励志一生网 > 经典语录 > 范仲淹政治抱负语录 正文

范仲淹政治抱负语录

时间:2025-05-04 12:53:17

一词多义

明:(1)(到了第二年,就是庆历五年)越明年

(2)(明媚) 至若春和景明

以:(1) (来) 属予作文以记之

(2)( 因为 )不以物喜,不以己悲

夫:(1)(那) 予观夫巴陵胜状

(2)(表句尾感叹) 嗟夫

观:(1)( 看) 予观夫巴陵胜状

(2)( 景象) 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

极:(1)(直到) 北通巫峡,南极潇湘

2)(穷尽,尽头) 此乐何极

(3)(表示程度深) 感极而悲者矣

或:(1)(或许 )或异二者之为

(2)( 有时) 而或长烟一空

空:.(1)( 天空) 浊浪排空

2)( 消散) 长烟一空

通:(1) (顺利) 政通人和

(2)(通向) 北通巫峡

和:(1)(和乐) 政通人和

(2)(和煦) 春和景明

一:1)一片:一碧万顷

(2)全:长烟一空

(3)全部:在洞庭一湖

则:(1)那么 :然则何时而乐耶

(2)就是: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

(3)就: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

归(1)归依:微斯人,吾谁与归

(2)聚拢:云归而岩穴暝

备(1)前人之述备矣:译尽

(2):备齐

词类活用

⒈百废具兴(动词作名词,荒废了的事业)

2.先天下之忧而忧(名词作状语,在……之前)

3.后天下之乐而乐(名词作状语,在……之后)

⒋滕子京谪守巴陵郡(封建王朝官吏降职或远调)

⒌忧谗畏讥(名词作动词,别人说坏话)

⒍刻唐贤今人诗赋于其上(形容词作名词,贤明之人)

⒎而或长烟一空(形容词作动词,消散)

⒏北通巫峡,南极潇湘(名词活用作状语,向北;向南)

⒐或异二者之为(动词活用作名词,这里指心理活动)

古今异义

⒈气象万千【古义:景色和事物; 今义:天气变化;气象万千形容景色和事物多种多样、非常壮观。】

⒉微斯人【 古义:(如果)没有;今义:微小】

⒊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古:景象;今:看】

⒋横无际涯【古:广远;今:与“竖”相对】

⒌浊浪排空【古:冲向天空;今:全部去除掉】

⒍予观夫巴陵胜状【古:指示代词,表远指,相当于“那”;今:丈夫,夫人】

⒎前人之述备矣【古:详尽 今:准备】

⒏增其旧制【古:规模 今:制度】

⒐作文【古:写文章 今:作文】

⒑至若春和景明【古:日光;今:景色、景物】

11则有去国怀乡【古:国都;今:国家】

⒓则有去国怀乡【古:离开;今:前往】

⒔予尝求古仁人之心【古:曾经;今:品尝】

⒕越明年 【古:及,到;今:越过】

⒖宠辱偕忘【古:荣耀;今:恩宠】

⒗沙鸥翔集【古:群鸟停息在树上;今:集体,集中】

⒘进亦忧【古:在朝廷做官;今:前进】

⒙退亦忧【古:不在朝廷做官;今:后退】

通假字

⒈属予作文以记之(通“嘱”,嘱托)

⒉百废具兴(通“俱”,全,皆,都)

句式分析

⒈倒装句

例:微斯人,吾谁与归?(疑问代词“谁”作宾语,宾语前置。语序应为“吾与谁归”。)

⒉判断句

例: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也”表判断语气。)

⒊省略句

例:属(zhǔ)予(yú)作文以记之。(省略主语“滕子京”。)

⒋状语后置

例:刻唐贤今人诗赋于其上。

迁客骚人,多会于此。

⒌定语后置

例:居庙堂之高……处江湖之远……

6.宾语前置句

例:吾谁与归?

