励志一生网 > 经典语录 > 汉武帝霸气话语录 正文

汉武帝霸气话语录

时间:2025-05-15 15:07:10

在中国历史上,有这样一些君王,他们雄才大略、开疆辟土,在文字中抒发理想、彰显气魄。创作过不少霸气的诗词。

霸气的诗句篇一

● 魏武帝曹操的《短歌行》《龟虽寿》

曹操(155年-220年3月15日),字孟德,小字阿瞒,沛国谯郡(今安徽省亳州市)人。中国东汉末年著名的军事家、政治家及诗人。

短歌行

对酒当歌,人生几何?譬如朝露,去日苦多。

慨当以慷,幽思难忘。何以解忧,唯有杜康。

青青子衿,悠悠我心。但为君故,沈吟至今。

呦呦鹿鸣,食野之苹。我有嘉宾,鼓瑟吹笙。

明明如月,何时可掇?忧从中来,不可断绝。

越陌度阡,枉用相存。契阔谈,心念旧恩。

月明星稀,乌鹊南飞,绕树三匝,何枝可依?

山不厌高,海不厌深,周公吐哺,天下归心。

这是一首感叹流光易逝,欲得贤才以早建王业之诗。

“对酒当歌,人生几何?……何以解忧?惟有杜康。”这是劝人及时行乐吗?诚然这是曹操对人生短促的感叹,但他不是因流年易逝而生贪生畏死之想,联系全篇来看,他感叹的是战争频仍,大业未成,因而产生一种时间的紧迫感,正如他自己所说:“不戚年往,忧世不治”(曹操《秋胡行》),所以他这“人生几何”的慨叹,并不软弱消沉,而是为了执着于有限之生命,珍惜有生之年,思及时努力,干一番轰轰烈烈的事业。

“青青子衿,悠悠我心”,他仿佛是随口吟咏《诗经》中的名句。自续二句曰:“但为君故,沉吟至今。”便把本是女子对情人的深情相思,变成自己对贤才的渴望了。“呦呦鹿鸣”四句,是《诗经》中诚恳热情欢宴宾客的诗篇,曹操又信手拈来,表示自己期待贤者的热诚。“明明如月,何时可掇?”又把贤者比为高空的明月,光照宇内;可望而不可即,不由使人“忧从中来,不可断绝”。感谢“越陌度阡”远道而来的贤士们,屈尊相从,在今日的宴会上促膝谈心,真感到莫大的快慰!可是我知道还有大批贤士尚在歧路徘徊。他们像南飞乌鹊,择木而栖,绕树三匝,还没有最后选定归宿呢!于是,曹操对天下贤才发出由衷的呼唤:“山不厌高,海不厌深。周公吐哺,天下归心。”表示自己有宽广的政治胸怀,求贤之心永无止境,犹如大海不辞涓流,高山不弃土石一样。并且,他以礼贤下士的周公自励,号召天下贤才来归,开创一个“天下归心”的大好局面。这四句诗气魄宏伟,感情充沛,表现出统一天下的雄心和进取精神。在千古诗人中,只有曹操这样一位雄才大略、睥睨一世的人物才写得出来,也只有他能与之相称。至今读之,犹觉豪气逼人。

龟虽寿

神龟虽寿,犹有竟时。腾蛇乘雾,终为土灰。

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不已。

盈缩之期,不但在天;养怡之福,可得永年。

幸甚至哉,歌以咏志。

这首诗是曹操的乐府诗《步出夏门行》的最后一章,写于建安十二年(207)。东汉末年,居住在我国东北部的乌桓奴隶主贵族,乘中原一带天下大乱之机,

经常入塞掳掠汉民。建安十年,曹操平定冀州以后,袁绍的儿子袁熙和袁尚等,投奔了乌桓。建安十二年,曹操为了安定东北边境,消灭袁绍的残余势力,率军征伐乌桓,结果取得了胜利。这首诗是他凯旋归来的时候写的。全诗以昂扬慷慨为基调,抒发了曹操老当益壮、积极进取的豪壮之情。

开头四句。主要意思是说“人寿不长”。连用了神龟和腾蛇两个比喻,神龟尽管能长寿,但最后还是要死亡,腾蛇虽然能腾云驾雾,但到时候也免不了死亡,使读者会自然地联想到,衰老和死亡也是人们无法抗拒的自然规律。

