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句排序题以往在公务员考试的行测中并非占到很大比例,而且此类题型虽然难度不大,但需要考生进行严密的思考,下面就给各位总结一下排序题的常见解题技巧。
1.首尾句
从首尾句入手是解答语句排序题的通常思路。文段的首尾句具有以下两大特征:
(1)文段首句一般不含指代词,以免指代不明。据此可排除包含指代词的句子放段首的选项。
(2)文段首句常是引论型的内容,而尾句常是结论性的语句。当句子内容是介绍背景时,可考虑此句为首句;当句子内容为得出结论时,可考虑此句为尾句。
2.关联词
关联词语提示了复句之间的逻辑关系,根据关联词语也可确定句子之间的顺序:
(1)关联词语通常配对使用,且有固定的搭配习惯,据此可确定含有成对使用的关联词语的两个句子的前后顺序。
(2)单独使用的关联词语,可通过句子意思寻找与其逻辑关系相符的前后句子顺序。
3.指代词
指代词是表示指示概念的代词,常用来代替前面已提到过的'名词。根据指代词也可确定句子之间的顺序:
(1)句子中的指代词一般跟在其指代的对象之后,故根据句子中的指代词可以确定其前句的内容。
(2)指代词有近指、远指之分,“这”表近指,常指代目前的或较近的或刚刚提到的人、物、事或想法;“那”表远指,常指代较远的人、物、事或想法。
4.逻辑顺序
文段在表情达意时,都要遵从一定的逻辑顺序。根据文段中的逻辑关系也可确定句子之间的顺序:
(1)时间顺序。当几个句子中都出现时间词时,句子之间的排列应遵循时间的先后顺序。
(2)空间顺序。以空间为序,通常遵循从上到下,从左到右,从外到内,从远到近的先后顺序。
(3)事物发展顺序。事物的发展过程有其固有的规律,句子之间的排列不应违背事物发展的先后顺序。
5.承启关系
承启关系指的是句子与句子之间上承下启,前后勾连的关系。根据句子间的承启关系也可确定句子的顺序:
(1)顶真手法的使用。顶真又叫联珠法,是将前一句的尾字作为后一句的首字,使两个句子首尾相连、前后承接,产生上递下接的效果。当两个句子中出现某一句的宾语作另一句的主语的情形时,可考虑此处使用了顶真手法,此两句常相连。
(2)前后句内容相关。当两个句子中出现后一句开头与前一句末尾内容相同或相关时,基于此两句之间联系的紧密性,此两句常相连。
(3)前后句句式一致。当两个句子采用相同句式时,基于表达通畅性和增强语势的要求,此两句常相连。
以上就是排序题型的解题技巧。这一部分并不是很难的题型,相信只要结合正确的方法,不断提升自身的阅读理解与分析推理的能力,就一定能够攻克此题型。
近几年,公务员
【例题1】
①那么取得的效果肯定适得其反。
②实质上,自吹狂总给人底气不足,用吹嘘来装声势的感觉。
③但是如果你推销自己的欲望时刻一触即发。
④在与你相处一段时间以后,上司、同事很可能把自吹自擂认作是你的头号本领。
⑤反而忽视了你的其他长处。
⑥懂得证明自己价值的你固然勇气可嘉。
排列组合最连贯的是( )
A. ④⑥③①⑤② B. ⑥③⑤①②④
C. ⑥③①④⑤② D. ②④⑤①③⑥
【答案】:C
【解析】:这是一道典型的语句排序题。迅速浏览给定的6个语句,会发现有明显的关联词语转折关系和假设关系。通过搭配可知,⑥中的“固然”与③中的转折词“但是”形成逻辑上的转折复句,所以⑥③相连,排除D;③中的“如果”与①中的“那么”构成假设复句,③①相连,排除B。根据“少数服从多数”原则,验证⑥中的内容比④更适合作为首句引入话题,因此选择C。
【例题2】
①连残荷也将消逝得无影无踪
②池塘里的荷叶虽然仍然是绿油油一片
