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桥的对联精选一
广东大埔高陂桥:
上联:一道飞虹,人在青云路上
下联:半轮明月,家藏丹桂宫中
武昌蛇山桥:
上联:袅袅白云,不尽帆飞,三峡浪开东海日
下联:翩翩黄鹤,无边霞涌,五洲客醉楚天春
南星桥:
上联:淑气风光架岭送登彼岸
下联:洞天云汉横梁稳步长堤
安平桥:
上联:暴雨骤倾万斛珍珠浮水面
下联:长虹多挂一条金带束天腰
东溪桥:
上联:一泓月色含规影
下联:两岸书声接榜歌
颐和园中绣漪桥:
上联:螺黛一丸,银盘浮碧岫
下联:鳞纹千叠,璧月漾金波
谐趣园里知鱼桥:
上联:月波潋滟金为色
下联:风籁琤琮石有声
赵州桥:
上联:水从碧玉环中出
下联:人在苍龙背上行
苏州桥:
上联:青山绿水百花苑
下联:聚龙醒狮万年城
淮清桥:
上联:淮水东边旧时月
下联:金陵渡口去来潮
苏州古丰乐桥:
上联:水连天长,万古川源连泰渎
下联:年老人乐,四时风景胜滁阳
西湖断桥:
上联:断桥桥不断
下联:残雪雪未残
浙江新安白沙桥:
上联:姿若虹霓,为湖山争秀色
下联:固如磐石,与水月竞久长
青藤书屋桥亭:
上联:未必玄关别名教
下联:须知书户孕江山
洛阳江头万安桥:
上联:潮来直涌千寻雪
下联:日落斜横百丈虹
南浦桥:
绿水桥边,金石足济交友渡
福建晋江安平桥:
上联:世间有佛宗斯佛
下联:天下无桥长此桥
窦圌山上双索桥:
上联:上下影摇波底月
下联:往来人渡镜中桥
过溪桥:
上联:切断众流凭一柱
下联:仰观四面拥千峰
凝翠桥:
上联:瀑落瑶琴响
下联:山幽薜荔封
大渡桥:
上联:万里长征犹忆泸关险
下联:三军远戌严防帝国侵
泸淀桥:
上下影摇波 往来人渡镜中梯
峨眉双飞桥:
上联:双飞两虹影
下联:万古一牛心
渡船桥南侧联:
上联:一线桥光通越水
下联:半帆寒影带吴歌
北侧联:
上联:春入船唇流水绿
下联:人归渡口夕阳红
金鳌玉蝀白练桥:
南向题有“银潢作峤”四字,有联曰:玉宇琼楼天上下;方壶员峤水中央
北向题有“紫海四澜”四字,有联曰:绣彀纹开环月珥;锦澜漪皱焕霞标
爽且静兮濠濮涧:
南边的横额是“山色波光相罨画”,对联是:日永亭台爽且静;雨余花木秀而鲜
北边的横额是“汀兰岸芷吐芳馨”,对联是:蘅皋蔚雨生机满;松峰横云画意浓
二十四桥明月夜:
得胜辕门卸甲;太平沙河洗马
注:胜地据淮南,看云影当空,与水平分秋一色;扁舟过桥下,闻箫声何处,有风吹到月三更
胜水桥头徐霞客:
东侧:胜景重新,舟驰人行通海宇;水形依旧,流清湍激映天然
西侧:曾有霞客居北坨;依然虹影坠南阳
蜀山大桥:
南侧:室歙溯来源,两岸静涵荆水绿;浙吴通要道,一弓长抱蜀山青
北侧:不霁何虹,天远娲皇来补石;此山似蜀,人思坡老为题桥
天下黄河第一桥镇远桥:
天险化康衢,直如海市楼中,现不住法;
河堧开画本,安得云梯关外,作如是观
曾经沧海千层浪;又上黄河一道桥
杭州半山桥:
欲泛仙槎向何处;偶传红叶到人间
一池金玉如如化;满眼青黄色色真
两翼石碑扶海出;三秋水月渡空行
太守二千石;宗道五百年
王道扶翼,万年纪有;皇阁广大,四海不波
梅县桥溪村:
上联是:“一门鼎盛,二姓同村,三代展鸿图,四海扬名,五指峰峦钟沛国”;
下联是:“六朵荆花,七行楼屋,八方齐庆贺,九如献寿,十分声价壮桥溪”
贵州贵阳城北关外头桥:
说一声去也,送别河头,叹万里长驱,过桥便入天涯路;
盼今日归哉,迎来道左,喜故人见面,把手还疑梦里身
泰山云瞳桥:
桥东侧建有“酌泉亭”,有题联多副:
且依石栏观飞瀑;再渡云桥访爵松
曲径通幽处;连山到海隅
拔险惊心,到此浮云成幻梦;登高极目,从兹俗虑自消沉
