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一个乌烟瘴气的喧嚣迷茫时代,在一个颠倒是非的时代里生活,个体性的痛楚可想而知,除非你放弃自身的价值标准,与这个肮脏的时代握手言和,或者闭上眼睛装睡。可是即使是在外部环境非常糟糕的情况下,一个人依然可以选择过一种合乎德性的生活,并以此来安排自己的日常生活,依然可以选择不止做个“好人”,还可以做个“好公民”。适度的痛苦让人喋喋不休,而太多的苦难则让人们默默承受。 所谓沉默的诗意,或者诗意的沉默,并不是里面只有鸟语花香曼语轻歌,没有血泪苦难和绝望,而恰恰是拽着眼泪和一无所有时的哀恸,是穿山越岭返乡之路的跌跌撞撞,是知其所来知其所终的安天知命。在这个时代,似乎总有一种向下的力量要把所有人拉低,总有一种执拗的怀疑要撕破人道主义的温情面纱。我养过一只小狗,见到任何人都会扑通倒地,然后亮出柔软的腹部邀请被抚摸。这种因为对世界懵懂无知而拥有的绝对安全感真叫人嫉妒。与此相对,那种用尽一切气力、寻找一切机会去放声大笑的生活恰恰是活在当下的反应,是一种缺乏安全感的表现表现。[约翰? 密尔说:"假如我们随时都有可能被任何在那一刻比我们强大的东西剥夺走一切,那么我们的生活的意义就只剩下满足于当前这一瞬间了 "]这个比我们更为强大的、随时可以剥夺走一切的东西在密尔的心中是利维坦式的国家,但它同样也可以是逝者如斯夫的时间,是不可测的命运第一眼瞥去,那模样是令人心悸的孤独。海德格尔说,人是一种“被抛”的存在。生而为中国人、德国人、美国人、利比亚人,只是一个纯粹的偶然,自主性在这里根本不起任何的作用。然后,你在如此这般的家庭氛围、如此这般的`传统文化、如此这般的价值世界里逐步成长,然后有一天,你拥有了理性的反思能力,你发现过往的一切不仅有美好,也有谎言、欺骗、愚弄和神话。不管是一个人,或者一个民族,如果缺少深厚的哲学传统去沉思命运的无常,没有坚定的宗教信仰去抵御时间了清洗,也没有强健的法治精神和权利意识去抗拒国家的暴力,那么唯一可做的事情就是歇斯底里的狂欢和饕餮,起哄或围观。我最希望读到的,是通俗的语言表达高深的思想,最不喜欢读到的,是用高深的语言表达浅俗的想法。 事实上多少人因为做到了后一种情况而沾沾自喜啊中国之所以没有悲剧,是因为站在伦理生活的视域里,所有的屈辱、苦难和不幸要么来自一地鸡毛的伦常纠葛,要么来自晴天霹雳的无常命运,前者的道理说不清楚,后者的道理没处可说,于是乎中国式好人对于"为什么"的追问最后只能化约为认命。即使隐晦地指向公权力所带来的制度性耻辱,那也必须处理成少数害群之马的个人行为,而与整体性的制度不正义无关。这样一种自我阉.割的处理方式导致中国式的"好人电影"传达的无非是些逆来顺受...要做淡定的一小撮,而不是狂热的大多数。你永远都无法叫醒一个装睡的人,除非那个装睡的人自己决定醒来。人类的愚蠢在于一而再再而三地重蹈覆辙。一种未经反思的人生是不值得过的人生,一个无从选择的幸福生活不是真正的幸福生活,而只是"被幸福"。我曾经一度认定,没有人可以仅凭一己之力站立,每个人都在寻找那个可以用尽全身气力去拥抱的对象,并且希望这个拥抱可以让自己变得安全、强大甚至完满。但是随着年龄的增长,我越来越认同昂山素季的这个说法:“真正的改变是通过理解、同情、正义、爱心后的内在变化。”只有经历了如此这般的内在变化,你才会和自己停战,才能够学会“不自负、不迟疑、也不骄慢”地与世界媾和。小至个体,大到国家,概莫能外。
