励志一生网 > 优美句子 > 介绍印度舞优美句子 正文

介绍印度舞优美句子

时间:2025-05-06 16:03:03

教学目标 :

(一)知识目标

1、积累字词,以课本“读一读,写一写”中的为主。

2、了解印度舞蹈的特点。

(二)能力目标

1、体会文章精妙的语言魅力,学习运用比喻、排比等修辞手法。

2、感受舞蹈艺术“飞动的美”,提高艺术欣赏能力。

(三)情感目标

引导学生广泛接触吸收外国优秀文化,开阔视野,陶冶性情。

教学重、难点:

(一)教学重点

学习作家冰心大量运用修辞手法描写视觉形象的写作手法,品味并积累优美的语句。

(二)教学难点

如何感受美,形成自己的审美观。

教法分析:

1、诵读法。在课堂教学中应引导学生反复诵读,深入品味,提高语言感悟能力。

2、联想想象法。在课堂教学中应激发学生的丰富想象力,深入体悟语言的内涵。

学法要求:

1、充分预习

2、小组合作学习

教学手段:

多媒体CAI课件、关于印度舞蹈和中国舞蹈的视频、图片

教学评价:

1、小组竞争

2、教师的语言评价

教学流程:

1、情景导入 ——说舞蹈

2、自主学习——读雅句

3、合作交流——解困惑

4、延伸提高——用妙语

5、课堂小结——谈感受

课时安排:一课时

课前准备:

1、布置学生预习课文,会写生字,准备注音,排除字词障碍。

2、利用VCD、DVD搜集一些印度舞蹈、中国舞蹈资料。

3、多媒体课件(powerpoint)

教学设计:

一、创设情境,以舞导入

许多同学喜爱绘画,喜欢唱歌;也有些同学有乐器或舞蹈方面的特长,具有一定的艺术鉴赏力。在上课之前,我们先欣赏一段舞蹈,请同学们说说这是哪一个国家的(播放一首印度音乐的片段)。

利用多媒体播放《印度舞》选段,展示美丽、华贵的印度服饰;活力四射印度舞蹈;神气的印度风情,让同学们产生浓郁的兴趣,很快进入兴奋状态。

师:请同学们用心欣赏这段舞蹈,然后说说你们的感受。

生:自由发言,教师适当鼓励。

不同国家和地域的音乐、舞蹈能够反映不同的文化风情。比如说我们的邻邦印度,就一向以其独具特色的歌舞闻名于世。(简单介绍印度舞蹈的特征)

动人的音乐,优美的舞姿,都会给人一种美的享受,可同学们用自己的语言来表达时,却似乎捉襟见肘,为语言的匮乏而苦恼,但大家别急,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冰心老人的《观舞记》,相信通过本文的学习,大家会有许多收获的。

二、配乐朗读,整体感知

(学生轻声自由读课文,读时以轻音乐陪衬。)

要求:1、给课文标上小节号。(共22小节)

2、这篇文章的文字非常优美,也有一些生字词,请同学们参考注释自读全文,读的时候用直线勾画出不懂的词句,可以查找字典、词典;用波浪线勾画出你认为用的好的词语、句子和段落。

思考问题:

1、写给谁的?作者为何要送给他们?

2、卡拉玛姐妹的舞蹈之美,那她们的美是一种怎样的美呢?能否从文中找出两个字概括?

3、这种美在文中哪些具体语段得到生动的描绘?

三、品读课文,集体探究

1、师:冰心的描绘,确实让我们感受到了卡拉玛姐妹的舞蹈之美,那她们的美是一种怎样的美呢?能否从文中找出两个字概括?(飞动。)

2、师:这种美在文中哪些具体语段得到生动的描绘?(16、17、18三个自然段。)

3、(教师抓住学生情绪高涨这一契机。)师:此时此刻,让你对这三个自然段作一个选择,你最喜欢哪一自然段?为什么?

