封神演义读书笔记一:
《封神演义》是我国古代神魔小说的代表作,它的作者是许仲琳,他是应天府今江苏南京市人。小说以商灭周兴为背景,以武王伐纣为线索,描述了商朝末年,纣王残暴,天下烽烟四起,讨伐昏君的故事。坐镇在历史事实的基础上,博采民间传说,充分发挥神话故事擅长夸张的特色,以荒诞的手法来塑造人物、叙述故事、呈现出一个异彩缤纷的故事,使得这部巨著因幻想奇特宏大而闻名于世、影响深远。
作为中国古代神魔小说的代表作,《封神演义》描绘出一个无拘无束的想象世界,而且处处充满想象的构思。作者笔下的人物有着奇特的样貌:堂堂商朝闻太师有三只眼睛,雷震子竟生有肉翅,哪吒则有三头六臂,张桂芳能呼名,杨建可随意变换形体,土行孙可在地下行走……不仅人物奇特,双方相斗时展示出的各种法宝也令人目不暇接:哪吒有乾坤圈,姜子牙有打神鞭,等等。十绝阵、万仙阵也令人眼花缭乱、耳目一新。
《封神演义》也塑造了一些生动的人物形象,比如姜子牙的刻意隐忍、马氏的世俗势力、闻仲的耿直愚忠等等,都让人印象深刻。
让阅读成为一种理念,让经典伴随我们远行,我们要多读书,成为对社会有用的人。
封神演义读书笔记二:
前几天我把《封神演义》看完了,这本书写的商朝的事,纣王暴虐无道,欺压百姓,是个暴君。为了铲除纣王,姜子牙带兵起义。他的手下有:哪吒、雷震子、杨戬等等。纣王为了不让姜子牙攻进都城,就设了很多关卡,可姜子牙都一一攻破,最终攻进了都城,把纣王锁在星月楼上,然后派人用火烧死了纣王。
读完这本书,我有以下几点感受:
一是我非常欣赏姜子牙,他原本是一个很平常的小人物,但他关心百姓的疾苦,不畏权势,不怕牺牲,联合所有神仙,共同讨伐纣王,拯救百姓,最终取得了胜利。另外,姜子牙是一个心胸宽广,处事不惊的人。他还是一个不贪恋权力的人,在消灭纣王之后,将本属于自己的王位让给了武王姬发。
二是纣王在没有皇后的时候,还是一个比较清明的帝王,国家治理得也很好,可以说是国泰民安;但是自从取了皇后之后,就改变了很多,整天沉迷于女色和享乐,不问朝政,还变得非常暴戾,经常惩罚大臣,不得人心,最终落得个国破人亡的悲惨下场。
封神演义读书笔记三:
《封神演义》是明朝小说家许仲琳所著,他记录了隆庆,万历年间的故事,依托商灭周兴的历史背景,以武王伐纣为故事主线,讲述了仙山,洞府和三界之间的恩怨情仇,充满中华文化的迷人魅力。
在这本书中,我看到了青色面孔,红色头发的雷震子,他震动双翅倏地飞上天空,抡起金棒,“轰”的一声,半山头就被打掉了。还有身材矮小面黄肌瘦的土行孙,你可别小看他,他可是能在地下行走如飞呢!还有我们都十分熟悉的精通72般变化的杨戬,以及三头六臂,大闹水晶宫的哪吒。
其中,我最喜欢的是哪吒出世这个小故事了。小哪吒在妈妈肚子里三年零六个月还没出来,一出来就是个大肉球,都把家里人吓坏了。后来小哪吒带着“乾坤圈”围着“混天绫”。别看他小小年纪,却是天不怕,地不怕就连东海龙宫都敢闹个天翻地覆。他把老龙王的儿子敖广抽了龙筋给父亲做束甲,还把老龙王打得嗷嗷直叫。为了不连累自己的父母,甘愿自杀抵命。母亲为他建了个庙宇,谁知半年后又被父亲发现一把火给烧了,使得他不能重生。太乙真人又为他造个莲花化身,他一怒之下又与父亲大大出手,最后被玲珑金塔罩住,使得他不得不求饶,从此父子二人也和好如初,小哪吒可真是个小顽皮啊!
《封神演义》里有许多小故事,每个都充满了神奇,让我们一起打开这本绚丽神奇的故事书吧!
