励志一生网 > 经典语录 > 叶嘉莹的经典语录集锦 正文

叶嘉莹的经典语录集锦

时间:2025-05-18 11:04:17

才华不输杨绛,她是中国最美先生,这个女人值得我们所有人为她刷屏

若有诗书藏在心,岁月从不败美人。

对于很多人来说,诗词或许只是小时候的学习课程,真正热爱诗词一生,并且把毕生心血都放进诗词的人,实在是少之又少。

但在近期的《朗读者》舞台上,我们却看到这样一位诗词老人,93岁的她气质卓越,文采斐然,被董卿亲切的称一声:“先生”。

她是白发的先生,她是诗词的女儿,她是中国古典文化的继承和传播者,她就是中国少有的诗词大家:叶嘉莹。

云山苍苍,江水泱泱。先生之风,山高水长。

舞台上的叶嘉莹,虽然已有93岁的高龄,但举手投足间皆文人的儒雅,看着她不禁让我们想起这样一句话:若有诗书藏在心,岁月从不败美人。

她的一生,是诗词的一生,更是不幸的一生,少年丧母,晚年丧女,中年丧失感情和婚姻,似乎在整个生命历程里,全部都是生离死别,苦痛心酸。

但所有的不幸,在叶嘉莹先生的脸上,完全看不出半点痕迹,她始终都是风轻云淡,平静的令人难以想象。

她说:我的人生不幸,一生命运多舛,但从诗词里,我就能得到慰藉和力量,有了诗词,便有了一切。

出生于书香世家的她,家教甚严。从小便开始读书作词,伴着诗词长大的她,性情敏感脆弱但却不失韧性。

“几度惊飞欲起难,晚风翻怯舞衣单。三秋一觉庄生梦,满地新霜月乍寒”。这首诗是她15岁那年所写,完全没有花季少女的活泼和喜悦,反而有着说不出的孤独和悲凉。

少年的她,没有玩伴,只有诗词,她说:所有女孩子玩的游戏,跳皮筋,扔沙包,她全都不会,因为家里人只想让她学诗,后来她自己也不想出去,只想与书为伴。

这样没有童年的日子,她过得孤独但也不觉得苦,只是生存境况却愈加凄惨,遭遇七七事变,战火纷飞之后,父亲于战乱失踪,母亲带着一家人颠沛流离,勉强求生。

在这样的生存情况下,她学会了坚强,帮着母亲照顾弟弟妹妹,一家人吞着酸臭的混合面,互相扶持。

只是没过多久,母亲终于抵不过长年的辛苦和劳累,因病逝世,这一年叶嘉莹才17岁,少年丧母的她,悲痛欲绝,几度奔溃。

看着母亲的棺材被钉子钉上,她知道这是和母亲永远的离别,人生在世,最大的痛苦莫过于生离死别,于是她将自己的绝望和悲痛全部写进八首

窗前雨滴梧桐碎,独对寒灯哭母时。

瞻衣犹是旧容颜,唤母千回总不还。

早知一别成千古, 悔不当初伴母行。

字字泣血,她的悲痛无法化解,只得借助于诗歌得到慰藉,丧母之后,她更加热爱诗歌,时时刻刻都在诗歌中抚慰自己受伤的心灵和灵魂。

中年之时,在每个女人享受爱情的年纪,她却说自己没有男朋友,自己的先生是老师介绍的,她没有选择。

婚后不久,由于时局动荡,她和丈夫逃到了台湾,自此颠沛流离,她离开了故乡。

如果只是奔波劳累倒也罢了,但不幸又一次降临了这个家庭,在女儿刚出世四个月时,丈夫突然以莫须有的罪名被抓捕,留下她们母女二人漂泊无依。

她没有办法,只有带着女儿去投奔丈夫的姐姐,可是亲戚的家里的境况同样惨败不堪,她只能在晚上抱着女儿睡在别人家的长廊上,一条破毛毯就是她和女儿抵御寒冷的全部家当。

寄人篱下,为了女儿,她告诉自己不能垮,这时候,她把自己悲惨的经历,全部化为一首首诗词,描写之真,现在读起来都能感受到当时的困顿和悲苦。