“老骥伏枥”以下四句全诗的中心。在用伏在马槽上的老骥还想驰骋千里,来比喻想建功立业的烈士到了暮年,仍是壮志不减。曹操用老骥作比喻,饱含着对老骥的尊敬和爱戴,同时也是他自己几十年戎马俊倥偬的征战生涯的象征。

曹操在这首诗中,承认自己是到了暮年。他面对暮年,在精神状态上不服老,要老当益壮,要保持一种生命不息、斗争不止、奋发有为的精神境界。

“盈缩之期,不但在天”,也就是人的寿命的长短,与“天”有关系,但又不是完全由“天”来决定的。“养怡之福,可得永年”,只要人们能够注意保养自己的身体,是可以延年益寿的。 千百年来,《龟虽寿》被广为传诵,表现了很强的生命力。

霸气的诗句篇二

●明太祖朱元璋的《燕子矶》

燕子矶兮一秤砣,

长虹作杆又如何?

天边弯月是挂钩,

称我江山有几多。

燕子矶位于南京城北燕子矶镇北端,西、北、东三面临长江,面积约1万平方米,矶头海拔36米,峭壁悬崖陡立江水之上。

当年明太祖朱元璋从这里登岸,是时,正好雨过天晴,一条彩虹横跨苍穹,一弯钩月遥挂天边,面对这壮丽的景象,诗兴大发,激情豪迈地吟咏出了这首《燕子矶》。朱元璋放牛娃出生,几无文化,可这首极具王者之气的打油诗,比喻得当,气魄宏大,非常人所及,抒发了一代开国之君的豪迈情怀。朱元璋正是从这里走向金陵,走向帝王宝座的。

霸气的诗句篇三

●毛泽东主席的《沁园春·雪》

北国风光, 千里冰封, 万里雪飘。 望长城内外,惟馀莽莽; 大河上下,

顿失滔滔。 山舞银蛇,原驰蜡象, 欲与天公试比高。须晴日, 看红妆素裹,

分外妖娆。江山如此多娇,引无数英雄竟折腰。 惜秦皇汉武,略输文采;

唐宗宋祖,稍逊风骚。一代天骄,成吉思汉, 只识弯弓射大雕。

俱往矣, 数风流人物, 还看今朝。

毛主席诗词是中国革命的史诗,是中华诗词海洋中的一朵奇葩。《沁园春·雪》更被南社盟主柳亚子盛赞为千古绝唱,达到了前无古人后无来者的境地。

这首词因雪而得、以雪冠名,却并非为雪所作,而是在借雪言志。是诗人所思所想的真实流露,是诗人对许多重大问题给出的回答。其情感之真挚、寓意之深远、哲理之精辟,令人拍案叫绝。

“北国风光,千里冰封,万里雪飘,望长城内外, 惟余莽莽,大河上下,顿失滔滔。”

好一个周天寒彻,好一场漫天大雪,好一番人间苦难!天地间被风雪改变了容颜,只见长城内外苍茫一片,了无生机,连滔滔黄河也被雪冻冰封,不再奔流。神州的北国仿佛进入了一种死寂状态。

“山舞银蛇,原驰蜡象,欲与天公试比高。”

刹那间,群山起舞,灵动如无数银蛇;高原奔驰,威猛如漫野蜡象。整个世界由死寂变成了欢腾,天地之间充盈着无穷的生机。风雪是天公之所赐,苦难乃历史之必然,但我们要打破冰封、战胜苦难,与天公一决高下。这就是一个强者对天公的回答,这就是一个民族对命运的回答!

“须晴日,看红妆素裹,分外妖娆”。

弹指间,已是云开日出;谈笑间,强虏灰飞烟灭。毛主席早已经看到了战争的结局,向全世界发出了胜利的预言。那字里行间所透露出来的分明是扭转乾坤的气魄,分明是洞悉时空的慧眼。中国革命注定是一场极其艰难曲折、惊心动魄的斗争,但人民一定会胜利,革命一定会成功。雪后必然会天晴,不应有丝毫怀疑。

“江山如此多娇,引无数英雄竞折腰”

祖国的山河是多么壮美。爱国主义是人类最崇高的感情之一,是诗人所有智慧和力量的源泉,也是他最大的精神财富。雪景唤起了他强烈的民族自豪感,激发了他“天将降大任于斯人”的历史使命感,使他心中充盈了无比的热爱和无限的激情。帝国主义列强妄图侵占这大好河山,而我们才是这里真正的主人!

