励志一生网 > 经典语录 > 人间弘法经典语录 正文

人间弘法经典语录

时间:2025-08-03 14:11:25

什么是开光?一尊新的佛像塑成了,启用典礼的时候,把佛像供养的意义跟大家说明白,这就是开光。譬如阿弥陀佛代表无量觉,我们见到这个佛,我们就觉而不迷,觉就是光!见到释迦牟尼佛,释迦是仁慈,牟尼是清净,你就想到,开自己的光,我对自己要清净,对别人要仁慈。

一定要晓得,清净心起作用就是般若智慧;我们心不清净,你再聪明、再有智慧,都叫世智辩聪,不是般若智慧。

我们多读一点佛经,多听、多记一些,以为自己智慧开了,错了,那是记问之学。智慧开了,你烦恼、无明没断,要晓得那不是智慧,那叫“世智辩聪”。

每天不一样,这个我们现在还做不到,我们现在充其量只能做到每个星期都有进步,进步的幅度有高有低,最低的限度也有一点小进步。心愈来愈清净,业障愈来愈少,智慧愈来愈增长,这样修学才能得到佛法真实的利益——离苦得乐、法喜充满。

什么是业障?业障是起心动念。业障消除了是什么现象?心是平静的,我们见色闻声,六根接触外头六尘境界,不会分别,不会执着,不会起心动念。

我们自己得到了,知恩报恩,我们要怎样报佛恩?我们要帮助佛弘法,推广佛陀的教学,让一切众生都能得到佛法真实的利益,这就是报佛恩。

佛用什么方法教人离苦得乐?佛用的是教学。佛首先教导我们,“昼夜常念善法、思惟善法、观察善法,不容毫分不善间杂”。这个善法是什么?十善业道。

悭贪是我们六道凡夫的大病、病根。悭是吝啬,贪是贪求,贪得,对世出世间一切法,自己有的舍不得给人,自己没有的希望得到,这叫悭贪烦恼。所有一切烦恼的根,就在此地。

为人子女的,你以你的财力、劳力,很细心地照顾父母的生活,这是财布施;你以你的智慧,帮父母改掉不良的习气嗜好,这是法布施;你能够使父母安心、使他快乐,离开一切忧恼,这是无畏布施。所以布施从哪里做起?从对你父母做起。

布施,这里头有财布施,有法布施,有无畏布施。财里面有内财,有外财。什么是外财?身外之物是外财。用我自己的身体劳力、智慧,为大家服务,这属于内财。外财要布施,内财也要布施。

布施不是贪图果报的,贪图果报,这个心不善,不能说没有果报,果报很小,微不足道;欢喜布施,不求果报,果报才殊胜。

你在佛门修福,将来福报在哪里?佛在经上跟我们说,你修上品十善,你将来得天身,到天上去享天福;你有五戒、有中品十善,你来生到人间来享福,你不失人身。

念佛的时候,不见能念之我相,也不见所念的佛相,中间也不见所执持的名号,这叫“三轮体空”。

我们修布施的时候,不要想到“有能布施的我”,不要想到“有接受我布施的人”,不要想到“我布施的这些物”,这叫“三轮体空”。

要积功累德,不但要抓住机会,还要有高度的智慧。佛法里面常讲要种福田,你是不是真的种在福田上?你要认识哪些是真正的福田,哪些是假的福田,你自己要用智慧去辨别。

释迦牟尼佛讲得好,不是他一个人,他后头还有一句话,叫“是诸佛教”。诸佛就是所有一切佛,他们教化众生也就教这三句——诸恶莫作,众善奉行,自净其意。

世间第一桩事业,真正有价值的事业,真正有意义的事业,莫过于教育。你看这些从事于教育工作的人,为国家、为社会,奠定和平、安定、繁荣、兴旺、幸福的根基,他们在播种、在造福,让大家享福,所以这是无比殊胜伟大的事业。

佛菩萨没有自己,真的“无我相、无人相、无众生相、无寿者相”。无众生相是没有空间,无寿者相是没有时间,佛菩萨彻底放下,心里头不执着这些相,所以他见性。

所以学佛最重要的,就是学会放下。布施就是教我们放下,放下才是最完美的。人与人之间往来,我们懂得这个道理,把自己的利益能够真正放下,那你跟人相处最完美;如果不肯放下,就会跟别人发生冲突,利益冲突!

