励志一生网 > 优美句子 > 仿写天窗的优美句子 正文

仿写天窗的优美句子

时间:2025-05-06 18:49:57

《天窗》的课程教学设计1

教学目标:

1.认识“慰、藉、瞥”3个生字,会写“慰、藉”等10个字,正确读写“慰藉、扫荡”等13个词语。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了解天窗给乡下孩子们带来的无尽遐想和无穷快乐。

3.抓住关键语句,体会小小的天窗是孩子们“唯一的慰藉”,理解作者对天窗的特殊感情。

教学重难点

1.读懂“小小的天窗是你唯一的慰藉”,了解天窗给乡下孩子们带来的无尽遐想和无穷快乐。

2.能抓住重点词句,理解孩子们是怎样从“无”中看出“有”,从“虚”中看出“实”的。

教学策略

1.字词教学

学习本课生字,可以用区别形近字的方法。如,“鹰—莺”“蝙—偏”。本课词汇丰富,可引导学生在语言环境中,用多种方法理解词语的意思。

2.阅读理解

主要采用提出问题引导阅读的方式教学:先让学生带着疑问读课文,接着细读课文并思考天窗给乡下的孩子带来了什么,然后抓住文章的中心句“小小的天窗是你唯一的慰藉”一句理解课文,最后结合全文内容体会孩子被唤回家时的失落,又从天窗中想象出无穷的情形、故事,找回了失去的快乐。

3.表达运用

运用读写结合的策略,学习课文后,启发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实际谈感受,写感受。

教学准备

1.预习提纲:完成《状元大课堂·好学案》对应课文预习作业。

2.准备

教学课时 2课时

第1课时

课时目标

1.认识“慰、藉、瞥”3个生字,会写“慰、藉”等10个字,正确读写“慰藉、扫荡”等13个词语。

2.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整体感知课文主要内容,理清课文脉络。

教学过程

板块一 设疑激趣,导入新课

1.导入新课。

(1)课件出示天窗图片。

(2)师引导:同学们,你们知道这是什么吗?

(3)了解课文题目。

师板书课题:天窗;指名读课题。

(4)设置疑问。

师引导:看到课题,同学们有什么想问的吗?(示例:什么是天窗?)

2.生快速浏览课文,弄清楚什么是天窗。

(1)师引导:究竟什么是天窗呢?下面就请同学们带着这个问题快速浏览课文。

(2)生快速浏览课文,并找出相关语句。

(3)示例:在屋顶开一个小方洞,装一块玻璃,叫作“天窗”。(相机板书:一个小方洞)

(4)师小结:天窗虽小,却给孩子们带来了无穷的乐趣,让孩子们的童年充满想象。下面让我们一起去感受天窗的魅力。【设计意图】利用题目引导学生进行质疑,可以使学生与作者对话,学会质疑的方法,产生阅读的兴趣。

板块二 初读课文,检查预习

1.生初读课文,自学生字词语。

(1)同桌互读课文,相互纠正读得不正确的字音或词语。

(2)师指名分自然段读课文,检查初读和预习情况。

2.检查字词预习。

(1)课件出示本课要求会认的字。

(2)师指名认读,相机引导生说说是用怎样的方法记住字形的。

(3)形近字识记示例:慰(安慰)蔚(蔚蓝)藉(慰藉)籍(书籍)瞥(瞥一眼)憋(憋气)

(4)课件出示本课要求会写的字。

师引导学生观察字形、结构及笔画,重点指导“鹰、霸”2个字的书写。鹰:注意是半包围结构。霸:上短下长,注意雨字头的写法。(课件出示“鹰、霸”的书写笔顺)

(5)课件出示本课要求正确读写的词语。师指名认读,相机正音。【设计意图】写字时,引导学生分析结构相同的字在写法上的异同点,然后逐步帮助学生养成分析字形、归类书写的习惯。正确书写汉字的基础是理解汉字的意思。

板块三 朗读课文,整体感知

1.默读课文,找出中心句。

(1)师引导:快速默读课文,想想天窗给乡下的孩子带来了什么?用书上的一句话概括。

(2)生默读课文,边读边思考。

(3)生交流。(相机课件出示:小小的天窗是你唯一的慰藉)

2.大声朗读全文,读通、读顺课文。

3.学习第1~3自然段。

(1)师引导:请大家小声读第1~3自然段,边读边思考:天窗在哪儿?为什么要开天窗?