人在路上走的时候,如果他要突然回想什么事就会机械地放下脚步;想要忘掉刚才的倒霉事就会不知觉加快脚步。昆德拉将之归结为“存在主义数学方程式”:慢的程度与记忆的强度直接成正比,快的程度与遗忘的强度直接成正比。这个方程式可推断出各种原理:我们的时代被遗忘的欲望纠缠,它迷上了速度魔鬼。
陈嘉映把基于数学语言的理解称为“技术性理解”,技术性理解就事物之可测量的维度加以述说,它有助于我们了解自然界的精确结构和机制,但是它并不能取代常识的理解,因为它“触及不到很多日常事实”。与此相反,自然语言虽然只能进行短程推理,但它始终坐落在生活形式之中。自然理解天生就包含着直接性,这是一种与周遭事物打成一片的“领会”和“感悟”,包含着心领神会的洞察、知觉的同情以及历史的移情“脱下军衣,是一个良善的国民”,这句话之所以动人心魄,是因为这里的良善有军衣的衬托,有对那个“本应是保护我们的,而它有时候却自行其实地杀害我们和让我们杀人”的体制的控诉,只有在这个意义上,善良并不就是哭哭啼啼,善良同样也能带来震撼的力量你永远无法叫醒一个装睡的人。
1) 交朋友,还是要从低交起;等人家到了高位已不缺朋友,或者不讲朋友了。 --刘震云 《我叫刘跃进》
2) 手机,原来就是为了方便人的,没它的时候,人挺自由,有了它人成风筝了。别怪手机还是人的事。 --刘震云 《手机》
3) 借钱的时候会发现朋友挺少的,想要托管一件事的时候,发现朋友更少了。 --刘震云 《手机》
4) 深渊有底,人心难测。 --刘震云 《我叫刘跃进》
5) 酒精把一个人变成了另一个人,或一个人想借酒把自己变成另一个人,是百年千年的常态。 --刘震云
6) 我可算看透了,不要异想天开,不要总想着出人头地,就在人堆里混,什么都不想,最舒服,你说呢? --刘震云 《一地鸡毛》
7) 该做就做,不做时就不要乱说。事情还没做,何必去说? --刘震云 《故乡天下黄花》
8) 有钱人在有权人面前还是没有尊严的。 --刘震云 《我叫刘跃进》
9) 你平日最信任的人,往往就是埋藏在身边的定时炸弹。 --刘震云 《我叫刘跃进》
10) 找人办事,如同在单位混事,只能投靠一个主子,人家才死力给你办;找的人多了,大家都不会出力;何况你找多了,证明你认识的人多,显得你很高明,既然你高明能再找人,何必再找我?这时除了不帮忙不说,还容易产生抵触心理,说不定背后再给你帮点倒忙,看你不依靠我依靠别人这事能办成! --刘震云 《一地鸡毛》
11) 穆桂英五十三岁又挂帅,李雪莲四十九岁又失身。 --刘震云 《我不是潘金莲》
12) 俗话说得好,一个人撒米,一千个人在后边拾,还是拾不干净。 --刘震云 《我不是潘金莲》
13) 寡言的人,就是不断思考的人! --刘震云 《我不是潘金莲》
14) 世间的事怕就怕在同盟。 --刘震云 《手机》
15) 世界上最可怕的事,是你把别人当成了朋友,别人并没拿你当朋友。另一个判断朋友的标准是,在你走投无路时,你想投奔的人和你能投奔的人,到底几个。 --刘震云
16) 人在世界上一用心,事情就深入和复杂了;或者,事情就变了。这个人在用心生活,证明他已经从不用心的阶段走过来了。 --刘震云 《我叫刘跃进》
