励志一生网 > 优美句子 > 孔融让梨里的优美的句子 正文

孔融让梨里的优美的句子

时间:2025-05-06 18:51:18

学习目标

1.围绕“感动”这个话题,诉说故事,畅谈想法,感动心灵。

2.培养学生积极参与,敢于表达自己的想法的习惯,做到表达时有条理、有感情;在听他人说话要认真,有耐心。

3.在口语交际的基础上,选一件令人感动的小事记下来。内容要具体,语句要通顺,感情要真实。

4.能把一件事的来龙去脉交代清楚,力争写得具体、生动。

课前准备

1.“洗脚”公益广告片段的课件。

2.本单元中四篇文章的插图。

3.公益广告片段;刘翔的图片;音乐《丹顶鹤的故事》;

4.搜集古今中外让自己感动的故事。

课时安排

3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口语交际)

一、激情引入,交流感受

播放电视广告。配音:每天晚上,年轻的妈妈打好热腾腾的水,给年迈的老奶奶洗脚。她日复一日不变的行为,温暖了奶奶苍老的心灵。她不知道,无意中,她教会了自己的孩子──感恩。

看了这则公益广告,你有什么感受?

二、开拓视野,感受“感动”

像电视广告中这样的令人感动的故事还有许多许多。古代历史上就有许多令人感动的故事,请同学们来说说这些故事。

1.讲古代感动的故事。如黄香温席、孔融让梨……

2.随机设问:你为什么而感动?

3.不仅我国古代有许多令人感动的故事,这样的故事古今中外更是层出不穷。小组说说感动的故事。推选其中说得最好的一位同学来讲讲。

4.不仅有许多感动的故事,我们的生活中更不乏感动的图片或音乐。

5.配乐引出《丹顶鹤的故事》:有一个女孩,她从小就爱养丹顶鹤,在她大学毕业以后,她仍回到她养鹤的地方。可是有一天,她为了救那只受伤的丹顶鹤,却滑进了沼泽地,就再也没有上来。(音乐响起)

听了这个故事和音乐,你有什么感受?

6.出示刘翔的图片。这是谁?你喜欢他吗?说说他的故事。

再听刘翔获冠时响起的国歌声。同学们,当我们再回到二年前的希腊雅典,重温那激动人心的一刻,你感动吗?为什么?

7.小结:感动是人的情感的自然流露。因为我们善良,所以我们学会了感动,学会了感恩。

三、互动交流,重温“感动”

1.同学们,在你的生活中,你是否经历过让自己感动的事呢?

指名说话。

一位同学说完后,请其他同学当记者,现场进行“答记者问”。引导学生说最感动的地方,说清感动的原因。

2.组织小组进行“感动2005”比赛活动(根据上课时间自由调整),评选出最让人感动的小故事。引导学生拟定评选条件:把感动的事件说清楚,说具体;表达时口齿清楚,声音响亮。

3.开展活动。在音乐《感恩的心》中结束。

第二课时(习作指导)

一、独立撰写,巡视指导

1.导语:同学们,老师和你们一起分享自己亲眼所见的最难忘、感人的事。又看见你们和同桌快乐地分享各自听到、看到、亲身经历那最令人感动、难忘的事,真羡慕!有句啤酒广告词:“好东西,要与好朋友分享!”老师是你们的好朋友吧!可是我无法完全分享咱们班的每一位同学的记忆中精彩纷呈的感人故事。这样吧,拿起笔来,把你们那精彩而具体的,最令人感动、难忘的事写下来,做到内容具体,语句通顺,感情真实。你可以给文章加个有趣、新颖、恰当的标题。写完后,再对照讲述故事的具体要求,认真改一改。

2.生练习,教师巡视。

二、指导写作

1.交流写作:请学生把自己写的片断展示出来,读后,请同学评一评,哪里写得好?哪里还可以改进?