一句“转蓬辞故土,离乱断乡根”,写自己的漂泊流离。

一句“覆盆天莫问,落井世谁援”,写自己遭遇的人祸和无助。

一句“剩抚怀中女,深宵忍泪吞”,写自己寄人篱下的隐忍和绝望。

就这样,她一边带着女儿寻找机会教学求生,一边打探着丈夫的消息,三年之后,丈夫终于平安返还,只是归来之后的团聚,再一次给她带来苦痛。

她本以为和丈夫家庭团聚之后,一家人就能平安过日子,没想到三年的牢狱生活,让丈夫性情大变,一改从前模样。

当年那个温文尔雅的丈夫变成残暴的魔鬼,轻则谩骂,重则家暴,打得她浑身伤痕累累,血迹斑斑。

尤其令她寒心的`是,当她生下第二个女儿之后,丈夫对她更为冷漠,没看一眼便离家出走。

这样的境况让她几度想带着女儿结束生命,她再也受不了这个世界的无情和残酷,只是每当她拿起诗词,古人的诗作和经历总会给她些许安慰,让她有了力量和这个世界对抗。

“鹏飞谁与话云程,失所今悲匍地行。北海南溟俱往事,一枝聊此托余生。”她原本也想像诗里写的那样,苟活一生,直到在42岁那年,她终于有了出国教书的转机。

由于她从小学诗,胸中文墨颇深,所以很多大学愿意请她去做教师,而她也说自己天生就是个教书的,只要往讲台上一站,诗词歌赋信手拈来,她便沉浸在诗词的世界里,忘却了所有烦恼。

这样教书的生活,是她最快乐的日子,她有喜爱的诗词,有教师的工作,有喜欢她的学生,她以为从此这便是一生,但没想到,不幸再一次降临到她的身上。

她的大女儿和女婿在外出时,不幸遭遇车祸,双双而亡,52岁的她白发人送黑发人,她这一生,实在是太多的生离死别了,17岁那年她写了凄绝的《哭母诗》,现在她又绝望的写下《哭女诗》。

她把自己关进小屋里,不说话也不哭泣,泪水早已流尽,悲痛化为无声,她只能把心中对女儿的惋惜和留念写成一行行诗句。

结褵犹未经三载,忍见双飞比翼亡。

检点嫁衣随火葬,阿娘空有泪千行。

她一直说,自己的一生,真的是经历了百般不幸,各种生离死别,悲欢离合,好像都尝了一遍,有时候也感觉老天真是不公平。

但即使是这样,她也熬过去了。她说自己时常想起恩师顾随的一句话:极大的悲哀和痛苦,会让你对人生有另外一种

而她的体会,就是要把余生所有的经历放进祖国的诗歌,让中国的诗歌文化发扬光大。

于是,她放弃了国外哈佛大学优异的教师待遇,依然的回到南开,又连续担任多个大学的教学工作,她让自己忙碌的像个机器一样,争取利用一切机会让更多的人了解中国的诗歌文化。

她的付出不是没有回报,每次她的课堂总是学生爆满,看着讲台上这个白发苍苍依然充满激情教课的老奶奶,无数学生感动的泪流满面,也发自内心的喜欢上了中国的诗词。

她这样不计功名利禄的拼命工作,有人问她:到底诗歌有什么用?她坚定地说:诗歌,可以让人心不死。

是啊,她就是靠着诗歌滋养着内心,正是有了诗歌,才让她忘记伤痛,也忘了岁月和不幸。

她说:桑蚕老去应无憾,要见天孙织锦成。她最大的心愿就是倒在讲台,让诗歌走进更多人的心灵。

对于叶嘉莹先生的一生,或许再多的敬佩之词也是苍白无力,她不用说话,手里一本诗词,站在园中,即使90多岁也依旧是中国最美的女先生。

她不仅让我们看到什么是腹有诗书气自华,更让我们懂得:若有诗书藏于心,岁月从不败美人!