17) 许多人栽跟头,没栽在大字上,皆栽到小字上。或者,没领会小字的深意。 --刘震云 《我不是潘金莲》
18) 世人笑他太疯癫,他笑世人看不穿。 --刘震云 《手机》
19) 什么叫朽败?朽败并不仅仅是贪赃枉法、侵吞收贿和搞女人,最大的朽败,是身在其位不谋其政。比这更朽败的,是像刁成信这样的人,身在其位在谋反政。更大的朽败是,刁成信明明在反政,你还奈何不了他,因这常务副市长不是蔡富邦确定的,同样也是省里确定的。 --刘震云 《我不是潘金莲》
20) 一粒葡萄,三十多只猴子在争,葡萄只能扔给一只猴子;葡萄不松手,三十多只猴子都围着你转;葡萄一丢手,丢到一只猴子嘴里,其他猴子会一哄而上;吃到葡萄的那只猴子,也会转脸不认人。现在的人都短,搞政治也跟做买卖一样,皆一把一结。而葡萄留在自己手里,还不单能容猴子们围着你转,而更大的益处是,这些猴子不会干转,或多或少,总会给你献个寿桃。 --刘震云 《我不是潘金莲》
21) 生活的意义是什么?就是企盼。 --刘震云
22) 塔铺,镇名的由来,是因为镇后村西坛上,竖着一座歪歪扭扭的砖塔。塔有七层,无顶,说是一位神仙云游至此,无意间袖子拂符塔顶拂掉了。 --刘震云 《塔铺》
23) "法院院长王公道倒从容镇定。看守李雪莲的是警察,属公安局,跟法院是两个系统。" --刘震云 《我不是潘金莲》
24) 别打开那匣子(手机),打开那匣子你魂都不安了。 --刘震云 《手机》
25) 盗贼头子都觉得不读书适应不了形式。 --刘震云 《我叫刘跃进》
26) 她接着说了一句歌德般的誓言:“艺术,就这样,来源于消遣;是时间,把它们便严肃了。” --刘震云
27) 老家如同一个大尾巴,时不时要掀开让人看看羞处,让人忘记你仍是个农村人。 --刘震云 《一地鸡毛》
28) 别人不诚实可以,连医生都这么不诚实了,还叫人怎么活 --刘震云 《一地鸡毛》
29) 你也无非是买豆腐、上班下班、吃饭睡觉洗衣服,对付保姆弄孩子,到了晚上你一页书也不想翻,什么宏图大志,什么事业理想,狗屁,那是年轻时候的事,大家都这么混,不也活了一辈子?有宏图大志怎么了?有事业理想怎么了?“古今将相在何方,荒冢一堆草没了!”一辈子下来谁不知道谁! --刘震云 《一地鸡毛》
30) 累。累。实在是累。 王全失眠更厉害了,一点睡不着,眼里布满血丝,头发乱糟糟的象个鸡窝。大眼看去,活象一个恶鬼。脾气也坏了,不再显得那么宽厚。有天晚上,因为“磨桌”打鼾,他狠狠将磨桌打了两拳。磨桌醒来,蒙着头呜呜的哭,他又在一旁啅牙花子,“这怎么好,这怎么好。”磨桌脑仁更痛了。一看书就痛,只好花两毛钱买了一盒清凉油,在两边太阳穴上乱抹。弄得满寝室都是清凉油味。我一天晚上到宿舍见他又在哭,便问: “是不是王全又打你了?” 他摇摇头,说:“太苦,太苦,班长,别让我考大学了,让我考个小中专吧。” --刘震云 《塔铺》
31) 现在是哪儿还有净土呢,是一机在手,在劫难逃。 --刘震云 《手机》
32) 大家都在水中央,你就不能伸手,你一伸手,他一把抓牢你,救他的结果,连你自己也被拖累,不如主动按他的脑袋,早点把他淹死,少了一个拖累不说,船怎么沉的别人永远不知道。 --刘震云 《我叫刘跃进》
33) 贵人不是笑眯眯自动走到你眼前的,世上不存在守株待兔,贵人是留给对人有提前准备的人的。 --刘震云 《我叫刘跃进》
34) 草原是那宽银幕电影,北京就是这电视屏幕,人得缩着活。 --刘震云 《手机》