“惜秦皇汉武,略输文采;唐宗宋祖,稍逊风骚。一代天骄,成吉思汗,只识弯弓射大雕。”

立国当以文武之道,武能平定乱世,文可富民兴邦。武力统一是前提,在混战中是不可能安心建设的;武力强盛是保障,在动荡中是不可能发展经济的。而只有文治才能使人民安居乐业,才能使国家走向强盛,才能使山河更加壮丽。“文采”、“风骚”,在这里显然是借用,指出了封建统治者们缺少文治的弱点。

武功曾经几度辉煌。扫除六合的秦始皇;平定匈奴的汉武帝;南征北战的唐太宗;结束纷争的宋太祖;纵横驰骋的成吉思汗……这些雄才大略的封建帝王、中华民族的天之骄子,把一部中华民族的历史演绎得那样烟波浩渺。历史不仅为我们论证了这个古老国度的战斗力,更为我们树立了驱除一切敌寇的自信心。

“俱往矣,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

好一句惊天之语!言有尽而意无穷,堪称为点睛妙笔。这震撼千古的结语,发出了超越历史的宣言,道出了改造世界的壮志,展示了对革命事业的'坚定信念,流露了对光明前途的无比信心。那一刻思接千载,那一刻洞悉未来,那一刻豪情万丈,那一刻傲视古今

霸气的诗句篇四

●西楚霸王的《垓下歌》

力拔山兮气盖世,

时不利兮骓不逝。

骓不逝兮可奈何,

虞兮虞兮奈如何?

西楚霸王项羽是一位豪气盖世、叱咤风云的英雄人物。在秦末风云变幻、群雄并起的大环境下,他以拔山之力、盖世之气,突起于垄亩之中,没有任何凭借,很快就摧毁了暴秦的政权,于是宰割天下,分封王侯,号称“西楚霸王”。项羽虽未成帝业,但司马迁在《史记》中,仍把他列入“本纪”,作为帝王来看待。倘若不以成败论英雄的话,项羽才是真正的英雄。

楚汉相争,开始时项羽节节胜利,刘邦几为其所掳。后来由于项羽骄傲自满,刚愎自用,导致其战略上连续失误,而刘邦则逐渐转败为胜。最后项羽被汉军围困于垓下(今安徽灵壁东南),兵少粮尽,自知败局已定。夜饮帐中,面对美人虞姬,宝马乌骓,乃慷慨悲歌。唱出了气盖一世的英雄豪杰穷途末路的悲慨。全诗“慷慨激烈,有千载不平之余愤”(宋·朱熹),他心爱的美人虞姬持剑起舞,其间举剑自刎,由此还演绎出中国历史上至美爱情的千古绝唱。而这首《垓下歌》,则历代传颂,成为脍炙人口的诗篇。

霸气的诗句篇五

●汉高祖刘邦的《大风歌》

大风起兮云飞扬,

威加海内兮归故乡,

安得猛士兮守四方。

这首诗是刘邦称帝后第七年(公元前195年)所作。当时淮南王英布叛乱,刘邦亲率大军征讨,英布败逃,刘邦命其部将乘胜追击,自己则班师回朝。归途中,他停留在自己的故乡沛县,在沛宫摆下筵席,与家乡父老纵情欢歌,酒酣刘邦击筑起舞,慷慨悲歌。全诗仅三句,首句起兴,展现群雄相争中的风云变幻,后两句抒发了自己平定天下、开创大汉基业、荣登帝座威加海内的喜悦心情,表达了渴望巩固统治、维护政权的迫切愿望,气势雄浑,气魄浩荡,千古传颂。

《大风歌》对后世影响很大。历代的封建帝王,在荣归故里之际,往往效法汉高祖,大摆筵席,宴请故旧亲友。有些君主也吟诗作赋,以《大风歌》来比附自己的豪迈情怀,讴歌自己的文治武功。