我们用一个心待人,人人都是佛菩萨,人人都是好人!佛经里面跟我们讲的“日日是好日,时时是好时”,我学佛五十年,在这两句话当中续了两句:“人人是好人,事事是好事”。你要懂得这个意思,你才能入佛门,才能进入佛菩萨的俱乐部。

世出世间最大的好事、最大的善行,无过于帮助众生觉悟。所以诸佛菩萨给我们示现的最大善行,就是教化众生。

佛教初学,意业教给我们不贪、不嗔、不痴;语业教我们不妄语、不两舌、不绮语、不恶口;身体造作教导我们不杀生、不偷盗、不淫欲,这是善业,还不是净业。

身为佛弟子,自己真正确确实实明了、觉悟,一定要随顺佛陀教诲,一定要去做,诸佛菩萨是教我一个人的,不是教别人的;别人做不做,与我不相干,我自己一定要做!

释迦牟尼佛当年在世,没有一切建筑,石窟里头、大树之下、草原之上,佛在那里一坐,大众围绕,就讲经说法,那就是道场。所以要懂得“道场”两个字真正的意义。

佛法的修学,同学们特别要注意,佛法叫“内学”。内是什么意思?内是观察自己。观察自己,你才能成就。

六祖讲“若真修道人,不见世间过”,世间有没有过?过太多了,什么叫不见?不是你眼睛没看见,不是耳朵没听见;眼也见,耳也听,眼见耳听为何不见?心清净,没有放在心上。

我们念佛人,在日常生活当中,与一切大众互助合作,事情做得圆圆满满,心里面清清净净。我们与人无争、于世无求,二六时中,心里就一句佛号,除这一句佛号之外,什么都没有,这样就好。

上善是根本善,我们身口善是下善,不是上善;上善是指心里头没有一个恶念,对人、对事、对物一片慈悲,全心全力照顾别人、帮助别人。

《净空法师

1.

2.

3.

4.

5.

6.

7.

8.

9.

10.

真正的道,是内在里面得大自在解脱,行住坐卧一尘不染。

愚人求境不求心,智者求心不求境。

暴怒、焦虑、淫欲、仇怨、嫉妒等,都是苦的泉源。

体会到生命无常的人,便不会再放荡和贪逸,所以说对于生命无常的觉醒是智慧的开端。

执著是生命中最大缺陷。

烦恼重的人,芝麻小事都令他烦恼,想解脱的人,天大的事都束缚不了他。

智者善植因果。

永远扭曲别人善意的人,无药可救。

吃苦是修行的助缘并不代表佛道,佛道是要以大智慧照破无明。

娑婆世间生活的定义就是磨擦、斗争;极乐世界生活的定义就是解脱、自在。

想要用思想和聪明来了解佛法而不去实证实修的人是永远无法体会佛法的真义。

我们应当了解,困境是生命的一部分,没有逆境、没有困难,是不能成佛的。

当你的基本生活已经满足的时候,剩下的金钱就是数目字的游戏。

佛说:「修行须你们自己去行,因为如来只能教你们该走的路。」佛陀是发现以及指点我们解脱之道的人,这道还是须要我们自己去践履的。

毁灭一个人只要一句话,培植一个人却要千句话,请你多口下留情。

慈悲一定要站在原则之下,没有原则的慈悲是烂慈悲。

学佛是让你认识人生的真理,而从我们的心里彻底的去觉悟进而透视境界,能于一切境界中皆放得下。

如果在世时对弘扬佛法完全没有贡献,死后留下一个金刚不坏身或很多舍利,那又能如何呢?