35) 一件严肃的事,可不能让它变成笑话。 --刘震云 《我不是潘金莲》
36) 如果一个民族的桥寿命只有年,说明其远见也只有年。 --刘震云
37) 走了的马大,死了的妻贤。 --刘震云 《我叫刘跃进》
38) 一个人的孤独不是孤独,一个人找另一个人,一句话找另一句话,才是真正的孤独 --刘震云 《一句顶一万句》
39) 世上的事情,原来件件藏着委屈。 --刘震云 《一句顶一万句》
40) 她想当面问一问秦玉河,去年离婚到底是真还是假。现在问这句话的目的,跟前些天不一样;前些天倒腾这句话是为了打官司,现在不为打官司,不再是弄清真假之后,还要与秦玉河再结婚再离婚,让秦玉河也跟他现在的老婆离婚,大家折腾个够,大家折腾个鱼死网破,而是就要一句话。世上有一个人承认她是对的,她就从此偃旗息鼓,过去受过的委屈也不再提起。李雪莲无法将真想证明给别人,只能证明给自己。就此了结既是为了了结过去,也是为了开辟未来。 --刘震云 《我不是潘金莲》
41) 半夜做了一个梦,梦见自己睡觉,上边盖着一堆鸡毛,下边铺着许多人掉下来的皮屑,柔软舒服,度年如日。 --刘震云 《一地鸡毛》
42) 不知是天漆黑,还是风物静,这时思想异常集中,背的效果极好。到学校打熄灯钟时,我们竟背熟了三分之一。我们都有些惊奇,也有些兴奋,便扔下书本,一齐躺倒在路旁的草地上,不愿回去。 天是黑的,星是明的。密密麻麻的星,撒在无边无际的夜空闪烁。天是那么深邃,那么遥远。我第一次发现,我们头顶的天空,是那么崇高,那么宽广,那么仁慈和那么美。我听见身边李爱莲的呼吸声,知道她也在看夜空。 我们都没有话。 起风了。夜风有些冷。但我们一动不动。 突然,李爱莲小声说话:“哥,你说,我们能考上吗?” 我坚定地回答:“能,一定能!” --刘震云 《塔铺》
43) 每到第二年春天,面对着剩下的几根小棍棍,小林和小林老婆都发誓,等秋天再不买大白菜。可一到秋天,看着一堆堆白菜那么便宜,政府在里边有补贴,别人家一车一车推,自己不买又感到吃亏。这种矛盾焦急心理,小林感到是一种折磨,其心理损耗远远超过了白菜的价值。 --刘震云 《一地鸡毛》
44) 马中却泰然站在“磨桌”跟前,看着他睡,“磨桌”猛然惊醒,象受惊的兔子,瞪着惺忪的红眼睛看着老师,很不好意思。马中弯腰站到他面前,这时竟安慰他: “睡吧,睡吧,好好睡。毛主席说过,课讲得不好,允许学生睡觉”接着,一挺身,“当然,故而,你有睡觉的自由,我也有不讲的自由。我承认,我水平低,配不上列位,我不讲,我不讲还不行吗!” 接着返回讲台,把教案课本夹在胳肢窝下,气冲冲走了。 --刘震云 《塔铺》
45) 其实世界上事情也很简单,只要弄明白一个道理,按道理办事,生活就像流水,一天天过下去,也满舒服。舒服世界,环球同此凉热。 --刘震云 《一地鸡毛》
46) 当然小林在单位混了这么多年,已不像刚来单位时那么天真,尽说大实话;在单位就要真真假假,真亦假来假亦真,说假话者升官发财,说真话倒霉受罚。 --刘震云 《一地鸡毛》
47) ”李雪莲头一回见王公道,王公道才二十六岁。王公道那时瘦,脸白,身上的肉也白,是个小白孩。“ 李雪莲提着老母鸡拍王庭长的门。二十年后,王厅长提着猪腿拍李雪莲家的院门。 二十年!一个青春! --刘震云 《我不是潘金莲》