风尘奔走,应尽艰辛思跪乳;因果研究,积成功德敢朝山
断崖瀑落晴天雨;一线路入青冥端
上海南浦大桥:
中化堪称首,铁索斜拉,坦途凌波,淞南沙北横大道;
世界亦数二,众智辉灿,科技结晶,浦东沪西并东流
开津长江道立交桥:
盘旋上下,通连左右,交叉东西南北;
横贯长江,纵接黄河,瞩目红旗宜宾
水惠桥:
上联:修数百年崎岖之路
下联:造千万人往来之桥
上海豫园湖心亭:
上联:野烟千叠石在水
下联:渔唱一声人过桥()
悬崖百丈桥楼殿:
上联:殿前无灯凭月照
下联:山门不锁待云封
关于桥的对联精选二
1、上联:断崖瀑落晴天雨;下联:一线路入青冥端
2、上联:博浪一声震天地;下联:圮桥三进升云霞
3、上联:说一声去也,送别河头,叹万里长驱,过桥便入天涯路;下联:盼今日归哉,迎来道左,喜故人见面,把手还疑梦里身
4、上联:小江桥,桥洞圆,圆似镜,镜照山会两县;下联:大善塔,塔顶尖,尖如笔,笔写五湖四海
5、上联:吉利桥横形半月;下联:太平梁峙映双虹
6、上联:青山绿水百花苑;下联:聚龙醒狮万年城
7、上联:瀑落瑶琴响;下联:山幽薜荔封
8、上联:跋山寻鸟道;下联:磊石压虹腰
9、上联:一门鼎盛,二姓同村,三代展鸿图,四海扬名,五指峰峦钟沛国;下联:六朵荆花,七行楼屋,八方齐庆贺,九如献寿,十分声价壮桥溪
10、上联:长桥有影蛟龙惧;下联:流水无声昼夜磨
11、上联:殿前无灯凭月照;下联:山门不锁待云封
12、上联:上下影摇波底月;下联:往来人渡镜中桥
13、上联:水从碧玉环中出;下联:人在苍龙背上行
14、上联:天险化康衢,直如海市楼中,现不住法;下联:河堧开画本,安得云梯关外,作如是观
15、上联:一楼一水一桥,千古文章千卷画;下联:万国万商万旅,满城春色满湖诗
16、上联:以前沧海千层浪;下联:又上黄河一道桥
17、上联:石婆婆磨刀劈竹竿,万家箍桶;下联:范公公拖板搭浮桥,千秋太平
18、上联:淮水东边旧时月;下联:金陵渡口去来潮
19、上联:万里长征犹忆泸关险;下联:三军远戌严防帝国侵
20、上联:断桥桥不断;下联:残雪雪未残
21、上联:袅袅白云,不尽帆飞,三峡浪开东海日;下联:翩翩黄鹤,无边霞涌,五洲客醉楚天春
22、上联:欲泛仙槎向何处;下联:偶传红叶到人间
23、上联:水连天长,万古川源连泰渎;下联:年老人乐,四时风景胜滁阳
24、上联:世间有佛宗斯佛;下联:天下无桥长此桥
25、上联:浅渚波光云影;下联:小桥流水江村
26、上联:拔险惊心,到此浮云成幻梦;下联:登高极目,从兹俗虑自消沉
27、上联:缩千里为咫尺;下联:联两地成一家
28、上联:绿水桥边,金石足济交友渡;下联:白云乡畔,山川犹护睦亲亭
29、上联:大善塔,塔顶尖,尖如笔,笔写五湖四海;下联:小江桥,桥洞圆,圆如月,月照华夏九州
30、上联:未必玄关别名教;下联:须知书户孕江山
31、上联:双飞两虹影;下联:万古一牛心
32、上联:姿若虹霓,为湖山争秀色;下联:固如磐石,与水月竞久长
33、上联:水光遥接汉;下联:虹气上凌虚
34、上联:潮来直涌千寻雪;下联:日落斜横百丈虹
35、上联:曲举西边,近水湾鱼网纶竿钓槎;下联:断桥东壁,傍溪山竹篱茅舍人家
36、上联:贯通八百里重湖,浩渺今看联一线;下联:翻遍几千年历史,巍峨那见有斯桥
渡船桥:
南侧联:一线桥光通越水,半帆寒影带吴歌;
北侧联: 春入船唇流水绿,人归渡口夕阳红。
东溪桥:一泓月色含规影;两岸书声接榜歌。
梅县桥溪村:
上联是“一门鼎盛,二姓同村,三代展鸿图,四海扬名,五指峰峦钟沛国”;
下联是“六朵荆花,七行楼屋,八方齐庆贺,九如献寿,十分声价壮桥溪!”
