做生意,分钱财,自己多拿,鲍叔不认为我贪财,他知道我贫穷啊!我曾经替鲍叔办事,结果使他处境更难了,鲍叔不认为我愚蠢,他知道时运有利有不利。我曾经三次做官,三次被国君辞退,鲍叔不认为我没有才能,他知道我没有遇到时机。我曾经三次作战,三次逃跑,鲍叔不认为我胆怯,他知道我家里有老母亲。公子纠失败了,召忽为之而死,我却被囚受辱,鲍叔不认为我不懂得羞耻,他知道我不以小节为羞,而是以功名没有显露于天下为耻。生我的是父母,了解我的是鲍叔啊!"
鲍叔推荐管仲以后,自己甘愿做他的下属。鲍叔的子孙世世代代在齐国吃俸禄,得到了封地的有十多代,常常成为有名的大夫。天下的人不赞美管仲的才干,而赞美鲍叔能了解人。
不以物喜,不以已悲
平生修得随缘性 粗茶淡饭也知足
后来,大家在称赞朋友之间有很好的友谊时,就会说他们是“管鲍之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