重点语句

(1)衔远山,吞长江,浩浩汤汤,横无际涯;朝晖夕阴,气象万千。

它连接着远处的山,吞吐长江的流水,水波浩荡,无边无际,或早或晚(一天里)阴晴多变化,气象千变万化。

(2)若夫淫雨霏霏,连月不开;阴风怒号,浊浪排空。

像那阴雨连绵繁密,接连几个月都不放晴,阴冷的风呼啸着,浑浊的水浪冲向天空

(3)至若春和景明,波澜不惊,上下天光,一碧万顷

至于春风和煦、阳光明媚时,湖面平静,没有惊涛骇浪,天色湖光相接,一片碧绿,广阔无际。

成语

“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在天下人担忧之前先担忧,在天下人享乐之后才享乐。比喻吃苦在先,享受在后。

“皓月千里”:皎洁的月光普照千里湖面。

“不以物喜,不以己悲”:不因外物的好坏和自己的得失而或喜或悲。

“心旷神怡”:形容心境开阔,精神愉快 旷:开阔;怡:愉快。

“气象万千”:气象:情景。形容景象或事物壮丽而多变化。有很多景物在进行变化。

“政通人和”:政事顺利,百姓和乐;形容国家稳定,人民安乐。

“百废具兴”:许多被废弃的事业又都兴办起来。“具”通假“俱”规范词形写作“百废俱兴”。

“浩浩汤汤”:浩浩荡荡。指水势壮阔的样子。

“淫雨霏霏”:形容细雨连绵不绝的样子。

“波澜不惊”:是岳阳楼月夜里风平浪静时的景色。现比喻面对动荡局面保持平静、形势平稳,没受到什么变化或曲折,不惊不诧。

“一碧万顷”:一片碧绿,广阔无际。顷,极言其广。

“岸芷汀兰”:岸边的香草,小洲上的兰花。

“宠辱偕忘”:受宠或受辱都毫不计较。常指一种通达的超绝尘世的态度。

“春和景明”:形容春风和煦,阳光明媚。

岳阳楼记分析

中心思想

这篇文章叙述了事情的本末源起,通过描绘岳阳楼的景色及迁客骚人登楼览景后产生的不同感情,表达了自己“不以物喜,不以己悲”的旷达胸襟与“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政治抱负。

主题

“洞庭天下水,岳阳天下楼。”一提起岳阳楼,人们就会很自然地想起千古名臣范仲淹,千古名文《岳阳楼记》, 想到其中表明范仲淹宽阔胸襟的

后世影响

影响力洞穿史册,成为延绵千年的治国理念之一,政事通达、人心和顺成为后代无数治国理政者孜孜以求的理想境界。后世有“居官警语”云:“善为治者,贵运轶民之隐,达民之情。”“治民之大者,在上下之交不至于隔阂。”“上下之交”而不“隔阂”,其核心就是个“通”字,揭示了“政通人和”的关键所在。

范仲淹有志于天下文言文1

范仲淹二岁而孤,母贫无依,再适常山朱氏。既长,知其世家,感泣辞母,去之南都入学舍。昼夜苦学,五年未尝解衣就寝。或夜昏怠,辄以水沃面。往往饘粥不充,日昃始食,遂大通六经之旨,慨然有志于天下。常自诵曰:当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翻译

范仲淹二岁时死了父亲,母亲贫穷无依无靠,又嫁给常山姓朱的人。范仲淹长大以后知道了自己的身世,感动得流了泪,离开母亲去应天府的南都学舍读书。他白天、深夜都认真读书。五年里睡觉几乎都没有解开衣服,有时夜晚疲倦了,就用冷水洗脸。他常常是白天苦读,什么也不吃,直到太阳偏西才吃一点东西。就这样,他精通了六部经典著作的要意,情绪愤慨激昂地树立起了治理天下的雄心壮志。他常常自己吟诵说:“应当在天下人忧愁之前先忧愁,在天下人都享乐之后才享乐”。

注释

1、孤: 幼年失去父亲,现指孤儿失去双亲。

2、再适长山朱氏:改嫁到长山姓朱的人家。适:出嫁。再:第二次。

3、知其世家:知道了自己的家世。 世家:家世。

4、既:等……之后。

5、去:离开。

6、之:到,往。

7、南都:指应天府,及河南商丘。这里的南都学舍为当时著名学舍。

8、尝:曾经。

9、就寝:上床睡觉。

10、日昃(zè):太阳偏西。 昃:日偏西。

11、或:有时。

12、昏怠:昏沉困倦。

13、辄(zhé):往往。通常翻译为:就。

14、沃面:洗脸 沃:用水淋洗,这里指“洗”。

15、六经:指《诗》、《书》、《礼》、《易》、《乐》、《春秋》。

16、旨:要义。

17、慨然:形容慷慨激昂。

18、依:依靠。

19、以:以......作为;用。

20、诵:吟诵。

21、长山:古地名。

22、饘(zhān):稠的粥。

范仲淹有志于天下文言文2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段,完成3-5题。(11分)

范仲淹二岁而孤,家贫无依。少有大志,每以天下为己任,发愤苦读,或夜昏怠,辄以水沃面;

