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铁杵成针》教案
一、教学目标
1、学会故事中的生字新词,了解故事的内容。
2、学习成语故事《铁杵成针》,理解成语的意思,并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谈谈自己的理解。
3、能用自己的话复述成语故事。
二、教学重难点
学习成语故事《铁杵成针》,理解成语的表面意思,并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谈谈自己的理解。
三、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师:同学们,中国是世界上历史最悠久的国家之一,在漫漫的历史长河中,产生了大量的神话传说和历史故事,后来人们把这些神话传说和历史故事加以锤炼,便形成了许多脍炙人口的成语。下面,让我们一起来感受下中华语言文化的精华,背诵下我们积累的成语。)
2、学生起头,背诵成语接龙。(在今后的学习中我们还会积累更多的成语,希望同学们继续保持这种学习精神。)
3、导入:成语是我国语言文化的精华,它们有的庄重严肃,有的机智幽默,而且大多数的成语背后都有一个生动的故事。今天老师给大家带来个有趣的成语故事,大家想不想看?这个成语故事的名字叫做“铁杵成针”。(板书课题:铁杵成针)不过,老师有个要求,希望同学们能带着这些问题认真去观看。
4、出示阅读提示,指名读要求
(二)学习成语“铁杵成针”
1、欣赏故事。
2、小组讨论交流。
师:故事我们已经看完了,下面就请同学们结合学习提示和故事内容,把你的发现和你小组内同学说一说。
3、汇报
(1)这个故事讲了一件什么事?
(2)李白在学习上遇到了什么困难?后来又是什么事情使他改变了对学习的态度?你对他了解吗?(指名背李白的诗,出示介绍李白资料的课件)
(3)现在谁能用自己的话说说“铁杵成针”这则成语的意思?铁杵是什么意思?
生说后,观看课件,板书成语意思:将铁杵磨成细针,比喻只要有恒心肯努力,就必有成果。学生齐读)谁能用铁杵成针说句话?
(4)看了这个故事,你最想说些什么?
师:只要同学们坚持学成语,日积月累,就会掌握很多词条,你的语言表达能力就会不断提高,这就好比铁杵成针。
(三)表演铁杵成针(李白这些成绩的得来跟他的勤奋好学是分不开的,然而,铁杵成针这件事对他后期的影响也是很大的,下面让我们一起来演一演铁杵成针这个故事。
1、小组内先分工排练。
2、全班汇报。
(四)“铁杵成针”告诉我们的'道理是……谁能讲一讲你自己所熟悉的成语故事。
(五)练习题
1、看图猜成语,说意思。
2、成语计算题。
(六)总结
师:李白被人们称为“诗仙”,是个很有才华的伟大诗人,但是连这么有才华的人都需要刻苦地学习,那么普通人不就更需要努力了吗?因此同学们,无论我们的才华、天资如何,都应该努力学习,无论做什么事都应该持之以恒,这样才能成功呀!
《铁杵成针》教案
教学目标
1、走进成语故事,了解中华民族优秀的传统文化。
2、了解有关学习的成语故事,理解成语的内涵。
3、积累有关学习的名言警句,培养学生阅读的兴趣,激发学生对学习的热爱。
教学重点
感受中华传统文化之美,明白一个人要活到老,学到老。
课时设计: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同学们,你知道哪些成语故事?谁来说说看。(指名学生自由回答)
师:成语是我们中华民族的灿烂文化,简简单单的几个字却浓缩了深刻的道理。很多成语还包含着生动有趣的故事呢?
2、小结。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了解几个有关学习的成语故事。(板书课题)
二、故事一《铁杵成针》
1、李白是唐朝非常著名的大诗人,可他小时候却非常的顽劣,成绩并不好,是什么事情让李白改变了自己的学习态度,变得勤奋好学起来呢?课件。出示思考题。
2、学生观看视频《铁杵成针》。(思考:是什么事情让李白改变了自己的学习态度,变得勤奋好学起来呢?)
3、指名学生回答。
4、小结。是呀“铁杵成针”的故事也是对他后期的学习影响很大。也从这个故事中,李白也明白了这个道理。
(出示)只要功夫深,铁杵磨成针。学生读后,背一背。
李白被人称为“诗仙”,是个很有才华的大诗人,但是,连这么有才华的大诗人都需要刻苦的学习,那么作为普普通通的我们,无论我们的天资如何,都应该持之以恒地努力学习。
三、故事二《悬梁刺股》
1、常言道:读万卷书,行万里路,好读书的人有很多,我们再来看看下一个故事,边看边想:从哪些地方可以看出古人读书很勤奋?
