励志一生网 > 经典语录 > 三世诸佛经典语录 正文

三世诸佛经典语录

时间:2025-05-06 18:25:03

1、菩提自性。本来清净。但用此心。直了成佛。

2、人虽有南北。佛性本无南北。猎獠身与和尚不同。佛性有何差别。

3、世人生死事大。汝等终日只求福田。不求出离生死苦海。自性若迷。福何可救。

4、身是菩提树,心如明镜台,时时勤拂拭,勿使惹尘埃。

5、无上菩提,须得言下,识自本心,见自本性,不生不灭,于一切时中,念念自见,万法无滞,一真一切真,万境自如如,如如之心,即是真实。

6、欲学无上菩提,不得轻于初学。

7、下下人有上上智。

8、菩提本无树,明镜亦非台,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

9、一切万法不离自性。

10、何期自性本自清净。何期自性本不生灭。何期自性本自具足。何期自性本无动摇。何期自性能生万法。

11、不识本心。学法无益。若识自本心。见自本性。即名丈夫、天人师、佛。

12、佛法是不二之法。

13、一切处所。一切时中。念念不愚。常行智慧。即是般若行。一念愚即般若绝。一念智即般若生。

14、三世诸佛。十二部经。在人性中本自具有。不能自悟。须求善知识。指示方见。若自悟者。不假外求。

15、若见一切法。心不染着。是为无念。

16、若真修道人,不见世间过。

17、佛法在世间,不离世间觉,离世觅菩提,恰如求兔角。

18、功德在法身中。不在修福。念念无滞。常见本性。真实妙用。名为功德。内心谦下是功。外行于礼是德。自性建立万法是功。心体离念是德。不离自性是功。应用无染是德。

19、佛向性中作,莫向身外求。

20、心平何劳持戒,行直何用修禅。

21、一行三昧者。于一切处行住坐卧。常行一直心是也。

22、若修不动者。但见一切人时。不见人之是非善恶过患。即是自性不动。

23、何名禅定。外离相为禅。内不乱为定。

24、诸佛妙理。非关文字。

25、前念不生即心。后念不灭即佛。成一切相即心。离一切相即佛。

26、心迷法华转,心悟转法华。

27、清净法身。汝之性也。圆满报身。汝之智也。千百亿化身。汝之行也。

28、见闻转诵是小乘。悟法解义是中乘。依法修行是大乘。万法尽通。万法俱备。一切不染。离诸法相。一无所得。名最上乘。

29、一切万法。皆从自性起用。是真戒定慧法。

30、心地无非自性戒,心地无痴自性慧,心地无乱自性定。

31、诸法寂灭。有何次第。

32、学道之人。一切善念恶念。应当尽除。无名可名。名于自性。无二之性。是名实性。于实性上建立一切教门。

33、道由心悟。岂在坐也。

34、无生无灭。是如来清净禅。诸法空寂。是如来清净坐。

35、无二之性。即是实性。实性者。处凡愚而不减。在贤圣而不增。住烦恼而不乱。居禅定而不寂。不断不常。不来不去。不在中间。及其内外。不生不灭。性相如如。常住不迁。名之曰道。

36、说一切法。莫离自性。

37、外于相离相。内于空离空。若全着相。即长邪见。若全执空。即长无明。

38、于一切处而不住相。于彼相中不生憎爱。亦无取舍。不念利益成坏等事。安闲恬静。虚融澹泊。此名一相三昧。若于一切处。行住坐卧。纯一直心。不动道场。真成净土。此名一行三昧。

39、若识众生。即是佛性。若不识众生。万劫觅佛难逢。

40、自性若悟。众生是佛。自性若迷。佛是众生。自性平等。众生是佛。自性邪险。佛是众生。

41、一念平直。即是众生成佛。我心自有佛。自佛是真佛。自若无佛心。何处求真佛。

42、兀兀不修善,腾腾不造恶,寂寂断见闻,荡荡心无着。

43、慈悲心是拔出一切众生的痛苦,给予一切众生安乐。

44、菩提心是为度化一切众生而修持成佛。

45、无论做什么事,不要忘了正知正念,一切功夫下到心地上。形式上、表面上的'东西都不是修行,除了修心,别的哪有什么可修的?

