励志一生网 > 优美句子 > 赞美维和部队的优美句子 正文

赞美维和部队的优美句子

时间:2025-05-05 16:10:48

1词语

(1)拔地而起望而生畏千峰万仞绵亘蜿蜒浩气长舒

随心所欲不拘一格直插云天横拦绿水旁逸斜出

窈窕淑女婷婷玉立返璞归真

(2)蜿蜒:形容山脉、河流、道路弯弯曲曲地延伸。

随心所欲:随着自己的心意,想要怎样就怎样。随:依从。欲:想要、希望。

不拘一格:不局限于一种规格或形式。格:格局。

婷婷玉立:形容美女身材细长或花木等形体挺拔。

年过花甲:年龄已超过了六十岁。

望而生畏:一见之下就产生了畏惧心理。

难以言状:很难用语言来描述。状:形状,样子。

返璞归真:去掉外在的装饰,回复原来的质朴状态。

对于广大小学生朋友,语文的学习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需要日积月累。编辑老师提供了北师大版六年级语文上册第七单元知识点,希望对大家学好语文有所帮助

北师大版六年级语文上册第七单元知识点(1)

《企盼世界和平的孩子》一文讲述了中国男孩雷棣在得知父亲雷润民为维护世界和平捐躯的消息后,自强不息、奋发图强,决心完成父亲未完成的事业—为世界和平作贡献。雷润民就是蓝盔部队的一员。蓝盔部队是联合国维持和平部队的别称。

“贝雷帽”是各国官兵作战、训练中通用的国际标准服饰之一。由于一些举世闻名的特殊部队长期佩戴固定颜色的贝雷帽,从而形成一种象征。

蓝色贝雷帽――联合国维和部队

1945年10月25日,联合国诞生了一支世界性联合部队,因为这支联合国维和部队的士兵作战时都戴着蓝色头盔,平时戴蓝色贝雷帽,所以人们又称其为“蓝盔部队”。联合国维和部队荣获当年诺贝尔和平奖,从此,蓝盔(贝雷帽)部队引起了世人的高度重视。该部队由联合国秘书长领导,在取得有关各方同意的情况下,被派往世界各冲突地区。其兵源由与冲突无关的会员国自愿提供,这支部队只携带轻型武器,除自卫外不得使用武力。

迄今为止,联合国已先后向世界各冲突地区派出了近40支维和部队和军事观察员。应当承认,维和部队为维护世界、地区的和平做出了应有的贡献。

联合国维持和平部队是根据有关联合国决议建立的一支跨国界的特种部队,成立于1956年苏伊士危机之际。它受联合国大会或安全理事会的委派,活跃于国际上有冲突的地区。维和部队士兵头戴天蓝色钢盔或蓝色贝雷帽,上有联合国英文缩写“UN”,臂章缀有“地球与橄榄枝”图案。凡参加联合国维持和平部队的人员,必须被送到设于北欧4国的训练中心接受特种训练,以熟悉维和部队的职能、宗旨、任务和进行特种军事训练。联合国维和部队执行任务时跟各国特种部队不同,它必须公开自己的存在,必须行进在最引人注目的公路、广场、热闹地段等公开场合。联合国维和部队是联合国维和行动的一种形式,其另两种形式是军事观察团和多国部队。

希望提供的北师大版六年级语文上册第七单元知识点,能够帮助大家学好语文这门课程,为今后的学习打好基础!