(2)指名交流。师引导生联系课文中的语句,说说自己的理解。

(3)根据生的交流,出示相关语句。

(4)师:漆黑的屋子里有了天窗,有了亮光,天窗就成了孩子们唯一的慰藉?我们下节课继续学习。【设计意图】提出开放性的问题来读课文,既有利于学生整体把握课文,又有利于学生自己在读中品味句段和感受情境,留给了学生读书感悟的余地,也留给了学生思考的空间。

第2课时

课时目标

1.理解课文内容,了解天窗给乡下孩子们带来的无尽遐想和无穷快乐。

2.抓住关键语句,体会小小的天窗是孩子们“唯一的慰藉”,理解作者对天窗的特殊感情。

教学过程

板块一 结合经历,释“慰藉”

1.导入新课。

(1)师导入:同学们喜欢玩吗?玩,是每一个孩子的天性,想象也是孩子们特有的优势,即使一个小小的天窗,也会成为孩子们的一个好玩的世界。这就是著名作家茅盾在《天窗》一文中告诉我们的信息。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天窗》。

(2)熟读课题。(板书:天窗)

2.整体感知。

(1)师引导:请选择自己喜欢的读书方式自读课文,思考:课文主要是围绕哪句话来写的?

(2)生自由读课文,边读边思考。

(3)师指名交流,相机课件出示:小小的天窗是你唯一的慰藉。

①师指名读句子。

②师引导理解“慰藉”:谁能给“慰藉”找个近义词?

③预设:安慰。

④生齐读。(相机板书:唯一的慰藉)【设计意图】上课伊始,教师极富感染力的话语,既可以让学生集中注意力,又能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快速带领学生走进五彩缤纷的课堂。紧接着联系自己的生活经历理解课文中的关键词语“慰藉”。

板块二 反复朗读,悟“慰藉”

1.再读课文,圈画感受最深的词、句、段。

(1)课件出示阅读要求。

课件出示:

默读课文,边读边思考:在什么情况下,小小的天窗是孩子们唯一的慰藉

圈画出文中相关的词、句、段,在空白处适当标注。

(2)生自读课文,边读边思考。师巡视指导。

(3)生小组内讨论交流。(提示:结合给自己留下感受最深的词、句、段来理解)

2.全班交流。(重点引导以下句段的交流)

(1)交流句段一,指名朗读,理解文中孩子们的心情。(出示课件)

①师指名读,相机引导:“这时候”是什么时候?(预设:夏天阵雨来了时)

②师引导:为什么“小小的天窗是你唯一的慰藉”?

③示例:当孩子被大人唤回屋里,告别了玩耍和嬉戏,天窗便成了唯一的自我安慰。

④师引导理解:此刻孩子们的心情是怎样的?能不能联系自己的生活实际说说,你在什么时候也有过这样的心情?

⑤生自由交流。师相机指导朗读。

重点指导:

a.“到屋里来啊!”这句应该用怎样的语气读?(预设:命令、不可违抗)师指名读。(板书:进屋)

b.“被关在地洞似的屋里了。”此时孩子们的心情怎样?(预设:无奈)师指名读。(板书:被逼)

⑥师小结:在失落和无奈中,天窗给孩子们的心灵带来抚慰,因此天窗是孩子们唯一的慰藉。

(2)交流句段二,指名朗读。(出示课件)

①生自由朗读。师引导:通过刚才的比较朗读,你发现了什么?

②示例:课文中的语言更生动形象。

③仿写练习。

a.师引导:下面请同学们学习作者在这篇课文中的修辞手法,模仿“想象”。

课件出示;

请运用拟人或比喻的手法将句子写具体:

这雨,像泼,像倒,从屋顶直泻下来;这风,用力地撕扯着大地;这雷,一声怒吼,震耳欲聋;这电,带子似的飞速一瞥。

b.生自由仿写。师巡视指导。

c.师指名交流,相机出示范例。

④生齐读。师引导:“扫荡”给了你怎样的感觉?为什么通过天窗感受到的风雨雷电的威力,比在露天真实感受到的要大十倍百倍?