欲为天下奇异子,须历人间万里程。

把自己的欲望降到最低点,把自己的理性升华到最高点,就是圣人。

佛教要兴盛,就要弘法利生、转法轮,佛教才会兴盛,这才是正统的。

清净的本性,就是我们最大的道场。

与他人共享成功的光荣,但要独自承担失败的责难。

面对诽谤的观照:众生造种种的恶业,来成就我的菩提之道,我不应该恨他,应该感恩他。

每个人的心,是最善巧的工匠,可以把自己雕刻成佛,也可以雕刻成魔。

人因为眼见,耳闻,迷惑于假像,活在错误中,才不断的滋生烦恼。

多一分心力去注意别人,就少一分心力反省自己。

心污浊,其道不平,因而跌倒;心清净,其道平坦,因而安乐。

你什么时候放下,什么时候就没有烦恼。

天下,没有不可原谅的众生。

禅是绝对自由,是生命的究竟解脱。

如果内心没有解脱,再大的神通,也没有用。

记忆只是意识的残影。切莫造成包袱。

你永远要感谢给你逆境的众生。

你既然了解空性的道理,那就什么都难不倒你。

不要无中生有,更不要丑化他人。

地球,在宇宙中只是一粒微尘,人生在历史上只是一刹那。在短暂的时间中,应好好体会生命的美妙,而不是把光阴花在竞长短、争雌雄。

法是渡河的木筏,而不是为人执取,负在背上用的。

未成佛果,先结善缘。

大家都知道,生气是一种无知,又无济于事,可是又奈何不了它。正因为少「悟」,放不下得失之故。

得到你不应该得到的东西,会是一种灾难。

[粗茶淡饭]与「锦衣玉食」最大的差别,只在当事人的「心态」而已。

错误必生烦恼,罪恶终归毁灭。

君子成人之美,不成人之恶;分人之过,不分人之功。

佛是最平凡的,平凡到众生无法做到,因佛如虚空般无高无低、无上无下绝对平等。

创意总在认真工作时自然涌现。

夸奖我们,赞叹我们的,这都不是名师。会讲我们,指示我们的,这才是善知识,有了他们我们才会进步。

希望你常对自己说,闻到了佛法,我是最幸福的人,除了这幸福外,再没有别的了。

篇一:人间佛教之代表人物

我们知道佛教的教主──释迦牟尼佛,就是人间的佛陀。他出生在人间,修行在人间,成道在人间,度化众生在人间,一切都以人间为主。佛陀为什么不在其它五道成佛呢?为什么不在十法界中,其它的法界中成道呢?而降世在人间成道呢?再深入来看,佛陀为什么不在过去时间、未来时间成道?而在我们现世的娑婆世界成道?也就是说,佛陀他是以提倡人间为主的。

太虚大师

(1889——1947),浙江崇德人,俗姓张,本名淦森。法名唯心。为民国以来佛教革新运动之倡导者。号华子、悲华、雪山老僧、缙云老人。十六岁出家。太虚法师要建设的人间佛教极力排除后代佛教宗派法派的影响。他说:“吾不为一宗一派之徒裔”,主张力行菩萨道,直学佛陀,以佛陀为导师。太虚法师追寻原始佛教的本来面目,破除将佛陀神灵化的迷信而崇拜佛陀人格教化,体现了对佛教原创性思想家及其思想的蒙思潮一致的思想内涵。 星云大师

俗名李国深,生于江苏省江都县,大师著作等身,撰有《释迦牟尼佛传》、《星云大师讲演集》、《佛教丛书》、《佛光教科书》、《往事百语》、《佛光祈愿文》、《迷悟之间》、《当代人心思潮》、《人间佛教系列》、《人间佛教

1957年创办佛教文化服务处,后改为佛光出版社。1967年创建佛光山,以弘扬「人间佛教」为宗风,树立「以文化弘扬佛法,以教育培养人才,以慈善福利社会,以共修净化人心」宗旨,致力推动佛教教育、文化、慈善、弘法事业,并融古汇今,手拟规章制度,将佛教带往现代化的新里程碑。

论及人间佛教,星云大师强调,不抛弃世俗之物,无须遁入空门,修道不必有形式也不必执着计较,“人成则佛成,良知为佛陀。不一不异,生命十种,各有生命习惯,不要统一,各有本分。”说到人要不要成佛的问题时,星云大师斩钉截铁表示:“不要成佛,我自己都不要成佛!成佛做什么?有菩萨心肠,帮助人,服务社会,比成佛要好!”

经典语录

最巧合的太虚和星云两位当代佛教的大师,年龄相差三十八岁,而且缘悭一面,却有七个共同点: 一、 大陆佛教重建阶段代表——巨赞法师二、经受严峻考验阶段的代表人物——正果法师