封神演义读书笔记四:
高尔基曾说过:“书是人类进步的阶梯”。《封神演义》就是这样的,《封神演义》是一本明代著名的神魔小说,它借用商周战争的历史框架,主要描写了神仙们祭宝斗法的神奇故事。我津津有味地把这本书给读完了,知道了:纣王是一个无道、只顾玩乐的昏君,而周武王姬发是一个关爱百姓、为民着想的君主。
《封神演义》当年被鲁迅曾成为明代“神魔小说”的代表呢!这本小说充满了想象力、十分神奇,虽然有很多地方并不是真是的内容,但是这本书对我而言是十分具有吸引力的。
关于《封神演义》的作者,可是学术界有争议的哦。这本书最初的作者是许仲琳,后来主要由李云翔续作的,但他们的生平资料很少。还有人认为《封神演义》的作者是陆西星,因为陆西星一生有许多关于佛、道的著作。
《封神演义》中的《姜子牙归国封神》这故事乃是姜子牙封神封了哪些神的最终答案。不过封的神不分是非、好坏、人妖这是一个缺点,要是只有好的人封了神就好了。我想:要是纣王如果不凶暴,而是关心百姓、听从忠臣的劝言的话,就不会导致商朝灭亡了。
这是一本好书,我希望大家能够阅读这本好书。
封神演义读书笔记五:
古今中外,有许多名书。其中比较有名的有《四大名著》、《四书》、《五经》等。但我最喜欢的是《封神演义》。
封神演义是一部神话小说,以纣王昏庸无能,武王伐商,最后讨伐成功的故事做背景。故事中有许多人物,有为国捐躯的武成王黄飞虎,有深谋远算的'姜子牙,有机智勇猛的杨戬,还有乖巧的哪吒、矮小的土行孙、奸诈狡猾的狐狸精。这些人(除了狐狸精)的光荣事迹和光辉精神令我佩服,在我的脑海时时浮现。
我觉得封神演义不只是一本书,更是现代的历史写照。封神演义中那为国捐躯的黄飞虎父子,不就是抗日战争中那些战死沙场的抗日英雄们吗?
故事中有许多情节,其中有一回是“燃灯议破十绝阵”故事讲得是闻太师找来十天君,摆下十绝阵要和姜子牙决一胜负。神仙下凡来助姜子牙,最后破了十大绝阵,十位天君全部阵亡。闻仲引着败兵落荒而逃。
看完这部小说,我特别羡慕那些拥有法宝和法术的人。能够降妖伏魔,吸人魂魄,害人性命。
听完我的介绍,你是不是也想看《封神演义》吗?也想目睹们的光荣事迹和光辉精神呢?
封神演义读书笔记六:
寒假里,我读了《封神演义》这本古典名著,这本书主要讲述了古代的神话故事。书中的情节跌宕起伏:有时令人痛恨,有时令人欣喜,有时令人提心吊胆,有时令人畅快淋漓……但正是这些各种各样的情感元素,才构成了这部充满着英雄气概、荡气回肠的《封神演义》。
这本书无论是图画还是文字,都深深地激发了我的阅读兴趣。在字里行间,到处洋溢着浓浓的英雄气魄。我十分敬佩周文王、周武王、姜尚、黄飞虎等大英雄,因为没有他们,就不会推翻荒庸无道的纣王;我也十分厌恶纣王、妲己、费仲、尤浑等卑鄙小人,因为不是他们,就不会断送成汤六百年的江山!
这部小说描绘了许多人物,有机智可爱的小哪吒,有法力高强的杨戬,有貌丑心善的土行孙,还有冲动鲁莽的雷震子;有阴险奸诈的申公豹,有助纣为虐的闻仲,有心怀诡计的胡喜妹,还有卑鄙无耻的张奎。这些人物被刻画得活灵活现、栩栩如生,正是这些形象鲜明的人物,才上演了一出惊天地,泣鬼神的历史大戏。
读了《封神演义》,使我又一次清楚地认识到了真、善、美与假、恶、丑,明白了邪恶永远都会被正义打败。虽然《封神演义》这部章回体小说是神话故事,但是这些英雄的大无畏精神难道不值得我们学习吗?
