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知识是万能之母,实践是万能之父。
2、学知识博古通今,学哲学知地通天。
3、书籍是屹立在时刻的汪洋大海中的灯塔。——惠普尔
4、一本书像一艘船,带领咱们从狭隘的地方,驶向生活的无限广阔的海洋。——凯勒
5、不学,则不明古道,而能政治太平者未之有也。
6、大凡读书,不能无疑。——赵孟頫《叶氏经疑序》
7、学问二者,须要折开看。学是学,问是问。今人有学而无问,读书万卷,只是一条钝汉尔……读书好问,一问不得,不妨再三问,问一人不得,不妨问数十人。要使疑窦释然,精理尽露。——郑燮
8、书有可浅尝者,有可吞食者,少数只须咀嚼消化。换言之,有只须读其部分者。有只须大体涉猎者,少数则需全读,读时须全神贯注,孜孜不倦。读时不可诘难作者,不可尽信书上所言,而应具体思考推敲才行。——培根
9、读书要下工夫,写书评也要下工夫。所谓"下功夫",不应仅仅理解为时间的延续和次数的增加,而是在于善读。——白寿彝
10、坏书是带有知识性的毒药,它会毒杀精神。——伏尔泰
11、我从小就爱好读书,我一直把我手上的全部零用钱都花在书上。——富兰克林
12、人生像一本书,愚人哗啦哗啦地翻它,而贤者潜心细读。—G.保罗
13、百氏典坟空自苦,一堆萤雪竟谁知。——刘兼
14、学习前人是起点,超越前人是目的。
15、拾萤读书定何益,投笔取封当努力。——陆游
16、必须认真读点书,并且注意联系当时的历史背景,把基本观点真正弄通。必须深入了解实际情况,掌握真实而丰富的材料,要把理论观点同实际情况联系起来进行加工制作的本领,也就是说,必须养成在马克思主义理论指导下分析问题的习惯。学会理论与实际结合的正确方法。——李瑞环
17、读书有两种方法:精读和略读。什么是精读呢?精读就是深入钻研,细嚼慢咽;什么是略读呢?略读就是大致浏览,重点掌握。有些青年,不管是必读书籍,还是参考书籍,都一概浅尝辄止,浏览大概。又有些青年专读一本书,死抱住一本书不放,其他一概不管。这两种都是没有掌握读书的方法。——曹方
18、书是美的,不仅是外表的美,更是内心的美。外在的美是一种现象,它的极致是有我——舍我其谁?内在的美是一种境界,它的极致是无我,超脱世俗,物我合一。
19、不下水,一辈子也不会游泳;不扬帆,一辈子也不会撑船。这就是实践的重要性。
20、没有艰苦劳动,就没有科学创造。——南斯拉夫
21、人的知识和人的力量这两件东西是结合为一体的;工作的失败都起于对因果关系的无知。
22、生活中没有书籍,就好像没有阳光;生活中没有书籍,就好像鸟儿没了翅膀。
23、足行万里路,胜读万卷书。——佚名
24、读书既未成名,究竟人高品雅。修德不期获报,自然梦稳心安。——《格言联壁》
25、书籍是更高等的人类,也是唯一能寄言于未来的人类。——伊·芭·勃朗宁
26、无论在什么时候,要想摆脱令人烦恼的胡思乱想,不妨去求助于书本。书本总和蔼可亲地欢迎你。——托·富勒
27、闲门向山路,深柳读书堂。
28、学问学问,不懂就问。
29、余生平所作文章,多在三上:乃马上,枕上,厕上也。作者:欧阳修
30、要从读一本书得到好处,必须具有书中所涉及的一切知识。
31、读书第一遍鸟瞰、第二遍解剖、第三遍会通。——梁启超
32、我从未知道过有什么苦恼是不能为一小时的读书所排遣的。——[法]孟德斯鸠
33、读书而不能运用,则所读的书等于废纸。 作者:华盛顿
34、读书患不多,思义患不明。患足己不学,既学患不行。——韩愈
35、预读天下之奇书,须明天下之大道。——蒲松龄
36、成功的科学家往往是兴趣广泛的人,他们的独创精神来自他们的博学。一本新书像一艘船,带领我们从狭隘的地方,驰向无限广阔的生活的海洋。
37、从来没有人为了读书而读书,只有在书中读自己,在书中发现自己,或检查自己。——罗曼·罗兰
38、不学无术的人的想像力不过只有翅膀没有脚。
39、我需要三件东西:爱情、友谊和图书。然而这三者之间何其相通!炽热的爱情可以充实图书的内容,图书又是人们最忠实的朋友。——佚名
40、读书以过目成诵为能,最是不济事。眼中了了,心下匆匆,方寸匆多,往来应接不暇,如看场中美色,一眼即过,与我何益也。——佚名
41、读书对于智慧,也象体操对于身体一样。——佚名
42、读书不必求多,而要求精。
43、梨子吃了对心脾有害;红枣吃了对牙有害;药吃了对身体有益,但也有副做用。所以,有些书看多了也有害!