三、大陆佛教恢复发展阶段的旗手——赵朴初

篇二:佛家语录

经典佛家语录

1.一花一世界,一草一天堂,一树一菩提,一叶一如来,一砂一极乐,一石一乾坤,一方一净土,一笑一尘缘,一念一清净。

2.菩提本无树,明境亦非台,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

3.人生八苦:生、老、病、死、爱别离、怨长久、求不得、放不下。

4.佛曰:命由己造,相由心生,世间万物皆是化相,心不动,万物皆不动,心不变,万物皆不变。

5、佛曰:一念愚即般若绝,一念智即般若生。

6、佛曰:笑着面对,不去埋怨。悠然,随心,随性,随缘。注定让一生改变的,只在百年后,那一朵花开的时间。

7、佛曰:一切皆为虚幻。凡所有相皆是虚妄,若见诸相非相则见如来。

8、佛曰:坐亦禅,行亦禅,一花一世界,一叶一如来,春来花自青,秋至叶飘零,无穷般若心自在,语默动静体自然。

9、佛曰:一切有为法,如梦幻泡影,如露亦如电,应作如是观

10、佛曰:由爱故生忧,由爱故生怖,若离于爱者,无忧亦无怖。

11、佛曰:忘记并不等于从未存在,一切自在来源于选择,而不是刻意。不如放手,放下的越多,越觉得拥有的更多。

12、佛曰:爱别离,怨憎会,撒手西归,全无是类。不过是满眼空花,一片虚幻。

13、佛曰:缘来则去,缘聚则散,缘起则生,缘落则灭。

14、问佛:世间为何多苦恼? 佛曰:只因不识自我。15、问佛∶世间为何有那麽多遗憾? 佛说∶这是一个婆娑世界,婆娑既遗憾,没有遗憾,给你再多幸福也不会体会快乐。

16、问佛∶如何让人们的心不再感到孤单? 佛说∶每一颗心生来就是孤单而残缺的,多数带著这种残缺度过一生, 只因与能使它圆满的另一半相遇时,不是疏忽错过就是已失去拥有它的资格。

17、春花秋月夏杜鹃,冬雪寂寂溢清寒。

18、佛曰:净心守志。可会至道。譬如磨镜。垢去明存。断欲无求。当得宿命。

19、佛曰:人生在世如身处荆棘之中,心不动,人不妄动,不动则不伤;如心动则人妄动,伤其身痛其骨,于是体会到世间诸般痛苦!

20、佛曰:从忘我到无我,那就是禅心的显现了。

21. 佛曰:不可说,不可说,一说即是错

22、问佛:为何我的感情总是起起落落? 佛说:一切自知,一切心知,月有盈缺,潮有涨落,浮浮沉沉方为太平。

23、佛曰:吾法念无念念。行无行行。言无言言。修无修修。会者近尔。迷者远乎。言语道断。非物所拘。差之毫厘。失之须臾。

24、佛说:万物皆无常,有生必有灭;不执著于生灭,心便能寂静不起念,而得到永恒的喜乐 人因企求永远的美好、不死而生出了诸多痛苦。

25、佛曰:刹那便是永恒

26、古寺月色参禅何须山水地,灭却心头火亦凉。

27、佛曰:净心守志。可会至道。譬如磨镜。垢去明存。断欲无求。当得宿命。

28、佛曰:种如是因,收如是果,一切唯心造。

29、佛曰:执著如渊,是渐入死亡的沿线 佛曰:执著如尘,是徒劳的无功而返 佛曰:执著如泪,是滴入心中的破碎,破碎而飞散 佛曰:不要再求五百年,入我

空门,早已超脱涅磐

30、禅者心也,心中有禅,坐亦禅,立亦禅,行亦禅、睡亦禅,时时处处莫非禅也。禅也是顿生的,特定的'时间,特定的空间,人顿悟,得禅意。

31.空中,梧桐落叶飘零;眼前,萧瑟秋花凝霜。一位秀才问赵州禅师:“此情此景,如何感悟人生?”赵州禅师淡淡地说:“不雨花犹落,无风絮自飞。”

32、有人问大龙智洪禅师:“什么是微妙的禅?” 智洪禅师回答:“风送水声来枕畔,月移山影到窗前。”

33、轮回自然界万物最灿烂之日,为何就是委地之时?