46、慈悲心、菩提心发出来了,无论做什么都有功德,都是为众生,说话和念咒没有区别,说什么都是咒语,都是智慧。你自己就是佛。一切都是你,你就是一切。

47、发自内心的去为众生着想,为众生服务,所求的自然就有,否则,你什么也得不到。

48、缘分不同,所以看法不同,有的人喜欢你,有的人不喜欢你,这都是正常的。你能左右别人吗?把自己的心管好,不要执着这些。

49、只有自己的心障碍自己,别的没有什么障碍。不相信不可思议的东西,就见不到宇宙人生的真相。

50、有分别心念佛是杂修杂念,无分别心念佛是专修专念。

关于佛教的经典语录【1】

1、一切恶法,本是虚妄的,你不要太自卑你自己。一切善法,也是虚妄的,你也不要太狂妄你自己。

2、应如是布施,不住于相。

3、末世众生欲修行者,应当尽命供养善友,事善知识,彼善知识欲来亲近,应断骄慢,若复远离,应断嗔恨,现逆顺境,犹如虚空,了知身心毕竟平等,与诸众生同体无异,如是修行,方入圆觉。

4、内心充满忌妒,心中不坦白,言语不正的人,不能算是一位五官端正的人。

5、菩提本无树,明镜亦非台,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

6、当你烦恼的时候,你就要告诉你自己,这一切都是假的,你烦恼什么?

7、参须实参,见需实见,用须实用,证须实证,若纤毫不实即落虚也。

8、无妄想时,一心是一佛国;有妄想时,一心是一地狱。

9、能说不能行,不是真智慧。

10、诸行是常,无有是处;汝但一切处无心,即无诸行,亦无无行。

11、我身本不有,憎爱何由生。

12、苦海无边,回头是岸。放下屠刀,立地成佛。

13、佛陀从不勉强别人去做他不喜欢的事情,佛陀只是告诉众生,何者是善?何者是恶?善恶还是要自己去选择,生命还是要自己去掌握。

14、来得不明,去得正好,智人观此,未免心冷。

15、每一种创伤,都是一种成熟。

16、忍苦捍劳,繁兴大用,虽粗浅中皆为至实,惟贵心不易移,一往直前履践将去,生死亦不奈我何。

17、在顺境中修行,永远不能成佛。

18、道人非同善人,如鹤立鸡群,劲挺自持,不顺人情,超群脱俗。

19、本净明心非别处,惟在众生妄心中。

20、求趣无上菩提者,要净自心,福田方净。

21、所谓佛法者,即非佛法。

22、原谅别人,就是给自己心中留下空间,以便回旋。

23、不可以身相得见如来。

24、爱人如爱己,率已以随人。

25、但诸菩萨及末世众生,居一切时不起妄念,于诸妄心亦不息灭,住妄想境不加了知,于无了知,不辩真实,彼诸众生闻是法门,信解受持不生惊畏,是则名为随顺觉性。

26、不以有行,亦不以无行。

27、同样的瓶子,你为什么要装毒药呢?同样的心理,你为什么要充满着烦恼呢?