本文导航1、首页2、句子、课文

2句子

(1)走进张家界的索溪峪,脑子里只剩下一个字:野。

理解:我们感受到了索溪峪“野性的美”和作者的匠心独具。这句话起到点题的作用,又统领全文。

(2)人们,在这山水中返璞归真了。

理解:呈现出一幅人景合一的美丽的画面,起到点明中心的作用。

3课文

作者身处美丽的索溪峪,感受到的是一个字——“野”:山野、水野、动物野、游人野。作者选取独特的视角,描绘了张家界索溪峪独特的美景,表达了畅游于大自然时愉快的心情。

本文关于索溪峪的野课文知识点的讲解,是不是让大家更容易的掌握呢,请收藏本站,学习更多六年级语文课文知识点。

小学六年级语文上学期草虫的村落课文知识点一文,主要从词语,句子两方面为大家讲解了课文中的知识点,更好的方便同学们的理解及学习。

1词语

(1)村落静谧游历草茎游侠坚硬傲然寒暄熙熙攘攘意味深长欢跃花色斑斓俏丽驻足痴望蜥蜴庞然大物攀谈投机亲戚野灌丛全神贯注音韵僻静勤勉行色匆匆悠悠忽忽红鸠鸟

(2)静谧:安宁而平静。

熙熙攘攘:形容人来人往,非常热闹。

花色斑斓:色彩艳丽,灿烂夺目。

驻足痴望:停下脚步痴痴地看着。

寒暄:见面时谈天气冷暖之类的'应酬话。

行色匆匆:匆忙赶路的神态。悠悠忽忽:形容神态恍惚。

(3)近义词

阻挠——阻碍周密——周到要挟——威胁藐视——轻视

真挚——真诚端详——打量强悍——强壮

心潮腾涌——心潮澎湃寝不安席——寝食不安

(4)反义词

藐视——重视阻挠——促进艰苦——舒适强悍——瘦弱

热烈——冷漠响亮——低沉复苏——沉睡自豪——自卑

2句子

(1)今天,我又躺在田野里,在无限的静谧中,忘了世界,也忘了自己。

理解:一个“又”和一个“躺”点出了作者与田野不寻常的关系;“静谧”不仅是环境的清幽,更是心境的宁静。作者摆脱了尘世的纷扰和喧嚣,与大自然融为一体。

(2)甲虫音乐家们全神贯注地振着翅膀,优美的音韵,像灵泉一般流了出来。此时,我觉得它们的音乐优于人间的一切音乐,这是只有虫子们才能演奏出来的。

理解:“灵泉”,形容泉水非同一般,具有灵性。从这段话以及末尾的感叹号里,我们可以感受到作者对大自然小生灵的赞美之情。

(3)我悠悠忽忽地漫游了一个下午,直至夕阳亲吻着西山的时候,红鸠鸟的歌声才把我的心灵唤回来。

理解:这句话说明作者对奇异游历的痴迷,以及心灵沉浸在奇异游历中的欢快和得意。

(4)我的目光为一群音乐演奏者所吸引,它们有十几个吧,散聚在两棵大树下面——这是两簇野灌丛,紫红的小果实,已经让阳光烘烤得熟透了。甲虫音乐家们全神贯注地振着翅膀,优美的音韵,像灵泉一般流了出来。此时,我觉得它们的音乐优于人间的一切音乐,这是只有虫子们才能演奏出来的!

理解:文中破折号的作用是(解释说明)。

作者把甲虫振动翅膀的声音比作(优美的音韵),并觉得它们的音乐优于(人间的一切音乐)。读了这段课文,我觉得这是一群(热爱音乐,热爱生活,富有灵性)的甲虫。

作者描写甲虫们演奏的环境,是为了烘托甲虫们对生活的热爱。

通过学习草虫的村落课文知识点这篇文章,大家是不是应经掌握了课文中的知识点呢,如果没有可要认真学习哦!

《企盼世界和平的孩子》教学设计1

一、教材分析:

本文记叙了中国男孩雷棣在得知父亲雷润民为维护世界和平捐躯的消息后,自强不息、发奋图强,努力提高自身素质,决心完成父亲为完成的事业——为世界和平做出自己的贡献的感人故事,以此激发学生热爱和平、维护和平的思想感情。

二、教学目标:

1、掌握字词:回眸、殉难、继承、雷棣、泣不成声、了如指掌。

2、通过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理解人物内心情感。

3、深入理解雷棣自强部新的动力,学习雷棣热爱和平、自强不息的精神,激发学生热爱和平的思想感情。

4、指导学生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三、教学重点、难点:

1、通过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理解人物内心情感。

2、深入理解雷棣自强不息的动力,学习雷棣热爱和平、发奋图强的精神,激发学生热爱和平的思想感情。

四、教具准备:

五、教学时间:

1课时

六、教学过程:

(一)鼓励质疑,导入新课

1、同学们,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一篇新的课文,请同学们齐读课题。(出示课题)

2、你们知道课题中的“企盼”是什么意思吗?