2.按方法、小组评改。

三、完成习作

1.把这篇文章全部写下来。题目自定。

2.教师巡视指导。

(杭州市滨江区长河小学 华丽)

第三课时(习作讲评)

一、导入

1.导语:上节课同学们用笔大胆记录下最让自己感动的事。如果再动动脑,就会使你笔下那感动、难忘的事,内容更加具体、语句更加通顺,情感表达更加真实、准确,也就更加感人!这节课咱们一起评改上次的习作。

2.一起回忆这篇习作的要求。

二、分享语段,体会写法

1.分享精彩语段。

导语:很多同学上节课

2.教师采访展示者和听众,精彩在何处。

(注意鼓励习作困难的学生发言、展示,提高其写作的`积极性。)

三、精品赏析,渗透评改

导语:欣赏了全班每位同学感动、难忘的故事,其中有些文章的描写让老师仿佛也亲身经历这件事。

1.优秀习作者上台朗读习作,边投影展示,同学观看、倾听并思考。

(同学主要写了一件什么事?让人感动、难忘在什么地方?哪几句写得特别好?好在哪里?

2.倾听评析。

(1)你觉得这篇文章所选的事感人或难忘吗?

(2)你从哪些地方体会到这是一件感人或难忘的事?

(3)这篇文章哪些地方值得借鉴学习?

3.小结优点。

四、互评互改,不断提高

1.结合讲评,自评自改。(重点放在个人感动、难忘的精彩章节)

导语:每一个人成长的足迹不同,对事物的感受也各有千秋。请大家再次回忆最让自己感动的事,把听到、看到或亲身经历的最令人感动、难忘的事像在大脑中放电影一样放一遍。像刚才那位同学一样,把它写清楚,写具体。自己动笔进行修改。

2.四人小组修改片段,再次交流分享。

3.修改后的片段,集中再次讲评,或说说自己的感受。

五、回顾过程,总结全课

教师采访通过修改后习作水平进步明显的学生:你有什么成功的经验?

小结:好的作文是修改出来的──“三分文章七分改”,要“不断修改,反复推敲”,还要“多读、多思、多改”。

记得读中学时老师讲《孔雀东南飞》一文,文章并不算太长,我们学了一个星期,却一点不感到累。在这一周里我们被故事的内容深深吸引着,作者的文笔是那样的流畅、优美,用词是那样的精辟,凄美的情节让我们为之而动容。后来在课外,读了王勃的《藤王阁序》,更是爱不释手,其文章情文并茂,奔放自然之势,读来摄人心魄,其中名句“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真是千古绝唱,让我感山川是那么的壮美,意境是那样的深远,有一种想投身于大自然中,去过闲云野鹤般生活的冲动。

后来,我成了一名语文老师,把我喜爱的文学知识传授给我的学生们,让他们去享受这份美,不断地陶冶着自己的情操,真好。当我有孩子后,那时社会上掀起了学《论语》的高潮,提出半部《论语》走天下,孩子五岁时,我和她一起听《论语》的光碟,她虽听不懂,但多听几遍后就能背诵,而且背得抑扬顿挫,有滋有味,我一边听她诵读,一边看文中注释,我深感古人是那么充满智慧,它把普通百姓的.为人之道,君臣之道,帝王之道讲得那样精深、透彻,充满哲理,我真是佩服得五体投地,这些道理不仅适用于古,也同样适用于当今,乃至于永远。

学校我们又开展了“诵国学经典,传华夏文明的”的诵读活动。而中华文明是世界古代文明中始终没有中断,连续5000多年发展至今的文明,中华民族在漫长历史发展中形成的独具特色的文化传统。深深影响了了古代中国,也深深影响着鼓舞我们不断前进的精神力量。而我教的学生还小,我给他们推荐的是《三字经》和《弟子规》。早读时,我和孩子们一起拍手诵读,班会课上。我们选一些浅显易懂的典故如:《孔融让梨》、《昔孟母择邻处》等来讲或看这一类的故事碟,进一步了解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有些句子深奥,我也不明白其中的意思,就上网查资料,自己消化后再讲给孩子们听,一学期下来,我觉得自己的身心又一次受到了洗礼,让我不自觉地规范着自己的行为。真是润物细无声。