生命并不是活过多少日子,而是你记住了多少日子。要使你过得每一天,都值得记忆。今天要跟大家谈谈的还是第一期节目的压轴人物——许渊冲。而这位遗欧赠美千首诗的老先生,提起时光易逝佳人难再时候的热泪盈眶,成了我对《朗读者》第一集印象最深的画面。看到深情处,几次落泪。

他完美诠释了“永远年轻,永远热泪盈眶。”这位老先生是被誉为中国英法翻译第一人的许渊冲先生,许老的翻译成就有目共睹。在国内外出版中、英、法文著译六十本。因为他,我们遇见了包法利夫人,遇见了于连,遇见了李尔王,也是因为他,西方世界遇见了李白、杜甫,遇见了崔莺莺,遇见了杜丽娘。2014年8月2日,许渊冲先生荣获国际翻译界最高奖项之一的“北极光”杰出文学翻译奖,也是第一位获此殊荣的亚洲翻译家。

许渊冲先生著作等身,90多岁仍笔耕不辍。他被医生诊断患了癌症,却依然奋战在凌晨3点的书桌前,翻阅《莎士比亚》大全集。节目中,这位才华横溢、幽默可爱老先生,情感充沛得宛如年轻人,说到动情处时,心绪激动,热泪盈眶。在讲到自己的第一本译作林徽因的《别丢掉》的时候,回忆青春年少的往事,许先生说当时翻译这首诗是因为喜欢一个女同学,当他在朗诵其中的诗句时,一度哽咽。

这首诗是徐志摩飞机事故去世后,林徽因经过徐志摩故乡,见景生情写下的。许先生将这首歌寄给心爱的女孩后,女同学50年后才回信。时过境迁,他说:“生活就是这样,有时候失败有失败的`美。我没有成功,但回想当前还是觉得很美。”

《别丢掉》

林徽因

别丢掉

这一把过往的热情,

现在流水似的,

在幽冷的山泉底,

在黑夜在松林,

叹息似的渺茫,

你仍要保存着那真!

Don’t cast away

This handful passion of the bygone day,

Which flows like running water soft and light

Beneath the cool and tranquil fountain,

At dead of night,

In pine-clad mountain,

As vague as sighs, but you

Should e’er be true.

一样是月明,

一样是隔山灯火,

满天的星

只有人不见,

梦似的挂起,

你向黑夜要回

那一句话——你仍得相信

山谷中留着

有那回音!

The moon is still so bright;

Beyond the hills the lamp sheds the same light.

The sky besprinkled with star upon star,

But I do not know where you are.

It seems

You hang above like dreams.

You ask the dark night to give back your word,

But its echo is heard

And buried though unseen

Deep, deep in the ravine.

提到熬夜工作,许老又很谦虚地委婉回道是“偷”来的时间,聆听时的专注,慈祥的眉目,流露出自信与渊博。谈起心爱的翻译,他兴致盎然,可爱得像个老顽童。翻译对他来说不是苦差事,而是人生最大的乐趣,他说:“同一句话,我翻得比别人好,或比自己好,这就是乐趣。这个乐趣是别人夺不走的。”整理了一些老先生的经典诗词翻译,一起领略先生的睿智与风采。愿我们在许老先生的翻译作品中感受美,体会美,像老先生那般热爱生活,享受生命,对所爱之事持之长情,若干年后,仍初心不变。