44、有一技之长者鄙读书,无知者羡慕读书,唯明智之士要读书,然书并不以用处告人,用书之智不在书中,而在书外全凭观察得之。四二三世界读书日,祝愿朋友爱读书,会利用书中之智,否则白读不如不读。
45、读万卷书,行万里路。——董其昌《画禅室随笔——卷二》
46、导师也要听听学生的意见,要学生作什么也得使他习于用理智去想想,这样一来,规则就更容易被接受,生了根就会更深,学生也就会乐于读书,乐于受教了。作者:洛克
47、谁都不会死读一本书。每个人都从书中研究自已,要不是发现自己就是控制自己。 作者:罗曼罗兰
48、好读书,不求甚解。每有会意,便欣然忘食。
49、读一切好书,就是和许多高尚的人谈话。
50、省事是清心之法,读书是省事之法。
51、读古诗,读现代诗,是亲近母语、培养对母语的感情的最好方式。汉语的优美,通过诗歌的语言、韵律和意境,深深地触动我们的心灵。我们不该忽略诗歌的这种特殊的教化功能。因此,儿童文学和语文教学两者要打通。——金波
52、把阅读当成童年最重要的课,也就为一生的写作起草了最精彩的序言。——梅子涵
53、读书力求三性:籾性、记性、悟性。有韧性没有记性,读了白读;有记性没有悟性,书是死书。三性具备,堪称知识富翁。——魏明伦
54、好读书,不求甚解;每有会意,便欣然忘食。出处:《五柳先生传》
55、每一个人都有自己的路,而这条路将是你一生的选择。
56、要掌握书,莫被书掌握。——[英]布尔沃
57、理想的书籍,是智慧的钥匙。
58、读关于健康的书籍时要谨慎,你有可能会因为印刷上的.错误而死。——马克吐温 Mark Twain
59、读书足以怡情,足以长才。——(英国)培根
60、至哉天下乐,终日在书案。
61、读书而不思考,等于吃饭而不消化。浪费时间是一桩大罪过。我扑在书上,就像饥饿的人扑在面包上。对一切来说,只有热爱才是最好的老师,它远远胜过责任感。
62、读书能使人寡过,不独明理。此心日与道俱,邪念自不得乘之。——明·吕坤《呻吟语·修身》
63、要心爱书,它会使你的生活紧张;它会情谊地来补助你明确庞大的思想、情感和事务;它会训诲你尊重他人和你自己;它以心爱世界、心爱人类的情感来鼓励智慧和心灵。
64、读书使我懂事,读书使我聪明,读书使我快乐地成长。——作者:王宗杰
65、要记住,一个人要想在事业上有所建树,一定得坚持这样做卡片摘记,一发现有价值的资料,就要如获至宝,准确地摘记下来。天才是就是勤奋,知识在于积累。这样,卡片摘记积累的多了,功到自然成,你就可以在大量资料的基础上,进行归纳分类,分析研究,综合利用,创造出自己的作品来。——吴晗
66、外韧之味,久则可厌;念书之味,愈久愈深。
67、实际上,没有一种社会形态可以或许阻止社会所支配的劳动时间以这处或那种方法调解出产。——马克思
68、功夫给人履历,念书给人常识。
69、重要的不是常识的数量,而是常识的质量。有些人知道得许多,但却不知道最有用的对象。
70、或作或辍,一暴十寒,则虽念书百年,吾未见其可也。
71、念书对付伶俐,也像体操对付身体一样。——艾迪生[英国作家]
72、学是处处为家的,枣不外任何不播种的处所,它是不会使其丰收的。——赫尔岑
73、读了一本书,就像对糊口打开了一扇窗户。 ——[俄]奥斯特洛夫斯基
74、读书是在别人思想的辅佐下,成立本身的思想。 ——[法]鲁巴金
75、自家慢诩便便腹,开卷方知未读书。 —— 张月楼