我想只有自己融入进去是不够的,我也应该让我的学生通过对国学的诵读与理解,然后在平时的学习生活中去规范自己的行为,学会知书达礼。谦让、勤俭、善良等。这是我们中华民族的优秀美德,我们应该学习和具备,只有不断地学习优秀的东西,不断地纠正自己,完善自己,我们所培养出的学生才具有华夏的风范,要让我们的优秀文化和民族精神代代相传下去,而学校教育是最好的途径,只有让国学走进课堂,大家共同学习,共同受到洗礼,才可能使我们的民族精神成为我们的信仰

在生活、工作和学习中,大家或多或少都会接触过

国学文化作文1

记得读中学时老师讲《孔雀东南飞》一文,文章并不算太长,我们学了一个星期,却一点不感到累。在这一周里我们被故事的内容深深吸引着,作者的文笔是那样的流畅、优美,用词是那样的精辟,凄美的情节让我们为之而动容。后来在课外,读了王勃的《藤王阁序》,更是爱不释手,其文章情文并茂,奔放自然之势,读来摄人心魄,其中名句“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真是千古绝唱,让我感山川是那么的壮美,意境是那样的深远,有一种想投身于大自然中,去过闲云野鹤般生活的冲动。

后来,我成了一名语文老师,把我喜爱的文学知识传授给我的学生们,让他们去享受这份美,不断地陶冶着自己的情操,真好。当我有孩子后,那时社会上掀起了学《论语》的高潮,提出半部《论语》走天下,孩子五岁时,我和她一起听《论语》的光碟,她虽听不懂,但多听几遍后就能背诵,而且背得抑扬顿挫,有滋有味,我一边听她诵读,一边看文中注释,我深感古人是那么充满智慧,它把普通百姓的为人之道,君臣之道,帝王之道讲得那样精深、透彻,充满哲理,我真是佩服得五体投地,这些道理不仅适用于古,也同样适用于当今,乃至于永远。

学校我们又开展了“诵国学经典,传华夏文明的”的诵读活动。而中华文明是世界古代文明中始终没有中断,连续5000多年发展至今的文明,中华民族在漫长历史发展中形成的独具特色的文化传统。深深影响了了古代中国,也深深影响着鼓舞我们不断前进的精神力量。而我教的学生还小,我给他们推荐的是《三字经》和《弟子规》。早读时,我和孩子们一起拍手诵读,班会课上。我们选一些浅显易懂的典故如:《孔融让梨》、《昔孟母择邻处》等来讲或看这一类的故事碟,进一步了解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有些句子深奥,我也不明白其中的意思,就上网查资料,自己消化后再讲给孩子们听,一学期下来,我觉得自己的身心又一次受到了洗礼,让我不自觉地规范着自己的行为。真是润物细无声。

我想只有自己融入进去是不够的,我也应该让我的学生通过对国学的诵读与理解,然后在平时的学习生活中去规范自己的行为,学会知书达礼。谦让、勤俭、善良等。这是我们中华民族的优秀美德,我们应该学习和具备,只有不断地学习优秀的东西,不断地纠正自己,完善自己,我们所培养出的学生才具有华夏的风范,要让我们的优秀文化和民族精神代代相传下去,而学校教育是最好的途径,只有让国学走进课堂,大家共同学习,共同受到洗礼,才可能使我们的民族精神成为我们的信仰。

国学文化作文2

国学,乃中华民族“一国之学问”。而学问又是多样化的,即中国传统文化亦是丰富多彩的。但是,现在的人似乎将‘儒学’等同于国学了,这便使得国学文化趋向单一化了。因此,我们要将国学文化变得多样化和现代化。

当今以“国学”之名出版的各类书籍纷沓而至,这其实是在放大了儒学罢了。儒学是有积极影响的,但消极影响亦是存在的。譬如儒家的‘厚葬’文化,现代有些人却是将其发扬光大了,商家们亦是看准商机将地皮早早地建起一座又一座的坟墓,这些坟墓有大有小,而价格却都是好几万起价的。但是,有些人却一眼都不闪地将它买下,有些人还买了好几座。你想想,有些活着的.人连房子都租不起,而死去的人却比他们“活”得更舒适恰意。这小小的坟墓埋葬的不仅是逝去的人,更是埋葬了中华优秀文化的崛起。儒学的那些好的文化当然值得我们学习和继承,但盲目地跟从却是在上演着一场文化的悲剧。传统文化固然是要继承和发扬的,但创新和与时俱进亦是必不可少的。取其精华去其糟粕,这是国学文化现代化急需的做法。