⑤师指名交流。(示例:孩子们的想象力是无穷无尽的)

⑥引导想象。

a.师引导:同学们,充分发挥你们的想象,透过小小的玻璃,你还可能看到什么?

b.示例:红叶……(相机指导朗读,想象着风、雨、雷、电威力巨大无比的状况进行朗读)

3.学习最后一个自然段。(课件出示最后一个自然段)

(1)引导思考:

①为什么要感谢发明“天窗”的大人们?

②为什么说天窗是神奇的?(预设:天窗给了孩子们无限的想象空间)(板书:神奇)

③“无”“有”“虚”“实”为什么要加引号?为什么说活泼会想的孩子会从“无”中看出“有”,从“虚”中看出“实”?

(2)示例:孩子们是善于想象的,想象出的东西比现实看到的更丰富。句中的“有”与“实”指的就是想象出来的事物。孩子们的想象既基于已有的生活经验,又可以自由联想,自由组合,天马行空,所以就会更“真切、阔达、复杂、确实”了。

(3)生齐读最后一个自然段,读出自己的理解。【设计意图】这一板块,在学生理解课文时,引导他们抓住文中的典型词句进行感悟、品味,突破了课文中的重难点,让学生掌握学习方法,达到授之以渔的目的。

板块三 拓展交流,谈“慰藉”

1.拓展交流。

(1)师引导:同学们,在你们失落和无奈的时候,什么事是你的慰藉呢?请大家分成四人一组进行讨论交流。

(2)生小组讨论后师指名交流。

示例:也许是读书、看电视,也许是什么小玩具……

2.小练笔。

师:大家也来像作者这样把自己的经历记录下来,为自己的童年增添一笔美好的回忆。

3.课后阅读茅盾先生的其他作品。【设计意图】教材无非是个例子,教学不能只停留在对课文内容的理解、感悟上,学生理解语言、积累语言的最终目的是学以致用。这一板块,鼓励学生把教材与生活结合起来,把读和写结合起来,真正落实读中学写,以写促读,读写结合。这样,语言得以运用,情感得以表达,

《天窗》的课程教学设计2

教学目标:

1、运用多种方法理解“唯一、慰藉、扫荡”等词语的含义。

2、朗读课文,读出对文字的独特感受,读出文字蕴含的情感。 3. 在遣词造句中积累语言,提高语感。

4. 了解作者对故乡天窗的独特感情,感受想象的乐趣,唤起学生对名著的求知欲,为学生的阅读打开一扇天窗。

教学重点:理解感悟“小小的天窗是孩子们唯一的慰藉”,了解天窗给乡下孩子带来的无尽遐想和无穷乐趣。

教学难点:能理解课文内容谈自己感受;体会天窗的神奇。 教具准备:课件

教学方法:创设情境、想象描述法、指导学法。 学习方法:自主学习、合作探究、展示提升。

设计理念:《新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教学“要珍视学生独特的感受、体验和理解”,“重点培养学生具有感受、理解、欣赏、和评价的能力”,“提倡多角度、有创意的阅读”,“重视朗读和默读”,重视积累,“培养语感”。基以此,我在教学设计中,以读为本,重视朗读和默读,引导学生在读中感知,在读中感悟,在读中理解,在读中解疑,把感悟、理解、积累、运用、表达有机地结合起来以求有效地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教学中我坚持让学生:用自己的心灵去感悟,用自己的眼睛去观察,用自己的头颅去判断,用自己的语言去表达。

教学程序:

一、观察回忆,整体感知天窗的魅力。

这样一扇简陋的、只能透些许阳光的天窗究竟有什么魅力吸引作家矛盾写下它?对活泼好想的孩子们意味着什么?请大家快速回顾课文说说:课文是从哪几方面来写天窗的?

