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汉重点高中排名
1、华师一附中
华师一附中(省教育厅主管)
全名为“华中师范大学第一附属中学”,简称“华师一附中”,当地也有人称之为“华师一”,是一所湖北省教育厅直属主管的省级示范高中。学校创办于1950年,前身为“中南实验工农速成中学”,于1985年被最终定名。
华师一附中的知名校友有中国工程院院士、运载火箭与航天工程技术专家、探月工程总设计师龙乐豪,中科院院士、厦门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物理化学家万惠霖,等等。
从办学层次上来说,作为一所省厅直管的省示范高中,该校层次较高,生源选拔上比较有优势,这个全省所有高中无出其二。
2、武汉二中
学校的全名为“武汉市第二中学”,简称“武汉二中”,前身为创办于1939年的“私立广雅中学”,于1955年被定名,目前是武汉市教育局主管下的一所省级示范高中。
武汉二中在教学中,高考成绩和学科竞赛并举,两项实力皆处于武汉市省级示范高中前列。
在多年的高考和学科竞赛中,都获得了令人骄傲和自豪的成绩,每年都有相当多的考生通过考试和学科竞赛保送、加分等形式进入全国顶级高校。
3、湖北省实验中学
武昌实验中学(武汉市教育局主管)
全名为“湖北省武昌实验中学”,简称“武昌实验中学”或者“省实验”,创办于1920年,一百年以来从未易名,目前是武汉市教育局主管下的一所省级示范高中。
省实验的知名校友有中国工程院院士、材料学家、太阳能科技泰斗级人物、博士生导师闻立时,原中南财经政法大学校长、教授、博士生导师吴汉东,等等。
4、新洲一中
新洲一中是武汉郊区最厉害的高中,二十多年来一直是高考高分出产地之一,最近高考热度不减,出了一大批的学霸学神,各种励志故事应接不暇,作为我的母校的新洲一中也再创辉煌,过600分439人,武汉排名第二!仅比华师一附中稍逊一筹。
5、武汉外国语学校
2020年武汉外国语学校参加高考的`人数一共有190人,其中文科41人,理科149人,文科最高分为653分,居武汉市第二名。文科全省前十名,武汉外国语学校占5名。文科640分以上3人,630人以上9人。600分以上22人,占参考人数的54%,理科最高分686分,理科600分以上103人,占参加考试人数的69.1%,文理科600分以上合计125人,占参考人数的65.8%。
武汉重点高中中考分数线划分排名
第一梯队
学校(4所):华师一附中、湖北省实验、武汉外国语学校、武汉二中
毫无疑问就是四大名高,近年的录取分数线平均分在470分以上。在这四所高中里,华师一在武汉高中里首屈一指,与三所高中拉开了10分以上的距离。
第二梯队
学校(6所):三中、一中、六中、钢三、十一中、洪山高中
四大之后,即剩下的九大名高,这6所高中近年的平均分在450以上。
这几年洪高的成绩确实有目共睹,形成十大名高的呼声在家长圈内越来越大。武汉市有7个中心城区,江岸、江汉、硚口、汉阳、武昌、青山这六个中心城区基本上都有一所出色的高中,唯独洪山区挂零,洪高也正好弥补了这个空缺。
第三梯队
学校(8所):育才高中、武汉中学、新洲区第一中学、第十四中学、华中科技大学附属中学、汉铁高级中学、第四中学、第十二中学
公办初中招生
(一)招生原则
1、坚持免试入学原则。
所有学校(含民办学校)招生时一律不得组织或变相组织任何形式的笔试。
2、坚持就近划片原则。
思明、湖里区初中招生以学生就读的小学进行划片,采用电脑派位方式在划定片区内派位到对应中学,派位结果不得更改。其他区初中招生划片由各区教育局根据本区实际,以学生就读的小学或学生户籍所在地为依据确定对应中学。
(二)招生对象
1、本市户籍的小学应届毕业生。
2、本市小学就读的港、澳、台、华侨和外籍应届毕业生。
3、本市公办小学就读的非本市户籍应届毕业生。
4、本市民办小学就读,符合推荐条件的应届毕业生。
(三)报名
1、思明、湖里区初中招生报名时间为5月30日、31日,其他区的报名时间和报名方式由各区教育局确定。
2、因户籍地变更等原因需跨区回户籍地报名升学的小学毕业生,由户籍所在区教育局按其户口确定相应的片区。
3、根据厦委〔1999〕078号、厦委办发〔2006〕39号和厦委组〔2017〕115号以及我市人才管理相关规定,人才子女申请政策照顾升学,应于5月24日前向市教育局提供各类人才认定证明材料、工作单位证明、申请人与其子女的身份证明、直系亲属关系证明以及个人书面申请(选择的学校志愿应不少于2个),遵循志愿按序由电脑派位升学。
(四)录取
初中新生录取工作分两个阶段进行。
1、第一阶段:提前录取