霸气的诗句篇六

●汉武帝刘彻的《秋风辞》

秋风起兮白云飞,草木黄落兮雁南归。

兰有秀兮菊有芳,怀佳人兮不能忘。

泛楼船兮济汾河,横中流兮扬素波。

萧鼓鸣兮发棹歌,欢乐极兮哀情多。

少壮几时兮奈老何。

公元前 113年,汉武帝刘彻率领群臣到河东郡汾阳县祭祀后土,途中传来南征将士的捷报,而将当地改名为闻喜,沿用至今。

时值秋风萧飒,鸿雁南归,汉武帝乘坐楼船泛舟汾河,饮宴中流,触景生情,感慨万千,写下了千古绝调《秋风辞》。诗以景物起兴,继写楼船中的歌舞盛宴的热闹场面,最后以感叹乐极生悲,人生易老,岁月流逝作结。

诗开篇写道:“秋风起兮白云飞,草木黄落兮雁南归。” 阵阵秋风下白云纷飞,岸边的树木已不复葱郁,然而纷纷飘坠的金色的落叶,为秋日渲染了一副斑斓的背景。大雁苍鸣,缓缓掠过樯桅。。。。。。短短两句,清远流丽。

秋日乃惹人思情,虽有幽兰含芳,秋菊斗艳,然凋零的草木,归雁声声,勾起汉武帝对故去的“佳人”不尽的思念之情:“兰有秀兮菊有芳,怀佳人兮不能忘。”此句写的缠绵流丽乃一诗之精华

“泛楼船兮济汾河,横中流兮扬素波。萧鼓鸣兮发棹歌”三句,竭力描写汉武帝泛舟中流、君臣欢宴景致。当楼船在汾河中流疾驶,潺缓的碧水,顿时扬起一片白色的波浪。在酒酣耳热之际,不禁随着棹橹之声叩舷而歌。

紧接着却出现了“欢乐极兮哀情多”。君临天下,当藐视一世,俯视天地之间,应慨然得意忘形尔。何来如此幽情哀音?王尧衢《古诗合解》卷一一语道破:“乐极悲来,乃人情之常也”。原来,即便是君王也免不了生老病死,尊贵荣华终有尽时,人生老之将至,所有一切也会随着死亡不复存在,所以又怎能不因为“少壮几时兮奈老何”而忧伤呢?

2.人多的地方就有是非,有是非就有争斗,有争斗就有输赢。

3.他建立了一个国家前所未有的尊严,他给了一个族群挺立千秋的自信,他的国号成了一个民族永远的名字

4.不谋万世者,不足谋一时。不谋全局者,不足谋一域。

5.盖有非常之功,须非常之人。

6.十年养气。养骨气、养义气、养勇气、养和气、养浩然正气

7.刘彻:攘外必先安内 趁着天气好 赶紧晒素草

8.他娘的那些个呆鸡,整天在朕的背后叽叽喳喳,说朕要不遗余力的确立卫青在朝中的威信,他们说了,这么看就对

9.子不类父,你能有什么办法。

10.非常之业,必由非常之人 非常之事,必待非常之人

11.刘彻:一代人有一代人的使命 ,我们这代人终归是经历了血雨腥风

12.喜怒哀乐皆为国策,爱恨情仇惟我独尊

13.刘彻:新立的单于在国书上有这么一句话:我,汉之外甥,怎敢同汉天子相比。汉天子是我的舅公公。朕打了几十年的匈奴人,总算是打出一句软话来……要是伊稚斜还活着,是他这么亲口跟朕说,那可就是完美之事了!

14.汉武帝:怎么了?人家咳几生你就改变注意拉?像你这种看风使舵的人朕看就要先把你们全都杀了!

15.倾黄河之水,也洗不掉我大汉朝的耻辱!若此生不雪此辱,誓不做男儿!”