食不给,啖粥而读。既仕,每慷慨论天下事,奋不顾身。乃至被谗受贬,由参知政事谪守邓州

。仲淹刻苦自励,食不重肉,妻子衣食仅自足而已。常自诵曰:“士当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

下之乐而乐也。”

3. 给下列句中加点的字注音并释义。(4分)

①啖粥而读 音:________ ____ 义:____________

②辄以水沃面 音:____________ 义:____________

4.将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5分)。

①每以天下为己任: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妻子衣食仅自足而已: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是范仲淹所作《 》中的名句,与该文一

样,此句在本文中起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作用。(2分)

(二)3. ①dàn;吃.②zhé;往往,总是.①吃 ②往往,总是 (4分)

4.①常常把治理国家大事作为自己应尽的责任。( “以”、“已任”各1分,句子意思基

本正确1分。共3分)

②妻子和孩子的衣食仅仅自足罢了(妻子1分,句子意思基本正确1分。共2分)

5.岳阳楼记 揭示主题(各1分,共2分)

范仲淹有志于天下文言文3

范仲淹有志于天下

范仲淹二岁而孤,家贫无依。少有大志,每以天下为己任,发愤苦读,或夜昏怠,辄以水沃面;食不给,啖粥而读。既仕,每慷慨论天下事,奋不顾身。乃至被谗受贬,由参知政事谪守邓州。仲淹刻苦自励,食不重肉,妻子衣食仅自足而已。常自诵曰:“士当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也。”

3. 给下列句中加点释义。(4分)

①啖粥而读 :____________ ②辄以水沃面 :____________

4.将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5分)。

①每以天下为己任:

②妻子衣食仅自足而已:

5.“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是范仲淹所作《 》中的名句,与该文一样,此句在本文中起了_______________的作用。(2分)

范仲淹有志于天下文言文4

范仲淹有志于天下范仲淹二岁而孤,母贫无依,再适长山朱氏。既长,知其世家,感泣辞母。去,之南都入学舍。昼夜苦学,五年未尝解衣就寝。或夜昏怠,辄以水沃面。往往饘粥不充,日昃始食,遂大通儒家经典之旨,慨然有志于天下。常自诵曰:“士当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也。”

翻译:

范仲淹两岁的时候死了父亲。母亲很穷,没有依靠。就改嫁到了长山的朱家。他长大以后,知道了自己的生世,含着眼泪告别母亲。离开去南都学舍读书。他白天、深夜都认真读书,五年中曾经没有脱去衣服上床睡觉。有时夜里感到疲惫困倦,常常用冷水浇脸。吃饭上顿不接下顿,每天只吃两顿饭。于是他精通了六经的主旨要义,他慷慨激昂地立下为国家做一番事业的大志。他经常朗诵自己作品中的两句话:“读书人应当在天下人忧之前先忧,在天下人乐之后才乐。”

版本二

【原文】范仲淹二岁而孤,家贫无依。少有大志,每以天下为己任,发愤苦读,或夜昏怠,辄以水沃面;食不给,啖粥而读。既仕,每慷慨论天下事,奋不顾身。乃至被谗受贬,由参知政事谪守邓州。仲淹刻苦自励,食不重肉,妻子衣食仅自足而已。常自诵:“士当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也。”

【译文】 范仲淹两岁的时候就失去父亲,家中贫困没有依靠。他年轻时就有远大的志向,常常把治理国家大事作为自己应尽的责任。他发奋读书,有时晚上困了,就用水冲头洗脸。有时连饭也吃不上,就喝粥坚持苦读。做官以后,常常情绪激动地谈论天下大事,奋不顾身。以至于有谗言而被贬官,由参知政事降职作邓州太守。范仲淹刻苦磨炼自己,吃东西不多吃肉,妻子和孩子的衣服和食物仅自给自足罢了。他经常吟诵自己作品中的两句话:“士当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注释:

1、孤: 幼年失去父亲 2、再适长山朱氏:改嫁到长山姓朱的人家。适,嫁。 3、知其世家:知道了自己的身世。 4、之:到,往,去。

7、既:已经。 8、去:离开。 9、尝:曾经。 10、给:供应 11、日昃(zè):太阳偏西。

12、或:有时,或者。 13、昏怠:昏沉困倦。 14、辄(zhé):往往,每每。

15、沃:浇,这里指“洗”。 16、啖(dàn):吃。 17、谗(chán):说别人坏话。

19、慨然:形容慷慨激昂。 20、每(以天下为己任):常常 21、既(仕):考取功名后

22、或:有时(候) 23﹑依:依靠 24、以:这里指,喝 25、诵:吟诵 26、妻子:妻子孩子

范仲淹有志于天下文言文5

范仲淹二岁而孤,家贫无依。少有大志,每以天下为己任,发愤苦读,或夜昏怠①,辄②以水沃③面;食不给,啖④粥而读。//既仕,每慷慨论天下事,奋不顾身。乃至被谗⑤受贬,由参知政事谪守邓州。//仲淹刻苦自励,食不重肉,妻子衣食仅自足而已。常自诵曰:“士当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也。”

注释:①昏怠:昏沉困倦。②辄:往往,每每。③沃;浇。这里当“洗”讲。④啖;吃、⑤谗:说人坏话。

阅读训练

1、给下面句中加点字注音并释义。

①啖粥而读音:义:

②辄以水沃面音:义:

③食不给音:义:

④乃至被谗受贬音:义:

2.“每以天下为己任”的正确译句是()

A.每天拿天下大事作为自己的责任。

B.常常把治理国家大事作为自己应尽的.责任。

C.常常把天下大事作为自己应尽的任务。

D.每天把治理国家大事作为自己应尽的责任。

3、将下面的句子译成现代汉语。

①或夜昏怠,辄以水沃面:

②妻子衣食仅自足而已:

4、这段文字的层次已在文中划出,请简要归纳层意。

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是范仲淹的名句,在本文中起了____________的作用。

参考答案

1、①dan吃;②wo洗③ji供应④chan说别人坏话;

2、B;

3、①有时夜里疲惫困倦,常常用冷水冲头洗脸②妻子的孩子的衣食仅仅自足罢了;

4、①年少家贫而胸有大志

②做官后因直言而遭谗降职

③刻苦自励而心忧天下;

5、揭示主题

范仲淹有志于天下文言文6

阅读【甲】、【乙】两则文言文,完成后面题目。(18分)

【甲】 ①臣本布衣,躬耕于南阳,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三顾臣于草庐之中,咨臣以当世之事,由是感激,遂许先帝以驱驰。后值倾覆,受任于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之间,尔来二十有一年矣。

②先帝知臣谨慎,故临崩寄臣以大事也。受命以来,夙夜忧叹,恐付托不效,以伤先帝之明,故五月渡泸,深入不毛。今南方已定,兵甲已足,当奖率三军,北定中原,庶竭驽钝,攘除奸凶,兴复汉室,还于旧都。此臣所以报先帝而忠陛下之职分也。(节选自《出师表》)

【乙】范仲淹二岁而孤,家贫无依。少有大志,每以天下为己任,发愤苦读,或夜昏怠,辄以水沃面;食不给,啖粥而读。既仕,每慷慨论天下事,奋不顾身。乃至被谗受贬,由参知政事谪守邓州。仲淹刻苦自励,食不重肉,妻子衣食仅自足而已。常自诵曰:“士当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也。”(节选自《范仲淹有志于天下》)

小题1: 解释下面加点的词。(4分)

(1)深入不毛() (2)先帝不以臣卑鄙( )

(3)妻子衣食仅自足而已( )(4)或夜昏怠()

小题2:下面加点词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3分)

A、躬耕于南阳 / 还于旧都 B、每以天下为己任/ 咨臣以当世之事

C、仲淹刻苦自励 / 自非亭午夜分 D、乃至被谗受贬 / 家祭无忘告乃翁

小题3:翻译下面句子。(4分)

(1)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候

(2)食不给,啖粥而读。

小题4:诸葛亮和范仲淹都是历史上著名的人物,他们都有远大的政治抱负,从【甲】【乙】两文中你能看出他们远大的政治抱负分别是什么?(4分)

小题5:在公众眼里,诸葛亮是智慧的化身,历来被人们所称颂,有关他的典故、成语、名言警句以及俗语等很多,请列举三个(句、对)(不必每项都列出,只要写出三个即可)(3分)

参考答案:

小题1: (1)毛:草(2)卑鄙:身份低微,见识短浅。(3)妻子:妻子和儿女(4)或:有时

小题2:B

小题3:(1) 只求能在乱世中苟且偷生,不谋求在诸侯前扬名做官。(2分)

(2) (经常)连饭也吃不上,就吃粥坚持读书。

小题4:诸葛亮:北定中原,攘除奸凶,兴复汉室,还于旧都。范仲淹:以天下为己任,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小题5: 有关典故如:初出茅庐:火烧新野:借东风;空城计;失街亭;气周瑜等等

《范仲淹罢宴》体现《岳阳楼记》中的一句名言是什么?《岳阳楼记》与《范仲淹罢宴》有哪些不同呢?