28、于一切相,离一切相,即是无相。

29、但离妄缘,即如如佛。

30、不取于相,如如不动。

31、恰恰用心时,恰恰无心用,无心恰恰用,常用恰恰无。

32、末世众生欲求圆觉,应当发心作如是言,尽于虚空一切众生,我皆令入究竟圆觉,于圆觉中无取觉者,除彼我人一切诸相,如是发心,不堕邪见。

33、众生由其不达一真法界,只认识一切法之相,故有分别执著之病。

34、不要刻意去猜测他人的想法,如果你没有智慧与经验的正确判断,通常都会有错误的。

35、能常省察,则一句亦有余,不能省察,纵将一大藏经用完也无用处。

36、但于一切一切法,不作有无见,即见法也。

37、其实爱美的人,只是与自己谈恋爱罢了。

38、虽然你讨厌一个人,但却又能发觉他的优点好处,像这样子有修养的人,天下真是太少了。

39、若菩萨通达无我法者,如来说名真是菩萨。

40、所作福德,不应贪着。

41、菩萨于法,应无所住行于布施,所谓不住色布施,不住声香味触法布施。

42、临终之际,若一毫凡圣情量未尽,纤毫思虑未忘便乃轻重五阴去也。

43、发菩提心者,非为己利,原为尽十方遍法界,一切极苦有情之所依怙。

44、如来说:一切诸相,即是非相。又说:一切众生,即非众生。

45、菩萨众生皆是幻化,幻化灭故,无取证者。

46、以精进力,身无疾病,一切怨害,慈心相同。

47、若世界实有者,则是一合相。

48、看读佛经,当须见月忘指,不可依语生解。

49、业障深重的人,一天到晚都在看别人的过失与缺点,真正修行的人,从不会去看别人的过失与缺点。

50、尽其心知其性,知其性则知其天。

51、一花一世界,一佛一如来。

52、所有的`病患,医生最难治,所有的众生,自以为是的人最难渡。

53、你可以拥有爱,但不要执著,因为分离是必然的。

54、若欲求佛但求心,只这心心心是佛。

55、你什么时候放下,什么时候就没有烦恼。

56、三世诸佛以自心为本师。

57、说一句谎话,要编造十句谎话来弥补,何苦呢?

58、不与万法为侣是什么人,回光自照看,待汝一口吸尽西江水,即向汝道。

59、佛法在日用处,吃茶吃饭处,语言相问处。

60、无事莫把闲话聊,是非往往闲话生。

关于佛教的经典语录【2】

1、如心动则人妄动,伤其身痛其骨,于是体会到世间诸般痛苦。

2、不宽恕众生,不原谅众生,是苦了你自己。

3、现定见闻觉知是法,法离见闻觉知,非达法也。

4、如来所得法,此法无实无虚。

5、佛菩萨只保佑那些肯帮助自己的人。

6、悟心容易息心难,息得心缘到处闲。

7、我们确实有如是的优点,但也要隐藏几分,这个叫做涵养。

8、说话不要有攻击性,不要有杀伤力,不夸已能,不扬人恶,自然能化敌为友。

9、这个世界本来就是痛苦的,没有例外的。

10、医生难医命终之人,佛陀难渡无缘的众生。

11、这个世间只有圆滑,没有圆满的。

12、诚实的面对你内心的矛盾和污点,不要欺骗你自己。

13、来是偶然的,走是必然的。所以你必须,随缘不变,不变随缘。

14、时间总会过去的,让时间流走你的烦恼吧!

