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风是一个家的道德标准,他就好像是我们生活中必不可少的一部分。下面是关于家风
家风手抄报1
家风手抄报2
家风手抄报3
关于家风的手抄报内容:《袁氏世范》
作者,袁采,生年不详,卒于1195年,1163年进士,后官至监登闻鼓院,类似负责信访接待,为官刚正。
“小人为恶不必谏”
袁采为人才德并佳,时人赞称“德足而行成,学博而文富”。在任乐清县令时,他感慨当年子思在百姓中宣传中庸之道的做法,于是撰写《袁氏世范》一书用来践行伦理教育。
《袁氏世范》深入浅出,娓娓道来,如话家常,所以又称《俗训》。
书中有许多句子十分精彩,如“小人当敬远”“厚于责己而薄责人”“小人为恶不必谏”“家成于忧惧破于怠忽”“党人不善知自警”等等。
《袁氏世范》很快便成为私塾学校的训蒙课本。历代士大夫都十分推崇该书,奉为至宝。
【圈点】:《袁氏世范》是中国家训史上与《颜氏家训》相提并论的一部,真正做到了“垂诸后世”。
关于家风的手抄报内容:《朱子家训》
作者,朱柏庐(1627—1698),明末清初江苏昆山县人。著名理学家、教育家。
“毋临渴而掘井”
朱柏庐的父亲在守昆山城抵御清军时遇难。朱柏庐侍奉老母,抚育弟妹,播迁流离,备极艰辛。他始终未入仕,一生教授乡里。他潜心治学,以程、朱理学为本,提倡知行并进,躬行实践。他与顾炎武坚辞不应康熙朝的博学鸿儒科,与徐枋、杨无咎号称“吴中三高士”。
《朱子家训》全文五百余字,内容简明赅备,文字通俗易懂,朗朗上口,问世以来,不胫而走,成为有清一代家喻户晓、脍炙人口的教子治家的经典家训。其中一些警句,如 “一粥一饭,当思来处不易;半丝半缕,恒念物力维艰”“宜未雨而绸缪,毋临渴而掘井”等,在今天仍然具有教育意义。
【圈点】:《朱子家训》全文虽只有506字,却集儒家做人处世方法之大成。
家风
大概父母都是知识分子吧,作为高级工程师的老爸会把“学习第一”作为口头禅,作为教师的老娘会时常念叨“应该文质彬彬”。这两句把我耳朵都磨出厚茧的“圣诏”也可以说成是我的家风。
从记事起,每逢来客+都会看到父母满脸堆笑,落落大方接待客人。于是,不是一顿香甜可口的饭菜,便是一场“之乎者也”类的`高谈阔论。我与哥哥则不问不开口,有问必答,大人说话不插言,大人吃饭不上桌,于是博得了客人的夸奖:“你家的孩子真懂事。”“不愧是知识分子,就是与众不同。”但是平时,淘气的我与哥哥会时不时“犯上”的。例如给睡觉的老爸别上一只发卡,再梳两个标致的小辫,于是老娘手执笤帚将我们统统赶到厕所或阳台上,还能听到老爸的怒斥:“竟敢在皇上头上动土。”
虽说是90年代了,但由于封建意识的影响,父亲总是用些封建教育方法来管制我们。但正是这些教育方法,使天生贱皮子的我与哥哥在学习上总是名列前茅。每当夜晚;家中从无哗啦啦的搓麻将声,也无地动山摇的音响声,只有我与哥哥写作业的沙沙声与父母翻书报的声音。有时,全家人也会为了一道数学题而争得面红耳赤。但毕竟是封建的教育,于是出现了一切的封闭政策!收音机不让听,假日不许出去游玩,似乎想让我与哥哥成为书呆子。不,连课外书也只能在厕所或被窝里偷看。我真想对父亲说:“都90年代了,老掉牙的教育方法也该改改了。”但怯于父亲的威严,话到嘴边总是又咽了回去。
这就是我的家风,有利有弊。但我坚信,随着时代的进步,新时代的家风会落脚于我家。我的家庭将变得更充实,更美好!