南星桥:淑气风光架岭送登彼岸,洞天云汉横梁稳步长堤。
安平桥:暴雨骤倾万斛珍珠浮水面;长虹多挂一条金带束天腰。
金鳌玉蝀白练桥:
南向题有“银潢作峤”四字,有联曰:玉宇琼楼天上下;方壶员峤水中央。
北向题有“紫海四澜”四字,有联曰:绣彀纹开环月珥;锦澜漪皱焕霞标。
爽且静兮濠濮涧:
南边的横额是“山色波光相罨画”,对联是:日永亭台爽且静;雨余花木秀而鲜。
北边的横额是“汀兰岸芷吐芳馨”,对联是:蘅皋蔚雨生机满;松峰横云画意浓。
颐和园中绣漪桥:螺黛一丸,银盘浮碧岫;鳞纹千叠,璧月漾金波。
谐趣园里知鱼桥:月波潋滟金为色;风籁琤琮石有声。
鬼斧神工赵州桥:水从碧玉环中出;人在苍龙背上行。
悬崖百丈桥楼殿:殿前无灯凭月照;山门不锁待云封。
二十四桥明月夜:得胜辕门卸甲;太平沙河洗马。
注:胜地据淮南,看云影当空,与水平分秋一色;扁舟过桥下,闻箫声何处,有风吹到月三更。
胜水桥头徐霞客:
东侧:胜景重新,舟驰人行通海宇;水形依旧,流清湍激映天然。
西侧:曾有霞客居北坨;依然虹影坠南阳。
苏州古丰乐桥:水连天长,万古川源连泰渎;年老人乐,四时风景胜滁阳。
蜀山大桥:
南侧:室歙溯来源,两岸静涵荆水绿;浙吴通要道,一弓长抱蜀山青。
北侧:不霁何虹,天远娲皇来补石;此山似蜀,人思坡老为题桥。
苏州桥:青山绿水百花苑;聚龙醒狮万年城。
淮清桥:淮水东边旧时月;金陵渡口去来潮。
杭州半山桥:欲泛仙槎向何处;偶传红叶到人间。
西湖断桥:断桥桥不断;残雪雪未残。
浙江新安白沙桥:姿若虹霓,为湖山争秀色;固如磐石,与水月竞久长。
青藤书屋桥亭:未必玄关别名教;须知书户孕江山。
一池金玉如如化;满眼青黄色色真。
洛阳江头万安桥:潮来直涌千寻雪;日落斜横百丈虹。
两翼石碑扶海出;三秋水月渡空行。
太守二千石;宗道五百年。
王道扶翼,万年纪有;皇阁广大,四海不波。
南浦桥:绿水桥边,金石足济交友渡;白云乡畔,山川犹护睦亲亭。
福建晋江安平桥:世间有佛宗斯佛;天下无桥长此桥。
天下黄河第一桥镇远桥:
天险化康衢,直如海市楼中,现不住法;
河堧开画本,安得云梯关外,作如是观。
曾经沧海千层浪;又上黄河一道桥。
大渡桥:万里长征犹忆泸关险;三军远戌严防帝国侵。
泸淀桥:上下影摇波底月;往来人渡镜中梯。
峨眉双飞桥:双飞两虹影;万古一牛心。
窦圌山上双索桥:上下影摇波底月;往来人渡镜中桥。
