情不之所起,一往而深
情不知所终,烟花散尽……
庄重穆肃的大殿之上
香火缭绕,梵音唱响
我双手合十于胸前,静跪蒲团之上
及腰的青丝连同三千繁华垂落在地
一滴泪带着你的温度
悄然滚落掌心,微烫亦微凉
在佛祖拈花微笑的慈悲间
一切尘埃落定
我努力扬起嘴角
压抑不住的苦涩荡漾了一圈又一圈……
木鱼声声,伴着灵魂的起伏
敲碎昔日的花好月圆
敲落我半世浮生
从此,槛外笙歌未休琴瑟和鸣
槛内繁华寂静,与我再无干系
可喜,你身边永无我絮叨的身影
可忧,你敏感的.胃是否有粥的滋润
漫漫余生,随着风雨凄楚
独卧青灯古佛旁
不为修来世
只为,减轻今生的罪孽
不再想起,你那含笑的容颜
可恨,昨夜西风吹白梦中你的发
可叹,沐浴梵音我依旧痴心未悔
岁月苍白,月圆又缺了几回
流年无情,花开又落了几秋
木鱼停顿再次敲响
虔诚皈依,是痛后才懂的绝望
佛偈声声,禅语无明还是世间有情
可悲,入了心底的是你声音
可泣,那是我未知的痴妄
千百年来
我心甘情愿匍匐在佛祖脚下
日日夜夜不厌其烦的咏诵着经文
一遍一遍又一遍
不为修道成佛
只为,行走在尘世间
早以不记得我的你
今生不再为谁流泪
来世不再为谁皱眉……
菩提树下,化蝶千年
痴守你的背影,执着如渊
为情入魔,佛怎渡我
我甘愿坠入万劫不复之地
只为祈求你
生生世世,无忧无虑……
清晨,窗外,是昨夜光阴盛放下的,一地清凉。眉眼舒折之间,我已在泥暖花香的时光里,随着春风,抚绿下了,一页又一页,年少如诗的岁月年华。在那张落笔为心的最后一页纸上,写满了层层折叠不去的青春时光,韵脚上,是生命风华绝代的盛放。
五月,繁花若锦,本应透着花香酒深的清香。我却在它的末尾,遇见了还未到来的六月,浅浅的别殇惆怅,在心底涟漪般地轻轻宛转,不散。
般若红尘陌上,原来,那泼墨恣意的青春锦缎,已在悄然间,绣至了尾端。曾狷狂而无畏的如诗少年,曾嬉笑玩闹的每一天,那些若有若无仿若天长的时光,如今,都在岁月的书上渐渐蒙尘,成了再回不去的经典。曾肩并肩开心难过一起走过每分每秒的.路径,曾一起旷课躺在草坪呼吸不畅的那瞬间,就像一个说好的故事,不觉间已是涉过了水,只剩下了,不甘的怀念。
这浓浓的离别季风,十里浩荡,已然途径我的岁月,而我在自己的心上,搁放下了数不清页数的空白纸张,那是我为如诗的年少,向岁月换来的最后的典当。那些彼此间的小诺言,那些一点一点,在岁月翩跹下,会渐次模糊记忆的画面,都一一地埋藏在我们之间 ,和着我留下笑出的泪水,滴落在每一篇日记里面。
那些如诗绵长的时光,那些青春里每一份不期而遇,留下的暖,无需刻意装点拾起,便已成了片片繁花,落在了光阴的水墨纸上,成了辞不去的山水画。我轻合十字,在心底虔诚祈愿,若那一世又一世经文的传唱,是要警醒累于尘世的人们,哪怕活在平凡的时光,亦要初心不忘。那我甘愿在经年的禅院安静落座,诵经文一遍又一遍,敲木鱼一声又一声,以此来感谢佛缘,听见了前一世彼此错过落下的轻叹,成全了此生这一段不期而遇的曾经。
那些说好的毕业遥遥无期,一转身,一转眼,却要各奔东西。那些说好的青春不散,却将要散落天涯。
东风有信,时光无言。且在青春的尾段,写下年少所有的理直气壮。不问流年斑驳了多少春夏,不听从前风化了多少无瑕,只在这分别的天空下,再会走过的曾经,感谢琉璃岁月里,遇见的彼此,感谢清清瘦瘦的字体落下的青春词句里,那份永如初见的初心。
浅浅回眸,那些年少时光,那么暖,那么似梦,却是真切的真。原来,我们一起涉过的年华,一直在阳光下熠熠生辉,以青春该有的模样,潇洒地绽放。
感谢岁月给予的年少青春,感谢年少青春里我们彼此都曾遇见,感谢遇见的曾经浅暖余生。这青春的最后一段,不诉离殇,不再张扬,你不曾说永远,我亦未曾说再见,就这样寂寂无言,与最后的时光安静度过可好?