76、念书有三到,谓心到,眼到,口到。心不在此,则眼看不仔细,心眼既不专一,却只漫诵浪读,决不能记,久也不能久也。三到之中,心到最急,心既到矣,眼口岂不到乎?——朱熹《训学斋规》
77、文明是相相互同的桥梁。
78、鸟儿因翅膀而自由遨游,鲜花因芳香而瑰丽,校园因文明而将越发进步。
禅语关于心灵的句子欣赏
1. 无论顺逆安危,常对子孙微笑,即是无上慈敬;莫分数落夸赞,多听长辈唠叨,即是绝佳孝行。
2. 无人可篡改你的人生,只是在困苦曲折中,我们要多些把握自己的勇气,敢于坚定地选择,更要大度地放弃。内心强大,不是一味的隐忍,而是在经历百转千回后,发现自己依然倔强地站立。只要灵魂不倒,谁也摧毁不了你,别为了拒绝凋零后的凄美,而惧怕盛开时的绚烂。
3. 幸福也许曾经擦身而过,但,春天的美,仍然会为有心的人,重新绽放它的风采。
4. 淡淡的让你忧伤,莫名其妙的让你心痛,你的喜怒哀乐似乎全由他主宰。他的一举一动,一言一语都牵动着你心。你会像一团空气一样环绕在他周围。其实爱情本来就是一种使人痴迷发晕的药剂。
5. 宁走十步远,不走一步险。
6. 人常在该糊涂时卖弄自己的聪明,又在该精明时卖弄自己的无知。
7. 事莫虚应,应则必办,应事不办便结怨;愿莫轻许,许愿必还,许愿不好便成债。
8. 生活是一件艺术品,每个人都有自己认为最美的一笔,每个人也都有认为不尽如人意的一笔,关键在于你怎样看待。与其整日被庸人自扰的愁闷所困扰,不如以一种顺其自然的态度淡看一切。接受已经发生的事实,是克服随之而来的任何困难的第一步。我们需要的只是一点豁达,让一切都顺其自然吧。
9. 把寺院当别墅,你有多大来历?借佛事赚钱花,你有几寸头皮?
10. 梦境再美,也是一把抓不住的沙。
11. 吃亏是福口中念,有几人真肯吃亏?难得糊涂墙上挂,有哪个甘心糊涂?
12. 想开了自然微笑,看破了肯定放下。
13. 真正的绝症是哀莫大于心死。
14. 乘认自己的不完美,容纳别人的不完美,这个世界才有迈向完美的一天。
15. 莫随意看轻任何人,须知下下人往往有上上智。
禅语关于心灵的句子分享
1. 我们都是只有一只翅磅的天使,我们降临在这个世上是为了寻找自己的另一半,这样我们才会完整,才能振翅高飞,你就是我的另一半!
2. 面子做的再风光,也不过是感官上的一时虚荣,买不到内心真正的安宁与喜乐。
3. 路径窄处,留一步让人行;滋味浓时,减三分让人品。与人方便,也就是与己方便;给人余地,也就是给己余地。能受苦乃为真志士,肯吃亏不是痴愚人;退一步天高地阔,让三分心平气和;如得意不宜重往,凡做事应有余步;事临头三思为妙,怒上心忍让最高。
4. 有智慧的人,宁可做心灵的贵族,不愿做物质的贵族。
5. 口头禅人人会说,心头道个个难修。
6. 世间唯一不变的事,便是时时都在变。
7. 今日脱下鞋与袜,不知明日穿不穿。
8. 真正的痛苦是无法用眼泪宣泄的。
9. 梦里明明有六趣,觉后空空无大千。
10. 与其期待外在世界的太阳常照,不如升起自己心中的太阳。
11. 再美的花终归于泥,再绚烂的阳光,也有日暮西山,还于黑暗的时候。
12. 我们做人,何妨像一朵花,多给人一些欣赏.一些芬芳.一些气质.一些美感。怕的是做人像一根刺,逢人伤人,遇事害事。修道者要做灵山会上的那一朵花,给人喜悦。禅,就是一朵花,喜悦芬芳。