2、学生观看视频《悬梁刺股》,指名回答。
3、小结:面对学习,古人从来不懈怠,《悬梁刺股》的故事在三字经中也有记录了。
出示头悬梁,锥刺股,彼不教,自勤苦——《三字经》。
4、师领读,生齐读。
四、板书设计
铁杵成针
悬梁刺股
《铁杵成针》教案
教学目标
1.认读“恭勤”等4个生字,会写“囊萤”等9个生字,正确读写“囊萤夜读恭勤不倦博学多通”等词语。
2.能根据课后注释疏通全文,了解故事内容。
3.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从人物的语言、动作描写中,感受人物的品质。
4.理解重点词句,领悟文中所讲的道理。
5.初步感受文言文的特点,激发学习文言文的兴趣。
教学重点
正确、流利地朗读,从人物的语言、动作描写中,感受人物的品质。
教学难点
能参考注释读懂每句话的意思。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地朗读《囊萤夜读》,认读“恭、勤、焉”3个字,会写“囊萤”等7个字。
2.结合注释理解诗句的意思。
3.探究学习,体会其中的道理。
教具准备
教学设计
一、谈话交流,导入课题。
1.同学们,《凿壁偷光》的故事大家听说过吗?【课件出示2:图文】匡衡勤奋好学,可是家境贫寒,晚上想读书而无烛照明。邻居家倒是每到夜晚,总烛光明亮,可惜这光照不到他匡衡的屋里。怎么办呢?匡衡便把自己家靠邻舍的那堵墙壁凿开一个洞以引邻居家的烛光来读书。
古时候,还有一位热爱读书的人,他是晋代车胤,因为家贫,没钱买灯油,而又想晚上读书,便在夏天晚上抓一把萤火虫来当灯读书。
2.这个故事就是《囊萤夜读》,今天,我们来学习一下这个小故事。(板书:囊萤夜读)
学生齐读课题。
3.这是一篇文言文。千古传诵,流传至今。
4.补充文言文知识:文言文人们通常说古文。我国是一个文明古国,我国古代有着灿烂的文化,有着浩如烟海的文学艺术瑰宝,他们都是以文言文的形式记载下来的。我们要去传承民族的瑰宝,就要学好文言文。【课件出示3】
二、读通读顺,感知课文。
1.试读,说说读后的感受。自己解决生字:【课件出示4】
囊、萤、恭、勤、博、贫、焉
2.自由、大声读课文,至少读三遍,有生字的地方,难读的地方多读几遍。
(1)注意读准前鼻音“勤贫焉”,后鼻音“囊萤恭”。
(2)指导书写。【课件出示5】
重点指导“囊勤焉”。
“囊”上中下结构,笔画较多,写的时候要注意写扁一些,注意笔画的穿插避让。
“勤”左右结构,注意左边的部分,下面是两横一提。
“焉”上面是个“正”,下面的部分不是“与”。注意把字写得扁一些。
3.读通顺了吗?读流利了吗?但是古文的朗读和现代文不同,要读出节奏。再次朗读课文,这次要求读得有节奏。
4.教师范读,读出节奏,读出韵味。学生拿笔划分节奏。
5.学生再次自由朗读课文。
6.点名读,齐读。
三、理解文本,探究交流。
1.真是读得越来越有滋味,俗话说:读书百遍,其义自见。文章的大致意思理解了吗?
先来看一看词语的意思:【课件出示6】
囊萤:用袋子装萤火虫。囊:文中作动词用,意思是“用袋子装”。
胤恭勤不倦:晋朝人车胤肃敬勤勉而不知疲倦。恭:肃敬的意思。
练囊:用白色绢子做袋。练:白绢,文中作动词用,意思是“用白绢做”。
以夜继日:夜晚接着白天(学习)。
2.从以上词语的解释中,理解了词语,找出文中描写车胤动作的词语,从这些动词中,你体会到车胤什么品质?