34、问佛∶如果遇到了可以爱的人,却又怕不能把握怎麽办?佛曰∶留人间多少爱,迎浮世千重变;和有情人,做快乐事,别问是劫是缘。

35、妙谛青青翠竹无非般若,郁郁黄花皆是妙谛。

篇三:经典佛家语录

经典佛家语录

1.一花一世界,一草一天堂,一树一菩提,一叶一如来,一砂一极乐,一石一乾坤,一方一净土,一笑一尘缘,一念一清净。

2.菩提本无树,明境亦非台,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

3.人生八苦:生、老、病、死、爱别离、怨长久、求不得、放不下。

4.佛曰:命由己造,相由心生,世间万物皆是化相,心不动,万物皆不动,心不变,万物皆不变。

5、佛曰:一念愚即般若绝,一念智即般若生。

6、佛曰:笑着面对,不去埋怨。悠然,随心,随性,随缘。注定让一生改变的,只在百年后,那一朵花开的时间。

7、佛曰:一切皆为虚幻。凡所有相皆是虚妄,若见诸相非相则见如来。

8、佛曰:坐亦禅,行亦禅,一花一世界,一叶一如来,春来花自青,秋至叶飘零,无穷般若心自在,语默动静体自然。

9、佛曰:一切有为法,如梦幻泡影,如露亦如电,应作如是观 10、佛曰:由爱故生忧,由爱故生怖,若离于爱者,无忧亦无怖。

11、佛曰:忘记并不等于从未存在,一切自在来源于选择,而不是刻意。不如放手,放下的越多,越觉得拥有的更多。

12、佛曰:爱别离,怨憎会,撒手西归,全无是类。不过是满眼空花,一片虚幻。

13、佛曰:缘来则去,缘聚则散,缘起则生,缘落则灭。

14、问佛:世间为何多苦恼? 佛曰:只因不识自我。15、问佛∶世间为何有那麽多遗憾? 佛说∶这是一个婆娑世界,婆娑既遗憾,没有遗憾,给你再多幸福也不会体会快乐。

16、问佛∶如何让人们的心不再感到孤单? 佛说∶每一颗心生来就是孤单而残缺的,多数带著这种残缺度过一生, 只因与能使它圆满的另一半相遇时,不是疏忽错过就是已失去拥有它的资格。 17、春花秋月夏杜鹃,冬雪寂寂溢清寒。

18、佛曰:净心守志。可会至道。譬如磨镜。垢去明存。断欲无求。当得宿命。19、佛曰:人生在世如身处荆棘之中,心不动,人不妄动,不动则不伤;如心动则人妄动,伤其身痛其骨,于是体会到世间诸般痛苦! 20、佛曰:从忘我到无我,那就是禅心的显现了。

经典佛家语录

1.一花一世界,一草一天堂,一树一菩提,一叶一如来,一砂一极乐,一石一乾坤,一方一净土,一笑一尘缘,一念一清净。

2.菩提本无树,明境亦非台,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

3.人生八苦:生、老、病、死、爱别离、怨长久、求不得、放不下。

4.佛曰:命由己造,相由心生,世间万物皆是化相,心不动,万物皆不动,心不变,万物皆不变。

5、佛曰:一念愚即般若绝,一念智即般若生。

6、佛曰:笑着面对,不去埋怨。悠然,随心,随性,随缘。注定让一生改变的,只在百年后,那一朵花开的时间。

7、佛曰:一切皆为虚幻。凡所有相皆是虚妄,若见诸相非相则见如来。

8、佛曰:坐亦禅,行亦禅,一花一世界,一叶一如来,春来花自青,秋至叶飘零,无穷般若心自在,语默动静体自然。

9、佛曰:一切有为法,如梦幻泡影,如露亦如电,应作如是观 10、佛曰:由爱故生忧,由爱故生怖,若离于爱者,无忧亦无怖。

11、佛曰:忘记并不等于从未存在,一切自在来源于选择,而不是刻意。不如放手,放下的越多,越觉得拥有的更多。

12、佛曰:爱别离,怨憎会,撒手西归,全无是类。不过是满眼空花,一片虚幻。 13、佛曰:缘来则去,缘聚则散,缘起则生,缘落则灭。

14、问佛:世间为何多苦恼? 佛曰:只因不识自我。15、问佛∶世间为何有那麽多遗憾? 佛说∶这是一个婆娑世界,婆娑既遗憾,没有遗憾,给你再多幸福也不会体会快乐。

16、问佛∶如何让人们的心不再感到孤单? 佛说∶每一颗心生来就是孤单而残缺的,多数带著这种残缺度过一生, 只因与能使它圆满的另一半相遇时,不是疏忽错过就是已失去拥有它的资格。 17、春花秋月夏杜鹃,冬雪寂寂溢清寒。

18、佛曰:净心守志。可会至道。譬如磨镜。垢去明存。断欲无求。当得宿命。19、佛曰:人生在世如身处荆棘之中,心不动,人不妄动,不动则不伤;如心动则人妄动,伤其身痛其骨,于是体会到世间诸般痛苦! 20、佛曰:从忘我到无我,那就是禅心的显现了。 21. 佛曰:不可说,不可说,一说即是错

22、问佛:为何我的感情总是起起落落? 佛说:一切自知,一切心知,月有盈缺,潮有涨落,浮浮沉沉方为太平。

23、佛曰:吾法念无念念。行无行行。言无言言。修无修修。会者近尔。迷者远乎。言语道断。非物所拘。差之毫厘。失之须臾。

24、佛说:万物皆无常,有生必有灭;不执著于生灭,心便能寂静不起念,而得到永恒的喜乐 人因企求永远的美好、不死而生出了诸多痛苦。 25、佛曰:刹那便是永恒

26、古寺月色参禅何须山水地,灭却心头火亦凉。

27、佛曰:净心守志。可会至道。譬如磨镜。垢去明存。断欲无求。当得宿命。28、佛曰:种如是因,收如是果,一切唯心造。

29、佛曰:执著如渊,是渐入死亡的沿线 佛曰:执著如尘,是徒劳的无功而返 佛曰:执著如泪,是滴入心中的破碎,破碎而飞散 佛曰:不要再求五百年,入我空门,早已超脱涅磐