为什么小小的天窗是孩子们唯一的慰藉呢?为什么天窗是神奇的呢?这节课我们围绕这两个学习课文。

二、潜心会文,体验想象的神奇。

1、速读课文4—7自然段,

1) 找出“小小的天窗是唯一的慰藉”在第二部分中出现了几次? 2) 那么,我们可以把第二部分分成几层?

2、学习第一层4、5小节。

1) 学法一:初读了解内容,默读思考:4、5小节主要写什么?“慰藉”是什么意思?

2) 学法二:精读解决问题:在夏天阵雨来时,为什么天窗是孩子们唯一的慰藉?(自由读找找划划文中语句,用“因为,所以 。”的句式来回答。

3) 学法三:细读品味语言。找出文中的比喻句、拟人句。说说它好在哪里?理解词语“顶,偏就不,关”这些词语体现出孩子们怎样的心情?

4) 想象体会“扫荡的威力”。让我们和文中的孩子一起到地洞似的黑屋子里去感受想象一下这风这雨这雷这电会怎样猛厉地扫荡这世界呢?

5) 学法四:美读体会情感。男女合作朗读第五自然段。女同学读分号前面的内容,读出孩子们透过天窗看到光明,看见歌舞般快乐的雨点闪电时那种惊喜的心情。男同学读分号后面的内容,要读出孩子们借风雨雷电痛快淋漓地表达出自己被关在黑屋子里的不快心情。

3、我们用刚才的学法,小组内自学第二层6、7小节。

1) 初读。课文讲什么?

2) 精读。小组讨论:晚上“休息”时,为什么天窗是唯一的慰藉?

3) 细读比喻句、排比句。体会它的妙处。

4) 美读体会感情。孩子们的想象要读得激动神往而又快乐。

4、试试解决问题的能力吧! 1) 小小的天窗为什么是神奇的?

2) 文章中的那些描写是“虚” “无”的,哪些是“有” “实的?

3) 你对“天窗”有哪些新的理解?

三、课堂小结:

今天我们运用了初读了解内容、精读解决问题、细读品味语言、美读体会感情的读书方法。弄清了“小小的天窗是孩子们唯一的慰藉”

的原因,从中明白了天窗虽小却能开人心窍,有了天窗使孩子们的想象活跃起来,有了想象,我们才能看到更真切、更阔达、更复杂、更确实的世界。我们要抓住身边一切想象的机会,积极动脑,展开想象。 四、观察想象,个性抒写。

老师也给大家插上想象的翅膀。请观看星空图,聆听优美的乐曲,放飞自己的想象,把你想象到的化作优美的语言写在纸上吧! 用“仰望星空,我看到 ,想象到 进行说话写话训练。

课堂小结:刚才大家的想象力很丰富,会想的人一定是一个有创造力的人.愿大家抓住一切想象的机会,插上想象的翅膀,进入到一个个神奇、美妙、广阔的`世界!愿你们的明天像星空一样璀璨夺目!愿你们的人生永远有一扇天窗在朝你们开放!

《天窗》的课程教学设计3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理解课文4—9段内容,感受“小小的天窗是惟一的慰藉。”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4—9段。

2.过程与方法

(1)通过多种形式地的朗读感悟文章4—9段的内容。

(2)通过对文章4—9段内容的理解,体会作者所表达的热爱自然的思想感情。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对文章4—9段的教学,引导学生体会作者所表达的热爱自然的思想感情,激发学生热爱自然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点:

理解课文内容,了解天窗给乡下孩子们带来的无尽遐想和无穷快乐。

教学难点:

能抓住重点词句理解课文内容谈自己的感受。

教学过程:

一、复习旧知

1.不一样的童年有不一样的快乐,不一样的生活有不一样的精彩,乡下孩子的生活因天窗而变得丰富多彩,今天,让我们继续

回到作者的童年,去感受天窗给乡下孩子们带来的快乐。

2.和老师一起齐读课题两遍《天窗》。

3.提出问题:天窗是什么?男女搭配读幻灯片

二、正课

(一)学习4至7段

1、请同学们浏览课文的4-7自然段,边读边思考:天窗能给乡下的孩子们带来什么?