13. 快乐是一种心情,无关物欲。心怀豁达.宽容与感恩,生活就会阳光明媚。人生有得有失,聪明的人懂得放弃,幸福的人懂得超脱。能安于真实拥有,超脱得失苦乐,是一种至上的人生境界。“生气不如争气”,那些琐碎的.令人心烦的事,根本不值得自己去生气。学会控制自己的情绪,人生才会优雅从容
14. 人心是需要时间和患难来考验的。
15.过于自信的人,应该多听听别人的声音;而缺乏自信的人,应该多听听自己的声音。
禅语关于心灵的句子
1. 菩萨道不求速成,众生无尽愿无尽,地老天荒只管行去,乐在奉献;人间事莫图适意,烦恼无边法无边,甜酸苦辣各具真味,趣在体验。
2. 对自己认识不清的人,才会随着别人的褒贬上下摇晃,忽喜忽忧。
3. 看重了钱财,你围着钱财转;看淡了钱财,财神围着你转。
4. 人生最可怕的,便是让自己的心灵处在脆弱.悲观.消极.黑暗的阴影里。
5. 身心安顿就是福,问心无愧就是乐。
6. 人生短促,而世人却把心放在俗事上,钻营计较,糊里糊涂虚度一生,不知生从何来,死向何处。
7. 在心思复杂的人眼中,没有“简单”二字。
8. 善谋生者不求巨富,自然无缺;善处世者不图显达,常处逍遥。
9. 知足是富人,平常是高人,无事是仙人,无心是圣人。
10. 睿智的人看得透,故不争;豁达的人想得开,故不斗;得道的人晓天机,故不急;厚德的人重谦和,故不噪;明理的人放得下,故不痴;有志的人肯努力,故不误;重义的人交天下,故不孤;怡情的人淡名利,故不独;宁静的人行深远,故不折;知足的人常快乐,故不老。
11. 人生的意义不在于目标,而在于实现目标的过程。人生如果只为目标而活,最后可能会觉得白活了一场。在追求成功的过程中,每一个前进的步伐都应当带来快乐。成功不是一件非等不可的事情,也不是一件遥不可及的事情。成功,存在于每一天的前进途中,存在于每一个能给我们带来欣喜的小小的收获之中。
12. 做人要有担当,要能拿得起,否则就会庸庸碌碌,浑浑噩噩;但什么都拿着也不行,还得学会放下。所谓放下,不是放弃万物,而是放下错误;不是放下一切,而是放下一些;不是放下修行,而是放下强行;不是放下需求,而是放下妄求;不是放下希望,而是放下绝望。一念拿起,有所作为;一念放下,万般自在。
13. 人在观赏景物时,总能将其中的一草一木看得了然分明,却对自家风光,即自己心中的景物浑然不识。
14. 生命的过程已经够繁复了,何必为了一时的虚荣,而把自己的外表装得像棵圣诞树。
15. 人生的境界,是心灵的境界。若心乱神迷,无论我们走多远,都是难以捕捉人生的真象,难以领略雅韵的风景。唯有我们心灵的安静,才能铸就人性的优雅。这种安静,是得失后的平和,是诱惑时的淡定,是困苦中的从容,是微笑地面对娑婆世界,慢慢地去看清.看透.看穿.看淡的一个漫长的过程。
16. 等,是一种期盼,等,是一种眷恋,等,是一种思念。琴弦封了,我等你奏悦心弦,棋局定了,我等你重设残局 。书卷旧了,我等你临池学书 ,画池深了,我等你雕龙画凤。寂夜深了,我在梦里等你,你走了,我在梦的路口等你。亲爱的,我在等你
17. 欲打破人与人之间的“柏林围墙”,先得由自己做起,进一步掌握将心比心的人生哲学。
世间出世间
纵挨拶得去
还端的也来
必须世网忽裂
然后古佛重生
遍七处而恒演
历九会以同宣
不必分皮分髓
自然无二无三
不必力追往古
只须尽却今时
不从痛处—扎
安能绝后再苏
不可触着露柱