30、禅者心也,心中有禅,坐亦禅,立亦禅,行亦禅、睡亦禅,时时处处莫非禅也。禅也是顿生的,特定的时间,特定的空间,人顿悟,得禅意。

31.空中,梧桐落叶飘零;眼前,萧瑟秋花凝霜。一位秀才问赵州禅师:“此情此景,如何感悟人生?”赵州禅师淡淡地说:“不雨花犹落,无风絮自飞。” 32、有人问大龙智洪禅师:“什么是微妙的禅?” 智洪禅师回答:“风送水声来枕畔,月移山影到窗前。”

33、轮回自然界万物最灿烂之日,为何就是委地之时? 34、问佛∶如果遇到了可以爱的人,却又怕不能把握怎麽办?佛曰∶留人间多少爱,迎浮世千重变;和有情人,做快乐事,别问是劫是缘。 35、妙谛青青翠竹无非般若,郁郁黄花皆是妙谛。

篇四:佛家语录,与有缘人共享

佛曰:人生有八苦,生老病死,爱别离,怨长久,求不得,放不下。

佛曰:命由己造,相由心生。时间万物皆是化相,心不动万物皆不动。心不变,万物皆不变。

佛曰:一花一世界,一草一天堂,一叶一如来,一砂一极乐,一方一净土,一笑一尘缘,一念一清静,心若无物就可以一花一世界,一草一天堂。

佛曰:一念愚即般若绝,一念智即般若生。

佛曰:笑着面对,不去埋怨,悠然,随心,随性,随缘,注定让一生改变的只在百年后那一朵花开的时间。

佛曰:一切皆为虚幻。

佛曰:坐亦禅,行亦禅,一花一世界,一叶一如来,春来花自清,秋至叶飘零,无穷般若心自在,语默动静体自然。

佛曰:一切本为法,如梦幻泡影,如露亦如电,应作如是观。

佛曰:由爱故生忧,由爱故生怖,若离与爱者,无忧亦无怖

佛曰:忘记不等于从未存在,一切自在来源于选择,而不是刻意。不如放手,放下的越多,越觉得拥有的更多。

佛曰:爱别离,怨憎会,撒手西归,全无是类,不过是满眼空花,一切虚幻

佛曰:菩提本无树,明镜亦非台,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

佛曰:缘来则去,缘去则散,缘起则生,缘落则灭

问佛:世间为何多苦恼?佛曰:只因不识自我

问佛:世间为何有那么多遗憾?佛说:这是一个婆娑的世界,婆娑既遗憾,没有遗憾给你再多的幸福,也不会体会快乐。

问佛:如何让人们的心不再感到孤单?佛说:每一颗心生来就是孤单而残缺的,多数带着这种残缺度过一生,只因与能使它圆满的另一半相遇时,不是疏忽错过就是已失去拥有它的资格。

春花秋月夏杜鹃,冬雪寂寂溢清寒。

佛曰:静心守志,可会至道,譬如魔镜,垢去明存,断欲无求,当得宿命。

人生在世如生处荆棘之中,心不动,人不妄动,不动则不伤,如心动则人妄动,伤其身痛其骨,于是体会到世间诸般痛苦

佛曰:从忘我到无我,那就是禅心的显现了

佛曰:不可说,不可说,一说即是错

佛曰:刹那便是永恒

佛曰:种如是因,收如是果,一切唯心造

佛曰:执着如深渊,是渐入死亡的沿线

佛曰:执着如尘,是徒劳的无功而返

佛曰:执着如泪,是滴入心中的破碎,破碎而飞散

不雨花犹落,无风絮自飞

问佛:如果遇到了可以爱的人,却又怕不能把握怎么办?佛曰:留人间多少爱,迎浮世千重变,和有情人做快乐事别问是劫是缘

与山水亲近,受自然洗礼,像梅水初放,似水滴轻贱;此情此境,已分不清哪是山水,哪是人心,山水就是我,我就是山水;心底唇边微笑中发出愿望:愿将山水供生佛,修到梅花伴醉翁。

篇五:经典佛教名言集萃

竹是无心树

莲如有脚花

*西方竹叶千年翠

南海莲花九品香

*一苇渡江,达源溯六祖

九年面壁,妙理悟三乘[河南少林寺面壁洞]

*南海慈航,渡来北楚

西方法雨,洒遍东山[湖北大冶大洪山寺,祀如来、

观音]

*净土莲开,一花一佛一世界

牟尼珠现,三摩三藐三菩提[台湾台中慈善寺]

*清华真佛地

庄严古洞天[安徽九华山华严洞](汗??上联刚看到时还以为是清华大学??) *岐分相映流乃一

山不在高佛有灵[台湾台北县岐山岩,祀清水祖师](斗胆问一句:清水祖师是谁?)