2、这样的句子在文中出现了几次?分别在什么情况下出现的?

3、为什么在阵雨来的时候,天窗就成了乡下孩子们唯一的慰藉呢?请同学们再读一读课文的4、5自然段。

a.夏天阵雨来了时,大人们不许我们在外面玩啊,其实我们反而喜欢怎样?

b.然而大人们偏就不许,木板窗又了关起来,你的心情会怎样? c.是啊,我们喜欢在雨里跑跳,但是却无法尽情享受,于是,在失望与无奈当中,小小的天窗是唯一的慰藉。

我们只能(教师用手向上一指):看天窗!看天窗啊!

d.看天窗!你看见了……

e.比较句子有没什么不同?

雨脚在那里卜落卜落跳。雨点儿在那里跳。

f.(下雨音乐)听,雨越下越大了,你还听见了什么?

这雨这雷让你想象到什么?想象一下,这风雨雷电会怎样猛烈地扫荡世界呢?你能描述一下你想象的内容吗?这扇天窗使你的

心情变得怎么样啊?

g.师生搭配读4、5段

4、当夜幕降临,孩子们被逼着上床“休息”的时候,为什么,天窗就成了乡下孩子们唯一的慰藉呢?请同学们再读一读课文的6、7自然段。

a.从这小玻璃上面作者看到什么,想象到了……从中看书作者是一个怎样的人?

b.交流汇报

c.学生读下面一段话,练习说话、写话

你会从那小玻璃上面掠过一条黑影,想象到这也许是灰色的蝙蝠,也许是会唱的夜莺,也许是恶霸似的猫头鹰——总之,美丽而神奇的夜的世界的一切,立刻会在你的想象中展开。

教师引导学生用“也许……也许……也许……”练习说话,写话。

d.朗诵6、7段

(音乐起,文中的“你”换成了“我”)

(二)学习8、9段

1、师:若不是有了这小小的天窗,若不是这天窗使我们产生了这么美好的想象,我们的心灵就得不到慰藉。所以说——(课件“这小小一方的空白是神奇的!”)

a.“这小小一方的空白”它指什么?

b. 为什么说“这小小一方的空白是神奇的”?

2、是啊,天窗是神奇的!你想对发明这神奇天窗的大人们说些什么?

3、是啊,当门窗紧闭,屋子黑得地洞里似的时,只有这个小小的透明玻璃,给孩子们打开了一扇通往外面的世界,通向广袤宇宙的窗。所以作者说发明这“天窗”的大人们,是应得感谢的。(课件出示最后一段)

a.同学们,你们看,这里的“天窗”加了引号,它指的是什么呀? b.理解“无、虚、有、实”

c.为什么作者说想象到的比看到的更真切,更阔达,更复杂,更确实?

d.齐读8、9段

三、总结拓展

1、齐读全文

2、同学们,今天我们欣赏了一篇优美的散文,跟随茅盾一起透过小小的天窗,凭借无穷无尽的想象,感受到了世界的美妙。感谢茅盾先生为我们打开一扇人生的智慧之窗。

学习完这篇课文,希望大家能够抓住身边一切想象的机会展开想象的翅膀,去认识更广阔的世界。

四、作业布置

1、背诵自己喜欢的部分。

2、填写练习册。

3、预习27课。

五、板书设计计

26、天 窗

孩子们唯一的慰藉

看见 想象

雨脚 闪电 星云 无穷无尽

一、积累与运用(60分)

1、看拼音写词语。(12分)

lǎojiǎnchūochuānchānfúduōsuōgāosǒngrùyún

()()()()()

liàngqiàngtiángěngwēiyízhìxībiànhuànmòcè

()()()()()

2、读句子,用“/”划去加点字的不正确读音。(4分)

山风呜咽(yànyè)着,卷(juǎnjuàn)着雪花迎面扑来,单薄(báobó)的军衣抵挡不住风雪的侵袭(xīxí)。战士们头昏脑涨(zhǎnɡzhànɡ),呼吸困难。尽(jǐnjìn)管这样,大家还是拼尽(jǐnjìn)全身力气,互相搀扶着,艰难(nánnàn)地一步一步地前进。