本阶段主要是特色校(班)、特长生的招生,以及补充生源招生。本阶段招生学校的招生办法于5月6日前在市教育局或学校网站上公布。学生应从实际出发,慎重选择参加本阶段的学校招生,若出现被多所校同时录取的情况,则取消该生录取资格。
(1)厦门外国语学校面向全市招收小语种(法语、德语、西班牙语、日语)学生90人,其中面向思明和湖里区招收60人、面向集美、海沧、同安和翔安区招收30人。学校招收对学习外语有浓厚兴趣、口齿清楚、模仿力强、身体健康、体育达标的学生。录取办法为学生自愿报名,学校从报名学生中随机抽取思明和湖里区学生480人、集美、海沧、同安和翔安区学生240人参加面试,根据招生计划指标按面试成绩由高到低录取。
(2)根据市委、市政府《关于持续做好鼓浪屿文化遗产保护管理工作的实施方案》的精神,厦门二中(鼓浪屿校区)面向全市招收英语实验班学生150人,其中面向思明和湖里区招收本市户籍小学毕业生100人,面向集美、海沧、同安和翔安区招收本市户籍小学毕业生50人,由学校面试录取。
(3)科技中学科技班面向集美、海沧、同安和翔安区招收小学毕业生50人。
(4)厦门集美中学诚毅班面向全市招收家庭经济困难的小学毕业生80人,其中招收本市户籍小学毕业生40人,非本市户籍小学毕业生40人,若报名人数超出招生计划数时,由学校面谈录取。
(5)经批准招收体育、艺术特长生的学校(见附件1)招生。具有体育、艺术特长的小学应届毕业生,可由监护人提出申请,向招生学校报名,每人只能报考一所学校、一个项目,不得兼报。报考市直属学校特长招生的学生须参加市教育局统一组织的特长测试,录取时如学生愿意调剂,在填报学校未录取的前提下,将根据特长测试成绩调剂到同类项目未完成招生计划的其他直属学校。报考区属学校特长招生的学生须参加区教育局统一组织的特长测试。特长测试成绩在教育部门网站和相关学校网站上公示3天,接受社会监督。特长生按特长测试成绩从高分到低分录取。录取结果应于6月10日前报市教育局核准。根据《福建省教育厅关于做好2018年普通中小学招生入学工作的`通知》(闽教基〔2018〕20号)要求,义务教育阶段“逐步压缩特长生招生规模,直至2020年前取消各类特长生招生。”
(6)厦门实验中学、翔安一中、禾山中学在完成片区招生任务前提下,余额面向片外补充生源。厦门实验中学面向思明、湖里区招收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小学毕业生180人和本市户籍小学毕业生40人,面向同安区招收片外小学毕业生100人;翔安一中面向翔安区招收片外小学毕业生40人;禾山中学面向湖里区招收小学毕业生100人,以上三所学校若片区外报名人数超出招生计划数,由学校面谈录取。
厦门一中海沧校区、科技中学翔安校区、同安一中滨海校区、华侨中学在确保完成片区招生任务前提下,招生计划余额面向所在行政区补充生源,片外招生办法、招生对象、招生人数详见学校公告。
2、第二阶段:划片派位录取
思明、湖里辖区内公办初中招生工作由市教育局统一组织。集美、海沧、同安、翔安辖区内公办初中招生工作由本区教育局或市属学校负责组织。
厦门一中、双十中学、外国语学校的台生班招生安排在本阶段进行。其中,厦门一中、双十中学台生班名额各80人,外国语学校台生班名额35人。在思明和湖里区公民办小学就读的应届毕业生中持有《台湾居民来往大陆通行证》的台胞子女可参加就读小学所在片区的电脑派位,也可参加台生班的电脑派位。因家长工作、购房等原因居住在思明和湖里区但未在思明和湖里区小学就读的台生,若要参加台生班派位,须到居住地所在区教育部门报名。选择上述三所学校的台生根据意愿填报,填满志愿,录取时按志愿顺序由电脑随机派位。
民办初中招生
(一)民办学校初中招生统一实行免试报名入学,报名人数超过招生计划的民办初中,招生计划的50%采取电脑摇号方式录取。各区教育局要在对民办初中进行年检评估的基础上,根据学校的办学条件和办学质量,核定各民办初中的招生规模,于5月28日前统一向社会公示民办学校的办学地点、招生计划、招生范围、收费项目和标准,并报市教育局备案。
(二)普惠性民办初中招生时应对学生的报名资格进行审核,优先招收父(母)在厦居住并合法务工且目前仍在厦务工的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对符合免费接受义务教育条件的,不得再收取学杂费、课本费、簿籍费。
(三)民办初中应自觉规范招生行为,不得进行不实宣传。要严格按教育行政主管部门核准的招生计划控制班生额,不得超计划招生。要根据省、市学籍管理的有关规定,认真做好学籍管理工作。要严格按收费许可项目和标准收费,认真执行义务教育免费的相关政策。民办中学的招生名单于6月20日前报送教育行政主管部门备案后方可录取。
1、华南师范大学附属中学