轻轻地,在心底许下一个愿,但有来年,但有余生,但有重逢,再来相见,那一张张熟悉而陌生的脸,再来共叙,那一个个追逐放下的梦。期待,那一刻的一句好久不见,让重逢在守候的眼泪中决堤,在流年清浅里,你我再来续上一场不期而至的缘。泥暖花香,那花香落在我清浅的诗行,烈酒甘洌,从那白雪寒冬的地窖里横渡而来。我想,那年那天那刻,一定像极了初见时的那个起点,清明,而温暖。
念在南方,念在向晚,念在煮雪烹茶漫出的浅暖。只需偶尔的念起,便是三七春夏,径幽花香。余生那些会遇见的风雨险难,因年少与你们彼此遇见度过的这段琉璃时光,不需低眉,便会穿尘而过。
如诗年少,青春里青绿的你们,再见。下一世的轮回,你我再见。下一世青春的词章,你我再写。
金刚经的感应力量非常大,我给大家讲一个我的秘密,我在读中学阶段,每天早晨四点钟就起,练拳运动以后,首先念金刚经。为什么念呢?我一点都不懂;反正人家告诉我念金刚经很好,我就念金刚经。因为在学校里,也不敢敲木鱼,怕被人家说神经病,偷偷的弄一本金刚经,到会客室去念。前怕狼,后怕虎,一下子就念完了。有一次我念到,无我相,无人相,无众生相,无寿者相,忽然觉得我没有了,我到那里去了?不知道啊!以后我就不念了,后来才明了其中的道理。此经对我的经验,有这样奇妙。在历史记载中,更有非常多的感应。抗战八年,出门在外,跟家里父母分离,生死不可知,那时我只有一个愿力,每天晚上睡觉以前,一定要给我父母念金刚经、心经。这是我的秘密,我心中自己的愿力,外面不知道,可是我的经验上知道,感应力量非常大,非常大,我只能向诸位报告到这里。至于说,你们要做科学的研究,感应是个什么道理,我可以跟你讲科学的理由一大堆,但是今天是讲佛学的课,不是讲科学的课,暂时就不讨论了。
静处诵经、增长寿命
昔时,在雅瓦地方一寺庙内,有位僧人对佛法非常精通。他受沙弥戒后,与朋友们结伴去向一精通相术之相士卜问吉凶。相士为他们看相后,一一告之结果,特别对精通佛法的沙弥说:“虽然你非常聪明,但你的寿命却很短暂,只能活到十八岁。”过了两三年,相士之预言在沙弥的朋友身上一一应验了,他不禁忆起相士对自己的预言,非常害怕,于是就对上师说:“听说寂静处有许多佛经,请师允许我去彼处。”经师许之。他到寂静处后,从诸多佛经中取出一本《金刚经》,他便发愿: “愿我以念诵此经的功德,能闻到寿命增长之声。”他依照自己的誓言,昼夜精进念诵。一天下午,他诵经的地方充满光芒。这时有两位罗汉比丘手持经函来到他的面前说:“这就是你所念诵的《金刚经》,你的寿命、福德和诵经之功德,除佛以外他人无法衡量。愿你断除三恶道之门,具足获得悉地之缘份。”二圣者说毕,顶礼沙弥后,忽然不见了。
二十年过后,沙弥离开寂静处,又来到相士面前。相士见到他大吃一惊,以为自己的相术不准,万分恐惧地问:“你究竟造什么善业,令寿命延长的?”沙弥回答: “我唯有念诵《金刚经》,除此以外什么也未做。”于是众人对《金刚经》的功德生起很大的信心,并广作宣扬,众多人都发愿念诵《金刚经》。沙弥活到九十五岁,死后转生兜率天。
不可亵污佛经
王泮,明朝山阴人,万历甲戍年进士。说起王泮登第的经过,值得一些不知敬信佛经的人,引为鉴戒。
一日,王泮的伯父抱著幼儿在门边玩,不慎遗失了戴在幼儿手臂的银镯,王泮的父亲凑巧在旁,就被人怀疑为其所窃。王泮的父亲因而愤恨不平,在神前发誓说没有偷窃,并用脚踩踏金刚经。
事后,大家都不在意,但王泮为儒生,屡次应试,成绩虽佳,却不能及第。