16.汉武帝:司马迁,朕快死了,不想戴你的高帽子,朕一生阅历不可谓不广,而你是唯一一位在精神上不肯臣服于朕的人,朕敬重你这一点所以要留下你。

17.子弱母壮,必乱天下!你等不在其位的人,很难明白,什么叫掣肘,什么叫顾忌,什么叫皇帝的不得已。 无上的权威和无边的享乐,世间没有什么人能不为其所动,不为其腐蚀,再贤德的人也难免骄奢淫逸,而骄奢淫逸,又大权在握,又有谁人能够止制她…你认为你就真的理解了朕吗?啊——许多事,最终只有天知道,已经发生的,没有发生的,朕来不及改变,也可能改变了!

18.地面上最柔弱者为水。碰到一点微小的阻碍就会改变其形状跟方向。放在圆的盛器里则圆,放在方的盛器里则方,似乎没有自己的主张。一旦形成洪水,则再大的岩石都难以阻挡。不要总是以硬碰硬。

19.汉武帝:这种局面重今以后必须彻底扭转,朕此战就是要明明白白的告诉世人跟匈奴人,从此以后攻守异形啦。寇可往,我亦可往!

20.刘彻:一切都是天意所定,哪儿会因为人的一句话而改变呢...

21.这把剑传自越王勾践,是一把复仇之剑,我乐见此 剑引血,也了见此剑崩裂,就是不愿全锋再见此剑

22.他刘屈鳌是在找死... 廷尉,给我用最严厉的手段惩治刘屈鳌全族!

23.大风起兮云飞扬;威加海内兮,归故乡;安得猛士 兮,守四方。

24.汉朝的人不爱自己的马,也不爱自己的女人,我大汉朝的男人呢?汉朝的男人都到那里去了!

教材分

《沁园春•雪》是毛泽东诗词的代表作,所写景物雄浑壮丽,所抒胸襟博大宽广。在这首词中,为我们展现了一位顶天立地的巨人,一位指点江山激扬文字的词人,一位壮志满怀、豪情万丈的英雄。感情激昂、豪迈,是对学生进行诵读训练的绝佳教材;还是对学生进行英雄主义教育、励志熏陶的最佳范本;更是走进毛泽东心灵、领略伟人风采的最佳桥梁。

教学目标:

1、能有感情的朗读、背诵课文。

2、体会诗歌的意境,感受诗人的博大胸襟和豪迈情怀。

3、激发学生对祖国的热爱之情

教学重点:

理解写景、抒情相结合的特点。

教学难点:

把握作者的思想感情。

课时安排:二课时

第一课时:

学习目标:

1、正确朗读,读出感情并能流畅背诵正确默写。

2、掌握本文的篇章结构

3、理解诗歌写景、抒情相结合的特点。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中国现代史上有一位伟人,他带领中国人民建立了新中国,他是谁?我们眼中的他是一位伟大的政治家、军事家、哲学家,同时他更是一位出色的诗人,他的一生写下了许多催人奋进、震撼人心的光辉诗篇。我们今天就来领略其中的一篇《沁园春•雪》。

二、介绍背景

1931年5月,日本帝国主义占领我国东北地区,1935年,日本帝国主义侵占我国华北地区,中华民族处于生死存亡的危急关头。而此时,国放党政府却奉行不抵抗政策。1935年10月,毛泽东率领长征部队顺利以达陕北,1936年2月,毛泽东率领抗日先遣队准备东渡黄河,奔走抗日前线。在渡河前夜,恰逢大雪,毛泽东曾于雪后登上海拔千米、白雪覆盖的

三、回顾词的知识

词,又称长短句。最初称为“曲词”,是配音乐的。后来逐渐跟音乐分离,成为诗的一种。一首词称为一阕;词若有上下两段,就称为上下阕。词可以没有题目,如果有,写在词牌的后面,比如今天学习的课文,“沁园春”是词牌名,雪,就是这首词的题目。

四、听雪,把握基调

1、听准重音、停顿、速度、节奏

2、读出怎样的气势

3、强调字音

分(fèn)外 成吉思汗(hán) 还看今朝(zhāo) 数(shǔ)风流人物

五、读雪,读出气势

1、自由读,读准重音、停顿、速度、节奏,读出激越豪壮的情调

2、点名读,自由评价

(教师先评,学生跟评)

3、齐读,注意停顿

(投影展示停顿)

北国/风光,千里/冰封,万里/雪飘。

望/长城内外,惟余/莽莽;

大河上下,顿失/滔滔。

山舞/银蛇,原驰/蜡象,欲与天公/试比高。

须/晴日,看/红妆素裹,分外/妖娆。

江山/如此多娇,

引/无数英雄/竞折腰。

惜/秦皇汉武,略输/文采;唐宗宋祖,稍逊/风骚。

一代天骄,成吉思汗,只识/弯弓/射大雕。

俱往矣,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

六、看雪,整体感知

1、上下阕各表现了什么内容,用了什么表达方式?