48) 一切不要着急,耐心就能等到共产主义。倒是使人不耐心的,是些馊豆腐之类的日常生活琐事。 --刘震云 《一地鸡毛》
49) 孟尝君结交鸡鸣狗盗之徒是有道理的。 --刘震云 《我叫刘跃进》
50) 古风存于鄙地,智慧存于民间。 --刘震云 《我叫刘跃进》
刘震云的双重生活
一身黑色西装的刘震云和一袭红裙的刘雨霖出现了。他们在前排坐下,记者们的长枪短炮聚拢了过去,咔嚓声响起。这是2016年9月20日上午,西安。第三届丝绸之路国际电影节开幕影片《一句顶一万句》的发布会现场。电影改编自刘震云的同名小说,导演刘雨霖是他的女儿。
刘震云的名字以“原著/编剧”的头衔醒目地出现在海报的第一位置,整个发布会上,他是主导现场的角色。这并非刘震云在今年中国电影大银幕的唯一一次出场——发布会前一天,另一部根据刘震云作品改编、由冯小刚执导的《我不是潘金莲》将推迟到11月上映的消息刚刚曝出。因为两部改编的电影同时上映,曾有媒体称2016年为“刘震云年”。
几天后,他又出现在西班牙圣塞巴斯蒂安电影节上与获影后的范冰冰、获最佳影片的冯小刚的合影中。在一篇报道中,“范冰冰眼含热泪,兴奋地拥抱了导演冯小刚和编剧刘震云”。
我们村
作家刘震云来自河南。这位在北京生活了近40年的作家日常话语里还是会经常出现“我们村”、“俺村”。别人说他幽默,他说“我是我们村最不幽默的人”。他是1978年的河南省高考状元,进了北大中文系,上课时不理解班上女生嘴里总嚼着点什么,“按照我在村里的经验,这是在我们村牛棚里才能出现的情况”。
刘震云作品中的故事背景很多都是他的家乡,人物的职业也经常是钉鞋的、杀猪的、贩驴的、剃头的一类的乡村手艺人。在北京工作生活的这30多年里,他从未中断过与故乡的联系。直到现在,他每年都会回延津县城或西老庄村住一段时间,一住就是一两个月。他在接受当地媒体的一次采访中说,“回到村里,就像鱼儿回到了大海。”
即便在从作家到电影人的转换中,刘震云外表的改变也是极其有限的。几年前有一次他与冯小刚一起参加电影宣传,一个裤腿卷在膝盖上就上台了。底下一片笑声。女儿刘雨霖后来对母亲说,“哎呦,妈,我爸太丢人了。”
他有时会客串角色。这次是在《一句顶一万句》中扮演一个相亲者,一个“不着调的”卖手机的.中年男人,穿西装打领带,戴黑框眼镜,劈头就问对面的女人:“尼采知道吗?”这个装文化人的相亲男在问了4个“知道吗”的问题之后被女方轰走了。
刘震云曾经多次解释过介入影视圈的事情:“大家肯定觉得我在电影里介入得特别深。其实呢,真实情况太简单了!有一个好朋友是电影界的人,我知道我们会心的程度,他是能把电影做好的。就好像去汴梁,你和一个人投脾气,但到另外的路口又有一个人,也去汴梁,也投脾气,也就结伴往前走了。我对影视的介入就是说句话而已。这种介入我在生活中每天都特别多,我去菜市场,会问,萝卜怎么卖啊?人家说一毛五,我一拎,走了,就没人说我对这个萝卜和菜市场介入深。”
宋方金记得有一次在出租车上,刘震云提起《一地鸡毛》里的小林,这个小林现在会是街头的一个下岗工人呢,还是会变成了潘石屹?他问宋方金,你觉得变成哪种人更有意思?宋方金答,当然是变成潘石屹更有意思了,你可以写一写这个社会的波澜变化。
“刘老师说了一句特别重要的话,他说我跟这些富人不亲近,就是不喜欢这些人,不喜欢这些富人,还是更喜欢写尴尬的人,失意的人。”宋方金回忆。