*金山挂月窥禅径

沙鸟听经恋法门[福建安溪龙门镇金沙岩](金沙??恩,沙沙的头发确是金色的)

*修德种因法身圆妙

水清月现玉盖尊严[台湾彰化修水岩]

*山静尘清,水参如是观

天高云浮,月喻本来心[河北承德水月庵]

*龙井茂青松,群沾法雨

泉岩生翠竹,普荫慈云[台湾台中龙泉岩]

*紫气东来,海上犹传天乐近

云霞西涌,人间长见法轮新[台湾台中紫云岩]

*湖畔显灵,大士婆心,济拔三途苦

山前圣景,莲瓣九品,广渡诸有情[台湾云林湖山岩]

*六根未净,六欲未除,听此间暮鼓晨钟,说方便法

也不是真,也不是假,愿天下痴男怨女,作如是观[湖北孝感六也茶楼戏楼] *大大肚能容万物

微微笑看破群生[天王殿]

*处处无非菩提海

山山尽是普陀崖[甘肃天水罗汉堂]

*祥云蔼蔼来南海

甘露湛湛润炎方[澎湖马公镇观音亭]

*见见见,非见非见,见非见

闻闻闻,不闻不闻,闻不闻[湖北房县凤凰山观音洞]

*翠翠殷殷,处处花花果果

风风雨雨,年年暮暮朝朝[福州西禅寺]

*双双玉井,碧澄冷浸千秋月

六六玄峰,翠耸光连万壑云[河南少林寺西坊]

*芸芸众生,善善恶恶一杯土

茫茫大地,真真假假总成空[河南水城普明寺]

*妙手空空,一弹流水一弹月

余音袅袅,半入江风半入云

*念念弥陀佛,佛教观佛观自佛

心心极乐天,天命酬天酬性天

*里面清清净净,安安闲闲,无非妙谛

到头囫囫囵囵,活活泼泼,便是如来

*斋鱼敲落碧湖月,觉觉觉觉,先觉后觉,无非觉觉

法钟撞破麓峰云,空空空空,色空相空,总是空空

*一花一世界,一叶一如来,色色空空,妙相同参成佛国

三藐三菩提,三乘三觉悟,生生世世,法轮有幸现金身

*运法眼看得分分明明,这个该如何,那个该如何,到头来无可如何,绝世慈悲都如梦

把灵心养的活活泼泼,动机亦在此,静机亦在此,立脚处全然在此,自家智慧便通神

*碧水映诸天,色即空,空即色

云龛崇宝地,来如见,见如来

*果有因,因有果,有果有因,种甚因结甚果

心即佛,佛即心,即心即佛,欲求佛先求心

*松声竹声钟磬声,声声自在

山色水色烟霞色,色色皆空

*风声水声钟鼓声,声声入妙

月色山色烟霞色,色色皆空

*音即是观,观我观人观世界

士何称大,大经大法大慈悲

*人道贵道禽道兽道,道道相传

胎生卵生湿生化生,生生不已

*开口便笑,笑古笑今,凡事付之一笑

大肚能容,容天容地,于己何所不容

*白鸟忘饥,任林间云去云来,云来云去

青山无语,看世上花开花落,花落花开

*迷则不觉,觉则不迷,好从大圆镜中照出本来面目

色即是空,空即是色,却自真如界里证明无上菩提

*似洞非洞,适成仙洞

有门无门,是为佛门[浙江青田石门洞]

*佛云:不可说,不可说

子曰:如之何,如之何[四川峨眉山息心所]

*善哉善哉,即非善法

如是如是,故名如来

*印不即离间,是相非相

悟最澄明处,内空外空

*天道人道圣道,谓之大道

善缘结缘福缘,佛之妙缘

*十方善,十方缘,十方结果

同修道,同修德,同修成仙

*修清净,养自性,果然自在

守清规,说清话,真是清闲

*若不回头,谁替你救苦救难

如能转念,何须我大慈大悲[浙江萧山观音寺]

