励志一生网 > 经典语录 > 劝人出家经典语录 正文

劝人出家经典语录

时间:2025-05-14 07:32:44

佛语感悟人生经典语录

1. 菩萨道就是走向社会人群,以众生为根本的修行方法。

2. 千人千般苦,苦苦不相同。

3. 你有你的生命观,我有我的生命观,我不干涉你。只要我能,我就感化你。如果不能,那我就认命。

4. 我们大部分的生命都浪费在文字语言的捉摸上。

5. 一花一世界,一叶一菩提。

6. 是非和得失,要到最后的结果,才能评定。

7. 你只管活你自己的,不必去介意别人的扭曲与是非。

8. 慈悲的对象不仅于人,也要普及于其它众生,乃至一切无情有情万物。

9. 向人低头,不曾矮小过。

10. 善恶一念之间。

11. 贡献自己所学所能,多为利益众生而尽一份心力,这才实在,因为一个人所能留给别人的,就是他曾付出的一切。

12. 想编织未来的美梦,现在正是时候。

13. 人生有八苦:生,老,病,死,爱别离,怨长久,求不得,放不下。

14. 出家是一生一世的事,修行是多生多劫的事。

15. 作福莫如惜福,悔过莫如寡过。

佛语关于人生经典语录

1. 愿代众生受无量苦,令诸众生毕竟大乐。

2. 用如来的心,吸取生活中的佛法,并自我进修,学习菩萨大无畏的精神,期许将来有朝一日,以积极的行为,普渡天下众生,实践佛门的大慈悲法门。

3. 贪心,你的嘴脸,就是贫穷相。

4. 不要浪费你的生命,在你知道一定会后悔的地方。

5. 无色无相,无嗔无狂。

6. 如果一个人没有苦难的感受,就不容易对他人给予同情。你要学救苦救难的精神,就得先受苦受难。

7. 信佛,学佛,不是为自己,乃是为一切苦海中的众生。

8. 恶口永远不要出自于我们的口中,不管他有多坏,有多恶。你愈骂他,你的心就被污染了,你要想,他就是你的善知识。

9. 诽谤他人就像含血喷人,先污染了自己的嘴巴。

10. 人非草木,孰能无情。

11. 世界原本就不是属于你,因此你用不着抛弃,要抛弃的是一切的执著。万物皆为我所用,但非我所属。

12. 厚德载物,有容乃大。

13. 当你用烦恼心来面对事物时,你会觉得一切都是业障,世界也会变得丑陋可恨。

14. 与任何人接触时,要常常问自己,我有什么对他有用?使他得益。如果我不能以个人的道德学问和修持的力量,来使人受益,就等于欠了一份债。

15. 心志要苦,意趣要乐,气度要宏,言动要谨。

16. 若有众生,于过去世或毁于法,或谤圣人,于说法者或作障碍,或抄写经法洗脱文字,或损坏他法,或暗藏他法,由此业缘,今得盲报。

17. 有缘千里来相会,无缘对面不相逢。千年修的共枕眠,五百年修的同船渡。

18. 若闻苦恼悲伤事,必要观想:若闻苦声,当愿众生,离苦得乐,业障消除;若见病人,当愿众生,离苦得乐,业障消除;若见意外死亡,见亡者,当愿众生,离苦得乐,业障消除。