预设:表示动作的词语是“囊萤(用袋子装)”和“练囊(用白绢做)”。【课件出示7】
预设:从“囊萤(用袋子装)”和“练囊(用白绢做)”中,我体会到车胤刻苦努力,没有条件努力创造条件的精神。
3.当我们深入课文的时候,会对课文有更深入的理解,再读读课文,想想哪些地方你读懂了,哪些不懂的可以同学交流。
4.预设交流【课件出示8】
(1)我读懂了“胤恭勤不倦,博学多通”,这句话告诉我们晋朝人车胤谨慎勤劳而不知疲倦,知识广博,学问精通。
(板书:车胤:谨慎勤劳而不知疲倦)
(2)我读懂了“夏月则练囊盛数十萤火以照书,以夜继日焉”。这句话的意思是说,夏天的夜晚,(车胤)就用白绢做成(透光)的袋子,装几十个萤火虫照着书本,夜以继日地学习着。
(板书:囊萤夜读夜以继日)
5.同学们,你还读懂了什么?引导学生交流自己的阅读体会。【课件出示9】
(1)我觉得车胤真的很聪明,遇到困难很好地解决困难。
(2)我读懂了车胤家里非常贫穷,没有读书的条件,但是车胤绝不放弃,努力给自己创造条件。
(3)我们这些有条件读书的人,应该珍惜读书的机会,好好学习。
四、读写训练,朗读全文
1.师:课文虽然很短,但写出了一个动人的故事。读了这个故事,你感动吗?将你此刻内心的想法写出来。(学生动笔写感受。然后交流。)
2.让我们再一次深情地朗读课文。(生齐读课文。)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正确朗读《铁杵成针》,认读“卒”,会写“逢卒”2个字。
2.结合注释理解文章的意思,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
3.学习养成认真观察的好习惯。
教具准备
教学设计
一、谈话导入,揭示课题
1.教师谈话:上节课我们学习了第一则文言文《囊萤夜读》,了解了关于“热爱读书”的一段佳话。这节课我们来学习第二则文言文《铁杵成针》。(板书课题:铁杵成针)齐读课题。
2.释题:“铁杵”是什么意思?“铁杵成针”又是什么意思呢?(“铁杵”,是“用来舂米或捣衣的铁棒”的意思。“铁杵成针”就是把铁棒磨成绣花针的意思。
【课件出示13】
李太白就是唐代诗人李白,字太白,号青莲居士。是唐代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被后人誉为“诗仙”,“谪仙人”。与杜甫并称为“李杜”,为了与另两位诗人李商隐与杜牧即“小李杜”区别,杜甫与李白又合称“大李杜”。其人爽朗大方,爱饮酒作诗,喜交友。
李白有《李太白集》传世,诗作中多以醉时写成,代表作有《望庐山瀑布》《行路难》《蜀道难》《将进酒》《越女词》《早发白帝城》等多首。
3.引导学生就课题质疑,及时归纳整理并出示:【课件出示14】
(1)是谁把铁棒磨成针?
(2)为什么把铁棒磨成针?
(3)这个故事告诉我们一个什么道理?
4.课前同学们已经预习了课文,谁能给大家讲一讲《铁杵成针》这个故事?
二、初读课文,读通句子
1.初读课文,学习字词。【出示课件15】
自由读文,有生字的地方,难读的地方多读几遍。
(1)注意读准平舌音“卒”,后鼻音“逢”。
(2)指导书写
重点指导“逢卒”。
“逢”半包围结构,先写辶上面的部分。:辶书写顺序:点横折折撇捺。
“卒”独体字结构,注意下面的横写得长一些,基本压在横中线上,竖压住竖中线。
2.教师范读课文,努力做到读得有声有色,流畅自如(最好能背诵)。从而感染学生,激发其诵读兴趣。
3.读后学生评价,【出示课件16】及时归纳出朗读文言文的要点:一是读的速度要慢。二是停顿要得当。老师也可出示原文和停顿符号,可以对学生朗读有所帮助。
4.学生模仿教师自由练读,读通读顺为止。(教师要给学生充裕的时间反复朗读)
5.同桌互读课文,互相正误。
6.教师运用多种方式指导学生朗读课文,如指名读、赛读、齐读等,直到读熟为止。
三、精读课文,理解文意
1.学生对照文后注释,自己尝试弄懂每句话的意思,理解故事的内容,遇有困难教师及时帮助。
2.同桌互相解疑释惑,合作学习,讨论每句话的意思,也可向教师请教。教师及时就文中比较难理解的词句进行指导:如“弃”是“放弃”的意思,“之”在文中指“老婆婆”;“还”是回去,到学校去的意思。
3.学生对照注释,讲解自己对文中语句的理解,教师及时讲解学生理解中的难点。
4.同桌互相讲说故事内容。
出示课文大意:【出示课件17】
磨针溪,坐落在象耳山下。传说李白在山中读书的时候,没有完成好自己的学业,就放弃学习离开了。他路过一条小溪,遇见一位老妇人在磨铁棒,问她在干什么,老妇人说:“我想把它磨成针。”李白被她的精神感动,就回去完成学业。
(板书:李太白放弃学业老婆婆铁杵成针)
四、联系生活,深化认识
1.请学生谈谈学习本文的体会。【出示课件18】
(要把铁杵磨成细针,需要锲而不舍、持之以恒的精神,只要我们拥有这样的精神,还有什么事情做不成呢?)