(学生大多会回答17自然段。但教师不能否定其他学生喜欢16、18自然段。学生的回答。只要言之有理,教师应以正面的`肯定、鼓励为主)。

四、合作交流,阅读探析

1、根据大多数学生的回答,对17自然段进行小组研讨,让学生体会语言特点,教师巡回指导,鼓励学生畅所欲言。讨论后推荐代表在全班交流,然后全体学生有感情地齐读17自然段。

(学生合作研讨交流,教师适当点拨引导。在师生的互动中,学生的情绪进一步高涨,在思维的碰撞中,学生产生更多的心得,朗读时感情就更充沛、真挚。本课的教学重点“生动的语言描写”及教学难点 “如何感受美,形成自己的审美观”得到了突破。)

2、解决预习中的问题,提出不能理解的地方,全班讨论。

预计主要有这样的几个问题:

(1)“文中为什么有这么多‘假如’?”

(2)“为什么说‘卡拉玛在舞蹈的狂欢中,她忘怀了观众也忘怀了自己’”?(3)“‘我们虽然不晓得故事的内容,但是我们的情感,却能随着她的动作,起了共鸣!’在作者观看时,即看不懂,为什么会起共鸣?”

(4)“文中说: ‘看了卡拉玛姐妹的舞蹈,使人深深地体会到印度的优美悠久的文化艺术’,怎样理解这句话?”

五、迁移拓展,课堂延伸

同学们,如果说贝多芬的音乐是灵魂声响的话,那卡拉玛姐妹的舞蹈就是心灵之舞,只有心灵之舞才是真正的舞蹈。请问同学们,我们中国有这样的舞蹈吗?

(学生可能会答:有。如果没有学生回答,教师可以提示:春节联欢晚会上你们看到过这样的舞蹈吗?)有的,如杨丽萍的《孔雀舞》、黄豆豆的《丰收》等。为什么说他们的舞蹈是心灵之舞吗?明确:他们的舞蹈是整个身心的投入。杨丽萍的舞蹈不仅舞姿优美,而且还让人感受到中国女性的美丽和温柔。黄豆豆的舞蹈让人感受到中国男儿强壮的体魄和力量,感受到中华男儿坚强不屈的精神。

学生讨论回答后,欣赏一段舞蹈(《千手观音》),要

(随即教师用多媒体播放《千手观音》。放完后,学生写。写完后,展示、交流。)

六、课堂小结,积累语言

1、让学生用一句话概括学习本课的感受,再由教师在此基础上总结、引导,

2、布置作业 :背诵自己喜欢的段落。

结束语:

同学们不仅说得好,写得也很优美。45分钟很快就要结束了,我们从印度到中国,从古典到现代,从卡拉玛到美丽的杨丽萍,心灵一次次受到强烈地震撼。我衷心祝愿大家每天都活得如这舞蹈一样精彩。

冰心观舞记的读后感1

我非常欣赏西方的艺术,艺术首先要思想开放,咱们国家太保守了,不敢突破。还有外国人想象力天马行空。比如最近在我们这边公演的猫,是百老汇很经典的音乐剧,我觉得它最大的咱们国家没的特点就是敢表现。

敢想象。一部剧的成功要靠剧组里所有的人,可是在咱们中国文艺界,大家永远都抢着得头功,不愿合作,而且在中国是关系大与法和能力,这样对创作阻力很大,不象外国,谁有本事就用谁。

音乐方面我觉得咱们中国人太功利,做音乐很多人为了赚钱和名利,可是外国很多伟大艺术家就不同了美术方面我觉得他们的思维很抽象,表达的思想和方式都与我国不同《观舞记》是一篇精美的散文,著名作家冰心在欣赏印度舞蹈家卡拉玛姐妹优美的舞姿后有感而作的。文章以对卡拉玛姐妹的赞美之情为感情线索,通过生动细腻的描绘,把异国的文化风情形象地展现在我们面前。

本文以生动优美的语言来写视觉形象,用高超的语言技巧来表现舞台艺术。主要运用比喻和排比等修辞,形象生动地表现卡拉玛姐妹精妙的舞蹈,尽可能把视觉形象转化为语言形象,激发了读者的想像空间。使读者在回味文章的同时,仿佛身临其境地欣赏了舞蹈艺术所特有的形体美,以获得语言和舞蹈的双重审美的享受。