③好像是一下子从夏天转入秋天
④但是看来变成残荷之日也不会太远了
⑤再过一两个月,池水一结冰
⑥连日来,天气突然变寒
对上述语句排序正确的一项是:
A.⑤①②⑥③④ B.⑥③②④⑤①
C.②⑥③④⑤① D.⑥⑤①③②④
【答案】:B
【解析】:这是一道典型的语句排序题。浏览句子后,发现有明显的转折关系的标志,②中的“虽然”与④中的“但是”形成转折复句,因此②④相连,可排除A、C。进而通过隐含的时间顺序四季的交替,由③中的“从夏天转入秋天”与⑤中的“池水结冰”进入冬天可知,③应该在⑤之前,故排除D,所以选B。
【例题3】将以下7个句子重新排列组合
①受荒漠化危害,我国每年粮食减产30多亿公斤。
②建国以来,全国共有66.7万公顷耕地变为沙地。
③近些年来,我国一些地方乱垦滥挖、毁林毁草开荒、超载放牧、过度樵采等不合理的行为有增无减,使荒漠化程度日益加剧。
④每年因此少养羊5000多万只。
⑤也是地球上的所有居民面临的十大全球性生态环境问题之一。
⑥土地荒漠化不仅仅是我国的问题。
⑦有235.3万公顷草地变为沙漠,全国退化草地达1.05亿公顷。
排列组合最连贯的是( )。
A.③①②⑤⑥④⑦ B.⑥⑤⑦②④③①
C.⑥⑤③①②⑦④ D.①②⑥⑤④⑦③
【答案】:C
【解析】:浏览7个已知语句,可通过⑥中的“不仅仅”与⑤中的“也”判断出可搭配构成递进的`逻辑关系,⑥⑤的顺序锁定,可排除A。根据“少数服从多数”原则,进一步验证⑥中的内容比①中的内容概括性更强,更适合做首句,可排除D。②中的“有66.7万公顷耕地变为沙地”与⑦中的“有235.3万公顷草地变为沙漠”句式一致,可形成并列结构,所以②⑦相连,选择C项。
【例题4】
①将会造成时间上的错位,舍近求远
②靠单纯大力发展新能源,远水解不了近渴
③如果忽视了这点,而盲目发展可再生能源的“装机容量”
④目前而言,最需要重点对待的是传统能源的改进和合理利用
⑤但是可再生能源(含水能)产量只相当于6亿吨标准煤,约占全部能源的13%
⑥根据目前的能源消耗水平进行测试,到2020年,我国总耗能约达45亿吨标准煤
将以上6个句子的顺序重新排列,语序正确的是:
A. ⑥②①③④⑤ B. ⑥⑤②④③①
C. ④⑥①⑤②③ D. ④③①⑥②⑤
【答案】:B
【解析】:浏览句子,③中的“如果”表示假设逻辑关系,时态上的特点是表明一种未然状态,即结果还未发生,可与①中的“将”搭配相连,故排除A、C。⑤中的“但是”表明转折关系,转折词前后的分句应当话题一致、语义相对,⑥中的“我国总耗能约达45亿吨标准煤”与⑤中的“可再生能源(含水能)产量只相当于6亿吨标准煤”相对应,形成一个背景介绍,提出问题,适合做首句引入话题,故选B。
国家发现,关联词语可以帮助考生快速突破语句排序题,但同时还要运用其他方法,统筹兼顾,综合判断,不能盲目排除。
语句排序题说不上很难,但是有点麻烦,在公务员考试行测考场上,快速而准确地选出答案,能增大获得面试入场券的概率。很多考生搜索公务员考试行测答题技巧,本文就针对语句排序题,介绍两个秒杀方法。
一、找显眼的提示词
一些语句排序题的首句不好判断,即使从它的选项中可以知道只有这两句中的一句是首句,但是你在那里琢磨半天,盯着这两句看了一遍又一遍,还是看不出来哪句是首句,这可怎么办?
如果遇到这样的情况,请立即放弃判断首句,去看其他语句,找突破口,比如说一些语句中会出现明显的指示词,如这、它、与此类似、总之……,这些你一眼扫过去就能发现的明显词汇,将帮你快速锁定答案。
不信?看下面这道2017年国考真题,见证奇迹的时刻到了!千万别眨眼啊!