青城曲径多亭桥:青城桥:跋山寻鸟道;磊石压虹腰。
过溪桥:切断众流凭一柱;仰观四面拥千峰。
凝翠桥:瀑落瑶琴响;山幽薜荔封。
贵州贵阳城北关外头桥:
说一声去也,送别河头,叹万里长驱,过桥便入天涯路;
盼今日归哉,迎来道左,喜故人见面,把手还疑梦里身。
泰山云瞳桥:桥东侧建有“酌泉亭”,有题联多副:
且依石栏观飞瀑;再渡云桥访爵松。
曲径通幽处;连山到海隅。(集句)
拔险惊心,到此浮云成幻梦;登高极目,从兹俗虑自消沉。(刘光照)
风尘奔走,应尽艰辛思跪乳;因果研究,积成功德敢朝山。(刘振声)
断崖瀑落晴天雨;一线路入青冥端。
广东大埔高陂桥:一道飞虹,人在青云路上;半轮明月,家藏丹桂宫中。
少年柳永在武夷山的故事
【遇仙井来历】
白衣卿相柳永的家乡是武夷山五夫里的白水。鹅子峰、寂历山、屏山、梅岭……巍峨挺拔,山色旖旎;梅溪、籍溪、潭溪、白水……玉带环绕,水色清冽。好山好水好地方,人杰地灵,藏龙卧虎,神仙儒士,悠游其间。
白水村静静地躺在海拔一千多米的梅岭之上群山环抱的腹地中,倚在鹅子峰脚下。白水的村口有一口井叫遇仙井。柳永小时候问他的母亲为什么叫遇仙井。他母亲便和柳永说起遇仙井的来历。
遇仙井原来只是口泉水甘甜的水井,水井旁有个小酒坊,酿造农家糯米酒。酒坊生意不好,有一天,来了一位装扮成叫花子的神仙,酒坊蒸糯米饭的香气飘来,叫花子上前讨糯米饭吃,酒坊人家让叫花子吃饱糯米饭,喝足糯米酒,又揉了几个糯米饭团让他带在路上充饥。叫花子取出一个酒坊人家送的糯米饭团放入井中,又用拐杖伸入井水中搅几圈。霎时,酒香就漫出井沿,井水成了糯米酒了。酒坊人家不酿酒了,取了井水就可当酒卖,从此过上富足的生活。多年后,那位神仙又变成另一位叫花子模样来到酒坊人家,酒坊人家没招待叫花子,叫花子就去瞅那口井,问:“这井水好不好啊?”酒坊人家说:“好是好,只是没酒糟喂猪。”叫花子便取出拐杖放入井中搅拌几下,不一会,酒香消失了,井里的酒又变回清清的泉水了。
柳永听了后,对娘说:“娘,是不是有得必有失?得了糯米酒就失去了喂猪的酒糟?”娘说:“酒坊人家说没酒糟只是一个借口,其实呢,是他们不想再招待一个叫花子了。”
柳永又问:“娘,是不是一个人身份地位变了,那颗善良的心要不变才好呢?”娘说:“是的,要做一个善良、平和、勇敢的人。”大哥柳三复接过娘的话头说:“娘说的平和是达则兼济天下,穷则独善其身吧!”