3、围绕着课题,你有什么想提的问题吗?(板书问题)

4、唯学患无疑,疑则进也。这节课,我们就带着同学们提出的问题来学习课文。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先请同学们自由读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读通句子,想一想课文主要讲了什么事情?

2、同学们,读书要注意积累,老师这儿有几个词语想请同学们来读一读。(出示词语)

3、指名读、齐读。

4、谁来说一说,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情?

(三)再读课文,理解品味

1、通过初读课文,我们既读准了字音,又了解了课文的主要内容,刚才同学们提出了“雷棣为什么要企盼世界和平”这一问题,下面就请同学们带着这个问题认真读读课文的1~4自然段,看看能不能从中找到答案。

2、学生读书,教师巡视。

3、同学们读书很认真,谁能来说一说,雷棣为什么企盼世界和平?

(1)维护和平是爸爸生前的理想。(“记住,孩子,你爸爸是为维护和平牺牲的。”)

(2)维护和平是家人对雷棣的希望。(“孩子,登爸爸回来,一定送你一顶蓝盔。”)

4、小结:是呀,正像同学们刚才所说的那样,维护世界和平既是爸爸生前的理想,也是家人对雷棣的希望,雷棣怎么也忘不了爸爸那亲切的音容笑貌;忘不了爸爸临上飞机前对他和妈妈说的话;更忘不了他与爸爸之间的约定,可是现在,蓝盔回来了,爸爸却牺牲了,让我们再来读一读雷棣写给联合国秘书长的这封信,共同感受一下他对爸爸的思念,对和平的企盼。

5、(出示雷棣的信)指名配乐朗读课文。声声爸爸叫得人心碎,谁再来读一读?

6、残酷的战争夺取了父亲的生命,却使雷棣一下子长大了,请同学们默读课文的4~6自然段,找一找,从哪儿可以看出雷棣一下子长大了?将相关的句子在书中划出来。(出示:从此,雷棣好像一下子长大了。)

(1)关心他人

(2)关心政治

(3)努力学习

(4)谢绝帮助

7、对家庭、对社会乃至对世界强烈的责任感使雷棣一下子长大了,了解了这些事情后,你是否对雷棣产生了某种感情呢?

8、看来,同学们对雷棣都有自己的独特感情,那么就请同学们在小组中交流一下,你对雷棣场生了怎样的感情?并结合具体句子谈一谈为什么?

(1)关心他人:想象一下,他还会从哪些方面来照顾妈妈?

小结:雷棣不再是那个淘气的小男孩,他已经懂得为别人着想。

(2)关心政治:他可能从新闻中了解到哪些事情?如果你是雷棣,了解了这些事情后,你心里会想些什么?

小结:雷棣正在为成为一名维和战士而努力。

(3)努力学习:是什么在时刻激励着雷棣?

小结:父亲的牺牲、维护和平的心愿激励着雷棣自强不息。

(4)谢绝帮助:雷棣为什么会这样做?(出示爸爸的话)

雷棣明白爸爸的话了吗?从哪儿看出来他明白了?

你是怎样理解这句话的?

9、小结:雷棣现在还小,他还不能进入联合国,不能参与维和行动,但是,他在用自己的行动努力着,为今后维护世界和平打下基础。千言万语道不尽我们对和平的企盼,我们无法阻止战争,但我们能够不断壮大和平的力量,让我们将心中的渴望化作共同的声音。齐读课文最后一段(出示最后一段)

(四)拓展延伸,深化主题

1、现在你再来说说什么是“企盼”?