2.你能联系实际说一说吗?(让学生联系生活、学习中的经历充分发言,认识到不能轻言放弃,要坚持就会成功。)(板书:不轻言放弃,坚持就会成功)
3.“铁杵磨针”带给我们什么启示?【出示课件19】
(1)只要坚持不懈,就算是铁杵也能磨成针。
(2)一个人,认准了一个目标,只要坚持不懈,就可以创出佳绩。
(3)目标专一而不三心二意,持之以恒而不半途而废,就一定能实现我们美好的理想。
(4)如果有了目标就不能中止,持之以恒而不半途而废,就一定能实现我们的目标。
(5)要把铁杵磨成细针,需要锲而不舍、持之以恒的精神,只要我们拥有这样的精神,还有什么事情做不成呢?
(6)无论做什么事请,只要有恒心,就一定会成功,因为工夫不负有心人。重视生活细节,那将影响你的一生,请牢记:世界上没有你做不到的事,关键在于你的心态。
五、复述故事,背诵课文
1.同桌互相讲故事。
2.指导学生流利地朗读课文。
板书内容:
囊萤夜读
车胤:谨慎勤劳而不知疲倦
囊萤夜读夜以继日
铁杵成针
李太白放弃学业老婆婆铁杵成针
不轻言放弃,坚持就会成功
教学反思
这篇课文比较适合儿童的认知水平,文中所蕴含的古人的思想能给学生以积极的引导。
成功之处:
1.文言文与现代文相比,在词语、句式等方面差别较大,小学生对文言文接触的又少,能做到正确地断句,流利地朗读就已经很不容易。教学中把指导学生朗读、背诵作为本课的教学重点。课文所写的事情和其中蕴含的道理并不难理解,难就难在如何让学生读懂每句话的意思,只有每句意思都懂,才能正确地断词断句把句子读通顺。教学中我在这方面下了不少功夫,其效果还是很明显的。
2.在教学中我还注意了以下问题:
充分发挥范读的重要性,教师范读课文本身作用不可小觑,范读文言文更是重要,第一遍要读得有声有色,流畅自如,起到感染学生的作用。第二遍一定要让学生注意断词断句,做到准确。要注重指导文言文的读法,一要把朗读的速度放慢,二要停顿得当,三要读出不同句式的语气。
3.在这课的教学中,我还有意地传授了一点儿文言文知识,以后对孩子的学习是有帮助的。
不足之处:
应该让学生在充分朗读的基础上,结合课文注释,自主理解课文,结合语境理解词语意思,而不是采取填鸭式教学。
男:尊敬的各位领导
女:敬爱的各位老师:
合:大家下午好!
男:一年复始,万象更新。今天,华成学校与时俱进、与荣誉同光。
女:期盼着新年的礼炮,20XX年已经来到。
男:我们华成人向着春天走来,激扬着青春的风采
女:我们华成人向着春天走来,畅享着春日的阳光。
女:在这一刻,我们已经感受到了春的气息,这是我们华成学校这个大家庭的春天,这更是我们每个人的春天; 男:今天,我们欢聚一堂、载歌载舞
女:今天,我们激情满怀、心潮澎湃
男:今天,我们用音乐释放灵魂,用舞蹈诠释热情
合:在这美好的时刻,我们迎来了爱华成,祝福明天新年联欢会。
男:首先介绍参加联欢会的各位领导:李总、王校长、徐校长、尉主任、薛主任、尹主任、马主任我们再次以热烈的掌声欢迎他们的到来。
女:让我们再一次用热烈的掌声对他们表示诚挚的祝福和衷心的感谢。
男:在过去的一年里,我们全校教职员工与时俱进、开拓创新,在教育教学方面取得了骄人的成绩。我们真诚的说一声“尊敬的各位领导,各位老师,你们辛苦了!”