【题诗中峰寺】
一个秋风飒爽的日子,柳永嚷着要去中峰寺。三兄弟乘秋风,攀藤萝,蹬石径,觅清流,上了鹅子峰,柳永大声呼道:“呜喂!”群山起伏,少年嘹亮呼唤的回声在山谷中来回激荡。柳三复、柳三接又带着柳永去找仙坛、仙井、棋盘。站在雩坛前,一涓细流缓缓往山下流去,柳三复见二人前来,说道:“乡民遇到荒年灾祸,就会到雩坛来祈祷。”
柳永沉默了半天,问:“是不是因为这里离天很近了呢?”柳三接笑着道:“神鬼难测,离天近有没有用呢?”柳三复说:“靠神靠鬼,靠天靠地,也要靠自己!”柳永不断地回味着哥哥的话,等抬起头,一只猿猴跳上中峰寺的飞檐攀上松枝,嘴里还衔着寺中的供品,柳永说:“我最想看的伏虎坛不就在寺中吗?走,去看看。”
三人步入中峰寺,烟气袅袅,却不见寺僧,伏虎坛的旧迹还在。柳永回转身,佛殿门外,视界开阔,天光透亮,远山叠翠,风从脚下忽忽穿过,一股郁勃之气涌上心头,他俯身从炉边寻了炭块,在壁上写下一首《题中峰寺》:
扳萝蹑石路崔嵬,千万峰中梵室开。
僧向半天为世界,眼看平地起风雷。
猿偷晓果升松去,竹逗清流入槛来。
旬月经游殊不厌,欲归回首更迟回。
大哥柳三复说道:“就凭弟弟这首诗,也不枉此行了。”柳三接也是连声赞叹。
中峰寺景色优美,风水好,后来,朱熹迁葬父亲朱松的墓时,就选址中峰寺后。
【遇仙风雨桥】
《题在中峰寺》的诗随着香客的传播,小小柳永名气传遍了乡里,成了“鹅子峰下一支笔”了。一天,娘在检查课业的时候,问柳永道:“儿啊,《孟子》书中的‘声闻过情’,你可记得?”柳永愣了一下,不知道娘为何突然问起《孟子》,但他还是老实答道:“娘,我知道,就是一个人的.名声超过了实际情况,名不副实了。”
娘又问:“那‘声闻过情’后面还有一句话你也记得?”柳永恍然明白过来,原来,自从他中峰寺题诗后,人称他“鹅子峰下一支笔”,娘是担心他飘飘然了,用“声闻过情”来警醒他,于是,柳永回答:“娘,后一句是‘君子耻之’——声望超过了实际才德,君子就会感到羞耻。娘放心,我要做一个名实相副的人。”
娘“嗯”了一声,点了点头。柳永也并不十分满意《题中峰寺》,感觉自己并未领悟的诗词章法,一边想着,一边信步沿鹅子峰的山麓小道走去,到了牛塘峡,村口风雨廊桥横在溪流上,他抬起头,恍惚见到一个道骨仙风的背影,等柳永走进,隐约听到一句“山前却是宰臣家”。柳永快步上前,想要同老人家攀谈,不想那背影却转出廊桥,倏然不见了,柳永再折身回到廊桥,只见梁柱上多了一首词,墨迹未干,墨香缕缕,柳永驻足细读,是首《眉峰聚》:
蹙破眉峰碧。纤手还重执。镇日相看未足时,忍便使鸳鸯只!薄暮投村驿。风雨愁通夕。窗外芭蕉窗里人,分明叶上心头滴。
柳永豁然开朗:词原来要这样写!一首《眉峰聚》让他参悟出了写词的道理:既要变化多方又要不离其宗,既要感情真挚又不能直白露骨……
后来,人称这座风雨廊桥为遇仙桥。
【悟道山心寺】
小船停靠到了赤石村的岸边,下船,沿山路走不远,就到了山心寺(现为天心永乐禅寺)。一百多年前,新丰(今武夷山吴屯乡)的藻光法师曾在山中望月悟道,柳永到禅寺的那日,是三月十五,正是月圆之夜。那夜,柳永一直坐在山石上望着春山之上的一轮明月,一条涧水轻轻地流下山去,明月如水,柳永说了句:“山似莲花艳,流如明月光。”三复、三接也一旁坐着,三接说:“唐乾符元年中秋,藻光禅师望着一轮明月升上中天,就悟道了!”他们在谈的是历史上著名的“天心明月”的故事。
藻光禅师早年在吴屯,一个人守着空山,不由感叹:“只守着一坞白云,不如去观览千江明月!”于是,藻光禅师开始了五年的“寻月”之旅,先后参访雪峰禅师、鹅湖禅师和禅月大师,咸通十五年(874),藻光回到武夷山,在山心庵的月光下悟道。
柳三复说:“藻光禅师寻访千江的明月,但当他们安静坐在山心寺的那个中秋之夜,望着天上的明月,突然就想通了,明月就一直在天上,为什么还要踏破芒鞋去千岩万壑间寻找月亮呢?”三接说:“是不是指一个人在滚滚红尘中四处追逐,反而没有结果?”