有一天清晨,王泮走到城外,看到两位白发老翁在互相谈论著:‘大善寺前的秀才王泮,本来是能考中的,只因他的父亲亵污金刚经,所以被削去名籍。’
王泮返家后问他的父亲,果有此事,遂在佛前忏悔,手写金刚经一部,终于中了乡试。他想再写一部,尚未写完,就在孟春正月,被外放任官。到了甲戍年,他又继续写完,才进士及第。
天覆宝盖
隋朝益州新繁县四十里王季村,有位书生姓荀,擅长书法,但是村中的人都不知道。荀姓书生曾经在村东的空中四面,书写金刚经,打算要给诸天读诵。
起初,村中的人并不知道。有一天下起大雷雨来,牧牛的儿童站在书写金刚经的地方,身上的衣服却没有沾湿,方圆大约有一丈多宽的土地仍很干燥,丝毫没有被雨淋湿的痕迹。
村中的人对此都感到奇怪,从此每当下雨的时候,小孩子们就聚集在这里,当然也就不会受到雨淋了。
到了唐朝武德年间,有位异僧告诉村民说:‘这块地方空中有金刚般若波罗蜜经,诸天在上面设有宝盖掩覆,不可轻犯。’从此村里的人在那里围设栏杆,以阻止人畜践踏,每逢斋期,大家都前往设供礼拜,常常听到天乐声不绝于耳。
足下腾空
明朝楚地有个和尚,名叫法禅,戒行颇高,发愿往庐山建庵修行。当他到达九江时,适逢西城外的王西溪,想要诵金刚经,久仰法禅的盛名,于是延请他到家中诵经,约定三年期满后,供奉三百两纹银。
三年期满后,王西溪并未履约,仅给他一百两。由于不敷建庵所需,法禅遂把一半的银两又布施出去。
当时,有位分封的藩王,他的船抵达九江,遇到逆风,有个富商雇请僧众替藩王拉船,始终不能使这些船只继续前进,只有法禅所拉的船,行驶得快如风驰一般,而且法禅的脚下还腾空有一尺之多。
藩王深感惊诧,立刻召来询问,法禅却茫然不知所对。藩王以为他是妖怪,准备用刑逼供。法禅害怕得不知所措,藩王看他那种害怕的样子,似乎不像是会妖术的人,遂打消用刑的念头,仅仅再加盘问而已。
法禅熟思良久,才禀告藩王说:‘贫僧不会什么妖术,惟有在王西溪的家中,诵金刚经达三年之久。’并将经过据实禀报。
藩王听完法禅所说,称叹道:‘久闻金刚经有不可思议的功德,没想到竟然如此灵应,真是意想不到!’再三称赞他诵经的功德,并赐银三百两,资助法禅完成建庵的心愿。
天启辛酉年,法禅进入庐山,后来不知所终。
须菩提现身
唐朝大历年间,卫州别驾周伯玉,每天念诵金刚经,从未间断。
有一天,他看到一位梵僧前来,他问梵僧说:‘您是那位尊者?’那位梵僧说:‘我是般若会上的须菩提,你持诵金刚经数年,可惜不能断肉,若是虔心求佛道,一定要长斋断肉。’伯玉从此持长斋诵经,临终自知时至,到了九十岁坐化。
到过龙宫的'任自信
任自信,唐朝嘉州人,时常持诵金刚经。贞元十五年,他因事前往湖南,船经洞庭湖,突然有一个云状的异物浮到船上,顷刻消散,没想到自信却不见了。
自信随著波浪到达龙宫进谒龙王,龙王请他升殿念诵金刚径,并赠他珠宝,然后有两位和尚送他离开龙宫。
临行时,一位和尚拿著一封信,托他带给衡岳观音台的绍真法师,然后自信去南岳观音台,果然见到了绍真法师,法师告诉他说:‘那位托你带信的和尚已经圆寂五六年了。’
天神示警
高贵,明朝太仓人,家中开设鞋铺。天启五年六月,他家房子墙壁糊贴的纸,忽然发出裂开的声音,许多纸片飞到半空中,当时看到的人很多,字纸渐渐飘落,更有几张飘向城外普同塔的上空才落下来。
当时有位和尚拿起来一看,全是金刚经。原来高贵不识字,用这些经纸来糊墙,所以天神特别给予警告,促使人们注意。
行路诵经,诸鬼惊避
杨简,梓州通泉县人,研究楞伽经非常透彻,并在蜀中讲说楞伽经义,平日恒持金刚经。