15、真心空寂,无所不遍。

16、诸恶莫做,众善奉行,自净其意,是诸佛教。

17、常当勤心忏,无始一切罪。诸障若消灭,佛境便现前。

18、一切众生从无始际,由有种种恩爱贪欲,故有轮回。

19、沈默是毁谤最好的答覆。

20、自性发时,业识来空。

21、愚痴的人,一直想要别人了解他。有智慧的人,却努力的了解自己。

22、百千法门,同归方寸,河沙妙法,总在心源。

23、活着一天,就是有福气,就该珍惜。当我哭泣我没有鞋子穿的时候,我发现有人却没有脚。

24、如来不应以具足诸相见。

25、慕道真士,自观自心,知佛在内,不向外寻。

26、应如是生清净心,不应住色生心,不应住声香味触法生心,应无所住而生其心。

27、无量善事,菩提道业,因一事增,谓不放逸。

28、如来者,无所从来,亦无所去,故名如来。

29、别人永远对,我永远错,这样子比较没烦恼。

30、十方如来,同一道故,出离生死,皆以直故。

31、请你用慈悲心和温和的态度,把你的不满与委屈说出来,别人就容易接受。

32、末世诸众生,心不生虚妄。佛说如是人,现世即菩萨。

33、多用心去倾听别人怎么说,不要急着表达你自己的看法。

34、不可说。

35、勇于接受别人的批评,正好可以调整自己的缺点。

36、赤肉团上,人人古佛家风。毗卢顶门,处处祖师巴鼻。

37、做工夫全仗精进之力,真正办道人,无剪爪之工。

38、一切众生,种种幻化,皆生如来圆觉妙心。

39、过去心不可得,现在心不可得,未来心不可得。

40、不洗澡的人,硬擦香水是不会香的。名声与尊贵,是来自于真才实学的。有德自然香。

41、邪正烦恼,同一性空,分别假相,妙心现影。

42、平常心是道,趣向即乖,到崮里正要脚踏实地,坦荡荡,圆陀陀,孤*危峭,不立毫发知见。

43、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者,于法不说断灭相。

44、多少人要离开这个世间时,都会说出同一句话,这世界真是无奈与凄凉啊!

45、凡是能站在别人的角度为他人着想,这个就是慈悲。

46、广结众缘,就是不要去伤害任何一个人。

47、一个人如果不能从内心去原谅别人,那他就永远不会心安理得。

48、根身器界一切镜相,皆是空花水月,迷著计较,徒增烦恼。

49、学佛就是在学做人而已。

50、若诸末世一切众生,能舍诸欲及除憎爱,永断轮回,勤求如来圆觉境界,于清净心便得开悟。

51、由有无始本起无明,为己主宰,一切众生生无慧目,身心等性,皆是无明。

52、一切处无心者,即修菩提解脱涅盘寂灭禅定乃至六度,皆见性处。

53、做工夫不但不起凡情,亦不起圣解,所谓行起解绝,不令知解才绕心中。

54、心中装满着自己的看法与想法的人,永远听不见别人的心声。

55、若不修内行,唯只外求,希望获福,无有是处。

56、有时候我们要冷静问问自已,我们在追求什么?我们活着为了什么?