2、(配乐出示战争画面)是呀,在世界的很多地方,依然弥漫着硝烟,还有一些国家处在残酷的战争中,还有许多孩子正饱尝战争的苦难,请同学们拿出笔,记录下你对远方处在战火中的小伙伴、对自己或者对周围的人最想说的话。

七、板书设计:

企盼世界和平的孩子

关心他人

生前的理想

关心政治

家人的希望

努力学习

谢绝帮助

《企盼世界和平的孩子》教学设计2

【教材简析】

本文讲述了一个真实感人的故事:中国驻联合国维和部队的军事观察员雷润民,在中东执行任务时不幸光荣牺牲,其子雷棣化悲痛为力量,下决心继承父亲遗志热爱和平,捍卫和平。从此,他自强不息,发奋学习,成长为一个优秀学生,受到外国友人的称赞。作者通过这个故事,介绍了一个普通而又特殊的孩子雷棣,表达了他对父亲的缅怀,对世界和平的企盼的美好情感。

全文没有华丽的词藻,语言平实质朴,却处处流露着感动人心的情愫,这情愫来自于雷棣对父亲的爱和无尽的怀念,来自于他对世界和平的企盼。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学会12个生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作者赞美雷棣发愤立志,聪明懂事,自立自强,刻苦学习的优秀品质的情感。

过程与方法:

学生自主探究、协作探究,使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课堂的主人,教师适当给予点拨。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体会作者赞美雷棣发愤立志,聪明懂事,自立自强,刻苦学习的优秀品质的情感。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理解课文内容,能通过各种形式的`诵读来感悟文字、积累语言。

教学难点:体会作者所表达的思想情感。

【课时安排】

1课时

一、引言导入,揭示课题。

1、师:在1996年8月的第八届国际科学与和平周的开幕式上,有一个中国男孩宣读了他个联合国秘书长的一封感人肺腑的信。这个男孩名叫雷棣,我们今天就来讲讲他的故事。

2、板书课题:24

企盼世界和平的孩子

3、齐读课题,质疑:

为什么企盼世界和平?他是怎样做的?你认为他是个怎样的孩子?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自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2、指名朗读课文,检查生字词认读情况。

3、默读思考:这篇文章主要写什么?

4、讨论交流,理清文章的条理。

三、学习课文,理解课文内容。

1、讲读课文第一部分(第14自然段)。

(1)指名读一读,说说:这一部分主要写了什么?

(2)理解词语:凯旋、覆盖着国旗的遗体从这些词句中你体会到什么?

(3)读句子,体会小作者所表达的情感:

我大声呼喊仿佛在呼唤着什么

(这段话,把一个年仅11岁就失去父亲的小雷棣趴在父亲遗体上泪流满面地大声呼喊的情景展现在读者面前。)

(4)指导感情朗读。

2、讲读课文第二部分(第56自然段)。

(1)默读,思考:雷棣是怎样做的?用横线勾画出有关的句子,再读一读,体会一下雷棣的情感,作好批注。

(2)小组交流,全班反馈。(学生读文字说体会)

抓住重点词句了解雷棣的变化。体会雷棣化悲痛为力量,将对父亲的爱和怀念深藏心中,并为实现父亲遗志而发奋努力的心情。

指导朗读有关的句子。

(3)抓住事例中雷棣说的话来体会他的品质。

(4)划出句子,指名朗读,说说:从中你体会到什么?

抓住一定会去凭自己的努力等词来体会。

(5)教师小结:同学们,面对如此盛情而真诚的邀请和诱惑,雷棣牢记父亲的教导,不为所动,这对于还在读书的学生来说,是那么不容易啊!他平静的话语后面,是一颗坚定的决心,是一种自强自立,发奋学习的可贵精神。难怪教授会激动地称赞他是一位优秀的中国男孩。来,让我们也来赞美一下雷棣吧。

(6)齐读:你是一位优秀的中国男孩,我相信今后会在中国驻丹麦大使馆见到你。

3、讲读课文第三部分(第7自然段)。

(1)指名朗读,思考:雷棣为了完成父亲未竟的事业,他是怎样做的?

(2)理解:未竟的事业。

(3)指导有感情朗读。

四、课堂小结,拓展延伸。

1、小结:一个普通而又特殊的孩子雷棣,为了完成父亲未竟的事业,他自强不息,发奋学习,成长为一个优秀学生,受到外国友人的称赞。你认为他是个怎样的孩子?

2、拓展:你想对雷棣说些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