19. 恨别人,痛苦的却是自己。

20. 佛不渡无缘的人,不能渡的人,我们就把他当做菩萨来看。

21. 赞叹别人,要在大庭广众;责备人,必须在私下。

22. 言多必失,尽量少给自己这种机会。

23. 发大乘心,普济一切。愿代众生受无量苦,令诸众生毕竟大乐。

24. 是亦众生,与我体同;应起悲心,怜彼昏蒙。善劝世人,放生戒杀;不食其肉,乃谓爱物。

佛语人生经典语录

1. 有智慧的人,从周围取乐,没有智慧的人,希望别人给予快乐。

2. 无佛可成为慈,无众生可度为悲。

3. 失去了鸭子,你会急忙找回来,失去了良心,却不见有人着急。

4. 你不要常常觉得自己很委曲,你应该要想,他对我这样已经很好了,这就是修行的功夫。

5. 宁可自己去原谅别人,莫让别人来原谅你。

6. 算命不如认命。

7. 佛证入慈心三昧,所以对一切众生皆可降伏。

8. 你希望掌握永恒,那你必须控制现在。

9. 你不必和因果争吵,因果从来就不会误人。你也不必和命运争吵,命运它是最公平的审判官。

10. 慈悲是一种把感情升华,变成为众生的‘大爱’,而不是私爱,是一种平等的爱,而不是有选择的爱,也是一种只知付出,不求回报的爱,更是一种清净而没有染欲的爱。

11. 贪心犯戒,其罪尚轻。若嗔心犯戒,其罪甚重。何以故?因贪犯戒,尚摄众生。因嗔犯戒,弃舍众生。

12. 一念愚即般若绝,一念智即般若生。

13. 欲为诸佛龙象,先做众生马牛。

14. 众生以菩提为烦恼,菩萨以烦恼为菩提。

15. 平凡之人追求不平凡,智者则甘于平凡,却享受平凡。

16. 能忍之人,事事称心;善嗔之人,时时地狱。

17. 如果你准备结婚的话,告诉你一句非常重要的哲学名言「你一定要忍耐包容对方的缺点,世界上没有绝对幸福圆满的婚姻,幸福只是来自于无限的容忍与互相尊重。」

18. 征服世界,并不伟大,一个人能征服自己,才是世界上最伟大的人。

19. 别人可以违背因果,别人可以害我们,打我们,毁谤我们。可是我们不能因此而憎恨别人,为什么?我们一定要保有一颗完整的本性和一颗清净的心。

20. 怀着一颗感恩的心,忘记别人的缺点吧!

21. 如果你能够平平安安的渡过一天,那就是一种福气了。多少人在今天已经见不到明天的太阳,多少人在今天已经成了残废,多少人在今天已经失去了自由,多少人在今天已经家破人亡。

22. 时间总会过去的。

23. 律己要严,待人要宽。

24. 当你明天开始生活的时候,有人跟你争执,你就让他赢,这个赢跟输,都只是文字的观念罢了。当你让对方赢,你并没有损失什么。所谓的赢,他有赢到什么?得到什么?所谓的输,你又输到什么?失去什么?

25. 常常使别人过快乐日子的人,自己也必定很快乐。

26. 慈眼视众生,福聚海无量。

27. 大智心,不著我相。大愿心,广修善行。大悲心,救众生苦。

28. 若以菩萨心来看众生,你本身就是菩萨。若以烦恼心来看众生,你本身就是众生。

29. 一刹便是永恒。

30. 最大的立功就是拯救众生陷淤的心灵,使众生离苦得乐。

色身是臭皮囊,可是它是即心即佛,臭皮囊就是道场,无常的色身它就是道场;没有这个色身你怎么修假成真,怎么借着这个假的色身悟入清净的本性呢?!所以健康是第一财富。

行、住、坐卧,皆是道场,因为道在心中,非在外面。

尽情行动,把空口白话留给别人说。

祸福无门,唯人自招。

只要是好药,可以治病,用不著知道药方是谁配的,药是哪里来的。

成佛作祖绝对不用意识心态。

吃素并不就是代表修行,吃素是一种慈悲心的培养。

放弃不是放下,逃避责任而出家名叫放弃,心无所著,名叫放下。

意识心不是成佛的根本,要明心见性才是成佛之根本。

事无难易,惟心坚忍可成矣!所谓金刚非坚,愿力惟坚。

佛法是世间的真理、究竟之处。

布施时心不恭敬,犹如在沙漠上种植谷物,得不到丰硕的果实。

我执薄者烦恼少,悟境深者喜悦多。

学佛人若不直下无心,累劫修行也终不成道。

修行是二六时中保持正念,彻底的放下。

道德是提升自己的明灯,不该是呵斥别人的鞭子。

我们人要修行,除了智慧之外,要有勇气去改变那个习性,也就是习气,否则我们百千万生都无法成道,习气若是不改,听再多的经,还是没办法!