57、莫轻小恶,以为无殃,水滴虽微,渐盈大器,凡罪充满,从小积成。莫轻小善,以为无福,水滴虽微,渐盈大器,凡福充满,从纤纤积。

58、如来说世界,非世界,是名世界。

59、希望你常对自己说,闻到了佛法,我是最幸福的人,除了这幸福外,再没有别的了。

60、如果你能像看别人缺点一样,如此准确般的发现自己的缺点,那么你的生命将会不平凡。

01、十方如来,同一道故,出离生死,皆以直故。

02、不以有行,亦不以无行。

03、自见性者一切业障刹那灭却。

04、息念忘虑,佛自现前。

05、无法可说,是名说法。

06、以精进力,身无疾病,一切怨害,慈心相同。

07、于一切相,离一切相,即是无相。

08、但于一切一切法,不作有无见,即见法也。

09、一切无心无住着,世出世法莫不皆尔。

10、平常心是道,趣向即乖,到崮里正要脚踏实地,坦荡荡,圆陀陀,孤*危峭,不立毫发知见。

11、百千法门,同归方寸,河沙妙法,总在心源。

12、诸行性相,悉皆无常。

13、能常省察,则一句亦有余,不能省察,纵将一大藏经用完也无用处。

14、如心动则人妄动,伤其身痛其骨,于是体会到世间诸般痛苦。

15、若不修内行,唯只外求,希望获福,无有是处。

16、一切处无心者,即修菩提、解脱、涅盘、寂灭、禅定乃至六度,皆见性处。

17、若起精进心,是妄精进;若能心不妄,精进无有涯。

18、三世诸佛以自心为本师。

19、念念无相,念念无为,即是学佛。

20、疾苦在身,宜善摄心,不为外境所摇,中心亦不起念。

21、从外入者不是家珍,从内发者,方谓真慧。

22、学道犹如守禁城,昼防六贼夜惺惺,将军主帅能行令,不动干戈致太平。

23、诸行是常,无有是处;汝但一切处无心,即无诸行,亦无无行。

24、但能无心,便是究竟。若不直下无心,累劫修行,终不成道。

25、天上天下,唯我独尊,自观自在,守本真心。

26、爱尚语录:一花一世界,一佛一如来。

27、佛祖奚以异于人,而所以异于人者,能自护心念耳。

28、向外驰求,不知摄心返照回光,如是学佛,殊难得其实益。

29、是心不必更求心,是佛何劳更觅佛,倘于言句上作露布,境物上生解会,则堕在骨董袋中。

30、佛本是心自作,哪得向文字中求。

31、一切众生,种种幻化,皆生如来圆觉妙心。

32、次于自身善起防护,不应放逸,于刹那中有少动念,应当观察,以正智钩制令正住。

33、道人非同善人,如鹤立鸡群,劲挺自持,不顺人情,超群脱俗。

34、所谓无上正等正觉者非他,即是真如本性,亦名自性清静心是也。

35、无明不过是本性中缘起之幻相。

36、人生在世如身处荆棘之中,心不动,人不妄动,不动则不伤,

37、佛语经典语录:悟佛之言,定要行佛之行。

38、尽其心知其性,知其性则知其天。

39、现定见闻觉知是法,法离见闻觉知,非达法也。

40、信得心及,见得性彻于日用中无丝毫透漏,全世法即佛法,全佛法即世法,平等一如。

41、本净明心非别处,惟在众生妄心中。

42、佛法无多子,长远心难得,学道如初心,作佛也有余,始终总不变,真是大丈夫。

43、一切如来本起因底,皆依圆照清净觉相,永断无明,方成佛道。

44、忍苦扞劳,繁兴大用,虽粗浅中皆为至实,惟贵心不易移,一往直前履践将去,生死亦不奈我何。

45、如是静虑,一切有情,发心非难,常时不懈,能成就者,是则为难。

46、愚人除事不除心,智者除心不除事。

47、真心应物,不生分别。

48、邪正烦恼,同一性空,分别假相,妙心现影。

49、菩提本自性,性净是菩提,亦非可修相,更无可作相。

50、菩萨心如虚空,一切俱舍,所作福德皆不贪着。

51、菩萨心无取舍,如大月轮,圆满寂静,即是涅盘。

52、但悟一心,更无少法可得。

53、无量善事,菩提道业,因一事增,谓不放逸。

54、做工夫全仗精进之力,真正办道人,无剪爪之工。

55、大悲无泪,大悟无言,大笑无声。

56、真心是菩萨净土。

57、来得不明,去得正好,智人观此,未免心冷。

58、凡所有相皆是虚妄。虚妄者,言其是假非真,非谓绝对没有。

59、众生由其不达一真法界,只认识一切法之相,故有分别执着之病。

60、一切皆为虚幻。

61、参须实参,见需实见,用须实用,证须实证,若纤毫不实即落虚也。

62、根身器界一切镜相,皆是空花水月,迷着计较,徒增烦恼。

63、一切法相本为缘生,缘生之法,当体即空。

64、凡夫取境,道人取心,心境双忘乃是真法。

65、不住一切处心即是佛心。

66、若欲无境,当忘其心,心忘即境空,境空即心灭。

67、色即是空,空即是色。

68、不见一物名为见道,不行一物名为行道。

69、佛语经典语录:不可说。

70、不见他非我是,自然上敬下恭,佛法时时现前,烦恼尘尘解脱。

71、菩萨不与法缚,不求法缚。

72、恰恰用心时,恰恰无心用,无心恰恰用,常用恰恰无。

73、佛法在日用处,吃茶吃饭处,语言相问处。

74、不与万法为侣是什么人,回光自照看,待汝一口吸尽西江水,即向汝道。

75、做工夫不但不起凡情,亦不起圣解,所谓行起解绝,不令知解才绕心中。

76、起见生心,分别执着便有情尘烦恼、扰攘、若以利根勇猛身心直下,修到一念不生之处,即是本来面目。

77、苦海无边,回头是岸。放下屠刀,立地成佛。

78、一切法相,皆是假名,本来即非,盖生即无生也。

79、自性发时,业识来空。

80、慕道真士,自观自心,知佛在内,不向外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