封神演义读书笔记七:
寒假,我读了老师推荐给我们的《封神演义》,作者是明代作家许仲琳。书中描绘了一段人神共处的神秘历史,一场关于正义与邪恶不能两立的征伐。在这心游万仞的想象中裹挟的是最朴素的善恶观:商纣无道,终将被取而代之。
书中共有33章,其中众所周知的是第十章——比干挖心。比干是一位忠臣,可却被心狠手辣的狐狸精妲己所害,不仅因为妲己的残忍,还因为纣王的荒灜无道,竟相信忠臣比干有一颗“玲珑心”可救妲己,以至于比干挖心,可怜的比干就这样被害死了。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有所得必有所失,任何事情都一样。重要的是在面临选择和取舍的时候,要做出正确的选择,而不是舍本求末。纣王身为一个君王,在重要的时候,选择了妲己,放弃了忠臣,国家又怎么会有发展呢?所以,我们要辨清是非,脚踏实地,走好每一步,不要总想有捷径。
《封神演义》利用玄妙的色彩,显示中华文明之博大,无论是五行八卦,还是循地腾云,狂野的想象尽显古代劳动人民天马行空的创造力。我们要仔细阅读!
封神演义
前几天我看了《封神演义》,书中人物很多很多,比如姜子牙、哪咤、纣王、妲己、周文王姬昌、周武王姬发、杨戬等等,他们有的好,有的坏。我最喜欢哪咤,因为哪咤机灵、果敢,还拜太乙真人为师,本领高强,威力巨大。
我最喜欢《封神演义》中《哪咤大战张桂芳》这个故事,张桂芳会妖术,他常说一句话:“某某下马,更待何时。”他这句话一说完,某某就会从马上掉下来,当他与哪咤大战时,他也说着这句话,谁知哪咤没有三魂七魄(《哪咤现莲花化身》提到过),任他怎么讲都不从马上掉下来,张桂芳念念有词惹得哪咤心头来火,哪咤大喝一声:“我不下来,难道你还能强叫我下来?”然后一个乾坤圈将张桂芳打得筋断骨折,真是大快人心。
我很喜欢这本书,因书中提到的七十二变、千里眼等,可以使我们儿童的思维更开阔,能将很多“不可能”的事化为现实。
封神演义读书笔记360字2
前几天,妈妈给我买了一本名叫《封神演义》的历史神话小说,书名叫《封神演义》。
一开始我听人说:“这本书是一些神啊鬼啊……打打杀杀的,一点也没意思”所以我也不看,心想:这种神话故事哄哄小孩还可以,我这种现实主义思想者怎么能看这种老掉牙的神话呢?要是被同学们知道了,还不被他们笑掉大牙!
可是我也耐不住妈妈的死缠带托,不得不看一看了,刚开始看,我还觉得没意思,可是接下去那曲折的文章很快就把我吸引住了,里面一波三折的故事情节让我爱不释手,看了一遍又一遍。
这本书不但有历史典故,最吸引人的是在商周两派的斗争中,还有许多身怀特异功能、能呼风唤雨、填海移山、撒豆成兵的天兵神将、神仙道士参加了斗争。闻太师、申公豹代表了维护商纣的邪恶势力,姜子牙、那吒等代表了西周正义势力。正邪双方运用各种异想天开的法术进行斗争,刀对刀、法宝对法宝,使得小说更加引人入胜。
书中的人物形象各具特色,姜子牙足智多谋,哪吒调皮有趣,纣王残暴无道,黄飞虎忠诚,武艺高强以及妲已(千年狐狸精)奸诈、可恶……等等。但邪不压正,正义最终战胜了邪恶,商纣违反天意,倒行逆施,终于逃不脱灭亡的结局。
《封神演义》不愧为一本古代优秀的历史神话小说我觉得这本书的作者想象力太丰富了,被纣王挖去眼睛的杨任,被赤精子所救,从眼里长出两只手,手里却还有两只眼睛,这两只眼睛上观天,下观地……看着看着,我彻底被书给迷住了,太好看了,我连妈妈叫我吃饭都没听见。
听了我的感受,你认为怎样?不妨你也买来以读为快。
封神演义读书笔记360字3
“武王平定天下,做了皇帝,万民安乐,天下太平。后迁都长安,开创了周朝八百年的基业。”
这就是《封神演义》的结尾。姜子牙与武王告别了,我也应该和姜子牙,武王姬发,以及书中所有人物“告别”了。但是有勇有谋的姜子牙,爱民如子的武王姬发和残暴无道的纣王的形象,我是不会忘记的。
这本书写的是商朝怎么灭亡的故事。这本书主要写一个残暴无道的昏君纣王是怎么毁灭自己国家的。纣王无道,姬昌造反,姬昌死后了他的儿子姬发继位,武王日夜训练人马,他在姜子牙的辅佐下,不怕困难,奋勇东进,使纣王自焚,商朝灭亡。
我想,如果我是纣王,自焚是我一定会说:"我悔不听忠谏之言,今日自焚,死不足惜.若有悔药可吃,我一定今后要采纳忠言,治理好国家,那就好了。"
如果我是一国之主,我必须爱民如子,不残害忠良,不听信谗言,不酗酒淫乐,不乱用酷刑等。
君臣之间是这样,人与人之间也是这样,欺侮弱小,残暴无道是野蛮的行为,战争带来破坏、灾难和毁灭!只有和睦相处,臣民之间互帮互助,让世界充满爱,我们的生活才会更加美好和幸福!