知足之人,虽卧地上犹为安乐;不知足者,虽处天堂亦不称意。

世间只有两种(东西),给我们最大的痛苦,第一个就是错觉,第二个就是假设。

先向别人伸出友善的手。让对方做那个对的人。这并不表示你就错了。

宁在正道上跛行,不在歧路上骑马。

当你的错误显露时可不要发脾气,别以为任性或吵闹可以隐藏或克服你的短处。

所有的众生,自以为是的人最难渡。

你要包容那些意见跟你不同的人,这样子日子比较好过。你要是一直想改变他,那样子你会很痛苦。要学学怎样忍受他才是,要学学怎样包容他才是。

要听两种人的话:一是有智慧的人,二是有经验的人。

已成人身,又作邪恶行,为是比在镶有珠宝的金器之中,存放恶臭呕吐秽物的人,更加愚蠢。

收获必先耕耘、成功须靠努力,付出才能获得,贡献才受尊重。

人不是坏的,只是习气罢了,每个人都有习气,只是深浅不同罢了。只要他有向道的心,能原谅的就原谅他,不要把他看做是坏人。

养子不教如养豺虎。

佛法不离方便法,我们要给众生无限的希望。

能容纳异己的存在,才能成就自己的伟大。

任何事物可能长久有用,但却不会永久有用。

菩萨常提起正念而不执著于正念。

「千丈之堤,毁于一蚁之穴」,小事若不加以注意,往往是失败的启端。

逆境是成长必经的过程,能勇于接受逆境的人,生命就会日渐茁壮。

血肉淋淋味足珍,一般痛苦怨难伸,设身处地扪心想,谁肯将刀割自身。劝君远离杀生业,切莫杀生招恶业。

只有智慧的耳朵,才能听出超越的真理出来。

执成病,著成魔,生心动念即乖法体。

用慈悲心及温和的态度,把你的不满说出来,别人就容易接受。

世间人叫命运,修行人运命。

不要计算你过的日子,要使这些日子算数。

钱总是在那里,只是口袋不同而已。

佛法是什么?佛法既现实又超越,既超越又现实。

靠无理、侥幸而成功,必以悲剧来结束。

悟道的人就是于刹那间见永恒。

悟道的人才是真正的报佛恩,因为(悟道)你才了解佛的恩是什么。

师父的伟大之处,在于赞叹之中已指出弟子的错误。

自古以来,无着相的佛。

看破红尘天地宽。名不贪婪,利不贪婪。真诚清净悟真禅,平等慈悲,普度人间。

1、不宽恕众生,不原谅众生,是苦了你自己。

2、情执是苦恼的原因,放下情执,你才能得到自在。

3、人生的真理,只是藏在平淡无味之中。

4、佛法的修学是:看破帮助放下、放下帮助看破。

5、在日常生活里面,分别、执着要淡薄,看得淡薄就是看破。

6、欲为诸佛龙象,先做众生马牛。

7、缘起即灭,缘生已空。得失从缘,心无增减。

8、爱欲之人,犹如执炬,逆风而行,必有烧手之患。

9、人生有八苦:生,老,病,死,爱别离,怨长久,求不得,放不下。

10、爱别离,怨憎会,撒手西归,全无是类。不过是满眼空花,一片虚幻。

11、觉悟人生如过客,世间如旅舍,是真正的福报,真正的清凉自在!

12、人生就象一场戏,因为有缘才相聚。相扶到老不容易,是否更该去珍惜。

13、见思烦恼是执著;尘沙烦恼是分别;根本无明是妄想。

14、放下一切,菩提心就现前;放下一切,才能见到事实真相。

15、原谅别人,就是给自己心中留下空间,以便回旋。

16、福报不够的`人,就会常常听到是非;福报够的人,从来就没听到过是非。

17、觉悟人生是无常、无我、苦、空,你就会将身心世界一切放下。

18、大乘以“自度度他”为本,“自度度他”以六度为本;佛法讲“自度度他”,放下是“自度度他”。

19、学佛,要从“放下”开始;先放下见思烦恼,再放下尘沙烦恼,最后放下根本无明。

20、所谓顺其自然,并非代表你可以不努力,而是努力之后你有勇气接受一切的成败 。

21、虽然我们不能改变周遭的世界,我们就只好改变自己,用爱心和智慧来面对这一切。

22、看破红尘天地宽。名不贪婪,利不贪婪。真诚清净悟真禅,平等慈悲,普度人间。

23、历尽劫波始豁然。佛法无边,向上心欢。念佛醒悟绽芳莲,放下执着,自在随缘。

24、笑着面对,不去埋怨。悠然,随心,随性,随缘。注定让一生改变的,只在百年后,那一朵花开的时间。

25、坐亦禅,行亦禅,一花一世界,一叶一如来,春来花自青,秋至叶飘零,无穷般若心自在,语默动静体自然。

26、人在世间,爱欲之中,独生独死,独去独来。当行至趣,苦乐之地,身自当之,无有代者。

拓展:

经典佛语禅语语录

1、一切众生而为树根,诸佛菩萨而为华果,以大悲水饶益众生,则能成就诸佛菩萨智慧华果。

2、菩提属于众生。若无众生,一切菩萨终不能成无上正觉。

3、我于过去无始劫中,由贪嗔痴,发身口意,作诸恶业,无量无边。若此恶业有体相者,尽虚空界不能容受。

4、以于众生心平等故,则能成就圆满大悲。以大悲心随众生故,则能成就供养如来。

5、关闭一切诸恶趣门,开示人天涅槃正路。

6、悉能破坏一切恶趣,悉能远离一切恶友,悉能制服一切外道,悉能解脱一切烦恼。

7、一身复现刹尘身,一一遍礼刹尘佛。

8、一尘中有尘数刹,一一刹有难思佛。

9、一切众生从无始来,种种颠倒,犹如迷人,四方易处,妄认四大为自身相,六尘缘影为自心相,譬彼病目,见空中华及第二月。

10、一切众生于无生中,妄见生灭,是故说名轮转生死。

11、众生幻心,还依幻灭,诸幻尽灭,觉心不动,依幻说觉,亦名为幻,若说有觉,犹未离幻,说无觉者,亦复如是,是故幻灭,名为不动。

12、知幻即离不作方便,离幻即觉,亦无渐次,一切菩萨及末世众生,依此修行,如是乃能永离诸幻。

13、欲求如来净圆觉心,应当正念远离诸幻,先依如来奢摩他行,坚持禁戒,安处徒众,宴坐静室,恒作是念,我今此身,四大和合,所谓发毛爪齿,皮肉筋骨,髓脑垢色,皆归于地,唾涕脓血,津液涎沫,痰泪精气,大小便利,皆归于水,暖气归火,动转当风,四大各离,今者妄身,当在何处,即知此身,毕竟无体,和合为相,实同幻化,四缘假合,妄有六根,六根四大,中外合成,妄有缘气,于中积聚,似有缘相,假名为心。

14、生死涅槃,犹如昨梦。

15、菩萨不与法缚,不求法脱,不厌生死,不爱涅槃,不敬持戒,不憎毁禁,不重久习,不轻初学。何以故,一切觉故,譬如眼光晓了前境,其光圆满,得无憎爱。何以故,光体无二,无憎爱故。

16、幻身灭故,幻心亦灭,幻心灭故,幻尘亦灭,幻尘灭故,幻灭亦灭,幻灭灭故,非幻不灭,譬如磨镜,垢尽明现。

17、闻已应起大慈悲心。观察众生。而不舍离。思惟诸法。无有休息。行无上业。不求果报。了知境界。如幻如梦。如影如响。亦如变化。——《大方广佛华严经梵行品》

18、于诸法中。不生二解。一切佛法。疾得现前。——《大方广佛华严经梵行品》

19、一切万法不离自性。

20、何期自性本自清净。何期自性本不生灭。何期自性本自具足。何期自性本无动摇。何期自性能生万法。

21、不识本心。学法无益。若识自本心。见自本性。即名丈夫、天人师、佛。

22、佛法是不二之法。

23、一切处所。一切时中。念念不愚。常行智慧。即是般若行。一念愚即般若绝。一念智即般若生。

24、三世诸佛。十二部经。在人性中本自具有。不能自悟。须求善知识。指示方见。若自悟者。不假外求。

25、若见一切法。心不染着。是为无念。

26、若真修道人,不见世间过。

27、佛法在世间,不离世间觉,离世觅菩提,恰如求兔角。

28、菩提自性。本来清净。但用此心。直了成佛。

29、人虽有南北。佛性本无南北。猎獠身与和尚不同。佛性有何差别。

30、世人生死事大。汝等终日只求福田。不求出离生死苦海。自性若迷。福何可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