3、将下列词语补充完整,再任选几个写一段话(至少用上三个)(7分)

一()莫展,银()素(),冰()玉(),无与()比笑容可()

后来()上心()()服惊世()俗与生()来

选择合适的关联词语填空(6分)

因为……所以……只要……就……虽然……但是……不但……而且……不是……而是……无论……都……

我们的王老师(?)年过半百,(??)像年轻人一样充满朝气。她几十年如一日,坚持出满勤,(??)遇到什么特殊情况,她(?)尽量不耽误我们的课。她备课十分认真,讲起课来(??)清楚明白,(??)形象生动。她(?)有空,(??)和我们谈心。特别是对后进同学,(??)批评一下了事,(??)耐心地做思想工作。就(??)这样,(??)同学们都非常尊敬她。

5、根据要求写句子,千万要读懂原句哟!(10分)

①例:一小股雨水从天窗悄悄地爬进来,缓缓地蠕动着,在天花板上留下弯弯曲曲的足迹。

(提示:用上一连串叠词,只少三个)(2分)

②例:浆板,劈动了死寂的东海;号子,震醒了沉睡的山峰;中国号,乘驾着怒吼的黄河,向前冲去!(提示:注意语句的整齐美、节奏美)(2分)

③不改变原意,把句子换个说法。(2分)

原句:这个故事使我感动得流泪。

⑴改成双重否定句:

⑵改成反问句:

④修改病句:(1分)

经过总结,我提高了学习效率和学习方法。

⑤烈士的母亲说:“我的儿子是潜艇兵,为祖国牺牲光荣,我不能对组织提出任何要求。”(1分)

改为转述句:

⑥读句子,发挥想象,再接着往下写吧。(2分)

真爱无痕,至爱无声。爱是柔和的灯光,照亮我们的心田;爱是撑开的大伞,为我们遮风挡雨;爱是,;爱是,。

6、请联系语境,填上恰当的诗、词、句。(16分)

①人们常用杜甫的“,。”来形容老师对学生默默无闻的培育,潜移默化的熏陶。

②《长征》一诗中用了夸张的两句诗是“,。”表现了红军的精神。

③《黄河大合唱》这篇课文,既写了,又写了

。表现了《黄河大合唱》这首乐曲的和抗日军民的,热情歌颂了。

④海上升明月,。前句写_______:辽阔无边的大海上升起一轮明月;后句即景_________:诗人想起了远在天涯海角的友人,此时此刻他也和我望着同一轮明月。诗句抒写了___________之情,情真意切,感人至深。

⑤“天意怜幽草,_____________________。”选自_______《晚晴》。诗句写了恬静的黄昏,具有闲适淡远的优美意境,成为传诵的名句。

⑥“人有悲欢离合,,。”这个富有人生哲理的句子出自词人()的《水调歌头》。

⑦《四时田园杂兴》是____朝________的作品,全诗表达了诗人___________的思想感情。最能体现这一感情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

⑧唐代诗人李商隐的诗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表示出对美好而又即将消逝的事物的留恋和惋惜,极具人生哲理,堪称千古绝唱。

⑨唐代诗人刘禹锡的诗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说明了新生事物是挡不住的,与之有异曲同工之妙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查字典,按要求填空。(5分)

的字大写

字母部首再查

几画成语字典中的解释应选

虚乘虚而入①空虚;②虚心;③徒然;白白地;④虚假。

不虚此行

尽尽皆失色①达到极端;②全部用出;③用力完成;④全,所有的。

淋漓尽致

二、综合修改(文中有6处错误)。(6分)

今年夏天,天气严热,我每天常常去游泳。游泳池里人很多,有大人、小孩、青年人、老年人,我向鱼儿一样游来游去,非常舒服极了。

阅读感悟。(34分)

1、阅读下面这段文字,完成有关练习:(14分)