乡村生活让刘震云同样感到,人并不会因为阶层与身份就在智识上被区隔。刘震云觉得姥姥有见识。尽管她矮矮的,不识字,但会干活,姥姥割麦子,她割到地头,别人只能割一半。他问姥姥为什么割得这么快,姥姥说,不要直腰,直了第一次,你就要直第二次、第三次。
刘震云对所谓的知识分子不时流露出不屑:“有时候读他们十年书,还不如听卖豆腐的、剃头的、杀猪的、贩驴的、喊丧的、染布的、开饭铺的一席话呢。特别是中国作家,也假装是‘知识分子’,他们一写到劳动大众,主要是写他们的愚昧和无知,‘哀其不幸,怒其不争’,百十来年没变过。采取的姿态是俯视,充满了怜悯和同情……更大的问题在于,他们认为重要和强调的事情,我舅舅和我的表哥们认为并不重要;他们忽略和从没想到的事情,却支撑着我亲人们的日日夜夜。他们与街头暴力乞讨者不同的是,乞讨者把匕首扎到了自己身上,他们把刀子扎到了别人身上。我讨厌这样的写作,讨厌这种‘知识分子’的写作。”
(摘编自《人物》2016年第10期,作者刘磊)
4.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一项是(3分)
A.“刘震云对所谓的知识分子不时流露出不屑”,这虽然表达出他对知识分子的严厉批评,但也体现出他对知识分子的偏见。
B.本文采用倒叙的方式,突出刘震云在影视界取得的成功,引起读者的兴趣,关注他除创作之外的另一重生活。
C.刘震云谈到他介入影视圈的那一段话,表现他对影视发自内心的喜欢,意在体现他对普通百姓生活的热爱。
D.本文多次写到刘震云的农村经历,突出强调农村生活对他产生的刻骨铭心的影响,旨在表现他对底层人民的同情。
5.请简要概括刘震云在文学写作与影视界取得双重成功的内在原因。(4分)
6.对于作家刘震云介入影视圈,大众有褒有贬,你又是如何评价的?请结合文本谈谈你的看法。(5分)
参考答案:
4.B(A项“偏见”提法不对。C项“对普通百姓生活的热爱”不对,应改为“幽默与老练”。D项不是文章的重点,重点在表现他的人生本色,揭示他成功的内在原因。)
5.(1)他的作品深深植根于现实,富有生活气息;(2)他的创作关注底层人的生活,善于发现劳动大众的真善美。(3)他风格幽默,作品反映百姓的生活,为大众所喜闻乐见。(4)他敢于突破自己,却保持自己的人生本色。(答对一点得1分,两点得3分,答对任何3点得4分。其他答案,言之成理,酌情给分。)
6.刘震云以两种方式介入影视圈,一是担任编剧,二是客串角色。
从褒的角度作答:
(1)因为他对影视发自内心的喜欢,所以介入影视圈,可尽情发挥自己的特长。(2)他介入影视圈,一般是担任编剧,由于文学作品出自自己之手,对作品的把握有一般人难以达到的深度,编剧起来,驾轻就熟。(3)他敢于挑战自己,并且所客串的角色是经过选择的,非主要角色,所演角色体现他的本色,符合作家本人的个性特点,给观众眼前一亮之感。(4)他有自知之明,介入影视圈只局限在自己创作的作品范围。
从贬的角度作答:
(1)影视作品带有商业性质,会影响作家创作的质量。(2)毕竟他不是专业演员,客串角色有哗众取宠之嫌。(3)他介入影视圈是作家队伍浮躁喧嚣的体现,应该引起重视,作家应该甘于寂寞,才能写出好作品。
(答对一点得1分,两点得3分,答对任何三点得过5分,其他答案,言之成理,酌情给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