冰心观舞记的读后感2

《观舞记》是冰心写于五十年代后期的一篇散文。当时中印关系正处于蜜月时期,两国的来往比较频繁,在国际上有着许多的共同的立场和观点,特别是1955年万隆会议的召开,更进一步促进了中印关系的发展。正是在这一背景下,冰心以一场异国风情表演——印度舞蹈为题材,写下了这篇散文。也正因为这一大的背景,这篇散文同时也有着应景之作之嫌。文中所产生的缺陷也是显而易见的。

冰心的散文《观舞记》写印度舞蹈家卡拉玛姐妹来北京的表演实况,浓妆艳抹地描绘了舞台上姐妹的服饰、身段、神态和舞姿,作者倾尽全力调动了文学技艺,写得珠光宝气,光彩照人。可是华丽的外表下掩藏着真情的不足,一是作者与卡拉玛姐妹缺乏心灵的交流,二是作者对印度舞和卡拉玛姐妹的表演缺少真实的感动。

散文本来就是主内的,即依托于心灵体验、心灵感悟。冰心早年的散文和耄耋之年的散文深得公众称许,因为这些散文篇篇都有一个真实的作者活脱地展示出来;惟独她在解放后相当长的一段时期内写的散文主外不主内,技艺甚好而感情空疏,个性流失,这篇写于1957年的《观舞记》就是例证。

用语言来表现舞台艺术,是很困难的,需要高超的语言技巧。但这篇文章却传达出一种美的感受,给人审美的愉悦。

文章通过对卡拉玛姐妹跳舞时的动作和神态具体而详细的描写,把印度的异国风情形象地在我们面前展开,又仿佛身临其境,颇有感触和美的享受,是一种真正的艺术。在钦佩卡拉玛姐妹舞技的同时,也深深钦佩冰心的语言,让我们得到语言和舞蹈的双重享受。文章的语言很有美感,让我感处最深的.就是课文的开头连用了四个“假如”组成了一个奇特的排比句,也是一个很好的开头,文字优美,想象丰富,排比新奇,还极富韵律,有一种赏心悦目,琅琅上口的快感。文章中多处运用了排比和比喻手法,如“如莲花的花开瓣颤,小鹿的疾走惊跃,孔雀的高视阔步”“忽而…表现出…;忽而…表现出…”等句子,增强了文章的感染力。

文章语言很有特色,但有些地方也有些难懂。例如“在舞蹈的狂欢中,她忘怀了观众,也忘怀了自己”,我觉得有些理解,但又解释不太清楚。再如文中“看了卡拉玛姐妹的舞蹈,使人深深地体会到印度优美悠久的文化艺术”应怎样理解,认识有些浅显,不能完全深入。

另外,文章的用词也有些别出心裁。例如“假如我是个画家,我就要用各种颜色,点染出她们清扬的眉宇和绚丽的服装”中“点染”一词让我有些不解,“点染”用“绘写”或其他的词语相比,优胜之处究竟在哪里?还有,文章的主旨想表现的就只有一种艺术美的享受吗?在写作背景不明确的情况下,对文章所要表达的情感也有所疑惑。

冰心观舞记的读后感3

读观舞记,我们只能用一个字来形容心中的感受―美:卡拉玛姐妹的舞蹈美,但冰心的语言更美。读此美文,我们从中获得了舞蹈形象和语言艺术的双重美感。

文章开篇是先声夺人的美。用颇为作难的设问,引出四个假设句构成排比,以准确而调和的色彩,勾画出这一对舞蹈家的旋舞、服装、舞步、身形。作者觉得还不足以表达心头的惊喜,又重新设喻“如同一个婴儿,看到了朝阳下一朵耀眼的红莲,森林中一只旋舞的孔雀”来表达自我满心的欢喜和激动。

冰心对卡拉玛姐妹舞蹈艺术的总体感受是”飞动的美“。

冰心对印度舞蹈颇有研究,但她却是站在欣赏者的角度来写此文的。

冰心从气氛、外貌、服饰、舞姿、神态、身段等方面用语言文字再现视觉形象,突出心中的美感。

观舞记虽然短,但是确认够在观舞记中看到冰心的细心。

冰心观舞记的读后感4

我是一名欣赏者,但是我愿意说出我心中的,感受的飞动的美。

在一个难忘的夜晚帘幕慢慢地拉开,台中间供养着一尊湿婆天的舞像,卡拉玛拉克希曼出来了。真是光艳的一闪,她向观众深深的低头合掌,抬头来,也亮出她的秀丽的面孔。

音乐响起来了,卡拉玛开始跳了,她用自己细碎的舞步,繁响的铃声,轻云般慢移,旋风般旋转,舞蹈出诗句里的离合悲欢。我们虽然不晓得故事里的内容,但是我们的感情,却能随着她的动作共鸣起来。