许你放下馒头
不可随草鞋辊
正好将柱杖敲
不可预搔待痒
须要趁水和泥
不肯筑破饭袋
安能咬断铁钉
不怕风摇铁柱
要防虎咬大虫
不识无说无闻
那有大休大歇
不在十分之内
要超七佛之前
出两头致一间
离四句绝百非
出五位君臣外
在六时茶饭中
此间有劳大众
何处看破国师
此中元无勾绊
何处更有波吒
打水鱼惊棒折
闻钟山响心空
到底仙山不俗
毕竟佛法无边
地下有憨和尚
天上无俗神仙
动口不胜诘屈
开眼怎么现成
凡事付之一笑
于人无所不容
饭僧米不待拣
供佛土亦可焚
放下兜搜面孔
敲缺啖啄牙根
放下面前锹子
横吞并上辘轳
费却几多盐酱
放下是个馒头
干青云而直上
障百川以东之
供养三尊古佛
灭度一切众生
喝醒花间蝶梦
堂开莲社香光远
门对蒿峰云路幽
堂上有僧皆佛印
座中无客不东坡
天赐石麟庭降福
怀投玉燕室生香
天开佛国三千界
日照禅林第一山
天开图画神来笔
梦接家山更外青
天生佛石苔攒髻
洞有神猿臂挂松
天下名山僧占多
世上善言佛说尽
铁棒头不沾热血
酸虀罐也饱枯肠
万般热恼钉难拔
一架枯禅铁也穿
万德洪名常忆念
百般幻病自消除
万法皆空明佛性
一尘不染是禅心
万古是非浑若梦
一句弥陀作大舟
万籁无声心自息
一身非我物同春
万物静观皆自得
一生爱好是天然
微雨洒花千点泪
淡烟笼竹一堆愁
为利众生而出现
不染世法如虚空
为人定要培心地
学佛方能悟性天
为汝演说菩提法
至心忆念大悲尊
为什讨鼻孔不着
会须以眼角敲开
惟大英雄能觉悟
为诸菩萨振纲常
惟有洗心能革面
虽非造极已登峰
未上堂莫打退鼓
有去路要会转身
未有缝时用针扎
岂无落处要冰消
闻不可闻须悄二
会即便会莫忉三
问大士为何倒坐
恨世人不肯回头
问菩萨缘何倒坐
笑世人不肯回头
我心无著离诸垢
智眼常明如日光
无尽奇珍供世眼
一轮圆月耀天心
无量法门皆自在
一切智性如虚空
无情痴汉才伸指
穿耳胡僧便点头
无人无我观自在
非空非色见如来
无畏力寻声救苦
大悲心说法随机
无眼耳鼻舌身意
是般若波罗蜜多
无有少法才为法
若干种心即非心
鼯鼠声中雷楔响
髑髅影里棒头尖
五观若存金易化
三心未了水难消
悟明理念为真念
转得凡心即佛心
悟破世事无一语
惮透人生了无痕
西台义动三千客
北斗光明二百州
西天竹叶千年翠
南海莲花九品香
悉灭众生烦恼闇
恒涂净戒真实香
悉能悟入如来智
未曾暂起分别心
悉使众生离诸苦
普于十方演妙音
洗钵归来云满袖
读经空处雨飞花
洗钵归来云满袖
谈经空处雨飞花
洗菜莫教流去叶
见桃犹记旧时花
洗热肠泉是冷好
卫净土峰特飞来
洗胸内尘恶用水
传教外法卖死猫
喜舍慈悲皆具足
愿行动德所庄严
细翦山云缝破衲
闲捞溪月作蒲团
闲云野鹤自来去
白石清泉无是非
显示一切如来说
发生无量欢喜心
显现明净智慧灯
永灭生死愚痴闇
相好庄严甚微妙
智慧广大如虚空
香气普熏于一切
大悲广济诸群生
香烟传出千年事
灯蕊结成如意花
拈来水内鱼踪
何曾落于声后
不可坐在悟中
荷担如来家业
依持圆觉伽蓝
几人错过在此
道他欠少什么
将谓有个入处
元来无你问底
解证般若是首
修行持戒为师
净门一尘不染
土寺五戒森严
净则一尘不染
明来万法皆空
径险不生苔藓
树古突出爪牙
静坐常思己过
闲谈莫论人非
空里砒绵里刺
昨日雨今日晴
老鼠吃盐易学
猢狲齧雪难当
离此物即此物
得一朝过一朝
量水打罐不拙
吹毛觅缝何痴
莫道心元似石
须知佛亦是尘
莫云一丝不挂
须知双眼难瞒