女:下面请大家用最热烈的掌声有请我们尊敬的王校长为我们送上新年
男:让我们感谢王校长的祝福,再次把祝福送给在座的各位和你们的家人,祝大家在新的一年里万事如意,心想事成!
合:华成学校20XX年元旦联欢会,现在开始
1、放鞭炮(音乐)
2、男:下面的节目特别地好看
女:真的啊,那是什么节目呢
男:有舞蹈、歌唱还有??我在此就不一、一介绍了,现在让我们先睹为快
女:看,一年级组的老师们为我们带来了动感十足,青春奔放的舞蹈。
游戏一:抢凳子
n个人,n-1个凳子 凳子摆一圈,人在外圈, 裁判发信号开始,人围着凳子转 发信号结束,没凳子的人淘汰 拿掉一个凳子,开始下一轮 如此循环直到2人1个凳子决出胜者
3、男:我们刚才欣赏了优美的舞蹈。接下来,请欣赏二年级组的情景剧表演《疯狂的周末》。 游戏二:蒙眼作画 用眼罩将眼睛蒙上,然后在黑板上画画。
要求用语言描述某一样东西,让学员蒙着眼睛画下他们所听到的,然后比较他们所画的图。
4、女:当我们腾空跃起,当我们旋转飞舞,我们总能感到一种青春的力量,一种创造的激情,一种永不停止的追求,请欣赏三年级组表演的歌曲《对你爱不完》。
游戏三、心有灵犀猜成语
规则:。一个用肢体动作或语言(但不能说出成语中的任何一个字)向同伴提示!(纸片A4、成语)成语肢体表演(如抓耳挠腮、鸡飞狗跳等),让其抽出一张纸条根据纸条上的名称进行表演。其中成语肢体表演必须由他(她)用肢体语言表演出来,不得用语言或是其他的暗示提示观众,最后由他所属的组来猜,直到猜出来为止。
5、男:在闲暇之余,他们也会扭动着脚步,火热地舞一回,请欣赏由高年级组为我们带来的舞蹈《恰恰》,掌声有请。
优美的舞姿带给我们的是美的享受,可是台上一分钟,台下十年功,我们更要感谢高年级组的精彩表演。 游戏四、踩气球
目的:活跃气氛,增进协调性和协作能力。
要求:人数为十名,男女各半,一男一女组成一组,共五组。
6、女:在这个充满着流行元素的青春年代里,青春是自由的,青春是激荡的.。下面请欣赏舞蹈《小苹果》。 游戏:谁是卧底
7、 男:一段充满青春活力的劲舞过后,我们来共同欣赏诗朗诵《相信未来》领导组
游戏六: 猜灯谜(领导抽出谜语下面同事进行举手猜谜,答对者有一次进行抽奖机会)
下面我们进行的是集体游戏击鼓传气球.鼓声停传到谁那儿就让谁出节目(音乐鼓声MP3)
击鼓传气球。进行6次,具体次数由主持人依照当时到场的人数和气氛定夺。现场以激昂的鼓点音乐开始(可以考虑使用现场背景舞台鼓乐),在观众中手拍传递气球,音乐突然停止,气球传到谁手中或者气球被谁拍爆了,谁就必须上台表演一个小节目。如果过程进行当中出现气球落入场中,形成死球时,则最后一个接触气球的人也需要表演节目(此处主持人一定要高度注意,否则可能会说不清楚)。
道具:鼓乐、气球6个,歌曲MV
8、女:爱心是通往世界的通行证,因为有爱心,我们才有和谐,稳定的社会。请欣赏后勤组演唱《感恩的心》。 游戏一: 水果蹲
规则:每组若干人分成一组,每组分别命名为水果的名称(例如苹果,香蕉,橘子,西瓜,樱桃),由主持人开始说,例如苹果蹲苹果蹲苹果蹲完橘子蹲,此时代表橘子的队伍就要根据节奏蹲下起立蹲下起立,同时嘴里要说橘子蹲橘子蹲完西瓜蹲等等,然后被点名的水果所代表的队伍就要接着蹲下起立,以此类推。
9、男:有一种旋律萦绕在脑海,有一种歌声盘桓在耳边,有一种激情荡漾在心底。
女:那是青春在燃烧,那是热情在流淌。那是梦想,在翱翔。
请欣赏英语组带来的英文歌曲firefly 萤火虫
游戏三、心有灵犀猜成语
规则:。一个用肢体动作或语言(但不能说出成语中的任何一个字)向同伴提示!(纸片A4、成语)成语肢体表演(如抓耳挠腮、鸡飞狗跳等),让其抽出一张纸条根据纸条上的名称进行表演。其中成语肢体表演必须由他(她)用肢体语言表演出来,不得用语言或是其他的暗示提示观众,最后由他所属的组来猜,直到猜出来为止。