【例1】
①未开采的煤炭只是一种能源储备,只有开采出来,价值才能得到发挥
②充分挖掘并应用大数据这座巨大而未知的宝藏,将成为企业转型升级的关键
③有人把大数据比喻为蕴藏能量的煤矿
④数据作为一种资源,在“沉睡”的时候是很难创造价值的,需要进行数据挖掘
⑤大数据是一种在获取、存储、管理、分析方面规模大大超出传统数据库软件工具能力范围的数据集合
⑥与此类似,大数据并不在“大”,而在于“用”
将以上6个句子重新排列,语序正确的是:
A.③①②⑤④⑥
B.⑤③④⑥①②
C.③⑤②①④⑥
D.⑤④③①⑥②
国家统计:本题正确率约为55%
【解读分析】
看到这一正确率是不是心里有了些许安慰呢?因为不只你一个人错了,还有这么多小伙伴陪着你呢!大家拿到这题肯定先看③和⑤了吧,在那里研究半天,发现两句好像都可以做首句,不好排除啊。这可怎么办?“还能怎么办,只能一句一句挨着看一遍,慢慢缕缕顺序,挨个排除呗!”只能说这位考生太耿直了,看笔者下面放个大招!
不知道大家注意到第⑥句没,“与此类似”,多么明显的提示词啊,就这么坦荡荡地放在大家眼前,无论如何也不能漏掉它啊!“此”指的是什么?“大数据不在大而在于用”到底与什么类似呢?看前面几句,明显就是指第①句,所以①⑥肯定是在一起的,看看选项,只有D项是这么排序的,按照D项的顺序验证一下,很通顺,就选D。
看,就通过一个明显的提示词就能快速判断出正确答案,记住了,以后判断不出首句时,先看看有没有显眼的提示词,它会帮助你快速锁定答案!
二、语句话题的一致性
【例2】
①让世代居住在古城的居民全搬到城外,破坏了历史街区的真实与完整,不利于古城文化遗产和原生态文化的保护与传承
②人口流动是一个长期自然发展的`过程
③既要保护古城历史文化遗存、历史街区等物质载体,也要传承风土人情、生活习俗等文化生态,实现传统文化生活和古城文明的延续
④仅就商业运营来说,这种模式在一些地方也并不成功
⑤如果把古城内的物质文化遗产比作人的“肌肉和骨架”,那么非物质文化遗产就是人体里流淌的“血液”,两者密不可分
⑥现在有种现象,政府或公司把古城里的街区甚至整体城区买下来,把原来居民安置到城外,然后引来商户进城经营
将以上6个句子重新排列,语序正确的是:
A.①④②⑥③⑤
B.②⑤⑥③④①
C.⑤③⑥②①④
D.⑥①②④⑤③
国家统计:本题正确率约为34.88%
【解读分析】
这题是真难啊,看这可怜巴巴的正确率就知道了。“这命题人是从哪里找到的文段,这几个句子怎么排感觉都不对啊,按照四个选项的顺序都读了一遍,感觉木有正确答案,好心塞,再也不会觉得语句排序简单了。”这位考生不要难过,只要掌握了方法,语句排序将不会再是你的烦恼!那么怎么快速找出答案呢?这种看起来不相干的几句话,主要是靠分类,按照话题分类。
②句最特殊,感觉它放哪里都不太对,就从它入手。②谈到“人口流动”,那么还有哪句谈到了?一瞅,①和⑥都是在说把居民迁到城外,涉及到了“人口流动”的话题。剩下的其他三句都与“人口流动”无关,因此①②⑥应该是在一起的,看选项,排除A、B两项。再看它们之间的顺序,根据C、D两项可知,⑥在①、②之前,只要判断出①、②的先后顺序即可确定答案。假如是①②的顺序,“人口流动是一个长期自然发展的过程”后面该接什么呢?按照D项的顺序“⑥①②④”,④中提到“这种模式”,话题明显与②不搭边,连在一起逻辑上也说不过去,因此排除D项。正确答案就选C!
结语:语句排序题事实上考查的就是对语句间逻辑顺序的把握,想要快速理清这些句子之间的顺序,抓提示词、找句子之间的共同主题都是快速解题的好方法,只要找到了线索,结合选项,灵活运用排除法,就可以顺藤摸瓜,迅速排好语句的顺序。总而言之,语句排序题量不多,也不是特别难,搞定它还是有方法的,所以,这一块的分数不能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