木札焚钉铁饭
折主丈被草鞋
那个何如这个
收的即是放的
你几时曾到此
我近日不恁么
破柴须用钝斧
拨翳何必金针
千般救苦胸怀
一片慈悲心肠
牵牛不纳皮角
打虎先去爪牙
切忌高挥大抹
不妨暗放明收
泉自有时冷起
峰从无处飞来
若不钻冰取火
安能握土成金
若非大开天眼
安能高拍祖肩
若能当下了了
何须道个如如
若舍了粪墼子
又安有牟尼珠
若学寒猿捉影
须防饿虎回头
若知虚空是橛
好把热铁为丸
是谁直抱佛脚
有狗要取人心
守此饥寒足矣
敢云丘壑过之
谁是个中真谛
我有教外别传
虽云足下泥深
管取额头汗出
无长绳系白日
有布袋盛乌龟
无慧剑有慧剑
非灵山即灵山
洗热肠泉是冷
护净土峰故飞
洗水还须用水
出泥元不染泥
喜现庄严国土
欣沐佛陀灵光
笑不了古今事
看得见去来人
修到一尘不染
悟来五蕴皆空
俨然荩中佛刹
宛如劫外优昙
咬铁馒头无馅
堆雪狮子有声
要去眼中援楔
须从身里出门
一山恁么可爱
几人于此茫然
一柱擎天挹秀
万峰涌地争妍
易吞几颗碎米
难消一个铁丸
元无一时不在
何劳八字打开
知我说法如筏
不应住色生心
只要转身通气
不可啮镞吹毛
只因划地不会
所以一旦豁然
只因奈你不过
所以惟我独尊
转身元无钳键
动口便是啀喍
纵云伸手即得
须知对面难逢
作么生折合去
但随分纳些来
安知住世君非佛
想是前身我亦僧
安住诸佛菩提道
不起凡夫染污心
案上梵经皆贝叶
佛前灯焰透莲花
傲骨虚怀真识量
热肠冷眼大慈悲
白日白天谁歇脚
云来云去本无心
白云景里传心处
流水声中选佛场
白云影里传心处
流水谿边选佛场
百尺金身开翠壁
千年石罅泻寒声
百年过客无常主
三日为僧不愿官
半个窗中山有色
三根椽下我无禅
半个蒲团天地老
一声清磬古今空
半疋蕉布三条线
千尺松梯一把茅
宝地遍治功德润
香台恒拥吉祥花
宝塔应天真突兀
梵宫离地恰清凉
饱经世故慵开口
看破人情只点头
北斗七星三四点
南山万寿十千年
本性真常离分别
智慧广大如虚空
钵囊里有山最小
蒲团上觅路何长
不必栽松为榜样
何妨煮雪是家风
不必作此无用法
还须觅个有心人
不待海枯才见底
但逢月上便敲门
不独峨眉幻银色
从教大地变黄金
不妨饿虎当门卧
莫学波斯仰面看
不顾手辣成误会
但将心狠作慈航
不可堕有为去处
亦岂在无字壳中
不劳更问暗号子
只须放下赤肉团
不随人世争红紫
颇有仙风伴寂寥
不为钱原非易事
太要好也是私心
不为虚空安耳穴
何妨露柱戴笼头
不因财色毁心志
应须清寒磨悟根
不因僧来方称寺
但有性现便成佛
不于其中起分别
是故此处最吉祥
布袋全空容甚物
跏趺半坐笑何人
埠向西方成佛地
头朝彼岸即天堂
才触云片又一点
不沾半字是三玄
禅房冷静三更月
丈室长明半夜灯
禅林常踱本无我
心经时参不需言
禅门倚云烟明灭
幽人随风迹有无
禅宗霸业青山在
越海吴江白雾笼
长藤难挽波斯脚
俊鹞偏搭烈士锋
常不饥讨什么碗
凡有相皆唤作猫
常得出家修净戒
恒以正法御群生
常得出家修净戒
普为众生作世灯
常乐慈悲性欢喜
其心善软恒清凉
常乐柔和忍辱法
安住慈悲喜舍中
常能具持清净戒
速成无上功德幢
常叹诸佛胜妙戒
增长众生清净心
常为诸佛所护念
当净其意如虚空
常行清净菩提道
愿得端严相好身
常行清净菩提道
而兴广大慈愍心
常有欲以观其窍
应无住而生其心
朝夕香花传法宝
晨昏钟鼓祝皇图
潮声自演大乘法
塔影常圆无住身
成就甚深平等忍
增长如空大智心