封神演义读书笔记360字4
今天,我看完了《封神演义》,书中叙述了商朝末年,纣王无道,同苏妲己一起还死了比干、商容等忠臣,姜子牙带领中间经过重重困难,推翻了商朝,建立起了周朝,武王姬发最终当上了周朝的第一个皇帝。
我最喜欢故事里的哪吒。别看他年纪小,但是了厉害了呢!他的宝物非常多,有混天绫、乾坤圈、九龙神火罩……
我还喜欢其中的另外的一个人物——杨戬。杨戬可厉害了,他有一个宠物叫哮天犬,它也是非常厉害的`,他可以趴在人的背上要下一块肉呢!杨戬的七十二变可以变成任意的东西,可以骗取坏人的信任。
我还佩服姜子牙,他足智多谋,而且他还是元始天尊的徒弟,还会道术,还有他的武器——打神鞭,他可以用它将封神榜当中的任意一个人打的头破血流。
我最憎恨的就是纣王。下面就由我来讲一讲纣王的七大罪状:
心里没有百姓只顾着自己;
赐死太子;
对忠臣处以极刑;毫无君臣之道;
骗四大诸侯,暗地里加害他们;
制造残忍极刑;
穷奢极欲,带动了官府的贪腐;
草菅人命。
我非常喜欢《封神演义》这本书。
关于封神榜
《封神演义》在历史上素有“历史神魔小说”的称号。书中讲述了子牙及众仙助武王灭商的故事。
小说最吸引我的地方,莫过于它奇特、夸张的想象了。在这部小说里,作者充分发挥了他天才的想象,极大的发挥出了神话传说善于想象夸张的特长,赋予各类人物以奇特的形貌和本领,如杨任眼眶中生出手来,手掌中生出眼睛、雷震子肋下生有肉翅、哪吒有三头八臂等等;仙术道法也神奇莫测,如土行孙的入地行走、哼哈二将的奇妙斗法、桃树精和柳树精的千里眼和顺风耳、杨戬的七十二变。他们又有各有各的法宝相助,显得光怪陆离、幻奇无比。
小说故事情节十分紧凑,环环相扣,用一个故事或人物,引出另一个故事或人物,故事和故事之间,有着前因后果的联系。
如云中子送纣王木剑,意在除妖,妖没除成,却直接导致了“妲己造炮烙”、“炮烙梅伯”等故事。
又如,姜子牙用三昧真火烧出了玉石琵琶精的原形,妲己才会想到报复姜子牙,才会让姜子牙造鹿台,也才会发生“苏妲己设计害比干”、“比干剜心”等故事。
再如,正因为申公豹和姜子牙过不去,才会劝殷洪助成汤,说反殷郊,才会“太极图殷洪绝命”、“殷郊岐山受锄”。
小说成功塑造了一些性格突出、形象鲜明的人物。如妲己的阴险残忍、杨戬的机智果断、闻仲的耿直愚忠、申公豹的恶意挑拨等等。其中,我最喜欢的是哪吒,他打死龙王三太子,剔骨还父,后以莲花为化身。这一神话人物具备了很强的反抗精神。
这部小说使我深刻地明白了两个道理:一个是忠言逆耳利于行。
纣王无道,做了许多坏事,都有些忠臣:梅伯、杨任、箕子、比干等,去劝谏。如果纣王听了他们的话,也不会成为人人痛恨的昏君。而纣王非但不听,还听妲己的话,炮烙梅伯,剜杨任双眼,废箕子为奴,剜比干之心!