山上云雾缭绕,山风卷(juǎnjuàn)着雪花迎面扑来,单薄的军衣抵挡不住风雪的吹打,脸上、身上像被无数把尖刀割着。战士们冻得浑身哆嗦,牙齿打战,有的()着被子,有的'()着毯子,有的()着老羊皮,可都不顶用。越往上爬,空气越(),人们头昏脑胀(zhǎngzhàng)、呼吸困难。体弱的人,走一步站一会儿,喘一阵。这时候,谁()停步坐下来歇歇,()会再也起不来了。因此,大家都拼尽(jìngjìn)全身力气,互相搀扶着,艰难地一步一步前进。

(1)把这段话补充完整。(3分)

(2)给带点字选择正确的读音。(3分)

(3)“像被无数把尖刀割着”“浑身哆嗦”“牙齿打战”说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头昏脑胀,呼吸困难”说明红军将士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分)

(4)文中“拼尽”一词还可以换成“________________”,从“拼尽”可以体会红军将士向__________发出挑战,前进的道路______________。(3分)

(5)画线句子用了的修辞手法。你也来请仿写一个这样的句子吧。(3分)

2、阅读《走进书里去》然后答题(共7小题,20分):

①有人说现代的儿童普遍有个共同倾向,就是把大部分时间花费在看电视和看漫画书上,而不喜欢阅读文字比较多的书籍。

②这样的孩子,外表看起来聪明伶俐,见闻广(搏博),但缺乏深入思考的(奈耐)心,知识虽多但流于肤浅,反应虽敏捷却未经推敲思索。

③造成这种现状的原因很多,影视器材的进步使人们(豪毫)不费力地坐在(荧影)光屏前,就可获得无奇不有的各种知识;也可以轻松愉快地在短短的时间内欣赏完一部文学作品。相形之下,阅读书籍就成为辛苦、乏味、寂寞的事了。因此,能够静下心来聚精会神读书的儿童,也就愈来愈少了。

④小朋友可能读过《顽童流浪记》,也可能看过它的影片或卡通,两相比较,在读小说时所感受的是细致的、隽永的语言文字之美,而且又有深邃的思想、永恒的感情。至于影片和卡通,虽然也给你感觉艺术之美和另一种震撼,但欣赏的过程却是瞬间的、粗略的。

⑤如果把阅读比喻成细嚼慢咽的宴席,电视前的观赏就是便捷的快餐,是可口的零食。一样是吃的享受,韵味却不相同。

⑥现代人的求知和文学欣赏的方式已变得多姿多彩,不过,千万不要忘记阅读书籍仍然是

(1)阅读①—③段,划掉括号里不正确的字。(4分)

(2)从文中找出下列词语的反义词。(2分)

粗略——瞬间——

(3)为什么静下心来专心读书的儿童愈来愈少了?(3分)

(4)读小说和看影片有什么不同?(3分)

(5)作者把_____比喻为_______的宴席。把_______比喻为_____的快餐。(2分)

(6)文学欣赏的最佳途径是什么?(2分)

结合自己的读书经历说说你是否赞同作者的观点,并说明理由。(4分)

①红砖是用煤烧成的,青砖是用柴烧成的。红砖还不流行的时候,大户人家砌屋都是用青砖。瑶村就有一个专门用来烧青砖的窑。窑也是用青砖砌的,比一间房子还大还高,窑门也比家门还大还高。窑顶端开一个大大的天窗。

②小时候,我见过一次烧青砖。后来再不烧了,窑就废弃了。废弃的窑里,头一年什么也不长,只长声音。你站在里面喊一句,窑就给你生出好几句。什么也不来,只来阳光。每天阳光都要从天窗探下身子,绕着窑洞好奇地转一圈,到黄昏又走了。

③阳光的行为引起了众多的好奇,然后是雨水也往里面跳,鸟雀也往里面飞,虫鼠也往里面爬。一个清寂的窑洞就热闹了。隔几年,居然有植物长出来,从窑底或 窑壁隙缝里冒出几片绿叶。我想,那一定是土地里的树根,听到这边热闹了,就循声而来。但它们没想到土里会藏这么一个大的空,一脚踏出来,就被好客的阳光留 住了,再不放回去,然后根就只能以枝的模样出现。