【朗读者第一期:遇见】

朗 读 者: 濮存昕

朗读篇目:《宗月大师》

选自图书:《老舍散文:又是一年芳草绿》

作 者: 老舍

朗 读 者: 无国界医生

朗读篇目:《答案在风中飘扬》

选自图书:《鲍勃·迪伦编年史》

作 者: 鲍勃·迪伦

朗 读 者: 柳传志

朗读篇目:《给儿子柳林的婚礼致辞》

作 者:柳传志

朗 读 者: 鲜花山谷夫妇

朗读篇目:《朱生豪情书》

选自图书:《朱生豪情书全集》

作 者:朱生豪、宋清如

朗 读 者: 张梓琳

朗读篇目:《愿你慢慢长大》

选自图书:《成长,请带上这封信:他们致孩子》

作 者: 刘瑜

朗 读 者:许渊冲先生学生、好友

朗读篇目:许渊冲翻译作品《奥赛罗》节选

选自图书:《莎士比亚全集:奥赛罗》

作 者:莎士比亚

【朗读者第二期:陪伴】

朗 读 者: 郑渊洁、郑洪升

朗读篇目:《父与子》

选自图书:《郑渊洁教子秘诀》

作 者: 郑渊洁

朗 读 者: 杨乃斌

朗读篇目:《不为什么》

图书选自:《名家散文经典:冰心散文精选》

作 者: 冰心

朗 读 者: 蒋雯丽

朗读篇目:《百合花开》

选自图书:《气清景明,繁花盛开》

作 者: 林清玄

朗 读 者: 林兆铭

朗读篇目:《瓦尔登湖》节选

选自图书:《瓦尔登湖》

作 者: 梭罗

朗 读 者: 乔臻、唐国妹

朗读篇目:《我愿是激流》

选自图书:《裴多菲诗歌精选》

作 者: 裴多菲

【朗读者第三期:选择】

朗 读 者: 王千源

朗读篇目:《老人与海》节选

选自图书:《老人与海》

作 者: 厄尼斯特·海明威

朗 读 者: 秦玥飞

朗读篇目:《泥泞》

选自图书:《北方的盐》

作 者: 迟子建

朗 读 者: 麦家

朗读篇目:《致信儿子》

作 者: 麦家

朗 读 者: 徐静蕾

朗读篇目:《奶奶的星星》节选

选自图书:《听史铁生讲生命的故事》

作 者: 史铁生

朗 读 者: 理查德·西尔斯

朗读篇目:《陋室铭》

选自图书:《刘禹锡集》

作 者: 刘禹锡

朗 读 者: 郭小平

朗读篇目; 《如果》

选自图书:《从大海到大海》

作 者: 拉迪亚德·吉卜林

【朗读者第四期:礼物】

朗 读 者: 李亚鹏

朗读篇目:《背影》

选自图书:《朱自清散文集》

作 者: 朱自清

朗 读 者: 胡玮炜

朗读篇目:《自行车之歌》

选自图书:《我们小时候:自行车之歌》

作 者: 苏童

朗 读 者: 倪萍

朗读篇目:《姥姥语录》

选自图书:《姥姥语录》

作 者: 倪萍

朗 读 者: 单霁翔

朗读篇目:《至大无外》

选自纪录片:《故宫100》

朗 读 者: 赵蕊蕊

朗读篇目:《握紧你的右手》

选自图书:《握紧你的右手》

作 者: 毕淑敏

朗 读 者: 赵家和教授的学生、朋友

朗读篇目:《让我怎样感谢你》

选自图书:《汪国真诗集》

作 者: 汪国真

【朗读者第5期:第一次】

朗 读 者: 王学圻

朗读篇目:《平凡的世界》节选

选自图书:《平凡的世界》

作 者: 路遥

朗 读 者: 柯洁

朗读篇目:《哈利·波特与死亡圣器》节选

选自图书:《哈利·波特与死亡圣器》

作 者: J·K·罗琳

朗 读 者: 许镜清

朗读篇目:《灯》

选自图书:《随想录》(套装共5册)