上阕写北方雪景,用了描写和抒情的'表达方式。

下阕评历代帝王,用了议论和抒情的表达方式。

2、上阕写了哪些景物?这些景物的特点有什么共同之处?请用四个字

(长城、黄河、群山和高原。共同之处是雄伟壮丽或雄浑壮阔。)

3、词的上阙描绘了一幅怎样的情景?描述一下。

4、下阕评论了哪几位帝王?这些帝王在统治上有什么共同之处?

(秦皇汉武、唐宗宋祖以及成吉思汗。共同之处是长于武功短于文治)

5、作者认为谁才是真正的风流人物?

(人民大众和无产阶级革命英雄)

七、小结:

这首词,上阕写北国雪景,纵横千万里,大气

八、作业:积累写雪的诗句

板书设计: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背诵课文。

2、感受诗人的博大胸襟和豪迈情怀。

3、激发学生对祖国的热爱之情

教学过程:

一、齐读课文、温习上节课内容

上下阕各表现了什么内容,用了什么表达方式?

二、赏雪,局部感知

(一)、小组内男女分读上阕

1、前三句有什么作用?

2、哪一个字领起了写景?领起的句子有哪些?

3、写景的句子你喜欢哪一句?赏

(小组交流,从修辞、个别动词的使用的角度来答)

4、哪几句诗是虚写?表现了作者怎样的情怀?

(最后三句,抒发了作者对祖国的山河的赞美)

(二)、班级内男女分读下阙

1、前两句的作用是什么?

2、哪一个字领起了对历代帝王的评论?领起的句子有哪些?怎样理解这个字的含义?

一个“惜”字委婉准确,有贬有褒,肯定了秦始皇、汉武帝、唐太宗、宋太祖、成吉思汗的赫赫战功,也指出了他们缺少文治、文学才华不足的弱点。“略”、“稍”、使词作对历史人物的评述客观、准确、不失分寸。“略输”、“稍逊”、与“只识”,前二词与后者比,褒贬的程序有差别,“只识”否定程度大于前者。

3、作者认为,要成为当今的风流人物,应该具备怎样的才能?请用四个字来

(文武兼备或文武双全。“文”指的是文学才华,“武”指的是军事才能。在作者看来,只有即懂军事,又懂文化的人才可能成为真正的时代英雄。

4、点明主旨的句子是哪句?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情怀?

“俱往矣,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表达了作者作为革命领袖要建功立业的自信和报负,以及对无产阶级革命群众的赞美。

三、评雪,拓展探究

你认为我们今天的风流人物有哪些?那谁又是将来的风流人物呢?

四、比较阅读:

《沁园春•长沙》

沁园春•长沙

独立寒秋,湘江北去,橘子洲头。

看万山红遍,层林尽染;漫江碧透,百舸争流。

怅寥廓,问苍茫大地,谁主沉浮?

携来百侣曾游。

忆往昔峥

恰同学少年,风华正茂;书生意气,挥斥方遒。

指点江山,激扬文字,粪土当年万户侯。

曾记否,到中流击水,浪遏飞舟?

1925年

1、上片中的写景句,由哪一个字总领?

2、“独立寒秋”展现了诗人怎样的形象?

3、词中有承上启下作用的的句子是什么?

4、“指点江山,激扬文字,粪土当年万户侯”再现了往昔怎样的斗争情景?

五、小结:从两首词中,我们看到了意气风发、踌躇满志的毛泽东,领略了他作为诗人的风采。同学们,“江山代有才人出,各领风骚数百年”。只要我们大家立下鸿

六、作业:

积累作者的诗词名作并背诵

(《沁园春•长沙》、《卜算子•咏梅》)

板书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