*消释三幡欲界色界无色界

宣扬诸部大乘上乘最上乘

*泓寺泓庙泓佛堂,世界无二

石山石洞石佛像,天下第一

*心即佛,佛即心,须要认清脚跟

色是空,空是色,莫教妄起念头

*在在自心观自在,自观观自在

来来如意见如来,如见见如来

*寿无量,法无边,无是无非无烦恼

人有缘,度有难,有因有果有菩提

*求自在不自在,知自在自然自在

悟如来想如来,非如来如是如来

*大叩大鸣,小叩小鸣,普觉梦中之梦

一声一佛,千声千佛,遥闻天外有天

*无我无人无众生,寿者皆以无为法

如露如电如梦幻,泡影都作如是现

*世外人法无定法,然后知非法法也

天下事了犹未了,何妨以不了了之

*大肚皮千人共见,何所有,何所不有

开口笑几时休息,无一言,无一可言

*见了便做,做了便放下,了了有何不了

慧生于觉,觉生于自在,生生还是无生

*百千日月,百千须弥,卢不出莲花瓣里

八万天人,八万贤圣,众同游香水海中

*菩提会菩提,具大神通,忽现千般千眼

自在观自在,是真佛力,总有慈念慈悲

*乐境大殊苦境,苦境易离,乐境早寻离苦境

善心即是天心,天心难合,善心常在合天心

*不生不灭,不垢净,不增减,度十方苦是名诸佛

无我无人,无众生,无寿者,离一切相方见如来

*佛地有声传,无非鸟声泉声、风声雨声,声声证寂

禅门无色相,只有山色月色、树色云色,色色悟空

*教本同源,遍大千世尊,无非要人以慈以孝以敬

试则不贰,愿恒河沙众,各自供养而父而母而师

*山即是空,水即是空,花花草草亦即是空,到此恍然空诸所有]

天不可说,地不可说,人人物物都不可说,既然如此说个什么

*花即是禅,鸟即是禅,山耶云耶亦即是禅,钟磬声中随你自寻禅意去 男可成佛,女可成佛,老者少者都可成佛,松杉影里何人不抱佛心来

众生成佛时,普见众生是佛

万法悟空后,始知万法不空(佛理联)

大因缘宛若虚空,岂能超出

真解脱譬如幻物,不可执持(佛理联)

修道是修心,心空即是涅盘岸

见因如见果,果苦莫如地狱人(佛理联)

死生其实圆融,并无世外涅盘岸

迷悟本来同体,哪有梦中觉醒人(佛理联)

不管它假假真真,滚滚红尘多变幻

无非这空空色色,花花世界永轮回(佛理联)

水清月现,水浊月亡,月本无为常自在

风住幡停,风吹幡动,幡何有异只随缘(佛理联)

觉后照空离相,则无我无人,无众生寿者

迷时住色起心,即有神有鬼,有地狱天堂(佛理联)

日征月迈景常新,看柳绿花红,随时轮转

地久天长人易老,趁风轻云淡,作法界观(佛理联)

人身失却,如秤锤落井,砺石沉潭,朗朗乾坤,须何时再见

罪业造成,纵仙术隐空,神通入海,冥冥报应,亦在劫难逃(佛理联)

问业轮滚滚,恩爱别离,曾有几多悲泪流?可怜你老来病也,五阴还盛

叹苦海茫茫,怨憎聚会,又将不少孽缘结!怎奈他生者死时,一气难求(题“八苦”)

一心常忍辱

万事且随缘(题忍辱波罗蜜)

说食何尝饱

闻经不在多(佛理联)

透彻何劳竖指

空灵惟解拈花(佛理联)

境转心行心转境

缘随意乐意随缘(回文佛理联)

至高无上菩提道

微妙甚深方便门(佛理联)

彻底掀翻无一事

完全看破笑三声(佛理联)

历事炼心真境界

闻经生信大因缘(佛理联)

八万法门行遍易

三千世界看穿难(佛理联)

无所从来,实非诸相

得成于忍,不住其心(题《金刚经》)

但尽凡情,别无圣解

不离自性,即是福田(集句)

八万法门,观心为上

百千方便,念佛在先(佛理联)

天女散花,禅心不乱

羚羊挂角,悟迹难寻(佛理联)

三百六十行,行行能办道

八万四千法,法法是修心(佛理联)

本无月缺月圆,它随顺你

虽有花开花落,你任由它(佛理联)

般若立圆宗,教门原不共

菩提归大海,法味本相同(题天台宗,仿五绝体联)

万法唯心,心性自然成自在

三车济众,众生如实见如来(佛理联)

同上慈舟,共登般若波罗蜜

普沾甘露,常念南无观世音(题普陀山,兼题念观世音法门)

朝此山来,眼前草木有灵气

悟其道去,身外乾坤无俗尘(题朝山,兼题诸佛教名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