篇一:信访宣传标语
信访宣传标语
1、依法逐级走访,理性反映诉求。
2、推行依法逐级走访工作,促进信访秩序根本好转。
3、杜绝无序越级上访,依法规范逐级走访。
4、遵守法律,维护信访秩序是每个公民的义务和责任。
5、依法信访,理性维权。
6、依法处置违法上访,维护信访秩序。
7、依法信访,违法必究。
8、坚决依法处理以闹求决、以访牟利的违法行为。
9、切实加强信访工作基层基础建设,为推行依法逐级走访打好基础。
10、严格依法按政策办事,及时就地解决群众合理诉 求。
11、严查失职渎职行为,维护群众合法权益。
12、规范受理办理程序,及时就地解决问题。
篇二:信访标语口号集锦
信访标语口号集锦
1、捏造、歪曲事实,要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
2、信访人不得诬告、陷害他人
3、依法信访,合理诉求
4、自觉维护社会公共秩序和信访秩序
5、围堵、冲击国家机关是违法行为
6、拦截公务车辆,或者堵塞、阻断交通是违法行为
7、不符合法律、法规的`信访事项,不予支持
8、在规定期限内提出同一信访事项,各级机关不予受理
9、信访事项的办结时限一般为60日
10、到上一级行政机关信访,须持下一级《信访问题处理意见书》
11、、信访实行三级终访制度
12、努力构建畅通、有序、务实、高效的信访工作新秩序
13、信访人对各级人大 法院 检察院职权范围内的信访事项 应分别向这些机关提出
14、信访人在信访过程中应遵守法律 自觉维护社会公共秩序和信访秩序
15、遵守法律 维护信访秩序是每个公民的义务和责任
16、信访事项的提出应当客观真实 不得捏造歪曲事实 诬告陷害他人
17、、信访过程中禁止在国家机关办公场地周围 公共场所非法聚集
18、依照《信访条例》提出信访事项 依法保护信访人的合法权益 19依法规范信访秩序 维护和谐社会环境;
20、遵守法律,维护信访秩序是每个公民的义务和责任;
21、、信访事项的提出应当客观真实,不得捏造歪曲事实、诬告陷害他人;
22、信访过程中禁止在国家机关办公场地周围,公共场所非法聚集;
23、违法信访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篇三:信访宣传标语口号
信访宣传标语口号
贯彻实施《信访条例》,建立高效有序的信访工作秩序
信访走访不得损害国家、社会、集体利益和其它公民的合法权益 《信访条例》是畅通信访渠道、维护信访秩序的法律保障 遵守法律,维护信访秩序是每个公民的义务和责任信访事项的提出应当客观真实,不得捏造歪曲事实、诬告陷害他人 采用走访形式提出信访事项,应到有关机关设立或指定的接待场所 信访过程中禁止在国家机关办公场地周围、公共场所非法聚集 违法信访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坚决依法打击处理在信访活动中的违法行为
依法信访,违法必究
自觉维护社会公共秩序和信访秩序
严厉打击闹访、缠访、无正当理由上访
打击非正常上访,维护和谐稳定
上访拼音
【注音】: shang fang
上访解释
【意思】:人民群众到上级机关反映问题并要求解决。
上访造句
1、地方和国家的政府的办公室接受个人和团体的上访。
2、《上访》的主线投向一位遭遇不公的妇人和她的女儿,纪录了她们精神上所受的打击。
3、这些办公室的工作包括对金融和政策事宜游说中央政府,帮助家乡的访客,或者阻止那些来京上访或抗议的群众。
4、长期以来,上访制度为农村积怨提供了一个出口。
5、“上访”就像一部卡夫卡式的逸闻集,虽然没有连续的情节,但是正是这诸多导演竭力详述的故事,给了这部电影不可承受之重。
6、在对农民上访伸冤的协助中,农民权利维护人士的身影日益明显。
7、当地官员为防止罗先生及另一所农民工学校的.负责人上访,曾短暂的拘留过他们一段时间。
8、赵亮拍摄的镜头长达500小时,有时在上访办公室里采用隐蔽拍摄。
9、看看36岁的金韩燕,她因应聘一份政府的工作,而遭到不公平的拒绝,在6年上访无果之后,2008年,她选择直接向北京的高层官员反映这一问题。
10、在对地方政府一年一度的政绩考察中,减少上访人数被看成是一项政绩的标准。
11、这些上访的人有的人已经离家好多年了,他们讲述着自己的经历,又是很混乱,但更多的时候却是可怕。
12、“上访”运用当下记录片流行的手法,通过极尽详细的记录,审视国家的政治经济现状。
13、1997年徐帮助卷入土地争议的邻居写诉状并去政府上访。这些都是他的权利。
14、作为一名贫穷的上访者,李国柱的情况和那些被关押的作家和思想家截然不同。但和那些人一样,他仅仅是因为行使自己的自由言论权利而获罪。
15、赵亮新作“上访”是部勇敢的,但也令人揪心的记录片,他从自下而上的角度展现了,上访这一美好愿景,在北京街头却是以残忍、荒谬的方式实行的。
16、在另一条故事线中,两名上访人为逃避安保官员,仓皇间跑入火车轨道,被迎面而来的火车撞狗带。
17、同是上访的人搜集了两位的残肢,喊着政党下台。
18、这是个永远走不到头的使命,也是个危险的使命:体系怂恿安保人员劫持并惩罚上访者。
19、据国有报刊,21世纪经济报道报道,钱为了上访,已经变得一贫如洗,在村民的同意下,他出售了村里的一块土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