除了儒学,我们更需要多种文化来好好充实下国学文化。古代的百家争鸣便是我们现如今乐于见其成的,只有文化的进步,这民族和国家才会更快更好地发展下去。古代墨子主张的“兼爱”或“相爱”,即不分等级、不分远近、不分亲疏地爱所有的人,这一思想是非常值得现代人学习的。由于社会的复杂,导致人心越来越冷漠了,“小悦悦的悲剧”正是因为当代的人忽视了兼爱的思想文化所导致的。当然,除去这文化,更有其他文化值得我们去学习和继承。中华五千年来所沉淀的文化无不在孕育着中国的成长,文化的力量更是带领中国向前飞腾。因此,将国学文化多样化是我们的任务。

可惜的是,近年来,国学文化的脚步越发缓重了,文化流失已成了国耻。在面对中华传统文化的滞慢,我们应该立即清醒多来,否则文化危机将造成民族危机了。我们要清楚地认识到文化继承和创新的重要性,亦要将国学文化实现多元化。其实,国学文化要的不仅是专家们的研究和探索,更重要的是需要人民群众的配合和发扬。固然,古人留下了珍宝,但若现代的人没有继承、创新和发扬。那么,文化将走向灭亡的道路。

国学并不是某一类文化,而是多样文化的集成。他所传递的是古文化的继承和新文化的开端!我想,将国学文化发扬光大是我们当代青少年的使命啊!

国学文化作文3

“父母呼,应勿缓,父母命,行勿懒……”。10月25日下午,从文正实验学校小学部的教室里传来了朗朗的诵读声,学生们背诵的是《弟子规》中的“入则孝”篇。当日下午小学部正在开展国学经典诵读比赛。

为传承中国古典文化,诵读千古美文,丰厚学生的文化底蕴,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为学生的终身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在季霄凌校长的倡议下,文正实验学校小学部将诵读《弟子规》作为德育教育常抓不懈的项目之一。暑假期间,在邱加明主任的带领下,组织编写了校本国学经典诵读教材。各年级必背《弟子规》外,一二年级诵读《三字经》,三四年级诵读《晨读对韵》,五六年级诵读《千字文》,此外,校本教材中还编入了各年级必背的古诗十五首,现代诗十五首。并组织编写了教师读本,在校本培训期间组织教师印制、装订,确保在开学第一天学生能人手一册校本教材,教师人手一册国学经典教师读本。

开学以来,各班利用早读时间,课前候课时间,晚自习前晚读时间以及品德与社会课上,采取多种形式诵读《三字经》、《弟子规》、《晨读对韵》、《千字文》,使孩子们畅游经典诗文的海洋,把经典诵读成为校园一道独特的风景。

为检验诵读成果,小学部在全校范围内开展了“诵读国学经典,传承华夏文化”为主题的国学经典诵读比赛,本次诵读比赛分低、中、高三个年级组,以“班级和小组”为形式,在组织教师的认真组织下有序进行。比赛分“齐诵”与“抽测”两块进行,小学生们声情并茂、抑扬顿挫的吟诵,让人领略经典、感悟文化、享乐其中。千年流传的文化古韵,伴着稚嫩的声音,为校园增添了浓厚的文化韵味。

季霄凌校长介绍说:“孔子是我们中华民族的圣人,他的思想影响了中国的一代代人。我们在上课前背诵孔子的《弟子规》就是让孩子们从国学中学习优良品格。让孩子们怀抱感恩的心,感恩国家,感恩老师,感恩父母。”据了解,此次诵读比赛,不仅仅是让学生记住名篇佳作,更重要的是让学生明白做人的道理,养成优良品质,促进学生全面发展,让学生浸润在国学经典的浓浓韵味中。

小学部办学六年来,一直将“中华经典诵读”作为校本研究及校本课程开发的一个主要内容。六年来一直坚持开展实验研究,并努力逐步将诵读国学经典成为小学部办学的特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