10、下面我们进行的是集体游戏击鼓传气球.鼓声停传到谁那儿就让谁出节目(音乐鼓声MP3)
击鼓传气球。进行6次,具体次数由主持人依照当时到场的人数和气氛定夺。现场以激昂的鼓点音乐开始(可以考虑使用现场背景舞台鼓乐),在观众中手拍传递气球,音乐突然停止,气球传到谁手中或者气球被谁拍爆了,谁就必须上台表演一个小节目。如果过程进行当中出现气球落入场中,形成死球时,则最后一个接触气球的人也需要表演节目(此处主持人一定要高度注意,否则可能会说不清楚)。
道具:鼓乐、气球6个,歌曲MV
11、结束语:
男:多么难忘的时光。虽然我们无法阻拦时间的流逝,但是我们可以让欢乐长久的伴随;
女:今天的联欢会更加体现华成学校是一个充满活力,积极向上的大家庭;
男:在这里,我们心融交汇,斗志昂扬
女:在这里,我们团结一致,步伐铿锵;
男:在这里,散发着油墨的清香,跳动着青春的脉搏;
女:在这里,有我们对生活的激情,更有我们对未来的渴望;
合:因为,我们始终相信:明天会更好!
男:今天的联欢会到此结束,再次祝大家新年快乐,万事如意,心想事成!祝愿大家新年快乐,在新的一年中有新的收获。
小学语文教师资格证面试教案 篇1
一、课程标题:《夜莺的歌声》
二、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认识8个生字;会写14个生字;能正确读写“沉寂、盘问、口哨、埋伏、、呻吟、宛转”等词语,巩固“前后照应,首尾连贯”的训练要点。
2、过程与方法: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读懂课文,懂得“夜莺的歌声”的真正含义,体会文章所表现出的小夜莺的机智勇敢以及与敌人斗争到底的爱国精神。
三、教学重难点:
重点: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主要内容,体会小夜莺的机智勇敢。了解课文1—3自然段和最后2个自然段的相互照应。
难点:懂得“夜莺的歌声”真正含义,领会文中重点句子的含义。
教学准备:多媒体教学课件、生字卡片等
四、学生准备:
1、收看有关战争题材的电影、电视。
2、搜集战争给人类带来灾难的有关材料。
3、了解目前世界上有哪些地方还弥漫着战争硝烟,那里的人们生活情况是怎样的。
五、教学方法:
启发法,讲授法等
六、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倾听录音,激趣导入
1、同学们,你们知道夜莺吗?你们听过它们的歌声吗?(板书:夜莺。)
2、播放夜莺歌唱的录音。
3、过渡语:夜莺体态小巧玲珑,叫声清脆宛转。每当月上高楼,它就会放开歌喉纵情歌唱。今天,就让我们穿过时光隧道,一起走进1941年的苏联卫国战争,走近一只勇敢的夜莺,去聆听他神奇、机智的歌声吧!
4、板书课题──夜莺的歌声。(补充)
(二)初读课文,理清脉络
1、检测预学情况,这个故事发生在苏联的卫国战争时期,关于卫国战争你了解多少?
2、自由读课文,出示朗读提示。
(1)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2)想想课文围绕“夜莺的歌声”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课文是按什么顺序记叙的?
(3)这篇课文在结构上有什么与以往课文不同的地方吗?全完共有几部分?四个部分分别讲什么?能不能分别用几个词语概括下作为小标题?