吃亏者岂无大肚
笑杀人不肯回头
尺水丈波无地主
五山十刹有吾家
出生无上菩提树
长养最胜智慧门
除灭一切嗔恚毒
令生无量欢喜心
处处无非菩提海
山山尽是普陀崖
处己何妨真面目
待人总要大肚皮
春梦有时来枕畔
夕阳依旧上帘钩
春秋阅尽水长冷
风雨到来山欲飞
慈颜一笑了千事
大肚三通行万船
此间要全不见我
以后莫错举似人
此乃能入如来智
而不生于取著心
此事有无须问狗
当人杀活莫争猫
从无字中下注脚
在有力处打转身
翠柏苍松皆真性
云行水流亦禅机
翠竹黄花皆佛性
白云流水是禅心
翠竹黄花皆佛性
白云红树尽禅机
翠竹黄花谈般若
白云芳草悟禅机
大悲哀愍救一切
妙音演说遍十方
大大肚能容万物
微微笑看破群生
大肚能容天下事
善心不染世间尘
大肚皮包藏古今
一笑后渡灭人天
大肚皮包藏今古
一笑后度灭人天
大肚中包藏世界
一笑后吐出乾坤
大观自合难为水
小醉谁云不是禅
大护法不见僧过
善知识能调物情
但去展手全遮却
不待掀眉早放开
但有袒怀大欢喜
不嫌成佛后如来
但有言抛于背后
为无眼摆在面前
但愿普与众生乐
未曾暂起戏论心
但做得来皆事业
若推不去即因缘
当下机能收能放
末后句是有是无
到别处不得错举
在此间果是难瞒
到此方知官是梦
前身安见我非僧
到此即空还即色
迩时宜雨亦宜晴
到此已为无俗虑
上来自觉有天然
得佛究竟诸安乐
起深清净大慈悲
得入普贤深行愿
常放智日大光明
登峰始识天台寺
入室还寻智者龛
谛观诸法真实性
不起凡夫染污心
调伏众生无懈倦
觉悟法性如虚空
掉棒莫惊瞌睡虎
渡江须用没毛驴
定中金磬天边落
悟后云关夜半开
东林香积寻源远
慧海慈航得意游
度脱一切众生海
得成最上世间灯
渡人不需仙与佛
济世只在真和善
断岩虽是偏多雨
破衲从来不畏风
对古佛原无鼻孔
尽大地是只眼睛
恶水泼来浇滑喘
寒冰嚼去暖枯肠
而于诸有无行著
为度众生普现身
二十年中除粪子
千重岭外打柴人
发心愿得无师道
为众能开甘露门
法法须通无我法
空空莫学有心空
法身示现无真实
慈心普遍等虚空
法性真常离心念
佛眼广大如虚空
翻经留作将来眼
问法能空现在身
凡有言皆说家丑
必无路才是吾宗
凡有言总是魔说
若无棒难见吾宗
饭里有沙需细嚼
水中无骨莫横吞
梵纲庄严含万象
月轮清净印千江
方便门中旁瞥去
獦狙队里活拏来
方便随宜而化度
利乐平等无怨亲
方山塔影屏红日
古寺钟声隐翠林
放大光明令觉悟
离诸热恼恒清凉
放下罢一丝不挂
看起来万法皆空
放下时何物是我
担取去那个为谁
放下时无些气息
举起处有个拳头
分别世界诸法相
安立众生净戒中
风动香烟浮绮阁
月移花影上雕檐
风来碧柳摇宫线
日晃金轮见佛光
风敲竹户茶初熟
月到山门僧未归
风雨百灵朝梵刹
乾坤一柱奠岩疆
风雨春秋石生灵
烟云岁月禅入心
风云过眼浑无住
水月盟心道自修
佛本心中何所求
路在脚下无须觅
佛道不从心外觅
禅机但向静中参
佛恩高厚宜曰载
法旨渊深首赞阿
佛法能破愚痴暗
学佛点燃智慧灯
佛光普照十方界
法雨均滋五性根
佛门常会龙门客
禅林时集翰林人
福德如空无有尽
佛境甚深难可思
福德如空无有尽
大悲念物靡不周
福地洞天藏古寺
桃花仙源现今朝
福基始得静中悟
善果须以心上培
甘露瓶中荣宝树
慈云座下锡祥麟
高卧白云世味淡
静依紫竹尘情清
供养一切诸佛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