我们有看她忽而双眉颦蹙,表现出无限的哀愁;忽而笑颊灿烂,表现出无边的喜乐;忽而侧身垂睫,表现出低会宛转的娇羞;忽而张且嗔视,表现出叱咤风云的盛怒;忽而轻柔的点额抚臂,画眼描眉,表演着细腻妥贴的梳妆;忽而挺身屹立,按箭引弓,使人几乎听得铮铮的弦响,在舞蹈的狂欢中,她忘怀了观众,也忘怀了自己。她只顾着使出浑身解数,用她的四肢五官,来讲说印度古代优美的故事。

观舞记告诉我们做什么事都要一心一意。

教学目标:

1.通过印度舞蹈的欣赏及表演,感受、体验印度舞蹈的特点。

2.在欣赏、舞蹈、装扮等艺术活动的过程中,进一步感受印度歌舞的魅力,体会印度鲜明的民族特色。

教学重难点:

重点:在欣赏、表演的过程中感受印度舞蹈的特点及魅力。

难点:在学习印度舞蹈的过程中,初步表现出舞蹈的神韵。

教学准备:

教师搜集好相关录像、音乐、歌曲、图片做好课件,准备好相关道具。

学生搜集可用来装扮印度人的道具。

教学过程:

一、歌曲复习:

1.请同学们说说印度音乐、歌曲的特点。

2.请同学们回忆一下《摇篮曲》演唱的注意点:连贯的、连绵不断的气息。

3.请同学们有韵味的完整唱歌曲。

二、初步感受印度舞蹈:

1.印度人他们的生活中充满着动人的歌声、优美的舞姿。在欣赏、并唱过印度的歌后,我们再来欣赏印度的舞,感受一下在舞蹈的元素中,有着印度人们怎样的感情与特点。请同学们欣赏《大篷车》、《流浪者》的歌舞片断。

2.同学们小组内交流对印度舞蹈的感受。

3.同学们个别交流印度舞蹈的特点,与全体同学分享自己的感受。表演者充满着热情,表情丰富,速度变化较快……

4.同学们复习、交流在欣赏舞蹈或是表演舞蹈时,需要注意或是做到的地方。教师在这里要注意引导一些要素:舞蹈中的眼、手、身段等。

5.同学们再次欣赏印度舞蹈片断,关注印度舞蹈中的要素、特点:眼睛会说话、嘴巴会运动、睫毛会颤抖、眉毛能弯弓、十指能传情等。

三、 学跳印度舞:

1.请同学们结合欣赏的舞蹈及书本上的插图,模仿印度舞蹈中所特有的手势。

2.教师讲解并示范几个身体动作,供同学们学习,配合手势等的表演。

如:出场时膝盖屈伸及身体倾斜;分手膜拜时上步注意抬腿勾脚等。

3.同学们比一比,谁的动作学的更好。在同学们展示动作的时候,教师引导同学们进行评价,并引导同学们发现在印度舞蹈中,有很多动作元素来自于佛教中佛祖及观音菩萨的首饰、形态。可见,在印度人们的`心中“佛”是多么的重要。

4.请同学们随着印度音乐自然的模仿常见的印度舞蹈动作。提示同学们注意前面所提到的印度舞蹈的特点,特别是大家能做到的眼睛跟手走,眼睛会说话。

四、表演印度舞蹈

1.请同学们回忆印度舞蹈中,人们的服饰打扮有什么特点?如:头上的纱巾、头手上的首饰、眉心的红痣、手铃等。

2.在歌舞声中同学们利用自己带来的道具及老师准备的各种用具来将自己或是一组中的个别同学装扮成印度人。

3.请装扮好的“印度人”与中国的同学们进行联欢,随着印度音乐尽情舞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