3、交流归纳。
(1)战争期间,“小夜莺”巧妙地和敌人周旋,利用夜莺的歌声传送情报,帮助游击队消灭敌人。课文是按事情发展的顺序记叙的。
(2)这篇课文每个部分以空行隔开。
全文共有四部分。
第一部分:唱歌巧周旋。
第二部分:歌声传情报。
第三部分:森林灭敌人。
第四部分:唱歌站岗哨。
(三)合作探究、交流感悟
1、这个故事很精彩,请大家分小组学习,组内同学一起合作分角色读课文,把自己认为写得精彩的句子画下来。
2、各组就课文的四部分,分别进行自学,画精彩句子。
3、交流精彩句子,读句子,各小组简单说说自己的理解。
重点句子:
(1)夜莺的歌声打破了夏日的沉寂。这歌声停了一会儿,接着又用一股新的劲头唱起来。
(2)有时候学夜莺 ,有时候学杜鹃叫。胳膊一甩一甩地打着路旁的树枝,有时候弯下腰去拾球果,还用脚把球果踢起来。
(3)夜莺的歌声越来越响了。
从孩子的嘴里飞出宛转的夜莺的歌声。这歌声,即使是听惯了鸟叫的人也觉察不出跟真夜莺的有什么两样。
(四)课堂反馈:
教师提出问题,请学生回答,并且请学生回答其他学生提出的疑问。
(五)课堂小结:
教师请学生总结这节课主要学习的内容
(六)作业设计,强化积累
1、摘录文中含义深刻的句子。
2、推荐阅读:《红红的雨花石》。
七、板书附录:
夜莺的歌声(宛转)
巧周旋
传情报机智
灭敌人勇敢
站岗哨热爱祖国
小学语文教师资格证面试教案 篇2
基本要求:
(1)朗读课文
(2)联系实际生活理解“惊弓之鸟”的意义。
(3)给学生布置作业
【教案设计】
一、课题:《惊弓之鸟》
二、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目标:学会本课生字新词,理解“能手”、“本事”、“孤单失群”、“大吃一惊”的意思,并懂得“惊弓之鸟”这个成语的意思。
2、过程与方法目标:运用学过的朗读技巧,读出魏王疑问、惊叹的不同思想感情。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从课文的学习中受到启发,懂得只有善于观察、善于分析,才能对事物有正确的认识;学习对事物进行分析推理的方法。
三、教学重难点
1、重点:理解更赢说的话;继续进行读懂自然段的训练。
2、难点:理解更嬴观察、思维的过程及判断的正确。
四、教学过程
(一)猜成语导入
导入语:中华民族是一个有着五千多年文明的伟大民族,在浩如烟海的文学世界里,有一颗永不磨灭的璀璨明珠,那就是一成语。成语对于我们的口头和书面表达有着不可缺少的作用。同学们,你能猜出这是说的哪个成语吗?(出示成语释义)你还知道哪些成语?
今天,我们就来一个成语故事——“惊弓之鸟”。
(二)通读课文,整体感知
1、检查预习,顺通生字词。
2、初步感知文章大意:课文写到几个人物?主要写谁?为什么?
(三)精读课文,深入赏析
1、检查提问:那是一只怎样的鸟?你从课文的哪里知道的?你还懂得了什么?
(1)“惊弓之鸟”是指害怕弓弦响的大雁。从哪里看出那只鸟害怕弓弦响?你是从课文的.哪个自然段知道的?(第5自然段)
(2)朗读前指导:读课文不仅要读得正确、流利,还要读得有感情。要学会“过电影”,想象课文描写的情景。自由读第5自然段,说说你读的时候,脑子里出现了什么样的情景。你看到了什么?听到什么?
(3)这一段有两个“直”,意思一样吗?出示句子:“只听嘣的一声响,那只大雁直往上飞,拍了两下翅膀,忽然从半空里直掉下来。”(教师在黑板上画出示意图,让学生理解,“直往上飞”的“直”是一个劲的意思,“直往下掉”的“直”是垂直的意思。)
(4)朗读指导:语速要快稍快,紧张一点。指名读,强调两个“直”字。生用手势配合表演。全班同学边读句子边演示。
(5)“看到这样的情形,魏王大吃一惊”,同学们自由朗读6—8自然段。
①联系上下文理解“大吃一惊”的意思。与“惊弓之鸟”的“惊”相比较,联系第8自然段,了解“惊”是非常奇怪的意思。(告诉学生,联系上下文也是理解词语的一种方法。)
②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读出魏王奇怪的语气。(强调“啊!”读“a”,抓住“啊”“大吃一惊”“更加”等词语。)
2、更赢为什么一看就知道这是一只受过箭伤的鸟,而且迅速作出判断,不用射箭,只要拉一下弓弦,就能使大雁落下来?你是从课文的哪个自然段知道的?
(1)请同学们自由朗读第九自然段,投影仪出示:想想更赢说的话,哪些讲的是他看到的、听到的?哪些是他的分析?他是怎样一步一步分析的?这个自然段主要讲了什么?