另一个是“正克邪,始终还正;邪逆正,到底成凶”。
纣王刚上任时,风调雨顺,国泰民安。后来,纣王宠信邪佞,不听忠言,陷害大臣,荒于酒色,不整朝纲,不容谏本,炮烙以退忠良之心,虿盆以阻谏臣之口,使得万姓慌慌,刀兵四起,最终商朝灭亡。
费仲、尤浑与纣王、妲己狼狈为奸,出尽坏点子,报复劝谏的大臣,后被冻在冰中,祭了封神台。
不过《封神演义》也有不足之处。
文中多次提到的“气数”、“劫数”、“定数”等,认为不论人事还是国家的兴衰成败,都是劫数。劫数在天,就是神魔鬼怪也躲不过劫数的安排。商朝的灭亡,是因为商朝的气数已尽,每个参与战争的人,不过是在完成所谓的定数。这些内容,都是封建迷信思想的体现,是一些很消极的东西。
《封神演义》我已经读过好几遍了,但还总是情不自禁地翻开它??
关于封神榜读书笔记2
最毒妇人心的出处:子牙写了休书拿在手中道:“娘子!书在我手中夫妻还是团圆的好。你接了比书再不能完聚了。”马氏伸手接书全无半毫顾恋之心。子牙叹曰:“青竹蛇儿口黄蜂尾上针。两般由是可最毒妇人心?”
古语:
在社稷者死社稷,在封疆者死封疆
天晴不肯走,只待雨淋头
君使臣以礼,臣事君以忠。
君不正,臣投外国。父不慈,子必参商。
见善不怠,时至勿疑,去非勿处。此叁者,乃修身之道,治国安民之大略也。
中药相关:
扑咚咚陈皮鼓响,血沥沥旗磨朱砂;槟榔马上叫活拿,便把人参捉下。暗里防风鬼箭,乌头便撞飞抓,好杀!只杀得附子染黄沙,都为那地黄天子驾。
祛寒:此草生来盖世无,紫芝崖下用功夫。常桑曾说玄中妙,寒门发表是柴胡。”
升麻祛痘:紫梗黄根八瓣花,痘疮发表是升麻
东方:鸿钧老祖的徒弟——老子(道德天尊即老子,又称太上老君。)、原始(儒?阐教犯了杀戒)、通天(截教教主)
西方:接引道人(净土宗教主阿弥陀【原音:无量寿】)、准提道人(南无准提菩萨,须菩提祖师即孙悟空师傅)
关于封神榜读书笔记3
《封神演义》作为我国古代著名的神魔小说,在名气上可谓是仅次于《西游记》,但历久以来,无论是文人,还是读者,对它的评价从总体而言,却都不甚高。抱着疑惑的心态,我读罢这本名气甚高却久经争议的小说,带来的结果却是失望之极。
《封神演义》以商灭周兴为背景环境,借助武王伐纣这一真实历史,描写了阐教与截教众仙分别辅助双方而展开的对决,最后以成汤灭亡纣王自焚,姜子牙封众人成神的故事。
在没读原著之前,由于电视剧等的影响,我一直对《封神演义》持较高的评价。但读完小说后,对于原著里的一些逻辑与封建至极的思想,我实在是不敢苟同,甚至儿有点嗤之以鼻。
小说在开头便交代由于纣王题诗亵渎女娲,导致女娲盛怒而想报复成汤,却发现纣王还有二十八年气运,只得招来三个妖精并吩咐她们托身于宫院之中以惑君心,且待武王伐纣以便相助。可事实证明,正是女娲这一举措而导致了成汤王朝确实只剩二十八年气运。这神秘的巧合让人不禁感叹天命的神奇,也给作品添加了很多趣味性,也为下文交代了前因。
这乍一看,的确相当有趣,道家的宿命论在这里体现得漓淋尽致,让人觉得十分有意思。但细想之下,却不甚合理。作者只是展现道家宿命论的观点,即强调一种“冥冥之中必有天意”的思想观,把一切前因后果都归为是天命使然,完全忽视了人对事物发展的推动和决定作用,实在是让人略感荒唐。