④大概是从没见过地面上的东西吧,所以叶也绿得怯怯的,枝也长得怯怯的,一副斯斯文文的样子。有些还不知该往哪儿舒展它们稚嫩的头颅,往往才上长几寸, 又犹豫着低下头了。这时阳光就成指挥家了,阳光每天从天窗下来,不是固定在某一地方,而是螺旋般旋转而上,那些枝儿呢,也就跟着它扭麻花似的往上长。这样 一窑子植物就一个个小蛮着腰,像在跳舞。偶尔阳光十天半月都不光临,那些枝儿突然没了指挥,就横斜竖弯地你看我,我看你,不知所措。等阳光一来,才能纠正 了自己的姿势。

⑤阳光乐了,不知一窑子植物竟这么听话,像小学生似的,比窑外的植物可好玩多了,就天天来伴它们玩。不觉间,长得快的枝儿就伸出了天窗。

⑥……嗬嗬嗬,外面那个大呀!阳光那个多呀!蓝天那个阔呀!先探出头的枝儿一下子成熟了许多,没几天就把那身怯怯嫩嫩的绿换成了深色,然后再不听阳光的 话了,要怎么生就怎么生,要如何长就如何长。大概是看着天窗实在比较窄,就想一个人霸占它,于是拚着命地横生柯枝,没多久功夫就把天窗给严严地罩住了。

⑦这就让我想起了望青的父母,为了在瑶村取得绝对的霸权,望青父母一共生了九个儿子,现在瑶村就成他们家的天下了。他们家想欺负谁就欺负谁。

⑧原来所有生命都有称霸的欲望。阳光没想到会是这样,就再没兴趣管它们了,也无能为力去管它们。很多事情都是这样,起先是以喜剧开始,最后则以悲剧结束。万能的阳光也改变不了。

⑨一窑子植物被首先冒出头的植物暗无天日地关在里面,一个个病恹恹的,然后连绿都不会绿了。再然后,觉得空间的世界热闹是热闹,美丽是美丽,但有太多龌龊的倾轧,就一个个退回去,继续做根去了。

⑩……可惜人不能这样。人分为两截,活着的时候,只能做枝。不管你愿不愿意竞争,你都非得要跟别人争个高低输赢不可。只有等到死了,你才能躺在黑暗而幽静的'泥土里,舒舒服服过根的日子。

⑾我羡慕有些人的勇气,在上面的世界斗败了,就毅然决然地去了下面的世界。我太软弱了,做不来,只能这么卑微地活着……

⑿好在终有一天我也有做根的机会。

5.第③段“阳光的行为引起了众多的好奇”“众多”指的是哪些?(2分)

6.给第⑨段加点字注音,并解释。(3分)

龌龊( )( ):

7.请仔细品味第②段的 “每天阳光都要从天窗探下身子,绕着窑洞好奇地转一圈,到黄昏又走了。” 句子,说说它好在哪里。(3分)

8.解释第⑧段划横线的句子在文中的意思。(3分)

起先是以喜剧开始,最后则以悲剧结束。

9. 作者从废窑中的故事感受到“不管你愿不愿意竞争,你都非得要跟别人争个高低输赢不可”。我们的地球上,千万种形状各异的动物之间存在着各种奇妙的关系,既 有“杀机”腾腾,不共戴天;也有互为友邦,相得益彰,甚至共栖生活,生死与共,永不分离。犀牛和犀牛鸟的共生现象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对此,请谈谈你的想 法。(4分)

10.请阅读下面句子,发挥你的想象,在后面再仿写一个句子,要求结构相似。(3分)

理想不是现成的粮食,而是一粒种子,需要你去播种,培育;

理想答

参考答案

5.雨水、鸟雀、虫鼠、植物

6.龌龊:wchu不干净;肮脏

7.拟人手法,生动形象地描写了阳光照窖洞的状态。

8.开始是和睦共处共同生长,是和谐的,最后却是残酷的你死我活竞争结束。句子中充满着作者的悲伤。

9.略。从竞争和合作角度论述。

10.示例:理想不是美丽的画卷,而是一张白纸,需要你去描绘、渲染。

理想不是葱葱绿洲,而是一片荒漠,需要你去开垦、改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