柳永说:“可是,藻光禅师悟道前,也还是要走出一坞白云,还是要踏破千山万水,还是要曾经浩渺沧海的。”三复说:“也许是吧?看尽千江月,观遍万壑水,最后,山心的明月,九曲的溪流就会让我们豁然开悟了吧。”
接着,柳永道了句“看尽千江月”后不再言语。
【作词汉祀亭】
粼粼的九曲溪碧波蜿蜒而来,似乎也荡漾冲击着柳永年少的心扉,柳永张了张口,想说什么,却什么也没说。一边,柳三接说:“去,逛冲佑观去。”
三人穿过坊额写着“渐入佳境”的牌坊,又观看了“三清殿”,走出来,三人到汉祀亭休息,山下是碧溪,山上是丹峰,那座丹峰是幔亭峰,秦始皇二年八月十五日,武夷君与皇太姥、魏王子骞等十三位仙人,在峰顶张开幔布当做亭子,结连着彩带当做屋子,宴请武夷的乡人,应召而来的男女两千多人,他们顺着彩虹桥到了峰顶,幔布的亭子和彩带的屋子里铺着红云茵、紫霞褥;鼓乐齐鸣,天籁嘹亮;席间摆满神仙的果品。这是幔亭招宴的故事。到了汉代,汉武帝又在山上设坛以乾鱼祭祀武夷君,山上留下了汉祀坛。此时,他们憩息的汉祀亭就是为了纪念幔亭招宴,武帝祀鱼而立的亭子。
柳永看过了武夷的夜色与山色,欣赏了武夷的晨光与水光,想到了武夷君、神仙谱,想到了碧水丹山云雾缭绕的霞光,山心禅寺深蓝天空圆而复缺的月亮,又忆起在风雨桥上看到的《眉峰聚》,他再也抑制不住内心的冲动,吟出一首《巫山一段云》:
六六真游洞,三三物外天。
九班麟稳破非烟,何处按云轩。
昨夜麻姑陪宴,又话蓬莱清浅。
几回山脚弄云涛,仿佛见金鳌。
【苦读鹅峰下】
柳永母亲让三兄弟准备秋天的发解试(州试),柳永想起母亲督促他的课业,教他的人生道理,想到伏虎禅师、藻光禅师、还有那个背影说的“山前却是宰臣家”。柳永发誓立志苦读,学就要学出个出人头地。他写下一段《劝学文》,摆在自己的书桌案头当座右铭:
父母养其子而不教,是不爱其子也。虽教而不严,是亦不爱其子也。父母教而不学,是子不爱其身也。虽学而不勤,是亦不爱其身也。是故养子必教,教则必严;严则必勤,勤则必成。学,则庶人之子为公卿;不学,则公卿之子为庶人。
从此,柳永每晚燃烛勤读,深夜才搁笔歇息。好学无时,苦读有恒,当州试发解,柳永得解,那时,正值九月,菊花开放。如此一来,不久,他便进京会试了。母亲把他叫到身边,母亲对他说:“虽然圣人说,‘父母在,不远游’,但是儿啊,好男儿志在四方,你去吧,去更大的天地施展你的才华。”
柳永想起那夜山心寺的月,少年心事,满腔的豪情与雄心,他对母亲说:“娘,孩儿要踏遍千山万水,阅尽天下人情冷暖,写尽天下长句短句,然后,再回来看娘。”
娘赞许地点了点头。柳永走了,离开了白水,当他回过头,看着娘的背影渐渐模糊的时候,白水、鹅子峰渐渐甩在了身后,他的眼泪涌了出来,泪中,还有对武夷山水的眷恋,他拭去泪水,告诉自己,自己不仅仅是“鹅子峰下一支笔”,他要像一只鹤,冲天飞舞,鸣于九皋。
尽管以后柳永浪迹天涯,再也没回武夷,再也没回白水,但是,他常常想起自己儿时的那片天,那片山,那片水:
驱驱行役,苒苒光阴,蝇头利禄,蜗角功名,毕竟成何事,漫相高。抛掷云泉,狎玩尘土,壮节等闲消。幸有五湖烟浪,一般风月,会须归去老漁樵。
这是柳永《凤归云》的词句,写下这些词的时候,柳永多么思念他的家乡啊!
柳永离开了白水,如今,柳永遇见异人的遇仙桥,柳永攀登的鹅子峰,三兄弟下棋的棋盘石,柳永窗外的蜡烛山、笔架山……这一切,还在默默诉说着柳永的故事,而柳永的大哥柳三复,二哥柳三接都登进士第,写诗写词写文章样样精通,三兄弟的文才被时人称为“柳氏三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