华南师范大学附属中学是广东省唯一受广东省教育厅和华南师范大学双重领导的首批国家级示范性高中,承办由广东省教育厅直接领导的“广东奥林匹克学校”,还被定为“红军学校华南总校”。华附前身始于清光绪十四年(1888年)的广州格致书院,至今已有129年历史。1952年,岭南大学附中、中山大学附中、广东文理学院附中、华南联大附中四校合并,定名为“华南师范学院附属中学”;1982年,随华南师范大学更名为“华南师范大学附属中学”。
2、广州外国语学校
广州外国语学校(简称“广州外校”)是教育部批准开办的全国首批七所外国语学校之一,创办于1963年,在历史上为国家培养了大批外语、外交人才,后因历史原因停办。2009年,广州市委、市政府高起点、高标准、高品位在南沙新区复办广州外校。现为广州市市属公办、全日制寄宿制外语特色学校。曾获得全国高中国际双语教育实验学校、全国外国语学校工作研究会会员学校、美国大学理事会国际代码学校等荣誉。
3、广东广雅中学
广东广雅中学是重点中学,广东省首批省一级学校、国家级示范性普通高中,广东省中学的省级文物保护单位,创建于1888年,其前身是由清朝两广总督张之洞创办的广雅书院,与湖北自强学堂、两湖书院、上海南洋公学并称为当时中国四大书院。百年广雅,历尽沧桑,数迁校址,几易校名,然办学宗旨一脉相承,被称为“中国近现代教育史活的见证”。张之洞定名“广雅”,取义“广者大也,雅者正也”,强调所培养的人要“知识广博,品行雅正”,即“德”与“才”的和谐。
4、广东实验中学
广东实验中学前身始于清同治十一年(1872年)清政府设立的“清朝留美学童先修班”和清光绪十四年(1888年)设立的广州格致书院,后曾易名为国立广东大学附中附小、国立中山大学附中附小、华南师范学院附中附小、中南(广东)科技学院附中、广州市第六十中学,1987年正式定名为广东实验中学。广东实验中学是直属广东省教育厅领导的省级重点中学,广东省首批国家级示范性高中。
5、广州市第二中学
广州市第二中学创建于1930年,1956年被评为广州市重点中学,1994年被评为广东省首批省一级学校,2007年通过广东省国家级示范性普通高中验收。学校现为完全中学,是广州市教育局直属A类学校。校园环境幽雅,布局合理,书香浓郁。这里地灵人杰,文运昌盛,曾是清代岭南书院——学海堂、菊坡精舍、应元书院所在地,书院文化底蕴深厚,教泽绵长。近代岭南的风流人物陈澧、朱次琦、梁启超、胡汉民、梁鼎芬、文廷式等都曾在这块土地上学习过。
6、广州市第六中学
广州市第六中学位于广东省广州市海珠区,学校的前身是1937年建立的黄埔中正学校。广州市第六中学是广东省首批全国示范性高中,广东省一级学校,广州市重点中学。广州市第六中学占地6万8千平方米,教学大楼宏伟,图书馆藏书丰富,运动场地充足,办学成果突出。
7、广州大学附属中学
广州大学附属中学,本部位于广州市越秀区黄华路6号,隶属于广州大学的`公办全日制完全中学,国家级示范性普通高中,全国特色教育示范学校,广东省首批省一级学校,广州市市属重点中学。学校创办于1950年4月,名为“中国人民解放军第十五兵团干部子弟学校”,是第四野战军在解放战争中随军南下而先后设立的四所子弟学校中的一所。
8、广州市铁一中学
广州市铁一中学(原铁道部重点中学)创建于1952年,是一所“管理高效益、师资高水平、教育高质量、学生高素质”的现代化发展型名校,学校拥有越秀和番禺(亚运城)两个校区,二者统一管理模式、统一办学理念、统一育人目标、统一资金核算,均为广州市直属公办完全中学。铁一中学是广州市高中招生提前批进场录取的重点中学之一,面向全市十一区招生。2012年,《人民教育》进行专题报道,给予高度评价:“校风优良,人文浓郁,学生青睐,家长信赖,社会赞誉的精品学校”。
9、广州市执信中学
广州市执信中学是孙中山先生于1921年为纪念朱执信先生而亲手创办的一所纪念性学校,廖仲恺、胡汉民、孙科、蔡元培、林森、李大钊、戴季陶等人都是学校校董。广州市执信中学是广东省重点中学,国家级示范性普通高中。九十多年来,始终秉承“崇德瀹智”的校训,坚持“立德树人”的办学宗旨,致力培养“改造未来社会之人才”。
10、广州中学
广州中学始建于1963年,是广东省首批国家级示范性普通高中,广东省省一级学校,广东省普通高中教学水平优秀学校,广州市普通高中特色学校,广州市天河区重点中学和广州市绿色学校。学校整合原广州市第四十七中学,截止2017年,广州中学涵盖凤凰校区、五山校区、名雅校区、天润校区、龙口校区,共有150个教学班,其中高中部65个,初中部85个,学生总数4900人,五个校区占地总面积174503平方米,其中凤凰校区占地面积81333平方米,五山校区占地面积56113平方米,名雅校区占地面积12972平方米,龙口校区占地面积12010平方米,天润校区占地面积12075平方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