而且小说在开头便已交代成汤王朝的气象:“文有太师闻仲,武有镇国武成王黄飞虎;文足以安邦,武足以定国。中宫原配皇后姜氏、西宫妃黄氏、馨庆宫妃杨氏,叁宫后妃皆德性贞静,柔和贤淑,纣王坐享大平,万民乐业,风调雨顺,国泰民安,四夷拱手,八方宾服”。可笑的`是这样一个安定祥和的国家却突然只剩二十八年气运,虽说天下大事,风云一起便变化莫测,但小说却把这一切简单地归为天命。可我纵览全文后发现,这故事的一切的缘由莫不是女娲所吩咐的狐狸精妲己所引起的。因此可以说,如果没有女娲的所作所为,恐怕成汤根本不会覆灭,小说却硬要把这样一个风调雨顺、国泰民安的国家弄至覆灭,虽说符合了历史的潮流与人心的归宿,但从逻辑上来说,未免有所牵强。
小说在写纣王遣兵调将兵伐西岐时,姜子牙总是大骂截教人物不识时务,不懂天命,助纣为虐。要知道截教中的得道人物,道行并不比姜子牙等人低,而且阐教与截教本来便是一家,如果姜子牙等阐教仙人能懂得的天命,截教众仙又岂会不懂?虽说这又是三教经过商议而决定设立“封神榜”,但所谓的“此时成汤合灭,周室当兴,又逢神仙犯戒,元始封神;姜子牙享将相之福,恰逢其数,非是偶然”这种宿命论的理由又怎能让人心服口服。
而最让我无法接受的是小说最后姜子牙封神时将纣王封为天喜星,纣王如此之残暴不仁,却在死后仍然得道成仙,这不可不谓之荒唐,让人可笑,而这其中缘由恐怕只能以封建的“君权神授”思想来解释了。
作为一部文学作品,《封神演义》虽然在很多方面都取到了一定的成就,但在其思想艺术上,却实在是令我无法恭维。
《封神演义》虽然在艺术上也取到一定的成就,但总而言之,给我的感觉更多的却是封建的宿命论与混乱的逻辑表达。
关于封神榜读书笔记4
当今大家都知道中国有四大古典名著;但要说在历史上的重要性,却非《封神演义》莫属。
很多小说名称都以“演义”结尾,就是作者希望通过该部小说生动地来讲述人在一生中应该坚守什么样的道义和分清善与恶的表现;义指道义,正义包含其中。通过复杂环境下,各种正反人物生存中不同的表现和结局,将“义”演绎的活灵活现,人自然就会明白其中的道理;明白的人自会发现更多的奥妙。私心重的人,大脑都会受到相应的制约,其智慧受到制约,也就很难看出其中的道理。
《封神演义》是讲述商纣王因为荒淫和残暴而失去道义,全天下的人面临这样一个大局,人应该怎样去做才是正确的呢?不同的人因为思想的立足点不一样,想法出现差异,最终形成两大对立的阵营。两大阵营的殊死决斗过程惊心动魄,处在正义一方的姜子牙总是有惊无险,克服重重困难,终于彻底剿灭残暴势力的总代表商纣王,挽救百姓于水火之中。
以闻太师为首的一派,坚守着僵死的君臣之道,漠视残暴统治下的罪恶与民众的苦难,无视更大的天道和社会的道义,顽固地维持旧势力统治的支柱;最终全部覆没。
以西周文王和姜子牙为代表的一派,行仁政为万民敬仰。在忍无可忍之际,为了结束暴政和解救天下苍生,讨伐无道昏君。顺天而行,神助而成。 从这部小说,我们可以得到很多启发。
当今的社会何尚不是一个类似的大局呢?谁是当今的商纣王?谁又是当今的周文王呢?当前只要是个中国人都知道“商纣王”是谁。
小说告诉我们正义必然战胜邪恶,人要坚守正义和良知,人在今天同样一个复杂险恶的环境下,人应该怎样去做呢?我看到很多人,还是站在了“商纣王”一边。因为那看起来暂时“安全”一些,而站在另一边,需要些勇气,可
能还要面临暴政的威胁。其实历史已经证明结果刚好相反,未来也将证明同样如此。
其实从更长远的角度来看,过去的这段历史是刻意造出来的试验过程,其最终的目的是为了留下来给今天的人作为参照,让人能够借助历史看清复杂的局面,作出人生中最重要的、也是最后一次的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