《岳阳楼记》《范仲淹罢宴》比较阅读训练附答案

〖甲〗若夫霪雨霏霏,连月不开,阴风怒号,浊浪排空;日星隐曜,山岳潜形;商旅不行,樯倾楫摧;薄暮冥冥,虎啸猿啼。登斯楼也,则有去国怀乡,忧谗畏讥,满目萧然,感极而悲者矣。

至若春和景明,波澜不惊,上下天光,一碧万顷;沙鸥翔集,锦鳞游泳;岸芷汀兰,郁郁青青。而或长烟一空,皓月千里,浮光跃金,静影沉璧,渔歌互答,此乐何极!登斯楼也,则有心旷神怡,宠辱偕忘,把酒临风,其喜洋洋者矣。

嗟夫!予尝求古仁人之心,或异二者之为,何哉?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是进亦忧,退亦忧。然则何时而乐耶?其必曰“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乎。(《岳阳楼记》节

〖乙〗范文正公守?(bīn)州,暇日率僚属(部属)登楼置酒,未举觞(shāng),见??(cuī dié 丧服)数人营理葬具者。公亟(jí急迫地)令询之,乃寓居士人(寄居在外的读书人)卒于?,将出殡近郊,赗(fènɡ)敛棺椁(下葬的.物品)皆所未具。公怃然(失意的样子),即彻(“通撤”)宴席,厚赒(zhōu救济)给之,使毕其事。坐客感叹有泣下者。(《范仲淹罢宴》)

24.解释加点词的意思。(2分)

(1) 去国怀乡,忧谗畏讥( ) (2) 而或长烟一空 ( )

(3) 暇日率僚属登楼置酒( ) (4) 乃寓居士人卒于?( )

25.翻译句子(4分)

(1) 予尝求古仁人之心,或异二者之为。(2分)

译文:

(2) 坐客感叹有泣下者。(2分)

译文:

26.〖甲〗文中的“古仁人”有怎样的胸襟和抱负?用原文中语句回答。请再举出一个具有这样胸襟或抱负的“古仁人”的事例。(2分)

答:

27.从〖乙〗文中摘录出最能体现范仲淹“先天下之忧而忧”思想的有关词句。(2分)

参考答案:

24、(1)国都 (2)全 (3)摆放,放置 (4)死 (2分,每空0.5分)

25、(1)我曾经探求过古时品德高尚的人的思想感情,或许不同于(以上)两种心情。(意近即可)(2分)

(2)在座的客人因此而感动叹服甚至有流下眼泪的。(意近即可)(2分)

26、有“不以物喜、不以己悲”的胸襟和“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政治抱负;(1分)如:杜甫的“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1分,事例符合即可)

27、公怃然,即彻宴席,厚赒给之,使毕其事。(2分)

岳阳楼记原文

宋代:范仲淹

庆历四年春,滕子京谪守巴陵郡。越明年,政通人和,百废具兴。乃重修岳阳楼,增其旧制,刻唐贤今人诗赋于其上。属予作文以记之。(具 通:俱)

予观夫巴陵胜状,在洞庭一湖。衔远山,吞长江,浩浩汤汤,横无际涯;朝晖夕阴,气象万千。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前人之述备矣。然则北通巫峡,南极潇湘,迁客骚人,多会于此,览物之情,得无异乎?

若夫霪雨霏霏,连月不开,阴风怒号,浊浪排空;日星隐曜,山岳潜形;商旅不行,樯倾楫摧;薄暮冥冥,虎啸猿啼。登斯楼也,则有去国怀乡,忧谗畏讥,满目萧然,感极而悲者矣。(隐曜 一作:隐耀;霪雨 通:淫雨)

至若春和景明,波澜不惊,上下天光,一碧万顷;沙鸥翔集,锦鳞游泳;岸芷汀兰,郁郁青青。而或长烟一空,皓月千里,浮光跃金,静影沉璧,渔歌互答,此乐何极!登斯楼也,则有心旷神怡,宠辱偕忘,把酒临风,其喜洋洋者矣。

嗟夫!予尝求古仁人之心,或异二者之为,何哉?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是进亦忧,退亦忧。然则何时而乐耶?其必曰:“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乎。噫!微斯人,吾谁与归?

时六年九月十五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