(2)四人小组讨论交流。
(3)检查自学情况。
4、为什么一起打猎的其他人没有想到这个办法?更羸真正的本领是什么?
(四)拓展延伸
这个成语故事告诉我们什么道理?
(五)小结作业
“惊弓之鸟”可以比喻怎样的人?想一想身边或书里读过的故事中,有没有类似“惊弓之鸟”的人。明天上课需要大家说说你的见闻和感受。
小学语文教师资格证面试教案 篇3
在教师考试中会涉及到不同类型的作品,比如我今天选取的《小儿垂钓》这首诗歌,主要描写了一个学习钓鱼的儿童的天真、自然、快乐的形象,以及作者对这个儿童的喜爱之情以及愉悦的情感。
一、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学会认读并且书写“稚”“蓬”等生字词;有感情诵读诗歌
【过程与方法】
通过教师范读和指导书写掌握生字词;通过看图记忆尝试诵读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体会诗歌的韵律美,感受儿童的天真形象,品味作者的轻松心情
二、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赏析儿童的形象
【教学难点】感受作者的心情以及通过配图尝试诵读诗歌
三、教学方法
看图诵读、教师范读、朗读法、小组讨论
四、教学过程
(一)导入
通过联系生活实际进行导入。
同学们,童年的生活是美好的,一切又都是新鲜的,还记得你们初次学习事物的场景吗?同学们可以畅所欲言。(同学积极发言)
同学们都非常积极,你们学习的精神也是旺盛的,那么今天我们就来看看一看这位小朋友,他呀,也是一位正在学习的小孩儿。(板书:小儿垂钓,胡令能)
(二)整体感知
(1)同学们翻开书本,借助工具书自行解决生字词。(时间5分钟,教师巡视)
(2)老师检查一下大家的学习成果。出示“稚”和“蓬”两个字检查读音并强调结构书写。
(3)教师进行范读,并请同学们归纳讲了一个什么故事?(用自己的话说)
明确:一个学习钓鱼的孩子,向路人遥招手,怕惊吓了鱼儿。
(三)深入研读
(1)诗中极力塑造了一位儿童的形象,我们就来看一看作者塑造了一位什么样的儿童形象。
1、仔细阅读诗歌前两句,同学们圈点勾画出描写儿童外貌的词语,并进行概括。
明确:蓬头——不打扮的自然形象;稚子——天真的孩童(同学举手发言)
2、那儿童的动作又是什么样子的?圈点勾画关键词语。
明确:学——学习的形象;侧坐——隐藏自己(点同学回答)
3、出示书中的配图,进行想象,用词语概括儿童形象。然后同学大生齐读前两句。
明确:这是一位天真、认真、小心、谨慎的儿童形象
(2)我们都能亲切感受到儿童形象跃然纸上,那么之后又发生了什么呢?让我们大生齐读最后两句诗句。
明确:怕路人惊吓了鱼儿,远远的打招呼给路人,让路人小点声。
(3)那同学们觉得那个字用得好啊?为什么呢?(小组讨论后派代表回答,教师总结)
明确:“遥”,将儿童小心谨慎的样子十足的展现了出来。
(4)那路人又因为这个而不高兴吗?(没有)那路人的心情是什么样子的呢?
明确:心情愉悦,而且对孩子还有喜欢的情感。
(5)那位同学能够读出这种感觉,请同学进行朗读,并进行表扬。
(6)在一起大声读课文,然后进行联想想象,结合图片能够诵读诗歌。
明确:最后达成能够初步有感情诵读,借助图片。
(四)拓展延伸
组织诵读比赛。
(五)小结作业
今天我们学习了一首有关儿童的诗歌,虽然说唐诗很多,但是描写儿童的还是很少的,同学们回去之后,搜集一首描写儿童形象的诗歌,我们下节课做分享。
五、教学反思
整首诗歌的教学中,深刻把握了学生的直观特点,在解决了笔画和结构比较难的生字词后,通过老师范读,进行初次感受,其次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深刻把握了朗读、诵读、配图诵读的多种方式,能让同学们能够尝试初次在课上进行诵读。另外我也将整首诗歌的重点放在了儿童的形象上合作者的思想感情上,在这方面讲解的比较细致。但是可能是因为课上过多的时间留给朗读和诵读,导致后面的小结比较仓促,使得整个教案头重脚轻,这是值得改进的地方,使得本课教学设计更加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