作 者: 巴金

朗 读 者: 刘震云

朗读篇目:《一句顶一万句》节选

选自图书:《一句顶一万句》

作 者: 刘震云

朗 读 者: 王佩瑜

朗读篇目:《念奴娇·赤壁怀古》

选自图书:《宋词三百首 》

作 者: 苏轼

朗读者:杨利伟

朗读篇目:《天地九重》

选自图书:《天地九重》

【朗读者第6期:眼泪】

朗读者:陆川

朗读篇目:《藏羚羊的跪拜》

选自图书:《藏羚羊跪拜》

作者:王宗仁

朗读者:斯琴高娃

朗读篇目:《写给母亲》

选自图书:《顺从天气》

作者:贾平凹

朗读者:丁一舟 赖敏

朗读篇目:《你是我不及的梦》

选自图书:《你是我不及的梦》

作者:三毛

朗读者:张家敏

朗读篇目:《生如夏花》

选自图书:《飞鸟集》

作者:泰戈尔

朗读者:张鲁新和学生

朗读篇目:《钢铁是怎样炼成的》节选

选自图书:《钢铁是怎样炼成的》

作者:奥斯特洛夫斯基

【朗读者第七期:告别】

朗读者:姚晨

朗读篇目:《阿长与》

选自图书:《朝花夕拾》

作者:鲁迅

朗读者:程何 刘阳

朗读篇目:《堂吉诃德》节选

选自图书:《堂吉诃德》

作者:塞万提斯

朗读者:曹文轩

朗读篇目:《草房子》

选自图书:《草房子》

作者:曹文轩

朗读者:李立群

朗读篇目:《我的理想家庭》

选自图书:《老舍散文经典》

作者:老舍

朗读者:维和英雄和张国强

朗读篇目:《等着我吧》

选自图书:《西蒙诺夫选集》

作者:西蒙诺夫

朗读者:王蒙

朗读篇目:《明年我将衰老》

选自图书:《明年我将衰老》

作者:王蒙

【朗读者第八期:勇气】

朗读者:江一燕

朗读篇目:《晶莹的泪珠》

选自图书:《关于一条河的记忆》

作者:陈忠实

朗读者:汪明荃,罗家英

朗读篇目:《老夫老妻》

选自图书:《冯骥才文集》

作者:冯骥才

朗读者:秋爸爸、秋妈妈

朗读篇目:《给我的孩子》

选自图书:《我是你流浪过的一个地方》

作者:王海桑

朗读者:李宁

朗读篇目:《做一个战士》

选自图书:《巴金散文》

作者:巴金

朗读者:翟墨

朗读篇目:《海燕》

选自图书:《海燕》

作者:高尔基

朗读者:樊锦诗和好友

朗读篇目:《莫高窟》、《在敦煌》

选自图书:《文化苦旅》、《在敦煌 季羡林散文新编》

作者:余秋雨、季羡林

【朗读者第九期:家】

朗读者:王耀庆

朗读篇目:《少年pi的奇幻漂流》

选自图书:《少年pi的奇幻漂流》

作者:扬·马特尔

朗读者:梁晓声

朗读篇目:《慈母情深》

选自图书:《年轮》

作者:梁晓声

朗读者:邹市明 冉莹颖

朗读篇目:《猜猜我有多爱你》

选自图书:《猜猜我有多爱你》

作者:山姆•麦克布雷尼

朗读者:毕飞宇

朗读篇目:《推拿》

选自图书:《推拿》

作者:毕飞宇

朗读者:赵文瑄

朗读篇目:《老猫》

选自图书:《朗润集》

作者:季羡林

朗读者:潘际銮

朗读篇目:《告全国民众书》

【朗读者第十期:味道】

朗读者:张小娴

朗读篇目:《爱情的餐桌》

选自图书:《谢谢你离开我》

作者:张小娴

朗读者:胡忠英

朗读篇目:《吃胆与口福》

选自图书:《笑红尘》

作者:古龙

朗读者:张艾嘉

朗读篇目:《走出非洲》

选自图书:《走出非洲》

作者:卡伦·布里克森

朗读者:吴纯

朗读篇目:《贝多芬传》

选自图书:《名人传》

作者:罗曼·罗兰

朗读者:叶锦添

朗读篇目:粤语《葬花吟》

选自图书:《红楼梦》

作者:曹雪芹

朗读者:叶嘉莹

朗读篇目:《咏莲》

选自图书:《迦陵诗词稿》

作者:叶嘉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